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狼子野心,定然一击击杀,以绝后患。想到此处,道藏还是觉得打心底里的高兴,因为好的师傅比比皆是,而好的弟子就尤为难得。

    就这样,道藏开始悉心调教小云峥。除了修习《纵渊乘风诀》外,又以《百家姓》与《三字经》为识字的范本以正品行。日复一日,暂且不提。

    济南府,南郊,山神庙。

    “妈的,这一老一少也没见出城啊。我王小虎这次怎么就能失手了呢?不行,就算翻了济南府也的把那老杂毛揪出来。”

    第六章 前事

    五台山,天龙寺。。

    五台山天龙寺座落于望海峰,始建于东晋末年,高僧辈出,历来是皇家礼佛的圣地。时至今日,僧众已达千余人,香火鼎盛,前所未有。大雄宝殿靠皇家修筑完善,尽显皇家气派。殿内的三尊佛皆镀金箔,左右两边四大天王威严肃穆,大殿顶吊七宝琉璃灯,龛前供着黄金、白银、赤珠等佛门七宝,往来香客络绎不绝。是谓佛门第一。

    天龙寺,藏经阁内。

    一小和尚正在抄写经书,看着书案旁那厚厚的经卷,也不知道抄写了多少本,抄写了多少时日。小和尚专注如一,用心的抄写着。此时藏经阁的门被推开,一老僧缓缓步入,“慧通,让你抄写的一百卷《地藏经》抄完了吗?”问话的正是那日在封禅台与道藏一同续封的天龙寺住持普善禅师。

    “回师傅,还有最后的一卷。”小和尚此时一起身行礼。

    普善坐在书案对面的蒲团上,“你可知为何从泰山回来后为师要让你抄写一百卷《地藏经》?”

    “慧通不知。”小和尚老实答道。

    “那你可知那日为师与道藏真人所封何物?”普善又问道。

    “慧通不知,望师傅指教。”

    普善想了想,道“三千年前黄帝大战魔神蚩尤,连战三日三夜,终于把蚩尤拿下。这蚩尤生的铜皮铁骨,青面獠牙,头生双角,异常恐怖。黄帝命人将蚩尤处斩,可他刀枪不入,任何兵刃皆伤不得他。后来黄帝命人把夔牛皮鼓连擂九下,终击散了他的三魂七魄,才把蚩尤头斩下。蚩尤乃是上古魔神,黄帝为了防止他再次作祟,命人把他的三魂七魄分别封印,再斩其头颅与四肢葬在神州大地灵气汇聚之地。此次泰山封禅台所封之物就是蚩尤的头骨与天魂。由于头骨和天魂乃是蚩尤精魄所在,自古就有历代皇帝来此封禅,以天子之气镇压其邪性。但是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天地正气酌减,蚩尤又有蠢蠢欲动之势,我辈中蜀山天机道长、你太师伯空澄神僧,还有当时东岳无极殿的风凝道长六百年前合力加封,才镇住这九幽魔神。但是此种阵法有个缺陷,就是每逢一个甲子之期的五月初五印力就会削弱到最低,今年又是六十之期,我等前去就为此事。而你年纪尚弱,在封禅台抵挡不住流露出的邪气所侵,让你抄写经卷,就是要让你化解这股戾气。”

    “多谢师傅。”

    “你的《龙象迦蓝劲》第二重劲道修习的如何了?”前事说完,普善询问起了慧通的修行。

    “回师傅,已略有小成。”

    这龙与象,是佛门祥瑞之兽,天地间龙在水中力大,而象则在陆上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龙象迦蓝劲》乃是佛门秘法,共有九重劲道,每修习一重劲,身体皆曾加五龙四象之力,习者神力无穷。当年空澄神僧习至第七重劲,配合金刚不坏之身的气道,已可开山断流,其威力无穷无尽,实乃武道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功法。可惜此功法劲力过猛,不参佛法这越习则戾气越重,惟恐其危害苍生,佛门从不外传,就连本门内的修习者也是修的大菩萨界的僧人才可择优修习。门槛之高,非是寻常人所能轻易办到。

    慧通此子乃是空澄神僧第三转世。当年空澄神僧经参佛法,堪破生死轮回,本可虹化

    直抵东方净琉璃世界。但空澄神僧算准七百年后神州大地将有长空前浩劫,为众生放弃飞升,甘入轮回,再世为人。为的就是累积三世修为,以应劫渡。此三世修为并不在自身功法有多高深上体现,应在了对佛法的悟性与慧根,还有肉身骨骼的精奇。所以以现在七岁的慧通已可在佛法达致大菩萨界,而功法已有龙象迦蓝劲的第二重境界,一切的一切,为的皆是百年后劫数。

    此时一小沙尼推门进到屋内,“住持,烈山居士已在禅房等候了。”

    “嗯,知道了,我这就去。”普善又对慧通道,“为师要去与烈山居士辩经,等抄罢经文你就去研习功课吧。”说罢起身向禅房走去。

    五日后,济南府近郊,镇远镖局。

    “刘镖头,连日来打扰了,贫道还有要事在身,就此别过。”说话者正是道藏。

    刘镇恶领着一班镖师在门口恭送,“仙长,不若再多留几日,好让兄弟们再表表情意。”刘镇恶虽长的凶神恶煞,动辄杀人全家。但越是这样的汉子,血性往往越浓,实比那些江湖上枉为的正义之士要强的多。他着实想要再招待道藏二人几日,不为别的,只求还还恩情的利息罢了。

    道藏拱拱手,“近日来承蒙刘镖头盛情款待,贫道实是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他日有缘再见。”说罢便骑着驴往城内走去,云峥尾随其后。这一老一少缓缓的离开了。此时的天下武林暗藏汹涌,经年之后,伴随着的将是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进入集市后,道藏领着小云峥四处逛逛。“伯伯,我们这是要去哪里?”经过这几日的相熟,云峥已经已经渐渐的开口说话,相比前几日的阴霾已晴朗许多。

    道藏笑了笑,“待我们出城后,就返回蜀山。”

    小云峥有点好奇,“蜀山是什么地方啊?很远吗?那里也像这一般热闹吗?”道藏看着小云峥日渐日益恢复的心神感到一丝丝的欣慰,至少不在是冷漠的不愿与人沟通。

    道藏依然的笑笑不语。待买了些干粮,衣物之后,二人便往城门口走去。

    “杂毛老道,你给我站住。”二人闻声后转身向后看去。

    第七章 蜀山

    喊骂者不是别人,正是几天前被道藏拿去两本奇书的王小虎。王小虎从集市一路穿梭过来,身法矫健,引得路上纷纷驻足回首。只见王小虎一个纵步冲到了道藏面前,“你个老道士好不要脸,窃取我的宝物,快交还回来,要不然跟你没完。”

    道藏打量了一下王小虎,一副很惊讶的样子,“这位小兄弟,我并不曾见过你,你如何说我窃取了你的宝物呢?”

    王小虎气急败坏,“你少在哪里装蒜,五日前在集市,我不过借你十几两碎银子,你却盗我宝物,我在这侯了你五天,今日你休想抵赖。”这个王小虎,痞子气十足,分明是自己偷取道藏的银两,却说成借,而道藏顺取他两本奇书的事情就说盗。

    此时围观的人渐多,都在指手画脚,“这老道士好不要脸,出家人还偷东西,啧啧。”“我看不止,你看见那小孩没,说不定还是个人贩子,只是穿着道士的衣服行骗。”人言可畏啊。道藏倒也不惊慌,只是对王小虎小声的说道,“此处人多眼杂,你若想要回秘籍,就跟我出城去。”说罢转身就走,围观人群中有人大喊道,“小哥,去报官抓了这老骗子。”“是啊,报官吧!”王小虎为取回秘笈,只能拱手作揖,陪着笑脸,“多谢,多谢诸位。”他还想再多寒暄几句,回身发现道藏带着云峥依然渐远,不敢多言,抬脚便追了上去。

    一路上道藏也不回头看他,只是默默的骑着他的小毛驴,缓缓的行驰在城外的小路上,时不时的跟云峥说几句。走了五六里路,王小虎实在是沉不住气了,“臭道士,你到底要带我去哪里,告诉你,要不是我看你人老腿瘸,早就揍你了,别以为我王小虎好欺负,再不叫出来我可对你不客气了。”说罢挽起了自己的袖子,俨然一副地痞要打架的样子。

    道藏回首看他一眼,笑了笑,“不远了,就在前面。”王小虎本不坏,偷钱只不过是为了谋求生计,还时常把偷来的银子救济穷人,而他所偷的尽是些为富不仁的家伙,他之所以去摸道藏身上的钱袋,只是气不过江湖人见死不救,整整他罢了。王小虎想这老道士可能把书藏在了城外,哼,还算有点心眼。想罢又跟了上去。

    不多时,三人两前一后的停在了城外树林里的一片空地上。“臭道士,这下你该把宝物还给我了吧。”王小虎说罢又挽了挽袖子,意思就是你要是再不给我我就要揍人了。

    道藏下了驴子,一瘸一拐的走到王小虎面前,王小虎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你…你要干嘛!?”

    “你不是要你的宝物吗?小兄弟,那里人多眼杂,殊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要是让有心人知道你身上怀着如此功法秘籍,定要有人来抢夺。这本《纵渊乘风诀》还你,希望你今后勤加练习,造福于民。”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本破书,递于小虎。小虎看到秘籍,心下喜悦,“另一本呢?”小虎追问道。

    “另一本不学无术,贫道已经毁了,还望你以后好好做人,某个差事,不要在做那偷鸡摸狗的事情了。”道藏说罢转身就走。“臭道士,定是你看我的宝书好,想据为己有,今日你不交出来休想走。”话还没说完就上前伸手要抓道藏。只是人还没碰着,就已经被弹开一仗有余,一头栽倒在地上。

    道藏一瘸一拐的走到云峥身旁,“咱们现在回蜀山,你闭上眼镜,等我让你睁开的时候你在睁开。”小云峥点点头,闭上了双眼。

    此时道藏把木剑放在地上,口中年年有词,木剑慢慢变大,长约一仗,宽约五尺,剑身泛着薄薄的一层白光。道藏把小云峥扶上了木剑,口中大喊一声,“疾”。木剑已载着他们飞出三十里之外了。

    王小虎看着这等情景,全然被惊呆了。一动不动的呆坐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缓过神来,大喊一声,“神仙啊!”此等情景造就后来王小虎寻遍名山访师,终得高人指点,成为后来武林正道中的中流砥柱,人人所景仰的青云大侠。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看道藏与云峥二人,纵横在浮云之间,脚下的一应景物转瞬即逝,小云峥听着呼呼的风声,忍不住睁开眼睛。风吹着眼睛张不太开,这不看还好,一看却着实把小云峥吓到了,身旁皆是白云朵朵,雾气横生,峰峦叠嶂,擦身而过,脚底下的一切都变的非常渺小,惊得小云峥又闭上了眼睛,忍不住在抓着道藏衣服的小手上又加了把劲。以前总是见一些鸟儿、燕子、麻雀一类的在天上翱翔,怎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纵横天际。

    不到一个时辰,小云峥感到打在自己脸上风越来越小,几乎没有的时候,听到道藏对他说,“我们到了,睁开眼睛吧。”

    小云峥再次睁开眼睛,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排高耸入云的石阶,石阶上布满了墨绿色青苔。在石阶旁有一块高约五尺断裂了的石碑,上面刻着半个篆体的“山”字,字形苍劲饱满,倒在一旁的半截石碑刻着一个“蜀”字,还有那另外半个“山”字。

    看罢那石碑,云峥便要上山。道藏从一旁拉住云峥,“不在上面,跟我走吧,唉。”道藏望了望那耸入云端的石阶,无奈地叹了口气,收了木剑,带着云峥沿着另一条小路走去。

    这路虽小,但是曲径通幽。沿途的杜鹃花一坡坡,一片片,路旁谷边,高低远近,由杜鹃花汇成的巨流,从山顶一泻而下,纵目眺望,花海荡漾,香气浮动。再向深处走了约莫五六里路,来到一个山谷的谷口,从谷口望去,谷中云雾缭绕,凝似仙境。道藏对云峥道,“跟紧我,要不迷路了可就出不来了。”小云峥伸手扯住道藏的道袍,跟了进去。

    第八章 剑匣

    走了约么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拨开云雾散天青,到达的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空地上。不远的山壁上有一个洞府,道藏引着云峥过去。这洞府就是一个简单开凿出来的大洞,洞中除了简单的石桌、石床之外,所剩下的就是一个镶嵌在洞壁山的大书柜,这书柜长约两丈,高八尺有余,密密麻麻的堆满了书籍。在洞府的最深处有一道石门,仔细看去才发现自黑暗中隐匿着一个人。

    “师傅,您回来了。”黑暗中的那个身影缓缓走出,那说话这是一个与云峥年纪不相上下的孩童,扎着一个朝天小辫,身上穿着一个绣着仙鹤衔芝的红色肚兜,腿上一条齐膝短裤,光着脚。这娃娃生的白白胖胖,手脚腕处皆挂着铜铃,胸前还有一把长生锁,完全就是一副生怕养不大的打扮。

    道藏点点头,“嗯,最近几日洞府中可有人来往?”

    “回师傅,前日有一喝醉了的乞丐,硬是要见你,胡闹一番,见您真不在家,就离去了。”

    道藏想了想,定是那“八个半”张钟,呵呵,若是他的话,不几日还会再来的。“对了,他叫魏云峥,从今起住在这里,云峥,这是仙芝。”仙芝拱手作揖,算是认识了。

    这时云峥肚子开始咕咕作响,道藏听到不禁笑笑,他与仙芝早已驱尸辟谷,这五谷杂粮可食也可不食,云峥则不然。随后拿出在济南府备好的干粮,予以云峥,径自去打坐了。待吃饱喝足后,云峥开始仔细观察这洞中的事物,一眼看去就是那书架上的书,云峥习字不久,但本身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如今看着如此多的书,忍不住实践一下自己所学,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来看,但发现其内容晦涩难懂,随即又换了一本,开始慢慢看起来,不知不觉油灯已点亮。

    “云峥,你看什么呢?”仙芝已打坐完,看着他挑灯夜读,不禁上前询问道。

    云峥把手中的书翻起,道“是《周易参同契》,这书中许多阴阳五行的词,我看不太明白,但是觉得很有趣,你知道什么是阴阳五行吗?”

    仙芝乐了,“我来告诉你什么是阴阳五行,这阴阳嘛,在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二人一问一答,详解开这《周易参同契》,道藏睁开眼看了看,欣慰的点点头,又继续合上眼打坐。一夜无话。

    不觉天已微亮,这二人还在继续研习,一夜有说有笑,本是相仿年纪,又彻夜秉烛,很快便相熟起来。熬了一宿,云峥有点腹饥难耐,正要去寻些干粮来,“那死瘸子回来没有,他打算躲老子到什么时候,哈哈!”仙芝与云峥跑出洞府一看,一个身着丐装的中年人,头大散乱,脏兮兮的。手里那葫芦不住的往嘴里灌,一身的酒气,这来的不不是别人,正是前几日来胡闹的醉乞丐。

    “哈哈,多年不见,你这逢喝必醉的老毛病还没改啊。”此时道藏已缓步走出洞府。

    张钟一看道藏,高兴的手舞足蹈,“哈!总算找到你了,你躲到这鬼地方就也为我找不到你了?哈哈,快快,把你那御气剑匣借我鉴赏鉴赏。”

    这张钟江湖人送外号“八个半”,不是说他一个能打八个半,而是说天下奇门遁甲,阵法演算,十个里他知道八个半,可见他对这术数造诣的成就之高。

    “你若想看便看,那我这仙家宝物岂不是人人皆可观瞻?”道藏笑呵呵的打趣道。

    这张钟一听急了,“你这老东西,真是忘恩负义,当初要不是我助你布下那六丁六甲阵,引得神将为你护法,你怎能锻化那一百零八口宝剑?现在说不让看就不让看,根本没那样的道理。”

    “我只是与你开一个玩笑罢了,欲看剑匣,还得拿出点本事来。你也知道这剑匣一开,方圆百里内的活物皆被这罡煞之气所冲,此处又不是斩妖除魔,不设点屏障怎能随意开启。”

    “你这老家伙,想偷学我的阵法就直说,还找这么个借口!想学是吧,好,你等着。”这张钟说罢便从他那丐衣的布袋中四块黑色的小石头,有翻出八面指甲盖大小的铜镜。这铜镜虽小,但其背面刻着的碧海兽却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一看就知道非是凡品。

    张钟把这块黑色的石头压住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角,中间扩出一块一仗见方的平地,又以那八面小铜镜谷口的位置依次排开围了一个半圆,随后又捡起一根树枝在铜镜背后的土里密密麻麻的画了些咒符,“大功告成,这下可以把你的宝贝拿出来让我看看了吧。”

    道藏对云峥道,“你可知道这阵法是什么意思?”问完后张钟也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云峥,难道这小鬼能看出点门道来?

    云峥挠了挠头,“伯伯,能不能告诉我那几块黑石头是什么东西?”张钟心想,这小鬼连燧石都不知道,能晓得这阵法个屁,遂即不耐烦的脱口道,“燧石,天下至阳之物之一。”

    小云峥想了想,“我觉得这四块石头既然是至阳之物,镇在谷内四角,可以用阳气阻隔阴气,那八面镜子是把谷口封死,不让谷内的东西出去,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说罢便抬头用询问的眼光盯着道藏。道藏心中甚是欢喜,一夜的《参同契》就能达到如此,其悟性也是上上之选啊。

    张钟听完,不厌其烦的说,“大概是那么个意思,无非是我在这八面碧清镜后又写了十五道泄阴符。这御气剑匣里的那口玄天剑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师傅就没跟你说过?”

    “我没有师傅。”

    张钟听完有些纳闷,“没有师傅?这老东西不是你师傅?”

    “确实不是,此子乃是我下山时古人的孩子,并未收入门下。”道藏会心一笑。

    这张钟脑子转的极快,此子若如他所说没有师傅调教,又能看得懂我这阵法演化,虽不是甚详,但也足见此子的的灵性,若能跟我修习奇门遁甲之术,那岂不是……“哈哈,小娃子,既然那老家伙不收你做弟子,那你跟着我怎么样?我教你。”道藏听罢面色稍有不悦,那张钟岂是外表看来那样粗野的人?一眼撇过就知如何,还不等云峥开口说话,又道,“我就是开个玩笑,跟着我老叫花子连饭都吃不饱,唉!”说罢叹了口气,话锋一转,“我说老家伙,我这阵都布好了,你的宝贝该拿出来了吧。”

    此时仙芝以背着剑匣从洞府中出来,放在了阵中。

    这剑匣通体黑色,长三尺,高三寸,宽一尺半,乃千年沉木。这沉木生于广西十万大山之中,长年汲取地气,能吸阴煞之气,且在水中亦不可漂浮。匣身雕满太上正一咒鬼经,以朱砂染之,又以天玄镇煞符封住匣口,可见匣内所装之物的可怖。

    道藏叮嘱云峥站在阵外,且不可步入阵中,不然有性命之忧。

    第九章 师徒

    仙芝退出阵外,道藏凝聚真气护住心脉,慢慢的撕下了封口处的咒符,顿时从匣口处泄出无数罡煞之气,半盏茶的功夫才泄光。此时道藏慢慢推开了盒盖,只见盒子里面也刻满了咒文,而你在盒子里摆放的是一把通体墨绿色的古剑,长两尺七寸,宽三寸,剑身上布满了朱红色的镇狱冥王咒。道藏拿起此剑,轻轻挥舞一下,虚空中便嗡嗡作响,“哈哈,好剑,好剑,有了此剑,你诛杀玄魁那叛徒定能一举成功。”在旁观看的张钟为这剑芒所摄,发出由衷的赞叹。

    此剑名曰“玄天”,乃是用三十六口天罡剑与七十二口地煞剑的剑魂所铸。当日道藏逃离蜀山后,就寻遍天下星宿所应之灵物,又以灵物铸一百零八口剑,后又集百剑剑魂,终成此剑,历时七十六载,又以八载光阴炼得剑匣,以阻其罡煞之气。此剑为的就是对付玄魁的殇炀。由于威力太大,其所释罡煞之气生人勿进,方圆百里之内的活物皆受此剑气所伤,剑成之后,锁于剑匣之内,道藏行走江湖只使木剑,以他今日的修为,能胜过他手中木剑之人也寥寥可数,足以。

    一盏茶的功夫后,谷口传来一声清脆的碎裂声,“不好,碧清镜。”张钟说罢便转身向谷口跑去,道藏见势不对,赶忙把玄天收入剑匣,贴上咒符。

    那燧石且不要紧,炙热之地便可取之,但那八面碧清镜可得之不易,此刻竟被天玄剑气冲碎一面,“这……这也太厉害了吧,我的碧清宝镜都镇不住这剑气?”张钟手里捧着那已碎的碧清镜,心中不禁有些酸楚。

    这八面碧清镜原本是南海碧海兽的玲珑心所打磨,本有一十二面,张钟寻访三十多年才找到这八面。此境可挡罡煞之气,亦可折返术法,乃不可多得的演阵宝器,如今就这么损了一枚,心中颇有些伤感。道藏收了宝剑,看其面有不悦,正想上去宽慰,“老东西,什么都别说了,你说好端端的我看什么剑啊。怨不得别人,我去也。”说罢扭头便走。道藏刚想上去挽留,张钟却又回过头来,道,“你要是有心收徒,就抓紧时间调教,此子根基上乘,现在各大派都在四处寻访弟子,你有如此机会,不若好好把握,待下届青于蓝的大典上,就能重振蜀山。唉,我的宝镜啊!”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了。

    道藏想着张钟的话,重振蜀山,谈何容易啊。不过云峥此子确实天资聪颖,若能好好调教,将来必成大器。但每每想到玄魁,道藏的心里就有点发虚,毕竟此事对他的影响过深,他还是想再看看,虽说心里喜欢,但毕竟轻易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阴霾。

    再看看,再看看,道藏心里如是说道。

    就这样,又过了余月。

    每日云峥与仙芝在洞中研习经子史集,每每收获或点通难题,二人便高兴的手舞足蹈。饿了仙芝便带着云峥进山打些野味,按需猎捕,绝不滥杀。渴了便从山间泉水处取饮。他们就这样过了余月,而道藏就看了余月,也不多言,只是每逢会心之处便含笑点头。

    七月初三,宜作灶平治道涂,忌祭祀祈福安葬安门馀事勿取。

    晌午十分,云峥与仙芝正在研习《文始真经》,此时道藏缓缓睁开眼,“云峥,你过来。”

    云峥放下手中的书,走至石床前,“伯伯,有事吗?”

    “我问你,连日来你与仙芝研习典籍,可有何收获?”道藏问道。

    小云峥想了想,“知道了许多从前不曾知道的事情,懂得了许多不曾懂得道理。嗯……还有,仙芝说最重要的是忠、孝、礼、仪、廉、耻、信七个字,做到这些才无愧于人。”

    道藏看了仙芝一眼,只见仙芝调皮的吐了吐舌头,依旧笑眯眯的看着他。道藏转过头来有对云峥道,“我再问你,你可愿意跟我学道,以证此生不虚吗?”

    小云峥早就听仙芝对他说道藏的如何如何的神通,如何如何的厉害,今日一听道藏要他跟着学道,满心欢喜,“我愿意,伯伯。”旁边的仙芝赶忙提醒到,“还叫伯伯?快叫师傅。”说罢便开心的笑了,他是提云峥开心,更是替道藏开心。

    仙芝本是一株灵芝,日采天地之气,夜吸月华之精,久而久之便有了灵性。其本是灵草,上山求药者皆想据为己有,百年前幸得道藏所点化,收为弟子,但他知道自己虽有人形,但终无人之灵性,人为天地万物之灵长,自己如何修炼也追赶不上,只能照顾道藏的起居,看守洞府。今日道藏能收的如此佳徒,衣钵后继有人,仙芝忍不住为其高兴。

    “师傅!”云峥说罢便跪下向道藏连叩三个响头,以行拜师之礼。

    道藏开心的笑道,“起来吧,从今日起,你便是我蜀山门下弟子,仙芝入门比你早,是你师兄。你随我好好修习道法,将来必有所成。”

    “谢师傅!”

    此间拜师修行,研习功法,暂且不提。再看那济南府的王小虎,已然……

    第十章 寻仙

    天下山川龙脉,始起于昆仑山脉,延至秦岭一脉。这秦岭以北乃是八百里秦川,但北崖有断层陷落,造就秦岭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亦““九州之险”的称号。就在这绵延千里的山脉中,自古多少帝王将相选陵择墓,但龙脉虽大,宝眼极少,又有多少人能安葬在这宝眼之处。而这些风水宝**自古以来是用一个,废一个,要寻得真正的宝眼,更是难上加难。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其山峦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有诗证曰“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此处自古就是道家名山,尤其是楼观台,乃道家始祖老子讲经之处,是谓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在秀山明水之间的山路上,有一个少年正在向上驰行,健步如飞,不一会的功夫便以抵至上善池处,这上善池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

    此间正有六人在这里取水,这些人中有一个青衣道士,这道士生的矮小发胖,身长只得五尺六寸,远远看去却像个肉球,一双贼咪咪的刁凤眼,八字胡,若是瘦下来,就是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其余五人皆是农夫,皮糙肉厚,双腿的裤脚上还沾满了泥土,旁边还放了几把镐和铁锹。少年跑了半晌,亦觉得有些口渴,便径自上前取水。

    那胖道士见他上前取水,那细细的眼睛开始发亮,“小英雄,这终南山造化神秀,风景美不胜收,你是一人来此赏景的?”这道士贼的很,一句话便要探听到少年的来意和人数。

    这少你年见这道士发问,便堆起笑脸,“这位道长,看你也是修道之士,定晓得神通法门吧?不瞒你说,听别人说这终南山里住着神仙,我是来拜师的。”这少年就是余月前在济南府城外被道藏的御剑之术惊的发呆半晌的王小虎。

    王小虎曾在街头巷尾听人说书唱戏,皆有提到修仙之人,这些前辈高人往往都居住在深山老林或名山大川,御剑飞行,千里之地,转瞬即至,武功高强,诛杀妖邪如探囊取物一般。小虎从小耳读目染,向往之至,但未曾见过,一直以为都是说书杜撰。没想到那日竟让他亲眼得见,从此便定下了寻仙访道之路,欲寻得仙师,授以仙法。那日之后,小虎便简单收拾行装,寻访名山大川。

    那胖道士听小虎说罢,那细小的眼珠转了转道,“要想学得仙法还不简单,贫道自幼在龙虎山修法,道法术数无有不通。”说罢便念了一个炎诀,在地上聚了一团小火球。这炎诀本是道法中最粗浅的入门,道士要引符做法,用的都是此诀。小虎一看这胖道人能凭空生火,便以为是高人,匆忙下拜,“求高人收我为徒,求高人收我为徒!”这胖道士卸了炎诀,笑眯眯的对小虎道,“你我今日能在这终南山圣地相遇,便是缘分,既然你想修道,我也不瞒你。今日前来乃是寻访地仙,我已知道其所在,就带你一同前去吧。”

    小虎听罢,千恩万谢,待胖道人休息完毕,随他们进山去了。

    半个时辰前,他们脱离了山路,劈草前行,一路上虫鸣鸟语,虽是深山,但确有一番滋味。待行至树林中的一片小空地时,一行人听了下来,“停下。”那道人观望了一下四周,又用手抓了一把土闻了闻,“就是这里。”话音一落,那五个民夫便挥动手里的工具开始挖。小虎有些不解,“不是找地仙吗?怎么开始挖洞啊?”那胖道人抿了抿自己的八字胡,笑道,“地仙嘛,当然要在地下找了。”小虎想想也是,说不定这地下还真有什么神仙洞府,不都说高人深藏不露嘛。

    约么半个时辰后,“挖到了,挖到了!”其中一个在最深处的民夫大喊。

    坐在一旁休息的胖道人和小虎急忙走过去,这洞口发的六尺见方,约有两丈深,地下的民夫上来后对胖道人说,“挖到了,你下去看看。”小虎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地仙,随即与那胖道人下到最深处。

    这最深处的洞壁上竟然有一道石门,胖道人双脚扎地,右手一提“破”,伴随这胖道人的一声大喊,石门应声而碎。这时胖道人点燃一个火把,探身进去洞中,小虎被刚才胖道人的那一手惊了一下,这高人果然是高人,那么大的一块石头说碎就碎。随即紧随其后,进入洞中。

    进深两丈有余,又是一道石门,胖道人用火把照着,石门上方赫然写着“七宝洞天”四个隶书大字。

    小虎一看,果然是仙家之地,只看这名字,里面的地仙定然了不得。

    胖道人推开石门,一股阴风伴随着阵阵尸臭扑面而来,吹的火把忽明忽暗。“地仙就在里面,你进去寻他吧。”胖道人点了支火把给小虎。小虎顿时觉得心里发毛,如此阴森,什么样的仙家会住在这等地方。正犹豫不决中,“你要去快去,这是地仙洞府,不同于寻常之地,过了时辰仙家走了可不要说我没提醒你。”胖道人一脸冷色。小虎虽说市侩狡诈,但毕竟是些谋生的小伎俩,江湖经验甚少,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现在满心都是修炼仙法,寻的名师,现有如此等机会,也不管其他,横下心来,抬腿就进去了。

    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