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袁绍顿时哑口无言。
“哼!曹操若是敢来,我自挡之。”众人一看,原来是三公子袁尚所言。
袁绍道:“显甫,承德所言甚是,曹孟德极能用兵,我儿不可鲁莽。”
“父亲,我若不胜,甘当军令。”袁尚愤愤地答到。
袁绍见袁尚意志坚决,无奈道:“即如此,前次你等兄弟四人曾各分得一万兵马,今又各据州郡,我再与汝精兵五千,你当用谁为将?”
袁尚道:“若用颜良、文丑二位将军,不以为能也,我只用本部韩猛、吕旷、吕翔为将,必擒曹操。”
袁斌见袁尚将两军相争的大事看成负气赌胜的工具,忙对袁绍道:“父亲,曹操乃当世名将,破黄巾、平兖州、败陶谦、逐吕布,身经百战。手下猛将典韦、许禇、曹仁、夏侯渊皆万人敌也。三哥如此轻率从事,我恐怕……”
“袁斌!”袁尚怒道:“你屡次小觑于我,是何居心?偏就你能为父亲出力,我等就是无用之人吗?”
袁斌道:“三哥,小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要你多加小心,提防曹操罢了。”
袁绍见两个儿子争吵起来,顿时头大如斗。袁尚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而且无论品貌、性情,还是为人都颇像自己,很得自己的喜爱;而袁斌虽是私生子,但自相认以来,多有建树,屡立奇功,而且为人极有才华。手心手背都是肉,真是左右为难,只好居中和起了稀泥,道:“好了,好了,你们都是我袁绍之子,是手足兄弟,要互爱互助,不要老是争吵。显甫,你既然要与为父分忧,你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前去黎阳驻扎,小心防备曹操。”
“多谢父亲!”袁尚挑衅似地瞟了一眼袁斌,转身走了。
“父亲……”袁斌正欲再劝袁绍改变主意。
袁绍挥手阻止袁斌道:“承德,不要再说了,你随为父前去攻打幽州。”
袁斌道:“父亲,公孙瓒曾得朝廷封为‘幽州牧’,今虽已故去,其兄弟相争,那是其内部的事,我们这样冒然前去,恐怕会落人以口实。不如先上奏朝廷,等……”
袁绍道:“诶,若是等朝廷下旨,为时晚矣。再说,前次征讨黄巾时,天子赐我黄钺,可专事征伐之事,如今幽州内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我自当前往平之。”说罢,起身出去了。
袁斌长叹道:“幽州公孙兄弟,不过疥癣之疾,派一上将前去,旦夕可平,今虚国远征,我恐曹操派兵以袭我后,我等基业若失,则无归矣。”
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4月),袁绍三子袁尚,以韩猛、吕旷、吕翔为大将,起兵一万五千,来黎阳驻守,抵御曹操。
袁绍以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沮授、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亲起大军五万,以公孙续为向导,亲自北征幽州。又宣调袁斌、袁谭、袁熙为先锋,将大军分为三路,左军由袁谭统率,率本部军马五千,袁绍再助五千人马,共是一万人,从并州出兵,与刘和汇合,攻打盘踞在幽州中部的公孙越;中路由袁熙为先锋,率本部军马一万人,袁绍再助一万人,共是两万人,直插公孙越和公孙范的势力交界处,据险坚守,隔断公孙兄弟的联系,使其不能互为救应,各自为战;右路由袁斌统率,袁绍助兵五千人,袁斌派人去青州,调出轻骑兵一千人,弓弩四千人,由表弟高干统领,从青州来与自己汇合。加上原来袁绍给的五千人,共是一万人,攻打盘踞在幽州东部的公孙范;袁绍亲自统率中军三万,护送粮草,随后进发。
且说袁熙回到自己的营地,向部下通报此次作战的部署。
谋士荀谌听完了作战部署,上前对袁熙悄声道:“公子,小人有一计,可使袁斌小儿丧命于幽州,不但能为公子报仇,还能做得人不知,鬼不觉。”
袁熙大喜,问道:“荀公有何计谋,可速速告知于我。”荀谌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说了一通,袁熙连连点头。
袁斌在自己的营地里认真地贯彻执行袁绍此次地作战任务,根本没想到袁熙已经针对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就等着袁斌往里跳了。
袁斌正在想,是不是把分给自己的这五千人马昧下来,日后好带回青州去。这时,袁绍派人来打听是否还缺什么?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可以直接向袁绍索要。
袁斌心想:“不如趁此时机,将田丰、沮授二人从袁绍处要来一人,以为自己之助力。如今田丰、沮授与自己关系尚算密切,以后自己时时造访,天长日久,必可使其归顺自己。此二人如有一人归属自己,那么凭着他二人的关系,另一人也早晚会归属自己的。”想到这里,袁斌前往袁绍大帐。
袁斌见了袁绍,以本部人马皆在青州剿灭黄巾残部,防御曹操、刘备为名,手下调不出来谋士和武将为由,向袁绍索要田丰、沮授二人中得一个。袁绍道自己也离不开他们,与以拒绝。拨辛评、张郃二人,以助袁斌。袁谭、袁熙见了也找各种借口来索要人才。袁绍无奈,怕众人说自己厚此薄彼,只得将大将鞠义拔给袁谭,淳于琼拔给袁熙。
袁斌得此二人欣喜若狂,虽说辛评不如田丰沮授,而且辛评只是个二流谋士,但也比自己手下刘子惠等人强多了,并且此人以忠义著称,官渡之战之后,辛毗投降曹操,辛评气愤而死,临死托付审配将自己一家老小杀于辛毗面前,以耻辛毗变节。张郃乃世之名将有勇有谋,大战张飞一百回合,两人不分上下,只要自己拉拢了张郃,张郃兄弟高览还能跑出自己手心。
遂对二人是极力拉拢。袁斌对二人,礼贤下士,食则同桌,本来也想寝则同榻的,但袁斌作为现代人,实在不习惯几个男人同榻而眠,遂作罢。就是这样,辛评和张郃也是大是感激。辛评乃二流谋士,不如其弟辛毗受众人重视,(辛毗属于二流顶尖级的谋士,辛评也就是二流中下等的谋士),作为哥哥看到自己不如弟弟,心中虽不至于有所怨恨,但也郁闷非常;而张郃乃作为武将虽然武艺,军略高于颜良、文丑,但身为降将,始终在袁绍军中受到冷落,比不了从袁绍起兵开始跟随袁绍的原从武将。两人见袁斌不摆架子,折节下士,对袁斌虽没到发誓效忠的地步,但也视袁斌为生平知己。
众人只待袁斌从青州调来高干统领的人马,与大军汇合后,就要开赴幽州。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二十八章
今天的第二章来了,大家多多投票支持啊,作者现在的位置很尴尬啊
不久,表弟高干统领着五千青州兵来到了邺郡。
高干道:“表哥,幸不辱命,小弟已把兵马带到。”
袁斌笑着,拍拍高干的肩膀道:“表弟远来辛苦。此次出征幽州,上至父亲,下到我们弟兄,全体出动。表弟身为父亲的外甥,也该出份力,所以表兄就让你统兵前来了。”
高干微微一笑道:“我自当为姨父出力。”
袁斌道:“好了,让芳远安排军士们休整下,走,跟我去见父亲一面。父亲见你来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高干自幼父母双亡,是袁绍与其原配高夫人将其抚养长大。所以高干对自己这个姨夫非常感激和敬重。
袁绍得知高干要来,心中非常高兴,但高干人在自己面前时,就想到了自己那命苦早逝的的原配夫人高氏。
袁绍拉着高干的手说:“文通(高干字)啊,姨父这几年来南征北战,东讨西杀,衣不解甲,马不离鞍,对你的关心不够啊,是姨父的疏忽啊。”
高干道:“劳烦姨父挂怀,我在青州和四表哥处得很愉快,从四表哥处也学得了很多的知识以及做为的道理。”
“好!好!”袁绍很高兴地道:“文通你也算是长大成丨人了,我总算没有辜负你娘的嘱托。这样,此次从幽州回军后,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好好的历练、历练,也好为朝廷效力。上能报效国家,下也能光耀你高家的门楣。”
高干道:“是,姨父,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袁斌与高干回到自己营中,召集众将,分派部署。太史慈率青州调来的一千轻骑为前部,高干率从青州带来的四千弓弩手为中军,命张郃率领袁绍给予的五千人马,排列两旁,拱卫中军。辛评随在袁斌身边参赞军机。
不久,袁绍三路大军皆准备完毕,袁谭早已返回并州,已经先一步率军出发了。袁绍命令袁熙、袁斌也带队出发。按照原来的部署,袁熙应该经过邯郸、广平、信都、武邑、河间等地,一路往东北走,率军直插幽州的右北平郡的土垠县,阻断公孙越和公孙范之间的联系。怎知袁熙刚率军刚走到武邑,袁熙就下令大军改道,奔西北而去。
淳于琼接到命令,催马来到袁熙身旁,问道:“二公子,大军为何改道?”
袁熙看了看身旁的荀谌,对淳于琼道:“淳于将军,若我们依计行事,再让袁斌立了大功,这种情况,恐怕淳于将军也不想见到吧。”
淳于琼皱了皱眉,犹豫道:“这……,但此乃军机大事,如若擅自更改,恐怕主公面前不好交代吧……”
袁熙笑着对淳于琼道:“淳于将军放心,我与荀先生已经设下了‘一石四鸟’之计。”
淳于琼问道:“哦,何为一石四鸟之计?”
袁熙道:“我军前往现在改道直接前往土垠县攻打公孙越。第一,我军可去与大哥、刘和的联军汇合,可以三面夹击公孙越,这比我军独自承受公孙越与公孙范的夹击要轻松的多;第二,刘和在北,大哥在西,我军自己在南,三面夹击,大张旗鼓的来攻击公孙越,他定然逃往公孙范处与其汇合,两人汇合后的实力远远超过袁斌,消灭袁斌如撵死一只蚂蚁。即可报前番袁斌夺妻之仇,也可雪将军无辜被辱之恨;第三,我军可用‘地形不熟,大军迷路’半途改道去相助大哥,必让大哥感激,可让大哥欠我们一个人情,日后如若父亲怪罪下来,大哥等人也会替我们求情;第四,就算父亲追问起来,大哥不敢替我们求情,我们也可以‘地形不熟,未能及时赶到目的地,拦阻公孙越,但助袁谭攻打公孙越,算是将功补过’为借口,父亲必定不会怪罪我们。有此四利,岂不美哉?”
淳于琼哈哈大笑道:“好,好一个一石四鸟之计。”
袁熙得意的一笑:“那这改道之事?”
淳于琼正色道:“二公子是中军主将,一切全凭二公子做主。”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袁熙心中暗骂:“好你个‘蠢酒袋(淳于琼极爱喝酒,别人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蠢酒袋’,意思就是淳于琼是个酒囊饭袋)’,什么全凭我做主,还不是不敢担责任,想让我来背这个黑锅。要不是看你是父亲身边的旧臣,能得到父亲的信任,日后需要你在父亲面前求情,早就把你这个蠢货扔到酒缸里泡起来。”
就这样,袁熙率领的中军既不通知袁斌,也未禀报袁绍,悄然改变了行军路线,与袁谭汇合后,齐头并进,准备夹击公孙越。
而此刻,袁斌却不知袁熙的打算,仍旧率领右路军与袁绍大军齐至广平后,折向东去,经广宗、清河、平原、渤海等地,直扑幽州的辽西郡。
公孙越得知袁绍尽起大军,以公孙续为向导,来打幽州,心中很是惧怕,又得探子来报,袁谭、袁熙、刘和率大军三面包抄,袁绍在后,随时增兵接应;公孙越慌忙命前方城池的守军死守城池,阻挡袁军,为自己逃跑赢得时间。自己则带了大队人马携带粮草辎重,逃往辽东郡与公孙范汇合。
公孙越怕此乃袁绍之计,埋伏半路截杀自己,所以广派斥侯打探,哪想斥候来报:一路上没见一个袁军,越是如此,越吓得公孙越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在什么地方埋伏着袁绍的军队,一不留神,就冲了出来。公孙越心惊胆战地安全抵达公孙范的地盘,才松了一口气。兄弟二人汇合,有了近八万人马,心中大定,胆气顿生。两人商议之后,决定一在城内坚守,一于城外埋伏,待袁绍大军攻城时,出其不意,两面夹击,可获全胜。
而袁谭与刘和的联军,不知道公孙越已经潜逃,顺利地打下了渔阳郡和右北平郡,派人向袁绍报捷。而袁绍认为袁熙已经挡住了公孙越的退路,公孙越不能与公孙范汇合,势单力孤,马上就要被消灭了,遂命袁斌加速行军,去拖住公孙范。
袁斌接到袁绍的命令,让大军加速前进,为了防止中伏,大军沿海而走,岸边视野开阔,可以轻易发现来敌。
袁斌的大军一路很谨慎地行进,一直深入到辽西郡的首府―――阳乐县,都没见一个敌军。袁斌心想:“幽州军中就公孙瓒一人堪做我袁家的敌手,历史上公孙瓒也败在我袁家手上,如今公孙瓒已死,余子无能为也。”想着想着,看见东面有一座高山,非常巍峨壮观。问当地土人道:“此山是什么所在?”
土人答道:“此乃碣石山是也。”
袁斌心想:“原来此处就是曹操平乌桓,回军时观沧海的地方。”对手下道:“走,我们到山上去看看。”
众人登上高山,远眺渤海,但见海天相接之处,浑如一体,天高云阔,海浪翻涌。众人皆是初次看海,只见这大海无边无沿,波澜壮阔,心中震撼之极。
袁斌看着这大海,想起了自己自初入三国以来,一路艰辛,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成为了一方诸侯,掌握千千万万人的生死,感慨非常。袁斌环顾了跟在自己身后的手下大将,心中自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遂豪气顿生,意气风发,率领众人驱马一路飞奔下山,跃马挥鞭道:“大军即刻进发,剿灭公孙范。”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二十九章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因为宽带的问题,笔者直到现在才能上网,马上更新一张,大家先看着,晚饭后,还有一张奉上。另:别忘了给票票哟。
张郃见袁斌自从进入幽州地界后,每日只是派出很少一部分斥侯探路,而且只到大军前十余里处就返回。
张郃对袁斌道:“少将军,行军打仗,最重粮草,其次乃是多派斥侯进行哨探,防止中伏。我军粮草由主公亲率大军押送,自然不必防备敌人劫粮,但是,我军深入敌境,地形不熟,自当多派斥侯打探敌情才是。少将军每日仅派十余人出去打探,每次仅略走十余里便还。这幽州千里草原,地广人稀,正当多派人手才是,少将军不可不查。”
袁斌笑道:“携义(张郃字)所言甚是有理,我本不赞成征幽州之举,概因曹操在后,令我不安。怎奈父亲一意行之,只得随军来此。而公孙范割据辽东,恃远不服,我今既已至此,当趁此良机,一举灭之,以解我军南下时后顾之忧。况父亲分三路进军,对公孙兄弟分而歼之,公孙氏虽久据幽州,但不得人心,无能为矣。我军今已行进十余日,深入幽州境内三千余里,未见敌人踪迹,恐怕公孙范得知我大军来此,吓得心胆俱寒,已远遁矣。”
张郃见袁斌一意孤行,不好强劝,婉言道:“大军连日跋涉,很是辛苦。前方不远就是辽东郡首府―――襄平县,恐怕公孙范在此驻有重兵,不易强攻,不如先到左近的‘徐无山(此山本在今河北省遵化县南方,笔者将其移到了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上驻扎,待士卒养足精神,再行攻打不迟。”
辛评、高干、太史慈等人皆赞同张郃之言。袁斌见大家都同意,不好驳了张郃建议,冷了人心,遂下令大军停止前进,于山上驻扎。
袁斌见此山形势险峻,想起了张郃的话,也觉得有几道理,遂派高干带足人马进山查看,看是否藏有伏兵,好预作准备。高干派人回报,并无异常,袁斌遂放下心来,带领大军上山驻扎。袁斌带张郃、高干、太史慈、夏侯兰四人在山顶上眺望,袁斌挥鞭四顾道:“此山地势如此险要,真乃兵家要地,公孙范竟弃如敝履,使我全据此山,真天使我成此大功。”
当夜,袁军在山上休息,忽然山下鼓声大作,人喊马嘶。袁斌从帐中惊醒,大喊道:“何处喧哗?”
夏侯兰快步进帐禀道:“启禀主公,山下不知何处军马,将此山围起住。”
袁斌急道:“有多少人马?”
夏侯兰道:“浩浩荡荡,不知凡几。”
袁斌忙起身,在夏侯兰的服侍下穿戴盔甲道:“待我前去察看。”
袁斌穿上盔甲,疾步走出了大帐,但见太史慈,连盔甲都没穿,就手执钢戟,护卫在袁斌的帐前,全神贯注,左右察看。袁斌大怒:“子义,你为何在此?”。
“山下兵马围山,慈特来保护主公。”太史慈见袁斌脸色不善,有些不知所措,慌忙答道。
袁斌这个气啊:虽然太史慈听到动静,爬起来连盔甲都未曾穿上,就来保护自己,这让自己很感动,但是如今你太史慈已不是亲卫统领了,而是前部统帅,你应该先去集合整顿自己的军队,然后再来听令啊。遂大声呵斥太史慈道:“太史慈,你现在不是我的贴身护卫,而是个领兵的将军,你的部曲呢?此事稍后再治你失职之罪,现在命你马上回去召集部曲,整顿军马,前来大帐听令。”
太史慈听了转头一想,对啊,难怪主公要处罚自己。青州总共三千骑兵,此次讨伐公孙,本初公起大军五万来夺幽州,主公从青州调来一千轻骑,就都给自己了。这是信任自己,想通过此次作战提拔自己。今天遇到突发事件,自己就慌乱无主了,忘了自己已经不再是亲卫队长,而是一个领兵的将军了。
太史慈,赶忙大声应到:“得令!”就跑向自己营帐。
袁斌骂走了太史慈,带着夏侯兰来到营前,只见张郃正在冷静地指挥着士卒进行布防。
袁斌上前问道:“携义,山下有多少兵马?”
张郃转身见是袁斌,赶忙抱拳行礼道:“大概有五、六万人。”
袁斌正探身往下观望,听了张郃的话大惊道:“不可能,公孙范全部兵马不过四万,就算他想强掳百姓为兵,但幽州地广人稀,他也找不到这么多人。除非……”
张郃冷冷地道:“除非公孙越与公孙范已合兵一处,才能有如此多的人马。”
袁斌摇头道:“父亲命二哥率领两万人马隔断两人联系,公孙越怎能与公孙范汇合,除非公孙越的六万大军胁生双翼,飞到辽东来。”
张郃道:“天黑路险,敌人不敢攻山,不如趁机突围。”
袁斌道:“我不信公孙范真有这么多人,恐怕是虚张声势,传令下去,让士兵就地固守,待天明再做打算。”
天亮之后,袁斌正与众人在营帐中商议现今如何应对山下大军,派往山下的斥候回来禀报:山下敌军打公孙范与公孙越旗号,众人听闻大惊。
袁斌手中马鞭落于地上,失色道:“我大军皆葬身于此处矣!”
太史慈上前劝慰道:“主公勿惊,慈愿率领手下人马,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保护主公离开。
袁斌道:“这是怎么回事,辽东明明只有公孙范孤军在此,公孙越与公孙范到底是怎么汇合的?”
辛评思索道:“按时间推算,二公子应该已经率两万人马插入公孙越与公孙范两军中间,公孙越根本不可能到此,难道二公子未能及时到达目的地或是阻拦失败,可是主公大军在后接应,公孙越怎能突破防线?难道是二公子存心保存实力,故意放任公孙越与公孙范汇合?”
张郃皱眉道:“二公子不至于如此不济吧,二公子手握重兵,况且又有淳于琼将军相助,淳于将军久在主公身边,经验丰富,应该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再说,故意放公孙越与公孙范汇合,他就不怕主公到时责罚于他?”
夏侯兰怒道:“哼,肯定是袁熙与淳于琼搞的鬼,袁熙与主公有仇,那淳于琼也跟主公不对付,他二人正好趁此良机,合谋陷害我们,到时我等丧命幽州,方趁他们心意。”
袁斌听到夏侯兰如此说,心中一动。只是如今突围要紧,顾不上这么许多,这个念头转瞬即逝。遂对众人道:“唉,事到如今,再说这些又有何用,如若不是当初我一意孤行,不听携义之言,大军安会陷之于此,此皆我之过也。传令下去,今夜二更造饭,三更起兵突围。
张郃劝道:“公子无须忧虑,兵法云:‘置诸死地而后生。’如今形势危急,大军死战到底,必可反败为胜。”
众人皆去准备不提,而山下公孙兄弟正在营帐中正在商议如何围剿袁斌的一万人马。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章
由于笔者第一次详细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所以用了不少时间,其中又借鉴了别人的写法,加以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众人皆去准备不提,山下的公孙兄弟正在营帐中正在商议如何围剿袁斌的一万人马。
本来公孙兄弟一埋伏在城内,一埋伏在城外,打算等袁斌攻城,好里外夹攻。但派斥侯打探,袁斌把兵屯在了山上,公孙兄弟一商量,遂趁天黑时,派兵将“徐无山”围困起来。夜晚天黑,不利于骑兵驰骋冲杀,只待天色大亮之后,就要攻打。
公孙范对公孙越道:“二哥,我们把大部分兵力都带出来,会不会有什么闪失?”
公孙越道:“三弟放心,幽州苦寒,袁绍大军跋涉辛苦,如果能胜,则一切好说,如果一但失败,士气大降,袁绍一定会退兵的。所以,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选消灭了山上的袁斌部,就能转危为安。而这徐无山共有两道山岭,前后各有一条山道可通,袁斌被困,袁绍就得到消息来援,最快也要七天;而袁谭、刘和的援军路途更远,大概在十天之后才能到。据斥侯打探,袁斌军中粮草并不充裕,大概只能用个四、五天,一定等不到援军的,我们只需固守,防止其突围即可。”
公孙范道:“二哥,何必如此,反正我们的人多,干脆强攻算了,如果围困,我恐怕夜长梦多,再有什么变故。我们两军汇合,除去守城部队,尚有步兵两万,骑兵四万。以小弟之见,不如分兵两路,一路领两万骑兵去后山驻守,防止袁斌逃跑;一路领四万人攻山,以四万对一万,还不是手到擒来。”
公孙越道:“即如此,我去后山坚守。”
公孙范道:“那我率领其余的人马攻山,一定要消灭袁斌,以雪我失地之恨。”
辰时(上午9:00-10:00),公孙越分兵两万去后山防守,公孙范在前山攻打,以步兵为前驱,骑兵为后应。
袁斌正在准备,防止公孙兄弟攻山。这时,军需官刘亮(字治德,淮南成德人,网友虫型龙的龙套)禀报道:“主公,我军粮草不足。”
袁斌问道:“还可用多久?”
刘亮道:“省着点用,可以用五天。但是箭矢不足以支撑大军的消耗,而且由于准备仓促,用于辅助弩兵进行攻击的巨石,擂木也没有搜集多少。主公看如何是好?”袁斌还未来得及回答,公孙范已经开始攻山了。
公孙范在山下喊道:“大军给我向上冲,袁斌就在山上,杀死袁斌者,赏千金,官升一级;活擒袁斌者,赏万金,官升三级!!!”
袁斌见状,忙把高干统领的四千弩兵调到前面来,对公孙范的步兵进行射击。而公孙范以前随公孙瓒镇压外族时,依靠的主力是骑兵,所以公孙范手下的骑兵十分精良,步兵虽然也有,但是疏于训练,而且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民夫充数,是一群乌合之众。
袁斌手下的精兵虽然人少,但对付这群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敌军实在太多,而自己这边又准备的十分仓促,只能依托山势进行防守,用弓弩对来犯之敌进行还击。这时候,高干训练出来的弩兵,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四千弩兵据守山间险要,不停地向山下敌军放箭,山下的步兵乃是一群乌合之众,本应克制弩兵的步兵正好被弩兵克制,再加上山道狭窄,公孙范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全部拥挤在山道上,只有少量的士卒才能通行,但是又突破不了高干弩兵布下的箭网,一时死伤惨众。
山下不时有号角声传上来,公孙范的步兵听到进军的号声,拼命向上冲,但由于地形的限制,全军暴露在弩箭的滛威之下,密密麻麻的弩箭遮天蔽日,使得向前涌动的人流为之一滞,士兵翻滚着向前跌去,后边向前冲的士兵立刻被绊倒,摔倒在山道上,额头碰到坚硬的山石,立刻被碰出个大洞,伤者哼都不哼一声,立刻毙命。而天上的箭雨倾泻而下,有的躲避不及,被密集地箭雨射中,惨呼一声肠穿肚烂,有的被后面的人当做盾牌挡住,身上插满了箭支,被身后的人推着向前走。
弩箭发出的尖啸声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数以百计的弩箭暴雨般洒至,惊声惨叫四周乍起,撕破狂乱的夜幕。
身为先锋的单经颤声喝道:“稳住,稳住……”微弱的声音瞬间淹没在震天的嘶喊声中,一蓬蓬血雾在四周飘起,瞬即卷在风中,扑在脸上,惊得兵丁无头苍蝇般在林中哭喊奔窜。
鸣镝尖啸,又一波弩箭暴雨般扑至,兵丁惨叫着扑跌在地上,单经随着亲兵到处鼠窜,身旁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弩箭穿透头颅、咽喉溅起片片血花,狂风中到处泼洒,单经更是胆战心寒,浑身冰凉如坠冰窟,影影幢幢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也不知要逃向哪里,只有胡乱地随着人群涌动。不知哪里来的箭支,射中了单经的头颅,可怜的单经,可怜的“领兖州牧”,只好到地府去追随公孙瓒,当他的兖州牧去吧。
从中午一直厮杀到日暮,这是袁斌亲身经历的第一场大战,他今日才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双方的尸体交叠着横在狭窄的山道上,血流成河,断肢满地。
而公孙范见步兵初次攻山不利,折损了许多人马,想起了公孙越的话,决定专心进行围困,不再攻山。
而袁斌见公孙范没有了动静,一边让士兵抓紧时间休息,一边召集众人开会。
辛评道:“少将军,我军粮草不足,而且居于山上,饮水不便,而援军最快也要七天之后才能赶到,何去何从,请少将军速做决断。”
张郃道:“少将军,看来是等不到天黑了,如今之计,唯有迅速突围,方是上策。”
辛评道:“不错,敌众我寡,难与争锋,《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敌军士气正盛,我军兵少,不易与其正面交锋,虽迅速脱离此险地为上,不过,尚需一大将断后……”
后面的话,辛评没有再说,大家也都明白,如今形势非常严峻,己方兵少,敌方兵多,留下断后的人多半会遭遇不测。
袁斌道:“让众人饱餐一顿,然后将剩余的粮草随身携带,我们准备突围。”
张郃道:“少将军,请让末将断后。”
高干道:“不可,你统率的五千人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都是我从青州带来的精锐,你一时半刻根本不能灵活指挥,表哥,还是让我来断后吧。”
袁斌道:“那怎么行,如果表弟你有什么不测,让我怎么与父亲交代。”
高干一挥手道:“表哥,我知道你人好,心肠软,但是你知不知道,好人在乱世是活不下去的。表哥,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其实其他三个表哥都曾暗中派人来拉拢我,我都没有答应。未出兵时,袁熙也曾派人来说,表哥你此次出兵必遭不测,有命去,没命回。我只当他是危言耸听,没有当真。据现在的情况看来,公孙兄弟之所以能够汇合,恐怕还是二表哥搞的鬼,你要小心提防他们。”
袁斌听着高干倾诉着他的心声,心中感动不已,对高干道:“表弟,你放心,你不会有事的,我马上回去搬救兵,一定会救你脱困的。”
当下,袁斌与辛评、太史慈、张郃、夏侯兰带着一千轻骑兵决定突围,而高干则打起袁斌的旗帜来吸引公孙兄弟兵马的注意力。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一章
新书超过15万字,就会从新人榜上下来,本书为了在新人榜上多呆几天,决定将原定的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一更,请大家见谅。另外,本书可能到了下周就会下榜,虽然笔者也想在榜上多呆几天,但不得不说,请大家赶快收藏,不然等到下了榜,想找也找不到了。
当下,袁斌与辛评、太史慈、张郃、夏侯兰带着一千轻骑兵决定突围,而高干则打起袁斌的旗帜来吸引公孙兄弟兵马的注意力。
而公孙越率领着两万骑兵来到后山,一边指挥骑兵下马,把马匹赶到一起,排列起来拴成“马墙”;一边想到:“公孙范那个傻x,怎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放着好好的围困招数不用,偏偏要去强攻。这徐无山的山道如此狭窄,哪那么容易攻下来,仗着自己人多就一拥而上,到最后,就算打下了山岭,自己也要元气大伤。你们去打吧,拼吧,到最后让我轻轻松松的来收拾残局吧。”
公孙越对手下喊道:“那么卖力干什么?山上的袁斌小儿正与公孙范在厮杀,没功夫顾及我们这边。小心点,别把马弄伤了,这可是老子以后纵横天下的资本。”
公孙越怕马匹有所损伤,让手下把已经捆绑在一起的马匹解开。手下乱轰轰地一起行动,把本已排列整齐地“马墙”拆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袁斌的一千轻骑兵冲下山来,当先的是张郃、太史慈,两人箭法精绝,出手从不落空,两人专门射杀敌军中的中级军官,如曲长、都尉等。这一手造成了公孙越骑兵部队的指挥失灵,而袁斌则趁机将部队带下山,一入平地,骑兵就能纵横驰骋了。
随着公孙越军中的中级军官的阵亡,骑兵无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