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的目标是顺利突围,所以绝不与公孙越的骑兵纠缠,而袁斌军中的太史慈、张郃二将,箭无虚发,每发一箭,必有人中箭落马,有时一箭甚至能射死两到三人。公孙越的部下见状,都不敢过份地逼近,只有在公孙越的打骂下,才敢逼近一段,看见张郃、太史慈二将一拉弓弩,又连忙向后退却。
就这样边走边打,袁斌来到了辽西郡东北方向的柳城,此城是公孙越离开时,故意丢弃的,城中百姓全部逃走,府库中的存粮也被焚烧一空。进入柳城,袁斌检点人马,只余八百余人,其余两百人是因骑术不济,掉下马后,被敌人追上杀死的。袁斌见手下是人困马乏,而且随身的口粮也仅剩下一天之用。袁斌无奈,只得先在这柳城之中固守。所幸此城离袁绍的大军不远,应该能等到援军的到达。
袁斌将柳城原来的县衙当成自己的府邸,安排众人休息后,把辛评、张郃、太史慈、夏侯兰四人叫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辛评是个文人,本来他的骑术是最差的,几次都差点掉下马去,多亏左右的骑兵保护,才勉强跟上袁斌,如今劫后余生,心中还是感到后怕。对袁斌道:“少将军,此城窄小,况且府库空虚,没有存粮,不易坚守啊。”
张郃道:“如果杀马而食,可以坚持十天,只要有人能突围出去,寻找主公大军求援,事仍可为。”
袁斌道:“必须找到大军,不然表弟就危险了。”虽然袁斌知道高干可能已经凶多吉少,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奇迹会出现,就像他来到三国,本身就是奇迹一样。但是奇迹已经出现了一次,还会出现第二次吗?
袁斌心中不住地自责:“自己平日号称熟读《三国志》,只知道历史上袁绍平定幽州,消灭了公孙瓒,认为此次出兵,没什么危险,就放松了警惕,再加上自己以未来人自居,以能知历史走向为荣,看不起古代的英雄们,总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自古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也好,英雄也罢,有哪一个是好相与的,如果自己能听从张郃的劝告,也许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惨剧发生。全怪自己太过大意了,认为历史上的袁熙懦弱无能,不足为惧,如今吃了大亏。如果汪是表弟高干拼死断后,自己就死在幽州了。还谈什么争霸天下,与天下英雄较量。高干表弟曾说自己太过心软,又说好人在乱世是难以存活的。自己真的是心慈手软吗?真的只有心狠手辣的人才能在乱世活下去吗?如果这个乱世只需要枭雄的话,那么……”
想到这,袁斌在心中大喊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翌日,斥侯来报,高干将军与四千青州兵全部战死在徐无山上,没有一人投降。公孙范在消灭了断后部队后,赶来与公孙越汇合,已经屯兵在柳城城外了,公孙兄弟合兵一处,还有三万多人。
袁斌把太史慈叫来,命令他突出重围,去找袁绍求救。突围用的方法,就是原来历史上太史慈突围北海用的方法。太史慈每天到城外骑马射箭,演示一番。而公孙兄弟的士兵都在城外围观,有过来挑衅的,都被太史慈射杀,剩下的只敢远远的围观。而太史慈每天都要在城外表演,开始幽州兵对太史慈提高了警惕,紧盯着太史慈的一举一动。后来习以为常后,就不再注意他了,到最后干脆就下马休息,或坐或卧,只当太史慈不存在。袁斌知道,是该太史慈突围的时候了。
这天清晨,太史慈饱餐一顿,背上插上双戟,马上挂了四壶箭,手挽强弓,飞身上马,对袁斌抱拳道:“主公,某去也。”
袁斌道:“子义,万事小心,我们全靠你了。”
太史慈应了一声,绝尘而去。
太史慈出城后,城外的幽州兵以为太史慈又要骑马射箭,演示一番,然后就会回城,所以也没人管太史慈。太史慈趁众人不备,快马加鞭,冲出了重围,等到幽州兵见势不妙,想要上马追赶时,太史慈已经跑远了。就算有几个马匹好,骑术精的幽州兵追上去,也难以躲过太史慈的绝妙箭法。
而幽州兵见自己好几万人,竟拦不住敌军一个人,要是让公孙越和公孙范知道,那能有自己好果子吃,几个中级军官一商量,干脆别让自己的主公知道,反正就跑了一个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就这样,公孙越与公孙范根本不知道袁斌已经派人突围求援,而袁绍的大军也要随后开到了。他们一心想着怎样困死袁斌,为在徐无山上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袁斌的部队,在两天前就已经断粮了,全靠杀马为食,一匹马只够十个人一天的消耗,袁斌手下有八百人,一天要吃掉八十匹马,就算把马全部吃光,也只能坚持十天。现在赌的就是运气,希望太史慈能够一下子找到袁绍的大军,而袁绍的大军也能迅速的赶到,否则,大家只能成为幽州兵的刀下亡魂。
袁斌正与众将在府衙中闲坐,就听得手下来报:“启禀将军,城外的公孙越和公孙范联军已经开始拔营撤退了。”
袁斌与众人忙赶到城墙上观看,见幽州兵真的已经启程离去。夏侯兰道:“主公,让我们冲出去,大杀一阵,以泄胸中之恨。”
袁斌经过此次事件后,学会了谨慎、冷静,不再显得冲动与冒失。挥手止道:“不可,恐是敌人的诱敌之计。我军人少,又缺马匹,只要等到父亲的大军,就是胜利。公孙兄弟疥癣之疾,旦昔可擒,不必急于一时。”说音刚落,只见远处扬起一片烟尘,随后又有“隆隆”的巨响,震得柳城的城墙都不住地颤动,明显是有大军向这边开来。
辛评道:“少将军,会不会是主公的援军来了?”
袁斌道:“不好说,全军戒备,以静制动。”
只见大片地尘烟滚动着向柳城方向涌来,当先一人大声喊道:“主公,我是子义,我把援军带来了!”
夏侯兰道:“主公,是子义的声音,是子义!”
袁斌见太史慈的身影由远及近,渐渐清晰,知道危险终于远去,心神放松之下,一阵疲劳地感觉袭上心头,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二章
本书到了下周就会下榜,虽然笔者也想在榜上多呆几天,但不得不说,请大家赶快收藏,不然等到下了榜,想找也找不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袁斌醒了过来,睁开眼,第一个映入眼帘地是满脸焦急之色的父亲袁绍。
袁斌起身道:“父亲,你来了。”挣扎着要给袁绍行礼。
袁绍忙道:“承德,快躺下,你受苦了。”
袁斌道:“父亲,我对不起你,表弟他……他……”袁斌显出一副悲伤的神色。
袁绍道:“此事我已知晓,显奕都已经跟我说了,原来公孙续是前来诈降的,他早就跟公孙越和公孙范商量好了,公孙续前来诈降,引诱我们远征幽州,他好与公孙越和公孙范里应外合,消灭我们。显奕走到半路发现了公孙续的阴谋,已经将公孙续和关靖斩杀,算是为文通报了仇了。承德你也尽了力了,就不要再伤心了。你昏迷的这几天,我大军已经消灭了公孙越和公孙范的军队,将他们二人俘虏了,回头我就把他们二人拉到文通的坟前,杀了他们,为文通报仇。由于显奕未能及时按照事先的部署行动,以至于让公孙越和公孙范汇合,给承德你和文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已经处罚他了,剥夺了他的军权,交给承德你来指挥,算是弥补你此次的损失。而显奕,我已经把他远远地打发到北平去当太守,让他在北方那苦寒之地反省,你就不要再与他计较了。”
袁斌知道,通过这次事件,袁熙再也不能回到袁家的权力忠心了,高干总算没有白死。袁斌虽然试图把自己变成冷酷无情的人,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许多经历几次失败,袁斌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枭雄吧。曹操也并不是天生的j雄,他一开始也想扶救汉室,想做一个汉室的忠臣,后来才慢慢变成一个“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j雄。
袁斌对袁绍道:“父亲,表弟的墓在哪里,我想亲自拉公孙越与公孙范去为表弟设祭。”
袁绍叹了一口气道:“唉,你表弟的遗体已经从徐无山运回,就葬在漳河畔,你去看看他吧。这都是命啊,谁知道本来必胜的一场仗,竟然打成这样。”
袁斌来到了高干墓前,四尺高的石碑上刻着“高干之墓”四个黑色的隶书。公孙越与公孙范就跪在墓前,口中塞了麻核,两兄弟“呜呜”地叫着,眼中充满了惊惧地神色。袁斌伸手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对着高干的墓,心中想道:“表弟,你在天有灵,就听一听表哥的祷告。你说表哥心肠太软,表哥决定做一个心狠手辣的枭雄。今天,就让这兄弟二人为表哥的改变做个见证,从今天起,那个心慈手软的袁斌已经消失,活着的只有一个‘为成大事,不择手段’的枭雄。”想罢,连挥两剑,杀死了公孙越与公孙范,看着剑上滴下的鲜血,袁斌心中有一种想高声大叫,放声大哭的冲动。为谁而叫?为谁而哭?为了高干?还是为了已经逝去的好人袁斌?恐怕就连袁斌自己也不知道。
在袁绍北征幽州期间,南方也不太平静。已经是徐州牧的刘备,收容了兖州兵败的吕布,谁知吕布趁刘备远征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俘虏了刘备的家眷。刘备无奈,只得去投奔曹操。
而高顺等人在青州得知了吕布已经到徐州的消息,就想离开青州,去投奔吕布。而袁斌此时远在幽州,臧霸不敢擅自做主,就避而不见。高顺性子急,就留曹性、成廉二人在青州,等袁斌回来后,向袁斌说明情况,而高顺自己与张辽先去徐州投奔吕布去了。
而曹操在收复兖州后,迎奉了天子,在许县定都,进行一系列安民练兵,休养生息的政策。就在此时,曹操的军师戏志才病死了。曹操请荀彧为自己再推荐一个人做军师。荀彧推荐颖川人郭嘉,说郭嘉胸有奇计,是当军师的第一人选。曹操派人到颖川去请郭嘉时,发现郭嘉失踪了,当地的人也不知道郭嘉去哪了。曹操闻知,心中非常失望,只得将军师一职给了荀彧的大侄子荀攸荀公达,任命其为军师祭酒(这个官职是曹操专门为了军师而发明的)。
刘备前来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设宴款待刘备,并带刘备上朝与献帝相认。献帝通过查证族谱,认刘备为叔,这就是“刘皇叔”的来历。
曹操虽然迎奉了天子,但他是以利用天子为目的,即不讲究君臣关系,也不讲究上下礼法,自然就更谈不上什么对天子的尊敬了。
但天子就是天子,是上天之子,是万民至尊。虽然献帝因为曹操的迎奉而有了安定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献帝会始终对曹操感激,也不代表献帝会容忍曹操的各种挑战天子尊严的行动。他找来了国舅董承,与他商议。刚刚安定下来的许都又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曹操在刘备的恳求下,决定去打吕布。这时关羽找上门来,对曹操提了一个要求。他要求曹操在消灭吕布后,能把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赏给他。曹操觉得很奇怪,你关羽是什么人,是个对女色不为所动的人,是个堂堂伟丈夫,怎么会主动向我要一个女子?难道这个女子是人间绝色,能让关羽这样铁石心肠的人也动心?曹操就留了个心眼儿,在消灭吕布后,专门召见了秦宜禄的妻子,一见之下,惊为天人,曹操决定自己留下,不给关羽了。这让关羽很是郁闷,后来许田围猎时,关羽想杀曹操,是不是有这个因素在内呢?曹操纳了秦氏,把她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让他与曹丕一块讲文习武。这个人就是后来官至“讨蜀护军”的秦朗。
吕布被消灭后,高顺与张辽保着吕布的爱子吕伟(字敬超,吕布因为敬慕马超的威名,给儿子起字叫敬超)、女儿吕秀怜突围至青州,投靠袁斌。而魏续、宋宪、侯成则投降了曹操。徐州百姓向曹操请愿,想让刘备做徐州牧,而曹操则任命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叫做车胄的人,做了徐州牧,把刘备带回了许都,封为“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之职,听起来很唬人,实际上都是虚职。
荀攸与程昱都要求曹操把刘备杀掉,曹操以“杀害刘备会背上恶名”为由,与以拒绝。而刘备也知道曹操的部下都不喜欢自己,每日都闭门不出,只是挑水种菜以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请刘备过府,与刘备一起喝用青梅煮的酒。
曹操问道:“玄德公久历四方(意思就是经常被打得东奔西跑,无处容身),可知天下英雄?”
刘备道:“我只是个肉眼凡胎的人,哪里认识什么英雄。”
曹操笑道:“没关系,你知道谁,就说谁。”心想:“在你面前的英俊潇洒,英武不凡的我,不就是个英雄吗?快点说是我就对了。”
刘备道:“江东孙策,年纪轻轻就已官居‘扬州牧’之职,手下统有六郡,可是英雄?”
曹操道:“孙策此人性格粗犷,好勇无谋,非英雄也。”
刘备:“刘表……”
曹操:“……”
刘备:“袁术……”
曹操:“……”心想:“怎么还不提我,我难道不是个英雄吗?”
…………
刘备道:“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谁是英雄了。”想道:“小样,我就不提你,我急死你。”
曹操见刘备始终没提自己,而自己提出来的话,又有自夸的嫌疑,想来想去,干脆拉上你刘备来陪衬陪衬。
曹操先指了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心想:“糟了,被他识破了我的‘韬光养晦’之计了。”吓得手中的箸(筷子)掉到了地上。
曹操心想:“小样,你以为你是谁啊?说你是个英雄你还当真了,瞧你激动的样子。真是乡巴老、土包子。”这时候,天上响起了一声惊雷。
刘备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心想:“幸亏老天照应,给了我个借口。”
曹操笑道:“大丈夫亦畏雷乎?”
刘备道:“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两人大笑,心中各自转动着自己的念头。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三章
啥也不说了,更新陪罪。这章算昨天的。
刘备落入曹操之手,时刻提心吊胆,唯恐被曹操找借口除掉自己。后来在相府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被曹操识破了自己的“韬光养晦”的计策,心中十分不安。这时,国舅董承找上门来。
刘备将董承迎入屋内,对董承道:“不知国舅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董承还礼道:“皇叔客气,皇叔久历四方(刘备:怎么都这么说,难道我被打得四处逃窜,无家可归很光荣吗?),识人无数。以皇叔观之,曹丞相为人如何?”
刘备心想:“莫不是曹操自煮酒之后,对自己不放心,派他来试探自己?”回道:“备乃一介俗人,肉眼凡胎,不敢自称识得英雄。承蒙国舅下问,备以为曹丞相平定黄巾,安抚社稷,诛灭吕布,功在千秋,利在天下,乃安汉之功臣,真英雄也。”
董承见刘备称赞曹操,知其心中自疑。坦白道:“皇叔此言不实,曹操欺君罔上,怎算社稷之臣,心胸狭窄,以言杀人,怎算英雄?”
刘备大惊道:“国舅何出此言?即如此,我当出首以告曹丞相。”
董承大怒道:“刘备小儿,你身为汉室宗亲,天子又亲封你为皇叔,你不思报效朝廷,为国除j,反为曹贼张目,我不能杀你,天必杀之。”
刘备见状,知其不是曹操派来试探自己的,转颜悦色道:“国舅息怒,适才所言,乃戏言耳,我恐国舅乃曹操一党,怕国舅以言相试,如说此不衷之言,国舅勿怪。”
董承转怒为喜道:“我知皇叔为人,必不阿事曹操。不错,昔日迁都之时,是我与曹操相互支持,才赶走杨奉、韩暹,保护天子至许都。我表奏曹操为‘司空丞相,录尚书事’;曹操投桃报李,奏封我为‘车骑将军’。我二人互相扶持,为安定汉室而努力。此贼初时尚能勤勉国事,尽忠天子,谁知一旦掌握朝廷大权,立刻飞扬跋扈,欺君罔上。我奉天子密诏,联络忠心汉室之臣,共同讨贼。”说着,取出了献帝咬破手指,写在内衣上的血诏。
刘备见天子唯恐消息泄漏,竟咬破手指,写下血诏。天子当到这个地步,真是与傀儡无异。刘备展开天子血诏,诏书上写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祖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j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5月;“衣带诏”事件在历史上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发生的,此处提前两年)诏。”诏后附着数位大臣的名讳:车骑将军董承、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缉、议郎吴硕(是不是有点眼熟,前边被曹操杀死的一个尚书叫冯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太医令吉平(演义上这个位置是马腾,笔者认为马腾方与韩遂割据凉州,而关中则有李、郭之辈祸乱,马腾怎么可能到许都去。所以此处将他去掉。),共六位大臣。刘备提笔署止了自己的名字“左将军刘备”。
董承见刘备在密诏上签字,对刘备道:“诏上数人皆无有兵权,只长水校尉种缉有守卫宫门的士兵千人。我当再寻统兵将军,共盟此事。”
刘备道:“小心行事,勿要泄露。”刘备自答应参与董承的诛贼计划后,心中十分不安,一心想逃离许都这个虎岤。而这机会,也说来就来。
袁术称帝了!!!
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6月),袁术在寿春拜祭天地,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成”,年号“仲兴”(因为袁术在袁家排老二,哥哥是袁绍,所以取年号为仲兴,仲就是老二的意思,仲兴就是我袁老二兴盛)。虽然在袁术前头也有不少人称王称帝,如会稽许昌(这是个人名,不是地名)称帝、长沙区星称帝、渔阳张举称帝、下邳阙宣称帝、西凉北宫伯玉、湟中宋建……但这些人都是下层出身的百姓或是啸聚一方的盗贼,而且都被大汉派官军在短时间内就剿灭了,根本成不了气候。而像袁术这样久受汉恩的世家大族,敢公然称帝的,袁术可算第一个。
袁术立子袁耀为太子,长史杨弘(字大将)为丞相,袁胤为司隶校尉,九江太守陈纪为淮南尹,李丰为太尉,金尚(就是朝廷派去做兖州牧,而被曹操赶走的倒霉蛋)为御史中丞,阎象为尚书仆射;纪灵为大将军,张勋为大司马,桥蕤为骠骑将军,刘勋为车骑将军,梁刚、乐就、陈兰、雷薄、杨奉、韩暹等人为上将。
这个消息让天下人都感到震惊。当初,“诛杀董贼,迎奉天子”的关东联军的副总指挥,后来南方联军的总指挥,按理说应该是汉室忠臣的袁术袁公路竟然称帝了。
曹操接到消息大怒,心道:“我在许都设立中央,是大汉的唯一合法的政府,你竟敢在淮南另立中央,分裂大汉。连老百姓都知道世上只有一个大汉,你袁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竟敢意图‘以武拒统’。我曹操代表中央,决不放弃使用武力手段来统一大汉。”然后趁袁绍北征幽州,无力南顾之机,以天子的名义,联络袁术西边的刘表,南边的孙策,伙同刘备,共同讨伐袁术。
曹操先演了一出“闹剧”(在后人的眼光中,这就是个闹剧,但曹操等人是非常郑重地将其当成大戏来演,而且并不是只演一次):曹操先以天子的名义下旨,让曹操讨伐袁术,然后曹操再以臣下的身份接了自己下给自己的所谓的“圣旨”。
闹剧收场后,曹操留荀彧领曹仁、曹洪、夏侯渊、李典、乐进众将守兖州(这次学聪明了,不再玩虚国远征的把戏了),令夏侯敦为先锋,自与典韦、许禇为中军,荀攸、程昱、刘晔、满宠为谋士,吕虔为后军,起大军十万(通过出兵人数,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屯田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准备攻打袁术。
而刘备身为大汉的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也以简雍、糜竺为谋士,关羽、张飞、糜芳为副将,领兵三千(没错,是三千,不是三万,这还是曹操看他可怜,从自己的军队中拨给他的,不然他他一千人也没有),做为曹操的偏军,跟在曹操的大军旁边。
荆州牧刘表在接获“天子的圣旨”后,以妻弟蔡瑁(字德硅)为大将,荆州大族蒯(kuai4,音快)越(字异度)为参谋,文聘(字仲业)为先锋,起兵五万,沿着淮河东下,直抵安风渡口。
殄寇将军(这还是袁术封给他的官,当着袁术的官,又来打袁术,这对袁术来说真是一种黑色幽默)扬州牧孙策起水陆大军三万,起兵讨袁,乃以周泰为先锋;韩当、蒋钦为左翼;程普、董袭为右翼;孙策自与周瑜、张纮为中军;吕范、朱治为后军;黄盖、张昭、陈武、虞翻、凌操等众文武守江东基业。
袁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方面低声下气地向袁绍求救,希望袁绍看在同宗兄弟的面子上,出兵解围;另一方面派金尚带重金鼓动汝南的黄巾余部刘辟、龚都、黄劭、何曼、何仪等人相继起事,攻掠乡镇,马蚤扰曹操、刘备的后方。又令纪灵为大将,屯兵五万于下蔡以挡曹、刘联军;令桥蕤、刘勋、韩胤领兵十万(由于袁术在淮南横征暴敛,弄得淮南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出不起那么多粮食来养军,所以他的军队正规士兵很少,大部分都是流民组成的,太平的时候就遣散,有事的时候就召集,虽然不用负担粮饷,但也造成了士兵没有什么战斗力,不像曹操的士兵,足兵足食)西挡刘表;张勋、李丰、陈兰、雷薄领兵十万挡孙策;袁术自领大军十万,与梁刚、乐就屯于寿春,为四方救应使;阎象、袁胤、陈纪督运粮草(部署的到是很全面,但不知道打起来会是怎样)。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四章
昨天没有更新,让大家空等,这第二章还算昨天的,就当陪罪了。今天的稍后更新。
话说袁术闻知曹操联合袁术身边的诸候来打自己,忙分派大将,四面部署,准备与这个昔日打败了自己,并且连追自己六百里,让自己面子丢尽的曹操决一死战。
荆州方面军总指挥蔡瑁见袁术军势大,不敢过分进逼。命文聘全军屯于安风渡以西,坚守不战,以保存实力为上。桥蕤百般挑战,蔡瑁只是不出,桥蕤无法,只得与刘表军隔颖水对峙,两军就此相峙不下。
而张勋这一路与孙策那可是真刀真枪的拼杀。孙策当初庇护于袁术帐下,由于实力弱小,袁术看不起他,也不信任他。当初袁术说打下九江要任孙策为太守,结果用了陈纪,后来又说打下庐江用孙策为太守,结果用了刘勋。孙策忍无可忍,用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出走,去江东发展,终于有了今天基业。孙策真希望快点打进寿春,捉住袁术,然后大声对他说“我孙伯符又回来了!”每每想到这,孙策就神情兴奋,热血沸腾。如今好不容易有此良机,可报昔日之辱,恨不得胁生双翅,飞进寿春。
张勋这一方是人多势众,孙策这一方是士气如虹,两军血战数场。孙策这边损军五千,先锋周泰因奋勇杀敌,而身受重伤,被迫返回秣陵休养。而张勋这边是李丰战死,损兵两万,张勋与手下仅以身免,领败军退入合肥城,坚守不出。周瑜见状,劝孙策留下韩当、蒋钦的左军和吕范、朱治的后军牵制张勋,自领大军绕过合肥,攻打成德,进逼寿春,争取早日打破寿春,夺回玉玺。
而袁术见孙策率主力部队逼近,乃留五万兵守城,命梁刚、乐就率大军十万出城,迎战孙策,想拒敌于城外。想法虽佳,但袁术手下的兵卒士气低靡,作战不利,再加上袁术残暴不仁,不得人心,十万大军大半皆投降了孙策,逃回寿春的只有十之一、二,梁刚、乐就也死于乱军中。
而纪灵做为袁术手下的第一战将,经验丰富,知道曹操、刘备不可战胜,就以下蔡为据点,打起了游击战。曹操来攻城时,就留下少量部队守城,去打兵少的刘备,迫使刘备向曹操求救,使曹操不能专心攻城,令曹操很是头疼,迫于无奈,只得让刘备与自己合兵一处,专心攻打下蔡。而纪灵守城得法,曹操短时间又无法攻破下蔡,得知孙策已逼进寿春,想要绕过下蔡直逼寿春,又恐纪灵率军以袭己后,急得曹操差点犯了头风。最后还是荀攸献计,故意让纪灵得知孙策攻打寿春甚急,袁术危在旦夕,纪灵心悬袁术安危,这才弃下蔡而走,曹操只得了一个空城。
纪灵回到寿春,与袁术合兵一处,让正在慌乱的袁术顿时有了主心骨。曹操尾随而至,与孙策合力攻打寿春。但是,寿春做为袁术的都城,修得非常坚固,曹操与孙策手下的士兵虽然非常勇敢,但是死伤惨重。袁术十分怕死,见曹操、孙策派人拼死攻城,自己手里的兵马数量又不太多,忙将城外的众将纷纷召回,曹操、孙策见袁术自绝外援,遂放心大胆的围城,想要把袁术困死。
袁术一开始派人向冀州袁绍求援,但袁绍已经去攻打幽州去了,冀州留守的是袁尚。袁尚知道叔父袁术有玉玺后,心中贪念顿起,告诉使者,只有派人送来玉玺,才肯发兵相救。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寿春。袁术此时已是势穷力孤,只求活命即可,忙派心腹大将纪灵拿上玉玺,准备送给袁尚。又怕纪灵笨嘴拙舌,讲述不清,派杨弘同行,去劝说袁尚,务必要派兵相救。后来纪灵、杨弘千辛万苦到达冀州,想以玉玺换袁尚出兵,哪知袁尚出尔反尔,想派人杀害二人,昧下玉玺。二人得知消息后,为怕袁尚追赶,留玉玺于馆驿,连夜逃走,玉玺遂落到袁尚手里。纪、杨二人不敢再走曹操统治的兖、豫二州,想经青、徐回淮南。路过青州时,被赵云留了下来,这又是后话。
建安二年秋(公元197年9月),伪成皇帝袁术见救兵始终不到,在绝望之中病死。曹操攻破寿春,杀死张勋、陈兰、雷薄、桥蕤、刘勋、陈纪、金尚、杨奉、韩暹等人,只有韩胤因投降曹操而幸免,被曹操留下镇守寿春。而袁胤、阎象则保着袁术之子袁耀去投孙策,因为孙策的父亲孙坚早些时候曾为孙策向袁术讨得一女为妾,而袁耀也算得上是孙策的表小舅子,由于有了这层关系,孙策也不好做得太绝,就收留了这个落难的“太子”,据说这个伪太子后来在江东混得还不错。刘表闻知袁术病死,就叫蔡瑁收兵回荆州了。
袁术从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6月)开始称帝,到当年九月即病死,伪成政权也遂即被曹操、孙策的联军消灭,仅仅存在了三个月,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短命王朝了。曹操用行动证实了在自己掌控下的汉室朝廷还是很有威信的,任何敢于挑战朝廷威信的行为,都将受到曹操毁灭式地打击。
建安二年冬(公元197年11月),李傕、郭汜的部将段煨、伍习杀死了二人,将二人首级并家眷宗族三百余人解到许都。曹操大喜,封段煨为“荡寇将军”,令其镇守左冯翊郡;伍习为“殄虏将军”,令其镇守右扶风郡。而李傕、郭汜的家人被曹操下令分于许都四门外斩首,与李、郭二人首级同挂于许都城门上示众。
由于李、郭二人已死,关中空虚,曹操在荀彧的推荐下,任命颖川人钟繇(字元常)为司隶校尉,在段煨、伍习的陪同下,入长安主政,经营关中残破的局面。钟繇大力提拔当地的名流,如冯翊张既(字德容)、京兆杜畿(字伯侯)、韦端(字甫休)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钟繇凭借着圆滑的政治手腕与曹操的全力支持,迅速处理好了曹操代表的大汉朝廷与关中大族及周围的羌人、匈奴人等异族的关系,为曹操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目前曹操的领地像一根狭长的丝带,西边的关中、司隶;中间是兖州、豫州;东边是新占领的徐州。防线自西向东一字,过于漫长,让曹操感到兵力严重不足。而北方是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兵精粮足,像一块大石,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南方是占据江东的孙策,勇猛无匹,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刺得自己寝食不安。西南方还有张绣和刘表的联军,又像一根肉中刺,扎得自己很不舒服。曹操为避免多线做战,先拿张绣开刀。他先令侍中卫凯(字伯儒)入关帮钟繇安抚关中大族,这是软手段;另一方面,又令夏侯渊率兵至弘农驻扎,震慑那些怀有异心的人,这是硬手段。曹操软硬兼施,把关中的世家大族收拾地是服服帖帖的。
南方,他命陈登守广陵,牵制孙策。北方令曹仁、李典、乐进、魏种、刘延、程昱分屯险要,以防袁绍(曹操认为对付孙策,只陈登一人就足够了,而历史上陈登也是屡败孙策,阻止孙策北上的脚步,孙策号称“小霸王”,手下文武辈出,偏偏打不过陈登,孙策就这么肉?笔者不解)。
曹操在其余三个方向全都部署妥当了,他举起了手中的战刀,上面讨伐袁术时留下的血腥犹在。现在这把刀又对准了张绣和刘表。
第三卷 官渡风云 第三十五章
这章才是今天的,欠帐补完,请大家记得要投票支持啊。
建安三年春(公元198年2月),曹操准备攻打张绣。曹操在去年讨伐袁术的战争中,旨意一下,诸候响应,莫敢不从。他看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今次,他还想借天子的名义,讨伐不从己之人。但是诸候之中,实力有大有小,所以曹操攻打的顺序也要有先有后。先弱后强,先易后难,这是兵法常识,曹操是兵法大家,曾经注解过《孙子》,他不会不知道。
曹操不但知道先弱后强,先易后难的道理,而且他也是这样去做的。他鉴于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