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

    张学良是优哉游哉了,可是阎锡山接到前线电报的时候心都凉了。他之所以敢顶张学良,不是因为他手里有8万人的部队。阎锡山知道即使他手里有再多一倍的军队,他也不是张学良的对手。阎锡山只想在北京和张学良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以求获取更大的利益。谁知道这个年轻人说打就打。凭着北京支援自己的4万人。又闻听张学良只派了3万人来。阎锡山又自信心有点膨胀了起来。

    要是可以一口气吃掉这三万人,想来张学良虽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但是吴佩孚应该会更看重他,给他更大的支援。谁知道,张学良的三万军队自己和北洋政府的10万军队都挡不住。而且好像一个晚上都挡不住。阎锡山握着手里的电报,不停的叹气“哎呀,这个小娃娃,厉害的很呐。”

    旁边的参谋就劝他“要不咱们往晋南退吧。”阎锡山想了想摇了摇头,道“命令前线部队全部收缩防线,往太原集结。还有全省的部队都向太原集结。务必守住太原。”旁边的参谋小心翼翼的道“主席,咱们在太原集结部队怕也是守不住啊。而且咱们撤了,不就把那4个师的北洋军队卖了吗?”

    阎锡山瞪了他一眼,那个参谋也就不再说话了。阎锡山怎么会不知道即使集结部队在太原,估计也挡不住东北军的进攻。阎锡山作为一个山西人,那算盘自然是打得霹雳扒拉的地响。一边固守太原,一边排人向张学良乞降。而同时,东北军肯定是要直扑太原的。那么那个时候还在对方后方的北洋军就可以切断对方的补给线。打得好,说不定还能吃掉这三万人。阎锡山虽然也是旧时军人,但是读过讲武堂的他深知。对于携带炮兵的部队来说,补给是很重要的。粮食可以就地解决,弹药可以靠缴获的来坚持。可是这炮弹,山西军队可没有。只有靠运输部队向前线运。阎锡山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前线战至凌晨4时许,随着山西军队在付出极大伤亡撤出阵地。整个忻州一线防线宣告突破。北洋军队4万余人也只剩下3万出头了。王杰在第二次进攻开始之后就睡觉去了。鬼知道,他睡不睡得着。反正这个成竹在胸的样子是做出来了。战斗胜利。东北军随奉命直取太原,但是打了一晚上总归还是要先吃个饭,休整休整的。

    王杰听完各部的汇报。回身又看了看地图。上面参谋已经把各部的位置和敌人的位置全部标了出来。王杰看了看自己的红色,和代表对方的蓝色。眉头就皱了起来。

    第五十五章 太原会战(三)

    地图上的红蓝色,把敌我双方的态势明确的标注了出来。{最快文字章节阅读}而毫无疑问的是,此时的红色竟隐隐有被包围的迹象。王杰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眉头才渐渐的舒展开来。笑道“阎锡山开来也不是软柿子啊,还要吃调我们?”

    王杰随即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又闭目想了一会儿。才对参谋说“电告郭富生,让他的部队停止休整,开始追击。给我撵着敌人打。”那个参谋迟疑道,“师座,现在3旅孤军深入是不是有点危险啊?”王杰摆了摆手,笑道“我能不知道?有一种战术叫迂回包围,还有一种叫中心开花。”参谋的脸上顿时呈现出奇怪的神色。

    中心开花的战术,不是没有的。然而这通常都很危险。首先要求士兵的斗志必须旺盛,部队的凝聚力也必须要强。其次是被包围的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后勤补给会出大问题。最后就是部队的战斗力可否实现中心开花了。阎锡山显然不会想到,这位初出茅庐的将军带着一帮才整编了一年多的部队就敢兵行险招。和他来这个。

    郭富生的3旅正在休整,突然接到师部命令。郭富生虽然皱了皱眉头,但还是传令下去。开始追击敌人。此时的晋军撤退还算是有序。虽然在昨晚的战斗中被连破阵地无数。但是部队建制基本还在,此时正在交替掩护的撤退。本来见对方没有追来,他们也有些松懈了。也正在停下来吃饭,准备再赶路。

    没想到3旅突然发飙又跟了上来。霎时间,战场上又尘土飞扬了起来。三旅的三个团本来是水平前进的。但是在追击战中,这样过宽的战斗面明显是不利的。所以郭富生命令部队变横为纵。一团为先锋团。直扑阳曲。行至牧马河畔,晋军已经过河。而且就在河对面吃饭。天色尚黑,这边没有火光的1团并没有被敌人发现。可是这河上就只有一座桥。这时候打过去。部队在桥上完全展不开啊。

    一团长想了想,把炮营营长叫过来道“你小子听着,一会儿咱们的部队隐蔽接敌。前面枪声一响。你就给我猛轰对面的桥头,但是不要给我把桥炸了。你有没有这个把握?”

    炮营营长看了看,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距离。点了点头道“放心吧,团座。不过这弹着点要再拉远一点。否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个兔崽子没打好,坏了大事。”团长拍了他的钢盔一下道“那你就打远点就完了呗。跟我废话个屁啊?”炮营营长委屈的道“那可就要多费点炮弹了,您可别怪我啊。”

    团长又是拿手里的手枪磕了一下他的钢盔道“别他娘的废话了,快去吧。”

    一团长把全团的轻机枪都集中到警卫连。亲自带着摸了上去。晋军显然还有部队没有过河,所以他们并没有炸桥。但是桥的这边还是留了一些部队在守卫。一团长看到这边也有人,也知道自己的侧翼或者后方还会有部队的所以必须速战速决。

    部队隐蔽接敌,匍匐前进。但是晋军虽然装备不好,而且缺乏训练。但毕竟也算是正规军。一团长带部队前进到400多米处的时候,就被发现了。枪声一响。炮营迅速开炮。炮火覆盖另一端的桥头。而各营配备的几门迫击炮却是集中炮火,打击当面的敌人。一团长听到对面阵地上的枪声慢慢稀落了下来。当机立断,开始发动冲锋。

    一方是步枪,另一方则是轻机枪为主。根本就挡不住。战斗持续了几分钟。一团长已经带人攻到了桥上。晋军虽几度想增援。但是炮营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野战炮,迫击炮轮流炮火覆盖。本来就不怎么宽阔的桥头更是被锁死了。

    晋军一看,夺回桥头已经无望。而这里的地形又无险可守。再加上阎锡山下的命令。就是要他们诱敌深入。然后回太原协防。当即开始撤退。等一团解决了全部敌人。晋军早撤得没影了。一团长暗骂一声。命令部队渡河,准备继续追击。

    上忻州的时候的6万晋军打到现在,只剩下4万多了。而这其中其实战死的并不多。路上跑了的倒是不少。部队跑到阳曲县也就不能再退了。再往后退就是太原了。更何况。阳曲背后的通往太原的路,一路上既没有山,也没有什么高地。基本无险可守。这已经是太原的最后一个门户了。

    一团紧跟其后,在对方还没有修筑好阵地的时候就发动了一波攻击。不过阳曲也是老县城了。虽然仓促之下没有什么阵地。但是县城的城墙就不错。再加上一团也打了一天了。又赶了好几十公里的路。实在也是累了。也只好暂时休息。

    晋军哪敢休息。加班加点的开始修筑阵地。

    阎锡山接到战报的时候,心都在滴血。几年的心血。让东北军两天就打掉了2万人。实在是气不平啊。还好在阳曲一线已经顶住了对方的进攻。只要北洋军队可以按时迂回到敌人后方。那么没有了炮弹的大炮也就不再是威胁。而自己也就有了可以把对方吃掉的实力。阎锡山已经把自己的作战计划电告给了吴佩孚。吴佩孚虽然气他把自己的军队摆在了后面,但也没办法了。此时的军队撤也撤不下来。只能陪着阎锡山赌一把了。

    阎锡山也知道自己的部队连吃败仗,对方炮火又如此凶猛。电告前线,这场仗打赢了重重有赏。阎锡山是打算搬空了自己的家底也要打赢这一次了。电报传来,晋军果然士气大震。一团休整之后,攻击了一天。虽几度攻入城内,但都被赶了出来。

    而此时,王杰的师部也已经渡过牧马河。所有部队全部抵达牧马河南岸。齐聚阳曲城下。阎锡山正在紧张之余。前线终于传回了他等待已久的消息。北洋军队3万余人。已经夺取了牧马河上全部的4座桥梁。至此把王杰的3万人马全部围在了牧马河南岸。阎锡山喜不自禁。甚至有点手舞足蹈起来。

    吴佩孚也发来贺电,要求各部再接再厉,扩大战果。一举吃掉东北军。

    王杰命令一旅向北攻击,试图夺回牧马河沿岸桥梁。但是似乎进攻不利。而且东北军炮弹似乎也用完了。并没有多少炮火优势。打了几天。三旅既没有夺下阳曲县城。一旅也没有夺回牧马河上的桥梁。

    晋军前线和北洋军队前线都开始有人打报告,要求总攻了。而阎锡山和吴佩孚都没有同意。此时总攻无疑会扩大伤亡。而阎锡山为了巩固太原,把山西境内剩余的部队几乎全调了过来。吴佩孚本打算再向山西派4个师,可是阎锡山考虑来考虑去。只要了2个师来协防太原。

    至此,太原周围已经云集了近20万军队。

    有近8万人的晋军,近6万人的北洋军队把3万的东北军围在了阳曲城下。

    阎锡山和吴佩孚都已经打算庆祝胜利的时候。王杰却是整天坐在师部里,看天。他也没什么好娱乐的。更没什么正事做,需要的只是等待。4月15日。电报传回。阎锡山和吴佩孚同时向前线增援。阎锡山更是几近调空了山西的军队。

    至此,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

    4月16日凌晨5时许。此次参战的西线部队,在黄河西岸,他们已经等了快一个月了。天天都是隐蔽隐蔽再隐蔽。现在终于到了他们上场的时候了。

    全旅9000多人,自然不能一批全渡。就是一次一个团那也够呛。所以第一次只能先行渡过去一个连。不过河对岸已经没有部队了。阎锡山为了一场豪赌,已经把山西境内几乎全部的部队都调上了前线。

    所以此次他们渡河,敌人是黄河,而不是晋军。在这一段渡黄河,渡船是不靠谱的。因为黄河的这一段一年四季只有丰水季的时候,那个水深才用得上渡船。而且水流太急,水下暗流丛生。用渡船实在是不安全而且效率低。伟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效率高的多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

    其实就是把一整张硝制过的羊皮,从新缝制成一个皮囊。内里吹上气。再用木条把几个气囊连起来。这就是羊皮筏子了。这种东西即使是沿岸的老百姓也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准备。

    黄河滔天的波浪,一个小小的筏子,随波逐流。那样的颠簸可想而知。还好有惊无险,虽然吐得一塌糊涂。但是先锋团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就完成了渡河。紧接着就是后面的人渡河了。而渡河之后的先锋团的任务是直接夺取吕梁市。王杰也明白,自己不能被包围太久。而且渡过黄河之后,这个旅要是想不被发现的默默接近太原那是妄想。与其如此,不如大张旗鼓的打过来。

    吕梁城内,就只剩下不到1000人的一个保安团了。东北军这边炮一响,那边就投降了。截止16日下午3点。全旅已经进驻吕梁。而先锋团在简单的休整之后,已经进入吕梁山,向太原进发了。

    第五十六章 太原会战(四)

    阎锡山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有东北军东渡黄河打过来了。他最开始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可是黄河远比长江难渡的多。渡长江的最大问题是船。可是渡黄河可不是光有船就行的。所以阎锡山在西线并没有布置多少部队。这只是其一。其二,吃掉正面的这3万东北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而东北军这两天的进攻。很少使用炮弹。阎锡山已经判断出对手没有多少炮弹了。不得不说,他的战场嗅觉确实蛮敏锐的。

    王杰想让他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想让他上的当他也都上了。其实历史上阎锡山其人发展经济是把好手,玩政治也还不错。虽然败在蒋委员长手下。不过也不失一方枭雄本色。但是在军事指挥上,他和蒋委员长属于一个档次。要不然也不会抗日战争,太原会战30多个师败给了日本一个师团。而这一次,估计这一幕要重演了。不过只有张学良知道是重演。

    西线出现东北军的时候,阎锡山和王杰都知道决战的时刻要来了。此时的战略态势于阎锡山还是比较有利的。只要他可以在东北军侧翼部队运动到太原之前,解决了对面的东北军。毫无疑问,他就是这场战争的赢家了。

    阎锡山此时就像赌徒赌红了眼,他知道自己一输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他现在也押上了自己全部的赌注。17日下午3点,阎锡山电告吴佩孚通告了战场的最新情况和他的决断。吴佩孚回电的时候,没有就作战计划提出异议。只是跟阎锡山再三强调,不可轻敌。毕竟东北军是和关东军硬抗过的部队,其战斗力不可小看。阎锡山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疯狂了。

    王杰比阎锡山略早一点就知道了东北军东渡黄河的消息。不过他并没有下令去开始总攻。而是下达命令。第三旅与阳曲县正面修筑阵地,就地防御。第一旅于牧马河沿岸修筑阵地,就地防御。而第二旅则随师部呆在中间看戏。二旅旅长自然是不愿意了。这么大的战役,又是他们师第一次出手。兄弟部队都上了。自己躲在后面看戏算怎么回事?很是找王杰闹了一通。

    王杰给他解释都没解释。直接一鞭子抽在钢盔上,让他滚蛋。自己回去好生准备。把枪擦好,装备整理好。二旅旅长听到后面这句话就有些明白了。谁也不是傻子。师长这话明显是有自己上场的时候。而且很可能还是要打反攻。当下,屁颠屁颠的回部队准备去了。

    下午四点半,北洋军队和晋军同时发起了进攻。他们虽然没有多少重炮,但是几门迫击炮还是有的。不过可能常年舍不得用。所以准头很是差劲。在此之前,他们打仗是没有炮火准备这一说的。但是,跟东北军打了一次。自然也学到了点东西。只是自己实在打不起那么多炮。也就只能拿迫击炮装装样子了。

    阳曲县正面,3旅1团阵地。

    晋军在10分钟的勉强算是炮火准备之后,开始向东北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第一波发起进攻的是晋军一个团。但是这时候,老旧的战术思维就体现了出来。首先,他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东北军的阵地。根本就不知道东北军的火力点在哪里。其次,战场的宽度是根本不够一个团发起冲锋的。更何况,他们是一个团猛攻对手的一个点。

    这样密集的阵形,自然是被东北军的机枪手打得够呛。郭富生站在指挥部,拿着望远镜看着前线,不停的搓牙花子。好家伙,这要是把自己的炮全部拿出来,给他们一下子。少说一轮能干掉一半人。奈何师长不让用啊。看着前面打得尘土飞扬,火光冲天。郭富生真想自己冲上去。

    战至下午5时许,晋军的一个团基本上打残了。可是东北军的阵地依然岿然不动。晋军含恨撤入城中。郭富生又是忍了半天才没有发起反冲锋。5点多的时候,天也快黑了。所以晋军趁着天还没彻底黑掉。又发动了一次进攻。

    这一次的进攻完全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晋军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但攻击阵型完全展开。两个团全线攻击。另外一个团迂回东北军侧翼。

    郭富生自然是看到了这一幕。对于正面阵地他是毫不担心的。自己的部队本来就没发全力。但是对于侧面这支部队,郭富生不得不小心。虽然东北军比对方的装备好出很多。但是骄兵必败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而1团的正面阵地上摆了两个营。自然是还有一个营的预备队。郭富生虽然担心,但依然没有越级指挥。他对他的部下,他的兵有信心。果然一团长没有让他失望。虽然前线战事并不吃紧。但一团长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谨慎,并没有把预备队全部投到侧翼去。只是派了几百号人过去,看规模应该是3到四个连。一团长虽然没有在侧翼摆部队,但是基本的战壕却是挖好了的。这也是东北军每个高基层军官的必修课。张学良在他们进修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工事的重要性。

    这几百号人迅速的从交通壕进入阵地,开始了阻击战。

    此时的中队除了东北军,对单兵素质都是不怎么看重的。他们首先看重的是人多枪多。因为这才是自己手里的资本。而部队的战斗力反倒是其次的了。这样的部队在发动冲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阵形的。

    晋军一看侧翼迂回的部队被挡下了。城里的指挥官立马意识到,正面的部队可能抽调了部队过去。当即命令正面攻击的两个团开始发动最猛烈之攻击。虽然晋军的武器差而且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不怎么样。但是6000多人拼了命的扑过来,还是给一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伤亡也开始增加了。战士们也没有了初始的嬉皮笑脸。脸上的肌肉都紧绷了起来。

    战场上是没有多少炮声的。晋军是没多少炮。而东北军接到命令是不让用。那么这场战斗中,最大的主角就是重机枪了。吞吐的火蛇不断的收割着人命。战场上“突突突突”的声音响成了一片。无数的人在冲锋,也不断的有人倒下。

    重机枪的子弹,不是步枪的威力可以比拟的。300米内的距离只要挨上了。绝对非死即残。一颗子弹打在膝盖上,可以直接把小腿削掉。再加上东北军为数众多的轻机枪的补充。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力网。但就是这样,收到金钱鼓舞的晋军依然以不停的在冲锋。东北军的战士也由先前的镇定变得有些慌乱了。这些可不是畜生,而是自己的同袍。这些好多都是刚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士,受不了这样的场面。很多人都吐了。但是一边吐还要一边射击。虽然杀得手软。但是他们都知道,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既然必须要死一个,那还是死道友莫死贫道吧。

    但是这样的情绪显然影响到了很多人,1营2连阵地首先告破。然后是多米诺骨牌一般。整个一营的阵地都变得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一团长当然看到了前线的情形。迅速把自己手里的全部预备队压了上去。打了个反冲锋,才重新夺回了阵地。

    双方血战2个小时,一营的阵地在第一次被突破之后,由于生力军的加入。倒没有再次告破。晋军一个师9000多人,撤出战斗的时候,只剩下3000多了。虽然还有很多伤员。但是他们也实在是顾不上了。而一团也伤亡了1000多人。不过还好的是,他们有野战医院。战场的控制权也在他们手里。所以伤员得到了较好的救治。

    郭富生站在指挥部,用望远镜完整的目睹了整场战斗。他一直站在那里,动都没动。几个参谋不由得打心里佩服他们旅座的镇定。其实只有郭富生自己知道。如果对面再持续攻击下去的话。他肯定会把2团再压上去的。幸好对面没有这样做。但是郭富生知道,晋军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种用金钱激起的勇气,只能用一次。而今晚这样疯狂的进攻。显然对方使出了全力。如果他们再排一个师出来。可能阵地就守不住了。但是对手显然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伤亡,率先退出了战斗。但,这一退。他们的是士兵是不会再有勇气拼命了。钱自然重要,可是也得有命花才行。

    郭富生看完了战斗,并没有给一团长发电或者做出任何表示。只是自顾自的睡觉去了。

    而此时一团长正在阵地上挨个训人。骂他们杀个人手软个屁啊。差点阵地都让人家端了。骂完之后,一团长放出了好几十个明哨和暗哨。虽然他也不相信对方有胆子和有实力发动夜袭。但,今天的这一战。让他也有些正视对手了。看来,他们不止会跑啊。这拼命起来也不含糊啊。

    阳曲县城下打得热火朝天。牧马河沿岸,打得那也不冷淡。北洋军无论是装备还是作战素质,虽然比不上东北军。但是比晋军还是好一些的。再加上桥在他们手里,那么进攻的主动权也就在他们手里。

    而北洋军拼命起来,实在也不差。打得1旅长在正面布置的两个团都有些顶不住了。这其中自然有他们不能用炮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得出北洋军的实力。最后只好把预备队压了上去。才算顶住了对方的疯狂进攻。

    激战3小时,北洋军付出了伤亡近万人的代价退出了战斗。而东北军也是伤亡超过了2000人。

    当天晚上,两个旅长都打电报到师部,要求动用炮兵。要不然部队伤亡就太大了。王杰只是不置可否,即没有否决也没有答应。他在等待。等待反攻的时机。

    第五十七章 山西投诚

    阎锡山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有东北军东渡黄河打过来了。:更新文字章节最快的:他最开始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可是黄河远比长江难渡的多。渡长江的最大问题是船。可是渡黄河可不是光有船就行的。所以阎锡山在西线并没有布置多少部队。这只是其一。其二,吃掉正面的这3万东北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而东北军这两天的进攻。很少使用炮弹。阎锡山已经判断出对手没有多少炮弹了。不得不说,他的战场嗅觉确实蛮敏锐的。

    王杰想让他想到的他都想到了。想让他上的当他也都上了。其实历史上阎锡山其人发展经济是把好手,玩政治也还不错。虽然败在蒋委员长手下。不过也不失一方枭雄本色。但是在军事指挥上,他和蒋委员长属于一个档次。要不然也不会抗日战争,太原会战30多个师败给了日本一个师团。而这一次,估计这一幕要重演了。不过只有张学良知道是重演。

    西线出现东北军的时候,阎锡山和王杰都知道决战的时刻要来了。此时的战略态势于阎锡山还是比较有利的。只要他可以在东北军侧翼部队运动到太原之前,解决了对面的东北军。毫无疑问,他就是这场战争的赢家了。

    阎锡山此时就像赌徒赌红了眼,他知道自己一输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他现在也押上了自己全部的赌注。17日下午3点,阎锡山电告吴佩孚通告了战场的最新情况和他的决断。吴佩孚回电的时候,没有就作战计划提出异议。只是跟阎锡山再三强调,不可轻敌。毕竟东北军是和关东军硬抗过的部队,其战斗力不可小看。阎锡山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疯狂了。

    王杰比阎锡山略早一点就知道了东北军东渡黄河的消息。不过他并没有下令去开始总攻。而是下达命令。第三旅与阳曲县正面修筑阵地,就地防御。第一旅于牧马河沿岸修筑阵地,就地防御。而第二旅则随师部呆在中间看戏。二旅旅长自然是不愿意了。这么大的战役,又是他们师第一次出手。兄弟部队都上了。自己躲在后面看戏算怎么回事?很是找王杰闹了一通。

    王杰给他解释都没解释。直接一鞭子抽在钢盔上,让他滚蛋。自己回去好生准备。把枪擦好,装备整理好。二旅旅长听到后面这句话就有些明白了。谁也不是傻子。师长这话明显是有自己上场的时候。而且很可能还是要打反攻。当下,屁颠屁颠的回部队准备去了。

    下午四点半,北洋军队和晋军同时发起了进攻。他们虽然没有多少重炮,但是几门迫击炮还是有的。不过可能常年舍不得用。所以准头很是差劲。在此之前,他们打仗是没有炮火准备这一说的。但是,跟东北军打了一次。自然也学到了点东西。只是自己实在打不起那么多炮。也就只能拿迫击炮装装样子了。

    阳曲县正面,3旅1团阵地。

    晋军在10分钟的勉强算是炮火准备之后,开始向东北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第一波发起进攻的是晋军一个团。但是这时候,老旧的战术思维就体现了出来。首先,他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东北军的阵地。根本就不知道东北军的火力点在哪里。其次,战场的宽度是根本不够一个团发起冲锋的。更何况,他们是一个团猛攻对手的一个点。

    这样密集的阵形,自然是被东北军的机枪手打得够呛。郭富生站在指挥部,拿着望远镜看着前线,不停的搓牙花子。好家伙,这要是把自己的炮全部拿出来,给他们一下子。少说一轮能干掉一半人。奈何师长不让用啊。看着前面打得尘土飞扬,火光冲天。郭富生真想自己冲上去。

    战至下午5时许,晋军的一个团基本上打残了。可是东北军的阵地依然岿然不动。晋军含恨撤入城中。郭富生又是忍了半天才没有发起反冲锋。5点多的时候,天也快黑了。所以晋军趁着天还没彻底黑掉。又发动了一次进攻。

    这一次的进攻完全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晋军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但攻击阵型完全展开。两个团全线攻击。另外一个团迂回东北军侧翼。

    郭富生自然是看到了这一幕。对于正面阵地他是毫不担心的。自己的部队本来就没发全力。但是对于侧面这支部队,郭富生不得不小心。虽然东北军比对方的装备好出很多。但是骄兵必败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而1团的正面阵地上摆了两个营。自然是还有一个营的预备队。郭富生虽然担心,但依然没有越级指挥。他对他的部下,他的兵有信心。果然一团长没有让他失望。虽然前线战事并不吃紧。但一团长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谨慎,并没有把预备队全部投到侧翼去。只是派了几百号人过去,看规模应该是3到四个连。一团长虽然没有在侧翼摆部队,但是基本的战壕却是挖好了的。这也是东北军每个高基层军官的必修课。张学良在他们进修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工事的重要性。

    这几百号人迅速的从交通壕进入阵地,开始了阻击战。

    此时的中队除了东北军,对单兵素质都是不怎么看重的。他们首先看重的是人多枪多。因为这才是自己手里的资本。而部队的战斗力反倒是其次的了。这样的部队在发动冲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阵形的。

    晋军一看侧翼迂回的部队被挡下了。城里的指挥官立马意识到,正面的部队可能抽调了部队过去。当即命令正面攻击的两个团开始发动最猛烈之攻击。虽然晋军的武器差而且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不怎么样。但是6000多人拼了命的扑过来,还是给一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伤亡也开始增加了。战士们也没有了初始的嬉皮笑脸。脸上的肌肉都紧绷了起来。

    战场上是没有多少炮声的。晋军是没多少炮。而东北军接到命令是不让用。那么这场战斗中,最大的主角就是重机枪了。吞吐的火蛇不断的收割着人命。战场上“突突突突”的声音响成了一片。无数的人在冲锋,也不断的有人倒下。

    重机枪的子弹,不是步枪的威力可以比拟的。300米内的距离只要挨上了。绝对非死即残。一颗子弹打在膝盖上,可以直接把小腿削掉。再加上东北军为数众多的轻机枪的补充。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力网。但就是这样,收到金钱鼓舞的晋军依然以不停的在冲锋。东北军的战士也由先前的镇定变得有些慌乱了。这些可不是畜生,而是自己的同袍。这些好多都是刚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士,受不了这样的场面。很多人都吐了。但是一边吐还要一边射击。虽然杀得手软。但是他们都知道,战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既然必须要死一个,那还是死道友莫死贫道吧。

    但是这样的情绪显然影响到了很多人,1营2连阵地首先告破。然后是多米诺骨牌一般。整个一营的阵地都变得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一团长当然看到了前线的情形。迅速把自己手里的全部预备队压了上去。打了个反冲锋,才重新夺回了阵地。

    双方血战2个小时,一营的阵地在第一次被突破之后,由于生力军的加入。倒没有再次告破。晋军一个师9000多人,撤出战斗的时候,只剩下3000多了。虽然还有很多伤员。但是他们也实在是顾不上了。而一团也伤亡了1000多人。不过还好的是,他们有野战医院。战场的控制权也在他们手里。所以伤员得到了较好的救治。

    郭富生站在指挥部,用望远镜完整的目睹了整场战斗。他一直站在那里,动都没动。几个参谋不由得打心里佩服他们旅座的镇定。其实只有郭富生自己知道。如果对面再持续攻击下去的话。他肯定会把2团再压上去的。幸好对面没有这样做。但是郭富生知道,晋军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了。这种用金钱激起的勇气,只能用一次。而今晚这样疯狂的进攻。显然对方使出了全力。如果他们再排一个师出来。可能阵地就守不住了。但是对手显然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伤亡,率先退出了战斗。但,这一退。他们的是士兵是不会再有勇气拼命了。钱自然重要,可是也得有命花才行。

    郭富生看完了战斗,并没有给一团长发电或者做出任何表示。只是自顾自的睡觉去了。

    而此时一团长正在阵地上挨个训人。骂他们杀个人手软个屁啊。差点阵地都让人家端了。骂完之后,一团长放出了好几十个明哨和暗哨。虽然他也不相信对方有胆子和有实力发动夜袭。但,今天的这一战。让他也有些正视对手了。看来,他们不止会跑啊。这拼命起来也不含糊啊。

    阳曲县城下打得热火朝天。牧马河沿岸,打得那也不冷淡。北洋军无论是装备还是作战素质,虽然比不上东北军。但是比晋军还是好一些的。再加上桥在他们手里,那么进攻的主动权也就在他们手里。

    而北洋军拼命起来,实在也不差。打得1旅长在正面布置的两个团都有些顶不住了。这其中自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