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一些。吴佩孚,道“孙先生是共和之首倡者,我想先听听孙先生的高见。”话是说了,可是话里讽刺的意味却很浓。

    孙中山没有理他这个,只是道“我们的看法还是要先为袁世凯定论为好。”这话一说出来吴佩孚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张学良也是有点头大,他何尝不知道两边纠结在哪里了?自然是对袁世凯的定论存在最大的分析。因为对袁世凯的定论直接关系到北京政府和广东政府的合法性。如果袁世凯不是国贼,那孙中山于广东另立政府自然就是分裂,是造反了。如果袁世凯是国贼,那北京政府的存在就是非法的了。

    吴佩孚皱着眉头没有说话。张学良却先开口了“孙先生说的是,对袁世凯的定论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我们是否可以先缓一缓?”

    孙中山笑了笑,道“那汉卿以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张学良接着道“自然是中国之统一了。”这话一出口,两人都有些惊讶的看了张学良一眼。吴佩孚更是觉得,这小子上次不是挺厉害的吗?这次怎么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南北政府对于合法性的相争才是和谈的最大障碍。而这个问题的节点就在于对袁世凯的定论上。孙中山也不信张学良看不透这一点。

    张学良不理会两人的想法,自顾自的说道“自古以来,谈判嘛。总是大家有共同的利益的时候才谈得拢。如果我们都抱着我们的不同点不放。那这个肯定是谈不拢的。两位都是我的叔叔辈,自然知道。今日之世界,凡是强国没有不统一的。而我中国本就积贫积弱,现在却还是四分五裂。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啊。”

    两人自然都知道这个道理,孙中山人是忠厚一些,倒没多想。吴佩孚却是忽然一惊,这小子要先礼后兵的入关了?张学良还是继续道“对于富国强民这一点上,我想我们是有共同利益的。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个上面多做考虑?”

    两个人静静的听着,不时点点头。他们还没有琢磨清张学良说这番话的意思。要说他想搞统一吧,可是后半截话又不大想。若是不,那前半截又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又继续道“可是富国强民,总要政令统一不是吗?所以,我们可否先完成形式上的统一,起码一个国家不要出现两个政府吧。”说着看了看两人一眼,低下头去喝茶了。吴佩孚听完送了一口气,看来张学良暂时倒是无意入关了。

    孙中山听了张学良的话,道“那以汉卿的意思,哪个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呢?”这一问,吴佩孚也紧张起来。这个是大问题了。张学良想了想,对吴佩孚道“我觉得广东政府好一点。”

    这话一说出来,吴佩孚就坐不住了。直接就拍了桌子,大声道“凭什么是他广东政府?他们根本就是几省的代表自己选出来的政府。怎么能代表中国?”张学良早就料到吴佩孚的反应,不过要是再让他选一次,依然是广东政府。这无关他知不知道历史的问题。广东政府无论是在政府的名声上面,还是领袖的威望上面都比北京政府要强一些。

    吴佩孚反应强烈,态度坚决。第一天自然是没谈出什么结果来。而这样的会谈,张学良本就没指望能一两天就搞定。更何况,他本就没对这次的会谈给予多大的期望。吴佩孚猜对了,他是要入关了。可是这是他想避免内战的最后一次努力,他不想让这个国家在内耗中损失那么大。所以即使希望渺茫,他还是要试一试。

    现在看来是他有点天真了,利益攸关。并不是每个人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更何况,北京政府尚未显露败绩。这个时候吴佩孚一旦答应了,想来他的皖系军队还好说。估计段祺瑞的直系又要借机生事了。毕竟就本阵营而言,即使是内部军阀林立的孙中山也没有吴佩孚危险。吴佩孚一个决定做错,可能就会弹压不住这些军队。

    奉天的3月还是有些寒冷的,虽然慢慢步入春季了。不过东北还是要冷些。张学良一个人披着一身皮衣坐在帅府的花园里,摇摇椅摇摇晃晃的甚是悠闲。可他的心情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悠闲。看着干净的天空,今天的月亮可是真圆啊。也不知,开战之后,会有多少人因为这场战场而永远的闭上眼睛。都是炎黄子孙,又何必呢?

    想着想着,又想起了老爷子临终前对自己说的话。看来自己还是欠些火候啊。大战未开,自己先考虑的就是伤亡吗?也未免太妇人之仁了些。

    张学良正在那想东想西。戴笠轻轻的走到他身旁,缓缓的道“总座,陕西的事准备的差不多了。您看,什么时候动手?”

    张学良问道“他还有什么要求吗?”戴笠摇了摇头,道“没了。”张学良的左手两根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了敲,道“那就等我送走了那两位,就开始吧。”戴笠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声了。见张学良没什么吩咐了,就退了下去。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张学良的眼睛里已经没有那种下不去手而在纠结的神色了。代之的是一种杀伐果断。嘴里默默的念叨着,冯老将军,一个师的编制,一个省的省长。您老人家胃口真是不小啊。不过,我不是蒋委员长,要你开口称一句臣就算完了。你今儿要得越多,到时候换的也就越多啊。又是何必呢?

    第五十二章 陕西

    3月底的时候,张学良先后送走了吴孙两位前辈。在奉天的期间,张学良千方百计的避免和两个人单独会面。不过两人临走的时候,还是都和张学良单独呆了一会儿,这个却是避不开了。孙中山临上船的时候,神色复杂的握着张学良的手说“汉卿,袁世凯是前车之鉴啊,共和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自由,平等的国家才能变得富强起来啊。”张学良默默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孙中山也没再说什么了。默然的长叹了一声,就上船了。

    显然孙中山觉得张学良现在的举动有点向军阀发展的趋势。想想自己一年前的心境,再想想自己现在心里的目标。张学良不由得苦笑起来,人真的会变很多啊。想着想着,张学良突然又觉得有点惶恐,几年之后,他会不会变得恋权不放?走上彻底独裁的路呢?人的心境变化是难以捉摸的。他实在是把握不了了。最后,只好自嘲的想,也不知道自己可否成功呢。现在就开始想这个,有点早了。

    送吴佩孚上火车的时候,吴佩孚显然也知道两人现在攻防转换。自己随时可能受到东北军的攻击。所以脸上的表情实在很僵硬。握手的时候,手更是冰凉的。张学良只好说道“吴叔,有的时候,有的事。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您是北洋元老,是我的前辈和长辈。无论以后怎么样?我都是您的侄子。”吴佩孚脸上的神色才缓和了一点,不过一想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败在一个子侄辈手里。心里实在是不好受啊。

    吴佩孚出了奉天,并没有直接回北京。而是先去的天津。虽然直皖两系纷争不断,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吴佩孚也明白,自己只能去找段祺瑞商量了。段祺瑞显然也明白现在的时局。无论是皖系还是直系。他们都已经没有资格单独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占据一角了。他们只有互相联合起来,才有这个资格。所以坐了很久对手的两个人都很客气。

    吴佩孚先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就是从国外取得一些帮助,而吴佩孚主要的想法是日本。日本和北京政府对于东北军的担忧是一致的。而日本人也几次三番的找过吴佩孚,希望和他合作。

    段祺瑞问道“他们有什么调价?”

    吴佩孚道“山东半岛,还有一些商业特权。”段祺瑞摇了摇头,道“商业特权还好说,领土的事拿去谈判。不用别人打了,我们自己就先乱成一锅粥了。可不可以先给日本人开些空头支票,等到我们有实力的时候,不承认就是了。”

    吴佩孚摇了摇头道“以前日本人还信这些,张作霖常年跟日本人来这个。日本人现在也学精了,不见兔子不撒鹰啊。更何况,刚刚在奉天,大家谈了一个月。就谈成了一件事。”段祺瑞道“什么事?”

    吴佩孚道“三家对外的关系都要向另外两家通报,不准私自和外国签订什么条约。”段祺瑞苦笑道“这是谁的主意?”吴佩孚也苦笑着说“还能是谁的主意?还不是我们那个好侄子?”两个人都默然了,看来张学良把这一条路也堵死了。这样一来,即使他们跟日本谈的条约是平等的,也瞒不住人啊。一顶卖国的帽子扣下来。北京政府就真的是完了。

    两个人正相对无言的时候,吴佩孚的秘书走了进来。脸色惶恐的道“大帅,张学良入关了。”

    两人都是神色一变,吴佩孚忙道“什么情况,说详细点。”那个秘书缓了缓气,才慢慢的道“今天下午,陕西冯玉祥发表通报,加入东北军。张学良随即就飞赴西安了。而且山西的阎锡山进来也和东北联系甚密。”

    两个人听完都是倒吸一口凉气。陕西这样一个穷省的投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一来就切断了北京政府对于整个西北的控制。而这也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如果东北军东出潼关,只要动作够快,卡住了徐州。那么前线和北伐军对峙的30万部队即刻就会土崩瓦解。段祺瑞苦笑道“我以为我已经够高看他的了,没想到,这小子这一手,打得我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啊。唉。”

    吴佩孚道“那倒未必,只要我们控制好山西。他东出潼关。他的补给线不是一样要过中条山附近吗?他可以卡我们的徐州。我们就不能打他的侧翼?他可是比我们远的多了。”

    段祺瑞道“不错,现在山西是全盘的关键了。如果山西再有什么变故,我们就彻底输了。”

    张学良自然是个和冯玉祥谈了好久的,否则也不会冯玉祥这边一宣告,张学良就敢飞赴西安。张学良自然是知道冯玉祥在历史上的政治态度的,命戴笠接触了一下。果然是不差的。冯玉祥确实愿意加入东北军,对张学良的名声他还是比较信服的。只是提出的要求让张学良有点惊愕。看来人都是有私心的啊。陕西省长和一个师的编制。

    要知道冯玉祥原本也有一个师,可是这个师不过是3个团的编制,把各师直属部门算上也不过1万出头。而东北军的编制,一个师是要9个团的。再算上炮兵团,警卫团。和各师部直属部门是要3万人上下的。

    张学良知道了他的条件也是一笑了之。回复的时候,就跟他明讲。一个师的编制没问题,一个省的省长也没问题。但是财政必须统一,军饷必须统一,军需也必须统一。各地方政府不得私自开设兵工厂。张学良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听话了。我给你供军饷,供军需。你要是不听话,那就休怪我拿这个卡你了。冯玉祥倒是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对与一个随时准备反叛的人来说,被人卡脖子固然不行。但是对一个已经想好要投靠,不过是想利益最大化的人来说。这些条件都不是什么条件。

    于是双反谈好,冯玉祥先电告全国,张学良紧接着飞赴西安。冯玉祥自然是要到机场去迎接的。张学良的飞机才停稳,冯玉祥就已经带着一帮人赶了过来。张学良走下旋梯,冯玉祥上前几步,先是一个敬礼道“总座。”张学良笑着点了点头,伸出带着白手套的手。而冯玉祥自然是要把手套脱下来才伸出双手去握张学良的手。这是部下对上峰的礼貌。

    张学良看他如此上道,笑着道“冯将军,中华统一大业,将军开了个好头啊。”冯玉祥忙谦和道“这都是总座的筹划,冯某不过识些时务罢了。”

    张学良正色道“可不能这么说,如果人人都只看着自己那一点利益。我们要取得中华统一要多久?更要死多少忠勇之士?冯将军给他们开了个好头。于大业实在功不可没啊。”

    冯玉祥又是谦虚了一翻。随即安排张学良下榻在西安城内。

    入城的时候,张学良笑着对坐在身旁的冯玉祥说“焕章啊,西安的名称,来自明朝。取西北安定之意。现在你也要给我来一个西北安定啊。”

    冯玉祥豁然一惊,这位胃口够大的啊,这才取了陕西就开始惦记整个西北了?张学良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西北地区我不是很了解,你跟我说说吧。”

    冯玉祥道“是,总座。西北现在各式军阀林立,大一点的有的一帮人,首领姓马。手下有10数万人,清一色的骑兵。另外还有的就是新疆了,新疆政府表面上是统一的。但实际分了好多股。一个不服一个,常年打。再剩下的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军阀了。手里的人多则一万,少则几千。装备参差不齐。”

    张学良闻言点了点头,道“给你们的军需装备最迟今年6月就能到位了。你要抓紧训练。我还要再排一个师到潼关附近,这个,你没有意见吧?”

    冯玉祥心里倒是真没多少意见,凭他那一个新整编的师,他即不可能是张学良的对手,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守住陕西。北洋政府虽然已经不比当年了,但是收拾他还是没多大的问题的。张学良见他不说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笑笑道“焕章,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总盯着陕西这点地方嘛。”

    冯玉祥忙道“总座说的是,不过我想,即使潼关在我们手里,于战略态势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我们东出潼关之后,补给线势必要经过中条山附近,而山西的阎锡山也不是好惹的主。”

    张学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么明显的问题,他自然是想到了。冯玉祥是认清了形势,就是不知道阎锡山是什么态度了。想来消息也该回来了。

    张学良到了宾馆,刚准备躺下小睡一会儿。这个时代的飞机可不那么舒服啊。戴笠的电报就到了。阎锡山拒绝了张学良的条件,同时戴笠还报告说,北洋军调了两个师进山西了。

    张学良拿着电报,心里冷笑道,看来不打不行啊。就是有些人不愿意认命啊。

    第五十三章 太原会战(一)

    军情紧急,既然决定入关了。张学良可没打算一场战争拖好几年。第二天一早就直飞大同,同时通知东北军副总司令张作相接手东北防务,于山海关向对方施压。张学良还给张作相发了一封密报,告诉他,千万被打得狠了。张学良并不想彻底消灭北洋军阀。因为消灭了他们。张学良虽然在军事实力上胜过广东政府一筹,但是在政治上就不那么占优势了。所以张学良要尽最大可能去保存北京政府的实力的同时,打败他们。

    张学良飞赴大同,北京自然是知道了的。此时的中国,飞机还很少。这样的情报要是都搞不到,北京政府也就太弱智了些。吴佩孚一听张学良飞赴大同,就知道这小子要开打了。忙把段祺瑞从天津接过来,商量对策。

    段祺瑞一听是这事,也没怎么犹豫就过来了。这可不是讨论谁该接谁的时候了。两个人急吼吼的就开始准备了。而张学良这个进攻方,却是优哉游哉。他并不急,他就是要在对手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击必杀。不但从上,更要从心理上打垮对方。这个做法,颇似当年侵华日军的做法了。不过,说是不急,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在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是在战术上藐视那就要骄兵必败了。

    此次的参战部队,张学良给两位老爷子准备了1个师外加1个旅。

    4月5日,各参战部队均已到位,张学良发布命令。左翼部队(就是一个步兵旅)从陕北向柳林一带进发。准备随时强渡黄河。而剩下的正面部队则慢悠悠的集结,开始准备发动正面进攻。

    张学良前一次强要来的地盘,其中除了大同之外,还有一个大城市那就是朔州了。不过此处离前线太急。所以张学良想去,但是被一大堆人拦住了。不过这一次,张学良却是把前线指挥部安在了朔州。4月6日,张学良召开作战会议。403师全师旅以上干部都参加了会议。面前的桌子上一溜整齐的帽子摆过去,人人都是笔挺的军装,带着一双白手套。很有一股子正规军的风范。

    张学良也不站起来,依旧作着道“想必诸位都知道,叫大家来是因为我们要打一打阎锡山了。对面的军队满编的,不满编的。反正一共是11个师。大家都想想这一仗该怎么打?我的要求是,速战速决,不要让阎锡山跑了。”

    众人都起立应了声“是,”张学良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几个人都看了看王杰,这里除了张学良就他军衔最高,职务最大了。自然是他先说。王杰也不扭捏。毕竟早就知道了,他心里也想了好几天。在总座面前露脸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站起来,走到一面墙一样大的作战地图面前,拿起指挥棒。对张学良道“总座,这一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403师1旅,2旅沿神池,宁武,忻州,阳曲一线攻击前进,直取太原。而3旅则沿代县,五台,孟县一代攻击前进。迂回攻击晋中。我部可再排一个团与静乐县向西南进攻,接应兄弟部队强渡黄河。之后进攻古交一线。至此,我们将会在太原形成一个包围圈。逼迫阎锡山投降。”

    张学良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对另外几个人说“群策群力嘛,你们几个再想想办法。”

    这时一个旅长站起来,道“总座,师座。我觉得这样打,不好。我侧翼部队一旦攻击代县,五台一带。对方只要不傻就猜得出我们的意图。而那样一来。一,他们可能直接南撤。二,他们可能会倾全部兵力吃掉我侧翼部队。而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在吃掉我侧翼部队之后,继续北上,直接攻击大同,朔州一线。”

    王杰沉吟道“小郭说得是这个道理,可是就凭他们那样的军队。吃的掉我们一个旅?如果他们短时间不能解决战斗,我们完全可以从他们的侧翼插上,直接把他们的主力部队围在孟阳到孟县一带的地方。”

    张学良想了想,对那个姓郭的旅长道“这样,你谈一谈。我们该怎么打?”

    那个旅长道“我的想法是。我部全师沿神池,宁武,进占忻州。然后在此分兵。一部进攻阳曲县。另外一部翻越系舟山,直插晋中。而西线部队在强渡黄河的时候,我们不必增援。也不必接应。他们进攻的不顺利只会让阎锡山更放心大胆的和我们打正面决战。所以他们可以佯攻。”

    张学良盯着地图看了一会道“我的补充是,战略计划是这样的。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我给你们旅级指挥官以极大的自主权。但是各部要是出现畏战,避战的情况。严惩不贷。另外我侧翼部队,翻越系舟山后如果有机会可以直接进攻太原。阎锡山嘛,商人出身。他要是跟我们打正面,肯定会下血本的。太原方面估计就空虚些了。”

    众人立正起立道“是。”张学良点了点头,道“执行命令吧。”众人又应了声“是。”各自准备去了。王杰本来就在这个师部,自然是要留下来的。张学良对他道“你手下倒是人才不少嘛,刚才那个少将是?”

    王杰道“哦,是我们第3旅的旅长,叫郭富生。辽宁锦州人,东北讲武堂步兵科毕业。说起来还是总座的师弟。”王杰这番话说出来,张学良就心里点了点头,看来王杰对郭富生抢他的话倒是没什么意见。或者说,是自己的器重让他不敢有意见。不过张学良还是要安抚一下的,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嘛。还是要多听听手下人的意见,是不是?”

    王杰忙应了声。

    张学良这边调兵遣将,准备开打。阎锡山自然也不会闲着。吴佩孚本想亲临前线,可是阎锡山拒绝了。对于乡土观念极重的阎锡山来说,张学良是敌人,难道吴佩孚就不用提防了?虽然北京政府总共派了3个师,近4万人来。但是阎锡山手里也有8个师。近8万人。

    要说这编制问题,阎锡山也实在无奈。其实,他心里也不想编出这么多番号来。听着威风,可是打起仗来。一个师还不到一万人。这怎么打?不过他也不能撤了这些番号。这都是手下人发财的路子。你也不能断了别人的财路不是?

    阎锡山的战略构想是比较简单的。他也知道东北军自从打败日本关东军后风头一时无两。自己把部队拉到神池,宁武去,简直就是送死。本来是防御方。弹药补给还比对方长。那就是傻了。所以阎锡山干脆放弃了前线阵地,把所有能动的部队全部压在忻州,定襄,静乐一线。这其中就包括4万人的北洋军。

    吴佩孚肯把军队放在前线拼,倒不是他跟阎锡山多好的交情。实在是山西其实投靠了张学良,对阎锡山又能有多大的损失?可是对于北京政府来说那可真是灭顶之灾了。一旦山西陷入敌手,河南就不安全了。而后就是徐州。如果徐州被对方掐住了。那么北京政府就可以宣布解散了。所以,如果不是阎锡山不愿意。吴佩孚真是多少部队都愿意往山西调,一定要堵住张学良,守住山西。

    4月7号,各参战部队准备完毕。张学良下令,开始进攻。结果截止4月10号。张学良的正面部队都没有碰上过一个敌人。张学良正在纳闷,戴笠就把一份电报发了过来。上面正是阎锡山此次的作战计划。

    即主力部队沿忻州,定襄,静乐一线防御。如果防御并不吃紧,那么抽调精锐部队沿五台,代县直取朔州。如果防御吃力。那么就只能后退,准备到晋南去了。

    张学良想了想。阎锡山看来不好对付啊。这小子随时打不过都打算跑。真是的。皱着眉头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主意来。

    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政治目的,限制了军事力量的发挥。他不愿意阎锡山跑了,所以对对面的进攻也就不能太猛烈。张学良看了看地图,想到是否可以在五台山地区,打对方侧翼部队一个伏击呢?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又不是中队伏击日军。你难保没有人向对方通风报信,自己肯定不可能下令,扫除路上一切障碍。这个伏击的难度实在太大。

    继续盯着地图想了半天,张学良就乐呵呵的笑了。自己还是经验不足啊。你要奇袭我的朔州,难道我不能奇袭你的太原?就距离上来说,我可比你近。就路途地形来说。我这一路可没多少山啊。

    张学良想好了计划,就喊道“来人。”一个女机要跑了进来。经历道“总座。”张学良道“给前线部队发报。打一天佯攻之后,如发现对方侧翼部队运动。迅速开始总攻。组织先头部队,给我直取太原。”

    王杰接到电报之后,迅速下达命令。郭富生主动请战,道“师座,敌人防线上虽然部队众多,但战力底下。尤其是静乐县与忻州之间相隔甚远。我请求师座派我部与这之间,突击过去,直取太原。”

    王杰笑了笑道“总座的意思是不要阎锡山跑了。那么我们的动作就一定要快。总攻开始的时候。全线部队压上去。我们不分主攻,全部都是主攻。就看谁跑得快。先到太原了。”

    第五十四章 太原会战(二)

    忻州的地形,的确是易守难攻。而且山西的整个地形山地偏多。所以阎锡山才有这个底气在忻州一带和张学良打阻击战。

    不过阎锡山也没有那个战术思维去打袭扰战,所以东北军毫发无伤的到达了忻州防线前沿。王杰带部到这儿,就接到了张学良的电报。细想了想,又看了看对面的阵地。心里就有谱了。此时的中队大多都没有经历过高烈度的战争。军阀之间的混战,一般也死不了几个人。首先大口径的火炮,大家都少。其次,就是重机枪这样的装备大家也都少。所以对面的阵地在王杰看来,实在不堪一击。不过是仗着地形优势罢了。

    王杰此次入山西作战,虽然没有重炮师帮忙。不过师属炮团还是有的。而就一个炮兵团的配置,对北洋军队来说都很少有。更别提那3门150口径的绝对重炮了。这玩意在鞍山作战的时候让日本人都吃尽了苦头。更别提北洋军队了。

    王杰让3个旅,共10个团,一次排开。全部进入攻击位置。

    晚上八时许,随着三颗信号弹升空。各团炮营配置的重炮和迫击炮都开始了怒吼。可是奇怪的是,弹着点都很不像样。几乎很少有炮弹可以落在对方阵地上。打得倒是很热闹,可是北洋军队的损失实在稀少。炮火准备20分钟后,东北军全线开始了进攻。

    张学良这两年除了调部队和苏联白匪打过一次之后,东北军几乎就没再打过仗。而当年在鞍山和日军打得也是他的嫡系部队。所以外界对东北军的认识,都认为他们的确是中国装备最好的军队,可是实际战斗力如何?谁都不知道。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通过装备去体现的。兵员素质,士兵的士气,底层军官的战术素养,这都很关键。

    所以张学良想方设法的弄了好多军校的训练方法回来,东北军的军饷是高,可是平时的训练也很艰苦。自然也就养成了不错的战斗力。只是没有见过血罢了。

    战斗一开打,王杰就知道要糟。好家伙,各部进攻也太快快了。就这一会儿的功夫,有的部队都已经占领了好几个阵地了。这可跟战略意图不复啊。

    而对面的北洋军队也是吓傻了,刚刚的炮击开始的时候,真是吓住了一堆人。好多人都准备好跑了。结果呢?炮击了20分钟,都没几个炮弹落在阵地上。这些人才定下了心。可是随后战斗一打响。这些人又打算跑了。

    东北军的炮兵是不靠谱,可是这步兵真他娘的不是吃素的。不亏是跟日本人干过仗的。好家伙,无论是冲锋的速度还是队形,无论是单兵动作和是集团协作。虽然也犯了一些错误,可是比起他们却是好的太多了。

    3旅旅长郭富生看到自己手下的3个团打得这么快,一时间也是呆住了。他们读过的书上,可是重点讲了炮步协同的。他还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部队可以在不炮火准备的情况下,打得这么威风。不过,他也就是愣了一下。忙叫来女机要,对她说“你跟师部发电,就说我建议改变作战计划。这样的状况,我们也不能再隐藏实力了。倒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冲过去。”

    话音刚落,一个参谋冲进来,道“旅座,师部命令。各部今夜突击对方阵地。所有军队突破防线后,直取太原。”郭富生一听眼神一亮,猛的一锤桌子,大声道“好,师座反应就是快。快,命令前线部队就地固守,炮兵修改诸元。再来一次炮火准备。命令各部趁这个时间,携带好弹药。干粮什么的就不要了。咱们打到太原去。”

    刚才还打得热闹的3旅面前的阵地,突然就沉寂了下来。3个团全部就地开始防御,同时命人把弹药带上来。阵地上,两个士兵正在擦枪之余聊点闲篇。皮肤稍微黑点的对另一个看起来比他年轻,可是脸上的神色却是异常轻松的人说“柱子哥,你们当初打日本人也是这样的吗?”

    柱子是当年新一军的一名普通士兵。经过全军的扫盲,后来又经过了讲武堂基层军官的培养。现在已经是一名管着100多人的上尉连长了。闻听自己警卫员的话。柱子吐了一口唾沫道“放屁,他们这也叫军队。打了2个小时。叫咱们都占了3个阵地了。就这还是师座故意放水。当年我们打日本人,要不是咱们总座弄回来那些炮。还不知谁输谁赢呢?”警卫员咋舌道“小日本就那么厉害?”柱子狠声道“那可不?不过厉害咋了?还不是叫咱们东北军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说着拍了一下警卫员的头,道“我看,咱们这正打着停下来。估计是要换战术了。”警卫员奇道“换战术?换啥战术?”

    柱子瞪了他一眼道“你就别乱打听了,弄好你的事。说不得一会儿还要打。”

    话音刚落。就听后方一阵闷响。紧接着天空上就有无数的火光向前方的阵地冲去。柱子兴奋的道“这才是总攻啊。”警卫员这时候哪里还问得出来,只顾着看漫天的烟花了。这可是真好看啊。把整个夜空照得跟白天似得。脑袋顺着轨迹整个转了个圈。张大的嘴里更是流出了哈喇子。

    柱子依旧蹲在战壕里,静静的闭上了眼睛。当年的战争和课堂里讲的,都让他明白。炮火一停,就该他们步兵上场了。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静静的等待。

    王杰已经在第一时间把最新战况发回了张学良处。张学良这时还没有睡,而是甚有性质的和陈叙下棋。陈叙舞枪弄棒,上阵杀敌是没问题。于下棋一道实在是不大会。这可高兴坏了本身下棋就不怎么高明的张学良,每天都要拉着陈叙下几盘。陈叙实在是不明白,外人眼里少年老成的总座怎么就这么恶趣味。

    王杰倒是没做什么辩解,只是很客观的介绍了一下情况。说实话,张学良心里是有这个准备的。他最开始的设想是,这新编成的部队也许没那么强的战斗力。所以,第一天可以表现的自己打得吃力一些。没想到,王杰练兵倒是一把好手。虽然有很多基层军官是老兵,可大多数还是新兵的部队,第一次亮相。打得还挺好。张学良接到电报,就对参谋说“你告诉王杰,前线由他指挥吧。我明天回奉天了。”

    王杰接到电报,就知道总座这是对他的信任了。以颗心也就放到了肚子里。

    张学良自然知道,也许不能生擒阎锡山会比较麻烦。但是想来阎锡山也不大可能躲到山里去打游击。山西的老百姓对东北军又会有多大的抗拒。毕竟自己又不是日本鬼子。这无关民族仇恨。更何况,张学良有自信自己的军队要比北洋军军纪好很多。还不至于激起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