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书的杨慎馀。

    “哈哈哈!来!慎馀兄、太白兄,我们敬即将出任兵部的牛节度一杯!”安禄山向两人通报完今天李隆基决定,立刻提议给牛仙客敬酒。

    “好!哈哈哈!牛兵部请!”李白和杨慎馀也是笑着与安禄山一起举杯。

    “不敢!哈哈哈!牛某愧受了!”牛仙客嘴上说着不敢,人却是笑着满饮下了杯中地佳酿。

    “呵呵!将来同殿为臣,少不得互相照应。兵部今日喝了杨某这杯酒,可别忘了多多照应杨某人呀!”杨慎馀大声的说道。

    “不错!将来应该互相照应!”李白也是点点头。

    “这个自然!不过杨老尚书和太白老弟,可也别忘了关照一下牛某人呀!”牛仙客先是拍着胸部保证没问题,随后却又立刻变成一脸的奉承。

    “当然!当然!”李白微笑着点头。

    心中对牛仙客却非常不以为然:如果不是安禄山要求自己来陪坐,和这样的人,说这样的话。自己是肯定不会乐意的。不过这样的人出任兵部尚书,今后兵部的事务,恐怕是都要落入安禄山地手中喽。

    “安郡王!末将初任兵部,对事务并不是很了解,原来的那些主事、随员,该如何处理呢?”牛仙客看似谦虚的向安禄山请教。

    安禄山听了却是内心大点其头。不错!不错!没辜负自己的举荐,知道向自己这个推荐人汇报,这样自己安插人手就方便很多了。

    “兵部放心,各部的主事高官,不可随意调换。但朝廷惯例。大多数随员,却还是可以由尚书提请吏部重新任命的!至于具体该如何做。呵呵,太白兄接掌礼部就非常顺利,你可以向他请教请教!”安禄山笑着将问题引向李白。

    牛仙客立刻把目光看向了李白。

    “牛兵部放心!李某人明日就给你详细讲解!”李白也知道安禄山叫自己来地主要心思,自然马上答应。

    “呵呵!那愚兄就先谢谢老弟了!”牛仙客赶忙道谢。

    虽然李白一直兵部兵部的称呼牛仙客,热情中始终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牛仙客却像根本没领会似的,一个劲愚兄老弟的叫李白。

    “呵呵!来,来!继续喝酒!”安禄山看到李白眼中闪过一丝不满,马上闲话吸引他的注意力。

    “牛节度!对于李相的那件事情……”

    “安郡王放心!牛某知道该怎么做!”牛仙客确实非常会奉承,安禄山的话还没说话,他就先开口应承了。

    “呵呵!牛节度可能还不知道,陛下已经知道李林甫可以结交你的事情!”安禄山紧盯着牛仙客的双眼,“虽然陛下没有决定对这件事情进行深查,但节度在平常地时候,还是不能太大意呀!”

    自己和户部尚书杨慎馀,更多地是一种利益相关的同盟关系,虽然夹杂了两家地一些私交,但毕竟不是完全控制的亲信,如果不是他早已经知道自己和牛仙客的关系,今天的宴会都不会请他一起来。这个时候和牛仙客说话,自然不会说的太清楚。

    “呃……”受不住安禄山的注视,牛仙客本来正准备用喝酒来掩盖,不想听了第二句话,却是差点把酒喝到气管里。

    “这……呵呵!是!末将领会!”牛仙客面孔通红,尴尬的点了点头。

    “恩!这样就好!”安禄山亲自拿了酒壶,给牛仙客才喝了一半的酒杯满上。“如果将来李林甫对节度有什么报复的行动,节度也可以马上通知安某人,安某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虽然安禄山是笑着给牛仙客斟酒,牛仙客却是心头寒。当初向安禄山坦白时,仅仅是讲自己曾经和李林甫暗中有协议而已,并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事情,但现在听安禄山的口气,似乎是自己举报了李林甫什么秘密似的。这些话真传到李林甫耳中,肯定会遭到他的疯狂报复。

    “是!是!谢郡王!”牛仙客面色不好的连连点头。

    如果安禄山真的说自己举报了李林甫的什么秘密,自己也已经没法轻易澄清。反正自己现在投靠安禄山已经成了事实,就算对李林甫说明,他也肯定不会再相信自己。现在只有继续在安禄山这条船上坐下去,这么一条路。

    “哈哈哈!好!今日不再谈其他,我们开心喝酒!”安禄山高举手中酒杯。

    “好!喝酒才是快事!”李白立刻举杯。

    同时笑着看了安禄山一眼,对他微微点头,却并没有说话。

    随后的虽然还是喝酒,但安禄山却是努力承诺给牛仙客各种好处,让本来还担心安禄山用心的牛仙客,立刻放下了心思。

    就算自己遭到李林甫记恨又怎么样,自己这样的边将,又没有安禄山那样的本事,想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只有投靠某个大员。既然李林甫现在不是安禄山的对手,那自己投靠安禄山就没什么问题,他要报复就报复吧,反正上面还有安禄山给自己顶着。自己只有全力的帮安禄山办事,他就不会放弃自己这样的干将。

    而且关键的一点,只要这件事情保密的好,李林甫可能仍然会拿自己当亲信。到时候自己在明着游走在李林甫身边,暗中完全投效安禄山,肯定会活得非常舒服。

    想通了的牛仙客,变得更加的洒脱,让本来对牛仙客有点看不起的李白,也对他刮目相看。酒场上这么直爽的人,为人先不说,至少相处起来肯定不容易起矛盾。

    第十一章第十六节 平静的前奏

    第十一章第十六节平静的前奏

    开元二十五年夏末,大唐朝廷各高层再次生变动。礼部、户部、兵部的主管尚书生更替,手下的不少官员,自然也大大变换了一番。

    明面上,安禄山的亲信夺取了油水丰厚的户部,李林甫的私交取得了兵部,双方分控尚书各部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但眼光深远的大臣,都已经察觉到,李林甫的牛仙客就算再得力,也不可能有效控制长时间受安禄山影响的兵部。这次变更以后,安禄山已经占据了全面的优势。

    李林甫本人和其他却更没有觉,对李林甫有过结交之意的牛仙客,早已经完全成了安禄山的手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时间推移,大唐天子亲自设计的歌舞,正式由谢阿蛮主舞,呈现到了群臣的面前。

    李隆基的才华确实不同凡响,新编歌舞,绝对高雅华丽,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繁荣。令观看的群臣和外国朝见使节,无不赞叹折服。虽然这里面安禄山和梨园子弟的功劳很大,但主要策划者却是李隆基。

    面对这样高雅的舞曲,整个京城上流社会,立刻挂起了流行艺术歌舞的旋风。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感受到这个社会风气,很多人干脆不让子弟进学堂。而是送到教坊学习歌舞曲艺,准备一朝得幸,像那个谢阿蛮那样常伴君王侧。

    至于那所谓的安禄山恶意送“蛮夷歌舞”,也因为不少大臣自己开始蓄养类似地歌伎,变得不再被过多提起。大唐的开放,本来就不会令这些产生多大反感。上书言事的清流,在安禄山的干预下。或被外掉,或被提升。到是被他借机好好清理梳理了一番。

    只是李隆基也是色中恶鬼,在这些“蛮夷女子”伺候下,难免过多的沉迷于声色。而随着武惠妃年老色衰,对李隆基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弱。这样一来,安禄山现,无形中让来自宫中的压力少了不少。

    朝中权力分配,已经对安禄山十分有利。利用内j传递信息。再加上自己联合一部分大臣打压,李林甫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和安禄山正面较量地能力。如果不是怕李林甫狗急跳墙,再加上还有一帮没表明立场的老大臣在旁观,安禄山甚至都准备直接叫自己地亲信,取代他的相位。

    “启奏陛下!秋收在即,还请陛下主持秋粮收割仪式,为天下万民表率!”安禄山在兴庆宫中向李隆基请命。

    他的身后,站着的是李林甫和几个朝廷重臣。

    李隆基已经有好几天没上朝了。按照新的规定,改为朝中大臣有事主动来兴庆宫向他汇报。今天因为事情比较多,到的大臣也比较多。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李隆基喝美酒,赏佳人的兴致。一边是已经有点中年妇女形象地武惠妃,一边是豆蔻年华的谢阿蛮,宫殿中央还有一群正在闻乐而舞的歌激。

    “朕不是说了吗。今年的秋收,由忠王代朕主持。”李隆基不悦的皱了下眉,随口喝下一杯殷红如血的红葡萄酒。

    “陛下!秋收仪式,一直由天子或国之储君主持。忠王虽然贵为皇子,且声明显赫,但毕竟不是储君。让他代替陛下行秋收礼,恐怕与制不合!”底下立刻由懂规矩的大臣出来反对。

    历代都由皇后主持蚕桑,皇帝主持农耕。虽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遵守,也不是每年都要举行,不过李隆基前期非常勤恳。都是亲自参加或者由太子代表他主持。到是形成了惯例。如今他本人非常沉迷与享乐,原来的太子又被废了。一时到没人可以代替。

    “哼!朕不想去,你们就没办法了?”李隆基淡淡地冷哼一声。

    “这个,假如二尊有事,也可由宰相率百官代行!”下面立刻有机灵的官员接口。

    “恩!那就由两位宰相代朕主持秋收仪式吧!”李隆基立刻笑着点头。

    “陛下!如今陛下春秋鼎盛,这样的大事,臣不敢逾越!”安禄山立刻惶恐的出来拒绝。

    皇帝身体好着呢,怎么可以由大臣代表他。

    李林甫慢了一步,但也在安禄山的后面口称“不敢奉诏”。

    底下的其他官员到是并没有怎么说话。

    能跟随安禄山、李林甫两人进入兴庆宫地,基本上是他们的亲信,这样对于两位主子非常有利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去破坏。

    “这有什么,只要按礼行事,两位爱卿尽管拿朕的旨意去办,并一定要代表朕!恩,再让忠王和卞王随两位爱卿一起主持仪式,让他们了解了解民风!”李隆基对两个宰相的不敢毫不在意,自顾自就下了严令。

    “臣遵旨!”安禄山和众官员只得领旨。

    “对了。”李隆基放下手中的酒杯,“既然秋收就要开始了,那秋赋的征收工作准备怎么样了?安卿,听说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很不错,别到时候让朝廷忙不过来收税!”

    “呵呵!陛下放心,秋赋的征收工作早就准备好了,有了夏粮摊丁入亩税的经验,秋赋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看现在百姓的反应,也算是基本默认了摊定入亩!”安禄山躬身回答。

    虽然李隆基现在已经很是有几分昏庸,底下人对他地抱怨不少。但他最近地独断专行,让皇帝权威反而得到了加强。有时候喜怒无常,就算是安禄山和李林甫两个宰相,在他面前也要随时随刻小心应对。

    现在朝中的情况是,除非李隆基突然生意外,要不然安禄山根本不是他地对手。因为李隆基权威的加重,让不少本来野心勃勃的人。现在根本不敢和他作对。安禄山原来希望李隆基不问政事后,自己可以独揽朝政的美梦。并没有完全实现。

    当然,安禄山知道现在自己位高权重,已经遭到不少大臣的忌恨,根本没了退路。要是这时候在权力上退缩,结果肯定是因为其他大臣地谗言,自己被李隆基处死。所以就算明知道自己权力越来越重,马上就会引来李隆基的顾忌。他还是不得不加强对朝政地控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李林甫觉察到双方的差距,准备和自己妥协时,安禄山坚决的拒绝了他的要求。

    “陛下!吏部已经完成新近一年官员的考核,臣和安相已经商讨过了,只是对其中几个官员的评价有点争议,还请陛下御览!”李林甫看到安禄山说的事情已经结束,立刻将自己手中地事务说明。

    “哦!对哪些人有争议呀?拿来看看!”李隆基嘴上说拿来看看。面上却已经有几分不耐烦。

    高力士忙接过李林甫递上的表章,绕过谢阿蛮,传到了李隆基手中。

    两个宰相有争议,当然只有皇帝来决断。如果争议不是很大的话,还要麻烦皇帝,那两个宰相就肯定会挨训。既然现在李林甫和安禄山敢毫无顾忌的上表。那事情肯定不会简单,底下官员已经暗自开始站队。

    “咦!这是怎么回事,安卿和李卿给出的评价竟然完全相反?”脸上已经没了不耐烦,难得的再次露出慎重表情。

    安禄山内心暗暗叹气,虽然李林甫其实也希望李隆基能够更昏庸,权力下放的更多,但因为经常在和自己争斗中处于下风,为了挽回劣势,还是屡次将李隆基从沉迷享乐中拉了回来,给他自己壮势。

    “陛下!臣的意见。完全是根据吏部所拟考核所下。应该十分公允。而安相……好像全是根据一般大臣地意见来判断!”李林甫斜头看了安禄山一眼,又微笑着朝李隆基摇了摇头。

    意思很明显。自己这个是客观正确的决断,至于安禄山的意见,应该纯粹是个人看法,当不得真。

    听了李林甫的话,李隆基自然把目光看向了安禄山。

    安禄山到是不慌不忙,也不给自己辩护,只是从自己袖中取出一份表章,呈了上去。

    “陛下!臣正好接到有弹劾吏部上下七名官员收受贿赂的表章,才认为吏部的考核不可信,请陛下过目!”

    “哦!呈上来吧”李隆基眉头微皱。

    今天是宰相和各部前来,御史台地人并没有出现,所以李隆基也没有追究,弹劾表章,为什么不由御史呈递。只是看到对于安禄山和李林甫这样毫无顾忌的争斗,内心总觉得有的担心。但随后想想自己本来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牵制,现在的结果正符合自己的预期,也就不是特别在意了。

    “哼!一个侍郎,两个主事,其他辅佐官员四人,行收贿达几十万贯!这些人的事情都是真的吗?不过怎么不是御史的奏折?”李隆基翻看奏折后大怒,但还没失去理智。

    “陛下!此事定然虚伪!”李林甫赶忙出列。

    刚才他怕人说自己做贼心虚,也可能给李隆基一个自己包庇属下的印象,在安禄山出奏折的时候没有阻拦。但此时却是必须出来说话。朝中敢和安禄山抗衡地人,只剩下自己,如果自己不说,那这些亲信,就真地只有下大理寺问罪一途。

    “陛下!监察百官,向来是御史言官的职责。臣总领监察事务,敢确定吏部官员,基本清廉,至少不会出现这样大笔地受贿。安相那份奏折既然不是御史送呈,应该是其他官员是道听途说,还请陛下治那人妄言之罪!”

    “呵呵!李相,上书言事,那是每个人臣的本分,怎么能以妄言论罪。何况这份奏折,是万年县令所送,他执掌京郊,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自然不会是乱说!”安禄山也不客气。

    现在长安城的万年县令,正是安禄山的亲信。万年县地方不大,但因为是管理长安城郊,地位比得上普通的大州,重要性更是一般州刺史没法比拟。安禄山当初为了给亲信谋这个位置,特意牺牲了一个转运使的职务,才让李林甫松口。

    “让万年县令把证据呈来,如果属实,吏部的官员决不能轻饶!”李隆基合上奏章,冷冷的说道。“至于今年的考核,让吏部把统计的官员政绩劣迹,都送到朕这儿来,由朕亲自审阅,如果里面有什么虚假,涉案官员,一律罪加一等!”

    他已经不耐烦安禄山和李林甫的争执,最后决定还是按照惯例,各打三板。

    吏部的官员肯定不可能都清廉,让万年县令送证据,就意味着将会有几个李林甫的吏部亲信下台。但由吏部送交政绩考核材料,却是偏向李林甫,让他有机会补充一批亲信。

    不过李隆基对自己太有信心。如果是换在以前,确实会是公平的结果。现在他沉迷享乐,哪可能真正认真的去审核,到时候肯定会根据材料来粗略判定。

    “吾皇圣明!”机灵的李林甫,立刻意识到这样处理对自己的好处。

    安禄山也是面带微笑,并没有不满,躬身称“陛下圣明!”

    刚才看两个大佬争执,都不敢插嘴的大臣,此时立刻听到两人的声音,立刻把握住时机,高声的称赞李隆基圣明。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内心并没有不忠诚心思的大臣,就算在李隆基面前,也已经变成重点看两个宰相脸色行事了。

    李隆基对两个宰相和群臣的反应十分满意,立刻高兴的表示,让他们有其他的事情赶紧说,没的话就可以回去了。

    安禄山李林甫两人,自然很能把握为官之道,知道臣子在君主面前强烈争论一次行,持续不断的争论,就会让君主觉得这两个大臣没法共事。到时候最大可能的处理,就是让两人不再出现在自己面前。

    所以接下来两人全都开始有条不紊的汇报自己工作,什么歌舒翰大败吐蕃军啦,岭南道新产荔枝密啦,新大6又有船队回来呀,各种各样祥瑞事件,都被禀告了出来。虽然免不了赞扬自己一番,损对方几句,却并没有再正面争论。

    李隆基平常的时候没什么架子,在这个平常观赏歌舞的大殿,更是让大臣说话不用拘束。一时之间,大殿中到有了点君臣融融的感觉。

    (晚上应该还有一节!)

    第十一章第十七节 安插一县令

    第十一章第十七节安插一县令

    汇报工作结束,安禄山因为中书门下有事,谢辞了李隆基的挽留,和手下亲信官员一起,返回了大明宫中书门下的官署。

    “相爷!今天难道就这么放过李林甫那小人了?”

    安禄山刚在中书省自己座位坐下,刚才参与汇报的一个元姓中书属官就不解的低声问。

    他是大族元氏的族人,安禄山虽然没有收复几大家族,但彼此松散的合作还是有不少。作为中书相,安禄山接收了不少几大家族举荐的子弟。这个元姓官员,本来是元氏举荐过来的,现在却已经成了安禄山的忠实手下,类似的人还有不少。

    “哼!”安禄山冷冷的扫了那人一眼,“元主事,你觉得本相应该违抗旨意,坚决不放过李相吗?”

    “这,当然不是!”那人慌忙低头。

    不过想起平日安禄山曾教导自己等人,有不知道就应该问,不能不懂装懂,遂又强自抬起头来。

    “可是这样一来,李林甫那小人根本没损失呀,少了吏部几个亲信,应该可以提拔更多的亲信官员到高位!”

    “哈哈哈!”安禄山突然放声大笑。

    底下那元姓官员被安禄山笑的莫名其妙,难道是自己说错了?不可能,事情就是这样啊!不会是安禄山因为生气而狂笑吧。

    “呵呵!”安守明看到那人一脸的惊愕,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守明!你知道怎么回事。下去给他解释解释吧!本相还要处理事情呢!”安禄山微微收敛了笑容,朝两人挥挥手。

    这些被举荐来地大族子弟,基本才能还是非常不错的,官场交际,文书处理,绝对一流。但论到本人的真才实学,就差了不少。甚至没法和自己批量培养出来手下相比。

    “是!”安守明躬身领命。

    那官员的官职,本来还在安守明之上。但整个中,安守明是安禄山的家奴亲信,所以对安禄山一礼后,元姓官员立刻亲热的拉着安守明走了出去。

    “守明老弟,相爷打地是什么算盘,能否告知愚兄!”

    “呵呵!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当然可以告诉你!”安守明对于此人的低姿态并没有受宠若惊。

    “还请不吝赐教!”元姓官员抱了抱拳。

    “元兄既然知道李林甫会提拔自己地亲信。难道就没想过,安爷会不会找机会安插自己的人手?这次官员考核,主要还是地方官,李林甫就算再怎么努力,却也不能让他们影响到朝廷来。但吏部的那几个官员就不同了,一旦他们生变化,只要安相能安插进去几个,到时候不就得到一大臂住了吗?呵呵!怎么样。元兄,有没有兴趣让安相推荐你到吏部去见识见识呀!”安守明开玩笑的说道。

    “啊!原来如此!高明,实在是高明!”元姓官员摇头叹服。

    安守明却并不赞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喽。李林甫虽然大不如前,但毕竟权势仍在。以安禄山现在的能力。可以安插进自己的人手是肯定,但如果人数太少的话,牺牲地方官员就有点不值得。

    “哼!我看不见得高明!”一个声音冷冷地响起。

    安守明和元姓官员同时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那边缓缓走来一个青袍的低级官吏,不过两人并没有因为此人品级低而有所看轻,全都笑着向他打招呼。

    “原来是林同兄!”

    “林兄可有什么高见?”

    青袍小官正是曾经带人到安禄山王府门前闹事的林同。他现在虽然只是中书门下的一个青袍书记,但因为经常有一些真知灼见的论断,已经成为了安禄山的幕僚。

    “门外是林同吗,快进来吧!”林同正准备回答两人,安禄山的声音却已经从房间中传了出来。

    既然安禄山已经话了,林同只得朝两人歉意一笑。高声应道:

    “正是下官!”

    随后跨步走进了房间。

    安守明和元姓官员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地意思,微微一笑。也跟在后面走了进去。

    安禄山见到跟进来的两人,并没有阻拦,只是笑着问林同。

    “你为何认为这样不够高明?”

    “相爷!历来在地方的官员,都削尖脑袋想往京城钻,而京官,也很少愿意主动到地方去。不过想往京城来的,大部分都能得逞,那些不想到地方去的,却很少成功。”

    “不错!”安禄山笑着点点头。

    “这不是正是说明,安爷放弃地方的那些官位,谋求吏部官位一事地正确吗?”安守明忍不住插嘴。

    “哈哈哈!守明老弟好像没注意林某第二句话,那些到京来的,为什么能成功,而不想到地方去的,却为什么基本不能如愿!”

    “呃!那是,那是官场上一直都是如此呀。毕竟京官少过地方官,让大部分人离京,轮番任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吗!”安守明喏喏的说道。

    心里却也觉得有点奇怪,自己这个说法明显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京城官员无奈到地方去还好说,那些地方官真的是因为轮换才能顺利进京马?这里面难道还真有什么奥妙不成。

    “不然!不然!”林同大摇其头。

    “哦!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安禄山也有了点兴趣。

    林同立刻朝安禄山一礼,恭声禀告道:“在京城为官和在地方为官。其实各有各的好处。在京城因为临近天子,最是容易升官,这也是官员们为什么最喜欢往京城跑地原因。但是在地方为官,因为远离天子,却是最容易擅权敛财!呵呵!而只要有了钱财礼物,自然也就容易找到进京的门路!”

    “对呀!行贿受贿,才让那些官员容易进京!”安守明大声赞道。

    安禄山也是收起笑容。微微点头。

    “如果安相纵容李林甫攫取富裕地方的官职,他定然会让亲信帮他聚财。一旦他钱财富足,活动力就会增加。到时必然会给安相带来麻烦!”林同沉声说出了自己地最后结论。

    “有理!看来确实不能放任李林甫轻松得到那些位置!安某人最不缺地就是钱财,所以没想到钱财会给李林甫带来什么样的大作用。这次如果不是林先生提醒,确实要疏忽了!”安禄山不吝啬地称赞了林同一番。

    这次地决定,他并没有和手下谋臣过多商量,因为在他内心,认为只要控制了京城。就肯定能控制地方。眼下随着张均等人即将从振武军班师回来,安禄山很担心自己的丑事被揭露示人,他已经决定在半路将张均除掉。为了以防万一,自己必须多掌握权力,只要控制了京城,地方就算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大不了到时候让还不知道是谁地皇帝下一道圣旨,随便处理就得了。地方官员。尤其是文官,只要朝廷不变天,除非自己想谋反,否则就不可能对抗朝廷。

    所以就算明知道地方的一些官职,其实对自己也很重要,到为了尽快搞定京城的势力。他也只得牺牲一部分地方利益,来尽快达成目的了。

    “那相爷准备怎么帮那些人?”林同看到安禄山嘴上虽然称赞,却没有实际表示,立刻毫不掩饰的直接问。

    “帮忙?呵呵!上次献美事件后,本相在地方为官的亲近之人,损失了大半。剩下的基本不成气候,此时争夺吏部地那几个位置都来不及,哪里还有这么多精力去帮他们!”安禄山摇了摇头。

    培养自己的亲信,不是短时间就能办成的。安禄山虽然早作准备,毕竟人数有限。只能勉强安插到京城各个部门。地方的那些亲信官员。基本上都是根据名声结交一些人物,其中就有不少历史上的杰出清流人物。不过安禄山和那些人的关系并不是很铁。在上次弹劾安禄山后,又已经被他清除了不少,剩下的要么才能不好,要么为人不好,安禄山实在没心思去为那帮人求官。

    林同不了解内情,听到安禄山的表态,立刻掩饰不住眼中地失望,嘴上也是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呵呵!不过安某并非准备什么都不做!”安禄山一直看着林同,哪能不注意到他的表情,看到他的表情立刻心中一动。

    “哦!相爷有何安排?”林同脸上马上恢复了漏点,但眼中的失望色彩,却并没有削减多少。

    “本相准备从京中调几个重要亲信,到特别关键的几个地方去任职!”安禄山深深注视林同,正色说道:“不知道林先生可有兴趣?”

    “噢!啊?”林同本来准备点头地动作一顿,满脸惊讶的看向安禄山。

    “哈哈哈!派一般的人物去,等到他们掌握地方,还不知道要那年那月,只有真正的才能之士下去,才能让本相放心。不知道林先生是否愿意帮安某这个忙呢?”安禄山温和的征询林同意见。

    看林同刚才的表现,安禄山已经基本猜测到,他是希望到地方当父母官的。也许是贪财,也许是其他目的,不过这个人的才能绝对没有问题,安禄山才临时起意,让他去一个突然想起的重要地方镇守。

    “林某,学生遵命!”林同难掩心中地激动,声音颤抖地对安禄山躬身拜谢。

    本来以为没有希望的事情,突然生大逆转,一步到位,怎么能让他不高兴欲狂。

    对于吏部官员事件地处理,第二天就有了大致结果。

    万年县令送上的证据,非常确凿。虽然不少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生在吏部的高官身上,也足够将他们收押。

    一个侍郎,两个员外郎,因为证据有待验证,被送往大理寺看押,另外几个主事,则因为罪证比较多也比较确实,十分干脆的被撤职问罪。

    那三个被收押的重要高官,其实能定罪的证据并不够。不过因为手下几个主事都被定了罪,他们自然要被牵连。加上有些真假难辨的证据,直接指证他们参与其中。所以现在的官位,却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

    安禄山和李林甫,立刻开始了对这三个位置展开争夺。

    一个早有准备,一个仓皇应战,结果自然就不说了。最后安禄山的一个亲信员外郎升任侍郎,一个主事升任员外郎。李林甫虽然长时间控制着吏部,最后却只得到了两个员外郎的位置,连那升职主事遗留下来的位置,也被豪门令狐族中的一个人抢走了。吏部之中,出现了安禄山强有力的声音。

    相对来吏部一事处理的迅,今年地方官员考核的工作,实在是非常缓慢。在李林甫的有心拖拉之下,李隆基并没有在第二天就拿到吏部送呈的材料。等到了第三天,李隆基早没有兴趣自己分辨材料的真伪,又重新过起了歌舞美人相伴的日子。

    虽然李隆基没有马上根据材料任命升迁,李林甫却是已经可以肯定,他不可能再去另外安排人查证。

    几天之后,正当李林甫准备通知手下亲信,让他们配合自己,游说李隆基做出升迁决定的时候。宫中突然传来消息,李隆基已经在安禄山的催促下,正式结束了今年官员考核工作,并且做出了任命决定。

    李林甫顿时大惊,以为安禄山使用了什么手段,重新说服李隆基亲信他。但随后送来的任命名单,却是让他大大的送了一口气。

    自己原来举荐的人选,基本上被李隆基准了。重要位置中,只有剑阁县令一职,被安禄山手下的林同取代。其他没有如愿的人选也有几个,但基本不重要,就算全给安禄山也没什么油水,何况里面有些直接是落入大唐几大豪门之手的。

    总的来说,竟然好像是自己将要成功的时候,安禄山给了一声鼓励。

    对于安禄山这样突然帮自己,李林甫并不敢掉以轻心,马上召集手下过来,商讨他里面有什么阴谋。

    第十一章第十八节 秋收礼流言

    第十一章第十八节秋收礼流言

    “吉时已到,秋收礼开始……”

    礼部的一个绯红袍官员,站在长安城外一座临时筑就的土台上,充作司仪高声宣布秋收仪式开始。

    底下虽然密密麻麻站满了官员、乡绅和老农,却是全都鸦雀无声。那些官员是不愿意当着农夫贱民的面高声谈论,有损自己形象;勤恳的农人,却是虔诚的希望今年的收割能够顺利,都静静的听那官员宣读旨令,生怕惊扰了神灵。

    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仪式,自然不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