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全权,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不但我们这些人没有制衡的能力,将来寿王爷继承了大统,恐怕也还要看安相爷的脸色呢!”李林甫面色十分忧虑。

    “你也是宰相,难道就不管管他?”听了李林甫这个分析,武惠妃心中更加不安。

    “娘娘!这个安禄山,他根本不让臣插手呀。今天我特意厚着脸皮去希望帮忙,他却只准备让自己手下的亲信参加,根本不容臣过问。这样下去,朝中大事,就真要他一个人说了算了!”李林甫仿佛十分委屈。

    “不让你帮忙?”武惠妃到是有几分不信,“长安洛阳两地的军务,一直由安禄山在管,你插不上手也正常,但朝廷的中低级官员,大都是你在当吏部尚书时提拔上去的,他有没多少亲信,你怎么可能插不上手呢?”

    “那安禄山任人唯亲,以前就有不少低级官员投靠他,他自己也从安东调了大量亲信过来,还有那个礼部侍郎李白,给他招募了不少新科的进士,这次摊丁如亩,基本上算是不缺人手!”李林甫稍微有点尴尬。

    现在的这样的情况,主要也是他自己没有预见。本来根据李隆基的制衡安排,安禄山有决断的权力,具体操作,有各部负责,李林甫也有相应的监督权。但因为他以前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争权夺利上,对安禄山和那些低级官员结交,并没有过多注意,等到现异常,却已经来不及了,各部已经完全依附在安禄山手下。

    至于向李隆基进馋,现在安禄山圣眷正隆,自己几乎可以肯定,偷偷告状的话,李隆基肯定会给安禄山解释的机会,弄不好,还会给李隆基留下一个自己没有容忍之量的印象。不过假如有人提前给李隆基吹吹风,让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印象打上一点折扣,自己到时候再给安禄山来上一帖猛药,就肯定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你怎么不早作安排?”武惠妃冷斥道。

    看到李林甫一脸的尴尬,无奈的挥挥手。

    “算了!你回去吧,这件事情本宫会和陛下提起,你到时候再好好配合,适当的限制一下安禄山手中权力就行,不必太在意!”

    “是!”李林甫躬身领命。

    适当的限制?哼!以安禄山的性格,如果给他翻身的机会,那自己将来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第十章第二十七节 不信任危机

    第十章第二十七节不信任危机

    “太白兄辛苦了!快快请坐!”安禄山让下人送上一杯茶,给刚刚从洛阳郊外归来的李白。

    不过随即又安耐不住的开始询问:“这次征新税时,河洛地主乡绅那边的反应怎么样,你们是怎么解释的?”

    “呵呵!幸不辱命!”李白一抱拳,接过了安守明递上的茶杯。“那些乡绅,对于安老弟同意他们将新税率的,只用在实际种植田亩上,都非常感激,不但愿意执行临时的摊丁如亩,还表示愿意帮助官家,从佃户手中收取租税!”

    “嚯!他们想的到美,到时候又可以从佃户身上多剥削一点租税了!”安禄山冷笑着摇摇头。

    安禄山虽然没有增加新的摊丁入亩,但原来张九龄已经核定田亩的地方,他也没有怎么去改变。在征得李隆基同意后,仅仅是在河洛两京地区,允许地主将新增的田赋,用增加地租的方式,转嫁到佃户头上。

    “不错!我上次的书函中,就已经提到过这件事情。不过按照安老弟现在这个摊丁入亩,平民百姓的实际负担,并没有多少减轻呀。”李白浅喝了一口茶。

    看到安禄山面上有点尴尬,又笑着说道:

    “不过就算按张九龄那样,将全部赋税加到乡绅地主身上,也不可能达到多好的效果,地主们完全可以将这部分新增的赋税,用提高地租地方式。转嫁到佃户身上!实际上,摊丁如亩如今最大的成果,是民间不再有溺子弃婴的事情生!”

    李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真诚的敬意。

    古代的时候没有好的避孕节育措施,人们地避孕概念也不强。在天一黑就没什么娱乐节目的时候,到了晚上,当然是家家户户忙着从事床上播种了。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他们地体格又比整天不劳动的士子们强多了,在固定的一块土地播种。劳动频率又高,命中率怎么会低,结果自然是小孩子霹雳啪啦的生下来一大堆。

    富裕的人家,孩子多当然没什么问题,平民百姓哪儿,问题可就大了。大唐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可以分几百亩良田。但子孙一代代的瓜分田产,加上豪绅地主地土地兼并,到了李隆基的时候,普通百姓的实际耕地,已经非常少了。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因为手中的土地实在是有限,不少平民百姓,还是出现了不能养活太多孩子的状况。

    孩子并不仅仅是只要有吃的就行了。还得缴纳人头税,还得为他们的未来作安排。为了养活孩子,为了给孩子置办产业,卖无可卖的平民,只能卖手中唯一拿得出手地土地。没了土地,没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当然更加没法养活孩子。一个恶性循环就此产生。

    在富裕的地方,为了保证整个家庭能够运转,多生的孩子,还可以遗弃。这些孩子一般都会被人收养,然后成为富裕人家的奴仆。而一些贫穷的山区,大家都有困难,当然不可能收养别人地孩子,无奈的人们,只能将刚生下的孩子,拿捆草一包。随便找个地方埋了。或者是找条小河扔了。

    上次河洛中原地区,出现大量的流民。就是属于无土地的百姓。也许繁荣盛世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状况,但实际上,繁荣盛世,真正繁荣的,只是那些有产者,那些没有自己土地,只能给别人耕种的佃户,生活并不会变得多好。

    李白的敬意,并不是很重,但确实非常真诚。他本来因为安禄山允许那些地主乡绅们,将田赋转嫁到佃户身上,感到有点难以接受。这次真正到了地方,现那些平民百姓,对于安禄山这样的做法并不反感,而是基本上不反对也不支持,才感觉稍微好受了点。

    对那些平民佃户来说,他们地生活,并不会因为赋税增加而变得没法生活,反而因为废除了人头税,可以放心地生养孩子。孩子多,将来的劳动力就多,劳动力多了,就可以耕种更多地土地,耕种的土地多,粮食产物自然不用担心,一个良性循环即将形成。当然,眼前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们对于安禄山的做法,也不会太支持。仅仅是因为生活有了盼头,不愿意再反对了罢了。

    “相爷!”两人正在闲聊,外面突然有门卫来报:“陛下要召见相爷!”

    安禄山不敢怠慢,立刻整理服装,跟随前来传谕的宦官前往兴庆宫。

    安禄山出任宰相后,前期还主要忙于接手张九龄的工作,到了现在,却已经完全将权力掌握,朝中的大小事务,很多都是他一个人在决断,李隆基根本不管。而安禄山的本领也不差,虽然不至于像诸葛亮那样治理的风生水起,但处理的有条不紊还是非常容易。

    因为有了安禄山这么一个得力宰相,李隆基现在是越的清闲了。议政场所,已经完全从大明宫,搬到了风景秀丽的兴庆宫,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待在芙蓉园处理。

    对于李隆基这样的宠信,其他大臣自然有话要说。却又因为安禄山做事情很有分寸,虽然一直在不断攫取权力,但并没有什么逾越的地方,大臣找不到把柄,到也不是十分乐意得罪安禄山这个名望之士。

    “安相爷!”还没到李隆基所在的凉亭,安禄山就看到了微笑着过来的高力士。

    “见过高将军!”安禄山立刻笑着还礼。

    “呵呵!相爷快走吧,陛下等你很久了!”高力士笑着引导安禄山向前。

    “高将军!陛下为什么这么匆忙召见安禄山呀!”安禄山悄悄地塞给高力士一串玉珠。

    看高力士的样子。似乎是特意出来迎接自己的。以前李隆基也经常召自己来兴庆宫赏乐,但从来都是只派一个小宦官在宫门口迎接,今天高力士亲自出动,那就说明李隆基很急切了。

    高力士面上微微一犹豫,但还是不作声色的将玉珠纳入了自己袖中。

    “安相爷!今天惠妃娘娘在和陛下闲聊的时候,说起了安相的一些事情,刚好御史有奏本上来。陛下才决定见见安相。呵呵!安相放心,以陛下对你的宠信。那些御史言官地嫉妒之词,定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高力士说地非常清楚。

    安禄山闻言却是倒吸了一口气。

    看到高力士在接礼物的时候,微微犹豫了一下,他就知道事情不会简单,想不到竟然是有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里面竟然还有武惠妃。

    他以前一直非常注意和后宫的妃子宦官们搞好关系,鸡蛋不放在一个篮筐里。不仅仅要保持着和武惠妃的关系,还得联系她的对手。高力士这个后宫中仅次于武惠妃的人物,自然是他全力拉拢的对象,礼物一直不断。

    而高力士对于这方面也非常识趣,一则是不拿白不拿,再则是安禄山如今宠信正盛,如果不拿,反而可能得罪他。今天最后又收下安禄山递上地玉珠。就是看好安禄山短时间内,还不会失势。

    “谢高将军提醒,安禄山稍后定然有重谢!”安禄山慌忙作揖。

    高力士这次提点非常重要,让他可以马上开始做各种预先安排,不至于在李隆基突然询问时没法回答。

    两人都是精通这方面的人,这么稍稍的一传递信息。就又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往前,走进了李隆基所在凉亭。

    “臣安禄山,拜见吾皇!”安禄山躬身行礼。

    细心留神,李隆基的面上,并没有什么两样。

    “安卿平身!力士给安卿搬个座!”李隆基笑着让安禄山免礼。

    “不敢!不敢!”安禄山连声谦虚。

    不过当凳子真的搬过来,却又老实不客气的直接坐下。

    “安卿!听说摊丁入亩后第一次征税,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底下士绅和佃户反应如何?”李隆基这个询问并不出安禄山意外。

    “回陛下!乡绅和佃户的反应还是正常,既没有怨言,也没有特别地称赞。”安禄山笑着回应。

    “哦!照新定的税率纳粮。也没有人反对?”李隆基有点不敢相信。

    “是的!乡绅们因为把田地都租出去了。自然不会反对,至于平民百姓。难得有那么多的田地可以种,到也没人表示怎么样!”安禄山点头确认。

    “恩!现在有了新粮种,就算税率提高了,那些佃户们也还是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不反对也正常!”李隆基点点头,自己找了一个理由。

    底下的安禄山却是暗自嘀咕,粮产确实增加了,只是那些地主们地租子,也增加了不少呀。平民百姓之所以没有反对,却是因为现在自己身上的人头税没了,让他们少了其他的顾虑,只要有田地,肯用心的耕作,吃饭就不成问题。

    “陛下!只是有些地主乡绅,做事太过狠辣。臣遵照陛下的旨意,准许他们将田赋转摊,但有人竟然利用这次机会,提高本来的租子,企图利用这次朝廷变税,借朝廷的名义增加收入,不给佃户们一点自给的机会。为了担心有人说朝廷的这次摊丁入亩是夺民之财,臣已经下令对这些恶意加租的乡绅,进行了处理。”安禄山缓缓地禀告。

    这应该是御史和武惠妃最有可能拿来弹劾自己地事情,幸好已经得了高力士的提点,不然自己肯定不会拿它当回事,等到李隆基提出,自己再解释就有点两样了。现在主动禀明,却可以让李隆基不觉得这里有什么问题。

    果然,听了安禄山地这番话,李隆基神色微微一变,但随即立刻表态。

    “哼!竟然有人敢用朝廷的名义,擅自增加地租,绝对不能轻饶!”

    不过话一出口,却又突然侧头看了旁边的高力士一眼

    “安卿!这件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如果没有官员支持,那些地主乡绅,肯定不敢这么胡来。”

    “是的!陛下,臣正在物色人选,进行详细调查!”

    “李林甫负责监察百官,这件事情就由他负责吧。爱卿最近忙的事情够多了,朕不能再增加你的负担,你只要注意李林甫他们有没有徇私就可以了。”

    “是!陛下!”安禄山无所谓的应下。

    看来李林甫他们说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情。眼下李隆基客肯定已经对李林甫他们产生了怀疑,说是让他们负责,其实是看看他们有没有和那些地主乡绅勾结。不过刚才李隆基又看了高力士一眼,说不定对自己在他没问前,就主动提起这件事情,也产生了怀疑。

    “恩!朕今天叫安卿过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主要是想问问,既然摊丁入亩试行已经做的差不多了,那是不是可以在整个大唐实行了?”李隆基现本来准备问的事情,已经没法问出口了,只得另外新找一个话题。

    “回陛下!摊丁入亩,只要底下官员和百姓不反对,随时可以全面推行!”安禄山肯定的回答。

    “好!那安卿就快去准备吧,顺便出面说服百官。这次顺利在河洛一带试行摊丁入亩,应该可以说服那些不肯妥协的家伙了!”李隆基面上一片笑意。

    “呵呵!臣不敢保证每个官员都能够同意摊丁入亩,不过说服大多数官员,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安禄山自然不会拒绝。

    “哼!如今摊丁入亩已经顺利试行了,那些官员还敢无理取闹的话,朕不介意用雷霆手段。”李隆基眼中杀意一闪。

    “陛下息怒,臣一定尽量说服大臣们!”安禄山赶忙起来作揖。

    “哈哈哈!好了!安卿放心好了,朕并不想造太多杀戮!你为朝廷大局考虑的心意,朕非常了解!”李隆基欣慰的点点头。

    如果刚才安禄山没有出来反对,甚至反对的稍微慢一点,他都会对安禄山的忠诚起怀疑,现在吗,原本因为武惠妃等人而有所动摇的心,早已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安禄山看到李隆基真诚的笑意,也是暗暗的擦了一把汗。

    今天的事情真是有点凶险,看来自己对于武惠妃也不能太放松了。现在那些大臣们根本没法动摇到自己,就连李林甫也只能乖乖的吃憋,但武惠妃随意的吹吹枕边风,就让自己忙于应付。对这个女人,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也许,找一个绝色美人,和武惠妃争争宠,让她没有太多心思来对付自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好像曾经有一个美人,和杨玉环争过宠爱,或许可以考虑考虑那个人。

    第十章第二十八节 一计又一计

    第十章第二十八节一计又一计

    ……

    “臣遵旨!”李林甫轻声着,缓缓退下。

    微微瞥了一眼面带微笑坐在一旁的安禄山,脸上没有变化,内心却是已经充满了惊讶。想不到,实在是想不到,竟然连武惠妃百试百灵的枕边风,也没法吹倒这个安蛮子。

    “陛下!追查那些存心不良的地主,臣觉得还是马上展开的好。希望安相能够尽快提供一些信息,便于臣进行调查!”看到李隆基没有让自己坐下的意思,李林甫非常自然的站在了安禄山身边。

    “好!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清查,不准那些贪婪地主,败坏朝廷摊丁入亩的名声。安卿,你快把事情给李卿交待清楚吧。”李隆基点头答应。

    “是!”安禄山笑着站起来应下。“如果陛下没有别的事情,那臣等就先告退了!”

    “恩!”李隆基眉毛微微一紧,似乎还想再说点什么,但最后并没表示,仅仅是点头让高力士送两个宰相出去。

    安禄山和李林甫当然不敢让高力士远送,刚出宫门,就一起向高力士告辞。

    两人并排走在兴庆宫风景秀丽的小道上,面上都是挂了温和的笑容,谈话的声调,也非常的亲切。

    “林甫兄!这次的事情,关系到摊丁入亩接下来能不能顺利的实行,可多多拜托你了呀!”安禄山并不知道这次说自己坏话的事情,李林甫也参与其中。所以相谈地时候,还是非常的温和亲切。

    “安老弟放心,愚兄能够得到这个差事,还多亏了你帮忙,一定会为你处理好这件事情,不会耽误了摊丁入亩!”李林甫的笑容非常真诚,他本来就不是轻易会改变脸色的家伙。

    调查那些贪财的地主乡绅。肯定能收点礼金,算是一个美差。

    “咳咳……”安禄山到是有点难堪。自己并没在里面说什么情。“林甫兄,大家都为天子办事,哪里有谁帮谁的说法。”

    “呵呵!安老弟放心,愚兄心里有数!”李林甫面上还是一贯的温和笑容,语气中却微微带了一丝谀意。

    既然对方这样热情,安禄山当然也不好太过分。现在虽然自己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大权,但实力并不稳固。只要李隆基一句话,还是根本没人敢跟着自己冒险,能有几个人出来给自己说说话,那就非常不错了。现在李林甫名义上还是宰相,实权没有,号召力却还在,在没有把握将他立刻撤除前,还是能拉好就拉好。

    当然。李林甫这个人最擅长地就是笑里藏刀,自己一定要小心他利用这次机会,找事情来攻击自己。最好的方法,还是派几个心腹去给他当下手。

    安禄山内心暗暗决断。

    在暑气正盛地下午,两个人微笑着互相告辞离开。

    现在的大唐,已经和历史上大唐很不一样。

    疆域的辽阔。经济的繁荣,自然就不必多说,最让安禄山感到自豪的是,现在大唐人观念的转变。

    也许是大唐人本身的观念就非常新潮,在长安建设了藏书馆后,大唐百姓们对于馆门口地那个天文大钟,全都充满了好奇。虽然因为它的主要创作人是一个和尚,不少愚民百姓,认为那是什么鬼神之器,但大多数识字明理的人。还是明白那仅仅是一个制作巧妙的物理器械。并且受这个明的影响。开始对天文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洛阳都造监,是安禄山出任宰相后。以工部负责器具制造的小衙门为基础,升格成立的,专门负责监造标准物理器具地部门。里面统一采用大唐标准尺寸,用脚踏式车床,制作标准配件。

    安禄山本人,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花在新科学物品的研制上,反正以大唐的科技水平,即便不能说遥遥领先于世界,进入世界最先进行列却是没有丝毫问题的。自己参与研,对于大唐统一天下,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成立这些部门,表一些学说,仅仅是为了培养出一种好地科学文化氛围。

    在化学方面,已经有张果老在负责,朝廷非常重视,物理方面,张果老虽然也感兴趣,但因为身份关系,涉及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只有自己出面扶持。

    “相爷!都造监有人来报,他们已经成功的试制出了一个十丈长千里眼!”安禄山正在中书门下省办公,门卫突然来报。

    “哦!终于做出来了,叫使者进来说话,那东西效果怎么样。”安禄山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安东军有望远镜的秘密,安禄山并没有保留太久,上次讨灭突厥的时候,已经作为安东新成立格致监的成果,贡献了出来。现在这个千里眼,却是安禄山将其中比较大望远镜,赠送给太史局后,给它新取的一个名字。这些对天象和物理非常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在见识到了望远镜的巨大作用后,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有一个看得更远,分辨率更精确地望远镜。由自己提供的图纸,还有大量地玻璃让他们玩,还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做出来,安禄山并不觉得是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

    没多久,一个青袍的低级官吏就畏缩着走了进来。

    见礼完毕,低级官吏的回答却是吞吞吐吐。

    “回相爷!一行大师他们将千里眼架到观星台后,用来看天象。果然清晰了不少,现了很多新星,但是,他们现,好像……”

    “现了什么?”安禄山有点惊讶。

    不会说是看到月球环形山了吧。这应该不可能,现在制造的望远镜,最多也就是帮助多现几颗以前观测不到地新星。想看清月球,基本上不可能。

    “他们。他们现了一颗新的客星!”

    “新的客星?”安禄山知道那是彗星,俗称扫帚星。

    “是的!那客星虽然暗淡,肉眼几乎不可见,但却隐隐有逼近紫宫之意!”官员说话的时候,几乎不敢抬头看安禄山。

    “呵呵!这又如何?客星明亮,紧逼紫宫,那是主君轻臣重。不利社稷。至于暗淡客星逼近紫宫,那样的事情很正常呀。”安禄山一阵微笑。

    面上虽然微笑,心中却是有点不舒服。客星犯紫薇星,历来很受各代王朝的重视,最后地结果,一般也都是以大臣倒台为终点。这个一行怎么早不现,晚不现,偏偏在这个时候现。粗略的解释是很说得过去。但是谁知道李隆基知道后,会不会介意。

    “是!是!安相言之有理,下官等人,也是这样觉得地,所以才仅仅是将新星纪录在册,没有正式上报朝廷!”

    “恩!那就这样吧!”安禄山笑着点点头。

    又转头对安守明微微示意。

    安守明立刻领会的带着那个青袍文书下去。暗中打赏送东西是免不了的。这些人本来就是安禄山亲自挑选安排的,为的是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利用他们的,借天象之名,来达成一定目的。只是想不到,第一次利用,却是为了应付针对自己地一次小危机。

    安禄山想了想,还真觉得有几分可笑。

    “安爷!振武军有快报过来!”安守明拿了一卷文书上来。

    “哦!”安禄山放下手中李林甫关于地主乱提租子的卷子,接过安守明递上的文书。

    “听说在春耕结束以后,振武军打了一次不大的阵仗。”安守明期待的看着安禄山。希望得到一点消息。

    “恩!不错!”安禄山粗略的看了一遍文书。面上充满了微笑。“唐军大胜,斩百余绩。俘获近千,只是侍郎张均,因为轻敌上阵,被流失射中,目下还需要在振武军养一阵子伤了!”

    “这……”安守明看了有点莫名其妙。

    张均受了伤,那就是唐军也付出了相应的伤亡,这样的战绩,并不值得称道,安禄山怎么会还感到高兴呢。

    “呵呵!”安禄山立刻猜到了安守明地想法,但他当然不会说真的原因。“因为这次胜仗的第一功臣,就是本座府上出去的哥舒翰。由于张均负伤,振武军现在是以他为,按照前例,吐蕃军不可能在受了这么一个小败仗后忍气吞声,应该会大规模的进攻。只要接下来哥舒翰好好表现,封侯拜将,应该不成问题!”

    心中却是暗暗感叹,哥舒翰做事太过谨慎,自己明明是让他找机会将张均做掉,他却只是让他受伤了事。

    “安爷真是为下人考虑,有了安爷的栽培,那个哥舒翰,将来肯定是前程无量呀!”安守明羡慕地说道。

    “你不必太羡慕,只要好好表现,守忠他们的位置,将来就是你的!”安禄山微微一笑。

    安守明这些文人,就是比安守忠他们心眼要多,知道说好话迎合自己。不过对自己的忠诚,那到都一样,没有丝毫可以怀疑。当时自己收留这些孤儿时,第一考虑的就是品行,其次才是能力。别看安守明说话像一个喜欢攀附权贵的小人,实际上内心却非常正直,这一切,全都是刻意装出来的。

    “呵呵!还要多靠安爷提拔!”安守明仍旧是一脸的谀笑。

    “好了!守明,李林甫的处理案卷已经上来,竟然是准备将那些地主乡绅枷示众,你看他打的是什么主意呀?”安禄山放下哥舒翰地快报,转而研究起李林甫送来地那几个卷宗。

    为了不让安东因自己长时间不在,变得过于生疏,安禄山除了让安守忠等人常驻辽东城外,还让魏伶等人代表自己去巡视查探。由于要主持今天的秋收,安排新一批去新大6地船队,安禄山手下的第一幕僚魏伶,刚刚被派去了安东。底下除了李白,最得力的文官亲信就是这个安守明了。

    “安爷!我看那李林甫,应该没什么特别的用心吧!正常的处理,不过是罚些钱财,这次陛下嘱咐要清查那些人,这样枷示众,也算正常!”安守明摇摇头。

    “恩!只是李林甫这样的表现,实在是有点太听话了,他要是准备算计我什么,然后被我现了,那自然没问题。如今他什么事情都没做,我反到有点担心!”安禄山眉毛耸动。

    就算安禄山再怎么有把握,也不可能放松对于李林甫的警惕。

    “那就派人去仔细的检查一遍吧,反正他哪儿也有中书门下的人,应该马上就可以知道的!”安守明的建议非常有有分寸。

    “恩!那就快让……”

    “相爷!相爷!大事不好了!”

    正当安禄山准备让安守明派人去调查的时候,中书门下省外面一个亲信侍卫呼叫着跑了进来。

    眉头一粥,安禄山冷声斥道:

    “什么事情要这么大呼小叫的?慌什么!”

    “相爷!”侍卫不顾安禄山的斥责,赶紧一抱拳回报:“郡王府快马来报,有大量的地主乡绅,聚集在门口找相爷,声称要讨还一个公道!”

    “什么?”安禄山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想不到这个年头就已经出现示威请愿来了。

    粗略一想,立刻明白这和李林甫处理地主乡绅的事情摆脱不了关系。但现在也没时间仔细调查,要就是将那些地主乡绅从自己府门口劝退回去,如果李林甫派人在里面稍稍挑动,让他们和自己府卫冲突,弄出几条人命,到时候不管谁对谁错,自己这个宰相都难辞其咎。

    “守明!你草具文书,以我的名义送到兴庆宫和巡城金吾那儿去,请陛下派人前来处理。我立刻快马赶回王府,阻止他们继续闹事!”安禄山快的吩咐。

    “是!”安守明知道事情紧急,也不多话,立刻提笔书写。

    安禄山却是不穿正式官府,在护卫的尾随下,立即快马赶往自己的辽东郡王府。

    (俗事缠身,导致更新变慢,黄初诚恳道歉!)

    第十章第二十九节 府门前陷阱

    第十章第二十九节府门前陷阱

    安禄山快马来到自己府邸附近的时候,现本来就非常热闹的辽东郡王府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士绅和他们的下人,总数不下百人。

    不过情形比卫士报告的要好很多,那些地主虽然聚集在门口,吵吵嚷嚷的,但并没有人携带攻击性的武器,和王府的卫士,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仅仅是由一个中年乡绅,带着几个年长的老者在和王府卫士头领交涉。

    “怎么回事?各位乡绅,你们怎么有空聚集到本座的府门前,有什么事情吗?”安禄山远远的就开始高声招呼。

    他视力好,看到卫士头领脸上已经有不耐烦的神情出现,深怕出意外,干脆也不旁听一下,打探打探情况,在场中人还没反应过来前,就主动出声招呼。

    人群听到背后的马蹄声,再加上安禄山的大嗓门,立刻下意识的转过头来。

    “这就是安相吗?”

    “是安相爷!”

    ……

    “拜见安相爷!末将没有处理好门前事务,惊扰你亲自来,实在是罪该万死!”门卫头领分开人群,匆忙上前来请罪。

    虽然安禄山因为来的匆忙,没有穿上正式的官服,但手下人怎么可能认不出他。

    “呵呵!你的确是罪该万死,待客竟然这么没有礼数。”安禄山笑着摆摆手,轻松的跳下了马来。“诸位乡绅难得来安某府上。有什么事情,都进府中去说吧!”

    听到安禄山地话句,门卫头领和那些乡绅都悄悄松了一口气,知道他没有怪罪的意思。

    “安相爷!进府就不必了,我们还等着去救人呢!”刚才领先交涉的那个脸型瘦削中年士绅,躬身抱拳,拒绝了安禄山的提议。

    旁边本来已经有了笑意的士绅。听到他的这句,眼中失望的神情一闪而过。立刻没了精神。自己错过进王府见识一番地机会了!

    但是这些人竟然非常有纪律性,明明心中不舒服,却都没有开口反对。

    “救人?我大唐难道还有草菅人命的事情生吗?呵呵!如果是真有罪,那安某可不一定能出手相助!”安禄山开玩笑道。

    在护卫地环绕下,直接穿过已经中间分开的人群,来到了自己府门前的下马阶前。

    “回安相!这件事情确实可能是有所误会。您下令摊丁入亩,我们这些乡绅地主。全都是万分支持的,后来你说不要涨太多租子,大家也都纷纷遵守,但是怎么等赋税交上去了,却突然又抓了我们很多乡绅,还要处斩呢?”瘦削脸男子说话不卑不亢。

    也是在大唐,要是换在明清时期,这样和宰相大臣说话。立刻先拿下打几十大板杀杀威再说。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安禄山满脸的惊愕。“乡绅是国家的基石,朝廷怎么可能会随便处斩?而且斩刑需刑部会商确认,本相从来没有接到过刑部地相关报告呀?”

    “这,已经有几十人,被羽林军枷走了,声称要马上处斩。羽林军不是一直由安相执掌的吗。这难道还有假?”瘦削脸男子面色一变。

    不过他的脸上,并不是阴谋拆穿后的恐慌,而是即将了解真相前的期待。

    “呵呵!这位乡绅,本相曾经是羽林将军,但也不可能一直执掌羽林军呀!”安禄山大笑起来。

    实际上,羽林军现在仍旧还是挂在他的名下,仅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