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么办,对了,青苗你也不小了,要是有合适的赶紧成婚吧,嫁妆呢杜敬璋给你预备了一份,我再给你预备一份大的,管保你嫁得风风光光。”姚海棠这纯粹就是促狭了,她知道青苗和安丰之间情谊深厚,只是这两人天南海北忙着,经年累月的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她的话说得青苗直瞪眼:“姑娘只管把自己的事儿办好就成,怎么还得闲工夫来管我。”
说罢青苗就走了,青苗觉得姚海棠这就是正宗的闲吃萝卜淡操心。
其实姚海棠说起这话,也是觉得这俩人这么多年打理南山窑和天然居,以及水运那边的事,按她的想法,就想把天然居送给他们俩。至于南山窑……板上订钉儿的官窑,水运这些年持股越来越少,但那还真是个挣钱的营生,国有垄断能不挣钱嘛天然居一来是普通的生意,跟朝廷牵连不大,二来这也是她最在乎的,交给青苗和安丰她能安心。
这会儿她已经再为自己退出这偌大的舞台做准备了,就像她说过的,事儿平了,仇也算报了,如果杜敬璋再跟她一块儿走,那这京城就实在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但世事总是难以预料的,她设想的总是那样平实,但世事恰不如她想的那样,事情的起因还是从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上开始的。
自从她改了口后,那些公子、公主们就走动得勤一些,慧安出嫁后,拢共宫里也只有三位公主了,分别是慧宁公主、慧仪公主和慧荣公主。这三个年纪都十岁上下,最小的慧荣公主今年才六岁。
“四嫂,你看我这个花样子打得怎么样。”慧宁公主今年十三了,过得两年就要出嫁了,在东朝就算是公主出嫁,穿上自己绣的嫁衣也是个非常美好的事儿,这跟现代自己亲手做婚纱差不多。不在多贵重,而在乎这纪念意义。
“这富贵喜庆样儿,嫁衣上的花样儿吧,我看看……”慧宁公主花绣得好,画的花样子也好看,姚海棠细细瞧了几眼,随意添了几片叶子和将开未开的花苞。
慧宁公主一瞧,连连拍手:“四嫂的手就是巧,做饭成画画也成,我得好好跟四嫂学学。”
一听这个姚海棠赶紧摇头:“可别学我,你好歹还自己绣嫁衣呢,我可是连针线都拿不得,上回就想绣个荷包给你四哥,还差点把手扎成了筛子。打那以后我再也不碰绣花针了,还是穿个现成的算了。”
慧宁公主吹干了绣样儿,看了看说道:“不是呀,四嫂如果有心学不嫌麻烦,只怕绣得比谁都好,四嫂这画工这设色构图就没人比得了。”
“别捧我了,再怎么捧我也懒得做这个。其实我看也不一定要绣牡丹一类的花卉,可以绣个海水珊瑚、祥云瑞兽之类的嘛还有八宝纹、祥瑞纹、缠枝纹,挺多可绣的。我记得在先皇后宫里见过一幅屏风,绣的是《嫁娶图》,上边的绣花纹样就很多种,慧宁可以去看看。”姚海棠也就去过先皇后殿三四回,还多是晚上去的,她还就是看见了。
捧着绣样的慧宁公主听了却连连说道:“四嫂,那我们现在就去,也别等了,四嫂都说好的那肯定顶顶好。”
说实在的,姚海棠并不太愿意去先皇后殿里,主要是因为慧思公主就是在那儿走的,而且那屏风在慧思公主住的配殿里。虽然说慧思公主不是她杀的,可多多少少有她的事儿在,所以她不怎么愿意去:“唉呀,你自己去就行了,我可刚从外边进宫来。”
只见慧宁公主一扁嘴说:“四嫂好懒噢走嘛走嘛,一起去嘛,四嫂不说哪个好,我的眼睛可看不出好来。”
被强拖硬拽的,姚海棠也只好一块儿去,其实先皇后殿和慧宁公主住的白露殿并不远,折几个弯就到了。这日里晴空好,处处都一片明明灿灿的感觉,走近了一看也不见半丝阴郁之气,姚海棠拍了拍胸口,心说也没事全是自己瞎想的。
平平稳稳的摹了绣样,慧宁公主一片看着一边说道:“四嫂的眼光可真好,这些样子既新鲜寓意也好。”
这时一阵风吹来,慧宁公主手中的绣样儿被风吹走了几张,姚海棠下意识地去帮她捡,慧宁公主则追着另外几张向另一边去了。姚海棠回头看了眼,还挥手说道:“我去这边,待会儿还到这来,我可不记得路啊”
正在追着一张绣样儿的慧宁也挥手说:“好好好,早知道应该带清儿她们来的,省得自己捡。”
从白露殿出来时,姚海棠说想自个儿走走,别带宫人了,慧宁就由着她,反正也就是到先皇后殿,先皇后殿里总是宫人、太监成群的,也不至于没人侍候左右。
慧宁公主追着绣样儿转到另一头去了,姚海棠就去捡落到假山后边的一张,捡到手一看居然是凤云纹:“啧,总算追着你了,还差一张就全了,那张吹到哪儿去了。”
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姚海棠看了看假山,假山旁还有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眼儿一眯足尖轻轻一点便跃上了树梢,在树梢上往四周一看,只见不远处一丛兰草里有一张。见着了绣样就想着下去,就在她要下去的时候,假山后边忽然多了两个人,正在那儿窃窃私语着。
低头一看,是两青衣小太监,姚海棠本不想听人说私话儿,她高开高走离开也不碍事,可是这两人一开口姚海棠就决定先听听再说:“这可不好办,你也知道,前头那位公主,要不是惹了军中那桩子事,皇上也不至于容不下。咱们现在去拆墙角,那可是要灭九族的罪,何况那位在军中,回不来且罢,要是回来了,谁也没好果子吃。”
回不来,没好果子吃,姚海棠琢磨着这指的十成十得是杜敬璋,回不来?几十万大军有八成赢面的战事,再怎么着也轮不到杜敬璋回不来。姚海棠轻轻隐入枝叶之间,她觉得自己似乎又碰触到什么秘闻了。
当然,自从蒋先生出事后,她的脑筋也不再这么不会绕弯了。也有可能是有些人故意说给她听的,所以这件事得先查证这时又听得下边儿说:“咱们还是先想想眼下有没有好果子吃吧”
“这连我都看得出来是昏招儿,公子怎么能用这样的招呢,公子这是急的什么?”另一人说道。
“这还不明白……”说完那人贴着另一人的耳朵,轻轻地说道:“皇上快不行了,别看着眼下很好,其实早就拿药吊着了,前头那位公主走后,皇上就一直不大好,眼看着皇上能过完这春儿就不错了。”
三年前皇帝就说自己天命将尽,姚海棠还真信了,结果三年来皇帝一直活蹦乱跳的……
211.不消停
在树梢上听了并没有多久,那两个说话的小太监就散开了,姚海棠仔细地看清了两个小太监的样貌特征,过了片刻才从树上下来。
对于两个小太监说皇帝过得了这春节就不错了的话,姚海棠保留意见,她实在不知道对皇帝来说这天命将迟的年限是多少,如果是十年那不就是瞎操心了。
至于这两小太监的话,姚海棠听了记了,但至于他们要搅什么事儿,姚海棠觉得皇帝如果不知道,或者太平院不知道,那就太不可能了。皇帝的强悍程度,早就超过了姚海棠的预期,所以她现在对有人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耍阴谋很淡定,皇帝是阴谋诡计的祖宗。
不过既然听到了,她就得注意着,她虽然去不了边关,可这京城的事儿她总能代为稍稍看着的,她玩不过阴谋诡计,但看着总是行的如果时机合适,她倒是也能玩玩光明正大的,杜敬璋说过,别人跟她玩阴的,她如果玩不过,就跟人玩光明正大的。
不过这些人也真是不消停,只是不知道是皇帝不消停,还是公子们不消停……
“四嫂……”在姚海棠胡思乱想的时候,慧宁公主老远捧着绣样儿跑过来,等把姚海棠手里的绣样儿一并捧着了又高兴地说道:“刚才我见着五哥了,五哥还夸这些绣花样子好看呢。”
五皇子?就是那个画画文章都不错的五公子吧,姚海棠记得皇子无事也不可以随意到妃嫔公主们聚居的宫殿来,那五皇子来做什么来了:“五公子怎么不一块儿来说说话?”
她没问为什么来五皇来做什么,也没问为什么在这,这样问太明显,慧宁公主已经十三了,很多话是能听得出弦外音来的。
她这么说,慧宁公主倒是没听出什么来,只说道:“五哥应该是来看贤妃娘娘的,只说了几句话就往贤妃娘娘那边去了,对了,五哥还让我代问四嫂好呢”
这倒也说得通,不过姚海棠刚刚才听到俩小太监说话,所以当然会有一些联想,总会忍不住把这俩件事联系起来。等走到白露殿外时,姚海棠说道:“行了,把绣样儿拿着好好打绣嫁衣,回头记得顺手帮我绣几块帕子。这会儿天也不早了,我先回去,等得了工夫再进宫来跟你说话。”
“好,我让人送四嫂出宫。”慧宁公主派了宫人送姚海棠,安置好就捧着绣样儿欢喜地进屋去,还跟身边的宫人问哪个绣样适合绣哪。
姚海棠自出宫去,有宫人相送当然不至于七弯八拐不认路,到了大门外的广场上姚海棠就让宫人自己回去了。她自己则踱着步子往外走,快到宫门口时遇上了正要进宫的乔致安,姚海棠看了一怔,乔致安也一愣,两人的脚步都停了下来。
想了想,姚海棠觉得不信任,不当朋友,见了打招呼总不能少,这样显得多不好:“乔院长。”
她这一声让乔致安有些意外,乔致安以为按姚海棠的脾气,至少一年半载连看都不会看他一眼,回了平礼,乔致安称道:“海棠姑娘。”
乔致安也知道,姚海棠打了招呼也不意味着她心底的结已经解开,所以乔致安施礼称完就转身往里走。姚海棠自也是错身离开,马车早已经在外边安置好了。
跃上马车,车夫一扬鞭,马车缓缓地行驶起来,还没走出多远马就忽然发了疯似地狂跑起来,车夫怎么喝止都没有用。姚海棠在马车里被癫得七晕八素,这时宫门口的侍卫大叫了一声:“不好,姚姑娘的马受惊了。”
此时乔致安并没有走远,闻言皱眉折返而出,他的马还在宫门口,翻身上马去追赶姚海棠的马车。好在没出正门御道就追赶上了,乔致安正预备安抚那匹受了惊的马时,姚海棠忽然一跃而下,人就站到了御道边上,顺手还把赶马车的人拎了下来。
她这会儿还没看着乔致安,光关注那匹马了,启灵师需要沟通天地万物,动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她一直以来就特别招动物,有她住的地方蛇虫鼠蚁都要多些:“你待着,我去把马拦下来。”
“姚姑娘,还是我去吧。”驾车的其实是廷卫的人,功夫不弱,单独去拦马倒是不成问题,要不是姚海棠在车上,他也不至于费这些周折。
让廷卫去就直接是一掌,据说是受过惊的马不能再用,姚海棠还想留着看看马为什么受惊了呐:“不用。”
廷卫或还想说些什么,姚海棠已经在他开口前就跃然而去,几个呼吸之间就跃到了马背上。运灵力于掌心,安抚着顺了顺马脖颈上的毛,在将将出御道前,马停了下来。
翻身下马,这时姚海棠才注意到乔致安也在一边:“乔院长。”
“怎么回事?”乔致安问道。
启灵师需沟通天地是没错,可又不会真能跟动物说话交流,姚海棠只能摇头说:“不知道。”
“需要我让人把马牵走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吗?”乔致安又问道。
想了想,姚海棠觉得这也是个解决方法,毕竟她确实不了解马,但是交给太平院的人姚海棠又有点儿不太乐意,这意味着又要和那群黑衣人打交道。这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和乔致安打交道,但拒绝又会显得太刻意:“成,回头有了结论,麻烦乔院长差人递个话来。”
她这话乔致安当然听明白了,这意思是,有了结论你不用来,随便派个人来就成了。乔致安表情不动,心里也没有半丝波澜起,只应道:“是。”
说罢,乔致安一挥手,便有黑衣人过来牵马走,其中一个还冲姚海棠笑了笑,仔细一瞅原来是陈荣。
这惊马之事,在姚海棠心里有警示的意思,人人都知道她是灵器师,一匹惊马可弄不死她。所以这分明是有人在示警,只不过这示警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就不清楚了。
回了和园,管家老早就听人说姚海棠的马受惊了,迎到门口上上下下看了确定姚海棠没事儿才说道:“姑娘以后还是用公子的马车,公子的马车可没人敢动手脚。”
见管家已经先入为主认定是有人动了手脚,姚海棠赶紧摆手说:“只是意外,这马车也是府里的,怎么会有人动手脚。”
既然姚海棠这么说了,管家自然相应,但是却也打定主意,以后姚海棠要再出门,无论怎么样也得安排杜敬璋的马车给她用。
第二天上午,太平院的黑衣人就上门来了,和园的人倒是从来不惧太平院的黑衣人,自然是开了门大大方方迎进来,再去请姚海棠出来。
等得姚海棠出来一看,还是陈荣:“陈荣啊,坐吧。”
“海棠姑娘……皇妃娘娘……”陈荣觉得应该是要改口了。
但是他这一叫出来姚海棠就被雷得外焦里嫩,连连摆手说道:“可别叫皇妃娘娘,听得我一阵阵恶寒,还是叫海棠姑娘吧,我习惯了。”
这么一来陈荣也松了口气,真要叫皇妃娘娘,那得正正式式重新行礼,那样感觉就不对了。一直以来,陈荣都觉得姚海棠挺亲近,所以并不希望因为身份上就生疏远:“是,海棠姑娘,昨天姑娘的马受惊,院里细细查过了,这是院里的院报。”
接过了院报打开来一看,上边儿的最终结果写的是草料有问题,至于怎么查到的,上边也写得一清二楚,姚海棠看过后合上院报问道:“回头替我谢谢乔院长。”
“份内之事,海棠姑娘言重了。”陈荣收回了院报,这就待要告辞。
姚海棠却出声留他,她还有话要问呐:“有些话想问你,也不知道合不合规矩,我且问着你且听着,能答就答不能答只管不言语就是。”
闻言,陈荣点头答道:“是,姑娘请问吧。”
“最近是不是有人伸手到了军中,要做些对四公子不利之事?”她问得小声,陈荣听得仔细。
只见陈荣听了左右一看,见四下里没人,又想起姚海棠是灵器师来,灵器师的灵觉非常好,周围有没有人姚海棠应当比他要清楚得多。于是陈荣细想想后轻咳了一声,然后答道:“确有此事,不过海棠姑娘不必忧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再怎么着也不会让四公子出任何差池。”
这话姚海棠信,不管是皇帝还是乔致安,都不能让杜敬璋在边关出任何问题:“嗯,知道你们控制着就好,我也是偶然听着点墙根子底下传来的风言风语,只要不碍事就成。今天这话只当我没说过,你们自然有你们的布置安排,不必多想。”
“是。”陈荣见姚海棠把消息从哪里来的都说了,自然是点头应声,只是回到太平院后不免要跟乔致安说说这个事。
“听来的?”乔致安略带些疑惑地重复道。
“是,看来是哪头私下里递话被海棠姑娘听个正着,海棠姑娘这才提了这么一句。”陈荣答道。
乔致安皱眉推开桌上的院报,看着陈荣道:“去把今天宫里当值的人都找来。”
“是。”
212.皆袖手
太平院里,不管白天黑夜总是处处充斥着夜色一般的黑,太平院的黑衣人进进出出也多习惯沉默,如夜一样寂静无声。很多年前,姚海棠评价过,说太平院是一群像融入夜色里的黑衣,寂静但也同样寂寞。
后来她渐渐觉得太平院也不是那么寂寞了,因为太平院同样也有八组这样顶着个衙门在外四处散播收集八卦与谣言的,所以她后来觉得太平院也挺有趣的。更兼着太平院是杜敬璋一手建立的,和她也总算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后来就带了些亲切感。
只是决定要亲近的时候,却又顷刻间一切信任崩塌,姚海棠对太平院现在感觉挺复杂。既信,也不全然信,所以有些事她还必需要自己有个答案,否则心里不踏实。
在她心里谋算着的时候,有丫头进来报说:“姑娘,公子的门生齐大人在和园外求见,您看是见还是不见?”
公子门生齐大人,想来想去也应该是齐晏,姚海棠高兴地道:“是齐晏吧,快请他进来。”
“是,姑娘。”丫头退下后没多会儿齐晏就来了。
临门进来,齐晏施了礼,姚海棠让管家在院里头设座,齐晏便坐在下首的地方。因是与男子会面,管家和丫头们都在侧陪同,齐晏也是头回来见着这样的阵仗,毕竟见杜敬璋多在书房里,外边侍卫守着,里边却顶多是陈平益在侍候左右。
这样一来,有些话自然就不好说了,齐晏只说了些客套话,再问候几句起居是否安好之类的话,然后就告辞了。倒是临走前说起了天然居,到走时齐晏又是一施礼,说道:“既然天然居上了新菜谱,那今天中午倒是一定要去尝尝了,能得美食,还是该谢过姑娘。”
这就明白了,齐晏这是在跟她说中午在天然居会面,于是姚海棠才知道,齐晏是有话要说的,只是在府里这么多人不便多说。
“不客气,美食能得美客,也是佳话。”姚海棠说着就让管家把齐晏送和园去,然后自个儿在屋里鼓捣了一会儿就出门去。
管家问:“姑娘这是上哪儿去?”
和园里的人还是可信的,只是刚才礼仪规矩不合适太过亲近,齐晏才早早撤了。当下姚海棠也不相瞒,直说道:“齐晏似有话要说,我去看看,顺道上天然居和南山窑看看近况。”
“那姑娘是骑马还是坐车?”
“走过去就成了,过两条街就是,骑马坐车更麻烦。”姚海棠知道管家得给安排杜敬璋的车马,那太招摇了,杜敬璋的车马都非常明显。他自己平时还不爱用呢,姚海棠就更不爱用了。
管家一听倒也不多说,上街有廷卫相随,倒不用多担心,廷卫不济的时候还有太平院呢到天然居时,高掌柜一见姚海棠来就迎上来说道:“东家来了,楼上雅间儿已经备好了。”
到楼上一看,齐晏果然正在雅间里坐着,见姚海棠来齐晏要起身行礼,姚海棠连忙摆手制止了:“别,既然没外人就不兴这些虚礼。”
齐晏还是把礼给行全了,姚海棠坐下了他才随之坐下,然后说道:“海棠,虽然公子叮嘱过不要让你掺和到宫中事里去,可是眼下皇上若是当真不好了,你还是要多去宫中走动。眼下旁人各存私心,唯公子尚能持正,而且你又是灵器师,更能感知生老病死……”
“等等,你们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怎么都异口同声地说皇上不好了?”姚海棠就奇怪了,难道是八组那群八卦党弄出来的谣言,居然连齐晏都相信了。照这样下去,过不得多久连言行云都得信好像是料到了姚海棠会怀疑八组一样,齐晏说道:“消息确实是八组放出来的,可你要知道,八组的消息向来是真中有假,假里有真。这消息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我却是信了大半。”
还真是八组传的,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不对……能让八组去传这些的除了乔致安就是皇帝。而乔致安要传这个,也必需得到皇帝的授意,要不然乔致安有多少颗脑袋都不够皇帝砍的:“我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皇上三年前多前就说过自己天命将近的话,那时候我也信来着。现在又说起这个,我当然疑得多。”
“三年多前……小限三年,大限五年,看来这消息确实是真的。”齐晏说完站起来,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走去走来,一边走还一边长吁短叹、念念有辞。
直到姚海棠看得眼晕了齐晏都没停下来,她不得不伸手拦了齐晏:“有什么事儿坐下说,别晃来晃去,你老晃也想不出头绪来。”
依言坐下来,齐晏有些急躁地说道:“皇上怎么能在这时候把这消息放出来,虽说是诏书立下了,可不管哪朝哪代到这样的时候,只要诏书没公布,谁都不会死心。只是……皇上为何不肯公面了诏书,一旦诏告了天下,不是没这事儿了么。”
这个姚海棠反而是知道为什么,因为皇帝立了两份诏书,没到最后一刻,谁也决定不了到底哪份诏书会起效。皇帝一直还存着一些希冀,这父子俩的执着劲儿是一样的:“齐晏啊,你不要插手到这些事里来,忠臣孝子,你咬准了就没错。你也知道杜敬璋他志不在此,他有朝一日 终要开朝堂,你如果有志仕途就不要把倾向表现得这么明显。这些年来敬璋一直在和你们保持距离,就是希望你们将来能继续走下去,而不是因为他断送了前程。”
她的话齐晏哪能不明白,只是一路上齐晏走来都是杜敬璋暗里伸手帮扶过的,齐晏又是个念好记好的,自然就生了感激之心:“这些我也知道,只是我担心有人在这时候搅起风浪来,连带搅得边关也不安生,公子在边关呐,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京里的风波影响公子的安危。”
“好好在户部待着,做你该做的事,这些事你不要伸手掺和。他们要搅起风浪扰边关,也得问问皇上答应不答应,乔致安肯不肯”
姚海棠本来只想开明白事儿,现在看来得掺和一手了,虽然她掺和的手段不高明。但她也有她的倚仗,做为一个灵器师,除了制器启灵之外,她要掩藏行迹时,太平院的黑衣人也看不着她。
姚海棠有话没说出来,齐晏自然也有话没说出来,他们俩的不说自然都是下意识地觉得是为对方好。毕竟这俩人打从云泾河起就有交情,虽然经年不见,但俩人间的情谊半点不曾生份。
齐晏没说出口的话是——只怕这一回,皇帝和乔致安都要袖手,就像上一回他们在四仪八方台这件事上袖手一样。当然,不会威胁到杜敬璋的性命,但是皇帝和乔致安都意图用这件事来逼迫杜敬璋接受一件事。
自然没别的事,只有一桩——继承皇位皇帝和乔致安在要用这桩危险告诉杜敬璋,除非接受皇位,否则永远要被人阴谋算计,在你为东朝浴血奋战的时候,别人在后边儿阴你,阴得你身处险境、性命堪忧。
但是姚海棠想不得这么深,她就很单纯地认为是有人要让杜敬璋吃个大败仗,然后彻底从皇位继承人选上被踢除。这些人在走向那张椅子的路上,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杜敬璋有那天生的身份带来的威胁,所以一旦决定了要这位子,就得先阴一阴杜敬璋。
哪怕杜敬璋是阴谋诡计的祖宗,这会儿他在边关伸不开手来,所以他们才能阴得着最后齐晏只说道:“海棠,这件事我们都稳一稳,你去宫里时留心一点就是,千万别太过刻意。”
“三年前我都没关心过这件事,三年后当然也不关心了。”姚海棠心说当然不关心,不过看还是要去看一眼的,她预备今天晚上夜闯禁宫。她已经不是第一回闯了,她已经闯成习惯了,因为皇宫是练习轻功、锻炼掩藏行迹气息能力的最好地点她现在来去皇宫可谓如入无人之境,别的启灵师倒不是不能练到这程度,就是不会有人像她似的把皇宫当成练习场,没皇宫当练习场是达不到这境界的入夜时分换了一身黑衣,姚海棠飘飘然地从东侧宫墙跃然而入,东侧是皇子们住的地方,相对后宫嫔妃公主们住的地方,这边守卫要相对少一些。毕竟皇子们都成年搬出去了,偶尔有皇子进宫歇在这,那也会有贴身的侍卫保护。
越过皇子们的宫殿,再往西边走一点儿就是中轴线,东朝的皇宫也是按中轴线来建设的,皇帝的寝宫就在中轴线上。
到皇帝寝宫外时发现宫殿里还是灯火通明的,皇帝居然还没有睡下,按平时的皇帝的起居习惯,这时候早应该睡着了。再仔细一看,进进出出的多是穿着月白色袍服的太医院御医,这下姚海棠知道,皇帝大概确实不怎么好了,要不然不至于是这场面。
只是四仪八方台还没修的时候,她被困在宫里天天拿皇宫当练习场的时候,皇帝还好好的……
213.没好话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在屋顶边上蹲着时,姚海棠脑子里猛然就想起了这十个字,再看一眼天空,当真是星星月亮全没有。变换了几回位置躲避开太平院的黑衣人后,皇帝寝宫的灯烛终于暗了下来,太平院的人也回到了固定的位置上。
趁着这空当,姚海棠哧溜一下就进了皇帝寝宫里,灯火微微之中,皇帝睡得并不踏实,姚海棠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她也不敢走太近,皇帝也修习过启灵师的课程。她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程度,万一跟蒋先生似的,她窝老鼠洞里都能感觉得到,那她就彻底惨了。
就在她缩回脖子,要试着感应一下皇帝浑身的气机时,皇帝忽然闭着眼睛开口说话了:“既然来了,就来说说话吧。”
一愣,姚海棠心说:“就知道不该走得太近,被发现了吧”
她轻轻一拍自己的额头,倒也无声无息,潜伏久了习惯这状态。在她拍自己额头的时候,忽然有人自外边进来,站到了皇帝榻前。姚海棠定睛一看,她刚才就感应到有这么个人在那儿,还以为是太平院的人,所以刻意避开了,没想到居然不是“父皇。”
杜敬玱?他大晚上的来做什么,姚海棠这会儿脑子里满是疑问。
“自个儿找地儿坐着。”皇帝依旧闭着眼睛,似乎对杜敬玱的出现压根不觉得意外。可是姚海棠很意外啊,她这会儿就挠心挠肺地想知道杜敬玱为什么来的。
待得杜敬玱坐下了,皇帝才支着坐起身来,杜敬玱连忙上前给皇帝垫了枕头,然后才又坐下了。杜敬玱一直没说话,倒是皇帝看了他几眼说:“不安心还是不放心?”
这个问题问得很艺术,姚海棠在一旁听着觉得这话不好回答,却听得杜敬玱答:“回父皇,是不忍心。”
“朕一直在看,看着你们兄弟几个,你们一直是明里融洽无比,暗里争斗无休。人说龙生九子,各个不一,你们几个确实是没一个相同的。小九,朕以前觉得你既真且直,如今看来却不仅是如此了”皇帝说这话时叹了口气。
皇帝的话让杜敬玱沉默了很久,直到风从窗外吹来,吹得满室烛影摇动时,杜敬玱才开口说道:“人很难保有最初的秉性一直到最后,年少谁不曾天真,谁都有过天真纯善之时。”
在灯火的烟气里,皇帝点了点头说:“你们小时候个个都喜欢跟在朕后头叫‘父皇’,个个都跟朕亲近得很,越到长大距离越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朕跟你们之间已是一道道鸿沟无法逾越”
或许杜敬玱很想回一句:“父皇,这是您自作的”
但杜敬玱开口说的却是:“人心易变,自己在变,别人也在变,就是自己不想变的,也会被身边种种逼着做出改变。”
“你是在说老四还是在说你自己?”皇帝很清楚,只有这两个儿子是他逼着变的,别的儿子多是随着环境变化自己长歪了,不能全怪他们自己,也不能全怪在他这做父亲的身上。
这时皇帝忽然想起姚海棠教最小的公主背的《三字经》来,里边有一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四哥父皇,您又在逼四哥了。”杜敬玱说道。
“是啊,朕又在逼他了,朕逼得他抛却一切,又想逼着她肩负起一切。可是朕也知道这不会有结果,但是朕就想逼上一逼。朕不仅仅是在逼他,也是在逼你,有什么事都在朕眼前结束,朕要是陪你们的母亲去了,只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兄弟相亲,各自安生”皇帝倒是一点儿也不掩藏自己的心思,诏书有两份,一份写着杜敬璋,一份写着杜敬玱.“父皇,您当清楚,四哥最不喜欢被逼迫着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如果四哥知道两份诏书的事,只怕怎么也不肯去打这场仗了。”杜敬玱极为平静地说道。
这话说得姚海棠一惊,两份诏书的事杜敬璋不知道,杜敬玱却知道,这让姚海棠不明白皇帝要玩什么。还说什么“真正的兄弟相亲,各自安生”,让杜敬玱知道了这个,还可能“各自安生”吗?
皇帝一笑,再没有说话,只是挥手让杜敬玱退下。杜敬玱走后皇帝就这么坐着良久,然后一笑看着杜敬玱离去的方向低声说道:“小九,你以为这是朕在逼老四,其实这是朕给你最后的考验,你最好能够通过。”
说“最好能够通过”时,姚海棠似乎能从皇帝的话里听出一丝非常狠厉的语气来,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够通过,这杜敬玱的下场太概会不怎么好。
弯弯绕的东西姚海棠不太明白,不过她现在明白一件事了:“皇帝这是连环计啊……也不对,应该是计中计,把许多个儿子都一块儿算计进去了。不愧是皇帝,这阴谋诡计玩得真缜密”
等皇帝睡着了姚海棠才闭上眼睛运起灵力感应了一番,这才确认这回皇帝确实没哄着大家伙儿玩,整个人身体里的气机确实大不如从前。大限五年,齐晏的话是说过不了五年,她或许应该去问问玉山先生皇帝到底寿元几何,到底什么时候一命归西。
不过她能肯定玉山先生绝对不会算这个,就算排着了也不会说出来,像预测帝王寿命这种事,怕死的玉山先生绝对不肯干。预测准了会说他咒死了皇帝,预测不准会说他诅咒皇帝,反正得不着好。
出了宫,姚海棠琢磨着一件事:“京里现在的情况要不要让杜敬璋知道啊,如果想告诉他,又该用什么方法把消息传递过去呢?只怕乔致安都不能完全了解皇帝的心思,就算了解也肯定不会告诉杜敬璋,但这件事应该还是让他知道比较好,而且他比我更了解皇帝,对这件事的应对肯定也会更妥当一些”
这么一想,姚海棠就决定先写好书信,至于怎么传递,到时候再说,总会有办法的。
第二天早上姚海棠还在补觉的时候就听得外边一阵嘈杂,起身问了身边的丫头,丫头说道:“回姑娘,每年秋后就是各园来会账的时候,要是您觉得吵得慌,这几天就暂且换个园子,后头就没这么吵闹了。”
“啧……这几天我上南隅去,呃,对了,和园的账总不用我管吧”她现在只要一听到带“账”这个字儿的词儿都能浑身一哆嗦。
那丫头笑道:“自然不用,管事的看过后会留下今年的账来,等公子回来了再请公子过目。姑娘只管管着后院儿就成了,前院的一应事务都由公子处理。”
其实是杜敬璋交待了,和园的事不要让姚海棠操心,说是她自己一大摊子事管不过来,管事的领会了杜敬璋的精神,当然不会拿和园的账来让姚海棠看了。
只不过请示一番,让姚海棠知道相关的一些东西是必需的,毕竟杜敬璋不在园子里,和园里的事多少还是要听听姚海棠的主意。
“那我待会儿过去,你去跟大管家说一声。”姚海棠说着捂了被子想继续睡。
丫头却在一边说道:“姑娘,宫里来了人,说是您起了就跟您说一声,皇上召您进宫。”
这话倒让姚海棠清醒了,她昨天才夜探皇宫,心里总会有些心虚的,哪怕她知道自己掩藏得很好,不可能会有人知道。但做了“贼”,偷听了话儿,就容易联想起来:“怎么忽然召我进宫?”
“这个来传讯的公公没说,那姑娘您是再睡会儿还是安排洗漱呢?”
“洗漱吧。”这么一惊还能睡得着才怪。
洗漱后换好衣裳,这才去见那传信儿来的太监,却是皇帝身边小太监:“姚姑娘安好……”
小太监说是皇帝忽然想尝姚海棠做的红焖萝卜了,非大清早让人来请不可。姚海棠一听这理由心里可十分没底,拿这当召进宫的因由,那可从来没有过。
心里颇为不安地和传信来的小太监一道进了宫,结果皇帝一见了她还真是说的红焖萝卜。姚海棠叹了口气,皇帝这大概和现代某个富豪一样,死前就想吃点自己喜欢吃的。
做了红焖萝卜和几样小菜,皇帝就让她坐下一块儿吃,姚海棠应声儿座下,这顿饭吃得无声无息。不过看皇帝的模样,倒像是吃得挺不错的,那红焖萝卜吃了小半盘儿。
不过吃完后皇帝摇头叹气说:“看来再好的滋味,尝不出来也是空的。”
“啊?我做得太淡了吗?”姚海棠心想,她没做得比平时淡,那看来就是皇帝尝不出味道来了,且还有日子呢,现在就尝不出味道了,多难受啊“是朕尝不出来,海棠啊……”皇帝忽然唤了姚海棠一句。
听着这一声,姚海棠就猛一哆嗦,总觉得皇帝清早召她来,准没什么太好的话儿要说。如果这时候皇帝非跟她说最终还是决定让杜敬璋当皇帝,她该怎么应对,伸手揉了把脸,姚海棠有几分忐忑……
214.佛跳墙
眼见着皇帝放下了筷子,姚海棠就等着皇帝看他要说出什么来。只见皇帝看了她两眼,然后眼角忽然有了笑意,这时才开口说道:“尝不出来味道了,不像不喜欢这味道,可以选择吃与不吃。就像有些事,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有些事不可以一样。”
什么?姚海棠只觉得云遮雾罩一样,哪里能听得懂皇帝的意思。她向来脸上的情绪和心里的情绪相当一致,所以心里糊涂,脸上自然也表现得明显。
皇帝这时说道:“老四走前跟朕说过一句话,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要再把你搅到局里去。眼下既然是局,你便只管袖手旁观,去做你该做的喜欢做的事,而不是搅和到这些你既不擅长又不喜欢的事儿里去。”
呃,看来皇帝知道她已经知道某些事了,昨晚上的行踪果然不怎么隐秘,皇帝说只是当年也进行过启灵师的修习,看来这修习的程度非常高。蒋先生都有偶尔察觉不到她行踪的时候,皇帝居然一逮一个准。
嘿嘿干笑了两声,姚海棠说:“我不是闲吃萝卜淡操心嘛,既然皇上已经胸有成竹了,我自然不会傻傻地再搅和进去。”
“京中的事,没有一件能瞒住老四的,就算他远在边关。如果你担心老四的安危,朕可以跟你说一句,朕最喜欢这个儿子,比天底下任何人都更担心他。”皇帝之所以交待这么多,那也是杜敬璋临走前在皇帝面前说的话起了作用。
其中的因由,姚海棠也不知道这么多,既然一来瞒不过杜敬璋,二来皇帝比她还操心杜敬璋的安全,那她也就不管这么多了。不过既然信写了,她还是要发的,本来是暗里送,现在明着发就行。她就不相信了,皇帝不发话,谁敢看给杜敬璋的私信。
“是。”姚海棠这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她对皇帝的信任度虽然不高,但皇帝对局面的掌控力她相信,对杜敬璋的慈父情结她也信。
“放心了就别大晚上的闯进来,万一不小心露了行踪,被太平院的人射成了筛子,等老四回来跟朕要媳妇儿,朕上哪里找给他。”皇帝用轻松侃笑的语气说着这句话,一来是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