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而去,穿过了几条回廊就到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按道理这地方女子是不得来的。但是姚海棠不但进了,而且进了,更而且还行完礼就自个儿坐下了。
皇帝从奏折堆里抬起头来扫了她一眼,没对她的举动多说什么,只说道:“你先待着,等朕处理完奏折再来跟你说话。”
也不应声也不起身答什么,姚海棠继续坐着,只是眼睛眨也不眨地看向皇帝的方向。最后皇帝被她看得不耐烦了,起身走到姚海棠面前,俯眼看着她道:“恨吗?”
“恨。”姚海棠毫不思索地就吐出了这个字来。
“恨朕?”皇帝也毫不思索地继续问着。
点了点头,姚海棠说道:“恨,但是更恨自己。”
“贺清华一事,是朕这边没办妥当,慧思那里的箭本对你无害,却不料你师父在,这件事也是朕没处理好,朕应该负责任。”皇帝对自己应当承担的事情从来不推捼,这句话有歉意在,但是真要让皇帝说一句抱歉,那却是不可能的。
不过姚海棠也不需要皇帝的道歉,她只需要皇帝手中的权柄来帮助她而已:“皇上,我虽然不知道慧思公主手中有什么东西是您忌惮的,但是我已经把我可以做的做好了。这是绿酒,这是迷尘,一并送给皇上,我只求以后再也不要在外边儿看到慧思公主了。不管您是赶尽杀绝也好,还是心生恻隐幽禁一世也好,只要不让我再看到她,或者知道她尝到应有的苦果那样也好。”
接过姚海棠递过来的剑,皇帝说:“迷尘剑终于又回到朕手中了。”
“当年宫中流失了迷尘剑,却没有追查下去,就是因为皇上知道迷尘剑在慧思公主的手里吧”姚海棠这时候又忽然对那个秘密感兴趣了,但是她知道这个秘密还是一个字都不知道才最好。
“不要再问下去,你将来是要陪老四过一辈子的,虽然你把朕最好的儿子拐走了,但是朕还是希望你们过得好。”皇帝这般说道。
“谢皇上隆恩。”
皇帝看着姚海棠良久,然后说:“雷霆雨露,现在在你看来这一切就是雷霆了吧。”
其实姚海棠心里尚算明白,不过怨恨却是避免不了的:“于君则如施雨露,于我则如布雷霆。”
看来是记恨上了,皇帝摇了摇头,挥手道:“去给太后请安吧。”
对于皇帝来说,自己的儿子且记恨着自己,多加个未来儿媳妇儿也没什么。而且在皇帝眼里,姚海棠是个记恨不长的。但是皇帝错了,姚海棠最记恨、最记打,在哪儿疼了就能一辈子不去碰哪儿。
到太后殿里时逢正午,太后已经布好了饭菜,一见姚海棠来了就热乎地拉着她坐下了:“海棠啊,在这儿就别拉着张脸了,他们欠了你的,我可没把你怎么着,总不至趁中午还要摆脸让人吃不下饭吧。”
“嗯。”姚海棠勉强笑了笑。
太后见她这么个笑脸连连摇头:“得了,笑不出来就别笑,好好吃顿饭,听人说你这段时间睡没睡好吃没吃好,既然来了总得吃好是不是。”
“是。”
用过饭后,太后见她要死不活的样就提起了杜敬璋:“老四快回来了,有什么事他总能帮你把气儿消了把恨平了,那些个不开眼的,也不想想老四回来得发疯。”
闻言,姚海棠动了动嘴想说些什么,却终究只是闭着嘴默默坐着一语不发。
此时她多么想跟杜敬璋说一句:“杜敬璋,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末了又觉得自己无聊得很,君命军令,即使是杜敬璋也不得不听命。时间上也没来得及,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就像是安排好了一样。
安排?安排
195.我回来了
在离京城数百里外的荀安驿里,杜敬璋拿到了太平院送来的最新消息,这时才知道蒋先生已经过了。一听到这个消息萧素就哭了,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杜敬璋也没工夫安慰她。
“海棠现在还好吗?”三年余的军中生涯,杜敬璋已经从当年隽永清和的四公子,成了如今如临岳峙渊一般的山河气度,少了一丝阴狠之气,多了几分阳刚的姿态。
太平院的黑衣人看着眼前的杜敬璋不由得心生感慨,公子就是公子,到哪儿就是哪儿的姿态。
在太平院是最完美的院长,在军中是最勇武有谋的元帅。
对于太平院的人来说,杜敬璋一直是他们的个人崇拜:“回公子,姚姑娘一应安好,只是拒绝太平院派去的人。”
这样的举动由姚海棠做出来太正常不过了,杜敬璋想了想,心头不由得一阵柔和,三年余未见,只通书信,也不知她如今怎么样了:“不碍事,后天就能到京城了,飞信传书,告诉他们我后天就到,让他们都洗干净脖子等着。我在边关与将士们浴血奋战,他们在京城就是这样周护海棠的”
说听着没有一丝锋芒,也不怒不愤然,但是太平院送信儿来的黑衣人却忍不住觉得牙齿都冰得疼了:“是,公子,属下这就去发信儿。”
“嗯,去吧。”杜敬璋这喜欢“嗯”的毛病还是没改。
临走前,黑衣人看了眼趴在那儿呜咽的萧素说:“那个,公子,您不劝劝?”
闻言杜敬璋瞪了那黑衣人一眼,黑衣人一缩脖子就赶紧溜了。看着黑衣人走远了,杜敬璋才看了一眼萧素说道:“别哭了,从现在开始蒋先生门下只有你和海棠,如果你觉得海棠能撑起来的话,那就继续哭吧。”
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杜敬璋总是希望事事都安排周到妥当,但是军中一番历练,他终于明白一件事,不是每件事安排了就会妥当,有时候安排反而是一种压制。
所以他现在会这样跟萧素说话,而不是说:“放心,这件事有我。”
至于萧素,她本来就不是太过柔弱的人,一听杜敬璋这么说就抽抽嗒嗒地抹净了眼泪:“我得回去处理师父的后事,没有我后事办不了。”
“今夜就不歇了,连夜赶路吧,你能成吗?”杜敬璋的意思如果不可以就留下来明天再走,他一个人连夜赶路。
其实萧素的体质比起杜敬璋来还好,她可是启灵师,灵力涤荡过的经脉比起内劲涤荡过的经脉更坚韧:“没事,走吧,还不知道海棠得没主意成什么样,这会儿八成在哭呢”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杜敬璋的脸就黑了,他鲜活见姚海棠哭,哪回见姚海棠都是满脸笑,最难受的时候她似乎也没落过泪。这个哭字说出口来了,杜敬璋就更加坐不住了。
夜行日行,终于在第二天深夜到了京城外,杜敬璋和萧素倒是不显疲惫,马也是新换过的,看起来自是人精神马也精神。夜里京城闭门,杜敬璋的马一到城门口就有人抬头往下边儿看,依稀看着是一男一女衣着贵气。
“两位,已经关门了明天再来吧。”城门官儿说罢就要缩回脑袋去。
见状杜敬璋倍平静,但声音却倍响亮地说道:“开门。”
在他说开门的同时,城门官琢磨了一会儿,这声音听着有点熟悉,像是哪家的贵人来着。想了想还是没想着,最后一看怀里忽然多了块儿木牌,就着灯笼一看,城门官立马蹦了起来:“哟,这怎么话说的,四公子怎么星夜里回来了,还睡还睡,还不赶紧起来开城门去。”
城门小吏们一听赶紧一个个连爬带滚地起身,开了门后齐齐站在一侧,黄土漫道而过后,几个小吏们互相看了一眼关上了门,然后有人说了一句:“嘿,又有好看的了,你们说四公子这回得怎么来。”
“我看很多贵人们都要悬了,姚姑娘受苦受罪的时候他们不说话,这时再说话也晚喽所以说还是咱们小官小吏好,不用提心吊胆担心四公子冲咱们发疯。”众所周知,杜敬璋待下亲和有礼,且总是和颜悦色的。
城门一开,青石板上的积水被马溅得水花四起,“笃笃”的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响起时,自然会有不少守卫注意到。虽然东朝夜晚不实行宵禁,但是大晚上骑快马入城还是会被重点关注的。
很快众人就发现是杜敬璋回来了,于是很快这个消息就像是秋雨带来的寒气一样发散开了。
杜敬璋没有先进宫,他要先去南隅看姚海棠,不先看一眼他怎么能安心。他看着街上的暗处,那些伸出来又缩回去的脑袋平静地一笑:“告诉他们,我还活着,而且回来了”
躲在暗处的人各自缩了缩脖子,纷纷觉得不寒而粟,这注定会是一个有很多人睡不着的夜晚。
在南隅外翻身下马,有随从去敲开了门,是青苗来应门的。
这时南隅外边还有留有不少百姓点着的灯烛香火在那儿,杜敬璋看了一眼说:“把香烛都灭了,半点烟火气都不爱沾的人,下个厨房都得让人站旁边给把油烟扇走,这烟烟火火的在这她怎么能安稳。”
话等于是跟青苗说的,告诉青苗她有做得不到的地方,但杜敬璋却是一个字指责都没有,表达的只有他对于姚海棠的看重。他知道,只有他看重了,她才会过得更舒适安稳一些。
赶紧招呼人来把灯烛灭了,青苗引着杜敬璋往里去:“公子,姑娘在这边屋里。”
看了眼紧闭的房门,杜敬璋问道:“睡下了吗?”
“应该没有,自从蒋先生出事后,姑娘一宿一宿的睡不着,眼底都见了青,属下用了药也不见姑娘睡着,到底是心思太重了。”青苗说着就要去帮杜敬璋叫门。
但是杜敬璋挥手阻止了:“你跟萧姑娘去把事情说一说,一应事宜以后多和萧姑娘商谈,海棠那儿我照应着。”
“是,公子。”说着青苗就退下了,走到门边时不免回头看了一眼,却见杜敬璋还站在灯下没有动,见状青苗叹了口气就赶忙走了。
其实姚海棠在屋里早就听到了杜敬璋的声音,她看着黑得几乎不见一丝光亮的屋子,唯有门那儿没有掩窗帘,因而投照进来些许昏黄的光线,温暖而灿烂。
杜敬璋何尝不知道姚海棠此刻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知道了他回来的消息,但是她选择不应门、不出声。杜敬璋便不说话,也不去叫门,只是在外边儿静静的站着。
这扇门他叫不开,只有等姚海棠来开,不是他这时候还要守着规矩礼仪,而是这时不宜闯,他要给姚海棠一些时间来缓和。他在这里,他要告诉姚海棠他在这里,有苦来诉,有委屈来说,有仇一块儿来报。
在屋里坐了很久没说话,两人就这么隔着一扇门各自静静地思索着一些东西,直到外边儿起了雨声,姚海棠才轻轻地叫了道:“杜敬璋。”
“嗯,海棠。”
一瞬间,姚海棠趴在桌上咬着唇落下泪来,她没让自己哭出声,但是眼泪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
她快步起身冲到门边开了门,门外杜敬璋站在雨里略显疲惫、略显消瘦,但是看起来却更有力量了,山川河岳一般的力量:“杜敬璋……师父走了。”
“我知道,我回来了,对不起,回来晚了。”杜敬璋同样是一生没有道过歉,但是比起皇帝来,他的歉意虽简单却有力。
隔着雨帘,姚海棠看着杜敬璋,眼里的泪水更加无法抑止。原来她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在旁人面前不敢哭出来,杜敬璋一来就好像是揭开了什么似的,她再也没法控制住自己。
轻轻地叹了口气,杜敬璋步上台阶来,站在姚海棠面前,两人呼吸相抵,温暖而缠绵:“海棠,别哭。”
碍着浑身雨气,杜敬璋没有抱她,但是姚海棠却呜咽一声扑进了杜敬璋怀里:“我偏要哭……杜敬璋,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
这句话还是说了,虽然答案她知道,可是不吐不快。
“好了好了,我在这里,海棠别担心了。我们先换了衣裳再说行不行,你看我身上全湿了你还扑过来,你这几天没睡好万一沾着寒气染了风寒就不妥了。”杜敬璋柔声地劝着,又伸手轻轻地抹干了她脸颊上的泪痕,唇轻轻地碰了碰她的眼角,一点点安抚着她。
“不许走。”姚海棠说着就抱紧了他的腰背,这才惊觉杜敬璋真的瘦了很多,腰背比从前要瘦削得多了:“你瘦了。”
“天天演兵练武,倒不是瘦了,结实了。”杜敬璋说着仔细看了看姚海棠,三年不见他的小姑娘也出落了,眉梢眼角带着泪花时,便似是晨中带着露水的海棠花儿一样,轻红带雨有着不沾尘埃清澈娇软。
再好看也是泪眼盈盈,杜敬璋非常不快,他都舍不得的人怎么能受了别人的委屈,那些人当真应当狠狠削一顿。
196.不守规矩
雨后的京城,天空格外干净清澈,月与星相映并没有一丝云,这样的夜色合该安然入眠的,但是因为杜敬璋回来了,整个京城遂处处响起了一些嘈杂的声音。
而杜敬璋和姚海棠却是彼此宁静,事情总是这样的,搅乱别人的人自己总是平静而宁和的。至此时姚海棠才知道杜敬璋在自己身边时,自己有多么的安定,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平稳踏实,因为她知道眼前这个人是无论如何都可以全心信任的。
这种信任从他还是杜和时起就已经奠定下了基础,到现在,姚海棠觉得这天下可信任的人并不多时,杜敬璋一回来,她就不再是只有一个人了。
“杜敬璋,他们欺负我”这就是告状了,姚海棠就是觉得自己得诉一诉,要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下去了。其实她原本打定主意连杜敬璋都不理的,可是杜敬璋在雨夜里一出现她的主意就烟消云散了,实在是她觉得自己的事是自己的错,不能怪在杜敬璋身上。
听着她这小女儿似的告状,杜敬璋依稀看着她还是几年前那小儿女的娇嗔态,似乎是一直没有变过,一直没有分别过三年那么长一般:“我回来了,就轮到我们俩一块去找回场子来,他们以后都将寝食难安、日夜长忧。”
“那又怎么样,师父回不来了,这世上待我唯以真心的人又少了一个,本来就不多的……”姚海棠发现说出来虽然能让自己的难过更少一些,但是一说到蒋先生她还是觉得很疼。
也就是这样的时候才明白了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何等的景况,这个世上她又少了一个至亲之人。
在姚海棠眼角酸涩着的时候,有一又手盖了过来,暖烘烘的掌心让她的眼睛不那么酸涩,但流泪时却似乎更顺畅了。眼泪打湿了杜敬璋的掌心,他感觉着掌心那片湿润之意,心头就像是缺了一块儿似的:“海棠,我一直都在。”
或许是被这句话刺激到了,姚海棠拨开了他的手掌,狠狠地瞪着他道:“一直都在,我在云泾河等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我来京城找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杜敬璋,虽然这个时候我不想说这个话题,但是我还是得说,另外一个你比现在好。”
“都是我,易时易地,那只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在这个地方,你不玩阴谋,阴谋就会玩你……好了,我们不说这些。等我处理完事把这场仗打完再回京师,把该做的做了,以后我们都可以做自己一直想做但做不了的人。”杜敬璋已经知道了关于云泾河的一些片段,但依旧不能说一清二楚,乔致安把事儿打扫得太过干净。
长出一了口气,姚海棠揉着脸说:“我也知道是自己太纠缠于这事上了,可是你前前后后差别实在太大了,就像……”
浅浅一笑,杜敬璋替她找了形容词:“就像是冰之于火,渊之于岳。”
然而姚海棠却摇头说:“不是,杜和是个手段光明正大,做事磊落坦荡的傻子,虽然经常有贵公子的仪态,但左邻右舍都喜欢亲近他。你呢太过妖孽,寻常的人别说亲近了,走得太近都承受不了,我就是个寻常人。”
“妖孽?”杜敬璋似乎依稀记得这个词,似乎是形容一个人既令人惊才绝艳,又让人不得不保持距离:“你要这样说,这京城就是个妖孽横行的地方。”
终于姚海棠也笑了,虽然很快就消去了笑容:“你这话倒真是说得对,京城是个妖孽横行的地方,你呢,是真正妖孽,还是披着妖孽皮儿的傻子?”
这时杜敬璋沉默了会儿,然后说:“或许我应该去跟父皇借迷尘剑一用,再做回那个傻子,那样你就没有芥蒂了。”
“别,你要是做回傻子了,这么一摊子事儿谁来处理,回头还不得拿秋水剑再治回来。我好不容易拿菜呀饭地勾着你想起点儿东西来,再来一回我可受不了。”姚海棠说着又叹了口气,低下头有些闷闷地说:“素素怎么还不来找我,她是不是怪我了……”
“萧姑娘跟青苗去了,她是你师姐,你师父的后事还要她来主理,大概这会儿没工夫来。”杜敬璋说着起身,他也有事要去处理,他必需趁夜进宫。
见他站了起来似乎有要走的意思,姚海棠就说道:“不是说不走吗,你这是要去哪里?”
俯身看着姚海棠,杜敬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背,柔声说道:“我得进宫一趟,先来你这已经是坏了规矩,如果等到天亮再去宫里少不得有是非。”
一想也是,这时候越不能生是非,姚海棠起身说:“那你先进宫吧,我送你,早点回来,我给你做早饭。”
“粉合子粥,衬几样清酸小菜,在军营里最想的就是这口。”说罢两人一块儿走到了门边,这时杜敬璋忽然一转身把姚海棠抱在了怀里,二话不说就在她颊边落下一吻。
当杜敬璋的气息紧紧地包围着她时,姚海棠感觉到了和从前不一样的东西:“你不守规矩了”
哪料到杜敬璋有些痞气地一挑眉说:“自个儿媳妇,有什么守不守规矩的,谁敢说我不守规矩。”
瞪了他一眼,姚海棠说:“在军营三年,别的没学会,尽学了一声大头兵的粗痞之气。”
“好好睡一觉,别多想了,我保证等你一觉醒来,所有的事情都必有了一个结果。”杜敬璋说罢又把她送回屋里去睡觉,且让姚海棠别送他了,看着她合上眼了才转身出去了。
出了拱门往外走,青苗和萧素迎面而来,萧素眼圈儿通红,一看就是哭过了:“公子。”
轻轻一托扶起了萧素,杜敬璋说道:“我进宫一趟,这里的事交给你可能办妥?”
只见萧素点头说道:“公子且安心,师父的后事自有我来处理。”
言外之意,杀师父的人就交给杜敬璋来处理,杜敬璋自然点头应了,又说道:“海棠才刚睡下,许久没睡好了,等醒了再去说话吧。”
青苗招了人来带着萧素去歇,自己则跟在了杜敬璋身后,杜敬璋遂看了她一眼说:“有什么话就说,别跟在后边不言语。”
思虑再三,青苗觉得还是应该说:“公子,姑娘让我办过一些事,这是地址,那几个人已经按姑娘的意思彻底说不出话来了。办过这件事后,姑娘去宫里找过皇上。”
接过地址后,杜敬璋借着烛火看罢就烧了:“这事还有谁知道?”
“事儿是我亲自去办的,除了姑娘和我,只有公子知道,连太平院也不清楚。自从蒋先生出事后,姑娘就不再相信院长了,而且还拒绝太平院的保护。”青苗说道。
皱眉沉默了会儿,杜敬璋看了眼姚海棠睡的屋子,紧闭的门窗并不能看出什么来:“忘了这件事。”
“是,姑娘也这么说过。”
带着些许疑问,杜敬璋翻身上马驶向宫中,宫门这时已经开了,看来宫里也已经接到了他回来的消息,知道他肯定会连夜进宫,连宫门都已经为他开好了。
一路畅通无阻直到他到皇帝的寝宫,行罢了礼皇帝让人看了座:“路上赶这么急做什么,本来不是说明儿才回吗?”
“放心不下,便连夜回了。”杜敬璋坐下后答道。
“去看过那丫头了,还好吗?”皇帝一看就知道他这儿子先去做有情人去了。
“不太好,眼底一片青,儿子心里不是太舒坦。”杜敬璋总是这么开门见山。
皇帝都几乎能把杜敬璋没说完的话给续出来了——“儿子心里不是太舒坦,所以预备让很多人跟着一块儿不舒坦,他们不舒坦了,儿子才能舒坦”
莫明地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事儿也有皇帝的份,历来这儿子就是个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所以皇帝也有些忧心呐:“你要做些什么?”
“做一些该做的事,父亲摆下这么大一个局,不就是希望儿子回来把他们逐个击破么。父亲不愿意出手的事情,儿子愿替父亲分忧,父亲又何必把盘面做得这么大。”旁人不了解皇帝,但是杜敬璋是绝对了解的,他在把事情全部弄清楚的第一刻就知道——慧思头脑再不清醒,也不会不清醒成这个程度。
慧思所做的这一切,肯定是有人鼓动的,而鼓动的人必然对慧思的心态拿捏得很准,而且又非常得慧思信任,所以这一切才能成。只是不知道皇帝在慧思身边安排的人是谁,居然能里外相通,挖了这么大个坑出来。
所以说,慧思公主不但是咎由自取,还落了她那位圣天子父亲的局。姚海棠那句话说得没错——你以为你在利用别人,其实是被别人利用了。虽然姚海棠不知道太多,但她相信一句话——上天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
“朕老了,不想寒了你们的心,也不希望你们寒了朕的心。”皇帝以这句话结束了和杜敬璋的谈话。
杜敬璋则久久琢磨着这句话,而后冷然一笑,却终还是带了几个怜悯之意,确实像皇帝说的,他老了……
寻常人家的父亲老了子女们会伤心难受,天家的君父老了,子女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步步相争
197.痛苦的活着或者死去
次日清晨,杜敬璋在和园里换朝服时,忽有人来报说乔致安到了。杜敬璋遂挥退了身边正准备给他更衣的人,让陈平益去把乔致安传到书房里去。
在这样的微雨偶晴的天里,不论是杜敬璋还是乔致安,都很容易想起从前的时光来。这一回,乔致安忽然想起了当年第一次见杜敬璋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像今天一样忐忑。
那时候他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而现在是面对态度不可知的杜敬璋。乔致安不免苦笑,有些事他做了就预备好接受一切责备与不理解,毕竟有些事易地而处他自己也会难以接受,不能认同。
不是每个人都会拿着“为你好”这三个字做借口,乔致安承认他是有私心的,而且在最近的这些事里他的私心已经大过了君命。
一阵吱呀声响起后,杜敬璋进来了,乔致安行礼罢,杜敬璋就挥手让他坐下:“坐着吧,几年不见你倒也学会知情识趣了。”
这知情识趣指的是乔致安昨天没有来,乔致安微微垂目道:“属下知道公子有事,因而没有前来。”
“别低头脑袋,像什么样,你做了这些事觉得挺对不住我是吧?”杜敬璋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人,蔫能不知是个什么情绪。
“属下没照拂好姚姑娘,令姚姑娘受屈了,而且这些事属下参与了。”乔致安把头压得更低了些,连带着声音也低沉了起来。
却是忽闻得杜敬璋一笑,道:“这事倒不能怪在你身上,你也是应局。致安,真正让我难以相信的是,在这件原本应当听命行事的事里,你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加了进去。”
抬起头来,乔致安说:“属下的这些想法,皇上事先是知道的。”
这时杜敬璋往乔致安面前凑近了一点,分外仔细认真地看着乔致安的面容,似乎想把乔致安脸上的各种神情都琢磨透一样:“致安,我越来越不知道你想做什么了。”
回望了一眼,乔致安迎着杜敬璋的视线答道:“做属下应该做的事。”
一点头,杜敬璋说:“行,只要你觉得是应该做的就成,只是我还是得说一句,不要为我安排些什么,你应当知道惯来安排别人的人是不可能愿意接受他人安排的。”
“是,属下明白。”
“等着,我换了朝服一块儿进宫去,小言现在不是做了翰林院院参吗,待会儿想必也能见着。”杜敬璋虽然不在京城,但太平院每个月都会有院报送到边关,他的手里从来不会缺少关于京城的消息。
至于他的另一位门生齐晏,现在是户部少司,管发放银钱的活儿,做了少司就意味着将来肯定会主掌户部。
着朝服进了宫门,同来上朝的诸位大人各自远远地打了招呼并不敢太过亲近,这时候除了乔致安和言行云哪个敢上前来。齐晏或许敢,但三品以上官员才参与每日朝会,齐晏从三品。
“公子这回待不得多久吧,秋里还得开战,公子得赶回去啊。”言行云笑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诸位大人,那态度恨不能隔三座宫殿啊“只有月余的时间,够用了。”杜敬璋一笑,来来往往的诸位大人却是脖子一缩闪避得更远了。
这一日的朝会上,慧思公主被参,被参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打死了府里的一个婢女,恰巧那个婢女是某某府一位奶**外甥女。东朝奶婆、医婆、稳婆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所以这某某府的奶妈一闹起来,就把挺多事都闹开了。
在慧思公主府里死的远不止一个婢女,拢共算下来,已经有七个婢女死在了慧思公主手上。这时再一查下去,居然查出了大量的钱财,来历实在不明,按现代的说法,这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要往死里调查下去,慧思公主的什么事儿都能从这点儿上边儿兜出来。
“皇上,臣以为此乃小事,倒是有另一桩事重要一些。”
“严卿家所说何事?”
“粮草一事近来各地有了回复,却是慧思公主府上的私兵扮做了匪徒截了粮草,微臣本不信,便细查证了一番。却查证出不但粮草是公主所截,连同前些日子在宫门外请愿之人也由慧思公主授意。”大臣们并不会说定什么罪,治什么刑罚,他们只是把事情说清楚,定罪量刑罚之事,因为对方是公主,他们并不便多说。
龙椅之上,皇帝沉默了许久:“往小了说叫煽动百姓、截运粮草,往大了说叫欺君枉上、谋逆反叛。来人,传慧思来。”
下边有人应声而去,不久便传来公主已过宫门正准备下马车的消息,只是再消得片刻,却忽然有太监来报说:“皇……皇上,公…公…公主自尽于马车上。”
任何人都想不到会这么快,臣子们虽然揣测过皇帝的意思,也有臣子接到皇帝明示暗示,但是不论是谁都很难相信慧思公主以这种方式死了。
但是不管众臣信与不信,只要说出来的话是这么一回事,那么就是这么一回事,既然有了定论那大家便认定这回事就得了。这时众臣不由得纷纷躬身垂目,心里多在想:“皇上果然还是那个心狠手辣的主,这些年以为变了,却依旧是对自己的女儿都下得了手的”
“皇上,公主……公主还活着。”
众臣又愕然,难道他们刚才想错了?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他们没想错了,皇帝闻言从龙椅上站起来:“什么,快快开路,御医可在。”
“回皇上,御医已经先去了。”
待众臣随着皇帝一块儿到慧思公主的马车边时,御医早已经忙做了一团,而慧思公主则是两眼直勾勾地瞪着皇帝,嘴里似乎要说什么。皇帝遂举步走近了,低头看着慧思公主:“慧思啊,想说什么?”
但是这时慧思公主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似乎是使劲了全声地力气也只轻轻哼了几声似的,倒是皇帝说:“不用怕,不管什么事都会过去的,好好治伤。御医,怎么还没止住血,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御医抹了把汗,瑟瑟然地道:“皇上,只怕……只怕慧思公主是……是保不住了……”
“慧思若保不住了,你们的脑袋也一块儿跟着保不住”皇帝似乎是很愤怒一般,众臣差点儿就信了。
其实这一段时间的朝会上,总有一些零星关于慧思公主的事被呈奏出来,在这些呈奏里,再迟钝一些的臣子也能感受到皇帝对于慧思公主的愤怒,以及那种不除不快、除之则不忍的情绪。
然而很快臣子们又信了,因为皇帝表现得实在像是一个要失去女儿的父亲,朝会就此中断,因为皇帝守着慧思公主不肯或离。众臣们于是又不得不信了,甚至差点连言行云都要信了。
至于乔致安和杜敬璋,这俩人是绝对不可能有一点怀疑这件事的,他们都相信这件事就是皇帝做的。皇帝其人好名声,不会请允许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心狠手辣,杀子除女诸如此类的恶名。
“说不想寒了我们的心……”杜敬璋咂着这句话,为自己昨天的一时心软而感到有些不值得。
“依公子的意思,这件事是皇上下的手?”言行云有些不信。
这时候杜敬璋忽然看着言行云:“你不是应该感到伤心吗?”
却见言行云惨然一笑:“在慧思截粮草,安排人在宫门前请愿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慧思已经注定了自己的结果。我也努力过,但是慧思不肯听我的……”
伤心已经伤心过了,而此刻不论生死,他都只觉得荒唐,太过荒唐“她蔫能听得进去劝慰,在遇梅崖我就把该说的已经说了。”杜敬璋其实没想过要以死还让慧思为自己的错划上句号,不论怎么样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幽禁一辈子也好,赐迷尘一剑也好。
回和园换下了朝服再去南隅,杜敬璋还记得姚海棠的早饭,早朝是卯时,今天朝会只进行了一小半就断了。杜敬璋本来应该守在慧思公主身边,但是皇帝却不让任何人靠近,只说要独自静一静。
一进南隅,就闻到了饭菜的香气,姚海棠这会儿正忙得热火朝天。萧素就端着个碗蹲在灶边上等着姚海棠的饭菜,脸上倒是不见了一丝悲意,似乎不伤心难过一般。
这世上真是不伤心的人装伤心,伤心的人装不伤心,杜敬璋摇头一笑:“海棠,做什么好吃的了?”
“都是你爱吃的,还有素素爱吃的。”挥着锅铲,姚海棠已经很久没做这么多菜了,都是随意做两个打发了算了。
“四公子爱吃的多些吧,我爱吃鱼爱吃肉,你才做两道荤菜呢”萧素像从前一样和姚海棠争执着。在这之前姚海棠当着她的面哭晕了,她哪里还敢再露出悲伤的情绪来。
不过很快,她们的悲伤就被杜敬璋抚平了一些,杜敬璋说:“慧思大概很难再活下去,就算活着也活得很……”
杜敬璋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慧思公主将有的只会是浑浑噩噩不知人事的下半辈子或者死,如果慧思公主清醒着的话会宁愿选择后者。但他们的圣天子父亲不会让她选择,会让她用最痛苦的方式活着。
这就是他们那位圣天子父亲的惩罚……
198.知心意
在说及慧思公主的结局时,杜敬璋并没有料到自己会在慧思结局之前再见她一面,据报信儿的来说,是慧思一定要见他。
以杜敬璋现在的心思来料想,并不觉得自己和这妹妹还有什么好说的,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情谊如今成了你死我活的死局:“许是我过于念旧。”
“是公子太多情。”言行云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杜敬璋身边。
看了自己这同样从小一块长大,却一直在自己左右为股肱的人,杜敬璋笑道:“多情本无错。”
这几日来言行云的脸色并不是太好,情绪也相对低一些,但是若谈及伤心却并不至于。他已料定了结局,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这样的结局,人一旦有了准备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了:“公子多情却是错的。”
“是。”杜敬璋答是的时候想起了姚海棠,然后又想起了乔致安,因为乔致安几年前就说过一句话——因为海棠姑娘,公子动了凡心。
那时杜敬璋记得自己答的是:“本就是凡人,自然会有凡心。”
如果说他的凡心是姚海棠,那言行云的凡心就是慧思,杜敬璋遂问道:“想去看慧思?”
回答他的也是一句很干脆的话儿:“是,公子捎我去。”
于是就捎着吧,慧思公主这时在她宫中的住所里,未成年前她一直是居住在这里的,先皇后殿的配殿。曾经年少时,他们都在这里度过一段非常不错的时光。
这时天不错,光照得每一处都通透而灿然,不像是个告别或者像姚海棠说的那样,不是个适合明媚忧伤的日子。
甫一进了配殿,依旧像从前一样干净整齐,吃穿用度、宫女太监也并没有异样的神色,一切就像多年前一样:“四公子安好,公主已候公子多时,小的这就去通传。”
太监的话声儿一落下,里边就传来了慧思公主的声音:“不必了,请四哥进来。”
出乎杜敬璋和言行云的意料,慧思公主似乎不错,坐在那儿笑容满面地看着他们俩:“四哥坐吧,言公子坐。”
坐定这后杜敬璋看着慧思公主良久,说道:“有什么话要说?”
“没什么话要说的,只是做做姿态,反正父皇也不会将我如何。”
慧思公主似还有些有恃无恐,她以为自己活下来了,就是手中的把柄依旧有效,而这生死一轮回不过是皇帝对她的警示而已。在她手里有东西的时候,这样的警示对她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这番态度杜敬璋看了便开始相信姚海棠说的,慧思手里握着一些东西,是皇帝不愿意让人公诸于世的。这令杜敬璋不由得要去费心猜想,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东西,让皇帝这般忍让纵容:“慧思,不要高估自己手里的东西,也不要低估了旁人。”
在慧思公主张嘴之前,言行云忽然开口插了句话:“我大概知道皇上为什么让我来了。”
“父皇让你来的?”慧思公主眉心一跳,声音瞬间尖锐了起来。
“翰林院有新科入院的郎官前些日子去消夏避暑,几人趁兴而游败兴而归,说是见着了几具尸体,面目倒还清楚。待刑部差人去细细比对查验了,发现那几个人都死于自杀,约在一块儿自杀,谁也不能信,这事就继续查下去了。因和翰林院有关,刑部时常有消息送过来,查到最后这几个人都和公主府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公主或许听过那几个人的姓名,刘同生、何水根……”言行云缓缓地念着这几人的名字。
每念一个名字,慧思公主的脸色就白一分,念完最后一个名字时,慧思公主已经完全怔愣了,她愣了许久又猛地站起来揪住言行云的衣襟:“胡说,这几个人怎么会,怎么会……明明周护得好好的,他们怎么可能自杀,如果不是费经心思查,根本不会有人查到他们,他们不可能自杀,不可能自杀的……”
苦笑一声,言行云道:“这只怕也是皇上安排的,皇上要让他们自杀,刑部难道敢说他杀慧思,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嘴里念叨了些什么后,慧思公主忽然大笑出声,越笑便声音越大,动作也随之更大了。宽大的衣袖在晴空之下翻飞,如同是一只行雁,在云天之下扇动羽翼一般。
等舞得累了,笑得累了,慧思公主才失神地坐下来,这时才见了几分颓废狼狈之色:“知道些什么,知道些什么……知道你们都不知道的,知道全天下没人知道的,或许一直都不应该有人知道。言行云,你知?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