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的是你的,哪有一个大男人用女人的钱的道理!”钱四海懒洋洋的答道。明显不搭界呢。
热脸碰了个冷屁股,孙玉娟冷哼一声,再不说了。
赵宗彪当然没忘了邀请钱四海加入自己的团队。钱四海笑着问赵宗彪:“那我干点儿什么啊?”
赵宗彪像背书一样说:“你什么都干,什么也都不干,像我一样。你就算给我当一个副手吧,搞管理。这个,我早就想好了:反正有我赵宗彪一碗饭吃,就一定有你钱四海一碗饭吃……”
“那多谢了,不过,我这个人,当不惯甩手掌柜,最好还是有一个具体事干的好。来,走一个。”钱四海举杯相邀。
赵宗彪饶有兴趣的问:“老伙计,看来你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哥俩合计合计。来,干杯!”
干了杯,钱四海舔舔嘴唇,吃了一箸菜后,才说:“在牢房里,闲来无事,我研究过一些资料,我们鄂西是富硒地区,植物里面尤其含硒丰富。现在的人,生活过好了,就怕得病,就想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营养保健品之类尤其畅销,反正在城里是这样。我们清江南岸的张家寨、赵家庄一带,茶叶资源丰富,以前都是自摘、自采、自炒、自卖,也没有上规模、上档次,更没有卖到一个好价钱,我们何不……
“嗨,好点子,好点子!兄弟,那我们干它一票!”赵宗彪很兴奋,很鼓舞,又开始倒酒。
孙玉娟眉头紧皱,看样子,今夜夫妻之事只怕是要泡汤了……
钱四海掰着手指头说:“你不要忙着高兴,这要大笔的资金,要购买炒茶的机械,要宣传包装……”
赵宗彪拍板:“这新茶眼看就快要上市了,你先预做准备,资金问题,我来解决。”
见钱眼开,孙玉娟有些动心:“需不需要我帮忙,二位?”
“暂时还不需要。”赵宗彪一瓢凉水泼过去。
喝了几杯酒,赵宗彪更加兴奋,问钱四海:“那组织形式呢?”
“总部还是设在赵家庄你的旗下,办公地点应该在张家寨,由你牵头,我实际操作,算你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子公司。”
“嗨,有些委屈你老兄了。”
“我现在一心一意跟着你干。再说,我现在这个身份,还真的要仰仗你呢……”
“共同发财,共同发财……”
两个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喝了一个通宵,最后连路也走不动,话也说不转了。赵星全程护理。这孙玉娟陪不住,半夜过就悻悻离去了……
钱四海就是能干,赵宗彪的资金一到位,他就去把炒茶的大型机械以及包装设备采购回来了,还把庆娃子和儿子也从城里带回来了。赵宗彪倾全力支持,租厂房,铺排设备,出高价采购鲜叶子。
他们请教行家,聘师傅,制成了清江系列茶,如清江雪芽、清江毛峰、清江毛尖、清江云雾、清江富硒等。
精致、唯美的包装,富硒特色产品的介绍,本色的清香、醇厚……清江系列茶,一时大受欢迎。还成了县里、乡里领导送礼的必备佳品。远销省内外,以至出口。
在茶叶销售过程中,网店星罗棋布,一呼百应。县里的小倪、小谢,省里的罗莉莉、李小花还有李勇、赵菲菲,省外的张照(赵)、赵亮、赵炯、还有孙玉凤都出了大力,当然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
这钱四海和孙玉娟的夫妻关系,一直不怎么对付,也都不提出离,只能算勉强维系。钱四海因为工作关系,倒是往城里跑得勤便了些的说。
第二百五十四章 荣归故里(上)
正当赵宗彪和钱四海的系列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也正是春光旖旎,鸟语花香时节。年已老迈、臃雍华贵、饱受磨难的赵彩虹就在这个时间,带着司机兼警卫与一身的小郭回到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里赵家庄。
乡政府的赵维乡长通过官方渠道,最先得到了这一个消息。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啊,人家那是省部级啊!张家寨、赵家庄一带的人,又有几个见过省部级啊!
她没有坐飞机,也没有坐火车、轮船,而是坐的汽车。她要饱览这大好春色,尤其是家乡的美景,亲身感受家乡几十年的变化。
她是在乡里被已有准备的孙儿赵维接着的。但她谢绝了乡里的接待请求,哪怕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她要尽快回到魂牵梦绕、朝思暮想的老家赵家庄,她急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了几十年的亲人,她有太多太多的话语要向亲人们倾诉哟。
赵维没有再派车,而是听吩咐坐进了姑奶奶的大红旗,姑奶奶有好多话要问他呢——径回赵家庄。
听了赵维一番简单的介绍,赵彩虹明白自己这回是不可能回自己的老宅了。第一站自然就到了赵宗彪家里,她要最先见到二哥、二嫂。
这个姗姗来迟的气度不凡的不速之客,让大家眼生。庄上的人,一个个大眼儿瞪小眼儿,猜不出是谁,但肯定不是一个生意人,狡猾的赵维也不说破。那是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景象啊。
正在忙着的赵宗彪见了来人,略一思索,禁不住问道:“您大概就是我没有见过面的当了大干部的彩虹幺姑吧?”
赵彩虹显得很兴奋:“你姓赵吧?那我就是你的幺姑了哦……哈哈!”
“爹,娘,快出来,快出来,我们的幺姑回来了,幺姑回来了啊!”赵宗彪激动的叫了起来。
已是垂垂老矣的赵发通老爷子听见儿子招呼,颤巍巍奔出门来,迎接老妹子。兄妹相见,未语泪先流,凝视半响,赵发通才说:“哎呀呀,我的小妹呀,几十年了……没有变,还没有变哦……”
小妹紧握着二哥的手:“我的二哥,你却老了哦……”
“老了,老了哦,能不老吗?”赵发通感慨不已。
“唉……嗨!”赵彩虹感慨不已。
“你怎么只带一个人回来啊?”赵发通看看在车前车后忙着的小伙子问。
“唉……我的二哥呀,提起来话长,我们慢慢聊吧。”
谭妙芸、赵维等连忙搀护着老太太进屋,小郭请人帮忙把大包小包往屋里扛。
可老太太看了一眼新屋,摇摇头迟疑着不肯进去,而是在老屋周围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才走进去。这恋旧情结,让大家感叹不已。
这其间,心细的赵宗彪让赵宓去把大姑赵彩霞也搀护来了。这老姊妹相见,悲喜交集,无语凝噎,自不待言。这边老兄妹百感交集话家常,赵宗彪、谭妙芸两口子带了人杀鸡宰鹅,准备晚饭。
可幺姑赶紧吩咐,不要大鱼大肉,只想吃家里的合渣洋芋,炒辣椒,若有一碗玉米糊糊那就更好了。
“幺姑,您要的都有啊,还管够。您这刚回来,是我们老赵家的一件大事,我们老赵家的也要聚一聚,为您老接风洗尘啊。再说,您身边不还有还有一个小伙计吗?”赵宗彪愉快的回答道。
“不叫伙计,叫同志吧。”幺姑严肃的订正。
“是的,是的,同志,司机同志哦。哈哈。”
说话之间,所有姓赵的闻讯幺姑、姑奶奶荣归,都兴冲冲陆陆续续赶过来了。相认以后,齐聚在赵宗彪家老堂屋里,听老辈子讲故事。小一辈的伺候烟茶,不亦乐乎。
先是赵发通老爷子讲老赵家的事,他有些伤感的讲了老爷子在抗战期间,死在任上,以及死后哀荣。沉痛的提及我们的大哥一意孤行,不听妹子的劝,与红军为敌,与新生政权为敌,终遭镇压……
若不是妹子当初提醒,我听你的话,将财产散了一些出去,(划成分时,是富裕中农)只怕我们也没有今日的相见哦。
我们大房解放时被划为恶霸地主,大哥死的早,两个嫂子过的那才不是人过的日子呀,时代潮流,不说也罢。我们那几个侄儿男女算是吃尽了苦头哦,叫我实在看不下去呀。宗仁最惨,先是被打残,后是因为活不下去而自尽……
虽说我家小老虎宗彪尽力保护他们,可他一个人哪是整个国家的对手啊……
赵发通还简介了他自己一家所经历的一些事,大都是在说幺儿子小老虎赵宗彪的那些事,如当干部呀、挣副业呀、办厂子呀、搞修造呀、开公司呀等等等等。言语之间,不无称道和自豪……
赵彩虹专注的听着,不愿意放弃每一个细节,慢悠悠的品着清江新茗,表情或悲或痛或首肯。不过,她始终保持着矜持状态,没有大喜大悲的表现。
赵发通说完了,在小妹的提醒下,轮到赵彩霞说家事。她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成了一个泪人儿。大概人一上年纪,就容易多愁善感了吧,尤其是女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她又不得不回避与娘家的恩恩怨怨,也真是难为她老人家了哦。
听到伤心处,如大儿子失踪,丈夫老来被人砍死等等,到底同气连枝,赵彩虹无限同情的看着大姐,忍不住也跟着垂泪。不过她毕竟是经过了大世面的,感情比起大姐的那种酣畅淋漓来,就显得含蓄多了。
最后轮到赵彩虹说故事了。大家神情专注,脸上写满敬意,洗耳恭听。在抗战前期,我们学校的大批学生和老师,大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崇拜和向往**。有组织出面一号召,就都投入到了抗战前线。
我当时去了许多热血青年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经过抗大学习,然后辗转各解放区做组织、宣传、妇女等方面的领导工作。抗战胜利后,跟那些知识分子干部一起,被中央分到了战略重点区东北。
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少,哪怕我年纪不大,那时的职位却比较高了。东北全境解放的时候,已经是地委书记。我丈夫是老红军,在延安认识的,他曾经是我的顶头上司,苦出身,没有什么文化,那时已经是省部级干部了。
全国解放后,只几年时间,我也成了省部级干部。最高做过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秘书长、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丈夫做过大军区的副司令。我们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聪明可爱,比小老虎宗彪侄儿小几岁。
赵彩虹喝了一口茶,把大家看一眼,语气渐渐变的沉郁低缓。可好景不长,全国性的反右运动开始了。我一不小心,因为句把两句话,就被划为了右派。好在有半文盲丈夫保护,公职还是保住了,只是级别降了,没有话语权了……
最坏的情况是在一所山区中学当老师……
当右派的日子,不好过,比乡下的地主分子似乎好那么一点儿。总之,寒暑假我还可以带了儿子到城里和丈夫团聚团聚。
很快,该死的“文革”又开始了,我们夫妇的厄运来了,唉,那是当头棒喝啊,那是灭顶之灾啊。
因为我丈夫是一个被打倒的中央首长的部下,也被株连。那时,该死的红卫兵造反派把我的右派问题也被重新挖了出来,连我的大户人家的出身也被挖了出来。那个时候,这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把你置之死地啊……
唉,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啊,不肯低头的丈夫被活活整死。他人不在了,而我作为家属,并不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啊……
我们可怜的儿子也在学校被红卫兵打残废了,我的头发都被他们揪掉光了……
最后,我和儿子被困在“牛棚”里,与世隔绝。不是为了照顾我那残废的可怜的儿子,早就像那时许多人一样,不堪凌辱而自尽了。
赵彩虹声泪俱下,大家感同深受,有如切肤之痛,割肝之苦,感慨唏嘘……
不说了,不说了……唉,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这一个连一个的运动,我知道我的亲人们一定活得很艰难,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混乱而不可思议的年代哟。而我作为一个在组织内的高级干部,也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哟,更何况你们这些有历史问题的亲人们啊……
铁树开花,枯枝发芽,历史回归正轨,正本清源,罪有应得的“四人帮”多行不义被打倒。我们平了反,本来可以回来省亲了的,可这时组织上又给我重新安排了工作。此时国家正在拨乱反正,百废俱兴,一时工作、琐事缠身,以至拖到现在。
现在好了,退休了,无官一身轻,成了闲人,才有空回来……对不起了,二哥、大姐……
等小妹喝茶、洗脸的时候,赵发通捻着山羊胡子做小结:“唉,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官民人等,大都难以幸免,这是民族的劫难,这是国家的不幸哦……我们老兄妹介绍一下各自的经历、回首一下往事还是应该的,但那些不愉快我们就不去多说它了。书归正传,现在形势好,政策好,国泰民安,是难得的承平时代,让我们兄妹各尽天命,安享晚年吧。”
两姊妹点点头,其他赵姓人也点点头,表情渐趋平淡。
谭妙芸过来通知大家入席,赵彩霞还想走,却被妹妹拉住了。赵彩虹却向众人提出,我们先不忙吃饭,现在要去拜祭一下我的父亲和大哥。
于是人人马马几十人,往赵家祖茔而去。那个司机背了香烛纸马紧紧跟随在首长身后,那是一个恪尽职守啊。
来到父亲的坟前,只见古木参天,芳草萋萋,乱石遍地。赵彩虹指着那些乱石问紧随其后的赵宗彪:“原来有碑石吧?”
赵宗彪气恨难消:“文革时被李得成狗日的领人给毁了……”
“李得成,那是老李家谁的儿子?”赵彩虹禁不住问道。
赵发通代儿子答道:“李长锁。”
赵彩虹如有所思:“哦……个不得好死的!”出于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到底还是骂了一句。
磕头、上香、烧纸,然后大恸,既哭父亲,也哭自己。三个长辈长跪在地虔诚的烧纸,后辈们跪了半面坡。袅袅青烟从人们的头顶上盘旋一会儿以后,慢慢消散……
在大哥的坟前,赵彩虹默然良久,说:“我的大哥哥呀,我娃娃的大舅舅呀,你怎么就不听小妹的劝呢?你死得太早了哦……”一边烧纸,一边流泪。让大房的后人很感动。
在随后的家宴上,赵彩虹喝了一大杯酒,说一是回到故乡见到亲人高兴,二是算给我的小老虎侄儿打一个广告。你煮的酒,就是好喝,比茅台都好。
赵宗彪谦恭的笑着说:“我的酒哪里赶得上茅台哦,那是幺姑心情好。”
胆大如赵佳者,还顽皮的给姑奶奶敬了一杯。有人带了头,孙子辈的赵维他们也过来敬。赵彩虹一时高兴,豪气干云,来者不拒,喝了足有斤把。赵发通赶紧出来制止:“看得出来,你们的姑奶奶有酒量,可不能在自家给喝醉了,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吧。”
赵彩虹在家宴结束的时候,郑重的提出,要给老爷子重新立碑,也尽一下做儿女的孝道。她拿出几万元钱,交给赵宗彪,让他帮着打理。她还让赵宗彪抓紧时间,说等把碑立了,自己也就要走了,有些不放心残疾儿子。
自此以后,赵彩虹先在大姐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然后是挨家挨户到,还包括了高家庄的赵卓家里,每家每户都带了不菲的礼品。
在这期间,赵宗彪紧锣密鼓,安排给爷爷打碑、立碑的事。根据几个老人的意见,用青砖把整个赵氏祖茔都圈了起来,占地十亩左右。这赵老爷子的碑较之昔日,更高大,更气派。在刻孝名的时候,赵宗彪把张照(赵)也刻上去了,括号注明是干儿子,当然也还包括了罗赵。
一个月以后,给老爷子重新立碑。不仅姓赵的人全到了,连赵晓芳、赵晓莜、赵晓荃也都带着娃娃大小来了。地区行署、县政府不知怎么得了消息,也派了代表来了,乡政府大院、乡直机关还包了几辆车,那是尽数出动啊。赵家庄的老百姓都涌来看热闹。
仪式过后,鞭炮放了个把多小时,鞭炮壳有五寸厚,好像要把死人炸活。
诸事已毕,赵彩虹带着满足而又遗憾的心境离开了赵家庄……
第二百五十五章 荣归故里(中)
就在赵彩虹离去后个把月的光景,赵家庄又迎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他们是赵宗智和赵宗信兄弟以及其家属。这一回他们是以台胞和香港同胞的身份进入大陆的。他们不是一路直通赵家庄,而是先到了首都北京,再到了省城,再又到了县里,最后才由县统战部的人陪同到张家寨。在张家寨乡政府盘桓了一日,由赵维、阮书记等一行小官员与县统战部的人一起陪同回到赵家庄省亲。
李得成在家里知道消息后,想的是,地主儿子们啊,你们为什么不早一点回来啊,(他也不想想,早一点的话他们能回来吗?)我完全可以把你们当敌特分子抓起来啊,整死你们;现在倒他妈一个个变成了座上宾了!成了宝贝疙瘩了。——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有什么了不起!他从此更坚信,有钱就有一切的话,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从而改变家族和自身的地位。
赵宗智、赵宗信他们省亲的第一站自然是看母亲。苗翠花终于看见了自己几十年没见面,朝思暮想,心都想疼了的两个儿子,拉拉这个,摸摸那个,搂抱着孙子喜极而泣,还一度晕了过去。
两个儿子已进入花甲之年,但在老母亲面前,依然是孩子,他们跪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让赵家庄的人好不感动,让随行的大官小吏们,好不狼狈。
待情绪渐渐平复以后,面对大家惊异、探寻的目光,他们自我介绍。解放前夕,他们正在行署第七高中读书,因前方战事吃紧,他们被迫以青年从军的形式加入到**序列中来应急。他们的部队仗打得那是个一团糟啊,可以说那是个望风披靡、兵败如山倒啊。或又可以说是民国的气数将近,天意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的……
因为他们有文化,一参军,很快就有了职务,分别是军队机关的文职人员。赵宗智是军部机要参谋,赵宗信是师部通信参谋。开头他们兄弟还有一些联系,随着战事日紧,**兄弟如丧家之犬,纷纷逃命,他们兄弟也就失去了联系。
挺到最后时刻,**大势已去,赵宗智随军部直撤台湾。赵宗信的部队兵败海南岛以后,他只身逃到香港。有些相同的是,他们脱离军界以后,利用手中不多的积蓄和军中人缘,从事商贸,几年时间,都发了,成了行业里的大户。大家听后纷纷感叹,还是有文化的好,做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真是“秀才习郎中,不用一五更”啊。
他们还说,其实像许许多多天涯游子一样,早就想回来看看了,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想享受天伦之乐。开始他们从报纸、广播中知道,大陆在搞一个连一个的运动,在搞什么阶级斗争,那自己的亲人,肯定遭殃了。一方面是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也为亲人担了一饱肚子的心,更何况,自己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也弄不到签证啥的,一时回不了。
后来改革开放了,为生意上的事,为办签证,也还因为两兄弟要一路同行,一时,人齐马不齐,就一拖再拖直拖到了现在……对不起,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姓赵的所有亲人。兄弟俩给母亲,给所有在场的人深深鞠了一躬……
苗翠花醒过来了,含泪说:“孩子们呀,不要这样了,不要这样了,你们能活着回来,在妈还没埋黄土之前的时候,见上这么一面,妈已经知足了,死也瞑目了哦……”
此时的邵瘸子正在帮忙赵宗义两口子招待贵客,也像赵宗彪一样,拖了好几桌。那是个热闹非凡啊。
晚饭过后,根据母亲的建议,他们两兄弟去祭祖。首先给爷爷上坟,他们看见了爷爷的新碑,也看见了自己的孝名,可惜回来迟了一步,老婆孩子没有上榜,深以为憾。
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父亲的坟前,满脸虔诚。父亲的坟莹,当初就是草草安葬,往后的日子,后人们都活得艰难,琐屑,自顾不暇,这么些年,只偶尔有后人培一把土,现在差不多几近于无形了……
看到此处,联想起父亲在世时的英雄气概,设想他被枪毙时的惨烈和落寞,两兄弟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哭失声,像小孩子一样。男儿有泪不轻弹,周围的人无不动容,包括赵宗彪,而大房的后人们是既羞惭又感同身受,纷纷泪落如雨,唏嘘一片……
他们还祭拜了大哥大嫂,又辗转到莲花洞旁的天坑边遥祭大妈。回来时,天就黑尽了。
按照赵宗智、赵宗信两兄弟的意思,晚上,他们要跟母亲及邵瘸子住在一起,要膝下承欢啊,可赵宗义的房子实在是小了些,家里条件也不大好,他们又还跟了那么多的人,最后商议全部住在赵宗彪的旅馆里。
这两弟兄先在赵宗彪的老屋里,拜见了二叔、二婶,并把带回来的礼物交给两位老人,因为时间晚了,看两位老人神情有些疲惫,只简单说了几句阔别、保重的话,就告辞出来了。
在赵宗彪的客厅里,这两兄弟先与政府方面的陪同人员虚与委蛇一番,作一作场面文章,实在是想把他们打发了,好与赵宗彪、赵宗义、赵宗礼、赵佳、赵星等做彻夜之谈。于是,赵维把一班干部接到他那边安歇去了。
赵宗彪吩咐餐馆上酒上菜上茶水,这边一刻不散,那边服务一刻不止。
他们谈论的第一个话题,是这两兄弟几十年在外面的奋斗史、发家史。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他们刚到台湾和香港的时候,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遭了很多白眼儿。
赵宗彪这时候提问,这从台湾和香港回来的人,貌似都是大款,是不是那里的钱只要弯一下腰捡一下就行了啊?
他们笑一笑,说,世界上哪有那样便宜的事呀。在外面讲究公平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那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那里是战场——商场就是战场嘛。那里市场环境好,市场操作规范,有法可依,没有大陆那么多的人事纷扰,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因素,你只要有一个经商的大脑,勤于思考,肯吃苦,赚钱的机会就相对多些,发财的机会就相对大些。
赵宗信做的是房地产生意。他介绍说,土地在香港这个地方,那是寸土寸金啊,现在依然很强势,你只要资金跟得上,就有赚不完的钱。
赵宗智做的是服装生意,现在和法国、美国的厂家都有联系。讲究高档、华丽、时髦,要赚就大赚一把,决不小打小闹。
谈完第一个话题,酒菜就上来了,赵宗彪招呼大家边吃边喝边谈。
谈论的第二个话题是赵家庄这么些年赵李两家的斗争,既赵宗彪和李得成、李得龙的斗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李得成父子利用大形势,利用上面的高压政策,整地主、斗富农。殴打赵宗仁、赵宗义,直到逼死。惨无人道用开水烫、用炭火烧,活活把孙飞虎整死。
赵宗智问,李得成这样为非作歹,草菅人命,人命大如天,那政府方面就不管管吗?
那你要看是在什么样的国家。新政权建立以后,大陆上没有健全一个的法制,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特别是文革时期,混乱到了极点,从中央到地方,冤死鬼还少吗?赵宗彪没有表情的解释。
兄弟俩迷茫的点点头,似懂非懂,只狠狠的喝酒。
接着,大家控诉李得成、李得龙欺负地主子女的事。因**叛逃事件,把小赵星赶出家门;批斗、殴打赵佳、赵卓兄弟;逼疯赵晓梅,欺侮赵晓娇。让他们一个个属了蛇,至今抬不起头来,直不起腰来。
这弟兄俩问了一些细节,尤其是对母亲。赵宗礼说好在小老虎把小妈送下了桃花河,否则你们回来就见不着她老人家了。
他们就点点头,感激的看着赵宗彪,说好在我们兄弟一场,大恩不言谢。
赵宗彪表示,自己只能算尽力了,做得还不够好。
赵宗彪劝酒请菜以后说,这么些年来,我与李得成、李得龙兄弟那是天生的敌对。
赵宗智问,那李得成、李得龙为什么要这样丧心病狂的迫害我们老赵家的人呢?
赵宗彪回答说,这一个方面是时代使然,你们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差不多都成疯子了,即使你不是疯子,社会的大熔炉也要让你变成个疯子。信不信?若果现在最高层一声令下,搞个运动啥的,还不是会有千人百众群起响应,什么坏事都可以做。
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与我们两姓人家的恩恩怨怨有关,他老李家和我们老赵家那是格格不入,如同水火。他们兄弟本来就有一个整人的天性,又遇到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他们还不跳起八丈高啊,还不把政策用足、用尽啊。
赵宗信提出疑问:“那李得龙与我们还是表亲呢?也……”
赵宗礼说,你们是不知道的啊,那个混乱的年代,连父子之间都提倡革命,那是大义灭亲呢,还讲你一个表亲?讲的是“爹亲娘亲不如**亲”呢……
“这两个该死的家伙,他们现在怎么样?”赵宗智咬牙切齿的问。
赵佳汇报:“李得龙做过头了,早已作古。李得成却依然风光,还担任着村书记一职。”
“小老虎不是村长吗?那你们怎么相处啊。”赵宗信不无担心的问。
“明争暗斗吧,谁也不卖谁的账。”赵宗彪又请酒,貌似有些不愿意谈这个话题。
“不过,他现在混得比小老虎幺幺那可是差多了,百事不顺。也许他这个人心肠太坏了,老天要惩罚他呢。”赵佳补充道。
这两弟兄异口同声:“真是罪有应得啊,报应不爽啊。”
两杯酒下肚,兄弟俩纷纷表示对母亲的第二次婚姻有些不解,赵宗彪解释,那时那地,只好那样。他们虽说不是对象,但患难与共几十年,少是夫妻老是伴儿,还是不要拆散的好。赵家庄的人也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两兄弟表示,想把老人接走。赵宗彪估计老人并不会同意,因为赵晓娇曾经接过,他们不同意。主要是老地方住习惯了。
他们说,几十年了,我们不能伺候老娘,罪莫大焉,原先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再不有所行动,让人齿冷啊。大家就表示理解,说到时候帮忙劝劝。但他们弟兄表示,不管母亲与邵瘸子关系如何好,即使共过患难,那邵瘸子也是不能带走的,他只能算一个外人,给他多少钱都可以。赵宗彪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两兄弟旧思想太重,门第观念太浓。
第三个话题是谈他们此行回来的目的。他们表示,这回回来,第一是要看看母亲,能接走就接走,不能接走,也要安排妥当;还要给父亲培一下坟,打一块碑,当然要比爷爷的规模小一些;再就是帮帮侄儿男女,在家乡投资做点好事。
他们讲,沿途都有单位找他们投资,也谈妥了一些项目,但一直给老家还留有余地。
他们详细询问了赵宗彪的公司运行情况,感觉还不错,愿意支持小老虎兄弟。表示,我们的幺姑回来,从政治上提高了我们姓赵的声誉,让我们大家能够挺起胸脯做人,我们这次回来,没有幺姑的面子大,但我们拿钱出来,要让我们姓赵的从经济上翻一次身,也要从经济上彻底打垮李得成他们。说得大家那是一个血脉喷张、跃跃欲试啊。
直谈到鸡叫了,考虑到明天还有事,才住。
第二天在赵宗彪家里吃了早饭,兄弟俩把那些陪同人员打发走,他们就开始了行动。兄弟俩先到姓赵的各家各户走一走,看一看。各家各户,设酒杀鸡作食,桌上椅下,赵宗彪全程作陪,自是不在话下。
第二百五十六章 荣归故里(下)
赵宗智、赵宗信兄弟二人,他们一边在赵家庄做客,一边排场给父亲打碑、立碑的事。虽说碑的规模比爷爷的小一些,但材料比爷爷的好,是从云南采购的大理石。还在碑文上刻上了英语,不拘一格呀。又用水泥钢筋把坟包抹了一遍,那坟就有些像莫斯科的尖顶房子了。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清江南岸好多人家纷纷仿效。
他们出资购卖了奇花异草,种在爷爷和父亲的坟前,种在赵氏祖茔里,让坟茔里四季花开不败,芳香四溢。他们还请工匠将赵氏祖茔周围的围墙加高了五尺,上面安放了铁蒺藜、碎玻璃,安装了铁门,门前新蹲了两尊石狮子。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赵氏祖茔的风貌,与昔日又大不相同了。赵氏的列祖列宗,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李氏一门,当捶胸顿足,吐血当场……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在坟包上抹一层水泥,他们笑一笑,也不说破,大概还是对大陆那朝令夕改、水性杨花的政策不大放心吧。心想,你狗日的红卫兵再猖狂,钢筋水泥你奈不何了吧。呵呵。
给父亲立碑的时候,按这两兄弟的立身处世原则,凡事讲究一个低调、实惠、节俭,就不张扬了。但赵星等坚决不同意,说我们的爷爷那时候死得窝囊呀,险些连尸首都没有收回来,现在形势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一定要大张旗鼓,大操大办一回,也让我们这些赵家的后人,扬眉吐气一回吧。
又是一场盛事,赵姓的亲戚、族间又聚在了一起,好不热闹。貌似重现了当年赵家老爷子去世时的盛况……
把祖茔的事情处理好,他们又给赵宗义、赵宗礼、赵佳、赵卓都把了一笔钱,并督促他们建楼房,建赵宗彪那样的楼房,只是规模小一些。
为感谢赵维一直陪同,也祝贺他终于吃到了皇粮,成了体制内的人,为姓赵的争了光,有出息,送了他一辆别克轿车,把乡政府那班干部爱死了(那时候,乡里还只有吉普车)。
要说,他们的重头戏,还是放在赵宗彪那里。他们提出一定要重重感谢小老虎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