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把现成的活漉漉的青葱水灵的女人几刀剁了,一时之间,哪里去找?何况自己又穷巴背心骨了!还有,看见自家婆姨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双腿微微张开,全不掩饰她那一丝不挂,尤其是裆下那黑的、红的、白的一片,表示那是自己的女人呢,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干多久就干多久,想干几次就干几次……
别人家的女人,行吗?
当兵年把,真的也把他快要憋出病来了。那啥?饱汉不知饿汉饥!操!好想好想真刀真枪做那么一回,好想做一回大男人,展一展男人的雄风!这样一想,他就脱了血迹斑斑的衣服裤子鞋袜,搂起女人,摔到床上,重演了一遍他们刚才的故事。不过这回女人没有个什么反应,惊魂未定吧。李家老爷子只觉得自家女人那地儿还是湿漉漉的,于是,他心里又是一阵吞了苍蝇一般的不舒服,恨死了那偷情的汉子。
一阵猛打猛冲,发泄完了,才与女人一起,打扫战场。见女人没事人儿一般帮着自己做这做那,他想到了“最毒妇人心”这句话。陡然,他心里又有了一种报复的快感,抱起女人又干。这回女人有反应了,还是比较热烈的那一种,呻吟着,一个劲儿往起顶个不亦乐乎,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大有把他榨干的势头儿。
这女人,她该不会以为那该死的野男人又复活了吧!他妈的,李家老爷子没来由的想:女人啊女人,好东西?坏东西?
那偷腥的汉子虽说也姓赵,但与庄子里的老赵家早已出了五服。一个大活人就这么不见了,虽说赵家人也有些怀疑,但终因没有证据,只好作罢,好在也不算太亲的说。
自此,李家老爷子与自己正当年的女人,白在水田里勤扒苦做,夜晚在床上扒光了衣服苦做勤扒。挣一口吃的喝的,生儿育女。小老虎的爷爷就曾说,那人若是在队伍里混,说不定可能有大出息,说不定是当将军的料。他妈的偏偏就念家思亲!“命里只有八合米,走尽下不满升。”唉,这就是人的命!田不和粪犟,人不和命犟。
这老李家也是一大家子人,长子李长锁,次子李长年,为人做事很得乃父真传,只是比乃父阴鸷了些。他们有一个弟弟叫李长久,这李长久是一个大麻子,嘴眼也有些歪斜,那是旧社会留下的痕迹哟,那时候还不知接种啥的为何物。他自己倒不怎么为意,经常挂在嘴边以“红紧、白松、黑邋遢,搞不过于麻疙瘩”而自嘲。他们还有三个妹妹菊英、秀英、兰英。
这三姊妹虽是劳动人家出身,却一个个身材高挑,眼含秋水,满脸皆是上翘的弧线,唇红齿白,一把揪得出水来,还能说会道,动不动就咯咯笑,尤其会唱山歌,浑身透出无尽的青春和野气。
年轻的小伙子任谁也想亲近一把,讨些便宜。真想讨个便宜,又谈何容易?这三姊妹在出嫁前,一个个都被团总赵发达用强破了处,占用了不短的时间。李家老爷子和李氏兄弟们似乎知道似乎不知道,总之,睁只眼闭只眼吧。三姊妹不时在赵发达那里讨一点儿什么好处,貌似也就心平气和了。
可这三朵鲜花差不多都插在了牛粪上,菊英、秀英嫁给了赵家庄姓黄和姓朱的佃户,兰英嫁给了高家庄一个姓高的读书人,一个书呆子。因为婚姻的不如意,后来劳动人民又翻身做了主人不是?她们就极力为自己寻找幸福和欢乐,为赵家庄增光、添彩、着色不少……
那两个哥哥也许受的生活压力大一些,也许年龄大一些,为人行事自然不如妹妹们活泼,老是像一对哲人,在思考什么重大的学术命题一样,这一点和赵发通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倒有些许相似。
老大李长锁刚直勇武,嫉恶如仇,咋咋呼呼;老二李长年有些木讷,不大显山露水;老三李长久除了会吹唢呐、会唱山歌、会讲故事、会开玩笑以外,无心无肺,任性胡为。因势借力,在那个时代,他们弟兄以及后辈也的确做出了一篓子的事情。
小老虎赵宗彪的大姑姑赵彩霞,哪怕家世优越,却不愿意在绣楼修炼女儿情态,成和一帮野小子摸爬滚打,爬树上墙,打狗撵鸡,吆五喝六,搞东搞西……
还在十六岁上的时候,就与老李家的二儿子李长年把肚皮给鼓弄大了。
见了成腆着个大肚子的大女儿,赵家老爷子那个气呀,只差没把李家老爷子骂得吐血。
在赵家人兴师问罪的时候,李家老爷子说了一句“事情已经出了,老东家也不能光怪我家那小子吧?”这分明是在说:“母狗不摆尾,公狗不爬背”哩!赵家老爷子气得眉毛胡子乱颤,吩咐下去:“给老子打!”到底还是打坏了那人的一条腿。
那偷了腥、犯了戒的小子李长年,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刚刚升任团总的老大赵发达一定要把那小子大卸八块,也强烈要求治大妹子的家法。因而引起偷情的这对人儿的嫉恨,以后到底还是算计了老大。
赵老大恶人恶报,终究不得善终,并累计了后人。此是后话。
话说回来,此事正在骑虎难下的时候,还是温和的赵发通表示,现在都是民国了,有人权,有自由,有法律呢,妹子到底还是亲生的……
因为血缘亲情,因为好言好语,最终还是说通了老爷子。打酒只问提壶人,好汉做事好汉当!老赵家只好将错就错,把彩霞胡乱嫁出去,赔了并不多的嫁妆,一家人还有些舍不得,还有些愤愤不平呢。当然也让老李家大大的破费了一笔,哑巴吃了一回黄连苦,穷亲攀富亲,迸断牯牛筋啊!自此,老李家与老赵家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小老虎的小姑姑(乡下人也叫小幺)赵彩虹,与大姐性格截然不同。她先在私塾里师从二哥,读书专心,文静少言,知性内敛,然后被赵家老爷子送到省城一个什么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直就没有回来过。阴错阳差,最后跟定了**,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夫妻双双成了新中国的高级干部。他们没有忘本,在极为关键、极为要命的时刻,还是帮了娘家人一把。这还是后话。
老李家的大儿子李长锁娶了庄外张家寨也是佃户出身的结实活泼的张姓女子成婚,生了两个女儿,老大李小英,老二李小菊(跟三个姑姑年龄差距在五至十岁之间),大儿子李得财,小儿子李得成。
老二李长年与赵彩霞,有儿子李得龙、李得豹、女儿李小花。
一脸麻子的李长久与庄外穷得差不多要讨饭的陈姓女子在解放初结了婚,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取名儿时很随意,与时俱进,大儿子就叫李解放,二儿子就叫李援朝,三女儿名叫李武装(不爱红妆爱武装啊)。呵呵,可想而知,这一家人的情况!
意使然,李长锁的小儿子李得成刚好与老赵家的赵宗彪小老虎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前者身子瘦高瘦高的,方方正正国字脸,喜动,机灵,会揣摩大人的心事,心狠手辣,做事胆子大,不拖泥带水,也很得李家老爷子的喜欢;后者体格健壮,略胖但决不臃肿,团圆脸,像父亲一样高鼻梁,深眼窝,大智若愚的样子,不爱动,不爱说话,喜欢琢磨事情,嫉恶如仇,有时候很想把戳一个窟窿……
这两个家伙从穿开裆裤玩小**、盘泥巴的时候就是一对冤家对头儿,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过六十大寿时,在儿孙们的帮助下,才解开了这一个长长的心结,并结成了儿女亲家。
-----------------------------------------------------------------------------------------------
第六章 哀荣(上)
第6节第六章哀荣(上)
民国二十八年,正当苦难的中国全面抗战打得最艰难的时候,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不堪战争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也许是吓的:县城上空每的日本机像乌鸦一样来去,如入无人之境,不大的县城被炸得那是个尸横遍野,墙倒屋坍,弹坑遍地,面目全非。浪客lkzw防空洞里也出现过闷死人的事件,只不过是没有陪都重庆那样惨烈罢了。
抗战时期,赵老爷子主要是组织支前和防空。那时小小的县城里已经有了汉奸,他们躲在要害处挥舞小白旗,指挥日本机轰炸。军民人等把蓄着中分头的汉奸(城关小学校长)捉住以后,老县长命令点灯示众。虽说残酷是残酷了点,但还是大快人心。可狗日的汉奸就是杀不绝,杀了一批又冒出一批,像吸毒贩毒的一样,也真是他妈的怪事!
赵老爷子曾经就此事,对家里人感慨不已。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汉奸?难怪当局一定要抓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教育不放松的。小老虎赵宗彪后来想。
反正赵老爷子没有熬过那一劫。那一年小老虎才四五岁的样子。
赵老爷子死在任上,死在抗日的血雨腥风、烽火连的岁月里,自然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先是在县城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极尽哀荣;然后按照老县长的遗愿,将灵柩运回老家赵家庄安葬。
小老虎模模糊糊记得,那几,除了本庄的人全来了,赵家庄东西两边的栈道口,一片人喊马嘶,人马就没有怎么间断过。先是运灵柩的,后是来帮忙的、来看信吊唁的。那些有身份的:有点大大小小官职的人、有钱的土财主,清一色的滑竿(轿子)。赵家专门开辟了一个场子,存放日渐增多的滑竿。正应了增广贤文上那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办丧事的那几晚上,从金乌西坠,到玉兔东升,后山两条路上的灯笼火把加上赵家庄上的煤气灯照亮了半边,连清江码头的艄公晚上都没有停过渡。
穿孝服的(布为白色,从头到肩交叉捆在腰口)孝子贤孙不低于二三百人。同样是孝子的赵家大女儿赵晓芳与表哥李得龙却没有丝毫的悲伤与忧戚,常常嘀嘀咕咕,偷偷的笑,眼睛里有电光流转。赵晓芳不时在厨房里拿点什么东西喂给小表哥吃。在人少的地方,或大家都不怎么注意的当儿,一不小心,偶尔还动一下手脚。哪怕两人年龄相差四五岁,真是挡不住的青春哦!
丧事期间,每有上千的人众进出。有身份地位的人,有钱的人或三两个在一个幽静的地方一边抽着鸦片,一边喝着酒,一边谈着话。话题当然是目前的抗战战局、国共的纷争、还有地方上各路响马的动向;或利用各种赌博工具,小赌、大赌、豪赌的有几十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让人怀疑这些人是来吊唁的、还是来开会的、还是来怡情的、还是来捞钱的?
还有一对一对的老相好趁此机会,见上一面,眉目传情或机会好就急匆匆找个背了人眼儿的地方成就一次好事;也有年轻的男女趁这个机会就选定了自己的意中人或与意中人胡乱搞在了一起,做出一些荒唐之事来。
僧侣道士、江湖骗子、乞丐艺人那是个川流不息啊。小老虎后来想,好多是来混饭吃的吧。酒池肉林,把一些好长时间未见过荤腥的种田人好吃佬的肚腹还给吃坏了呢!
当然也有酒后打架闹事的,不过这次在老赵家没出什么大事体。一方面是防范措施搞得好,一方面也是忌惮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吧。
打丧鼓、开道场、做法师,前后七个昼夜。当围观的人很多时,大小法师就哼唱得很起劲儿,脸上露出严肃和悲哀的表情;人少了的时候,他们就无精打采了,甚至开玩笑呀、打闹呀、找女孩子寻开心呀,再不把本职工作当回事儿了。这是小老虎赵宗彪的观察所得,所以长大以后,他再也不相信什么神佛鬼道之说了。
每都是流水席,从上午开到子夜。整个赵家庄的人都出动了,连瘸腿的李老爷子也跛着一条腿来架火烧开水。男人挑水劈柴,调席打盘,上酒上菜;女人舂米推磨,打豆腐,刮洋芋,掰海带,拣葱蒜,帮厨房里抱柴烧火,总之就是给厨子们打下手;一班半大孩子专门伺候茶水,一个个忙得,黑汗水流,跑得。只要迎客生喊一声:“装烟嗷,打盘茶来!”
这帮半大孩子就拼命的吼:“来了,来了啊!”像背戏文一般,场面就很热闹,很壮观了。每个人做什么事,有执事名单,张贴在显眼的位置,偷不得懒的。
主持丧事的支客先生就是身份有些特殊的孙虎,他比赵老爷子小了不少,估计和大东家赵发达差不多。他带着几分悲伤,一跑进跑出,喊破了嗓子眼儿。
李长锁的大女儿李小英已经十五六岁,多少懂一些事了,饶有兴趣的老是跟在孙虎的身边转悠,时不时问这问那,或递一杯茶,或用毛巾给他擦擦汗。不知为什么,这个大忙人倒像个木头人一般,没有什么反应。
在童稚的心中,小老虎哪怕看见大伯家的二哥赵宗义和老李家的小菊躲在厕所边亲嘴儿,也不在意。他只对两件事情感兴趣,一件是捡没有爆炸的炮仗,一件是看跳丧鼓打“撒尔嗬”。更不知道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他也不知道世上的生老病死和苦呀、悲呀、愁呀之类为何物。
鄂西山区的土家族每每家里老了人,都要打一场丧鼓。一是悼念新逝亡人,二是热热闹闹一番,然后恭送亡人上山,也还有图个吉利喜庆的意思在里面。实际上一方面当然是怀念死者,但更多的是彰显孝子的人缘和作为。其场面的大小、数的多少,那就要看办事人家的家世和财力了。
跳丧舞,土家族语称为“撒尔荷”。土家人跳丧为什么称为“撒尔荷”呢?其实,这是因为跳呀、唱呀之时多用衬词“撒尔荷”而得名。
清江沿岸土家族人极重丧礼,大凡人死送丧,不仅礼仪严格,程式繁多,而且还有一整套伴随跳丧而诵唱的《丧鼓歌》。唱丧鼓又名“打丧鼓”。唱丧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人击鼓颂唱,众人相和。另一种则需鼓、锣、钹、唢呐齐备,打“围鼓”,唱戏曲,戏中角色不化装,众人围鼓而和。那时节通行的唱丧鼓多为歌师二人对唱,也有人抢着唱几句,轮流持鼓,通宵达旦,连夜不绝。
小老虎还记得爷爷病故后,举行的那次跳丧舞的盛况。堂屋里灵堂布置的很讲究,棺木前置一案桌,棺木下点一盏长明灯,案桌上置一香案(供有果木和菜肴)和小灵牌,桌旁放一大“丧鼓”。
入夜,乡亲们、亲戚们前来吊念,唱丧也就开始了。先由一歌师鸣鼓开场,唱起开台歌,其它的歌师在灵柩前就跳将起来。丧鼓音乐时高时低,节奏鲜明,表演随意,时而一唱一合,时而一词一答,形式多变。唱跳者不固定、不化妆,围观者可接歌而唱,这样演唱者可达几十人次,多者竟达百人以上,争先恐后,十分踊跃。
跳丧的最大特点,是歌师们随着鼓点的节奏,接照各种曲牌,边唱边跳、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丧鼓歌的内容除部分较固定外,大多为即兴而歌。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对亡者生平的叙述,历史传说,人物故事的叙事歌,时政歌,对歌,打哑谜,甚至还有情歌等等,气氛热闹,喜庆意味特浓。
有时灵堂里人多确实跳不开了,一部分人就在场坝里置一灵牌后,接着唱,接着跳。
-----------------------------------------------------------------------------------------------
第七章 哀荣(下)
第7节第七章哀荣(下)
小老虎还记得歌词大概是:昨日看得亡人在,今日已经进棺材。
三日未吃阳间饭,四日上了望乡台。
走进门来抬头望,孝家坐过好屋场。
走进门来抬头望,桑木弯弓挂墙上。
亡者归葬后,孝家万年兴。
半夜听到丧鼓响,不管南方和北方,
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
跳一夜丧鼓送人情。
混沌初开出盘古,浑身一丈二尺五。
手持开辟地斧,劈开中央戊子土。
人凭地号三皇,皇地皇和人皇。
轩辕黄帝织衣巾,神龙皇帝尝百草……
地组合在佛祖,日月相合生老君。
龟蛇相合生黄龙,姊妹相合生后人。
打不起豆腐送不起礼,打夜丧鼓送人情。
人死本来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
三画白虎当堂坐,白虎坐堂是家神
先民在上,乐土在下。
向王开疆辟土,我民守土耕稼。
人生命尽总难逃,纵有精神也不牢。
犹如梅花遭雷打,恰似嫩花被风摇。
罢了罢了真罢了?人生好似一春草。
平凡春草谁不老?秀青秀来高青高。
水有源头树有根,人人都是父母生;
世人都是父母养,不是仙家下凡尘。
就是神仙也有母,应该记着父母恩。
歌郎送出门,庄子上庭。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歌词也有临时信口编的,无非图个吉祥热闹,图个气氛。如半没见孝子哭号,就唱:“丧鼓打到两三更啊,没见孝子来哭一声哦。”一众孝子听了,不好意思,就纷纷出来哭开了,雨打梨花,显出极度伤心哀婉的样子。
见孝子老半都去忙其他事的去了,就唱:“孝子的酒,越喝越有啊!”孝子就又要急急忙忙来敬酒,美其名曰“孝子奠酒”。
到了下半夜,人困马乏了,就会有一些喜欢开玩笑而又喝了一点酒的人不失时机来点子刺激的对歌。如一人唱:“撒尔嗬,撒尔嗬,两个闺女儿比裤裆怎么讲呀撒尔嗬?”众人高声合唱:“撒尔嗬,撒尔嗬,两个闺女儿比裤裆是三叉口来撒尔嗬。”
还有诸如“寡母子叹长气——上面没有人。”“床上不在**——逼吃哒。”“半夜时候的**——队长(对涨)。”等等,不一而足。于是,笑声就一片连着一片,一阵大过一阵。
在小老虎的记忆里,老李家的李长久的表现最抢眼。他不仅是出名的吹鼓手,还无疑是赵家庄最出色的歌师,他不仅生的声音高亢圆润,音色纯正悦耳,一句歌词转许多道悠扬的弯儿,还特别恋得长,只要有一壶酒。他曾经几次醉倒在棺材底下,险些就给老亡人作伴儿去了。最后人出柩了,他也就醉趴下了。当然一场大的丧事下来,醉倒的不是少数,不过,李长久最厉害而已。
除了唱的还有跳的,小老虎一班孩子尤其喜欢看跳的,因为唱词他们基本上听不懂的说。从绕棺跳“撒尔嗬”的摹拟动作形象看,有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牛擦痒、狗吃月、燕儿衔泥、幺姑姐筛箩、猛虎下山等。这是根据舞蹈动作来命名和表演的:如“凤凰展翅”,二人背对背,双臂展开,上下扇动,恰似凤凰展翅欲,其动作含蓄,隐喻力极强。
“牛擦痒”,二人背靠背,双手叉腰,左右相对擦晃,腰胯以下作慢幅度颤动,稳健明快。
“燕儿衔泥”呢,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一人丢一手帕(或其它物件儿)下地,另一人叉开双腿站立,随着鼓点的急骤加快,慢慢弯下腰,但双腿要直,最后以嘴近地衔物,双手后翘作燕儿翅膀扇动状,反复数次。最为壮观的是“猛虎下山”,那是在午夜过后,酒醉舞蹈,人们疲倦欲困时,舞者跳着跳着,忽听鼓点一变,二人中的一个猛然跳跃腾空,一掀舞伴,然后两人躬身相对逼视,忽而击掌、撞肘,前纵后掀,一跃一扑,模仿猛虎扑食的各种动作,口里还发出一阵阵虎啸声,最后一人被另一人挽着从头顶上后弓翻跃过来,动作形象逼真,给人以其祖先为虎的粗犷雄壮的崇敬感受。
其他动作和格式,有不少是模拟表演他们的先民掷镖渔猎、厮杀械斗的动作,如“打上二十一”中的击掌。
“幺姑姐筛箩”是土家生产和生活、娱乐等事体的表演,这些都是土家族习俗浑朴、淳厚古雅的写照。
每到下半夜的时候,就是打丧鼓最精彩的时候。小老虎就见好多的女娃娃也不打瞌睡了,目不转睛的欣赏,并不时爆发出欢呼声。
赵老爷子的两个儿子,这时候是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孝子。老大赵发达忙于迎来送往,和孙虎一起安排布置;老二赵发通负责文案,除了记下往来的大宗礼金人情流水账,偶尔也帮道士们记一记流年,主要还是给祭幛子上写悼亡祈福的话,如“乘鹤西去”、“早登极乐”、“归去来兮”、“福禄绵长”、“福如东海”等等。这些本来是可以请别人做的,可他就是不放心。
一应孝子要做的事务,就全落在了赵家宗字辈的人身上了。赵宗仁事后说:“孝子的头,值狗球”,这话半点儿不假!
小老虎虽也是宗字辈,可除了披麻戴孝之外,就是看打丧鼓,和一般小家伙如李得成之流抢鞭炮。这次,还为李得成捡了他家的鞭炮生了气,一定不让他捡,邀了几个小帮手把那家伙打哭了呢。
李得成就请求:“你让我捡了,我家什么时候死人了,也让你捡得了。”
小老虎反驳:“晓得你家几时才得死人?”原来,他们把家里死人当作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了呢!
丧鼓打了一个星期,做斋开路的道士先生也叮叮当当、哼哼唱唱、真真假假闹了一个星期,孝子们也忙活了一个星期,小孩子们当然也快乐了一个星期。
要出殡了,赵发达和赵发通弟兄抬着灵位跪在院坝当中,脸上戚戚的。他们的后面密密麻麻跪了一大片披麻戴孝的人,赵晓芳和表哥李得龙紧紧挨在一起跪着,表情正经了许多,连蹦蹦跳跳的小老虎也被大哥赵宗仝一把拉过来当庭跪下了。
帮忙的人吆喝着把棺材抬到院坝里用两根长长的新砍的杉树木杠子捆绑好,李长锁和李长年以及几个力气大点儿的人抬着试了试,说可以了。孙虎这时高声问:“后面有人吗?”
众人齐呼:“有人,有人,后继有人。哦吙!哦吙!”
孙虎动情的说:“赵老县长抛下我们大家,一个人静悄悄的走了,是为不幸……然他老人家一生磊落,有大名声;后人也争气,家大业大,不枉为人一世。人死众家丧,上路的时候,还请大家消停、稳当一些,别惊吓了老爷子哦。现在请赵家兄弟给各位父老乡亲行一个八大礼——”
两个孝子就齐齐把头磕下去,磕出了响声。马上有人把他们拉起来,众人齐吼:“孝门发达,孝门发达!”接着孙虎手一挥,喝一声“起!”棺材抬起来了,几十只唢呐响起来了(李长久虽也是专门请的吹鼓手,可他醉得爬不起来了),起身炮炸开了,女眷的哭声也大了,是十几、几十人的和声。
因为是上坡,又下了点儿小雨,前面就用红绳牵引,男男女女有上百人拉。
到了坟地,密密麻麻的孝子又跪成了一片白色,像一地的白兔,哭成了一锅粥。为把亡人的头呀、身子呀摆正位,为给棺材里放亡人在生时最在意的东西,为对准方向、字头,为……忙乎了个把两个时辰。
这期间,道士里面的领班一直在坟前依依呀呀的唱什么:“呜呼哀哉,伏惟尚飨”、“父慈子孙贤,子孝父心宽”、“养儿方知父母的苦,为儿要报父母的恩”、“高官任做,骏马任骑”、“荣华富贵,金银满堂……”
一众孝子见他说着奉承抬举的话,纷纷往他小徒弟端的一个小筛子里扨大小不一的钱币,老道士便笑靥如花。
还有盖棺论定时的一应礼节,小老虎只看见大姑姑赵彩霞在爷爷的坟前爬来爬去的哭,半截白生生的屁股也露了出来。鞭炮声、唢呐声响彻云霄,烟尘遮蔽日。第三培坟;第七回煞;还有“五七(死后的三十五)”的祭奠……
总之,忙坏了赵家的人,连小小年纪的小老虎赵宗彪最后也感觉得不胜其扰。
------------------------------------------------------------------------------------------------
第八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
第8节第八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
一代强人赵老爷子下世了,对赵家庄姓赵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不是?老大赵发达义无反顾、理所当然担负起了家族重担。他认为人这一辈子要做成那么几件大事,别人才会信服你,也才不枉为一世人。因此他决定乘着抗战胜利后的暂时平静,为儿女们大办婚事。
大儿子赵宗仁已经娶妻生子,分家另过,那还是老爷子在世的时候主持的。亲家是老爷子的一个下属,也是有点儿身份地位的主儿。在赵发达看来,那饶姓媳妇子嘴很甜,起眼动眉毛也很会来事儿,哪怕他们生育比较迟,儿子还是已经在呀呀学语了呢。还有三个儿子赵宗礼、赵宗智、赵宗信都在上学,小女儿赵晓梅年纪还小,最要紧的是二儿子赵宗义和大女儿赵晓芳。
他也知道二儿子赵宗义跟老李家的二女儿李小菊有些瓜葛,自己的大女儿跟她的表哥李得龙也有些暧昧。嗤!门不当,户不对的,管不了那么多了!快刀斩乱麻,老子包办一回,生米煮成熟饭了再说!他也不与任何人商量,请媒婆两边跑。给二儿子找的是高家庄一个姓陈的地主的女儿,给大女儿找的是县城里一个姓薛的小老板的儿子。
先是亲家之间的沟通,门户相当,只要是开亲的地方,一切也都好说。再是媒婆两边磨嘴皮子,说男方如何如何的富裕,财大气粗,排场体面;说女孩儿如何如何秀美文静,贤惠淑德,大家闺秀,教导有方……直说得两家人心里热呼呼的。
再就是过门认亲了。这地方也俗称女娃子“看地方”。就是女娃娃和她的母亲一起到男家来相亲。男方就接亲戚、族间前来捧场,热闹一番。女娃子回时,男方要把“打发(相当于现在的红包吧)”。根据家庭状况,多少不一。接着,男方紧接着到女方认亲“团族”,既把女方家最亲的人(一般指同族的)请来,认识一下。男方事先准备了不菲的礼物孝敬。再就是择吉期迎娶新人了。
赵宗义时年十八岁,可以说是风华正茂啊,家里条件也好,还读过几句书,人又机灵,因而他自己对婚事并不怎么着急上火。再说,到了年纪,身体上,心理上的确有求偶的冲动,但他有情妹妹小菊呢。这小孩子家家的,倒是没有半点的门第观念!
赵宗义读书并不怎么上心,赵发通也不大管他。赵宗义和小菊早不看见晚看见,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挨挨擦擦,耳鬓厮磨也可以聊解饥渴哟。
得到了赵家老二婚期的确信,李小菊像中了魔一样,在一个晚上,偷偷找到她的宗义哥哥,把他拉到后山的莲花洞前:“你说,我们都好了这么些年,未必你的娘老子是瞎子呀?”
“我们好,大人不是没看见,可我们的上辈人之间不和啊。呵呵。”赵宗义大大咧咧实话实说。
他是被小菊的热情能干和风风火火的青春气息所吸引的,他真的好想与小菊妹妹呆在一起,可两个家庭相差悬殊啊,再说父命能违吗?
“如果我不管什么怨呀仇的呢?”小菊侧歪着头,眼含秋水,咬着嘴唇,有些调皮的看着赵宗义。
“即使我们不在乎,可大人在乎呀?”赵宗义不失时机表明自己的立场。
“那我们就这样完了……”小菊拉住宗义哥哥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前,她的胸前已经鼓鼓胀胀的了,当哥哥的感觉到进入了一片神奇的世界。
“你想我把你睡了啊?我还真有点不敢呢……”赵宗义嘴里说着话手却使劲在那两颗坚挺上面揉搓了起来。
“你、你个胆小鬼……啊!”不经意间,小菊的手撞着了赵宗义的子孙根,那创造生命的活儿已高高的竖起来了,可某人貌似还浑然不觉呢。
“哎呀,那地方你也碰得呀,又酸、又麻、又痒的。呵呵!”赵宗义把手从小菊的胸前拿下来,放到了她的敏感地带,隔着裤子就是一阵抚摸。
“你摸得,我也摸得!我不摸,还不是要让别的女人摸?啊……啊……我……”小菊摸着摸着一时情不能自已,靠在赵宗义的肩膀上,呻吟起来。
赵宗义嗅到了小菊身上只有成熟女人才有的的体香,有一点儿淡淡的腥味。
她这一叫,倒让赵宗义热血沸腾,把小菊一把压在了身子底下,屁股像安了电动机一样,耸动了起来。
“坏哥哥,还隔着一层东西呢……呵呵。”小菊抓住赵宗义的命根子往外扯。
等两个人胡乱弄掉下身碍事的那层东西,肌肤相亲时,赵宗义下身往那个大致方向狠狠一挺,叫了一声,热漉漉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嗨,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不许忘记我啊!”李小菊心满意足,一边打理卫生,一边说。
莲花洞里的滴水叮叮咚咚,山雀在四周唧唧喳喳,吊在空中的星月朦朦胧胧。
…………
赵宗义的喜期定在中秋节后的八月十七、十八日。
又是一场盛宴,又是一场火热,远远近近,沾亲不沾亲的,带故不带故的都拖家带口的来了,赵家庄的人更是没户数。赵家庄上张灯结彩,赵家庄里喜气盈庭。进进出出的人个个喜气洋洋,哈哈连。督管孙虎自然跳进跳出又忙的。小老虎赵宗彪**岁了,这回没有抢炮仗了,帮忙做一些小事情,跑东跑西。
农历十七的下午,一阵鞭炮过后,唢呐声声,背上礼盒,抬着整猪,由押礼先生、月下老人(红娘)、秧歌队、轿夫和几十个帮忙的组成的迎亲队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