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既然倪叔父如此说。小侄要是还不开眼,就该自罚三杯了。”萧羽也是练出不少眼力劲的,看到倪衡如此说,心中的心思也是松了一半。也是大蛇随棍上,套起了近乎。
“琉球,得是我们琉球人的琉球,中华的琉球,有些心思,叔父还是不要想了。但小侄也可以像叔父保证,琉球不会以任何理由成了一个藩国。毕竟,所谓天朝下的藩国更像是一个独立出去的蛮夷之国。而琉球重商,叔父若是有意在琉球大展拳脚,小侄定是扫榻相迎。”萧羽笑了笑,从容不迫地将这些讲了出来。
“这么说,嘿嘿。贤侄的图谋可真是不小呐!不过,元武功昌盛却不是你可以想象的,而整个大元所占的幅员之辽阔更是远处你所预料。简单一点说,在整个大元国土上,半年内可以打上一场百万人级别的大战!呵呵,有些事情。贤侄未免想的却是太过简单了吧!”倪
衡不紧不慢将这些说出,却是不看萧羽的脸色。
“叔父所言极是!蒙古武力之强盛,在下知之甚多。东攻西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远在天边之遥大秦之地【古代罗马在中国的称呼,这里指的是欧洲】也是其兵锋所及。但承平百年的大元,崩析之期定不远!”萧羽说到最后一句话已是斩钉截铁般说出,当着长辈的话如此说,却是半点异色都没有。而谈论这个罪及株连九族的事情竟然言语中没有一丝害怕之色,让倪衡心中暗自称奇,对萧羽的评价也是高了一分。
“哦?贤侄有何高论,我自洗耳恭听罢了。”倪衡笑道,也不管萧羽有没有准备好,就自顾自正襟危坐起来,竟是强势地不给萧羽一丝悔改的机会。
萧羽先是连称不敢,倪衡现在可是他长辈。刚才偶尔一次强硬可以表现你的果决。但现在还是如果不知好歹,便要给人不好印象了。
苦笑一声吼,萧羽朗声道:“蒙古帝国虽然强盛无比。但却是铁木真一手将四分五裂如同散沙般的草原势力整合起来的罢了。也就是说,元廷的根本草原中也并非是铁桶一般。就是草原诸王联合起来反叛大元皇帝的也不罕见!甚至元初时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斗更是将元帝国和蒙古帝国搅得天翻地覆!”
“而元廷皇帝继承更是无常之事。按理来说,几乎每个蒙古王子都可以有继承大元皇帝的资格,所以,萧某笃定:元廷之乱必起于内!元廷之亡,定缘于内!”
“自成吉思汗时期,反元之叛乱就是经久不绝!
“一二六四年(元世祖至元元年)
云南僧人舍利威等和三十七部爨人杀守将起义。
一二七六年(至元十三年)
二月,原宋镇巢雄江左军统制洪福杀元戍军。元廷派兵镇压,洪福误中宋叛臣夏贵计被杀。元军屠城。
一二七七年(至元十四年)
四月,舒州张德兴、六安野人原刘源、蕲州傅高起义抗元,据黄州、寿昌,传檄淮东四郡;进逼阳罗堡,鄂州大震。七月,元军收复寿昌、黄州。九月,司空山寨被元军攻破,张德兴牺牲。傅高出走,被捕遇害。
汀州长汀人黄广德起义,称天下都大元帅,刻都帅印,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设铜将军、铁将军等号。
五月,浙江沙县人谢五十领导当地人民起义,自称挈天将军。
罗飞围永州,宝庆路新化县民张虎、周隆,常宁的黄必达,潭属的喻文才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响应。
处州青田季文龙、章焱率张世杰旧部淮军起义,自署两浙安抚使,附近七县起义响应。起义军与元军战于恶溪南岸,季文龙战败溺死。
宋潭州散兵万亲人在苏仲领导下起义,以广西镇龙山为根据地,活动遍及横、象、宾、贵四州。在元军的打击下,起义军溃败,苏仲叛降。
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
六月,处州农民二万人在张三八领导下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起义。
衢州农民二万人推陈千二为领袖,发动起义。
七月,湖南制置张烈良与提刑刘应龙起义,被元军击败,张烈良率余部奔思州乌思洞,与刘应龙俱战死。
十一月,建宁路政和县人黄华集结盐夫,并联络建宁、括苍及畲族首领许夫人起义,起义军发展到四万人。在元军的压力下,黄华投降,屯驻建宁。
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
四月,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杜万一)利用白莲教会组织起义,号称杜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众至数万。江西和江淮元军联兵镇压,杜可用被俘至南昌磔死。
十二月,陈桂龙率畲族人民在漳州起义。桂龙侄陈大举(陈吊眼)也据漳浦峄山寨,与据水篆畲的陈三官、据梅泷长窖的罗半天、客寮畲的陈大妇等联兵反元。起义军共有山寨八十余处。
云南和泥大首领必思领导各部起义。
一二八一年(至元十八年)
云南乌蒙彝族杀万户阿忽起义。
一二八二年(至元十九年)
四月,元军用黄华为前导,攻破陈大举山寨,陈大举于千壁洞被俘,在漳州处死。陈桂龙降元。陈大举余部吴满、张飞坚持斗争,英勇牺牲。
一二八三年(至元二十年)
三月,广东新会县人林桂芳、赵良铃聚众万余起义,建罗平国,称延康年号。同知广东宣慰司事王守信率官镇压,擒杀林桂芳。
九月,广东人欧南喜在清远称王,建元称号,设官置署,众号十万,据平康下里东团村等处。增城县蔡大老、钟大老、唐大老起兵响应。官军大举进剿,起义军战败,欧王及其所署都督、丞相、兵马钤辖等二十四人均被俘磔死。
十月,建宁路黄华再次起义,聚众十余万,军士剪发文身,号“头陀军”,用“祥兴”五年年号。次年正月,黄华兵败,赴火**而死。
丽江路施州罗罗族人民起义。
本年内,因搆水手,造海船扰民,江南人民相继起而反抗,此伏彼起。
一二八八年(至元二十五年)
七月,广东董贤举等起义,活跃于吉、赣、韶、雄、汀诸州,官军连岁进讨,不能取胜。
诸王爱牙赤位下千户伸思伯八率众起义,断绝驿道。
一二八九年(至元二十六年)
………………
………………”
“一三四六年(至正六年)
三月,京畿和山东地区反抗蜂起。
四月,辽阳吾者野人和水达达赵义。
六月,汀州连城县民罗天麟、陈积万起义。
思可法在云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镇压。
十月思、靖州徭民军攻武冈。
闰十月,靖州摇民吴天宝反,众至六万陆续攻下沅州,陷武冈等地。
十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
一三四七年(至正七年)
二月,河南、山东农民起义发展到济宁、滕、邳、徐州等处。
四月,临清、广平、滦河等地农民起义。
通州农民起义。
九月,八邻部落的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起义,切断岭北驿道。
十月,西番人民起义二百余处,攻陷哈刺火州。
十一月,长江沿岸农民起义。
湖广、云南农民起义蜂起云涌。
十二月,河南农民起义军横行无阻。
集庆花山人毕四等三十六人起义,前后坚持达三个月。
一三四八年(至正八年)
三月,辽东锁火奴起义,自称大金子孙。
吐蕃人民起义。
福建人民起义。
辽阳兀颜拨鲁欢自称大金子孙,假托授玉帝符,发动起义。
四月,辽阳董哈刺起义。
海宁州沭阳县等地农民发动起义。
广西峒族人民乘湖广平章伯颜带兵镇压莫万五、蛮雷等义军时,起兵反抗。
十月,广西起义军攻道州。
方国珍聚众海上起义。
一三四九年(至正九年)
正月,徭族起义军攻陷道州。
三月,吴天宝率部复攻沅州。十二月进逼辰州。
十二月,冀宁平遥等县农民起义,推曹七七为领袖。
萧羽一口气讲出这么多东西,就是自己也是被笑了一大跳。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转而看向,面容呆滞的倪衡。
良久,倪衡才从萧羽这么一大段话中解脱出来。不论如何,萧羽讲出这段话后,倪衡都不能再以原先那个所谓乡下大地主来判断了。虽然这种消息倪衡也是听过,但最多不过是其中十之二三罢了。但萧羽却能一口气将元朝建国到现在的起义大小之事都清楚无误地说出来。这已经足够强势又明确地告诉倪衡:我萧羽已经有足够资本和你对话了。
“萧羽小兄弟所言甚是,愚兄这里自然要为兄弟大业……建·阶·筑·石才是!”
呼呼呼,萧羽小心呼出一口气。眼中藏不住的得意劲,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二十七章 钢与李陵
无论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还是在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古代。钢铁的重要性都是无与伦比的。在现代,造房子需要钢铁;做饭需要钢铁;战争上的战舰最主要的材料是钢铁,纵横千里的铁路下面也同样是钢铁铺就的铁轨。同样,在古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铁是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的重要物资。
早在汉武帝时期,汉帝国政府就实行了盐铁专卖,将盐铁两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东西掌握到了皇帝控制的政府手中。而历朝历代,山林盐铁,鱼泽等等都是受到国家强力控制的。
古代战争的主角是铁制武器!
在没有火器得到大发展的古代,冷兵器就是国与国之间争斗的主角。
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就是中国历史上中原和草原民族的争斗形势。在先秦时代,甚至在夏商周时期。草原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几乎为零!草原民族在后来最为倚靠的骑兵在这时没有任何威慑力,商周时期的战车队任何敌人来说都是恐怖的存在。
当你看到数百上千乘由四匹骏马拉着的战车冲锋过来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任何敌人都将近趋崩溃。
因为,当时的兵器材料最为高级的也不过是精良些的青铜武器。而草原牧民们一些部落首领也未必能有一柄青铜武器,更多的用的就是骨器,动物的骨头,甚至是人的骨头,除此之外有的不过是一些木制的罢了,还有粗制的石器。而此时的马镫,马鞍什么的连影子都没出现。
而此后铁制武器出现后的秦汉时期,随着中原各个国家互相征伐最后让秦国一并天下的时候,草原民族已经完成了由分散凌乱的局面转身成了一个统一的势力了——匈奴!这个几乎伴随着整个西汉历史的国家登上了后世众人的视线,以及整个中华历史的舞台。
但值得评说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时期时,李陵带着的五千后勤辎重兵被将近十万匈奴骑兵围攻的时候。其表现,足够让今天的人们目瞪口呆!
以五千之寡,独战十万异族骑兵。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若说在防备齐全的雄关险隘中还说得通,但要说是在宽阔的草原中被十万人围攻不退就显得不是那么可靠的。
但令人疑惑的却是,这段历史就是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事实,不容更改也不容置疑。
抛去精神上的因素而言,在物质两方的差别或许可以帮我们解释这件事。当时的汉帝国,在经济上,经过了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后,以及无愧\奇\于经济世界第一的美\书\誉了。而在政治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名臣名将辈出的时代都让汉帝国在行政体系上让现代西方的史学家掉下眼珠子。
在战争中最为紧要的军事上,汉帝国同样用手着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样来看,这样一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对一个仍然在文明上远远落后的部落国家的军事行动发生如此悬殊令人惊诧莫名的状况,就不难解释了。
不难解释却不意味着不用解释,就像在五十年代中国抗美援朝一样。在美国国内可能很少有人能相信;这样一个新建立的满目疮痍又是落后的中国能将这样一个携二战之威又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大国强国给打败。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国打赢了美国,迫使美国站到了谈判桌上。
当时,李陵带着的五千辎重兵面临越来越多最终达到十万的匈奴骑兵坚持抵抗了
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出征匈奴,在天山与右贤王相遇、战斗。汉武帝在武台召见李陵,令他为李广利军监护辎重。李陵辞谢,并主动请缨率所部独立成军,牵制匈奴军队,以辅助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武帝应允,因为战马不足,所以李陵只能将步兵出征。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从居延北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与且鞮侯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匈奴军将汉军围在两山之间。汉军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匈奴见汉军人少,便向汉军进攻,结果遭到汉军千弩急射,匈奴兵应弦而倒,被迫退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急调左右部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李陵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汉书·李广苏建传》)原来刚出征时,一些关东盗贼的妻子因迁徙而随军,为士卒妻妇,藏于车中,后被李陵发现,全部处斩。第二日再战,斩首三千余级。行十余日,抵一大泽中,泽中多芦苇,匈奴顺风放火,汉军亦纵火,预先烧周围的芦草以自救。退至某山,单于派兵攻击,李陵与匈奴兵步战于树林中,斩杀数千人。又发连弩射单于,单于逃走。单于见李陵部卒勇锐,久战不下,又渐近汉塞,便问部下:“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将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于是再战。当时,两军一日战数十次,汉军又伤杀匈奴二千余人。匈奴见形势对已不利,便想退兵。这时汉军军侯管敢被校尉侮辱,气愤之下投降匈奴,说:“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大喜,于是便派骑兵合攻汉军,并大声疾呼:“李陵、韩延年趣降!”(《汉书·李广苏建传》)汉军在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对射,矢如雨下。汉军南撤,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而去。此时,汉军尚有三千余人,以短刀,车辐为武器,退至一峡谷内,被匈奴阻断后路。单于隐藏在汉军身后,在角落里向汉军投石,汉军多数战死,无法前行。黄昏后,李陵穿便衣独步出营,良久而还,长叹说:“兵败,死矣!”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李陵说:“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汉书·李广苏建传》)于是斩尽旌旗,将珍宝埋于地中。李陵慨叹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率壮士十余人突围,被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匈奴招降李陵,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史记·李将军列传》)遂降匈奴。仅有四百余人回到了汉境。
可悲可叹,当时的司马迁对此事的评价即为:“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李陵之事,且无论对错。但此时中透露的信息却值得深思。
其一:弓箭!春秋时期名气最盛的射手便是楚国的养由基,战场中谁要是和他致士是没有一个人能生还的。可楚国为了给养由基提供箭支,是集结了全国之力的。饶是如此,也不过是准备好了区区几支而已,全都保管在楚王手中。就是大战之中保护楚王时,这几支箭也不会给养由基。可见,古代优良的箭支是多么艰难。
但看李陵此战中,弓箭的运用完全是大师级的水平。自然,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汉帝国弓与箭水平之高。给五千人备上几十万箭支也不成问题。而且是良好的军用品!与楚国集全国之力抽出几支好箭有了天壤之别!
而更为重要的却是,箭支的箭头问题!夏商周时期草原民族用的是骨质的箭头,石质或者木制的箭头。就是夏商周用的不过是青铜的而已。毫无疑问的是,这两者用的箭头远远逊于铁制箭头。
骨质木制,甚至青铜制作的箭头只要士兵配备上甲具只要不碰上养由基级别的绝世箭手或者倒霉到射中头部颈部就不会死掉。
而汉军用的就是铁制箭头!
有了铁制箭头,在隋代。就是一个合格弓手就能穿透至少三层甲!这才是李陵带着弓手能频频“杀数千人而归”的最重要原因!
而,文中频频出现的“白刃”更是说明了汉军配备了齐全的铁制武器!
而此时的匈奴,箭支用的便是骨头制作的。而兵器,木制石质的更是不在少数!
“所以!”萧羽深吸一口气,毕竟一口气将这么多东西讲出来还要深入简地给一帮近乎文盲的人将明白可是非常不容易呐!
对着在座的琉球干部们道:“琉球若要立于天下,无钢铁不成!大炼钢!势在必行!”
第二十八章 :争论 威势
萧羽用了如此长篇大论说出来,就是再愚笨的人也能明白钢铁对琉球的重要性。而且,经过海盗袭城,萧羽集团在其中的耀眼表现后,不知不觉中不少人已经将萧羽奉为神明了。即使不是如此,萧羽的话也是没有多少人不奉命的,更不用说谁会违抗了。
这些,萧羽虽然也是知晓一些。但也乐见其成没用去管多少。今天之所以讲的如此详细,实在是琉球现在政府成员的水平问题。现在琉球三科中,迪深和他的三个弟子还好,即使是周杞也是秀才出身的。但其他人,尤其是下面的科员,胥吏。这些最为基础的人员是琉球现在政策执行的关键。
但这些最为关键的科员胥吏却是良莠不齐。不少都是破产的小商人,或者略微有些知识的自由民,甚至不少人大字不识一个,如果是在琉球中人缘好,有点声望压根就不会进来。
这样成分复杂又是水平低下的三科,能在海盗攻来的时候不至于临阵脱逃已经让萧羽很是窃喜了。虽然在平时,由萧羽下发的命令虽然会偶尔出些差错,但好在时间充足,上层班子大多水平良好,能够及时改正。但一到紧急情况,上面寥寥几人如此能在极度繁忙的时候来抽出时间帮这些基层纠正?
这也是萧羽为何窃喜不已的原因。也正是如此,萧羽每每回忆海盗攻城的时候都是心惊不已,后怕之余也是下定决心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人才问题对于每一个当权者来说都是重大的战略问题,但每每触及这个问题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
对于萧羽来说最缺的是什么?也是时间!
所以,虽然萧羽早就吩咐几个心腹以及三科五堂的头头要在琉球建立私塾,学堂。但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才是萧羽如此长篇大论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反映了在萧羽心中炼钢此事在萧羽心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即使萧羽如此苦口婆心的引经据典的言明钢铁的重要性,但未必是所有人都完全赞同的。
自然,要说琉球中还能提出不同意见的自然不是那些小辈和新来之人。
“萧羽门主,若是钢铁制作利器,对琉球现在实在是不宜呀。精良甲具,钢刀利剑都可以从泉州倪氏,南洋夏氏,甚至是赵氏都是可以的。何必耗费如此巨资?”首先提出不同意见的就是迪深。
迪深是较为开明的儒家弟子,师从天下闻名的农学家王祯。比起那些迂腐的道学先生来说对待琉球发展问题上,自然有独到的意见,同时也不会有哪些迂腐教条的想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迪深会完全赞成炼铁。自然,博学的迪深不会想不到钢铁的好处。而已,琉球现在若是炼铁无疑会给琉球背上极大的包袱。
迪深一说完,不单是三个学生点头不已。就是温老爷子也是赞同地看,而为财务科科长的周杞也是皱眉,显然也是暗自同意迪深的说法,而又一直自认为萧家账房的周杞却又不可能反对自己东家的。附说一下,古代人对忠诚有些不予伦比的情节。常说的不忠不孝就是对一个人对打的打击,而且忠这字还在孝的前面,可见古人对忠诚的值守!
“萧乡正。按公的来说,我们算算这笔账,炼铁所用人工,所需不下三百人方成。而按照乡正所言的分工级也需要每月五千贯工钱支出。此其一!再加上琉球现在没有那处有铁矿出产,如此又需要依靠倪氏,夏氏,赵氏等处购买。如此一来,成本愈加高昂。每月铁矿石所需,不少于六千贯。此其二!我琉球地狭人少,所需兵员不过千,可按乡正所言,炼铁每月所产远远超出我等所需。此其三!还请乡正三思!”温老爷子这一大段说完,顿时起立,想萧羽面向萧羽作揖。
“请乡正三思!”温老爷子这么一起身,紧跟着的一些原本从事于温老爷子的胥吏也是站起身来。
“请乡正三思!”
“请乡正三思!”
“请乡正三思!”迪深见此,也是起身。
“请乡正三思!”
“请乡正三思!”
…………
滴滴答答…………
屋檐上的水珠滴答而下,显现出秋雨的清爽,给闷热了天气带来了久违的清新气息。
但与这一派令人心喜的景致不同,屋内的气氛却是显得格外压抑。
萧羽想不到自己如此苦口婆心地讲解这么多仍然有这么多人反对。虽然,萧羽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也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反对自己,但心中的疙瘩却是不那么容易解下。
是以,萧羽一边压制自己的不满,不使自己有什么反面的表情显露出来。自然也是一句也不说……萧羽正在整理语言,虽然他们说的是事实,但萧羽可不是这么想。来自后世的萧羽自然知道古代炼铁技术的落后,而就是其他的大麻烦,对于萧羽来说,未必不能减轻,甚至解决掉!
但其他人却未必这么想了。
首先背生冷汗的就是迪深的三个弟子了,迪深既不最先与萧羽接触的人。也说不上是什么嫡系。虽然温佳妮还是迪深的外孙女,但迪深不会有麻烦。万一萧羽一怒之下对三人都产生了厌恶的想法,他们三个师兄弟岂不是终生也无法为官致仕?
另外的就是那些胥吏了,这些胥吏本来多是南宋灭亡后小官小吏的后代,大多也是学了父辈的不少本事。但这些年来大多也是不熟悉了。唯一没有落下的怕就是那些见风使舵的本事了。
看人面色更是看家本领,一见如此便是知道他们原来的老大人现在事情怕是错了。自己如此跟着新上司扛着,指不定下次萧羽就给他们小鞋穿。
一念及此,胥吏们便是冷汗淋漓。几个手脚快的都是暗自落座,低着头,放这手,跟只老猫似的乖巧。哪里看得出原本的j猾之色?
于是,史意古三人所受到的压力也是愈加大了起来。尤其是精武门众人冷眼地看着,更是让史意古三天背上冷汗不断流下。
而随着萧羽默不作声,背负双手,对着前面的巨画。这是刘由在时留下的,据说也某位名家所留。
而此时房间里压抑的气氛也是愈加严重。
滴滴答答……
一刻钟过去了
滴答滴答……雨水也渐渐小了起来
两个钟过去了…………
房间里的气氛已经近乎压抑到极点了。
宁静到死寂的房间里空气近乎凝固,就是原本信心满满的迪深温老爷子二人也是心神动摇起来。
当……
萧羽的食指屈起,敲在案桌上,一道不轻不重的声音瞬间传遍整个房间:“诸位还是各自归座吧,我自会给你们解释!”
呼呼呼……
此起彼伏的呼气声音传来,仿佛得到神仙妙药般,一下子哮喘病就好了般,恨不得将以后所有的空气一下子吸完一样。
如似千斤卸去,众人感到大为放松的同时也是目光移向静坐在首位的这个年轻男子。
虽然极大的压力骤然消散,代价却是继续等待萧羽的审判。
此时的萧羽心中也是感叹不已,本来萧羽是无意制造如此压抑的气氛的。但现在琉球权力明显有着分散的状况。萧羽本来就是一个外来者,虽然温佳妮现在已经明确成为了萧羽的妻子。但饶是如此也未必能让众人将萧羽视为自己人。
所以即使萧羽身居此位,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得不依靠温迪而已。虽然海盗事件后,萧羽的威信以及权力都得到切实彻底的巩固和提高。但现在温迪二人已联手就能爆发出来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仍然让萧羽心中暗自惊醒。
虽然他们不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恶意。但现在琉球的权力和意志必须以一个人为转移。这样才能让潜藏在其中的强大力量激发出来,配合萧羽的努力,琉球才能在这个乱世取得立足之地。进而,争霸天下!
至于温迪二人的不赞同,萧羽自然有办法处理。不过是时候给所有人敲敲警钟,让他们知道,这里谁才是能一锤定音的人,看看萧羽的威势!
“迪老!”萧羽第一个点名的便是德高望重的迪深。
迪深缓缓起身,望着萧羽道:“还请乡正指教!”
“指教倒是谈不上!迪老所言,从倪氏,夏氏,赵氏等处购买精良武器铠甲自然是可行的。但琉球自成一体,若是在这等要害之处受他人控制,将来某一日,诸位也将为他人家臣?琉球之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迪深缓缓坐下,看向萧羽已经是不同。
“温老!”
“不用客套了,我的话都是跟迪老头商量过的。若是真有什么缺漏该是有的。你也不必顾忌我的面子,径直说吧!”温老爽朗道。
“其一:温老一生从事匠业,自然知道。现在最佳的炼钢之法,是南北朝时所创立的灌钢法。但小子不才,也是有些见解的。所用之人,百人足以。自然,若是假以时日,我琉球壮大了。自然会增添更多匠户!”
“其二:铁矿石问题。小子也是在天文地理上学过一些时日。去琉球一西不足十里,铁矿深埋地下。他日,问土著可得详细地址。”
“其三:若是剩余问题,若是炼制钢铁多余。可造房子,造兵械出售。就是船厂里不少东西,想必优良的钢铁也是用得上的!”
“唉,老不如少喽。今日,我温植服了你!”干笑了两声,温老坐下便深思起来。
“诸位,可还有不服?”萧羽朗声道。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我等服气了!”
…………………………
第二十九章压榨
萧羽在后世的时候,看科幻小说。往往在宇宙时期,人类也是有许多帝制国家的。在萧羽看来,这些帝制国家也许其他人特点萧羽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但一条。萧羽确实记得清清楚楚……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战争实力!
那些科幻小说中,凡是写到帝制国家,在战争爆发中,取得明显有利形势的都是帝制国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下对战争的影响了。
而在现代时期,苏联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萧羽迫不及待将权力收缩到手中的原因。
于是,这些天下,随着一道道明确强硬命令的下达。整个琉球也随着萧羽的一声令下,动员起来。
首先便是铁矿!
琉球产铁,在鸡笼山等处因为复杂的地质原因,就产很多矿物。自然,铁矿是不缺的。
但,琉球人少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加上,琉球经过刘由的强力压制大受损伤,在经过海盗的侵袭,更是元气大伤。若是萧羽一意孤行真的将琉球的人都赶去建立铁厂,能不能挨过这个冬天都为未可知。
因为种田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琉球必须保证此时农业的生产。而且,琉球也快来了,若是秋收的时候,萧羽大肆征工,对琉球的农业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
所以,思来想去的萧羽决定学习,改革开放后来到中国外企的方法。寻求廉价劳动力。
而琉球周围要说人最多的,却不是汉人。而是土著人,上次琉球打掉的那个部落虽然不小。但也不过是因为打起来厉害,打起汉人来手是一点也不软,故而在方圆三百里的地方无人敢惹。
但论及人口,也不过区区万人出头。比这个部落人多的数之不及,于是乎,萧羽将注意打上了土著人。
“昆成,自我离去后。你的部落现在如何了?”萧羽脸上和曦,招呼着现在依附琉球的昆成道。
“承蒙主公恩典,部落里已经没有饿死的人已经不多了。”看到萧羽脸上和曦,更是客气地招呼自己坐下,也算熟悉汉人生活的昆成很是感激,脸上激动得连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去。
“呵呵,不用紧张。就是,问问你们部落的现状,毕竟你现在也算琉球体系中的一份子了。若是不能让你们生活比以前好,我这个主公又能如何安心?罢了,先坐下再说吧。”萧羽轻笑几声,对昆成的称呼也是哭笑不得。也不知道现在元末还是不是有主公这个称呼……不过还是先让激动不已的昆成先坐下了。
“是,是,是。我先坐下。”昆成也是连忙坐下,但还是只敢让屁股挨着椅子边上。正襟危坐起来,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要说起来,以前昆成面对萧羽的时候,还不是如此的。不过,自从萧羽接连攻破那个在昆成看来凶险无比的大寨子后,又是回师解了上千名海盗的袭击。这样强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