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材做个手势,笑道:“就是这么一回事,我没有倚翠偎红,也不敢粪土珠翠。同是平等的人,她们不幸而操此贱业,供人滛乐,表面看,她们是无耻之尤!我想她们心里是痛苦的。她们是这万恶社会的产物,是那些人面兽心却既富且贵的恶棍们的玩具,我十分同情她们,怎敢粪土视之呢?”
良材没说完,婉卿就斟了满满一杯,搁在他面前,要他喝。良材说:“你们夫妻兴连环进攻,我可受不了!怎不让我回敬呢?”婉卿:“你先喝了这杯。”良材喝了,用空杯照着和光道:“你武能洞察j谋,排难解纷;文能临池挥洒,拥鼻低吟。”和光:“下联不敢当,上联则婉卿指挥若定之功,我是恭遵将令而已。”婉卿嗔了和光一眼道:“只看见人家为妻室谦让,却有你呀,却替老婆装金。我呀,你们听我自赞:我么,武能捉鸡打鸭,呼奴斥婢;文能一灯相夫,吞吐烟霞。”良材连说不对,近似虚伪,定要罚一杯,连刚才抢座该罚,共罚两杯,于是斟了两杯,逼着婉卿喝了。良材又斟一杯放在婉卿面前,说:“你武能持筹握算,追踪陶朱;文能丹青寄志,玉尺量才。”婉卿道:上联下联的下半句都不敢当。良材不由分说,斟一杯逼着婉卿喝了。
婉卿连喝三杯,不觉满面红晕,香汗盈盈,浑身发热,她说声“少陪”,就往后房走,阿巧也跟着去。
婉卿进内更衣,和光看着婉卿背影,说:“良材,今天婉卿兴致特别好,你我不可不干一杯。”良材似有所思,干了一杯,看着和光也干了,轻轻叹了一口气。和光如有所感,忽然问道:“良材,你走南闯北,风流跌宕,天下多奇女子,难道竟没有一个中意的?”良材微笑不答。和光又说:“你这一次的逢场作戏,消息传到这里,瑞姑妈倒不在意,张府老太太却急了,抱怨说,这都是瑞姑妈不上紧替你续弦之故。可是婉卿却说,要给你找个续弦夫人,实在为难。”良材听了,仍笑而不答。和光说:“婉卿以为老兄对于故世的嫂夫人是尊之,敬之,百般的体贴,百般的爱护,可是,你们俩——掉一句烂文言——是同床异梦,用新派的话,就是你们俩在精神上住在两个世界。”良材:“婉弟当真是这样看的么?”和光:“我倒觉得她只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她这话虽奇,却未必中肯。老兄,这要请你自己下一转语了。”良材俯首良久,低声叹道:“婉弟真我知己也。”和光道:“老太太为你的续弦很操一番心。婉卿以为我们全是井中之蛙,而你,老兄,湖海之士,所见者广,一定有了意中人,只是时机未到,尚未亮出来罢了。”良材道:“这却猜错了。我的确遇见过各式各样的新派女子,然而,皆非我思存。”和光吟道:“曾经沧海难为水。也许有你中意,而罗敷有夫,对么?不过,许静英你不屑一顾,足见你的眼界在百尺楼上。你何妨说说,你理想的意中人该是怎样的品貌、才情、志气?”良材举杯喝了一口,慨然说道:“你听,婀娜之中藏刚健,能使人醉,能使人不敢平视。知古识今,敢作敢为;权谋应变,叱咤群小。如此而已。”和光一字一字听罢,笑了笑道:“这样高的标格,你还说如此而已。既生良材,必有佳耦,但这样的奇女子,可遇而不可求。”良材又干了一杯,望着和光道:“和光,请勿多心。天南地北,有女如云,但没有一个比得上婉卿。我不续娶则已,如要续娶,必是和婉弟一样的人物!”和光仰面大笑道:“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下故当不啻如此。”又说:“此黄何敢比肩彼王,但潇洒脱俗,自谓近之。”
两人正自大笑,婉卿已翩然到来,笑声顿止,二人目相视,又不禁笑。婉卿已换了装,上身是妃色云霞纹粉地软缎绯色缎周身滚边的夹袄,袖长及肘,身长及腰;下身穿一条月白色闪光提花法国软缎的裤子,裤管也是绯色缎子滚边。灵蛇懒髻也改为左右两条辫子,辫梢扎有二寸长的彩线,绾住这两支辫梢的,是一个碗口粗的大红洒金生绢制的连环同心结。这一身打扮,比刚才更显得轻盈绰约,而且更像个待字娇女,不像个垄断居奇、料事如神,使人又敬又爱又怕的少奶奶了。阿巧跟在后边,捧一大盘,盘中有四碗燕窝(此前当写上过一只八宝鸭及一大盘鱼)。婉卿一面让客,一面说:“你们正说得热闹,怎么我一出来,就闭口了。”和光支吾道:“说些和你不相干的话。”婉:“不相干,谁问相干不相干,你倒先辩白,这就是个老大漏洞。”良材匿笑轻声说:“好厉害!”和光以目示意对良材说:“可不是当真没说什么。”婉卿觉得丈夫和表哥笑的古怪,又目光灼灼只在自己全身上下缭绕,不禁生疑,眉尖微蹙,一针见血地说:“好呀,你们背地里拿我开玩笑!”和光大笑。良材急辩:“真冤枉!”婉卿摇头道:“看你那种急于辩白的神气,……哼,快说罢!”良材有点窘,抛一个眼风给和光,又笑了笑,说:“当真没说什么,和光,你说一句,婉弟就不会再生疑了。”婉卿笑了笑:“良哥,你这眼色就是禁止和光说真话。”和光与良材同时惊愕地叫了一声,又笑了。婉卿板起脸道:“我料得到你们编派我些什么话,不要你们说了,阿巧,取大杯来,一人罚三杯。”阿巧应了声,转身进里面去了。和光慢吞吞说:“酒,不能再喝了,告诉你罢,是这么回事。”把刚才良材说的娶妇当如婉卿,自己又引新妇得配参军的典故,互相笑谑等等,说了一遍。婉卿也忍不住笑,但一朵红云也飞上两颊,低了头,下意识地拈取一支象牙筷子,忽听阿巧在耳边低声说:“大杯来了!”婉卿似乎一怔,慢声说了句“放在那边”,然后举起筷子指着良材说:“良哥,承你看重,可是,妹子何足道哉!既然良哥有那样的心愿,妹子有个要求,良哥先答应下来罢。”良材不知婉卿有什么要求,迟疑不答。和光仰面大笑:“老弟,前头何等豪爽,如今又何等忸怩。好了,我代你答允下来,婉卿,什么要求?快说。”婉卿笑了笑:“将来我给良哥做媒的时候,良哥可不能拒绝!”良材沉吟未答。婉卿吃吃笑道:“良哥为什么这样顾虑多呀?我不会把一个许静英硬塞给你的。”和光问:“你心目中有谁?能配良材?”婉卿正容答道:“眼前,并无其人。我是说将来万一……”良材恍然,笑道:“将来婉弟做媒,我决无二言。”说罢,举杯一饮而尽。婉卿把手笑道:“这才像个良少爷!和光,我们也干一杯。”
良材又斟一杯放在婉卿面前,说:“回到原题罢,我还有一赞:你武能拔救琴仙,戏弄恶少;文能配制奇方,助夫戒瘾。”婉卿诧异道:“这琴仙的事,你从何知道?”良材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表妹,你先干了这杯。”婉卿端起杯来,也是一饮而尽。
和光问良材:“怎么拔救琴仙?我连个影子都没有。琴仙又是何人?”良材:“你先干一杯,我再说。”和光如命。良材乃说:“这是今天朱竞新告诉我的。琴仙姓郭,是县里有名的摆碰和枱子的郭老娘的女儿,今年不过十七八岁,长得美貌伶俐,善于应酬。父亲早故,母女二人,无以为生,就摆个碰和枱子,使这琴仙做个活招牌,真个门庭若市,县里的少爷班没有一个不曾到那里去玩过。恂如也是其中之一。……”和光恍然道:“怪道有一次婉卿对恂如说:你少到琴仙那里去,宝珠会吃醋的!”良材说:“朱竞新自然也是那边的常客,据他说,这琴仙虽然处在少爷党的鹰瞵虎视之下,却能从容应付,以甲制乙,以乙制丙,丙复制甲,如此循环,保得一身清白。”和光叹道:“难得难得,该浮一大白。……”良材正想说下去,低头喝金桂樱桃燕窝汤的婉卿忽然笑道:“良哥,你只顾说,忘了吃菜,下面的,让我自己说罢。那一天午后,我正在园子里湖山石边教家玉认字,忽然阿巧在我耳边悄悄说:‘朱少爷来了。’我抬头一看,竞新已到园门口,脸色慌张。不等我开口,他就没头没脑地说:‘这事,这个人,非婉小姐不能解救。’我问:‘什么事?什么人?’他说:‘人是琴仙,……’我急问:‘琴仙?郭琴仙么?出了什么事?’竞新说:‘她落了樊雄飞他们的圈套,眼见得难保清白了……。’我听了怒气直冲,急问:‘人在哪里?叫阿寿来……。’竞新回身指着园门道:‘人在门外。’又叫道:‘琴仙出来,婉小姐要见你。’这时,我看见一个比阿巧高一头的俏丽、文雅的姑娘满脸通红走到跟前,扑地就跪下了。我真不防她一见就叩头,连忙拉她起来,说:‘同是乡邻,你我只算姐妹,你有什么委曲,慢慢说,我们大家想办法。’我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我旁边,竞新对我使个眼色,就悄悄走了。家玉一双小眼睛骨碌碌地看着琴仙,扒在我耳边轻声说:‘妈妈,这姑姑真漂亮,干么哭。’琴仙忍住眼泪,朝家玉笑了笑,忽然,又抽抽咽咽起来。我捏着她的手,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心想:‘这是伤心之极,无泪暗泣,比放声嗥哭还痛苦。’(此下长篇叙述,该有和光、良材二人插话。)这时阿巧捧了一大杯茶来,我接在手里,递给琴仙道:‘喝口茶罢,定下心,慢慢说,在这里是保险的,没人敢来惹你。’琴仙把茶喝了,忽然泪流满面,家玉忙把自己身上拴的手巾递给她。她接了,擦把脸,抱起家玉,在她脸上亲一下,这才说:‘一个月前,我妈病了,瘟郎中用错了药,妈浑身火烧似的,直叫要喝冷水,喝了多少冷水,烧也没退,只两天,妈的脸变得猪肝一样,邻居来看,都说是瘟疫,要传染人,不能耽搁,可我一个女孩儿家,有什么办法?平时常来的少爷们一听是瘟疫,都不上门了。再请别的郎中,只按一下脉,不肯开方。妈病了七天,半夜里就死在我臂膊上。’说到这里,琴仙又哭了,我亦忍不住要陪眼泪,家玉紧扑在我怀里,这孩子,真懂事得早。我叫阿巧抱了家玉进屋去,我拉着琴仙到走廊里,靠阑干坐了。琴仙扯起衣角擦了眼泪,奋然说:‘挨到东方发白,我去叫邻居帮忙,都不肯来,还催我:赶快把死人弄出去,不要放在这里害别人。我狠一下心,把前门锁了,从后门出去,想找王伯申的儿子,那知倒吃了他家管大门的一顿臭骂。我恨极了,往回走,心想找朱少爷’……”婉小姐歇一口气,拿起酒杯来喝一口,然后说:“竞新常到琴仙家,只是看人家赌,有时也代人打几副,他自己没钱,不赌,可是,逢到那些恶少动手动脚调戏琴仙的时候,他都常常设法给琴仙解围,琴仙知道他是好人,所以危难之中想到他。(此处夹和光、良材的议论)不料半路上遇见了樊雄飞和徐士良,一把拦住问道:‘哪里去,听说你妈病了。’琴仙知道这两个不是好人,但又不能不理,只应着:‘死了’,只管走。那两个紧跟着说:‘你的邻居都吵着,你得马上把你妈入殓,这热天,可不能耽搁一天两天啊。’琴仙一边走,一边回答:‘这个,谁不知道,可是,总得给妈擦擦身,换件衣服。’樊雄飞装出关心的样子,说:‘也得先把棺材什么的办好。’琴仙一听买棺材,心想:钱不凑手,怎么办?脚步就放慢了。徐士良就说:‘善堂里还有一两个施舍给穷人的薄皮棺材,你到赵府里求求赵老爷,会赏给你一个。’琴仙一听要去求拜赵守义,就不干,何况还是薄皮棺材,她摇着头,又走。这时快到她家了,只见巷口拥着一堆人,还有个警察,嚷嚷闹闹,指手划脚,看见琴仙来了,都说:‘好不懂事的小娘,干什么去了?’那个警察本来就认识琴仙,也假装关心似的说:‘四邻都说你妈是瘟病死的,告到警察局,要把你妈马上抬出去埋了,你得赶快打主意。’这时,樊雄飞做好做歹,劝住了吵吵嚷嚷的四邻,一面对琴仙说:‘你不要施材,也是你的一点孝心,如今事不宜迟,我代你到棺材店弄一口像样的棺材,先挂账,过了丧事,你打点着还他们罢。’”婉小姐歇口气,良材皱着眉头,和光说:“看来警察出面催,四邻吵闹,都是樊、徐二人安排的。”婉小姐喝口酒,又说:“我也这样估量。长话短说,琴仙把妈入殓,又叫六个和尚念了三天经,然后把棺材抬到善堂的公坟地上埋了,事情办好,琴仙也病了。邻居又说是瘟疫,谁也不来看看。樊、徐二人来算棺材账,以及其他一应代垫的钱,见琴仙病了,就要代请医生,也说,这屋不干净,不能住,善堂里有空房间,搬去暂住,病好了再回家。琴仙只说谢谢,不用操心,死了倒干净。”和光点头:“有主意,看得透。”良材说:“不要打岔,婉弟快说。”婉卿笑了笑道:“琴仙是有见识的,她不信她妈是瘟,而是吃错了药。她也知道自己没甚大病,不过是悲痛夹劳累,躺几天就会好的。她饿了只喝粥,果然,七八天就大好了。她起床后出去买点蔬菜,回家就翻箱倒笼,捡出几件还值几个钱的衣服,又凑上几件首饰,打算去当了好还债。她正忙着,樊、徐二人又来了,先恭喜她大病不死,必有后福,又说,她再整旧业,依然会门庭如市,可一面就拿出一叠发票,指着道:‘这是棺材账,这是和尚账,这是一应杂项账。’琴仙听说总数要一百几十元,知道他们是从中捞了一把,可也无从同他们辩驳,却看着刚捡的衣服和首饰,知道这些东西变不出百多元,便对樊雄飞说:‘承蒙照应,真是多谢,可是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请宽限几天。’那徐士良对樊雄飞使了个眼色,满面笑容说:‘琴仙,凭你这个人,值多呢,只要你放灵活些,百来块钱,自有人送上门来,我们还怕你拖欠么?只是,先小人,后君子,总得立个借契。’琴仙还没作声,徐士良身边摸出一张纸递给琴仙,要她画押。”良材拍案道:“这是卖身契!”婉卿说:“差不多。琴仙颇识几个字,看那借契写的是:‘今借到赵守义堂银洋壹佰五十四元,一月为期,利息十元,到期共该本息一百六十四元,如到期不能清还,情愿认罚二十元,展期一个月,如到期再不能清还,认罚如前。但三个月后不再展期,如何清偿,到时另议。中人:樊、徐。’”和光吐舌道:“有这样的重利盘剥?”婉卿接下说:“琴仙一算日期,还有五、六天才满一个月,就不肯画押,说:”让我盘算盘算,三天后定局。‘那两个不肯,琴仙发话道:’你们这账,是天晓得,我不来计较,你们倒立逼要画押,我偏不,看你们告官去。‘“良材叹道:”琴仙真是可儿。“婉卿:”这样,那两个就被顶回去了。琴仙也不去变卖衣服首饰了,心里盘算,五六天,哪里去弄这笔钱?除非,像徐士良暗示,走半开门这条路,那时,不要说眼前这几个钱,再多些也不难。她对我说:’可是,既然要走这条路,何必等到今天,趁妈在世时,我要是肯走这条路,妈也享几天福,这一场病,也不至于冤冤枉枉送了命了。‘“良材又叹道:”想不到小户人家出这样的人,真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了。“婉卿道:”当时我听了,也觉心酸。我就问琴仙:’那么,你本来就不愿意干那一行的?‘琴仙哭道:’都是为了妈。妈多病,想给人家做老妈子,人家也不要。我呢,到有人要,可是一个人的工钱养活不了两个人,况且,我去试过,那是曾校长家里,才四五天,这家伙就毛手毛脚,不存好心,我一气就走了,连那四五天的工钱也没拿。有人就来劝妈,摆个碰和枱子,只抽头,块把钱一天是捏得稳的,如果灵活些,好处多哩。小姐,你是无事不晓的,摆碰和枱子的人家,十有九兼做暗娼,我不肯那样灵活,但妈被说动了心,又想想别无生计,我只好答应,但跟妈说定,我不能灵活到那种地步。妈是疼我的,不来勉强我。当初指望混这么一年两年,积几个钱,就收拾这龌龊枱子,开个小铺子,将来招个女婿,我也了却终身大事,妈也有个依靠。谁知道,你有如意算盘,天老爷有铁算盘。净抽头,扯算起来,一天原也有块把钱,可是要供应少爷们一顿点心,再加茶、烟,所剩就有限了,而且警察又常来敲诈,每次多则一元,少则几毛。这样,一年下来,吃过用过,只落下几件像样的衣服,总积不起钱来。‘她说这里,我才留心看她的衣服,是一身青灰色毛司布(半棉半毛的料子)的衣裤,里面是白洋布衬衣裤,上身加一件毛线背心……“和光问:”到底她怎样又遇见朱竞新,又到我们家来的呢?“婉卿说:”琴仙盘算了一夜,决定去找朱竞新,打算央他介绍到什么人家去做帮工,钱多少不计,但要正派人家。琴仙会针线,会烧菜,还会做各式点心……“和光:”竞新带琴仙来,就为了这个。“婉卿点头,又笑着说:”你看来该怎么办?“和光未及答,良材插口道:”如果光是留下琴仙,就不像婉弟的手笔了。“婉卿道:”良哥真是我的知己。我当时留下琴仙,叫阿巧带她去吃饭,一面叫竞新去打听:樊、徐二人开的那篇账,有多少虚头。“和光问:”你打算代琴仙打官司?“婉卿道:”差不多。那知竞新说:不用打听,少荣知道得清楚,他告诉我,实在只花了六十四元,那一百是虚头。“良材拍案道:”岂有此理,婉弟,你怎么办呢?“婉卿道:”那时,我想,事情不难办,可是总得有一个人出面。我自己呢,不能出面。竞新呢,压不倒那哼哈二将。恂如呢,给老太太知道了,我可要挨骂,而且恂如办这种事也嫌嫩些。我正在踌躇,竞新已经猜到我的用意,就轻轻说:’我保举一个人,可以出面压服那两个。‘我问是谁?他说是冯梅生。“良材道:”好!竞新也是可儿。“和光道:”怪道那天酒吃到一半,王伯申的当差到梅生耳朵边说了一句,梅生就说少陪,匆匆离席,好半天才回来。哦,今天才知道,那天我应王家的邀请,你在家中却办了这件事。“婉卿道:”梅生一来,就说刚才路上,竞新已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说了,婉小姐差遣,我无不遵命办理。我料到冯梅生会一口应承,就把准备好的一百五十元交给他,说:’冯少爷酌量,该给他们多少就给多少,可是事情要办得干净利落。‘梅生接了钱,又说:’这两个人在哪里?‘竞新接口说:“在xx茶社,我引你去。’”婉卿至是又喝口酒,拍手道:“事情完了。我只花了八十四元。”于是就低头吃莱。和光问:“琴仙还在我家么?怎么我进进出出,不见她?”良材却问:“梅生是怎样办的?”婉卿仰脸笑道:“和光,你从不到二厅楼上,怎么见到她,况且我吩咐家里人不准提起这件事。再说梅生到了茶社,先进里面的雅座,正好没有别人。竞新把这两个宝贝带进去,梅生开门见山就说:‘你们真好意思,在琴仙身上打主意,人家是卖笑钱,你们用了它,你们不成了乌龟么?现在琴仙要告状,是我揿住了。问你们:愿私和,愿当官?愿当官呢,我就不管,看你们在衙门里出丑罢!愿私和呢,得听我的话。’”和光笑道:“梅生真行。这样的话,恂如是半句也不会说的。”良材道:“别打岔,听婉弟说呀。”婉卿道:“那两个见了梅生,先已矮了半截,又听这样的硬话,那里还敢分辩,只说听凭吩咐。梅生先给他们六十四元,说,这是还清你们填付的,又给了二十元,说,一人十元,赏你们,总算你们张罗了一阵。”良材鼓掌道:“办得大方。”婉卿说:“还有呢!梅生逼着二人把那张借据——就是琴仙不肯画押的,拿出来烧了,又逼着他们写一张收据……”说着,婉小姐用手向阿巧一招,阿巧便从身边摸出一张纸来递给婉小姐,和光却抢过去,一面看一面念道:“今收到郭琴仙姑娘还清因母丧代填银洋六十四元,又谢代为张罗,给银洋二十元正,从此两清,不敢再有后言,此据。樊雄飞、徐士良签押。”良材道:“办得好,斩金截铁。”和光道:“还有那两个的手印呢!”说着,把字据交给阿巧,就说:“快请琴仙出来,让我们认识认识。”婉卿笑道:“迟了一天,已经送走了。”和光、良材同声问:“送哪里去了?”婉卿笑指良材道:“送到你府上去了。”良材摇头不信。婉卿道:“琴仙在这里住了四天,果然能干,针线、烹调,都好;人又和气,又伶俐,真是眉毛眼睛会说话的,我舍不得她走。可是,我想,姑妈身边的来姑,身体单薄,老是生病,姑妈少个得力的人,上次姑妈来时,要我留心找一个,这琴仙再合式也没有,只不知琴仙心里如何打算。恰好竞新那天把琴仙的一大一小两个皮箱送来,并说房子已退掉,欠一个月房租已代付讫,又拿出三十多元,说:‘这是变卖琴仙家的家具的钱。’我就把皮箱、钱都交给琴仙,并问琴仙今后作何打算?她说:‘已经说过,我是跟定了婉小姐了。’我说:‘我也喜欢你,可是,我有个姑妈,托我找个得用的人,一向没找到,你正合式。’琴仙就问是哪一家?我说是钱家村的钱府。琴仙又问:‘是良少爷府上么?’我说:‘正是。’琴仙又说:‘钱府派头大,男女下人极多,恐怕我这笨手笨脚的人,姑太太看不上眼。’我说:‘你还是笨手笨脚,那世界上就没有伶俐的人了。姑太太极怜爱房里人,你决定去罢。不过,那是乡下,怕你嫌寂寞。’琴仙忙说:”这里熟人多,要是上街碰见了,又要纠缠。‘这样,事情就定了。凑巧第二天,永顺兄来看家玉,又带了时新蔬菜给我们,我雇了船,写了给姑妈的信,托永顺带了琴仙去了。良兄进城那天,正是琴仙下乡,所以你不知道老太太身边多了个人。“良材道:”真办得好。我正想出门走走,如今妈身边有个得力人,我更放心了。“和光、婉卿忙问:”何事又要出门?这些天来,邻省战事正一天一天激烈,谣言很多,怎么你又要出门。“良材道:”正为此,我要出门去,见见世面,得些真消息。北伐军已进湖南,东路军听说也进展顺利,眼见得天下快要大变动,我要出去看看。“和光默然点头。婉卿问:”到上海?“良材说:”先进省,后到上海。婉弟,如有风吹草动,妈该进城呢还是不动,都请你作主。“婉卿道:”你不回乡下去拜辞了姑妈再走么?“良材道:”不回去,怕老人家阻拦,就走不成了。我写个禀帖给老人家,婉弟代我面交如何?“婉卿道:”遵命。“又叫阿巧斟酒,举杯道:”祝良哥一路平安。“三人都干了杯。这一天,良材就住在黄府,三个人直谈到半夜。
第十八章梗概
民治因婚期渐近,心绪矛盾。他认为可靠的朱竞新向他保证,新娘相貌只是比不上婉小姐而已,至于能干却差不多。民治问何以知之。朱谓新娘与婉小姐成了密友,三天两头在黄家,你若不信,我探得她在黄家时,引你闯进去,难道她躲避不成?民治想此法甚好,但又面嫩,不敢冒昧,可是他虽与婉小姐无一面,却从父亲口里常听见父亲称道她,所以相信婉小姐喜欢的人一定不会错的。
结婚是新式,借商会礼堂,民治西装,新娘亦西装。梅生拉和光作为介绍人,民治由和光陪同先进礼堂。秋芳由婉卿陪同进来时,满堂宾客齐声喝采,民治眼花缭乱,心头突突跳个不住。民治因新娘头上兜纱遮了半面,看不清,只觉她两鬓闪闪发光,衣是尖口袒胸西式,露出莹洁的半个胸脯,而在v字形的尖端也是闪闪发光。(后来并立时,方看清是钻石耳环和胸针。)行礼如仪:朱竞新赞礼,主婚人就位,介绍人引新娘新郎就位,先宣读冯买办从上海拍来的贺电,然后主婚人致词,介绍人致贺词,礼成,民治几次偷眼想看清新娘面目,然而汽油灯的强光射在新娘耳环和胸针的钻石上反射出闪闪光芒,使民治眼花,而且新娘的兜纱又遮住了半个脸,如雾中花,总看不清,可是胸针的珠光宝气衬出皮肤的莹白,孚仭椒宓母咚剩匆芽逄缣酰嶙舜略肌c裰未耸比缭诿沃校嗳盏囊陕潜┤冢辛粲幸坏悖从腥菟档那锓嫉钠2赡巡兀绮皇撬亩允忠痪浠霸诙呶宋俗飨臁#ㄒ有疵裰魏滦履锱员哒馕幻廊擞质撬兀看用患庋模终庋蟮呐恕:罄床畔氲桨榉鲎约旱氖呛凸猓敲矗榉鲂履锏恼馕幻廊艘欢ㄊ呛凸夥蛉恕#?br />
宴会在王府大厅,王府即在商会对街。
宴会后秋芳在新房与婉小姐谈心。婉小姐谓民治倒像个乡下小儿,只是偷偷看你,现在该他来对你道歉了,我去叫人捉他来罢。秋芳笑止之。婉小姐不听,笑着出去了。
次晨,秋芳与民治同见伯申,说明同去日本之意,伯申大喜,立签一张万元的支票,谓到上海取款,置备服装及其他。
又谓明日可回拜和光夫妇、恂如夫妇,谢光临,后日可赴沪。
第十八章大纲(部分)
王民治的婚事
王民治自从父亲说要他先和冯秋芳结婚,然后随冯退庵(秋芳的叔父,在上海的铃木洋行做买办)的后辈某(也是留学过日本的,比退庵后十年,现也在铃木洋行做跑街——即兜揽生意的)到日本,此后辈某奉总行命,在日本勾当,约三个月,在此期间,他将为民治安排居住(日本式的旅馆)及学日文(私人教,六个月略通,可进学校)等事。此人定于阳历十月末动身,因此,王伯申欲赶在十月中旬为儿子办喜事,冯梅生也同意了。而因婚期离秋芳所在的教会学校的开学期不过一个月,故秋芳不愿再去学校,而且秋芳已得梅生同意,婚后要换学校,到上海求学。
民治自奉父命后,闷闷不乐,思欲藉母亲之力,推迟结婚期。(他根本不喜欢此婚姻,但知退婚无望,只想拖迟,待到日本后学成归来再退婚,那时,王伯申或许不坚持了。)母亲倒也同意,跟丈夫说,王伯申不允:“今秋成亲,已经冯家同意,不能再改。民治去不去日本,结婚总是要结的。”老夫妻吵了一场。此时有容不知秋芳不去省城,到冯府找秋芳约期,及知不去,乃取笑道:“要做新娘子,连书也不读了。”有容又半真半假地说:“好嫂子,你这一过门,我们家可热闹了,戏文多着呢!”秋芳听这话中有话,追问,有容方知闯祸,急别去。秋芳反复思考,决定问哥哥。梅生也不知情,兄妹反复辩论,梅生终于同意:向王伯申说,推迟婚期。梅生觉得妹子的推论是合理的,与其嫁后不和,闹到离婚,不如此时缓办,再看光景。秋芳谓有容与己不投契,在校已然,有容一定在民治面前说自己多么不好——不仅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