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雄鹰陨落后各方的反应。

    李平北部,创造了那么一个奇迹后,终于也带着浑身的伤痛,慢慢的撤退。痛失爱将的浑邪王终于反应过来,勃然大怒,弃大局而不顾,誓歼李平北部。这当中又穿插着匈奴主帅,大陈主帅等多方反应。从各方反映来看,战况已经非常明了。就是匈奴骑兵要和李平北部叫板,死磕。李平北部饶是铁打的,五千人也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期间老杨这个导演又是镜头来回切换,让猪猪注意这边战斗的时候对整体战况有了个了解。

    后的血战到了。伤重的李平北部上演了后的绚丽后,终于放弃了自己的伤员辎重,撤退到个绝谷。这时已是兵败如山倒, 再无挽回的余地,这边已经没有了悬念。老杨就带猪猪继续看左路战事,左路战事好象出了点麻烦,左路对手非常狡猾,援军无望,敌人数倍于己的情况下,那周旋,居然勉强落个不败。其后就是匈奴里另一个憨王被林智陷害去做反围剿。反围剿开始看似成功。不过从林智那阴险的笑容上看出这似乎是个巨大的阴谋。

    李平北部的后辉煌时候终于到了。匈奴准备发动总攻,弹粮绝的李平北部奄奄待毙,这些已经没有悬念可言。狡猾的老杨这时候看到战场不再吸引人,再次带猪猪来看开始出场的憨兵——杨诚。而后的章节则是杨诚的个人舞台,开始是杨诚绚丽的个人武技表演。然后是我们的李平北给这个榆木疙瘩做思想教育。探讨仁慈与凶恶的分界等问题。

    2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04:09回复编辑

    几个特点之一:场面转接的很自然, 让人没有突兀的感觉,猪猪认为,码字, 特别是写大场面,写多人活动, 忌讳的就是情节转折的突兀。这一点上,《神箭传说》猪猪认为做的很好,血肉模糊的战场和匈奴王帐,几个战场之间互相转换,都感觉看的很舒服,而把人一下拉离激烈的战场,只让人感觉到加期待回去看看发展的怎么样,而没有拉离战争不满。

    3楼回复人:〖rir〗2005-9-15 20:05:29回复编辑

    神箭传说

    作者:简单老杨

    文件链接:神箭传说

    4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05:34回复编辑

    几个特点之二:细节描写的不错,军文这样的大场面里,往往很难兼顾大场面,而《神箭传说》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无论是一开篇的几个士兵的活动, 还是实行清户时可怜的老人孩子被屠时的感受,乃至战场上的细节描写,都做的很好。而这些细节描写穿插大的军事行动中,穿插激烈的战斗中,感觉就象是砌墙时候的润滑剂。让人看大场面,大决策的同时放松一下, 以另一个视角看看整个事件,不得不承认,老杨这点上做的比较高明。

    5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07:15回复编辑

    几个特点之三:战斗场面描写的很精彩,写大的战争不是写几个人的群殴,写大的战争场面,作者就如同导演,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让观众对战争有个很深的体会,是个高明导演的必修课。这点上猪猪认为该书做的很好,就拿李平北军和浑邪王军第一场战斗而言,老杨骑兵冲锋的时候,把视觉集中指挥若定的李平北身上,双方短兵接触了后,一下把视觉拖到个小小的战斗场面,然后再从空中俯视全局。这样的手法,猪猪认为,非常值得一看。

    6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08:20回复编辑

    几点不足之一:配角描写。一将成名万骨枯,战争光不是几个将领斗智斗勇,士兵才是战争的主角。 而《神箭传说》中,对于普通士兵,除了主角所的那个伍外,别的显的很苍白,猪猪想,开篇交代了战争持续了十年,很多士兵都该是数经生死了。该有厌战情绪,兵的恐惧,老兵的淡漠,士气的高低等等,这些猪猪认为都值得花点笔墨来描写一下,可猪猪遗憾的发现,《神箭传说》里,士兵都是一个个高大危猛的形象,一个个都是勇往直前,一个个都是悍不畏死。这让猪猪感觉他们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个个被将领拉来拉去,可有可无的棋子。

    7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09:29回复编辑

    几点不足之二:对手问题:能证明自己价值的是什么?是对手,只有对手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对手的描写上,猪猪发现,《神箭传说》里,对手的描写略微有点苍白,好象对手的存只是自己强的一个垫脚石。拿李平北军对浑邪王军而言,李平北军遇敌前后的部署称的上是可圈可点,但对手的部署猪猪就没有看出认识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果说开始是轻敌,那后来失败几次后,猪猪还看不出他们的部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这时,猪猪就想,这不会是作者为了描写浑邪王的愚蠢而故意这么写的吧?

    后面的章节证明了猪猪的猜想是错误的,同样是战争,这次是左贤王对汉军,左贤王的奇招,全民动员加矮墙加强弩,做的值得称道,反观汉军,只是那傻傻的跳墙。根本没看到任何军事部署。这点让猪猪有点失望,莫非,是骑兵不需要部署?

    尊重对手,小说作家,肯定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肯定对主角的描写和对对手的描写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与对手描写,特别是军事小说里对对手的描写,一定也要下相当的工夫。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主角的形象顿时就高大起来了。但是战胜了弱智的对手,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小兵传奇写到后来,对手们都是比谁愚蠢,使人感觉唐龙根本就是个傻瓜,这让猪猪直接放弃了小兵传奇。

    8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12:07回复编辑

    几点不足之三:战争场面:这里猪猪不是说有多少人参加了战斗,猪猪说的是有多少人决策了战斗,汉军方面,主帅二人决定战斗, 匈奴方面,匈奴王,林智,还有另外两个王决定战斗。而到了实际战斗,就转变成了两个主帅之间的对弈,棋盘上的棋子就是士兵。虽然写了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可猪猪一直感觉就那么不到十个人战斗。好象战争两边都是一言堂,都是主帅想到怎么干就怎么干,所谓的参谋,指囊什么的不过是个摆设。战争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战争决策同样复杂。具体怎么描写猪猪不清楚,但《神箭传说》里的话繁为简**,猪猪确实不满意。

    9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14:19回复编辑

    几点不足之四:雷同镜头:不知道老杨回头看过没有。猪猪看了几遍,感觉所有的斥侯都是一个模式,都是浑身浴血,挣扎到营帐,断断续续说几句情报, 然后就晕了。写一个两个

    斥侯这个样子让人感觉到战事紧急,但写所有斥候是这个样子,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还有就是里面的的大将一个个都是勇武过人,上了战场都是以一当百,猪猪不由的纳闷,难道这里都是武将,没有智将?

    10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15:25回复编辑

    几点期待之一:大局问题:看情节发展到现,似乎老杨是安心的让李平北去死,让杨诚成长起来,带兵打仗。这里猪猪比较忧虑的是书名是《神箭传说》。自然是说杨诚的箭技通神。但猪猪想,一个将领重要的是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以及战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有关大局的能力。一个将领可以手无束鸡之力,甚至可以是个娇小的女孩子。他单兵作战能力可以非常弱,但他一定要能把握大局。而看到《神箭传说》,猪猪很担心以后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写的将领如何勇武。希望主角成长起来后一定要能把握大局,识大体,而不是一个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狙击手。

    11楼回复人:〖爬格子的猪〗2005-9-15 20:16:35回复编辑

    几点期待之二:多元化问题:军文里萧杀之气极其严重,直接把别的气都赶跑了。军文里很少出现卿卿我我的缠ian镜头。因为这一描写不好,直接与整体格调相违背。同时,争霸文里,有时候穿插着宫廷斗争,争权夺势等,但老杨写的不是西方奇幻。老杨写的是传统的东方政体,这是高度集权的社会, 不存那些,这些也无法写进去。 猪猪想来想去,可以写的似乎就个战争,可开篇就写的把匈奴打的无还手之力,估计几十年内翻不过身来,猪猪纳闷以后战争要打到什么地方?平南方叛乱?还是讨伐日本?朝鲜?大理?吐蕃?这点估计老杨胸有成竹。

    但猪猪想,光写战争似乎太过单调,而老杨选的这个题材,似乎别的元素也很难插进来,并且插进来也与总体格调违背。希望老杨能处理好这里的关系吧。阿门,祈祷中~

    ;

    第一章 再上征程(上)

    定襄城外军营

    “咻、咻、咻”军营外河边,一个年青的士兵不断引弓射向河边的箭靶,身后十步的树下四个卸下盔甲的士兵杂乱的躺翠绿的草地上。河边的箭靶一看就是临时草制的,三十来个箭靶杂乱的插河边的湿泥上,箭靶各具形态,高低不同,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靶心皆是中空,虽然那士兵不停射箭,但靶上去没有插上一只箭矢。

    “诚哥,累了没,过来休息一会嘛,难得今天只操练了一个时辰,要好好玩一下了。”满脸稚气的赵小柱说道。

    “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啊,每天操练下来都来这里射箭。”刘虎边说边蹭了下身体,摊开四肢让自己舒服一点。

    “刘虎,你和诚哥都是弓箭手,我看你比起来可就差远了。”赵大柱坐了起来,看着自己的亲弟赵小柱:“来小柱,我俩对练会。”

    “我也来练练”李二抓起地上的长枪,站了起来。

    箭囊告罄,杨诚放下手中的长弓,甩了甩手臂,跑向河边去捡刚刚射出的箭矢,边跑边说道:“多练练总有好处,多练一分战场上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多一分,刘虎你的箭术本也不错,可惜不能持久。”

    “嘿,我一气也能射出五十箭命中靶心,再说战场上哪会有机会射出多的箭,谁会像你这么变态,一气能射上千支箭,百步之内箭箭穿心。”刘虎看他们三个热闹,自己也站了起来,“我可宁愿多练一下拼杀,这才过瘾。”刘虎抄起把短刀扑向打得热闹的三人,“俺来也!”

    杨诚捡箭回来,看了看正拼斗的四人,继续搭箭射向百五十步外的箭靶。今天才射出两百箭,还有八百箭才完成每天自己规定的任务。

    杨诚生岭南一小山村的猎户人家,自由耳濡目染,对弓箭极为喜爱,七岁便能随父上山打猎,每次倒也能打些小猎物,十二岁的时候便成了周围几个村里闻名的小猎人。十四岁时官府强摊给家里一兵役,杨诚便替父从军,弹指间已经过了快九年了。九年间杨诚经历多场战役,但却仍旧是个小兵,因为他为人老实木纳,不善钻营,巴结奉承的话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每月的军饷全数存起来从未用一文来请客送礼,九年来居然给他存下了七十多两,他们的村里绝对算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了。当然这样一来和一些人就发生不了关系了。

    刘虎、赵大柱、赵小柱、李二四人都是三年前入伍的,杨诚原来所属的营一场战役中奉命诱敌,结果反被埋伏,五千人后只剩下百多人,全营撤销,被编入了现的正威营。

    杨诚射出第六百支箭的时候,远处的大道上出现了一支骑兵,轰隆之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拼斗中的四人也结束了演练,赵大柱、赵小柱握刀持盾并立于前,李二手握长枪居中,刘虎持弩和杨诚并立,经过数次战斗,五人对这个基本的战阵已经熟透。赵小柱望着远处整齐的骑兵问道:“敌袭?”

    “应该不可能”刘虎把一把弩递给杨诚,“虽然这里离边境只有百里,但我们前后左右都是大军,这么大支骑兵怎么可能毫无声响的跑到这里”。谈话间,军营周围像杨诚他们一样出营练习的士兵也是五人一组列成阵势,缓缓移动,不多时竟隐隐成了围着军营的偃月形阵式,没有一人脸上能看出丝毫的恐慌和退缩。三年来经历数场大战和胜利的正威营士兵,充满着强大的自信巍然面对着三里外列着整齐军阵,不断涌现的铁骑。

    早有人飞报正威营统领李平北,“呜……”营号吹响,整个军营瞬间就活了过来,李平北策马奔出军营,左右战车已经士兵们组成的阵外围成一圈,排演了半年的铁血战阵很短的时间内结成。李平北赞许的看了看自己精心排练的战阵,把目光投向了前面长长的骑兵队伍。这时骑兵队伍里分出十几骑向军阵奔来,不多时已至阵前三百步。应该不是敌袭,前面的骑兵队伍一直行进,并没有停下来列阵,再说来将装备皆是陈军样式。想到这里李平北挥了挥手,阵中立即让出一条十步宽的道路来。

    来人挥鞭策马直入军阵,奔到李平北前约十步同时停住,奔如迅雷,静如止水,训练有素的骑术让阵中的士兵们眼中现出了羡慕的眼神,膘壮的战马是每个步兵的梦想。十几骑并不下马,为首的一人亮出一块腰牌,李平北一看是征北大将军的令牌,当即下马跪听军令。

    “正威营统领李平北听令!”

    “末将!”

    “令明日辰时至七里原征北大营议事,不得有误!”

    “得令!”

    宣完令十几骑即策马奋去,李平北心中忿忿,大军行到这里才通知他,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一营统领,居然一点尊重也得不到。虽然心中不满,但李平北也没办法,征北大军各营统领中就属自己背景简单。当即宣布撤阵解散,上马奔回中军。

    ;

    第二章 再上征程(中)

    特别感谢书友〖夜澜人静影孤凄〗,找出这一章介绍正字十营时的遗漏。同时也欢迎大家不恪赐教,老杨先道谢了。

    ——————————

    战阵集结得快,散得也快,不多时散阵的士兵又零散的分布了军营周围,经过这一闹大多数人已经停止了操练,聚集一起欣赏起前面列阵而过的骑兵队伍。杨诚五人也回到原来的地方,杨诚继续射自己剩下的四百箭,刘虎四人却没了对练的心情,呆呆的望着通过的骑兵。

    “我的娘,恐怕有好几万骑兵!”李二一脸羡慕的说道。

    “当骑兵就是好!”刘虎一直都想当骑兵,哪想三年来马倒是看见不少,屁股却从没上过马背。

    “他们的装备真好啊,要是我们的装备能这样的话……”赵大柱呆呆的看着衣甲鲜亮的骑兵们。

    “是啊,我要是神威营就好了,听说神威营每人都装备有神臂弩,装手臂上,对阵里一抬手就是三支弩箭射出,百步之内力能穿甲。”刘虎看了看自己的手中笨重的弩说道。

    杨诚射出后一箭,捡回射出的箭装入箭囊,快步走向四人,舒展了一下筋骨,靠刘虎旁边,双手枕头躺了下来。

    “看样子又要打大仗。”杨诚淡淡的说道。

    “是啊,恐怕这次神字十营全都出来了,这次怕也轮不到我们出战了。”刘虎望着还不断涌出的骑兵叹道。

    “你很想打仗吗?”杨诚望着天空,“这仗我可打得厌倦了。”

    “有仗打至少吃得好啊,打胜了有酒有肉,你看这半年我们的伙食,老子都快淡出鸟来了!”李二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

    “我看你小子喉咙里都快伸出手来了吧,哈哈!”赵大柱笑着说道。

    李二翻起身来跑到杨诚身边:“诚哥,要不我们一会溜出去弄点野味尝尝?”李二一脸期待的望着杨诚,“有诚哥出马不愁没东西吃啊!”

    “是啊,一起去吧!”其他三人也跟着起哄,也难怪,这里呆了半年,几乎每天都要操练三个时辰以上,剩下的时间虽然是自由操练,但杨诚每天射完箭都要找他们四人对练,累得半死才收场,说起来还没出过军营三里外。

    “好吧。”杨诚应道:“可能这几天就要出征了,今天我们就好好玩他一天。”想起好久没打猎了,杨诚也手痒起来。

    正威营平时倒也不禁止士兵出营,除了每天全军三个时辰的阵形操练外,其他时间都属士兵自己安排,当然士兵不能单独行动,必须是以伍为单位,保证五人吃住行都一起,这样配合起来自然加默契,同时每十天就要检测每伍的训练情况,训练的不好的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营士兵也是战场上锻炼出来的,攻守方面自然任由士兵自己训练。由于是支步兵,所以李平北除了亲自组织训练战阵和稍稍指导一下五人配合的技巧以外,其他都放手让下面自己去练习,没想到效果居然很好,每天演练战阵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伍为单位军营四周刻苦训练,而李平北这种严散结合的治军方法也受到了士兵们的衷心爱戴。

    “不是吧,诚哥,出去打猎而已,弄成这样!”李二叫苦的喊到。

    “要去就得听我的,衣甲武器带齐,就当是一次操练吧!”杨诚一边穿上盔甲一边对着李二说。

    “打猎啊,这样没跑多远就累死了!”四人虽然叫苦,但还是一边叫苦一边整理身上的行头。

    不多时四人一脸苦相跑到杨诚身边,杨诚看了看众人都已经准备好了,一挥手:“出发,急行军,目标是五里外的狗熊岗!”

    征北军队伍中

    两个并排行进的将军,左边一位骑着一匹没有一点杂色的白马,三十岁左右,披着红色战袍,头戴紫金战盔,身上的战甲也是一片红色,俊朗的脸上透出高傲与自信;右边一位却是骑着一匹枣红马,年纪稍长,一袭白袍,全身盔甲也是亮白色,发散出令人侧目的光芒,脸上表情却是有些凝重。“达贵贤弟,你对刚才正威营的表现有何看法?”白袍将军对红袍将军说道。

    “宗向兄,有何大惊小怪,看到大军就鸡飞狗跳的,列的阵虽然有模有样,但也不值一掉,如果遇上我神威营,万骑一到恐怕立刻就溃散四逃了。”红袍将军淡淡的说道,脸上却是一片轻蔑的表情。

    这红袍将军正是征北大将军赵长河的亲外甥神威营统领史达贵,白袍将军是兵部尚书之子神武营统领潘宗向。两人虽然都是大有背景的人,却也有一身真本事。史达贵统领神威营这几年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每次战事都做为主力王牌,立功无数,是赵长河手中的一把利剑,同时征北大军三十营将士中也公认神威营为征北一第营。

    也正因为战功赫赫,所以变得越来越高傲,征北军中除了赵长河和旁边的潘宗向再无一人放他眼中。潘宗向今年已经四十岁,少年从军,历战多年,二十五岁就负责防守燕门关,曾五次率军抵抗数倍于己的匈奴铁骑,驻守燕门关五年中匈奴始终未能踏过燕门关半步,整个北方军中威望极高,十年前朝廷决定对北作战时本是征北大将军的热门人选之一。虽然后赵长河坐上了征北大将军的位置,但对他也极为尊重。故而史达贵虽然高傲不过面对潘宗向时仍然不敢狂妄。

    “不可小视啊,从我刚才观察来看,恐怕以为兄神机营正面进攻的话也是胜负难料啊。”潘宗向摇头说道。

    史达贵见潘宗向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感到十分惊讶:“就算再怎么训练,正威营始终是步兵,骑兵四面突袭只要破开一角,终不能抵抗。即使有名将指挥也难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吧。”

    “正威营可是拥有五百辆铁甲战车的,以车为城,可以发挥难以想像的威力!”潘宗向见史达贵不以为然,提醒告诉他。

    “战车?战车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的战争了,现打仗谁还会傻到让你列好阵势,然后正面对攻的。运用骑兵的快速机动和强大杀伤,分割、袭扰、偷袭、合围,踏平任何敢于抵抗的敌人。”史达贵边说边回想着这几年自己率神威营铁骑攻破一个又一个匈奴营地、部落的情形。

    “战车逐渐的退出是因为战车想要发挥出作用需要非常久的训练,不单需要一个极有才能的将领,还需要一群优秀的士兵。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现才会有战车逐渐淡出沦为运粮车的情况。”潘宗向看无法说服史达贵,也不和他争辩了,事实上他自己以前也试练过战车,不过效果却难以满意,遂也放弃了。看着这只长长的征北军精锐铁骑,潘宗向自己想到:“如此强大的铁骑面前,战车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这次征北军精锐骑兵倾巢而出,这场打了十年的战争恐怕就要结束了吧。”

    大陈定元五年,正式组建征北军开始对匈奴作战,以举国之力欲一举解决困绕朝廷上百年的边患问题,谁知一打竟然就过了十年。征北大军现有二十万士兵,共分三十营,神字十营分别是神威营、神机营、神武营、神行营、神虎营、神豹营、神刀营、神枪营、神箭营、神盾营。神字十营全由骑兵组成,是征北军的脊梁,每营辖一万骑兵,大的军事行动均由他们担当主要进攻力量;正字十营分别是正威营、正武营、正洪营、正东营、正南营、正西营、正北营、正远营、正府营、正气营,每营五千士兵,绝大部份都是步兵,有少量骑兵和战车,如正威营就有战车五百,骑兵五十,也有的全营皆是步兵的。正字十营基本上是辎重部队,同时也负责离境不远的歼敌任务,当然由于步兵的机动性极差,正字十营的作战机会差不多可以用运气来定了。如果入侵的匈奴刚好离自己驻地不远,那就有出战的机会,如正威营,这三年中匈奴的七次侵扰有五次都让他们碰上,当真是运气好到了家。剩下的十营则分布千余里边境的各个险要关卡,一般情况只负责防守,不能离关追敌。

    ;

    第三章 再上征程(下)

    虽然精锐出,但征北大将军赵长河现的心情并不轻松,月前大陈皇帝陈惬御书房单独召见他的情形还历历目。

    “微臣赵长河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赐坐。”

    “谢皇上。”赵长河轻轻坐锦凳上,歉了歉身问道:“不知皇上召见微臣有何示下?”

    陈惬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踱步走到中庭,赵长河见状也急忙站了起来。

    “爱卿这十年北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真是辛苦了。”陈惬淡淡的说道。

    “这些都是皇上圣明,微臣不敢居功。”赵长河急忙说道。

    陈惬转身面对赵长河,望着赵长河的眼睛:“十年了,我想请赵将军坦白告诉我,还要多久才能彻底结束这场战事!”

    “三至五年,微臣必能扫灭匈奴!”赵长河见皇上有点不悦,小心的说道。

    “还要三五年?朕还要等三五年?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全国的赋税都用了北方战场,再等三五年恐怕外患未平内患已起了!”陈惬微怒,这几年有些地方甚至爆发了叛乱,十年的战争已经让这个国家极为疲惫了。

    “匈奴为患已久,只能徐徐图之啊皇上。”赵长河小声劝谏。“经过这几年战争,匈奴人口士兵锐减,现仅有十二万骑兵,如果再有三五年的袭扰、封锁和歼灭,匈奴将再无可战之力,到时自然可以上北方数十甚至上百年不会再有边患。”

    “可是现国内形势已经不容拖了,十年战争我国何尝不是人口锐减,民生凋零。而且这两年南方内乱不止,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朕必须腾出手来加以清剿。所以平北事宜不能再拖,朕要你今年全力攻打匈奴各部,踏平匈奴王庭!你可愿意为朕解此心腹之忧?”陈惬盯着赵长河说道。

    赵长河见皇上决心已下,自己不应恐怕立即就会解职查办,立即跪下说道:“臣一定竭全力,踏破匈奴王庭!”

    “好,联就给你一年时间,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陈惬边说边走向龙椅。

    赵长河听到皇帝只给他一年时间却也无奈,只得应道:“臣尊旨!”

    “好吧,你下去立即准备各项事宜,我已经严令各部全力配合你,朕赐你尚方宝剑,一品以下官员你可以便宜行事!”

    “谢皇上,微臣告退!”赵长河退出御书房,直奔户部,身后传来赵惬剧烈的咳嗽。

    狗熊岗

    “诚哥……”刘虎四人的声音山间回荡。

    “这个诚哥,一进山林比猴子窜得还快,把我们丢下就不管了。”李二一边走一边抱怨。

    “是啊,刚才诚哥一进山林就乐坏了,我看他那高兴劲就不正常,平时难得见他笑一回,一进山林就好像见到银子美女一样。”刘虎也点头附和。

    “都快半个时辰了,人影都没看到,不知道诚哥会去哪里了。”赵小柱担心的说到。

    “放心吧,就咱诚哥能出什么事,倒是我们四个,跑了这么久一只活物都没看到。”赵大柱跟着跑了半天忿忿的说道。

    “咻、咻、咻、咻!”破空之声响,四人就地一滚,围一起,赵大柱、赵小柱立地举盾护住了传来声音的方向,四支箭成一字排四人面前三步之外。“呛……”赵大柱、赵小柱刀出鞘,李二紧握手中长枪,凝重的望着前方,刘虎也举弩戒备。

    “轰……”重物落地的声音四人身后响起,四人急忙回身,二赵迅速绕到前面,却看五步外地上放着一只小野猪和两只山鸡。杨诚从四人右边跃出,弓已背身后,拍着手说:“不错不错,还是有模有样了嘛。”

    四人一看是杨诚,都松了口气,“诚哥你也太不地道了嘛,吓得我们差点就要落荒而逃了。”刘虎瞪了一眼杨诚,没好气的说道。刚才四人确实存了逃走之心,如此手段之下饶是四人数经战阵,也生出无力对抗之感。杨诚看着四人异口同声的数落他,也不答话,左手扛起野猪,右手拎起山鸡。“走,我给兄弟们压惊。”说罢满脸憨笑的望着四人。伸手不打笑脸人,杨诚不和他们争辩四人说起来也没劲,就也不说什么,跟着杨诚穿林而去。

    李二大口嚼着烤好的野猪肉,边嚼边对杨诚说道:“诚哥你真是绝了,其他本领不用提了,这烤肉的本领可一定得教我。”

    杨诚看着放口大嚼的四人,显然刚才的事已经早被他们吃进肚子里了,笑着对李二说:“只要你愿意学,当然没问题。”

    刘虎放下正撕咬的猪退,若有所思的问杨诚:“刚才你的动作怎么这么快,射出四支箭不久就跑到我们身后了,等我们听到响声转过来你却又另一边了。”

    其他三人也停止了动作,期待的望着杨诚,确实刚才的事他们心中的震撼是无法言语的,如果是与这样的敌人对阵,恐怕连丢盔弃甲的机会也没有。

    “呵呵,其实刚才我离你们也就十几步的距离,只不过你们一直大喊大叫的,怎么会注意到身后有人跟着,而且树林正好挡住了我,要跑到你们身后并不难,等你们被野猪落地的声音吓到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你们右边了。”杨诚许久没有打猎,今天操起了老行当来当然高兴得很,回来时准备捉弄一下四人,于是有了刚才的一幕。

    “说得轻巧,能瞬息间完成这么多动作的恐怕就只有诚哥你了。”刘虎又狠狠咬了一大口肉,边嚼边说。

    “也不算难,我们那里有这样身手的猎人就不少。”一说到家,杨诚又叹了口气,打了九年仗就没回去看过一眼,自己以前的梦想就是要当九村十八寨的第一猎人,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刘虎一看杨诚又动了思乡之情,安慰的说道:“这场仗打完了,诚哥就可以回家了吧!当初征兵的时候皇上不是说了吗?十年就能衣锦还乡,多一年诚哥就可以回家娶老婆生孩子了,到时我们四个还得这里受苦拼命!”

    “呵呵,我怎么也不会忘了你们四个好兄弟的,我看你们四个以后肯定不会像我,个个恐怕都是当将军的命,到时别不认我这个穷大哥才好。”五人打趣一番后回营不提。

    定襄城外军营

    观看骑兵的正威营士兵早已回营,因为他们看得实没趣了,开始时还兴致勃勃的对骑兵的装备战马品头论足,但讨论了一个时辰后也觉得实没意思了。看来看去都一个样,哪里还有看的兴致,只有守营的士兵从头到尾的观看了整个过程,大军整整过了三个时辰才消失不见。

    大帐中,李平北看着摊开的地图,皱着眉头,这次神字十营全体出动,恐怕自己的正威营只能跟后面看热闹了,按自己的猜想这次应该是对匈奴的决战,战功对李平北的吸引力并不大,他喜欢的是战争,对匈奴的战争。自己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匈奴的铁蹄下丧生,伤痛欲绝的母亲不久也郁郁而亡,只有喝着匈奴的血才能让他的心平静。从军十几年不知道有多少匈奴士兵死他的刀下,对匈奴的恨却从来没有减退,反而他对战争的兴趣却越来越浓。

    “这次恐怕是后一次对匈奴的战斗了,我绝不当辎重!”李平北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夕阳落下,满天血红的云彩笼罩着无边的草原……

    网 bp;

    第四章 初遇敌骑(上)

    七里原 征北军大帐

    虽已是阳春三月,但七里原呼呼的寒风却昭示着北地的寒冷。

    赵长河稳坐上首,看着面前松立的二十员战将。

    “皇上的旨意刚才我已向诸位讲明,这次将是有史以为为强烈的反击,而且必须一击成功,定要年末前献上匈奴大单于的人头,否则恐怕我和诸君的就不能像现这样安然挺立了。”赵长河大声说道。

    “誓死杀敌!”众将轰然应道。

    “好,现先请朱先生向大家讲一下本次作战的事项。”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