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你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张明杰突然爆发了,他大声吼道,声音之大引得在训练场上进行训练的战士们都不由得停下了动作,纷纷疑惑的望了过来。
“你们看什么,还不赶紧继续训练,朝廷的大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来。”李大壮连忙大喝。
ps:本书虽是某横首发,希望书友们前去某横《血色大地》支持一下,在起点的这部分也是需要支持的,谢谢
第四十一章
“当然,对于我们现在的实力来说,的确有点异想天开、一厢情愿。”李天倚却是不介意的笑道。
接着,李天倚脸色又转变为严肃的说道:“但是,你要记住,只要我们的心中有这个念想,那么这个念想迟早会实现的,哪怕十年、百年,这念想一定会实现的。”
“见鬼的念想,”张明杰大吼道,“你这是要将那些农民捆绑在你这所谓的念想里。那些农民已经贫苦的什么都没有了,你这是要让他们连生命都没有啊。”
“怎么可能,”李天倚摆摆手,“牺牲的永远都是我们这些党员和这些在场地上训练的战士们。为了减少牺牲,所以,我们这些战士都在拼命的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所以你就打劫了我负责押送的枪械,所以你叫要靠这些枪械拉起更多的人马跟着你去送死?”张明杰不屑的问道。
“为什么就是我们去送死?”李天倚大笑道,“你也别太看不起我们,虽然我们现在就这么一点人,可是,将来我们必定会推翻满清的统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的新社会。”
“就凭你们这些人就想推翻朝廷,你也太不把朝廷的百万雄师放在眼里了吧。”张明杰冷笑道。
“百万雄师?”李天倚不屑的说道,“满清虽然有百万之兵,但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腐朽的、不堪一击的绿营兵、八旗兵。真正能够有一战之力的也就是武卫军、江南自强军和湖北常备军等这几只新式军队。可是这些精锐能有多少人?自强军已经北上跟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合并了,只留下了江南提督亲兵一哨,以及三十七营略微经过新式训练的防军而已。湖北的常备军也是由数支旧式军队合编而成,人数也只有一万两千多人。而武卫军就剩下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一路,人数也仅有两万多人。”
“绿营、八旗过来,那是有多少送多少,这在太平天国起义之时就已经证明,无庸置疑。武卫军要拱卫京师和整个直隶地区,根本就难以分兵过来陕西清剿我们。剩下的就湖北的常备军,我不知道张之洞能派多少人来,但是我昨日抢劫了他支援过来的军火,那么张之洞定然暴怒,估计三千人的清剿部队还是会有的。陕西自己的编练新军计划已经因为我们的原因延后了。那么在将来我们面对的敌人就是湖北来的常备军了,可是无论常备军,都将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任何敌人终将会在我们神出鬼没的袭击下崩溃掉。”
这段话语说的张明杰脸色惨白,他低声喏喏道:“是啊,你们的偷袭太神出鬼没了,三十几个居然一个不伤的就将我们七十多人打的落花流水,不得已举手投降。”
“张明杰,”李天倚却是没有接张明杰的话茬,而是问道,“你押送军火被劫,回去肯定是死罪,我想你也不甘心就这么无谓的被朝廷给判个斩立决吧?”
“我准备找个隐蔽点的地方,做个农民,后半生的日子,也就准备一辈子就这样算了。”张明杰无奈的说道。
“荒谬,”李天倚喝道,“你母亲含辛茹苦的靠着洗洗补补那一点点的薪水把你拉扯大,还要供你读书,你就这样,你如何对得起你的母亲?”
“你让我怎么办,跟着你造反?”张明杰大声道。
“对,就是造反,”李天倚也是大声的说道,“造反怎么了,我们造反是为了乡亲们能够不再过那每顿的识不饱腹,每日的穿不暖衣的生活。你也是贫苦出身,也尝试过穷苦的生活,刚才的谈话之中你也知道了中国的财富都集中在那么一小群人手中,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必须扭转这么一个现象,必须要将生产资料控制在国家手上,那么我们才能公平的分配国家财富。”
“生产资料,”张明杰不解的问道,“什么是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就是——”李天倚拍了拍脑门,刚才脑中一急,怎么就将“生产资料”这个词给说来了。
生产资料是党员内部才能讨论的词语,毕竟现在中国的共*产党还是十分的弱小,为了不引起列强的注意,李天倚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对外进行宣传**理论。如果李天倚大规模的对外宣传**理论,那么列强虽不至于出兵,但也肯定会解除那对华的两年军火禁售令。如此的话,满清定会大规模的提前编练那所谓的三十六镇新军,而且如果在列强的帮助下,估计也就不会只在四年之内才编练出十四个镇、十六个混成协和几个独立的标、营。估计,满清会在一年的时间里便会在各地快速的把三十六镇新军编练起来。
个列强对于**还是十分恐惧的,尤其是经历过巴黎公社的法国。如果列强真的知道陕西一地出现了革命党——
再往下,李天倚是不敢想了,因为到那时,脆弱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会像无根之萍一样在四处飘散,难以扎根。
“到底什么是生产资料?”见李天倚半天不说话,张明杰再次问道。
算了,李天倚定定心神,决定还是想要将什么是生产资料解释给张明杰听,最后,要是张明杰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最后,如果他不肯加入,为了保护党能够安稳的发展,哪怕自己跟张明杰聊的再投机,也不会将张明杰放离这小梁山军营一步的。
必须不能放张明杰离开小梁山一步,如果他想要逃跑,自己只能不得已的杀了他。毕竟党现在的实力还是他弱小了,弱小的必须清除任何能毁灭党的苗头,当然,张明杰能够加入那是最好的,毕竟张明杰是炮兵出身,他加入了,根据地的炮兵就能建立起来。
ps:本文某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某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围观,谢谢!
第四十二章 张明杰的归附
“生产资料就是生产手段,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你自武汉而来,应该知道厂房、机器设备吧?”李天倚组织了下语言,将什么是生产资料解释了出来。
“我明白了,”张明杰点点头,说道,“生产资料被国家控制的话,那么国家必须要强大,才能确保生产资料能够公平的分配到所有的百姓头上。如果像现在的大清这样,就算是再多的生产资料也不够赔偿给列强。”
“不错,”李天倚赞许的点点头,笑道,“所以为了保证生产资料能够完全用在百姓头上,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在这个新的制度里,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大众,而不在只是一个或者一群只知道骑在人民大众的脖子上任意欺压人民大众的人或者说是皇帝。”
接着,李天倚站了起来,挥挥手继续说道:“人民不需要皇帝了,虽说很多人还下意识的认为头上必须有个皇帝镇着才能安心的生活。可是当我们推翻皇帝之后,头顶上没有皇帝了,那么自由的生活将不会在让人民大众去想念以前头上的皇帝。”
“推翻皇帝之后便没有皇帝了吗?”张明杰渐渐被李天倚的言论所吸引。
“也许有人会想要复辟帝制,但是全国的人民都不会允许的,因为他们会知道,自己成为国家主人之后,就不会再有人欺凌他们,不再会有人肆意的剥削他们,他们会吃饱饭,穿暖衣,住明亮宽敞的大房子。”
李天倚这一段话说的张明杰点头不已,显然,张明杰已经慢慢认同了李天倚的言论。
是啊,人民自己都做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还有谁能骑在他们的脖子上欺凌他们、剥削他们?人民自己都做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谁还会每顿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住不上那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先生,如果这样,那怎么治理国家?”张明杰慢慢认同了李天倚的言论,对李天倚的称呼也不由自主的跟这个根据地里的人一样叫起了先生。
“如何治理?”李天倚想了想,便组织了下语言说道,“虽然我们还很弱小,推翻朝廷的统治还很遥远,但是,我可以坚决的相信,我们一定会彻底的推翻这个朝廷的统治,彻底的改变现在的这个制度。我预想的制度——也不能说是我预想,而是我们党应该怎么建立一个新的中国。我们的党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社会,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谈。现在首先谈的是制度,西方一些没有君主的国家实行的是议会制,他们有国会或者议会,但是这些国会或者议会一般只有几百人,这几百人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他们是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而我们不同,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工农阶级,所以我们新制度下的议会不会跟西方的一样。我们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为整个全国人民所有人的利益而服务的代表,他们是从村、乡镇、县、府、省一级一级的选举上来。他们代表的就是全国所有人的利益,如果他们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那么全国数万万人民不会再选他们的作为自己的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和选举政府的权利,如果政府不作为,那么对不起,这个政府就可以解散了,再建立一个更加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政府为人民服务。”
“人民选举代表监督政府,人民代表选举政府。政府必须符合人民代表,也就是选举人民代表的人民的利益,负责这政府就解散,重新选举政府。这样的制度真是不错,如此一来,人民群众就真的能够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怎么会允许那想要复辟帝制的人将他们从国家的主人位置打落下来,再次变成以前那种被欺凌、被剥削的生活?”
张明杰已经彻底的相信如果李天倚他们的制度真能在全国实施起来,就再也没有人去支持帝制,人人都可以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了。
张明杰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种凄凉的生活,父亲病重,没钱医治,只能将那几亩自留田卖掉。父亲过世后,母亲被逼得的只能仓惶离开老家前往武汉讨生活,可是一个大字不时的一个农村妇女能干什么,武汉的各个工厂、作坊没有一个肯给母亲活干。母亲只能靠给一些大户人家做一些洗洗补补的活干,每天累死累活的干六个时辰,却只能拿一点点仅够两人吃个饱饭的薪水。如果李天倚的这个制度能够早十年实施,那么自己的母亲不会在如此的辛苦劳作却只能获得极少的收入。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不能早点把这个目标成功?”张明杰哭泣道。
“我们也想能够早点解放全国,使老百姓能够早点过上这当家作主的好日子,可是我们的实力太低了,”李天倚无奈的耸耸肩说道,“能战之兵就三十多人。空有一千多支长枪却苦无能够熟练的使用它们的人,还有这三门火炮,我们这里更是没有一个会使用它们的人,我们只能看着这三门火炮放在这里生锈——”
说着李天倚还不忘瞅瞅张明杰,可是后者却是低着头,好像无动于衷。
“张明杰,你好歹也是炮兵出身,你也是爱炮之人,”李天倚不由急道,“难道你想从此孤寂终生?难道你就不想别的跟你有同样遭遇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终于,张明杰抬起头,斩钉截铁的说道:“好,我就先加入你的队伍之中,如果最后你们不能使全国人民过上你所说的那种生活,那么就对不起了,我自己会为那你所说的生活而奋斗从而再次革命反抗于你。”
“明杰,你放心,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以后你会发现,百姓过的生活绝对会过的比我说的还要好。”李天倚大喜道。
ps:本文某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某横《血色大地》,欢迎前去支持,谢谢!
第四十三章 初次整军
十五天的招兵期很快就过去了。
其实新兵入伍的数量并不理想,一方面是李天倚的招兵资格十分的严苛,另一面也是那些百姓们对于李天倚的信心不足。
但是李天倚看着面前的七百多人,还是有那么一丝的激动的。
七百多人的加入,革命队伍扩大的如此迅速,这也意味着满清朝廷距离倒台又进了一步。
李天倚站在一个大台子上,台子上拉着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伟大的工农红军于今日正式成立”几个大字。
是的,今天不紧是这七百多新兵正式入伍的日子,也是整个革命军正式成立的日子。
历史将永远的记住这一天,1902年4月24日,伟大的工农红军正式成立,虽然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记录下这一个画面,但是这些工农红军战士们会永远的记住这一个日子,军队的生日。
“同志们,”李天倚拿着那简易的铁皮扩音筒开始讲话,“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这光荣的工农红军中的一员了。”
接着,李天倚侧过身,指着身后那长长的横幅,说道:“你们知道什么是工农红军吗,你们知道这工农红军这四个字的涵义吗?”
底下的七百多人面面相觑的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他们这些人绝大部分只是为了能吃一口饱饭才来加入这所谓的工农红军,虽说这里的人说要消灭所有的地主,会将地主的地分配给自己家种。可是,这毕竟不是还没有分田地吗,家里都是人口众多,劳动力富余,这里在拉杆子,虽说没有饷银,可好歹也是顿顿管饱不是?
“这工农红军如何理解,我们要将这四个字拆开成两个词来理解。首先要理解的是工农,工就是工人,农就是农民。也许,你们就要奇怪了,你们都是农民出身,这里的战士们也都是农民出身,为什么要在军队的前面加一个工?直接一个农民红军不久好了嘛。”
“就是,就是。”底下的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安静。”李大壮皱了眉头,大喊了一句。
立马,议论声便消去了。
在今天之前,这些新兵已经经历了几天的高强度训练,李大壮作为总教官,还是很有威信的。
“为什么要加一个工?因为工人跟你们农民一样,都是属于无产阶级,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工人、农民都是义务所有的一群人。农民没有田地,只能去租种地主家的田地,接受地主的剥削;而工人更是一无所有,他们只能去工厂里做工,接受工厂主的剥削。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工人和农民,那么党领导下的军队就是为了保护工人和农民,所以在军队的名字前加上工农两个字。虽然现在我们只有农民没有工人,但是,等我们的党大力发展之后,肯定会有工人源源不断的加入我们这个政党。”
李天倚定了定,继续说道:“下面就是如何理解红军这两个字,军先不谈,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我们只需理解红这一个,我们的军队前为什么要加一个红字?红就是红色,我们的军队就是红色的军队。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是红色的军队,因为我们的军旗是红色。为什么我们的军旗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我已经清楚的预见到,我们的队伍将在尸山血海里滚爬出来,我们的鲜血将这个大地都能染成血色,同样的我们的军旗也将被染成血色。所以我们的军旗是红色的,将来,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之后,我们的国旗的底色也终将是红色的。”
“虽然我说的都是预测,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军队,必将引起这个世界的封建阶级、资本阶级的仇恨。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扑灭我们,扑灭我们这个革命的火种。但是我们不怕,我们都是有信仰的人,我们的信仰就是建立一个**社会,消灭所有的剥削。我们共*产党人不怕牺牲,那么,同志们,作为新加入我们队伍的新兵们,你们怕牺牲吗,怕死在革命的道路上吗?”
“不怕——”
“不怕——”
“不怕——”
七百多人齐声大吼。
“好,我很期待你们说过的话,”李天倚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的敌人还十分的强大,我们的实力还十分的弱小。但是你们要记住我的一句话,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党大力发展了,更多的无产阶级加入了我们的革命事业之中,那么我们的实力将越来越大,敌人的实力将越来越小。那么我们这些革命的火种,终将会把这个敌人的这整片草原烧的一干二净。”
“中国*共*产党万岁——”刘三爷带头大喊。
“中国*共*产党万岁——”李大壮、刘杞等四个青年数十个老兵齐声大喊。
“中国*共*产党万岁——”所有的新兵都被感染了,也开始齐声大喊。
“中国无产阶级必胜——”刘三爷继续喊道。
“中国无产阶级必胜——”李大壮、刘杞等四个青年以及数十老兵齐声大喊。
“中国无产阶级必胜——”所有的新兵都齐声大喊。
声音响遍天地。
这些口号一直喊了数遍,很多人的嗓子都已经喊的沙哑了。
李天倚摆摆手,示意众人停下来继续说道:“刚才前面对于我们这支军队的名称已经解释过了,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对部队进行整编。”
整个部队将以班为最低一级编制,十二人为一班,正班长、副班长各一民,士兵十名;班以上就是排,三个班为一排,除了三个班之外,加上排长、副排长各一名。排以上便是连了,连部除了三个排以外,设连部,连部直属人员为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司务长各一名,通讯员两名,卫生员两名(暂缺),文书一人,警卫班兼火力支援班一个共十二人,以及一个炊事班八人。一个连的人数为143人,当然现在没有卫生员,每个连只有141人。
连以上便是营了,营下属的三个连上面已经说过,现在只谈营部编制。营部的直属编制为营长、教导员、副教导员、副营长各一人,警卫排一个,侦查排一个,火力支援排一个,各38人。营部炊事班6人,文书2名,通讯员3名,还有就是卫生队20人,其中军医4人(暂缺)。每营总计552人(未计算卫生员)。
原来的老兵再加上新加入的七百多人总共有826名战士,出去一个营的552人,还剩下274人。接下来李天倚又整编了一个连暂时归纳与前面的那一个营,由李大壮任营长,刘三爷任教导员,副营长和副教导员暂缺。
剩余的135人编为根据地的直属部队,共编为一个炮排、1个侦查排、1个警卫排各38人,剩余的便都是一些文书、通讯员之类的,还有一只根据地直属的卫生队,这是李天倚特意让刘三爷去请了个专治各种外伤的郎中过来教授卫生队进行上药包扎之类的救护。
忙了一下午,队伍整编终于结束了,四个连队都被打发出去了。一连去了张坪乡,二连去了王窑乡,三年去了野家山,四连去了寺湾乡。
三连和四连的任务还是很严重的,四连的目标是防御安定县(今子长县)编练的陕西那一标新兵;而三连却是小梁山根据地指挥部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一连、二连的任务十分的简单,就是在他们驻扎的两个乡镇里面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那些穷困的农民去种,还有就是在不影响农民种田的情况下对队伍进行扩编。各个连队的指导员还要负责对于党的宣传,必须要在地方建立起党组织出来,那样,整个党的事业的才会健康、稳定的发展起来。
最后,李天倚将4个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留了下来,他严肃的说道:“你们各自率领连队都离开了小梁山,离开了我的视野,但是你们要记住,你们必须要更加努力的把部队训练起来。我们袭击了湖北的送来的枪械,湖北的那位总督张之洞定会暴怒,说不定他们的清剿大军已经出发了,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把部队的训练搞上去,这是我对于你们四个连长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们不能把部队训练起来,那么你们就是千古罪人。”
接着又对四个指导员说道:“虽然你加入党的时间还不长,但是我新任你们,你们都是对党忠诚的,我对于你们的工作十分放心,你们到驻地之后的工作就两个,一个是在部队里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发展一批信仰坚定的党员,第二是负责对地方进行党的宣传,争取让更多的民众理解我们,协助我们,争取在半年之类在你们的驻地所有的村庄建立起村党支部。”
“是,保证完成任务。”八人齐声敬礼,大声吼道。
第四十三章 第一个村委会
忙完了整军的事情后,李天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忙,那就是中国第一个村委会的建立。
经过刘三爷等人近一年的努力,再加上近期的一连串战斗的胜利,曹河村终于有十三人愿意申请入党。
今天李天倚就准备去曹河村为那十三名志愿加入共*产党的村民进行入党申请仪式,并就曹河村的村委会建立进行揭牌。
在鞭炮声中,十三人对着庄严的党旗进行了入党宣誓。
接着便是曹河村党支部进行了第一次党委会,并选举出了曹河村党支部书记,再接着两百多曹河村的村名也进行了第一次选举,选出了村代表十八人,村委会主任一名。
曹河村党支部书言,他热泪盈眶的说道:“作为全国第一个建立党支部的村庄,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现在党的发展还十分弱小,但是我坚决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会建立党支部,我们共*产党必将会遍及全国。”
接着曹河村的村委会主任也发表了讲话:“作为全国第一个实施民主选举的村庄,我们定会在党的领导下,将民主的思想惠及全国,是全国的人民都有机会进行选举。”
在曹河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讲完话之后,李天倚做了总结性发言:“首先我们要庆贺曹河村党支部的成功建立,这说明我们党的理论已经开始逐步的进入民间,这是我们党扩大的基础。现在虽然只有曹河村一个村成立了党支部,但是不久之后,我相信,这里的所有的村庄都会建立党支部的,不紧如此,我们还要在各个乡镇、县城、府城、省都要建立党的分部。终究有一天,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党员。”
接着,李天倚又对村委会的成立也发表了总结性讲话:“村委会的成功选举,这标志着我们人民的民主思想开始觉醒,这觉醒的虽然只是曹河村这一个村庄。但是,任何文明的一次大的进步,都是从小小的一步开始的。今天曹河村可以公平的选举出村委会主任和代表,明天就可能会有更多的村庄选举出村委会,后天就很有可能选举出乡镇政府、县政府、省政府。我始终相信,人民的脑中都是有民主思想的种子的,只是没有人将他们催发出来。现在曹河村的村委会成功的选举,这就是一个契机,这便是一个催发人们脑中这民主思想的种子的催化剂,总有一天,民主的思想便会发芽,直至长成一片浩瀚的深林。”
与会的众人纷纷站起来用力的鼓掌,持久不息。
下午的时候,李天倚回到了梁山。
虽说现在军队的编制暂时确定了下来,可是这队伍之中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新兵,都是一些刚放下锄头,才拿起枪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
来到作战室,李天倚首先看的就是挂在墙壁上的一副安塞县的地图,这是刘三爷前去探查安塞县内大大小小的地主时在一个破落的绿营小军官的手上淘来的,虽然这地图并不怎么正规。
看了一会儿,李天倚的头便疼了起来,这图也太不正规了,该是山的地方它给你画了条河,该是河的地方它偏偏画了一个山。
这时,李大壮跑了进来,说道:“先生,你吩咐我的事情已经弄好了。”
“哦?”李天倚大喜,忙说道,“赶紧把那东西抬进来放在这屋子中间。”
“是。”李大壮敬了个礼便让门外的几个战士把一张长长的桌子抬了进来。
待桌子放好,又是几个人拎着泥袋子进来敬泥沙倒在桌子上。接着在刘三爷、李大壮等人的指点下,安塞县的地形沙盘便大致的做了起来。虽然这沙盘的大部分地区只是粗略的做了下,毕竟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小梁山一带还是比较准确的。毕竟大家都在这一带活动,对这里还是十分的熟悉。
再看看沙盘,李天倚拿出四个红色的三角旗子分别插在了张坪乡、王窑乡、野家山、寺湾乡这四个地方。
驻扎在寺湾乡的四连相对来说任务还不是很重,毕竟驻扎在安定县的新军标还没有武器,一时难以南下进攻小梁山根据地。
现在唯一能进攻小梁山根据地的军队就是湖北的常备军了,必须要让一连、二连加强戒备,防止湖北常备军从他们的方向杀过来。
不对,李天倚突然想到,这一次陕西新军的武器被自己抢了,那么湖北肯定还会再拨一批武器给陕西。如果湖北再一次拨给陕西武器的话,湖北会不会派出大量的官兵负责押送,然后从安定县的方向杀过来?
不行,必须命令几个连队抓紧进行训练,争取在湖北常备军杀过来之前能懂得如何开枪。
还有就是再次大力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军队,不要让库存的四百多支步枪放在仓库里发霉。
现在,李天倚最焦急的就是湖北常备军到底会来多少人,什么时候过来?
湖北常备军总共就一万两千多人,分为左右两翼,分别由张彪和黎元洪分别担任统领。湖北常备军具体是什么编制,李天倚以前浏览军事论坛的时候根本就没注意,只记得有湖北常备军这么一回事。因为这支部队是辛亥革命时湖北新军的前身,李天倚这才记住了湖北常备军。
可是一万两千多人的湖北常备军可能全部过来吗?要知道距离自立军的起义还没两年,还有很多的自立军残留在湖北、江西等地,张之洞放心手下的这一万两千多新式军队全部来陕西围剿自己吗?
到底张之洞会是什么想法呢,是直接派兵从南方杀过来,还是等枪支押送到安定县时,由北方杀来,还是两路并发,一南一北的包夹自己?
算了,不管张之洞怎么安排,自己只要将侦察兵放出去,在最远的地方监控,只要湖北常备军来了,定要他有来无回。
李天倚猛的一拍桌子,暗自下定了决心。
ps:本文某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某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支持,谢谢!
第四十五章 湖北军来了
李天倚焦急的等待着湖北常备军的到来,根据地和营部的两个侦查排各自派出去一个班人数的前去各地侦查,谨防湖北常备军的突然杀来。
毕竟现在距离湖北拨给陕西的枪炮被抢已经有二十天了,张之洞一定已经知道这件事了,现在担心的就是张之洞什么时候发兵前来围剿自己。
新兵们每日都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没有一个人叫苦,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把自己训练好了,那么在战斗的时候,自己一定会被敌人打死。如果自己这些人输了,那么自己就要被抄家灭族,毕竟自己干的是造反的勾当。
四个连的驻地,新兵们都在日夜苦练着,白天练各种军姿以及枪法和拼刺刀,晚上则抓紧学习文化和对**理论的学习。
两个班的精锐侦察兵散布于安塞县的周围,一有风吹草动便骑上缴获的挽马疾驰到附近的连队,向连长们报告,好做好战斗准备。
“驾——”一名背着长枪的战士策马奔驰,一头冲进张坪乡的一连驻地。
“什么人?”连部门口的两名哨兵连忙拉动枪栓对准来人,大喝道。
“我是营部侦查排的,奉令在安塞东面进行侦查,现有重要情报给一连连长。”来人连忙说道。
“什么事?”刘杞听见外面有说话声,在里面大声问了句。
一个哨兵连忙跑进去,对着刘杞敬礼道:“报告,有营部的侦察兵同志说是有重要情报。”
“快请。”刘杞不由分说的命令道。
“是。”哨兵敬了个礼便出来对这个侦察兵道:“同志,连长同志请你进去。”
“报告,”这侦察兵敬了个礼对刘杞说道,“一连连长同志,我奉营长同志之凌前往安塞县东面侦查,今日下午果然见有一大队官军在元龙寺一代驻扎。”
“什么,你说是有官军在元龙寺那里驻扎?”刘杞大惊,今天在元龙寺驻扎,明天就能直接攻打自己了,这官军怎么来的这么快?自己的新兵也就刚回拿起枪,打了几发子弹,要是这样让他们战斗,子弹还不知道会打到哪里去。
“大概有多少人?”刘杞想了想,问道。
“我到那里的时候,来敌已经在扎营、埋锅造饭了。帐篷外的人并不多。”侦察兵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