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还是同意陕西编练新军,不紧是陕西要编练新军,全国各省都要编练新军。”

    “什么?”王文韶大惊,立即大吼道,“老臣坚决不同意全国都大练新军,各省编练新军,军权都在各地督抚手上。各地督抚手上的大权已经庞大如斯了,不能再给他们增加兵权了。太后、皇上、各位臣工,不要忘记庚子国变时,那些地方督抚所谓的‘东南互保’啊。”

    太后和其他三名军机大臣的脸色瞬间大变,当然光绪还是一副阴沉而苍白的脸色,自维新政变之后,他就已经没有任何的笑容了。

    “呵呵,”光绪二十八年的四名军机大臣中的最后一名瞿鸿禨却笑道:“兵者,国之大事也,地方督抚掌兵权,实乃祸也。正因为督抚掌兵,朝廷才更要编练新军。自二十一年开始小站练兵至今本已编练武卫军九万余人,可惜拳匪作乱,引来洋人介入而导致武卫军溃败,否则新军掌握在朝廷之手,定能解决督抚手中兵权之事。”

    “可是,朝廷没银子,地方赋税又掌握在那些地方督抚手上,要练新军必须要给那些地方督抚实力派更多的好处,必须要给地方督抚新军编练权,那些地方督抚才会支持朝廷大练新军。”王文韶声音低了下来。

    “大练新军,我们暂时先不谈,可是,”慈禧突然摆摆手说道,“可是陕西有匪党作乱,那些人枪法精湛,普通绿营白垩世其对手。大家再议议,到底给不给陕西新军编练权。哀家可不想让匪党做大,成为另一个长毛。”

    “臣等赞同陕西编练新军。”四名军机大臣连忙拱手弯腰齐声道。

    慈禧已经表态了,她不想再出现当年长毛之乱。长毛之所以做大,那是因为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军纪崩坏,毫无战斗力。陕西绿营虽强,可是仅凭大刀长矛也不可能是手执洋枪的匪党对手,所以,四名军机大臣都同意陕西编练新军。

    “好,”慈禧严肃的说道,“既然诸位军机大臣都同意编练新军,那就再议议到底陕西需要编练多少新军才适宜?”

    “老臣认为,陕西新军不宜太多,”王文韶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陕西绿营毕竟是天下少有的强兵,若是编练太多的新军,必然导致绿营、新军两军不和,如此两军在清剿匪党之时可能会相互掺沙子。”

    “王大人所言在理,”鹿传霖应道,“臣任陕西巡抚之时,陕西绿营却是有股傲气,若是编练太多的新军,容易打击绿营兵的士气。况且,绿营兵成立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习气早已根深入蒂,而新军是仿制洋人之兵编练,两军之间差异十分巨大,就算想要在陕西大练新军,也没有兵源。”

    “此言在理,”慈禧点点头,又看向荣禄,问道,“荣禄,你来说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你也曾做过西安将军,又统领过武卫军。”

    “奴才赞同两位大人的意见,陕西新军实在不宜过多,不过到底要练多少,不如宣新任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前来。袁世凯自二十一年就开始在小站编练新军,对于他编练的新军,洋人也是称赞不已。”荣禄回道。

    ps:本文纵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纵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支持,谢谢!

    第二十八章 朝议新军

    ps:关于章节名字的问题羽毛已经想到了,在纵横从80章开始已经有章节名称了。

    “哦,那现在袁世凯现在何处?”慈禧问道。

    “启奏太后老佛爷,”荣禄回道,“袁大人应该在军事处候着,据说是为了关于和洋人定的合约中天津禁止朝廷驻军的事情。”

    “宣袁世凯。”慈禧皱了皱眉。

    慈禧对于洋人是真的怕了,自咸丰十年第一次被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而仓惶出京逃到承德,到光绪二十六年第二次被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兵临城下而仓惶出京逃到西安。

    慈禧不想逃了,所以她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天津是京城的门户,地位十分重要,可是洋人不许朝廷在天津驻军,万一洋人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驻扎在天津的洋人便会迅速杀进京城。那这样就没有时间再掏出京城了,岂不是要被洋人俘获?我是大清朝的统治者,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后,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在天津驻军。

    很快,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便进入西暖阁。

    “臣袁世凯叩见太后老佛爷、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一进入殿中便三叩九拜,行了满清最是正规的大理。

    “平身。”光绪手掌心向上微抬,沉声道。

    “谢圣上。”

    “袁爱卿,据荣禄所说,你有关于天津驻兵一事的想法,现在你可以说说看。”慈禧看了袁世凯一眼,便问道。

    “嗻——”袁世凯打了个千,便站稳回道,“朝廷跟洋人订约,天津周围二十里内朝廷不得驻军,洋人才会将天津还于朝廷。”

    “哼,洋人管的真是宽,天津乃是我大清国土,又不是洋人的租地,居然还不让朝廷驻军。”王文韶怒道。

    “王大人慎言。”鹿传霖连忙喝道。

    王文韶看见慈禧的脸色沉了下来,便满脸不耐的瞪向袁世凯。

    “袁爱卿,你快说说你的想法,”慈禧瞬间将不渝之色隐去,盯着袁世凯,镇静的问道,“哀家可是打定注意一定要在天津驻军的,若是天津没有驻军哀家夜里睡觉都不安稳。”

    “是,太后,”袁世凯又是一拱手,道,“臣问过洋人,西洋列强在国内除了有军队外,还有一种叫做警察的职业。”

    “警察?”慈禧愣住了,不解的问道,“警察是什么东西?”

    “警察就是跟我大清的衙役差不多,只不过衙役是有铁尺铁链之类的,而西洋的警察却是能配发洋枪的。”袁世凯解释道。

    “哦?西洋的警察能够持洋枪,那不是跟军队一样?”慈禧更加糊涂了。

    “不一样,”袁世凯回道,“我特意问了下洋人,他们都说他们国家的警察不属于军队,他们国家的警察跟军队是两码事。不仅西洋国家如此,便是东面的日本国也是如此。”

    “袁爱卿的意思哀家懂了。”慈禧微微一笑。

    下面的四位军机大臣却是愣住了,眼中都是不解。

    慈禧笑道:“袁爱卿真是给哀家解决了一道难题啊,洋人禁止朝廷在天津驻扎军队,可是又按洋人的说法,警察不是军队,那我们就派警察过去吧,反正我们大清并没有在天津驻军,并不算我们违约。”

    “臣等愚昧,如今听得太后一言,茅塞顿开。”四军机大臣练练拜礼。

    “好了,”慈禧摆摆手,笑道,“袁爱卿,你先去将那些‘警察’挑选好,等到于洋人交接天津之时,这些‘警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开进天津。”

    “臣遵旨。”袁世凯叩拜道。

    “袁爱卿,哀家还有道难题要麻烦于你。”见袁世凯准备离开,慈禧连忙说道。

    “臣惶恐。”袁世凯吓了一跳,连忙跪下磕头,脸色瞬间白了下来。

    看见袁世凯惊恐的样子,慈禧不由笑道:“袁爱卿,不要如此,哀家这道难题是关于新军编练的。袁爱卿你是满朝最会编练新军的,连洋人都对你赞誉有加。”

    “臣惶恐,”袁世凯叩拜道,“湖广总督张之洞张香帅编练的自强军也是当世有名的新军,臣不敢与张香帅相提并论。”

    “张之洞毕竟还在湖北,相距太远,如今哀家只能问策于袁爱卿你了。”慈禧听闻张之洞的眼中恼色一闪而逝。

    如果不是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所谓东南互保,对于朝廷的勤王诏令局部出兵,哀家哪会仓惶出京逃亡西安。

    “臣编练新军多靠洋人教习,军中将领也都是李中堂创建的北洋武备学堂里出来的优秀人才。”袁世凯不由的说道。

    “可惜北洋武备学堂被洋人给毁了。”慈禧不由叹息道。

    “太后,北洋武备学堂虽然被洋人毁了,但是在开平还有座北洋武备学堂分堂。臣正准备奏请太后,想要扩大开平武备学堂,为朝廷多培养一些军事人才。”袁世凯乘机拜道。

    慈禧想了想,缓缓说道:“你现在是署理直隶总督,就将那座学堂迁至保定吧,毕竟开平还是小了点,不适合作为扩大后的武备学堂。”

    “嗻,臣遵旨,臣回去后就准备搬迁开平武备学堂。”袁世凯大喜道。

    “好了,言归正题,”慈禧摆摆手,严肃的说道,“陕西有奏折来称陕西出现匪党,奏请编练新军以对匪党。刚才总军机大臣都已商定,同意陕西的奏请,不过对于到底让陕西编练多少新军还未有定论。不知袁爱卿可有何建议?”

    “臣不敢,”袁世凯拱手道,“臣对于陕西之事并不清楚,不敢乱下结论,不过新军编制不外乎镇、协、标、营、队、排、棚,对应于西洋人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对于陕西该练多少新军之事,待臣回去后好好研究之后再上奏于朝廷。”

    “嗯,”慈禧点点头,“此事是需从长计议,地方新军编练不是小事,必须要慎重。但也不能让朝廷焦急等待。”

    “嗻,臣三天之内定会上奏,以供朝廷决议。”袁世凯严肃的拜道。

    “袁爱卿,你暂且退下吧。”慈禧点点头。

    ps:本文纵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纵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支持,谢谢!

    第二十九章 李四宝入党

    “四宝同志,欢迎你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让我们共同为心中的理念一起奋斗终生。”李天倚紧紧的握住了李四宝的双手,高兴的说道。

    “先生,虽然我的思想觉悟还没有那么高,但是我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一定会将解放中华名族当作终生的理念一直奋斗下去。”李四宝也是紧紧的握住李天倚的手,激动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先生,我有个重要的情报。”握完手,李四宝便紧张的说道。

    “哦?什么情报让四宝同志如此紧张?”李天倚见此也不由的脸色严肃起来。

    “先生,三天前有洋人再一次向赵家堡送了一批武器,同时来的还有一个会说些简单官话的洋人。而且从前天开始便从早到晚的进行训练,每日都要进行五个时辰的训练,护卫队的兄弟们都累的苦不堪言。而且赵剥皮还增加了护卫队兄弟们的月银,说是以后剿匪阵亡的没人再给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银。”李四宝神情严肃的说道。

    李天倚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站起来来回走了几圈。

    “哦,对了,赵剥皮这一阵子又招了不少护卫队员,凑足了四百人。“李四宝又爆出了一条情报。

    李天倚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形势不妙啊。”李天倚叹了口气。

    赵家堡护卫队居然开始进行军事训练了,训练他们的居然是洋人,不管这个洋人的水平怎么样,可毕竟是洋人作为教官。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啊。

    进行训练到也没什么,反正自己的不对也是每日解毒药进行训练,可是最大的问题却是赵剥皮扩大他的私人武装了。四百名全副武装的经过系统训练的军事人员,将是攻打赵家堡的强大阻力啊。

    扩大队伍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四宝兄弟,你的情报很是及时,党会永远的记住你的功劳的。”李天倚和蔼的拍了拍李四宝的肩膀,笑道。

    “为党服务是我的义务,我会将党放在第一位的。”李四宝大声道。

    “嗯,”李天倚点点头,继续对李四宝说道,“你回去后要努力进行训练,除了训练之外,你要好好的抓住护卫队员的心里,尤其是那些新来的,一定要好好的、秘密的发展几个同志加入我们,为我们以后攻打赵家堡减少阻力。”

    “是。”李四宝站直,敬了个在赵家堡跟洋人学的军礼。

    “记住,一定要发展几个同志来,晚上开会时我会提议成立赵家堡特别党支部,由你为特别支部的支部书记。”李天倚严肃的说道。

    “谢谢先生的新任,我一定会多多发展几个同志加入赵家堡特别党支部的。”李四宝激动的说道。

    “好了,”李天倚摆摆手,“还有一点你要记住,你虽然是特别党支部书记,但是,推荐入党的人选必须要慎重,必须要进行多次考察。而且,你推荐的第一个党员员必须要得到党小组的同意才能正式入党,毕竟要最少要两名老党员推荐才能加入我们这个神圣的组织。”

    “是,先生的话我记住了,我就先回赵家堡了。”李四宝脸上激动之色已完全褪去,转变为一脸严肃。

    李天倚点点头,打开房门将李四宝送了出去。

    送走李四宝后,李天倚又关上房门,坐到了桌子旁,一脸的阴沉。

    李四宝的这个情报对于自己事业的打击还是很大的,三百人的私人武装,还有洋人进行正式的军事化训练,这可能吗?

    就算赵剥皮的大哥是安塞县的知县,儿子是安塞县绿营的千总,可是如此大规模的编练新军式的私人武装,他就不怕朝廷定义他想要造反?

    为什么他要如此高调的编练新军化的私人武装,然道是朝廷默许的?

    如果朝廷默许的话意味着什么?

    前一阵子的战斗,自己曾大闹安塞县城并且打死数十名绿营官兵,难道赵知县将自己大闹安塞县城的事情捅上天了?

    现在满清的新军就剩下袁世凯的武卫军、刘坤一的自强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可是慈禧会派这三支新军来吗?

    袁世凯的武卫军应该不可能,武卫军就剩下两万多人,守好北京城和整个直隶地区还嫌不够,又怎会播出一只人马前来陕西?

    那就是两江的自强军和湖广的鄂军,以及陕西自己编练一支新军。

    新军编练不是简单的事情,满清冲1904年开始编练新军,要编练36镇新军。可是到了1911年,满清花了7年的时间,举全国之力,才编制了全部是旗人的近卫军一军和陆军14镇、16个混成协以及几个独立的标、营,可见编练新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两江的自强军到陕西隔了个河南省,距离太远。唯有湖北的鄂军跟陕西紧紧相连,慈禧要是知道陕西有人起义,而绿营兵和八旗兵又不堪重任,唯有先派出湖北的鄂军前来。

    难道赵家堡如此训练护卫队是为了帮朝廷编练一直新军?毕竟赵家堡的底子再那,有接近两百人的基础(原来有两百五十人,被李天倚等人几次的偷袭伏击,被打死或者反正了数十人,就剩下这么点了)。

    如果真是赵家堡为朝廷编练新军的话,那就十分不妙了。

    朝廷为了保住这只新军的话,此时张之洞的鄂军估计已经在路上了。毕竟新军不是旧军,要是八旗兵或者绿营兵的话,动身要有一些时间进行准备,可是新军都是刚刚编练的,士气惊人,尤其是鄂军的左翼(可以算是镇)的统制张彪可是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如果是张彪率兵进陕,大事不妙,要黎元洪的话还好一点。

    要解决难题还是要扩大队伍啊,赵家堡不好打,但是鄂军还是稍微好点的。打鄂军不能跟他们进行阵地战,那样的话别说是张彪的左翼,就算是黎元洪的右翼,自己队伍也是有多少牺牲多少啊。

    刘三爷虽然还没侦查回来,但是最近的地主豪强除了赵家堡外,还是有一家的。

    明天就让李大壮把队伍拉出去进行一下实战,在鄂军过来之前好好的让队伍见识一下实战的味道。

    ps:本文纵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纵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支持。谢谢!

    第三十章 丰收

    “大丰收啊,大丰收啊。”

    老远,李天倚就听见李大壮那粗壮的兴奋声。

    李天倚连忙跑出去,在屋外看见一大群人,当先的李大壮满脸的激动之色。

    李大壮见李天倚出来,连忙打不跑过去,大叫道:“大丰收啊,先生,今天真是大丰收啊。”

    “先别说丰收,这些人和箱子是怎么回事?”看着数十个被捆绑的严严实实的人和几十口大箱子,不由得眉头皱了皱。

    “这些人啊,”李大壮指着那几十个被捆绑的人,大叫道,“这些都是那周老财的家人和管家的家人,我们去攻打周老财的院子,这些人居然还敢负隅顽抗。所以我让人一个冲锋打进去,这些人就全被抓起来了,抓了这些人后,他们还大哭大闹,还有的在地上打滚,我一怒之下就把他们全捆起来了。”

    “那周老财呢?”李天倚听说这些都是周老财的家人,紧皱的眉头就稍微舒展了些。

    “他就是周老财,”李大壮从人群中拉出一个五十多岁、带着瓜皮帽的小老头,轻踢了一脚道,“这周老财真不是什么东西,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准备纳小妾。幸亏我们今天去打这个坏蛋,否则有一个黄花闺女被这糟老头子给糟蹋了。”

    “冤枉啊,”那周老财猛的跪在李天倚的脚下,大哭道,“我也不想纳小妾啊,可是这张家欠我一百两银子了,他家也还不起这一百两银子,所以就用他家闺女来抵债。一百两买个闺女,小老头还觉得亏了呢。”

    “周老鬼,你胡说,”一个年轻的女人冲了过来,大哭道,“求山大王做主,我家本在前年年关借了这周老鬼的二两银子以度年关,本来说好的,第二年只要连本带利还五两银子即可。可是第二年,我父亲去这周老鬼家还银子,却在路上糟了劫,银子被抢。到今年,这周老鬼跑到我家要我爹还一百两银子,否则就要小女子嫁给他做妾。小女子不愿,他却用家父家母威胁于小女子,小女子没法,只好今日嫁入周老鬼家。幸亏山大王的手下如神兵天将,救小女子于水火之中。”

    这女子的哭声听的李天倚一阵大怒,一脚将周老鬼踢开,喝道:“混账东西,二两银子居然敢收九十八两银子的利息。这么高的利息这些贫苦百姓当然还不起,你居然还敢强抢民女,真是混账东西,死不足惜。”

    “山大王饶命啊,饶命啊,”周老鬼慌忙的叩头道,“小老儿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放高利贷了,再也不敢强抢民女了。”

    “以后?”李天倚冷笑道,“你们没有以后了。”

    这句话一出,跪在地上的周老鬼和被捆绑的几十人脸上被被惊恐之色笼罩。

    “大壮,先让人将这些人关押起来,放出风去,就说梁山的好汉后天上午召开审判大会,对周老鬼一家及其爪牙进行公审,让民众过来将对于周老鬼及其爪牙的罪过全部审讯出来。”李天倚不在看周老财,转头对李大壮吩咐道。

    “是,”李大壮敬了个军礼,有招了招手叫来几个手下道,“你们几个将他们关到那片窑洞内,好生看管,别让他们逃了,逃了一个唯你们试问。”

    “是,我们不会让这些吸血鬼逃跑的。”几个人敬了个礼之后便押着这几十个被捆绑的周老鬼家人及其爪牙走了。

    “好了,不顺眼的家伙都走了,大壮同志,你再来说说今天的收获如何?”李天倚指了指箱子微笑道。

    “这只是今天收获的一部分。”李大壮大笑道。

    “哦?后面还有?”李天倚笑的更欢了,“快说说,到底有什么收获?”

    “清点出来的收获有二十支水连珠,以及四千发子弹,这四千发子弹都在子弹盒里都没拿出来。我们冲进周老财家里的时候只有五个拿枪的护卫,并且搞笑的是这五支长枪内没有一粒子弹,我们冲过去后他们居然还不停的扣动扳机,笑死我了。”李大壮大笑道。

    “这周老财一看就是守财奴的样子,有护卫队员开枪不知道用子弹也不足为奇。”李天倚微微一笑。

    “这周老财家有二十支洋枪,却只有五个可以拿洋枪的护卫,另外十五支放在库房里都快要生锈了,隐葵他们把枪买来的时间不长。”李大壮的语气有些不屑,也有些可惜。

    “库房里除了有十五支洋枪和四千发子弹外还有两万余两银子,和不在少数的金银首饰,我一股脑的全装在这些箱子里带回来了。”李大壮笑的已经咧不开嘴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周老财的粮仓内发现了巨量的粮食。这周老财真不是人,他们家的佃户每日吃的都只有半饱,这半饱的食物里还要参杂大量的野菜,而周老鬼的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据估计,最少也有一万石。可就算如此,周老鬼还不停的跟佃户收租子。”说到此时,李大壮已经是狠狠的说道了。

    “这周老鬼就是杀一百次也不足以平民怨。”李天倚冷静的说道。

    “求山大王做主,一定要杀了周老鬼。”一群人突然跪了下去,一边磕头一边哭道,“周老鬼在世一日,就没有我等生活的日子。”

    “众位乡亲们快快起来,”李天倚连忙去将靠近的几人扶起来,道,“乡亲们你们快快起来,你们先起来,周老鬼不会有好下场的。”

    “真的没有好下场?”乡亲们疑惑的站起来,看着李天倚。

    李天倚摆摆手,沉痛的说道:“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十分的理解,你们放心,周老鬼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后日中午,我们会在此地召开周老鬼的公审大会,你们回去后好好的宣传下,让更多的乡亲们过来,大家一起声讨周老鬼。”

    “好,我们后日定会过来,好好的声讨周老鬼,山大王,一定要杀了周老鬼啊。”乡亲们都纷纷说道。

    ps:本文纵横首发,更多内容尽在纵横《血色大地》,欢迎大家前去支持,谢谢!

    第三十一章 公审大会

    今日中午的公审大会开的很成功,现场人山人海。

    经过乡亲们三个多小时不断的控诉,临时充当审判员的李天倚宣读了周老财、周老财家人及其爪牙的审判裁决书。

    三十四人受审人员自周老财以下二十六人被处以死刑,立即执行,剩下几人被处以劳动改教。

    整个公审大会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公审大会结束后,李天倚将在周老财家搜来的地契和高利贷的借条用火盆一烧而尽,此举更是让怎个大会进入了**,乡亲们的较好声甚至比刚才枪决周老财等人时还要巨大。

    李天倚摆摆手,用铁皮卷成的扩音桶大声叫道:“乡亲们,乡亲们,大家请安静下,请安静下好吗。”

    一连叫了几遍,乡亲们的喧哗声才渐渐平息了下来。在连电都还没普及的年代对着一大群人讲话还真是吃力。

    “乡亲们,”李天倚扫视了下下面一群已经安静下来的人群,大声叫道,“周老鬼已经伏诛,可是他名下的数百顷地还是要有人种的,不能荒废在那里。”

    “大王,你是准备将地租给我们种吗?”一个看起来有六十多岁的大爷连忙问道。

    “就是不知租金如何?”一个中年见李天倚微微点了下头,不由大喜,“只是希望租子比周老鬼少一点就好。”

    “你们租周老鬼家的地要交多少租子啊?”李天倚不由的问道。

    “差不多要六成,”开始问话的大爷叹了口气,“这几年收成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要交这么多的租子,今年家里差点饿死人。”

    “老大爷,你放心,”李天倚安慰道,有大声对着所有的乡亲们大声说道,“乡亲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不是周老鬼这样的人,我们不可能要你们交这么多的租子的。”

    李天倚想了想又继续说道:“当然,这不能说是要租给你们种,毕竟田不是我们私人的。”

    “什么?”乡亲们再一次喧哗起来。刚上天堂瞬间又下了地狱。

    看着众人那失望的表情,李天倚轻轻摇了摇头道:“乡亲们,你们不要紧张,我只是说田不是我们私人的,不能说是租给你们种,而是这田是属于国家,我们只能承包给你们种,你们种了之后除了要上交给我们的田税之外,其余的收入都是你们的。”

    “那这个田税要交多少?”那老大爷又继续问。

    看样子,这老大爷在这群乡亲们之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一直都是这老大爷跟李天倚在对话。

    李天倚连忙将这老大爷请上台子,让他做下。

    “田税不多,收成好的话也就一亩地四十斤,收成不好的根据产量进行减少,或者免去田税。”李天倚解释道。

    “如此甚好,”老大爷笑道,“今后我们就能吃饱饭了,大王,我们年年都会将天水交付与你,只要大王能保我们这地方的平安即可。”

    “那是一定的,”李天倚笑着对老大爷说道,“今后这一带就是我们主要活动地区,我们会将这一片地区打造成全国最让人羡慕的地区。”

    “有大王这一句话,老朽就安心了。”老大爷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哈哈大笑。

    “不过,我等虽愿意再此保护各位乡亲们,可是朝廷会让我们安心再此保护你们吗?”李天倚话锋一转,语气变的严肃起来。

    “大王,这话是什么意思?”老大爷也不由得变得紧张起来。

    “呵呵,大爷,先不要叫我大王,我等并不是什么打家劫舍的山匪。我们只是想要为贫苦的乡亲们做一些事,将那些欺压在乡亲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恶霸全部消灭,还给乡亲们一个蔚蓝无云的天空,让乡亲们生活在朗朗乾坤之下。”李天倚神情激动的说道。

    “大王这是要造反?”老大爷吓了一跳。

    “老大爷别紧张,”李天倚连忙安慰起老大爷,“还有千万不要再叫我大王了,我们其实造反并不是为了去做皇帝,我们也不准备做皇帝,所以这大王两字我担当不起。”

    “不叫大王叫什么?”老大爷万分不解。

    “叫我李天倚即可。”李天倚笑道。

    “不敢,不敢。”老大爷连忙摇手。

    “呵呵,”李天倚笑道,“我们本都是一样的凡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以后我们的革命——也就是造反成功了,推翻了皇帝,我们国家就不在会有皇帝了。那样大爷还有什么可以不敢的呢,你是人,我李天倚同样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啊。”

    “不知大王——啊不,不知李天倚首领需要我们这些小民做些什么?”老大爷又回到刚才的问题。

    “我们是准备造反的,”李天倚看着老大爷,定了一会儿,才道,“但是朝廷不会让我们就这么简单的在这里造反,必然会派出大军前来围剿。而我们现在只有几十条人枪,人手不够,要扩大队伍,这必须要乡亲们的支持啊。只有乡亲们能够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才能粉碎朝廷大军的清剿,才能让各位乡亲们安安稳稳的种田,而不需被那些贪官恶霸坐在脖子上欺凌。”

    “小老儿明白了,”老大爷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道,“李首领这是要我们能出一些青壮来加入首领的队伍中。”

    “不错,”李天倚笑道,“现在田已经分给你们去种,只需缴纳一点点的田税作为我们这些造反之人的口粮,就没有别的苛捐杂税。从此就鞥过上顿顿都能吃饱饭的日子,那些一日三餐只能吃一些野菜都吃不饱的苦日子将一去不在复返。老大爷,这样的日子你们不动心吗?”

    “动心,当然动心。”老大爷摸了摸花白的胡须,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十分的灿烂,微微闭上眼睛,显然已经沉醉在李天倚刚才说的顿顿都能吃饱饭的日子里去了。

    “为了能保住这些即将变的幸福的日子,只需让一些青壮加入我们的队伍而已,不多只要来五十人就好。”李天倚成热打铁的说道。

    第三十二章 延安

    那老大爷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才两天,五十个十八到二十岁的精壮小伙就被老大爷送来了梁山的军营里。

    老大爷吩咐这五十个小伙子认真训练,要听话之后便离开了,连饭都没吃一口。

    李天倚在这五十人之中挑选了十人,组成一班,再由王志作为班长。原来的三十三人组成三个班,分别由刘杞、赵宁、王力为班长,统一由李大壮指挥。

    剩下的四十人合用十支枪训练,作为梁山根据地的守卫力量。

    这几天,天阴沉沉的。

    新来的五十人训练了几天后,天终于放晴了。

    李天倚长舒一口气,雪还是没有下下来。

    虽说,要是下了大雪,朝廷新军围剿的时间就要向后推移。可是,刚刚加入队伍的新兵们也不能训练,总不能让他们在厚厚的积雪中训练。

    毕竟他们是新兵,思想觉悟也还没上升到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层次上去。

    索性,今日终于放晴了。

    一大早,李天倚吩咐好同志们好好训练之后便在草市上租了一辆马车向延安府而去。

    这次,李天倚连安塞县城都不去了,虽然他已做了易容,相信安塞的衙役和绿营兵也不会认出他。

    只不过这次出去是为了探寻陕西编练新军的事情,虽然历史上的陕西新军是在1905年开始编练,到1911年也就编成一协而已,还在辛亥革命之中起事了,加快了满清的崩盘进程。

    假如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陕西从现在就开始编练新军的话,那么编练新军的地点必定不会太远。

    延安就成了李天倚首要目标。

    毕竟赵家堡已经开始编练新军了,四百余人,按照满清新军的标准,恰好就是一营士兵的数目。

    拉车的马只是一匹驽马,速度并不是很快。

    自从穿越以来,难得有休闲的时候。今日乘坐马车去延安府,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一路上都是些光秃秃的大树,以及近半尺高的麦苗。

    虽说是冬季,路上也没什么可看的,但听着车轱辘吱呀的声响,李天倚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先生,到延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