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

    在谈到自己在奥巴马的选战宣传中的得意之作时,阿克塞尔罗德说:〃在竞选开始前一周,我幸运地找到了一段旧录像材料:一个西班牙裔年轻人斜着身子从镜头前走过,边走边说:‘奥巴马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嗯……尤其是在国家状况不那么好的时候。‘〃〃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说话结巴的感觉,因为这种真实性能打动人心。〃他随即将这段录像上传到互联网上。为了展示奥巴马的亲民形象,阿克塞尔罗德还找出一段远距离拍摄的录像--奥巴马出现在伊利诺伊州南部乡下一条洒满阳光的道路上,手臂搭在一位个子矮小的白人老农的肩上,两人边走边聊……

    第11节:美国梦代言人(10)

    4芝加哥社区组织者

    奥巴马的〃街头混混〃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经过内心的挣扎,奥巴马正式认同自己是一名黑人(非洲裔美国人)。他决心痛改前非,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

    大学毕业后,曾有2年时间就职于高薪的华尔街咨询公司,那时,他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英,他迅速放弃了这条人生道路,敲定了以公职为志业的生涯规划,决定到芝加哥贫困的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1985年,芝加哥一家民权组织雇用奥巴马为社区组织者(communityorganizer),年薪只有万美元,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呆就是3年。在这3年时间里,他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具体而微的事情。奥巴马复兴社区的能力是他后来竞选的主要号召力,也是选民信任这位47岁年轻人的依据之一。奥巴马还在芝加哥受洗为基督徒。

    奥巴马在芝加哥社区做社区组织工作的时候曾处理过一次危机。在一次会议上,一大批同事集体辞职,因为他们觉得太累了,辛辛苦苦干了两年,收获却不大。奥巴马发表了一次小型的演讲说:〃你们说很累,其实这儿的大多数人都很累。我们来这儿并不是需要一份薪水,而是因为想改进这儿的社区服务。我不介意过去发生了什么,我只知道,在这儿和你们一起工作,我们一定可以改变目前的一些现状,如果你们认为和我一起工作后,什么改进也没有,那么首先需要辞职的人是我而不是你们。〃大家对奥巴马的言论很惊讶,他们都答应留下来继续想想办法。从这件小事可以发现,奥巴马很会做说服工作。

    5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芝加哥的社区服务经历使奥巴马决心从政,奥巴马一旦决定从政以后,定位相当清楚,就是要竞选地位尽可能高的公职,而要胜任这样的公职必须要有为公众服务的知识和能力,于是,他决定报考哈佛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就读期间,他当选全美最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theharvardlawreview)的总编辑,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最高的荣誉,展现过人的智慧与特殊的领导才能。奥巴马也是《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第一位争取到这个位子的非洲裔美国人。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

    奥巴马在读哈佛法学院时,仍然残留了一些早年桀骜不驯的性格。因为违章停车,他总共领到十七张罚单,但他只肯支付两张。直到十七年后准备竞选总统的两周前,他才决定把账付清。

    1991年,奥巴马以〃极优等拉丁文学位荣誉〃从哈佛大学毕业,他又回到芝加哥,并且结婚生女,真的在黑人社区扎根长住下去。他首先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工作,当了多年的〃穷人的代理人〃。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起了宪法学,从讲师做起,后来做到宪法学教授。

    第12节:美国梦代言人(11)

    6州议员和国会参议员

    1996年,35岁的奥巴马从芝加哥第十三区,南部的海德公园(hydepark)区被选入伊利诺州议会,从此连任三届州议员。

    2004年他竞选联邦参议员成功,进入参议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唯一一名非裔参议员。奥巴马自称是〃参议院中最穷的人〃。2007年,布什总统宣布给议员加薪,将年薪从万美元涨到万美元,奥巴马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7竞选美国总统

    2006年,奥巴马作为一位很有前途的政治明星的冉冉升起,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上赫然写道〃下一个总统?〃在2006年10月的电视访谈节目《会面新闻界》中,奥巴马表示自己可能会参与2008年的总统竞选。民主党参议员理查·杜宾和伊利诺州审计长丹尼尔·海恩是2008年奥巴马总统竞选的早期倡议者。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今天,我郑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的选址大有深意。10年前,他在这里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从此开始职业政治生涯。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地盘〃。林肯曾在伊利诺伊州议会从政8年,并于1858年在那栋老建筑内发表著名演讲《分裂的房子》。这里也是林肯参加1860年总统选举的竞选总部。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寓意是很明显的,一是为了博得黑人的好感,二是为了博得草根阶层的好感,三是为了博得一切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借鉴肯尼迪总统当初的名言〃火炬已经传给新的一代〃,奥巴马在演说中也发出同样的呼喊〃任何时期,都有新的一代涌现,完成需要他们承担的任务。今天,我们再次听到召唤,现在是我们这一代人做出回答的时候了。〃

    2007年,人们总认为奥巴马的肤色是个问题,但随着选举的开展,特别是在第一场预选所在的、白人人口占95%以上的艾奥瓦州,奥巴马一举取得开门红,这给奥巴马带来了信心,奥巴马捕捉到了一种超越种族狭隘的自豪感。奥巴马在白人家庭养大。所以他和〃苦大仇深〃、动不动就以种族歧视说事的传统黑人民权领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他受白人选民拥戴的原因。在这之后的竞选演讲中,他多次提到,如果人们发现美国的第44届总统有个〃好笑的名字〃,他们会改变对美国的看法,美国人也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第13节:美国梦代言人(12)

    很多美国人认为:如果一个黑人可以成功的避开种族政治以及保守党-自由党派系的影响,那么他一定有机会来拯救这些根深蒂固的分歧。

    第三节〃愿你的这盏灯永远为我长明〃

    1能力出众的米歇儿·奥巴马

    奥巴马的妻子叫米歇儿,身高米,仪态端庄,甚至有人称赞她将杰奎林·肯尼迪的风度和劳拉·布什的魅力集于一身。2007年,美国《名利场》杂志评出度全球最佳衣着人士排行榜,米歇尔就榜上有名。米歇尔能力也很出众,她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医院副院长,年薪高达万美元,约为奥巴马的两倍。此外,米歇尔还在6家机构的董事会任职。2007年5月,米歇尔宣布将辞去芝加哥大学医院副院长职务,为丈夫助选。2007年9月,米歇尔接受美国《魅力》杂志采访,大讲丈夫生活的中〃糗事〃,〃揭发〃丈夫睡觉鼾声阵阵,早晨醒时还臭味熏人,以至于女儿们都不愿意爬进他的被窝和他亲近。

    米歇尔·罗宾逊是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父亲是一位水管工,母亲对待子女教育很重视,每晚只允许米歇尔和哥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米歇尔和哥哥的童年主要在读书、下国际象棋中度过。米歇尔还具有运动天赋,喜欢玩棒球、足球和篮球。到六年级的时候,米歇尔加入天才班。之后,米歇尔学习了三年的法语和两年的大学生物课程。

    米歇儿有一个非常自强的父亲,她父亲――也就是奥巴马的岳父――在大约三十岁时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病,得了那种病的人,身体的活动能力会逐步下降。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奥巴马的岳父没有抱怨,一直坚持工作,养活全家。比方说吧,因为行动不便,他早晨在上班路上要多花一小时。在外人看起来他一切正常,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正常,但为了实现这种正常,他们一家人付出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

    1981年,米歇尔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社会学,米歇尔是班上四个靠奖学金读书的学生之一。米歇尔说:〃我在普林斯顿的经历让我前所未有地注意自己的肤色。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只是个访客,并不属于那里。〃1985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的米歇尔进入哈佛法学院学习,1988年毕业后成为芝加哥悉尼·奥斯汀(sidleyaustin)律师事务所(美国第六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2第一次约会

    1989年,米歇尔认识了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的奥巴马。并担任奥巴马的业务指导,成了比自己大3岁的奥巴马的老师。当时的米歇儿非常勤奋,常常加班,她的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在周围的一片黑暗中独自璀璨,正是这灯光使奥巴马魂牵梦绕,因为奥巴马也很勤奋,也常常加班,他为不远处的另一处灯火着迷。

    第14节:美国梦代言人(13)

    有一天,他向米歇儿表白:〃愿你的这盏灯永远为我长明〃。奥巴马开始了对自己的实习指导者米歇尔的追求。米歇尔最初拒绝了奥巴马的约会,米歇尔认为,办公室恋情存活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奥巴马锲而不舍地追求米歇儿,他不断邀请米歇尔外出,米歇尔向好友凯利·麦克阿瑟求救,凯利告诉她:〃我想,和这个小伙子一起吃顿午饭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约会。两人看了一部电影,散场后,奥巴马请米歇尔吃饭。不久,他们成了一对情侣。1992年10月,米歇尔与奥巴马正式结婚。奥巴马也成功地〃把老师发展成老婆〃。

    3〃美国十大人气夫妇〃

    婚后两人分别辞去律师工作,奥巴马开始进军政坛,米歇尔则开始做社会工作,成为一家著名非营利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后来米歇尔进入芝加哥大学工作。奥巴马夫妇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和萨莎。奥巴马宣布参选总统后,因特网上一段名为〃迷恋奥巴马〃的视频〃得罪〃了他6岁的女儿萨莎。这段视频的女主角是当红模特兼演员安伯·李·埃廷格。画面中,她身着印有奥巴马名字的紧身衣,展示着自己的姣好身材,并表达了自己对奥巴马的倾慕:〃宝贝你是最棒的候选人……我迷恋奥巴马。〃萨莎注意到了这段视频,而且对此感到不快,有一天她跑去问妈妈:〃爸爸已经有妻子了?〃

    与希拉里和克林顿问题频出的婚姻相比,奥巴马与米歇尔的婚姻健康、稳定,这显然是奥巴马参加竞选的优势,会为他赢得更多支持者。2007年,美国《黑檀》杂志举办的〃美国十大人气夫妇〃评选中,奥巴马夫妇名列其中。

    米歇儿是个颇〃厉害〃的女性,奥巴马曾发起一个限制武器的贩卖和黑市交易的法案,他高兴地给米歇儿打电话,想与她一起分享这个消息。当奥巴马和米歇儿滔滔不绝地讲这个法案的重要性时,米歇儿打断了他,说在家里的厨房和楼上的浴室发现蚂蚁,希望奥巴马明天在回家的路上买些蚂蚁的捕捉器。〃奇-_-書--*--网-qiscom〃因为米歇儿自己明天要带女儿去医院,奥巴马只得答应了,挂了电话之后,他的好心情立刻烟消云散。奥巴马想:是否约翰·肯尼迪和约翰·麦凯恩也要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蚂蚁捕捉器呢?

    4未来的第一夫人

    对丈夫的参选,米歇儿一开始并不抱多大希望,她只是轻描淡写地对奥巴马说,别把事搞砸了就行。2007年2月11日,在奥巴马正式宣布参选的第二天,米歇儿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达了对身为一名黑人的丈夫挑战美国白人地位的大无畏的行动的担心,她说:〃奥巴马也许会在去加油站的时候被射杀――但是,一个人不能因为恐惧和可能发生不测而裹步不前。〃

    第15节:美国梦代言人(14)

    随着奥巴马竞选活动的开展,米歇儿也辞去了工作为丈夫助选。2007年8月16日,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儿在艾奥瓦州康西尔布拉夫市向支持者发表了题为《我们对总是感到恐惧已经很厌倦了》〃tiredofbeingafraid〃的7分钟演讲。演讲的大意是,奥巴马一家本来过得很好,竞选活动是对他们的美满生活的破坏,但是米歇儿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们在一个建基于〃害怕〃的社会里长大,因此她做出了〃牺牲〃,支持她丈夫竞选美国总统,她丈夫是一非常特别的人,是位力图实现变革的人。她呼吁选民投票不要基于〃害怕〃,而是基于对变革的要求。

    2008年1月24日,很多美国人打开电子邮箱,会收到一封来自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的邮件。奥巴马夫人的邮件,暗示希拉里夫妇〃两打一〃、还指责他们不择手段。信的标题很吸引人《我们未曾料到的》(whatwedidn‘texpect)〃。内容是:

    朋友:

    在过去一两个星期中,另一位候选人的配偶吸引了极大的关注。

    我们参选时就料到,奥巴马将要同时对付克林顿参议员和克林顿总统。

    我们料到,比尔·克林顿将吹嘘他在九十年代的政绩,谈论希拉里在他的成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种手段是公平的,也是我们准备去面对的。

    我们未曾料到的,至少是未曾料到会在党内出现的,是最近看到的那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策略。我们未曾料到那种对奥巴马的历史做恶意的歪曲和引人误导的指责。〃

    ……

    奥巴马不靠一个前总统为他竞选。他靠的是咱们--你、我,以及数十万像咱们一样的人,他们正为竞选提供力尽所能的支持。

    请站起来迎接那些攻击。今天,请在网上捐你的第一笔50¥,参与这场竞选。〃

    谢谢!

    米歇儿

    米歇儿说话直接,很受人喜欢,但有时候过于直白就会失言。2008年2月18日,米歇儿对着威斯康辛州的观众直接谈到她的黑人丈夫也能在美国总统的选战中立足时说:〃自从我成丨人以来,我首次为我的国家感到骄傲。〃(forthefirsttimeinmyadultlifetime,iamreallyproudofmycountry)

    米歇儿的这句话立即遭到许多人的抨击为不爱国,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种族信号,对米歇儿的话的正确解读是:〃我们黑人被压迫虐待了这么久,终于站起来了,终于对国家有认同感了。〃继续曲解也可以是:〃不到黑人当总统,这个国家永远不是真正属于黑人的。〃

    这句话可能是句大实话,但是它却触动了哪怕是最麻木的白人的心中那根敏锐的神经。它可能会让美国的白种人群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总统选举,这是一场黑人运动。虽然他们白人这么多年弥补黑人,但是黑人们从来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过那些〃恩惠〃,他们一直在暗中较劲,要夺回权力和地位。奥巴马的竞选班子不得不站出来替米歇儿解释:〃当然她为美国感到骄傲,并热爱她的国家。但她意识到美国的政治制度并不总是完美的。〃

    第16节:美国梦代言人(15)

    在一次接受《新闻周刊》的采访时,主持人请米歇儿〃假设〃一下当〃第一夫人〃时要做的事,米歇尔显然早就想好了:主持人问:〃身为‘第一夫人‘参与各项政策决定,这是否也是你想效仿的?〃米歇儿答:〃我从没想过要效仿别人做事,因为我也不认识希拉里。我觉得我无法效仿另外一个人。我想我只能成为我自己。〃

    第四节〃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

    1找到信仰

    奥巴马在芝加哥平民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时,主要是和教堂和牧师合作。但这些教堂普遍处于衰落状态,因为家境较好的黑人在一旦发达后都搬到郊区中产阶级社区去了,随着中产阶级的迁出,困守在黑人区的穷人只能越来越破败。这就使得在黑人社区做基层工作的奥巴马觉得越来越困难。奥巴马意识到,他必须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印证自己不会像那些搬出去的黑人精英一样背叛穷人区,从而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奥巴马选择了三一联合基督教会(trinityunitedchurchofchrist),教会成员以专业人士为主。打动奥巴马的是他们的一条誓言:〃鼓励成功,但成功后坚决摒弃‘中产阶级态度‘〃,有这种中产阶级态度的人有了点钱就赶紧搬离黑人社区,好像从此可以跳出火坑、脱离苦海似的。

    奥巴马2004年的著名演讲〃无畏的希望〃的题目,以及奥巴马2006年出版的书《无畏的希望》(theaudacityofhope)的书名,是来自芝加哥三一联合基督教会的牧师耶利米·赖特所写的一段布道。赖特是奥巴马的精神导师,奥巴马在做出任何大胆的政治行动前,都会跟赖特商量。去年秋天,奥巴马跟赖特讨论了竞选总统的可能性。赖特提醒奥巴马,不要让政治改变自己,但赖特也鼓励奥巴马大胆尝试胜利或者失败。在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以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他在1985年与赖特初次相识时的情景。

    在《大无畏的希望》一书的〃信仰〃一章中,奥巴马回顾了他在宗教信仰上的心路历程。奥巴马写道,在他每天在教堂中遇到的男男女女的日常工作中,从他们〃在绝境中开路〃以及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保持希望和尊严的行动中,他看到了《圣经》的力量得以彰显。他意识到:〃信仰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怀疑,也不意味着你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把握。〃

    在三年的社区组织活动中,人们经常问奥巴马一个问题:〃你这样有能力的黑人,大学、大公司巴不得抢了你当作标榜种族平等的战利品,你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浪费自己的才华?〃奥巴马反问他们:〃你们退休了为什么不在家过安心日子,却要出来找罪受?〃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出于信仰。〃奥巴马回答说,〃我也是出于信仰〃。

    第17节:美国梦代言人(16)

    基督教经典《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是奥巴马在演讲中喜欢引用的:〃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iammybrother‘skeeper)。《圣经·创世记》中,该隐因没有照看好弟弟亚伯而受到神的处罚。奥巴马引用这句话的用意是:成功的专业人士要留在穷人弟兄中间,因为幸运的人有守护之责,这应该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

    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上,奥巴马是主要发言人之一。在引用了刻在美国国玺上的拉丁国训〃epluribusunum〃(合众为一)之后,奥巴马就引用了《圣经》上的这句话说:〃正是这一基本信念--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护人--使得美国成为美国〃,很多代表听到这里眼睛都湿润了。这篇著名的演讲使奥巴马在党内的名声一炮打响,光芒直逼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

    在另一处演讲中,奥巴马说:〃我不会满足于得到媒体的闪光灯和群众的掌声,当我越来越确信我能够帮助人们过他们渴望过的有尊严的生活时,我就越来越感到由衷的喜悦。我常常想起本杰明·富兰克林向他的母亲解释他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公共服务事业的时候写在家信中的那句话:‘他生前有用,身后富有。‘〃

    对那些渴望把自己托付给一个拯救者的人来说,奥巴马的反应是报以约翰·肯尼迪式的安慰,那就是,立足于我们生存的地方,如果说上帝做了一些拯救我们的好事的话,那一定体现为我们自己的作为,每个人自己都要按照上帝昭示的方向去努力奋斗。对那些极度崇拜奥巴马并将之视为自己的拯救者的人,奥巴马告诉他们,他们需要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仰,并遵从自己的希望和信仰行事,以拯救他们自己。每个人都要将自己内心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尽快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的拯救。

    2〃穷人的代理人〃

    二十多年来,既是民权律师也是宪法学教授的奥巴马一直在谋求美国社会变革,喊出了很多社会下层民众的呼声,这让他赢得了大量底层平民的支持。奥巴马对政治家们老是把注意力放在富人和有权有势的人身上深为不满,他认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向所有国民开放机会。在奥巴马和其他人士的推动下,从1999年开始,芝加哥市政府推出了一个为期十五年的改建计划,拆除南部黑人区的旧房子,重建高标准公寓,吸引中产阶级回归,形成各级收入家庭都有的新社区。

    在竞选参议员时,奥巴马曾驱车走访了伊利诺伊州几乎所有的县城。他在书里回忆起这段让他受益菲浅的旅程时这样写道:〃社区中心、俱乐部、教堂、工会大楼、汽车旅店、美容店,甚至于私人家庭的用餐室,几乎所有能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我尽量不说话,只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尽管有时候能抽空前来见我的只有令人尴尬的一、两个人;不管对方是喜欢听拉什·林堡(美国著名保守派清谈节目主持人),还是听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自由派舆论重镇),也不管对方是痛恨布什者,还是对民主党感到愤怒者,我都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18节:美国梦代言人(17)

    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逐步取得成就的议员,奥巴马对于平民阶层的号召力是不可估量的。代表全美一百八十万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劳工服务国际工会〃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奥巴马拥有许多独有的‘财富‘。他了解工人们每天的生活,比其他政治家更愿意慎重思考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奥巴马本人对自己早年在芝加哥从事底层工作的经历也颇为自豪。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奥巴马有什么成就,奥巴马列举了自己在芝加哥南部贫困社区做基层组织者的收获、在伊利诺伊州议会和联邦参议院的成绩等。

    2007年1月16日,奥巴马特意选在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日〃(1月15日)的第二天,在其个人网站上以视频的方式宣布自己计划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选择这样的日子可以暗示他对民权运动的关心和支持。

    2007年9月,奥巴马在纳斯达克市场对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说:〃老实讲,我想我们得承认那些从新的全球市场中获利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都很少关心新经济的受害者。〃当时,台下一片寂静。奥巴马继续说。〃美国人是能听得进批评的,只要他们相信政府是真诚的。〃在演讲的结尾,他提到教育:〃我将在教育上加大投入。但是,如果那些做父母的不把电视机、游戏机给关了,花再多钱也没用!〃台下响起雷动的欢呼声,兴奋的支持者将脚下的铝合金台阶跺得砰砰响。56岁的非裔朵莱斯·怀特也和女儿激动地站起身来鼓掌。〃我相信他。他是个有心人,他有纯洁真诚的心灵。〃怀特说。〃我并不指望他当选总统后能改变一切。实事求是地讲,没有人能够改变一切。但我觉得,他会倾听,他会理解我的挣扎--希拉里所不能体会到的黑人妇女的挣扎。所以我相信他。〃

    人类目前所玩的市场经济的游戏天生非均衡,导致贫富分化,消费不足,甚至社会〃断裂〃。欧美所发展出来的信贷消费正是从金字塔尖抛向塔底的救命稻草,企图重新启动全社会一道前进。不幸的是,信贷消费担不起弥合社会鸿沟的责任,因为信贷消费只是临时性借来消费能力,而不是真正提供消费能力,更何况它还承载着为富裕阶层多余的钱赢取利润的压力。如果要治本的话,就必须对人类目前所玩的市场经济的游戏进行反省。

    在2007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先生作了〃他认为他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提出新资本主义的理念,要点正在于〃注目礼〃--他称之为〃认可(recognition)〃。盖茨说,在人类目前的市场经济游戏中,穷人被抛弃了,利润激励再怎么玩,穷人可能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而认可激励应该有助于总体的平衡。他举例说,〃气候变化的成因和他们无关,可偏偏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体系来让自利的动力发挥作用〃,需要启动另一个激励手段,就是〃认可(recognition)〃。

    第19节:美国梦代言人(18)

    盖茨思考的问题源自〃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说法,亚当·斯密除了写过《国富论》,也写过《道德情操论》,前者谈自利,后者谈利他。亚当·斯密认为这两者都是人类的本能,如果能平衡调动这两种人性,人类就应该能在追求自家的利润和获得他人的认可方面都取得成功,从而真正获得快乐、幸福和满足。

    沿着亚当·斯密的思考,比尔·盖茨认为,利润激励的背后是认可激励!盖茨先生引用了斯密《道德情操论》的话:〃利润真正能够激励我们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辛苦和劳碌是为了什么呢?贪婪和野心,追求财富、权力和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提供生活上的必需品吗?那么,最低级劳动者的工资就可以提供它们。〃真正的激励来自何处呢?斯密先生再一次直截了当地问道:〃遍及所有地位不同的人的那个竞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按照我们所说的人生的伟大目标,即改善我们的条件而谋求的利益又是什么呢?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都是我们根据这个目的所能谋求的利益。吸引我们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认可才是真正激励人心的!斯密先生写道:〃尽管这会产生一种约束力,使他随之失去自由,然而,人们认为,这使大人物变成众人羡慕的客观对象,并补偿了因追求这种地位而必定要经历的种种辛苦、焦虑和对各种欲望的克制;为了取得它,宁可永远失去一切闲暇、舒适和无忧无虑的保证。〃

    的确,在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旧式的资本主义只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让它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有益的作用,但只是服务于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而那些没钱买服务的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我们必须得找到一个办法让资本主义的这种为有钱人打工的属性同样也能够帮扶穷人。

    为了让制度可以有持续性,我们必须用利润来进行激励。而如果企业服务的对象非常贫困,那利润就不大可能产生,那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个激励手段,那就是认可(recognition)。企业得到认可就意味着它的知名度提高了,知名度能吸引顾客,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感召优秀的人才前来加盟。这种知名度能够让好的行为得到市场的嘉奖。当企业在市场上无法赢利的情况下,知名度可以是一种替代;而如果可以实现市场利润,则知名度又是额外的激励。因此利润和认可是可以互动的资源。

    在那次演讲的结尾部分,比尔·盖茨激动地说:〃我们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探索到满足贫困人口需要的方式,找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认可的办法,那么我们减少世界贫困的努力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任务永远都不会结束。能投身这项事业,我内心激动不已。〃

    奥巴马也有类似于比尔·盖茨的心愿,上面提到的他在华尔街的演讲的主旨就是希望商界领袖们参与〃建设一个更公正的国家〃,以实际行动〃共同宣告一个互相负责的新时代〃的到来。

    第20节:肯尼迪式魅力(1)

    第三章肯尼迪式魅力

    第一节〃我嗅到了空气中的改变〃

    1〃改变〃(change)

    在小布什越来越令人厌恶的时候,美国人最渴望的是出现一个讨人喜欢的总统,这就使得奥巴马生逢其时。希拉里试图费尽心里地设计政策蓝图,这已经在战略上低奥巴马一手,奥巴马棋高一着,他只关注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招人喜欢,办法就是锐意改革,奥巴马提出的口号是〃改变〃(change)。在奥巴马赢得初选的第一个胜利以后,人们发现,他不当选的几率将继续下降。至于他当选后选择什么政策,他可以等当选后再考虑。

    奥巴马本人的俊朗形象和一流口才加上美国人对以小布什为领军人物的新保守主义、新帝国主义的内外交困局面的失望,导致奥巴马所提倡的〃变革〃深得人心。关于奥巴马的各种论调勾起了许多人对往事的回忆,这种回忆是令人陶醉的,其中的感觉混合了对约翰·肯尼迪、罗伯特·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怀念。

    在庆祝初选的第一场胜利的演讲中,底气大增的奥巴马更加大声地呼喊出变革的口号:〃你们--民主党人、共和党人、无党派人士--熙熙攘攘地走到一起,自豪地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我们是一个民族;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你们还说,华盛顿被冷酷、萎缩和愤怒所淹没,现在是超越这种政治手段、以相加替代分割的时刻,是在红州和蓝州建立变革联盟的时刻。……政治说客自以为他们的财富和影响力比公众舆论的威力更大,但是他们并不拥有这个政府。政府是我们的,我们正在把它收回。〃

    在奥巴马团队声势浩大的宣传之下,一股〃改变〃的气息弥漫在美利坚的大地上,连资深的肯尼迪家族的领军人物,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现任国会参议员的爱德华·肯尼迪斗公开表示,〃我嗅到了空气中的改变〃(ifeelchangeintheair)。

    2008年1月28日,总统大选激战正酣,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爱德华·肯尼迪宣布支持奥巴马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爱德华·肯尼迪是先后遇刺身亡的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与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唯一尚在人世的兄弟。现年76岁的爱德华在美国政坛颇具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