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强了巡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再碰上他们的人,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打头带路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细心的。对于突发情况,一旦措置不当,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改变到整个的局势。

    所有人在营长的带领下走过了骑线岭,然后下山,从一个空旷的山谷边沿穿过,而后又上山,在一处树木稀少的地方,大家终于看到山下有了一条裸露在外的小河。

    营长叫大家隐蔽好,叫向前进过来跟他看地图。两人躲在一丛低矮的灌木后,看营长半蹲着的膝盖上搁置的地图。

    向前进指着地图说:“营长,我们必须在这里穿过那条河流,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走出丛林,到达目的地南边。不过这里的雾气不大,对于隐蔽不利。我看,我们得要先派几个人下山,先去那里试探一下,最好能首先渡过河流去,在那边建立起警哨。河岸南边的高地是个关键地方,在上面的话应该可以控制整个河谷的开阔地带。”

    营长说:“下面地形较为空旷,要是受到包围伏击,撤离很不容易。我们不能选择这里过去,应该顺着这边山脚或者山腰走一段再看,必须得在河谷相对叫窄的地方才能渡过去。”

    营长考虑的是在渡河时的安全。选择河谷相对较窄的地方,当然要安全些。

    但是向前进不同意营长的这个看法,他说:“河谷狭窄的地方,河流水位一定很深,过不去。这里地势较为平缓,河面放宽,水位应该很浅,过去相对要容易些。只要派人先到那边去建立起哨位,占据那个小山头,那么大家过去的话就很容易了。这样吧,我带着渗透组的人先下去,安全了你们再下来,然后再部署过河的事情怎么样?”

    这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营长沉思了几秒钟,最后答应了,决定让向前进带领渗透组的几人先下山,等他们穿过下面的两山结合部后到达河岸边的山脚下再说。

    渗透组的人再次被召集在一起,要跟向前进打头阵先下去。张文书要求跟着下去,营长答应了,几人开始检查装备,背包带子松动的地方给紧好。因为河谷地带较宽,怕有敌人埋伏,武器弹药临时加强了几颗手榴弹。

    营长看着几人,轻声说道:“有我们在这里监视着动静,你们放心。注意听这边山头的猫头鹰叫,老规矩。”

    向前进没有作答,只有他附近的张文书点了点头。很快出发,几人顺着斜坡,借着灌木丛的掩护,行动相当迅速,不再是偷偷摸摸地。只听到哗啦啦响声,向前进带着渗透组的人三两下下到山脚,迅速地一溜烟跑过结合部,到了河流转弯处的另一座山脚下。在猫腰跑动中,向前进左手连接往山上指,他身边的两个战友离开他,斜向上去。

    他们之所以这样快,是要在敌人的巡逻队出现之前到达那里。谁也不知道敌人的巡逻队什么时候会出现,只有抢时间。

    跑动中,前面有一块凸出地面的巨石,掩映在草丛中,挡住了去路。向前进跟张文书两人都迅速卧倒在那里。

    他们后面斜坡上长着好几棵树,风一吹,树叶上雨水珠子大颗大颗掉下来,砸在身上。张文书卧倒后接着往后爬了几步,转过身来,半趴在巨石上,逆向控制着河流下来的地方。

    在大家跑过了结合部过来时,岭上的营长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看着大家各自都找到隐伏点,建立起了警戒哨,向前进开始实地观察周围地形,他心里松了口气。

    向前进首先用望远镜对着河谷对面的小高地上进行细致的扫瞄,而后将望远镜视位拉低,扫视两边的低矮树林。

    这花去了他相当长的时间,大约有两三分钟。他隐身的地方靠前一点,几步远就是茂盛的水草和喜欢在河谷岸滩边生长的灌木丛,看上去密不透风,就算真有敌人隐藏在他前面一米远的地方他也没法发现,更别提对面的树林子情况了。

    到了这里后,直到最后搜索眼前的灌木丛,他才发现要过河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无意间看到前面不远处的河岸边水麻植被上挂着一颗鸡蛋大的椭圆形东西,细一看,一根细铁丝线连着左边的一丛灌木。

    绊发雷。

    很显然,敌人在这里布了雷场,而且是立体式的综合雷场。刚才好险,只顾着讲速度快,要是触响了雷,那个损失可不敢去想。

    这里布了雷,那么退回去的两山结合部处也应该布了雷。

    如此想来,他才觉得后怕。这时渗透组的另一个战友向他这里爬了过来,给他报告他发现好几处岸边草丛里被大雨淋湿过后裸露出来的压发雷一角。

    敌人在这里的雷都埋得很浅,基本上都是往河里要来沙石,地雷放地上,沙石一盖就完事。这便于事后清除,不留下隐患。看来敌人在河内高官下来的路线附近做足了功课,不但加强了兵力部署,到处巡逻,而且雷场也布置得很多。

    看来在这里选择过河是不明智的。

    向前进正要起身离开这里,往后面的山上撤退。忽然听到刚下来的那个山头上传来了低沉的猫头鹰的叫声。

    黎国石透过望远镜看到上游转弯处的河流岸边走来了敌人的巡逻兵,距离不足五百米。

    透过草丛,张文书也看到了,来的敌人有五个。

    这些家伙全是黑布便装,带着斗笠,手持冲锋枪。

    张文书转头看着岩石下面一点的向前进,向前进还没法看到敌人。正要起身,张文书已经伸出了手,给他示意了人数。向前进于是挥手叫他往后退,占据后面的山。任何时候遇敌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是战斗取胜的关键,也是战斗中根据地形学要求要做到的。没有人想过要被敌人压着打,处于被动,往往就是个死亡的结果在等着。

    向前进向他示意了后,张文书于是迅速调转过身子往上面爬。其实没有向前进的示意他也同样会那样做。

    他在爬过身后的树干时,又转回头看了看上游下来的敌人的动静。从厚密的草林梢上看过去,只见到好几颗人头在动,由于戴着斗笠,张文书很难看到那些人的脸,。

    这里的雾气暂时只悬挂在山岭上,没有压下来,不知道等会将如何。张文书往后退去了后,向前进抬头看了看对面的高地,由于海拔不够的原因,那山头上并没有雾气的笼罩。

    他换了个姿势,想要接着往后退上山。突然之间,从新的角度看过去,对面山上出现了一座矮房子的一角。

    这个无意间的发现让他大吃一惊,赶忙再往右边靠后移动了一点。完全看清楚了,那是敌人用原木搭建上的一座地面哨房,上面用树枝覆盖着。还好没有摸过去,否则将有一场战斗。

    此时在后方的某处前沿阵地上,兄弟部队的人跟越军已经打了起来。

    趁着浓雾,前线越军在大白天发动了一次较小规模的班组袭击,但是被换防的十一军战士及时发现,双方一阵猛烈开火过后,在互有伤亡的情况下,越军最终败退。但没过多久,他们发动了相当猛烈的炮袭。

    在败退过后在进行炮袭作战,他们当然是不不甘失败,想要得到点什么补偿。

    其实来偷袭的一个班的残余敌军并没有撤离回去,他们在山下的一个隐蔽地方躲藏着。他们将在炮袭过后,作为前出的突击小队,再次强袭目标阵地。十来分钟以后,他们再一次在灌木丛林的掩护下摸了上来。在他们的后面,是等着给河内来的高官做战果汇报的敌军精锐特工队员,进行玩命的自杀式打法的忠诚战士。他们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共有六十余人,统属一个上尉副营长带领,紧跟在那队残余特工后面。

    他们得到死命令,同时也别抱了必死决心,一定要夺下这个阵地。

    如果在河内的高官下来的那天没点东西汇报,那么前线的所有指战员都将没有好脸色看。河内来的高官代表着国防部,代表着党中央,他来到前线,是要在“来自北方强大的侵略者不断的往南推进,蚕食越南人名的领土”的关键时刻给前线节节败退的人民军做鼓动宣传,同时带来河内党中央的最高指示,进一步进行战略部署,抗击“侵略者”的不断进攻。

    前线的越军指挥官倒没有想那么多,解放军太厉害了,夺下了老山主峰并抗击住越军的争夺后,他们开始不断地主动出击,往南推进,积极争取改变战略防御态势。解放军显然是在实践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兵家名言,面对这种攻势,他们根本没法抵挡。节节败退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一定要在河内的高官到来之前做出点值得汇报的成绩,显示前线抵抗的决心和战力。

    事实已经证明全线进攻是一种愚蠢的举动,在解放军这里讨不到半点便宜。他妈的愚蠢的苏联人帮着制定的北光计划简直就是一个自杀计划,那几天解放军的火炮太厉害了,在损失了将近四千人而又没讨到任何好处后,他们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在短时间内去进行同等规模的进攻。他们实在是不知道河内是怎么想的,这么些年来居然抱着北极熊的粗腿,要跟解放军真刀真枪地干。世界上好像还没有解放军打不败的强大敌人,河内的人也许是头脑发热,也许是受了北极熊的愚弄,哄骗他们跟中国打,好自己看戏,破解解放军的招数?不管怎么说,现实摆在这里,每天都有人不断的死亡,不对称的阵亡比例是人民军承受不起的。

    跟解放军玩大兵团作战是死路一条,丛林游击战么?他们显然更是在行,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打法。说白了不是适应,应该说是找回了感觉。所以这一次他们只是派了小股精锐部队,针对一个前突深入阵地进行连番扰袭,企图在该阵地上解放军不断减员逐渐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拿下该阵地。不是企图,而是务求。

    在前线上,他们确实行动了起来,力求在河内的高官到达之前用实际行动拿出战果,表抗击决心。在防御浅纵深内,他们则在高官下来的视察路线上强化了保安巡逻。绝不能再让解放军占尽上风,要是下来视察的人在自己境内也给侦察兵渗透进来伏击或抓捕,那么在河内和全国人民那里都不好交待。

    一定要让高官安安全全地来,安安全全地去。对于这个事情,军区司令员武力颇为伤脑筋。虽然前线不断失利,但是自己在河内还是站得住脚的,在黎笋那里的印象倒也没减弱。毕竟能跟中国交手的战将,在国内是不多的。在越北的山地丛林,虽然自以来连接失利,“丧失”了大片领土,被解放军逐次“收复”,国内哗然,但是他已经尽力了。解放军的厉害,那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抗法抗美,尤其是抗美,几乎所有的中高级战将都经受过中国的培训,下级军官就更不用说,全都是按照着中国的战术战法来打的,中国是老师那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言。现在老师发威了,学生哪里抗击得住?还好是他,骨头硬梆,要是换了别的任何人,也许解放军早又打到谅山去了也未可知。只要他们愿意,想升级战争的话,那是很容易的。邓小平在北京控制着战争的局势,在开战之前便已定性为边境局部争端,要是他老人家发起火来,七九年的时候是有先例的。虽然那时解放军是吃了一些亏,但现在的解放军早已非昔日之可比。单就单兵武器,半自动他们已不再用了,前线士兵人手拿的全是清一色的全自动。他妈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普遍的ak-47对56半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越军优势荡然无存,这仗按照邓老人家他们四川人的说法那是还打个喘喘?

    邓老人家在那边搞什么改革,中国大多数人民不光吃饱了饭,有的还成为了万元户,国家贫弱的面貌在不断改善,国力日渐增强,这在前线是明显感受得到的,与七九年的时候已是大为不同。岂止是大为不同,简直可以称得上天壤之别。国力就是战力,战力将直接导致战争胜败,在中国这样善战的国家,解放军决没有不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战力增强的事。黎笋是个笨卵,作为政治家,他的头脑哪里有邓老人家好用?国家一直都在打仗,打得连士兵都没有鞋穿。吃馊饭团打赤脚的虽然不怕吃牛肉罐头穿鞋的,但是吃馊饭团打赤脚的绝对比不过吃牛肉罐头穿鞋的。打起来架来光力气上就没有,还打个喘喘?

    所以败局已定!可不能怪他武力。

    为了稳定前线军心,他得到小道消息,河内也许还会给他升官,由中将上升为上将。那么这样一来,自己将完全不能卸下肩上的这副重担子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每天这样跟解放军打,总讨不到便宜,屡战屡败,他已经害怕或者是厌倦了。河内也许是看透了他的心,在乏有能人的情况下,武力应该是最了解解放军及最好的对付解放军的人选,那么,给他一顶高帽子戴着,让他继续用肉牙去啃这块硬石头。当然这是河内的政治家们运用他们聪明的头脑考虑的事情,只会这样来算计他,让他鸡蛋碰石头。这不过是小人只见。要是河内的政治家们有一半邓的头脑就好了,但是很遗憾,河内的人中,暂时还没有这种具备长远目光的人。包括北极熊,都是他妈的蠢卵蛋子一个。

    对于这一点,他很不满意。但是他毕竟只是个军人,搞军事打打仗,这还可以混混。搞政治,他自认为不是那个料,就不参乎了。就算打仗,也要看情况。像之前的抗美战争,跟面团似的美国大兵打打也还可以,混得了这一晚饭吃吃,而要跟中国解放军打,到目前,世界上好像还没有谁那么笨。尤其是跟他们的陆军,那简直就是自杀!

    在经历过的日子里,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能跟中共解放军陆军部队打仗的人还没有生出来!武力何人,这般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他心里苦啊!

    河内必须要安抚住他。只有他,还勉强可以跟解放军陆军过个一招半式,不安抚稳住,那是绝对不行的。

    那么,就再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戴着,也许这他爱这个调调呢?

    在武力一面看来,这个消息虽然未经证实,但是他如何不知道空岤来风这句中国成语。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黎笋这老狗手里的一条值得利用的狗而已,而主人对忠诚的狗,通常是不乏赏赐的。给他个上将,在黎笋那里看来不过是一项虚荣,但是在他这一面,却早吃够了中将的苦!他是在拿命去拼,维护着这顶高帽子,而若再给他个上将,我的乖乖!这回啃的不再是硬石头,得要用牙齿去咬中国的钢铁了。

    但作为军人,武力有自己的准则。他深知自己是国家柱石,是全国人民及军队的核心。自河内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国家一切,都以对抗中国为首要任务。在北方,他统领着百万大军中最好的军队,他就像是中国古代的长城。

    但是他这面长城远没有中国的坚固。

    跟中国陆军对打,真的不是什么轻松活路。苏联人为他们也想尽了办法,就差没直接出兵了,但是苏联兵的战力,从阿富汗看来也不见得怎么样。而且苏联人来到这里了以后,一向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参与制定的那些个作战计划,高明个喘喘!他一点都看不起。

    要论武器,打常规战,他们用的都是苏、美两国最先进的,但是在解放军这里居然讨不到任何便宜。他妈的,这解放军到底是不是人?记得当年印度也是用苏美两国的最好的武器,同样被解放军打得屁滚尿流。解放军啊解放军,你怎么就那么厉害呢?现在河内的人又要下来了,河内的人下来,说白了,无非是督战!

    不好耍,真的不好耍。谁要是认为跟解放军陆军打仗是件轻松的事,那么就请他来试试看!除非这个人是神经病,才会说这种自大而又不要脸的话。

    下来督战么?督战也是这个样子,反正吃奶的力气早原先的时候都已经使出来了。

    所有的招数都用尽了,现在倒要看看河内来的高官,能带来何等高见。他妈的那些都是些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下来一趟,无非就是要多让几个人去送死。河内来的,河内来的又怎么样?有本事亲自跟解放军过过招?没本事就不要下来丢人现眼。虽然想起来心中不满,但是人家毕竟是河内来的,安全还得保障!

    保障那厮的安全,这有多方面的考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安全那么重要。有些是象征性的意义,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明白的。

    武力能做的,当然就是加强他下来的路线上的兵力部署,昼夜巡逻。

    在他这里,他倒不用怀疑自己的话没有人听,他统领的毕竟是全国最好的部队之一,他的意志得到了最彻底的执行。

    每天都有各地方各区域的巡逻报告送到他手里来。今天他关注着的地方的第四次巡逻报告还没有到。按照要求,还有三十分钟,报告就会送到他手里。

    他关注着的地方,敌人顺着河流的边沿直接往下,越来越近。

    这些人不知到是什么身份,听着他们的说话声音,有那么几秒钟,向前进直感觉到像是在唱歌。他们的声音尖细而有韵律,中音偏高。他们说的应该是某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故而懂得一部分越语的他才没法听懂。

    几人隐伏在树林里,透过林中草叶缝隙向下看着。敌人沿着河流边沿过去了,而后顺着河流走向,直接往下走,拐入了一个湾头。大家正要现身出来,忽然又说听到草叶的悉悉索索的碰触声,响在左边。

    还有人,敌人的另一股巡逻队沿着树林边过来了。

    糟糕!看来敌人是在同一条路线上排成两队,一上一下过来的。上暗下明,大家都只看到下面的那股巡逻队员,而没有发现上面山边过来的。

    向前进和张文书的位置还不能达到隐伏要求,都在往后退。刚才他们为了观察的便利,躲藏在山边,现在情况相当不妙,从响动声音来看,敌人就在旁边二十来米的地方。

    向前进悄悄蹲起来往后退,突然一瞥眼间,看到下面往前转了个湾头的越军已经涉水过了河,到达了斜对面,正向着他想要过去控制的山头行进。前面的人已经进入树林,他赶紧用望远镜看过去,倍数不对,等他调整好倍数时,只剩下了两人,前面的一人在一丛灌木旁只露出上身。还好,他看到后面一个家伙的大腿以上部位,没有水淋淋的样子。他迅速在脑海里判断出也许那边有木桥之类的设施,可以顺利地到达对岸。

    这是个新发现,在这边的敌人就要过来了的时候,他还能如此处变不惊,应该说是相当的冒险。这边敌人过来的速度应该相当慢,不会马上就到达他们这里。在继续往后退的时候,他思忖着刚才通过观察看到的敌人情况,进一步在脑海里强化着刚才的判断。

    从时间上看,刚才敌人过去了并没有多久,现在又转回了头来,可见湾头一定有木桥。眼前这丛林中的河面并不太宽,也就十来米,下面湾头处由于两山拥挤,河面应该变得狭窄起来。

    山边的敌人越来越近,他们简直是在搜索,小心翼翼。

    这些人是武力手中王牌之一,他们来到这里,肩负着重要使命。确保河内高官的沿途安全,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黄昏在不自觉中来到了众人身边。

    所有人到达了一个山间小坝子的边沿,由于一路奔跑,体力消耗过大,大家喘息着,靠着山边放缓了脚步。到处是一片白色,能见度相当差。雾气在这种低海拔地区也这般浓密,是大家预料中的事。在阴雨天气,这地区黄昏时候通常就是浓雾起来的时候,大家借着它的掩护,拼命翻山越岭,赶了好一程路。

    刚才在那条河边,最先奉命向山上去的两名队员上了山后,发现岭上原来是裸露巨石,反面的悬崖不可攀登。于是两人顺着山岭继续往前,展开警戒线,上行了三十多米。透过林中缝隙,他们发现了从河流边下来的特工,于是潜伏在树林里等待动静,如果下面打起来,他们将从上面进行有效支援,将敌人消灭在河岸边的可视距离内。

    两人静心等待了一会,敌人下去了,战斗没有打响。不一会儿又听到那边还有过来的声音,两人心想这下糟糕了,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根据敌情,两人悄悄折返,想要下到山边,在距离向前进他们隐伏的地点二十米左右潜伏着,企图在近距离内阻击敌人的继续搜索。

    当时营长带着后续人马还在那边山上,看到大家在敌人过去了后还没有现身到河边,望远镜里向、张两人的身影反倒是往身后的山上撤,晓得是又有了新情况,问题很棘手,这里鞭长莫及,心中不免相当焦急。

    还好,向前进派上去潜伏的战友在往下来时,发现到前面是一个山坑凹陷地,两人判断了一下地形后,只得往右边调过头来,在山坑这边趴着,枪口伸出草丛,指着前面敌人的来向等敌人来送死。

    向前进听到身边草丛灌木叶片的哗啦声,心中确实着急,由于看不到是什么人,只得跟张文书两人迅速往山上撤。到了山岭上时,看不到一个人,不知道其他战友哪里去了,只有巨石裸露在眼前。爬上去后,发现反面的悬崖很高,下面也没有人。向前进跟张文书都心想这下坏了,不知道自己人到了哪里。向前进乐观一些,想他们很可能已经顺着山岭上去了,他倒不如何地担心。

    回过头来,平视过去,隔着河谷对岸的那小高地上哨卡房看得很清楚,向前进直指那里,两人都不敢站起身来,赶紧爬回草丛里藏好身子。

    张文书正要顺着右边山岭上继续过去,向前进低声招呼了他一声,等他回过头来了后,手往这边一指,两人于是一前一后,顺着山岭上光石板和林子的结合部草丛,往上爬去。

    下面搜寻过来的特工到了那个山坑部时,打头的两人在坑边上看了看,往下面河谷平地上也瞧了瞧,可能觉得一切ok,于是顺着坑边沿就势斜向下行,五六个人很快消失在长草丛里,往前而去,连斗笠也看不到了。

    向前进跟张文书正在岭上方,清晰地听到这些人在下面过身的响动,直至消失不闻。刚松了口气,忽然下面树林里又哗啦一声,有人碰响了灌木叶片,惊得向前进跟张文书同时掉过了枪口,指着那里,手指头紧紧地扣住枪机,把握好了击发力度。下面有人在轻声地喊:“老班长,张文书,是我们!”随着说话声,两颗人头露了出来。

    刚才看不见的战友这时全撤向山上来了,大家重又聚集在了一起,危险过去,心里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是不敢在这地方多做停留,也不敢就给安全讯号,叫营长他们赶过来。几人趴在岭上树林子边的草丛里一合计,决定等随后过来的那些敌人结束巡逻回到对面的哨卡房中去后大家再顺着山岭顶部往回撤。

    但是营长他们已经过来了。他们下到结合部以后直接上山,向着他们这里迅速靠拢。营长决定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往上行进,伺机选择过河点。

    一切都以营长的话为转移,大家上行到一处相当险峻的悬崖边后,前面没有了去路。那地方很玄,所有人只得往右边下行,暴露在河谷的开阔地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跑了一阵,终于涉水过了河后,天气已经不早了,大家不得不加快行军步伐,在浓雾起来的大好时机里又是一路猛跑。

    在大家跑过一处悬崖底下时,听得见山上越军的说话声和石头的滚落声,让人心惊肉跳。浓雾中谁也保不准敌人何时会出现在面前,不,应该说是自己何时会出现在敌人面前。毕竟在浓雾中方向感

    太差了,只能凭借地图和指北针,在山间穿梭。

    大家渴望下雨,不下雨对大家都不安全。下雨的话,越军的活动可能有所减弱,相当利于大家的渗透。

    不过也还行,有这样的浓雾罩住大地,黄昏又来了,相当阴暗,越军们的活动也可能会停歇下来。

    所以此时大家都累得不行,全都呼呼气喘着。在那个小坝子的边沿,向前进想看看他身边的张文书的反应,他好像喘得特别厉害。可是他没法判断,每个人的脸色几乎都是一样的,呼吸也都很吃力。要说谁特别吃不消,那倒说不上。

    这里地势较为平缓,山头无数,由于浓雾的关系,大家正行进在其边沿的山间小坝子没法准确判断其真实大小,也无法看到什么其他的危险的讯号。

    附近无数的小山头上已经没有了树木,全是草,厚密的草,有的已经泛黄,有的还很青绿。但都无一例外地结满了露珠。

    黄昏、野外、白雾、山头、露珠、草。。。。。。

    坝子里的草丛尤其深,高过了人头顶。穿过了这个坝子后,不知道前面的地形又是如何。这里已经离预定潜伏点很近了,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他们一定能够到达那地方。

    一直都在行军,到现在每个人都相当地疲惫,几乎是不想再走哪怕一步。

    每迈开一步都显得很艰难,肩背上的负重也好像越来越沉重。

    在与急速奔跑相对来说堪称缓慢的行进中,大家不停地四处转身警戒,枪都打开到了连发状态。

    过了一阵,前面好像隐约传来了几下哗啦啦的流水声。向前进仔细听了一下,想要分辨出具体的方位,但是那声音却又没有了。

    走了几步,又走了那么几步过后,还是没再听到。他有点失望,如果刚才听到的那声音是真的,那么离预定点应该不远了,这是值得人高兴的事情。一路上来可不容易,这样打迂回包抄过来,要找到这地方,非常困难。还好时间上是充裕的!不然,完成任务,只能说是一句空话。

    哗啦啦。。。。。。

    在继续的行进中,刚才隐约的流水声音终于渐渐响亮了起来。没错,是流水声音,穿行在山涧峡谷里的流水声音。每个人的耳朵里都听到了。

    这么说,终于要到了?

    地图上是那么标明的。

    无论老地图还是新地图,都标明在预定点地方南边有一条小溪。这会儿小溪的流水声音能这样响亮,无疑是在山里边,而且落差很大。

    听到这清晰流水声音以后,大家都在野外的黄昏中止不住地兴奋,不自觉的互相望着点着头。现在大家成功地由南边迂回到潜伏点附近,只等着待会儿进山,过溪流去寻找到那条简易公路。

    向前进往走在他身边的张文书看了一眼,大家都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而变得相当地谨慎小心。

    提着枪又走了几步,看清楚了,黄昏的浓雾里,坝子前面出现了一座山。黑耸耸的一座山,旁边稍远一点的地方好像还有一座。这边的不远处又有一座。。。。。。

    上到一个高点以后,向前进侧身往后挥动手势叫大家散开。他看到昏暗的光线中,一些人分开来往左右两边散开了,跟着他往前走。

    大家展开来成搜索状,速度越来越慢,这一刻在天黑前,大家好像被这时间给黏糊住了的样子。

    散开的队形中,黎国石已经换用了七九式狙击步枪在对前方和左右两边的百米距离内进行重点扫瞄。

    虽然慢,但是大家向着前面越走越近,山头出现的也越来越多。

    前面那座山已经横在向前进面前了,看过去两下相距不到二十米。此时两边都有人在猫腰急行包抄,给他打掩护。虽然距离近了,但是光线早黯淡了下来,黑暗越来越盛,山依旧是黑耸耸地立着,看不大清楚,只知道这是山,有树木覆盖的山。

    又走了几步,估摸着前面是一道坎,有一块巨石。这时营长猫着腰跟了过来,问怎么样了?向前进回答道:“前面是山区了。溪流已经出现,现在我们要进山。”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已经相当地阴沉,最近的山头上都模糊不清。向前进叫他旁边的几个人都蹲下来,向着那道坎和巨石挥动着手指着,示意他们都到那里去,先观察一阵再说。

    他跟营长两人率先到达了那道土坎下,蹲在那里。

    营长看到右边有一个小高地可以利用,于是叫向前进先带人摸上去,其他人在下面隐蔽。这里是进山的地方,山头又很复杂,搞不好会有危险。贸然进去是不行的,小心使得万年船,这是古话,营长当然不是傻瓜,不会在没有对地形及敌情进行充分侦查的情况下就冒冒失叫大家就那样闯进去送死。

    现在野外静得很,什么也听不到,黑暗笼罩下来,让人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归家的感觉。在向着那小高地上摸过去时,向前进在心里一瞬间产生了想家的念头,在头脑里他无端地闪现过了一个人的影子。

    这个人对他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人,他这一生都没法忘记的。他想起了家里的在黄昏过后夜晚来临之时的火坑边的温暖的柴火,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共进晚餐时的无声的温馨场面。

    的确此刻黄昏的黯淡已经过去,黑夜的幕布跟白色的雾气交织着,在眼前无法撕开。今夜里将很漫长,也将很寒冷;没有柴火带来的温暖,也没有喷香的饭菜充饥。今夜将在野外露宿,在秋冬的寒夜里,冰凉的露珠也许会打湿人的一身,透进雨衣里来。

    更冷酷无情的是,今夜里很可能将进行一场乃至数场血火无情的大杀戮。杀戮的结局是不知谁之将死而又谁又生?

    摸查过后,小高地上安全。

    很快营长带着其他人跟了上来,大家都呼呼气喘。蹲在地上,分派好了警戒方位和人手以后,营长说:“大家出来已经一天多了,敌人巡逻保安的措施很严,还好大家不恋战,能吃苦,已经接近了目的地。从外围的布防情况来看,敌人沿线拉开,旨在防敌渗透进入。我们到了这里,要防止敌人巡逻过来发现到我们。我现在宣布几条战时注意事项以及晚上的行动安排,大家注意听好了。。。。。。”

    向前进换了个蹲站姿势,左膝跪地,右手拄着枪。他身边是张文书,只见他用一只手紧了紧武装皮带,可能他觉得肚子处勒得人难受,想要放松些。

    宣布完注意事项和晚上行动部署后,除了在警戒的人,其余人往回退,下滑到缓斜坡。因为天黑了,雾气也大,光线不好,大家现在的位置不好判断,必须得要看地图。

    这时候地图可没法看清,只能借助微光手电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