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已任由对方带走,对方明显知道‘陈朝夕’的事情,万一是什么不良团伙……
这时,一个身影闪过,林沛沛忙喊道:“楚流枫!”
“嘎——”崭新的单排火红色溜冰鞋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蓦的刹住,楚流枫回头望来,正一脸戏谑想要调侃,望见那几个黑衣墨镜的人时,脸色一沉。
“快把陈小姐弄上车”几人看见了转身而来的楚流枫,怎么会不知道他的身份?为免再生事端,干脆二话不说就把林沛沛往车里塞。
“啊,放开。”林沛沛毫不犹豫的挣扎,张口就咬。
“做什么的?”楚流枫一边朝自已的司机招招手,一边冲了过来,一下子将一个黑衣人撞出去,拉住林沛沛的手腕。
那楚流枫的司机也身兼保镖,此时也冲了过来,站在楚流枫身后虎视眈眈的望着几人,准备随时出手。
几个黑衣人见事情失败,再闹下去会将事情闹大,互相点了点头,松开了林沛沛迅速上车,匆匆的离开了。
“怎么回事?”这时,钟离秋看见楚流枫,也走了过来。
“没事,不过我看他们以后还会来的。”楚流枫淡淡丢下一句,脚下溜冰鞋滑动,‘嗖嗖’几下便没了影儿。
“嗯。”钟离秋回味着楚流枫的话,沉思了片刻,道:“这样吧,你现在是坐包车回家,只要上了车就没事了。以后你跟我一起放学吧,我把你送到车上再走。”
不说别的,就冲着这些人知道‘陈朝夕’,他们也肯定会再回来的,钟离秋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林沛沛点点头:“哦…哦……”
从学校回了家,林沛沛细细的想了这事,又觉不对。按说,除了柳意茹,别人不可能去注意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学生,又怎么会发现‘陈朝夕’的事?除非柳意茹把这事说出去,但柳意茹何其聪明,如果自已的身份有利用价值,她守住这密秘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说出去?
而且看今晚的这几个人,称呼那个人为总裁,那就肯定是个有钱有势的,他知道‘陈朝夕’的事,肯定是冲着金海学那个‘神秘设计师’来的。看来,为了安全起见,自已以后不能再画花样来赚钱了,也正好,现在也已经差不多掏空了自已所知道的所有玩具的花样。
从这日起,每天放学林沛沛都跟钟离秋一起走出学校,然后钟离秋看着她上车,倒也没有再出什么事。学校中自那件‘刘玫事件’过后,也恢复了平静,换了个地理老师,七班后面的每月的模拟考试也都恢复了正常,稳稳的夺回了第一的宝座。
转眼,已经到了五月初,村中大棚里的泥鳅已经多多少少的开始成熟了,其中又以用了林锐祥的鱼苗的几户的鱼优其长的壮硕,肥大。
而林锐祥细心照顾的那批种鱼,这时也已经开始挤卵培育下一批鱼苗子了。与此同时,林沛沛正式结束了与金海学玩具厂的合作,金海学的玩具厂通过在这多半年时间里的几次扩张和宣传,也终于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家行业中无人不知的中等企业。
从金海学那里赚来的钱,除去自已花掉的,一共还有五万块钱——卖得高峰的时候,有时一月都会有一万多块的进帐。这些钱,拿来开养猪厂怕是不太够啊,到时再想办法了。
五月三号上午十点,果元村。
村中一片喜气洋洋,这次听从村中号召养上泥鳅的农户们个个脸上洋溢着丰获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神情,站在马路的两侧,齐齐的望着东面的方面。
按说果元村离收获还得最少十天的时间,那么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做什么??原来是书记牛善光为了给村中泥鳅加强宣传,到时候不仅要全部卖出去,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所以特地联系了市里电台帮忙,今儿就是来采访录相的。
不一会儿,从东面就开来辆面包车,上面下来个拿着话筒的记者和扛着录像机的录像师,这次果元村发展养殖业的事市里也很重视,又特地派了一个速记员和专门照相的摄像师还有位高级厨师,打算给果元村的泥鳅好好的宣传一下,如果可行的话,市里想把周边农村也改造发展成养殖专业村。当然,不能再养泥鳅了,养点别的也是可以的。
接了上级指示,记者和录相师也特别认真,在牛善光介绍下,首先对林锐祥的大棚进行了录相和说明,镜头里,池中肥硕的大泥鳅喜人极了,水面上种植的纯天然无农药无化肥作物也水灵灵的,煞是喜人。
记者着重介绍了大棚养的泥鳅和作物的特点和好处,又对其它几个长势比较好的大棚也录了相,然后,众人的视线便聚在一片空着的田地上了。
田地里摆了几张桌子,桌上摆了菜板,锅,煤灶等做菜的用具,桌子旁边放着几只大水箱,那位高级厨师这时出场了,他一边介绍着泥鳅的营养和各种吃法,一边现场操作,用其中一种做法开始烹饪刚从棚中捉来的新鲜泥鳅。
泥鳅用的是林锐祥棚里的,本就肥硕,上了镜头,就更加肥硕馋人了。厨师熟练的将泥鳅开膛,清洗,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泥鳅入锅,烹饪,再起锅。镜头全程录下了制作过程,镜头里面那肥嫩嫩的泥鳅肉和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连围观的农户们都被吸引了。
然后,记者又介绍了果元村这个‘泥鳅养殖专业村’的一些其它用户棚里的作物,本想着再去林锐祥家中拍一拍他刚培下的鱼苗子的,但林锐祥怕鱼苗刚下水,还没成型,万一被人声吵了不好,就没叫记者去。所以录相折腾到下午两…,就拍摄完了。
拍摄过程还算是顺利,记者走时,抹着嘴问:“牛书记,你村的泥鳅就是不一样啊,又肥又嫩,啧啧,赶等出鱼了,可记得给我留上两斤啊。”
牛善光哈哈大笑着,直接进棚提了二斤虽还没到出鱼时候,但已很是肥硕的泥鳅递了过去:“只要俺们村的泥鳅能卖得好,以后你想吃了,随时来,哪怕是鱼苗子,也煮了给你吃!”
拍摄的东西在当晚新离就播了出来,牛善光桌头的电话当场就打暴了,有询问价钱的,有预定泥鳅的,也有大型罐头公司来下订单的,当然,也有询问鱼苗情况的,这一下子高兴坏了也忙坏了牛善光,这回,叫那几个把地卖了开厂房的村书记抱着卖地合同哭去吧!
村中农户大部分都把鱼托给了村中代卖,牛善光挑了几家好的水产商和罐头公司定了约,价格也相当不错,村中人都很是满意,只要到出鱼前这几天的时间没有什么问题,到时出鱼,他们每家都可以肥肥的赚上一回。
林锐祥的鱼没有托给村中卖,一来他的鱼在市场上是有些门路的,二来,张平强烈要求叫给他留一些,这大棚能走到这一步,也多靠了张平,哪能现在发展好了就忘了人家呢,他叫留一些,当然就得先给他留着了。再说,张平给的价也不可能太低了。
出鱼前这几天的时间,是村中人最紧张也是最累的时候,个个都细心的照看着各自的大棚,而其中最累最紧张的,还是林锐祥。他不但要照看着自已的三个大棚,重点还是要照看好家中的那一大批的鱼苗子。虽有李素云在家看着,可他倒底是不放心,这回毕竟是好不容易挣来的机会,要供给全村使用,可不能再出乱子了。
从五月十号起,村中开始陆续出鱼了。
先来收鱼的,是两家罐头厂,罐头对于鱼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给的价儿也高,厂家来了专门的测评人员,挑中了村中一半农户家的鱼,用林锐祥苗子的两家也在其中,厂家本来最看好林锐祥的鱼,但他不卖,也无法。
被挑中的农户下午就开始出鱼了,在众人艳慕的目光中将自已棚中的鱼出出来,用小车推到摆在马路旁的厂家的称前,过称。过称的总量在这儿一目了然,用了林锐祥家鱼苗的那两户,硬是比别家每棚多出个二三十斤的肉来,羡煞了周围所有人。
过称之后,会计会当场算钱,给现金。拿到钱的农户喜气洋洋的把钱数了一遍又数一遍,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去市场,买几个好菜,再来点小酒,回家庆祝。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加盖厢房
那些没被挑中的农户则有些垂头丧气,更担心自家的鱼卖不出去。还好牛善光安慰他们,水产商不挑户,全收,才一个个的悻悻的回了家。
到了晚上,许些农户才回过了味儿,纷纷的去了林锐祥家,有的甚至还提了点水果,好话说尽,客气至极,无不是想要让林锐祥下一批的苗子给自家留点儿。
林锐祥挑了几乎占三个大棚五分之一的好鱼来做种鱼,所产出的鱼苗子数量当然也是惊人的,他家现在不但厢房,林翠竹的房间全部养上了鱼苗,连家中的堂屋,厨房都放上了水箱,实在是养不过来了,哪顾得能不能有声音惊到鱼。
现在林锐祥家的鱼苗子供给钱村是没有问题的,怕只怕村中人不用他的鱼苗。现在,村里人见到了他家鱼苗的好,一个个的上门来预定,当然是他乐意见到的事情,一一允诺了村中人预定鱼苗的要求,一夜之间,家中鱼苗子便订出了大半。
第二日,按说水产商收鱼的那块田间马路该是最热闹的地方,可大部份农户却跑到了林锐祥家,那些昨晚没有订上鱼苗子的,白日里听了那些订上了的炫耀,才恍然大悟,纷纷也来要求订鱼苗,棚里要出鱼的事不是交给家中女眷,就是两兄弟合伙,一个抢鱼苗,一个在棚里出鱼。
幸亏林锐祥家今儿没有鱼要出,他跟张平订好了村中鱼出完了之后,明天张平才来拉他棚里的那些鱼,但即使这样,他一人也忙不过来,又支了上班的林翠竹回家来帮忙才终于在下午两…的时候把所有鱼苗订出,并详细的记下了帐目。倒底是人算不如天算,本以为这鱼苗子满可以供给全村使用,并可以多少有些盈余的,哪想到鱼苗全部订完才发现,还有三家农户眼巴巴的望着水箱里的鱼苗子,可已经没有鱼苗可以订给他们了。
幸亏林锐祥自已用的鱼苗已经提前留了出来 ,不然连自已棚都没鱼苗可养了。那三家没抢上的农户,千叮万嘱林锐祥下一批鱼苗一定先给他们留出来并亲眼看见林锐祥点头了,才沮丧的回了家。
林锐祥送走所有人,跟林翠竹一起合计了一下,这批鱼苗还有四五天就可以出鱼,正好村中人的大棚差不多就清理完毕可以养上。只要这四五天之间没有出差错,那么这批鱼苗最少可以净赚八千。
这可是净赚八千那,要知道以前一个大棚辛苦侍候上两三个月,到出鱼也就五六千的净赚头,现在养的人多了,价格没有那么高,赚头就在四五千左右。而这出一批鱼苗子赚的竟能相当两座大棚要知道侍候鱼苗虽要小心细致,但活儿倒底是比侍候大棚要轻省多了。算清这笔帐,爷俩在家里抱着计算机乐半天。
到了第二天,该到林锐祥家出鱼了。
村中人的鱼已经全部出完,菜也全部由村中过称收起了,成批卖给了菜商。农户们都在忙着清池,洗涮,消毒晾晒,以准备下一批养鱼,但大部分的农户还是撇下自家的百十忙,来观看村中‘养鱼大户’林锐祥家的出鱼情况。
一大早,张平便带着整整四辆大头车‘突突突’的来了,车整齐的停在田边马路上,张平跳下来,给林锐祥一一介绍:“大哥,今天来的人有点多,没办法,你的鱼实在太抢手,我转给谁都不行,只好带了几个最要好的来,平分了。”然后,指着从车上下来的四个老板样的人:“这是王哥,刘哥,吕哥还有平叔。”
林锐祥与众人一一的点过头,张平又道:“那个,我跟五哥刘哥一人一棚鱼,吕哥跟平叔平分三棚菜,价格上么,还是跟我上回来收时一样,大哥,你看这样中不?”
林锐祥听价格跟上回一样,忙高兴的点头:“中,中。”要知道现在全村都养上鱼了,出的泥鳅那么多,价格下降了不是一块两块,现在张平肯用上回的价儿收鱼,那他林锐祥的鱼比起罐头厂来收的价儿都要高出三块钱来,怎么能不高兴?
周围围观的农户有的不知道上回林锐祥出鱼的情况,小声的跟那些知道情况的嘀咕了,顿时都眼红起来,乖乖,都是一样劳心劳力的侍候了,凭啥他林锐祥每斤鱼就要比自家多赚三四块钱那??
商量好了价钱和分法,各个老板带来的人就开始帮忙出鱼和上称了,因为人多,三个大棚的鱼和菜很快就出完了,各个老板也都是带了现金来的,最后林锐祥一合计手中的钱,竟有一万五六儿的数儿,顿时心里更加美滋滋了。
要知道,这三个棚虽然出鱼肯定比第一棚的多,但其中被林锐祥挑走了五分之一的好鱼作种鱼去了,所以出的数儿能值这么多钱,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围观农户里有有心眼儿的,暗暗算了这两天林锐祥卖鱼苗和鱼,菜能进的帐目,暗暗眼红的同时不禁与周围人也讨论了起来,顿时,望向乐呵呵站在人群中央林锐祥的眼神更加红通通起来。
只是众人只顾眼红,都没有发现,林锐祥这些天又要操心棚里,又要操心家中鱼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精神也差了许多。
这次出鱼,林锐祥进帐两万多,多半年的努力终于见了成效,高兴之余又在打算盖厢房的事儿。这鱼苗子即然是个赚钱的营生儿,以后发展的重点当然要转向鱼苗子,大棚那里么,如果忙不过来顾个人去照顾也是可以的。
现在鱼苗子养在家里也不是个长远的事儿,还是需要再加盖厢房的。但林锐祥估摸了一下,现在院中已有一个厢房,再加盖一个,虽然院中晕窄挤,也算是能走得开人。但问题在于,养鱼苗的数量还需要再扩大,就算再加盖一间厢房,也是不够用的。
要说光这两间厢房吧,其实赚头也不少,但村中人现在都眼巴着他家的鱼苗,到时给哪家,不给哪家都不好,这问题倒一时真难住了林锐祥。
这回倒是李素云出了个主意,那厢房盖好之后,是个平顶的,到时在厢房旁弄个楼梯出来,房顶上再弄个保温的板屋,不就有空间了?这样两间厢房变四间,还愁什么地方不够的??
主意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在果元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中想要加盖第二层房子的话,首先要取得后屋的同意,也就是说,如果这家的后屋怕这家盖二层之后影响光照不同意加盖,那么想盖二层的这家,是不可以盖的,即使动工了,后屋的人也可以找村委来强制拆除的。
如果想在厢房上加盖板屋,虽不住人,但也算是二层,只不过因为厢房在主屋前面,影响光照也只会影响到林锐祥家,不会影响到后屋的光照。再说林家与后屋孙家不但是邻居也是地邻,关系一向也不错,或许去问一问他们会同意也说不定。
于是,这天饭后,林锐祥提上两斤水果,就去了孙家串门子。
后屋孙家住的是五十多岁的两口子,家里两个女儿,大的一个三十了,脑子不太好,傻傻呆呆的,有上门说亲的不是残缺就是脑残,老两口怕傻女儿嫁去了被欺负,所以不想叫她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让老两口养活着,若是老两口没了,就让二女儿养着。
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取了他家女儿就得多出一个要养的老人,所以二女儿二十五六了也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家。为了多给两个女儿留些钱,老两口也是整日里拼死拼活的,能在田里多留一分钟就决不提前回家。孙家两口子现在也在养鱼,刚出了鱼赚了不少钱,正处在高兴劲儿上。
林锐祥提着水果上了门,与老两口客气了一番,便说明了来意。怕两口子不愿意,又分析了不会影响光照的事,又讲,如果不盖厢房,那鱼苗子不够村里人用,说不准哪家就抢不上,话语间把‘抢不上’的这家把孙家也包括了进去。而如果孙家愿意让自家盖厢房,那以后鱼苗肯定先紧着孙家用,而且价格上也可以给些优惠。
林锐祥讲到想盖厢房但不会影响自家光照时,两口子还在犹豫,但当他讲到鱼苗子有关的事情时,两口子就动摇了。那抢鱼苗子的场面他们离得林家这么近,不是没见过,村里人就差把他家拆掉了,最后没抢到的那三家,那神情那动作,跟家里死了人似的,两口子想想都后怕。
如果他家盖了厢房,自家肯定得沾些光,好苗子要先留给自家的。而如果不盖厢房,他的鱼苗下一批还是不够村里人抢的话,那指不定这没抢到的就轮到了自家。还有一个问题,那林锐祥家盖不上板屋,是自家不同意的原因,到时鱼苗子不够,抢不上的那些人家儿,还不得把怨气撒到自已家头上来??那到时自已老两口还不就成了全村儿的公敌啦?那二女儿嫁人的事儿可就更没着落了。
老两口在厨房里商量了半天,终于出来答应了林锐祥家盖板屋的事。
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景秀丽,毛山村
林锐祥家的板屋很快就盖好,里面养着一些挑出来的种鱼,四间板屋可出的鱼苗数可想而知,供给全村人使用也是绰绰有余。
余出来的量在张平那里恰好能消化得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果元村的泥鳅出棚之后,村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积极的准备着下一次养鱼。而村中那些这次没参加养鱼的农户们也眼馋的很,纷纷到村委要求也要改大棚。牛善光统计了一下,全村只要是在家务农的农户,这次全部都来村委报了名,如果都养起了泥鳅赚钱,那果元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泥鳅养殖专业村了’。不过牛善光并没有急着叫这一部份农户也养上鱼,而是不急不徐,叫他们先在村委中学习。
牛善光毕竟是个书记,头脑是个活泛的,要是全村的农户都挤在一批上养鱼,那出鱼时也是同时出的,到时一下子卖,鱼多价格低不说,忙起来也要忙死人,平时不出鱼时,市场上价格再高也只能眼馋着。所以他想,正好借这次农户们重新报名,错开村中农户养鱼的时间,让第二批在第一批之后一个月再养鱼。
这样时间一错开,出鱼的时间和数量就平均了,价格也能提上来,也能时时的供给商户们的需要,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给第二批农户学习,倒棚和改棚之用,算是一举三得,牛善光每天都乐滋滋的,感觉自已这村支书当得是越来越称了。
果元村养鱼发了财的消息叫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和村委们也个个都眼红了起来,他们村若是这样干上几年,那经济不只是翻几翻的问题了,到时这个经济最落后的小村,可就是他们仰目而不可超越的对像了。
其它的村委一合计,这样可不行。市里虽然下了文件,养殖有扶助补贴,但他们几个村子,大半的地都卖出去盖厂房了,再上哪儿弄地来养殖?于是只好将村中的地再卖一部分出去,以期多收些地租,多少提高一下村中经济。
而果元村一出完鱼,就已然五月中旬了,林沛沛早就约好了李素云的弟弟李素天,要带‘陈朝夕的亲戚’去他们村看场地盖养猪厂的事,鱼一出完,她就请了个假,从劳务市场雇了个人冒充‘陈朝夕的亲戚’,带着一起,跟李素云去了她的娘家,毛山村。
林锐祥因为忙着要在家中盖板房,还要照顾挑出来的新种鱼,实在脱不开身,所以只要叫李素云陪着去了。而林沛沛雇的这个人,一天五十块虽少了点,但管吃,还带着到郊区旅行,啥都不用做,话都不用说,也算是个好活儿了。
林沛沛,李素云,张刚(就是雇来的人)一行三人坐车转车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有些偏僻的毛山村。毛山村离市中心其实并不远,如果自驾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距离,但因经济落后,所以显得偏僻老旧了些。
到了村头儿,腿伤好了的李素天早就守在那儿等着了,见三人下车,忙迎上去,客气的握住张刚的手:“你好,你好,张总,您总算来了。”
张刚有些迷茫的望望林沛沛,见她朝自已眨眨眼,点点头,于是转头也朝李素天眨眨眼,点点头,就是不出声。
这是林沛沛跟张刚定的暗号,怕他一张嘴再说漏了什么,所以不允许他开口说话,要怎么做看自已的眼神就行。没想到张刚也是个有眼力介儿的,一看就明白。林沛沛见张刚点了头,忙又道:“舅舅,这是我老师的亲戚,不太爱说话,走吧,咱们先去村中看场地吧。”
“中,中。”李素天又朝张刚笑笑,便带着三人先绕着全村儿转了一圈。
毛山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经济状态,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出不去的就在家养牛养猪,但又因近年猪肉价格一直不高,所以也没什么人养猪了,大多数都转而养起了羊,鸡之类。毛山村的地很多,人均占有量相当于果元村的三四倍,但较贫瘠,全部种着各种应季的庄稼玉米小麦之类,一片又一片的连成一块,让人大感土地资源的浪费。
林沛沛看好了一块倚着山角的地,那里靠着水塘,土也肥沃些,就不用担心猪草之类的了。而且这块地方比较平整,又在山角,平时没事赶着猪上山缎练也方便。嗯,林沛沛想要建的并不是一普通的养猪场,现在猪肉价格那么低,即使几年后开始上涨,她这点家底也耗不起那么长时间。
她要的是环境干净,不**饲料,每日上山缎练,完全生态环保又好吃的猪肉。这种猪肉,可以像牛善光那样请电台来采访,喂猪的车间可以完全开放,让人们看见这猪的饲养过程,他们就会更放心的食用。这样,可以提高价格,专门供给家中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食用,前景也是相当好的。
等再过一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之后,再扩建也不迟。
但当林沛沛问及这块地时,李素天竟道:“这块地啊?已经被人买走了。这块,连着那块儿,这一片儿都被买走了。”李素天指划着山角的这块地以及周围的一片地。
“买走了??”林沛沛讶然转身,毛山村这么落后,五年之内不会有大变化,从没听说有被人买走的地,直到八年后才被规划开发,成了个旅游的景点,到林沛沛穿越之时,毛山村的景点虽才建成两年,但经济已经飞速的发展了起来,远远超过那时的果元村的。
怎么会被人买走呢?那人买这么一块贫地又有什么用?除非……可是,他又不知道毛山村还可以开发成景点的事。林沛沛捏着下巴顺口问道:“是什么人买了呢……”
“嗨,就是那个王维麻”李素天嗤着鼻子摆摆手:“我看就是钱多烧的,在这扔钱玩儿呢。也对,中了那么多个亿,不这么花,哪能花得完?”
“王维?中彩票那个王维?p市的?”
“嗯,就是的,中了几个亿那个,还中了两次,狗屎运都叫他交上了。”
王维……林沛沛心中一骇,买下这块地的竟然是他?难道他真的也是那个世界来的人?是了,应该是的,所以他知道彩票号,也知道毛山村将会成为一个景点。因为他选的那片地,就是毛山村景点的重点之处。
看来得躲着他些了,本来还想从这人手里把地买回来,现在看来,还是算了,毛山村地多,还是重新找一处好了。唉,红珊什么时候能来,赶紧问问这个王维是怎么回事。
林沛沛与张刚在没被王维买下的地中,挑了一块距山最近的,虽离水有些远,但草的长势也还算可以,要是实在不够,就只能叫李素天上山割草了。
地址选好后,李素天将三人请进了自已家中,吃午饭。李素天家院子不大,主屋三间分两个门,是毛房,就是盖好不加外皮,砖头都红通通的露在外面那种。院中东面盖着牛棚,西面盖着厢房,紧靠着厢房又盖了猪圈,叫人囧的是,家中根本没有厕所,想解急了就去猪圈中……
那三间主屋一个门里是厨房,另一门有两间房,一间堂屋,用布帘隔开,一面放着务农和下鱼用的杂物一面摆着一张饭桌,另一间是卧室,到处都露着砖墙,顶棚也没拉,抬头就可以看见屋脊顶,吓人的很,地面也是土地面,没有砌砖也没有铺水泥,凹凸不平的,走在上面再加上那惊悚的屋顶,很是怪异。
里屋李素天的妻子正在喂奶,几人也不便进入,便在堂屋里坐了,李素天倒了茶,又端了些妻子事先做好的花生饼,招呼几人吃:“来来,吃,这月饼香甜,好吃着呢。一会儿孩儿吃饱了,她就给咱做饭。今儿特地准备了几个好菜。”
李素云站起身来:“算了,叫她在那儿喂奶吧,菜放在哪,我来好了。”
“不用不用”李素天按下姐姐:“一会儿你帮看孩子就行,菜都准备好了,直接下锅,也没什么好忙活的。”
这时,林沛沛朝张刚眨了眨眼,他顿了顿,张嘴道:“叫你这么忙活,真是不好意思。”
见这个自见了面就没说过话一直由林沛沛代言的不爱说话的老总终于说了话,李素天激动地手都有些抖,险些将手中茶都洒了出来:“没什么,没什么,以后还要仰仗张总呢。我先去把几个我能做了的菜做了,你们聊着,哈。”说着,走出了门去。
不一会儿,李素天妻子从里屋也出来了,把小孩儿递给李素云,便进院子打水洗手,做饭去,把李素天换了回来。
李素天回了来,又招呼着几人吃喝,不一会儿,菜也上来了,也都是些土家菜,但在毛山村儿里算得上是好菜了。炖家鸡,萝卜豆腐,烧鱼,还有几个清炒小菜,主食是特地出去买的白花花的花卷。
几人就着堂屋里的小饭桌吃了,又商量了一下场地费用和用料的问题。
-
第一百五十章 养猪,不求量
李素天是个会修房的,他的腿就是上屋修房不小心掉下来才摔到的。所以他对建养猪厂所需的用料很是熟悉,他道:“如果在那块地建的话,那块面积,用砖大约要七千块钱,水泥之类的么,总价也得在个七八千,如果再加上人工和别的各项杂务,这个规模的养猪场建好也得需要三万多,还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情况下。”
“然后养上猪,猪仔要钱,猪食虽然可以上山割草,但还是要人工喂一些的,如果你不肯喂精饲料,那么猪的出栏周期长,买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还有,各种预防针,疫苗,统统加在一起,一直到第一批猪出栏,不加我的人工费,乱七八糟加在一起,五万块也是绝对不够的。”
资金确实是不足,这也是个问题。林沛沛低头沉思,张刚见了,也低下头,装成一副沉思的样子。林沛沛想,现在能拿得出来的,也就这么多钱,要说再借点,也不是借不到,但以她一个学生的名义,怎么借??如果实在不行,倒是可以跟金海学先借点,但是自已跟他合作了这大半年的时间,已经麻烦了他许多了,现在不合作了,怎好意思的再去借钱?
林沛沛抬眼望了紧紧盯着‘沉思’中的张刚的李素天一眼,在心里算了一笔帐。盖猪厂就是为了先占下这块好地,现在若把厂房盖小了,以后想扩建就难了,所以这厂房是绝对不能缩水的,按照李素天所说,起码需要三万块。至于修饰么,先不急,等出一批猪赚些钱再慢慢考虑。那么,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剩下的两万块,能养多少头猪??
想到这,林沛沛望了一眼张刚,对李素天道:“舅,张总的意思,是想问一问,现在养一头猪,如果不用精饲料,就用猪草和粮食,而且不计算人工,那一头的成本大约多少钱?”
张刚见林沛沛如此说,也忙抬头,朝李素天肯定的点点头:“嗯。”
李素天捏了捏下巴:“以我多年养猪的经验来看,按你这个养法,不会赚钱的。一头猪,从买猪仔到养成出栏,如果吃的是好粮食,而且不加精饲料,光粮食就是一大笔钱,养成一头猪,恐怕也得用上个千八儿百的。你这猪不**饲料,长不了多少膘,一头就按两百五十斤算,现在市价一头250斤的成猪,顶多也就卖到一千多块钱,这样一算,你一分没赚到,还要白白赔上人工钱。”李素天这样一算,心中也一赅,天啦,她这么个赔钱法,能有钱发给自已工资么?自已老婆和三个孩子还等着吃饭呢。
林沛沛点点头:“嗯,二百五十斤的话,猪们每天还要上山运动缎练,恐怕到时没这个数,能有两百斤就不错了。”
“啊?还要上山运动???”李素天吃了一惊:“我说沛沛,你是不是理解错张总的意思了?这猪养来都是为了让它多长膘的,猪圈是能有多小就围多小,就是怕它运动多了掉膘。你这倒好,还上山运动了。”
林沛沛道:“舅,张总的意思,咱养的不是普通的猪。现在即然资金不够,养猪的数量提不上去,那就得求个质。张总现在手里有一批放山黑香猪,这种猪金贵,要上山放养,运动了的肌肉很香,营养也高。这样吃同样的粮食,出的猪价格却提上来了,不就有得赚头了么?”现在市价一头200斤的黑香猪,大约在四千块钱左右,不过猪仔也贵,那么成本就从一千提到一千五,这样每头猪可赚两千五百块钱。两万块钱,可养十三头猪,就是净赚三万两千块。
这种猪从买回来到出栏,纯天然饲养的话得最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那么再算上这十二个月李素天的工资一万两千块。最后自已可赚的钱数就是两万块钱。
等到来年,这两万块再加原来的本钱两万就是四万,可以养二十六头猪,可赚四万块,如果依次类推的话……当然,现在建这养猪厂的主要目的不是赚钱,因为现在猪肉价低的时候,不指望能赚到多少。关键是占下地皮,使养猪厂处于运营状态,那么一两年之后,等猪肉价飞涨的时候,就是养猪厂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当然,这些帐不能算给李素天听,虽然说一月一千的工资在毛山村里是绝无仅有的,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户到城里给人修房,一月最多也不过才一千,李素天在家养猪,还可以回家照看妻孩,一月也赚这么多,已经叫许多人眼红了,但是他一年下来辛苦工作赚的钱还没有自已赚的一半多,心里会不公平的,万一再不好好的养猪,可就不好了。
李素天听说张刚不好好的养猪,还要养什么‘黑香猪’,心里有些没底:“那个,黑香猪肉咋就比普通的猪肉值钱?再值能值到哪里去?能抵得上掉的那些膘??张总啊,再说,这黑香猪我也不会养啊,这么金贵,万一再出问题…”
林沛沛接道:“舅,你放心。这种猪,因为每天上山缎练,身体好着呢,抵抗力也好,基本不生病。养法么,除了每天要上山之后,其它跟家猪一个养法,不过就是要喂好粮食,还有就是,你能辛苦些。张总说了,要是这批猪能成功出栏,来年再给你加工资呢。”说着,从桌低碰了碰张刚:“张总,是不?”
张刚忙点头:“就是的,就是的。”
李素天见对方这么干脆,也爽快道:“中。我也不是不愿养,这活儿在全村那是绝无仅有的,许多人听说了都眼红着呢。我这也是为张总着想,怕他再吃了亏。即然张总这么有把握,那我这儿你是可以尽管放心的,养猪,我在我们村那可是一把手。”
见商量的都差不多了,张刚转头看了看林沛沛,见她点点头,便从怀里掏出份合同,按照林沛沛教给他的:“这是合同,待跟村里签好了那块地的租约,咱就签下这雇佣合同。现在是资金不足,所以暂时你的工资是年结的,等来年,就开始给你月结。放心,咱养猪场也是正规的企业,不会拖欠工资。”
“中。”李素天点点头:“地的事,我早就跟村支书打好招呼了。靠山那块地租给王维五十年,一年两万多的租金,分发给村民,钱真不少,邻村的都眼红着呢。你这块地,我看跟支书好好商量商量一年五千就能拿得下。村民们,又可以分一份儿钱了,呵呵。”
“行,那舅,咱就去村支书家看看吧。”几人先后站起,林沛沛又把张刚拉到一旁叮嘱了几句呆会儿要说的话。这块地,五千块钱必须拿下,她没有多余的资金了。
几人来到村支书家,村支书正在家中守着小桌等着,小桌上已下好了茶叶——李素天跟他打了招呼,今天张老板要来,他早早的就守在家里等着了。见院中走进几人,李素天也在其中,顿时知道是自已等的贵客上门了,忙出屋迎接:“张老板,呵呵,请,请。”
村支书家也是跟李素天家一样的屋院,只不过刷了墙皮,没有露着红通通的砖头。院中养了几只鸡,到处都是鸡屎之类,几人小心的避过,跟随村支书进了屋内。
张刚按照林沛沛叮嘱的,道:“支书,我来呢,相信素天提前跟你打过招呼了。现在地选在离山较远的那块地,面积是提前说好了的,还是那么大。现在咱是不是商量一下价格?”
“嗯。”村支书给每人倒上一杯茶水:“价格么,其实也摆在那儿。你这块地,相当于王总租的那块地的四分之一,按价儿,我该要一年六千块。张总你是个素天领着来的,按说我该给你折一折,但我身处村支书的位子,公私得分明了,现在租地是为了全村儿人的利益,我不能因着素天就给你们折钱。这么着,就按六千块,给你出一天盖养猪场的人工,咋样?”
这村支书倒是个会来事儿的,出一天的人工,对林沛沛来讲可省好几百块钱,而对于村中来说,就是出几个闲人,没什么损失,六千块稳拿到手。可是,她现在可出不起六千,要知道,她要租三十年,一年多出一千的话,三十年可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她笑笑,转头望向张刚道:“张总,行不?”一边暗暗的眨眼。
张刚顿时明白什么意思,正了正身子,背起了林沛沛教的台词:“我也知道那王总租地花了两万四,按照比例,我这块也得六千。可是支书,你得这么算,我这养猪厂的地,跟他那块不能比的,他那儿依山傍水的,是个好位置,我这儿呢,靠山有些远,到时上山放猪倒是有些不方便。再说,他那地买下了,也不动。我这养猪厂呢?开好了,到时素天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这人工还是得从村里出,不还给村中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么??”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租地,雇人
听张刚说这些,村支书愣了愣,倒是没接上话,也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抬头道:“是这,要是养猪厂要人,从咱村要,那租金就给减五百,你看这样行不?”
张刚低了低头,满脸严肃地回身对李素天小声商议道:“那个,我刚刚看隔壁村那儿有块地也成,隔壁是什么村儿来着?要不,咱去问问他那块儿地多少价儿呗?”
村支书一听张刚这话,顿时有些慌:“别,别,咱再商量一下。”
张刚回过头,又摇摇头,道:“支书,你这价儿跟我的价儿差得有些多,怕是不好商量。”
村支书一听,脸色有些青,道:“你先说说是个什么价儿,咱再商量。毕竟,这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给的价儿只要能合适,我就再考虑考虑。”说着,又瞄了李素天一眼。
李素天见支书使了眼色,也忙帮腔道:“张总,邻村那块地是个靠风口的,老是刮风怕是对猪不好。你看你再跟我们书记商量一下儿呗?”
张刚顿了顿,道:“这样,我就实话实说吧,其实我这资金有些紧,现在用在租地上的钱顶多能出起了五千,而且,盖房的人工还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地租四千,我可以自已请人工,如果地租五千,那恐怕还得麻烦支书从村中出些人工来帮忙。”
“这…”村支书犹豫了,这价儿有些太过低了,而且,还要出人工……
张刚见村支书犹豫了,起身就往外走:“邻村那块地靠风口也没办法了,我就只这么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