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没有其它的好办法,唯一的途径就是尽量抽出时间到军队中间去,聆听士兵们的心声,争取得到他们的信任,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
一开始的时候,士兵们见到傅戈这个指挥大军的校尉都很拘束,他们全都吓得肃敬的站立着,也不敢坐到他身边来,大秦军律森严,不同的爵位之间各有不同的礼节,下级对上级稍有失礼之处,往往就会遭到严责。
对于士兵们的疏远,傅戈也不介意,他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到他们中间,慢慢的开始讲起自己在新兵营时的经历,讲自己在塞外草原上与狼群搏斗的故事,讲在荥阳城经历过的日日夜夜,渐渐的士兵们紧崩的心放松下来,他们开始忘记傅戈的身份,他们渐渐的把他视作了他们中的一员。
从他们的叙述中,傅戈更进一步的知道了普通士兵们一天的生活,虽然他也是从一个小兵过来的,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正如傅戈无法体会一些已经成家的老兵们的感情,听他们讲一些老兵手里抱着长戟睡觉却以为是搂着婆娘温软的身子,听他们说嘴里啃着的粗粮窝头心里却在想什么时候能好酒好菜吃上一回。听他们说每一回到军需官处领月粮都会梦想能和军官一样领到军饷。听他们讲死去的战士,看每一件遗留的物品,一点一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迹对于傅戈来说都是一次感动。
好些时候,无论是讲述的士兵,还是听故事的傅戈,都禁不住流下了泪来。他们的故事让傅戈回想起了已长眠于地下的人,蒙平、队长、杜中以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却倒在面前的同伴。
“我决定了,要给每一位士兵发放军饷”最后,当傅戈又一次召集军官们开会时,他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宣布这个决定。
“这怎么可以,按照帝国的军律,只有队长一级以上的军官才能领取俸禄,那些卑微没有立过什么战功的士兵根本不配获得什么赏赐,我们应该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要想获取军饷就必须先到战场上去缴获敌人的首级。”
“如果士兵们都派发军饷的话,这钱又从哪里来”
“这件事我一定要禀报给大将军,我想大将军是决不会同意的。”
不出傅戈的意料,当他一宣布这个决定时,召致了军官们的一致反对,他们中有的人出身贵族,根本看不起普通的平民,有的人害怕士兵们分薄了他们的俸禄,有的则是担心士兵有了钱之后就不会再象以前一样勇猛杀敌了。
傅戈静静的坐在位子上,直到所有的争执慢慢平息,他们没有说服他,一己的私利或者偏见绝不能代替一切,至于英勇有了军饷的激励之后,士兵们会比以前更加的勇敢,毕竟能够成为军官的士兵太少了。
注:呃,想念大家,死神、崔琰、古道,还有其它的老朋友们,都出来冒个泡吧,至于色相失败责任在我,实在精力有限,只能先好好写大秦了
正文 第五十六节 睹物思人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因为大多数将校的反对,傅戈的提议未能获得一致的意见,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强行利用校尉的职权推行这个命令,但那样一来就极有可能激起兵变,那些反对的将校、军侯会借机鼓动手底下的士兵脱逃或反叛;二是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先在对亲近的子弟兵中推行新政,凡事都要慢慢来,最好是树立一个榜样。提供当士兵们看到新的措施带来的好处时,将领们再进行欺骗或恐吓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用事实说话,这是对反对者最好的回答。
不过,要给士兵们发放军饷的话还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那就是钱从哪里来没有钱,什么许诺都是空的,只有让士兵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们才会信任你,爱戴你,傅戈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这支军队。
好在驻防陈留的时候,傅戈接管了那里的县库,刚好够给士兵们发放一个月的军饷,至于以后他也想好了。有了雍丘这颗摇钱树,只要帝国大军还留在中原一带平叛,他这里就不愁没有油水可捞,也幸好拔给的部队只有五千,否则再多的话,傅戈就算是通天的本领也找不出这些多饷钱去。
中饱私囊,这样做确实有些不光彩,不过也没什么好怕的,这个年头,有实力才有一切,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作后盾,再有道理也无处讲理去。
果然不出傅戈的意料,隶属于郦商的士兵们在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饷钱后,一个个高兴得哭了,钱虽然只有区区几个,但这却是他们第一次赢得尊重。
而这些,是傅戈给予他们的。
所以,他们对傅戈从心底里存着感激。
军饷制度的商议推行过程中虽然遭到了将领们的强力反对,但却在士兵中却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在试行中获得了士兵们的一致叫好,看到别营的士兵们有了军饷,那些从章平那里过来的士兵都不干了。
他们纷纷对带兵的将校们拒绝推行新政产生了质疑,在个别性烈暴燥的士兵的鼓动下,士兵们开始以消极训练、假装生病等种种方法暗暗对抗,而傅戈在得悉了这一状况后,也适当的添了一把火,在一番周密的计划之后,一项针对将校督促训练不力要降职、停职的军律很快就出台了,这样一来可急坏了反对新政的将领们。
一时间军营中纷乱不断,将领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他们不明白一向老老实实听话的士兵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不驯。
最后,陆陆续续的开始有愁眉苦脸的将校找到傅戈这个祸首拿主意,当然,鉴于傅戈现在的显赫身份,这些人也不能明确的说是他在暗中纵容这一股暗流,对于将校们的诉苦,傅戈干脆的来了个避而不见,在交待了郦食其帮傅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后,他硬拉着虞姬跑到了附近的山里狩猎去了。
不过,对于傅戈的盛情邀请,虞姬却是老大的不乐意,这些天来她负责保管处的工作正做得来劲,为了存放士兵们交给她的物品,她还专门在军营附近找了一处房子,并布置成了可供士兵们列队观看的长廊样式,然后将那些失去主人的遗物一一按顺序排列起来,对于看到这些遗物的人来说,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只不过,那个人现在已然不在了。
傅戈被她拉着去看了一回,心里也是酸酸的很不好受。
“蒙平,男,临洮郡人氏。南方军临洮部校尉,年十八参军,于军中二十余年,历经大小阵仗百余次,大秦二世二年十一月,阵亡于荥阳。”校尉蒙平是他们这支部队南方军临洮部的第一任校尉,他留给傅戈他们的只有那一面千创百孔的战旗,现在,这面染着无数士兵鲜血的战旗正静静的躺在这里,它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在不远处的军营里,已有一面崭新的旌旗正高高升起。
“杜中,男,颖川郡人氏。南方军临洮部军侯,年四十有二,大秦二世二年五月,殁于东阿战役。”杜中留给傅戈的,只是一把已经折断的铁戟,这还是傅戈在定陶大捷后借道重回东阿时从战场上捡到的,这一杆铁戟尽管已经锈迹斑斑,但傅戈还是认得它的主人就是杜中。
“苏大,东海郡人氏,年十七,南方军临洮部士兵,作战勇敢,冲杀在前”
“刘四,关中扶风郡人氏,年三十有一,南方军临洮部队长,先后参加过荥阳、陈郡、东阿等数次战役,身披伤口十余处,大秦二世二年六月殁于陈留一战中。遗物唯有未寄出的书信十一封,以及积攒的钱币若干。”
“王喜,扶风郡人氏,年三十有三,南方军临洮部盾兵,有臂力、甚勇健,家二老,并有一儿五岁,一女三岁,生平唯一愿望就是归家与父母妻儿膝下承欢,安享天年,大秦二世二年六月,在守卫陈留一战中力战而亡。”
一字字一句句,一件件一行行,每一个走出保管堂的人脸上都带着泪痕,傅戈也没有想到虞姬会做得这么出色,她让每一个死去的同伴都活生生的重新站到了观者的跟前,就仿佛他们还在世一样。
在离开保管堂的时候,心怀感动的傅戈对着虞姬说:“将来有一天,等我有了足够的能力,我一定会建造一幢更大更宽敞的房子,用来存放所有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遗物,我要让后人们都记住他们,我更要提醒大家,战争并不是那么好玩的,它剥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誓言铮铮,可惜傅戈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校尉,他无法决定应不应该有战争,他能做的只是尽量保全自己的士兵少受伤亡。
一连过了半个月,刺头将领们终于投降了,他们曾经向大将军章邯报告过,向旧主章平哭诉过,但却没有任何的回音,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接受了傅戈的新政方案。
而正当傅戈在雍丘热火朝天的推行新政,争取早日掌握军队实权的时候,大将军章邯已经率领主力渡过黄河,与王离率领的北方军团合兵一处,他们开始扫荡赵、燕、魏、齐等地的叛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赵地。
正文 第五十七节 北地狼烟
赵国,是关东六国中真正与大秦杀得难解难分的强劲对手,战国初,赵武灵王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使得国力大增,赵国的军队也成为了仅次于帝的精锐之师,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这一切。提供
这个人就是武安君白起。
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领白起在长平一战中击败了赵国的六十万大军,赵国的统帅赵括被杀,六十万降卒全部被坑杀,自此之后,赵国的国力大减,帝国也由此开始了征服天下的道路。
大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叛乱举事之后,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领兵攻打原属于赵国的领地。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余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在周文率兵攻进函谷关之时,陈胜曾催促武臣向西进攻,却遭到了拒绝。
第二年,陈胜被章邯击溃,随着王离的北方军团南下,赵地的叛军内部发生了激变,大将李良在接到劝降信后杀死赵王武臣归附,得到这个消息,辅佐武臣登上王位的叛军大将张耳、陈余又另外立了赵王歇为新王。
这个时候,距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已经将近一年了,起初追随的一大批叛军首领现在已经所剩无几,张耳和陈余是剩下不多的两个。
这两个人都是原来的魏国大梁人。张耳年轻的时候还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食客,后来因为犯罪出逃,得到了外黄县的一个富商的赏识,这个富商不但将女儿嫁给他,同时出资帮助张耳重建名声,让张耳出任了外黄令,由此挤身成了魏国贵族之列。陈余在年轻的时侯喜好儒术,并长期在赵国游学。和张耳一样,陈余的老丈人也是一个巨富,所以这两人不但有才名,而且有相当财力作后盾。不过由于陈余比张耳年轻一个辈份,因此一直尊重张耳为父执辈,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再后来帝国统一天下之后,为避朝廷的追捕,张陈两人就化名在陈县做里监门,有一次因为里吏责怪陈余办事不力,要用鞭子打陈余,陈余毕竟年轻大怒之下便欲起身反抗,幸被张耳用身体阻拦,结果鞭子打到了张耳的身上,两个人由此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不过,就算张耳、陈余再有才干,傅戈也不认为他们会成为帝国的头号敌人,既然他们连王离这一支军队都打不过,那么他们更不可能是大将军章邯的对手。所以,当他听到大将军并没有率军继续进攻彭城的楚怀王时,心头就咯噔一下,项梁是因为骄傲轻敌而落败的,章邯呢他莫非真以为楚地除了项梁之外就再无英雄了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虽然只是老百姓们的谣传,但却也并不是完全一点根据没有,在战国时的七个大国中,楚的疆域是最广阔的,楚地的民风也是极剽悍的,其它的几个国家,韩、魏、赵三国是由春秋时的大国晋分裂出来的,它们的国土狭窄而且还交错在一起,没有拓展的空间,齐国虽然是东方泱泱大国,但在齐桓公称霸之后齐国便固步自封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想来齐地的人最大的目标也不过是作一方诸侯。至于北方的燕国,它的立国最晚国力也最弱,若不是地处边陲、若不是曾经拥有过乐毅这样的名将,燕国早就像中山国一样被吞并了。
帝国真正的对手是谁。
在项梁倒下之后,叛军中又会推举谁来担当首领
当傅戈这样想的时候,两个熟悉的身影跃入他的心头,项羽和刘邦。
在众多的叛军首领中,项羽和刘邦不过是后起之秀,但他们的才能却是无法预期的,如果傅戈没有记错的话,项羽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败过一次,东阿、城阳、濮阳、雍丘这几次大战杀得帝队大败,同时,他的血腥屠杀手段也让人感到分外的恐惧。
对于傅戈来说,东阿永远是无法忘却的一段记忆。对于刘邦来说,萧县的那一仗又何尝不是,比起威名赫赫、勇冠三军的项羽,刘邦给傅戈的印象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精于计谋的无赖小人,是的,无赖,刘邦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只有用这两个字形容了,萧县遭遇时他使的种种伎俩,东阿一战时他配合项羽在侧后偷袭,途经陈留时又指使兵士叫骂羞辱,这样的行径足够担当得起无赖这个称号。
不过,就算是无赖,刘邦在傅戈眼中还是一方豪杰,他的手下聚集了不少的有才能的人,象樊哙、夏侯婴、萧何、曹参等都是足以让其他人羡慕得不得了的人才,他们能够会聚在刘邦那里,这说明刘邦身上必是拥有独具的魅力。
项羽有霸气,刘邦善用人,相比于他们,傅戈又有什么
帝国校尉的身份吗当帝国也摇摇欲坠时,这身份纵再是显赫,也不过是一顶虚无不中用的花冠。
不,至少傅戈还有信心。
一个人只要不失去斗志,不失去希望,就算是面对再困难的境况,也能挺过来的。
这一年来,傅戈也曾好几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最后不都好好的活下来了吗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的,傅戈会有,项羽会有,刘邦会有,大将军章邯也会有。
项梁死后,失去了强劲对手刺激的章邯急于找寻下一个打击目标,他选中了赵地的河北叛军,他要用辉煌的胜利证明给朝廷的那一帮权臣看,只有他章邯才是帝国中兴的伟大功臣,才是堪比武安君的一代将才。
朝廷,想到这里傅戈叹了口气,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将军章邯之所以做出渡河北上的决策,与朝廷人事的变动有很大的关系,听说不久前,为帝国一统立下无数功绩的丞相李斯被下狱了,罪名竟然是他的儿子李由参与谋反。
李由谋反,真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大阴谋
一个死了的人还能反对帝国吗显然不能,但正因为李由死了,有许多事就说不清了,一旦有人蓄意陷害,加上在位的皇帝是个昏君的话,李斯纵是有百口也无法辩清了。
陷害李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郎中令赵高。
正文 第五十八节 平叛战略
大秦二世二年十月初十,傅戈接到大将军章邯的命令,让他即刻赶往邯郸城商议军机大事,邯郸原是赵国的都城,前不久刚刚被章邯率军夺取,赵王歇和他的丞相张耳现在都逃到了巨鹿,北方军团的王离将军正领着二十万精兵将那里团团围住。提供
巨鹿城,位于赵国都城邯郸的东北,正处千里平原的正中央,自古便有粮仓之美誉,当年赵国之所以能凭籍一国之力对抗强秦,就与这里丰饶的物产供给有关系。张耳退守到这里,看中的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巨鹿城的规模较大,城墙厚实高深,周围又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个良好的会战场所。
面对接近二十万大秦军队的围剿,仅凭张耳拥立的赵国一家之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张耳选择巨鹿坚守一是因为他已无路可退,二是因为他希望各路的诸侯能够聚集起来,共同与大秦的军队来一场生死决战。
张耳这样想,他的对手,大将军章邯也是这么认为的,自项梁死后,章邯对于东剿西杀的战斗已渐渐失去了兴趣,加上朝廷内部李斯入狱,赵高掌权,形势对于章邯来说越发的不利,一旦有一次战役失败,就有可能遭到弹劾,所以,章邯急需要一场决战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要让二世皇帝明白,没有他章邯这个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邯郸。
这座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都城在历经过多次的战火后,现在已近成了一片废墟,在击溃张耳之后,章邯随即下令将邯郸夷为平地城中百姓则必须全部迁往关中安置。很久以来,帝国的将军们在对外征战时,一贯采用的就是这种屠城迁民政策,既然无法彻底的征服,那么就把反抗的种子连根铲除。
对于章邯的这一异乎寻常的军事举动,傅戈能想象到他是要通过这样一种暴力的手段告诉叛军,凡是敢和帝国作对的,都会是这样一个下场,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这样一座城池的毁灭必将极大的打击叛军的信心。
但,傅戈却还是深感震惊,毕竟象邯郸一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城,且不说重建城池要花费的代价,单是数不胜数的房屋被破坏就够让人痛惜的了,还有,邯郸城中居民往少估计,也有十余万,这些人现在不得不离开故土长途奔波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能经受得住这样的离别吗他们中间继续活下去的又会有多少人呢
傅戈不敢想象,也无法去猜想,虽然他是一个帝国的军人,但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也知道人心是永远无法用屠杀和毁灭征服的,否则的话,帝国不会落到今天这般地步,叛军的声势也不会如此浩大。
章邯中军帐。
等傅戈到达的时候,接到命令参加会议的将军们差不多都到了。
除了章邯、章平、董翳、赵无咎等原本认识的将领外,傅戈还见到了帝国北方军团的统帅王离将军。王离的大名傅戈在少年时就听说了,因为在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王翦。始皇帝是雄才伟略的一代君王,他的身边自然有杰出的人才辅助,文有李斯武有王翦,这就是帝国气吞如虎、横扫的强力保证。
在北方军团原先的统帅蒙恬被杀之后,作为副将的王离接取了他的位子,他没有继续和朝廷对抗,他选择了屈服,所以,当咸阳的那些与赵高不睦的名门高贵纷纷遭到陷害之时,唯有王离能安然事外,继续做他的一方封疆大将。
“来,傅戈,我给你介绍,这位就是威名赫赫的王翦老将军的孙子,帝国北方军团的王离将军。”章邯见傅戈到来,笑吟吟的站起身,看着旁边的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将领说道。
傅戈朝向王离,正正式式的行了一个军礼,大声道:“帝国南方军临洮部校尉傅戈见过王离将军”
王离沉默的注视了傅戈一会,然后慢慢的点了一下头,却没有说话,傅戈看到他的脸色相当的难看,或许是章邯刚才的话让他倍感不快,虽然有一个名声显赫的先辈可以在人前炫耀,但对于一个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军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因为许多人会误以为你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你的先辈,而不是因为你自己的努力。
傅戈在行完军礼之后,按照军爵的级别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位子上,这时,他听到章邯大声的说道:“邯郸战役胜利后,叛军张耳部已退往巨鹿坚守,为彻底平灭赵地的叛军势力,王离将军已将巨鹿城包围,现在,张耳正四处游说赵、齐、魏、楚、燕各地的叛军赶来增援,对于我们来说,一场大决战就将开始,只要我们能够取得这一场大战的胜利,帝国复兴就将来临,叛军也将会一蹶不振,他们也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听到章邯的这句话,傅戈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帝国大军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不采取速战速决拿下巨鹿的原因,原来章邯在筹划一个宏伟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就是用巨鹿这一个点来吸引叛军各路诸侯,如果楚、齐、魏、赵、燕等地的叛军赶来救援,那么他就可以乘机攻击救援的叛军,争取通过一次大战将叛军扫荡干净,也免了一个个清剿的麻烦;如果其它的叛军不来救援,那么在长期围困之后巨鹿城内的守军求援无果,必定军心不稳,等到那个时候再尽歼城内之敌,如此一来,叛军中其它的那些诸侯必定士气低落,再鼓不起与帝国大军决战的勇气。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