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寿有点无奈的笑着:“这么说,上次你绑我也是你的计策。”
“嗯,就是本小姐的计策。”轲霁月拍着胸脯说道。
“轲小姐,有些事我知道你喜欢逞强,这样吧,你小声的告诉我。”
轲霁月和李勤寿就开始悄悄话了,完全不把在身边的赵云当自己人。
就这样无事的过了两天。
又是一个无月的夜晚,树下又站着两个人。
“我真不知道主公怎么想的,居然派你这个笨蛋来,连个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到。”
“我也没办法呀,你喊我去挑拨民众和轲家的关系,可是没想到我刚要去挑拨,轲家却把以前所招的兵全放了,这要我怎么挑拨。”
“什么?这可真是奇怪呀,难道你已经暴露呢?”
另一个人马上跪了下来,“大人,我绝对没有暴露,请相信我。”
“那就奇怪了。”那人摸摸下巴,“总之我会回去先报告状况,你在这边见机行事。”
天气很是晴朗,因为当了轲霁月的侍卫,所以勤寿也少了训练的苦,只是每天看到赵云依旧训练,心里暗笑着赵云的傻。这天勤寿心情倒是不错,所以就想去看看赵云。
勤寿来到校场,看到赵云在挥洒着汗水,又看见不远处轲霁月在呆呆的盯着这边,暗叹到:“自古帅哥多磨难看来此话真是有理呀。”
“赵云,俺来看你了。”勤寿大摇大摆的走向赵云。
“子晟,真难得呀,我现在在训练我的兵,很忙,等会再跟你聊。”
勤寿惊讶的指指在场大约五十个士兵,“这些老弱病残的人就是你的兵?”
赵云点点头,对勤寿说道:“也不全是老弱病残呀。”
勤寿无奈的抬起手指向一个大汉,“除了这个陆熊,还是跟你认识的。”
赵云开心的说道:“这回你说对了。”
“我擦,赵子龙,你在想什么呢?这些兵怎么打仗!”
赵云完全无视勤寿的愤怒,反而较为满足的说道:“手下有兵我就很高兴了。”
勤寿知道和赵云说不通。气愤的走到轲霁月边,指着赵云说:“你,你就给他这些兵。”
“这可不是我做的决定,是我父亲,这兵的事不归我管。”轲霁月依旧盯着赵云。
“擦,这你也没问你老子是怎么想的?”
“问了,我爸说他是他女婿,所以也不必上阵杀敌,就交给他五十老兵给他。加上那个陆熊,足足有五十一人。”
勤寿彻底无语了,最近没来看赵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本来勤寿就知道有一仗非打不可,可是这可好,连兵都没有。
半个月之后,赵云依旧兴致勃勃的锻炼着他的五十一个兵,而轲霁月依旧盯着赵云的身姿。只有勤寿在闷闷不乐。
“报,三小姐,据说公孙瓒退兵了。”一个小兵跑到轲霁月身边。
“终于来了。”勤寿小声的说着,也没人听到他说的话。
第二十六回鲜卑的悲哀(2)
总算鲜卑开始分裂了,而“终于来了”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十七回鲜卑分裂——李勤寿
先道歉了,昨天4级考试,考得我那叫一个郁闷啦。所以晚上就去潇洒去了,也就没有更了。
在这里推荐一本新书,这本书可能会更的很慢,因为自己主要的心思还是要放在这本书上,所以如果你们有空的话,看了这本书后,可以去看看我的新书《六界道法》想试试玄幻类型的。最近这本书急求大家的意见,我希望前面能写好看写。起点书号:1800009先在此谢谢大家了。
第二十七回 鲜卑的分裂——李勤寿
轲霁月倒是好奇的问:“明明公孙老贼占尽上风,为什么却自动的退兵呢?没道理呀。”
“公孙瓒现在可是忙死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呀。”勤寿笑着说道。
赵云看着勤寿,又看着轲霁月,独自在那里郁闷,那两个人不仅完全把他丢在一边,还说些他不懂的话。
勤寿默默的走出房屋,看着天空,想沐鱼和仁耀现在在做着什么呢?来到这个乱世也将近有五年多了,勤寿他一直跟着刘备东【奇】奔西闯的,可是五【书】年来,本来算起来勤【网】寿有二十三岁左右,可是却丝毫没有长大的痕迹。倒是刘备他们认为仙人跟凡人不同,比如不会显老,所以之后他们也不会认为勤寿是个小孩了。
由于公孙瓒的退兵,勤寿这边倒也欢庆了几天,什么篝火晚会呀,什么武艺大比拼呀,总之活动是应有尽有,倒是勤寿也发扬了他在学校的风格,只当观众,不去参加。
然而黑暗的潮流也已经悄悄的席卷了整个鲜卑。
三天之后,鲜卑大联盟传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大联盟彻底瓦解。也就意味着战争一触即发。
这天赵云急忙的找到勤寿,“子晟,鲜卑已经四分五裂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勤寿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懒洋洋的说:“你继续做你的驸马爷,我继续晒我的太阳。”
“子晟,你认真点好不好,我们难道还要呆在鲜卑,不如我们回去吧。”
勤寿突然站了起来,对着赵云指指点点,“都说赵云不是个好货,你看,这句话就灵验了吧,你婆娘还在这里,还没开战你就想走。”
赵云马上反驳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子晟,我觉得公孙瓒那边有急事,我既然是他的门客,也应该尽快过去为他解忧。”
勤寿拍了拍赵云的肩膀,说:“子龙,相信我,现在你回去也帮不了他什么,等把这里的事完成后,那时回去说不定还真能帮助公孙瓒。”
赵云将信将疑,“此话当真。”勤寿想快点结束这无趣的对话,点点头,又说道:“你这有一场大仗要打,快去练兵吧,最好是多加点好士兵。”一听到练兵两字,赵云也不耽搁,马上朝外面走去。
自此,鲜卑分成了三个大势力,西部的步度根部落,中部的轲比能部落,东部的素利、弥加、阙机联合的部落。
鲜卑已经分裂,也开始了他们长期的战争。血色染红了北方连绵的山区。
李勤寿知道这边的局势紧张起来了,所以最近也开始正经起来。整天都在房间里和赵云,轲霁月商量对策,这反而要赵云和轲霁月不适应起来了。
“西部的步度根联合了一支匈奴部队攻打我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主要是我们的兵太少了,上次听你的话,把兵都放回去安抚了,现在可好。”
“一支匈奴部队。”勤寿倒没有在意步度根部落,反而在注意那只匈奴部队。“嗯,轲霁月,对于匈奴了,我没见过,他们跟你们的作战方式一样吗?”
“不一样,我们鲜卑擅长弓箭,而匈奴擅长突袭,以前在大汉没攻打匈奴时,我们一直被他们侵犯,匈奴的突袭是我们作战的弱点,我们那时候只有打防守战才能保持平衡。”
“哦,突袭。”勤寿又陷入沉思。
“子晟,据说匈奴只来了五千骑兵马,再配合步度根的六万兵马,而我们只有一些前阵子对战公孙瓒的两万兵马,这仗要怎么打呀。”赵云想提醒勤寿关注的应该是步度根的六万大军。
“不,我们不只两万兵马,不仅如此,我们的兵马还可以以一敌五,那步度根的六万兵马根本瞧不上眼,只是匈奴这五千骑是个难点。”勤寿说完一通之后,又陷入思考。
“可是。”赵云还想再说,看到勤寿在沉思着,知道此刻打扰反而不好,也就默不作声了。又用眼神暗示轲霁月,赵云和轲霁月就一起退出了房门。
“突袭,突袭,奇袭,奇袭。”勤寿一直在房里默默念着。时间也从中午跃到了晚上。
夜无风,却有明月,树下的两人继续他们的对话。
“主公对你太失望了,你还是去联系蹋顿单于吧。这次的作战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是,谢主公不杀之恩。”
“好了,快去吧。笨蛋。”
夜晚,只听见屋子里一阵狂叫,赵云慌忙的跑到屋子里,“子晟,子晟,怎么了,没事吧。”
赵云一进房门就被勤寿疯狂的抱住了,勤寿大叫道:“我想到了,想到了,赵云,你练的兵怎么样了?”
赵云只开勤寿这坨肥肉,说道:“我手上的那些兵被我训练的也如正式军队一般威武了。”
“哦,真的,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了。”勤寿阴险的看着赵云,赵云感到浑身的寒气。
“快,赵云,快把轲霁月叫来,我有要事要找她。”勤寿又突然反应过来。赵云对着这个一惊一乍的人彻底无语了。
没多久,轲霁月就急匆匆的被赵云带了过来。“轲霁月,你有没有这里的地图。”
“什么要事呀,就这事。”轲霁月撇撇赵云,刚自己还在享受美餐,就被赵云硬拉了过来。心里头不爽的很。嘟着嘴说:“这还不容易,等会给你拿一份。”
勤寿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等自己看过地图后,这个计策也就完全实现了。
旁白:我擦个嘞,一个策略连地图都没看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对勤寿无语了。
油灯台下,残留了些许灰。
第二十七回鲜卑分裂
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下一回奇袭——李勤寿
总算打完这一章了,貌似很晚了。
关于勤寿和沐鱼的计策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完全不安步骤来走,千万别以为是我的逻辑能力不行,告诉你们,我是故意的。
有些事多点悬念才好。
再通知大家,勤寿这段写完后,就可以到张仁耀那边了,也就是我的故事了。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喜欢我的作品。谢谢了。
第二十八回 奇袭——李勤寿
没过多久,轲霁月就把地图拿了过来,李勤寿左看看,右指指,“没错,就是这里。”
赵云和轲霁月同时向李勤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见地图上标志着一座山。轲霁月好奇的问道:“这座山无名,而且离我们的战场甚远,根本无关紧要,这地方是干嘛的?”
“这个地方嘛。”李勤寿貌似有了难言之隐,只好继续说:“那个你先别管,总之这里很重要,赵云过来,我有事交代于你。”
李勤寿把赵云带到了角落里,小声的嘱咐着。赵云回了句:“好。”便急匆匆的走出了门外。
屋子里只留下了李勤寿和轲霁月。“喂,我说你,好像是叫子晟吧,为什么地图上要指着这个位置。”轲霁月怀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继续纠缠着李勤寿。
“这个我真没办法说,只是等到时机来了,你自然就明白了,只不过现在我想趁着赵云不在到想对你说说一些私事。”
轲霁月一听脸就略微发红。勤寿可没有管这些,继续说着:“轲小姐,不知道你觉得子龙这人怎么样。”
轲霁月低着头,羞答答的说:“很好,又帅武功又高,而且有实力,还有才。”
“那这场战事结束了,我和子龙都会回中原去了,所不定以后都不会再来这里了。”
“不要。”轲霁月马上喊道。突然发现自己刚才不矜持的自己,脸已经红彤彤的了。“不是,我是说。”轲霁月也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一个决定不会下的那么的容易。
“好了,我只是随口提提的,我只是让你有个准备,希望你能考虑好。”李勤寿点到为止。又换了个正经的口气对轲霁月说:“如果赵云能成功,我们的胜利的机会就有一半了,当然另一半就在你这边。”
“子晟尽管说,我看我能不能做到。”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轲霁月已经认定勤寿的智力比她要高很多,虽然这个鲜卑部落是个崇武的部落,但是对于这个部落的军师而言,当然还是会喜欢足智多谋的人。
李勤寿长叹了一口气,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勤寿和赵云开始回转中原,后面轲霁月不舍的看着他们。
路上,赵云好奇的问道:“这场战争怎么获得胜利的?”
李勤寿简简单单的说了一个字:“仁。”
“仁?恕子龙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子晟能否为我仔细的讲一下。”
李勤寿开始讲诉这场战斗的奥妙,“先不说派你去那里的原因,先说说兵力问题,你走之后,我要轲霁月派人在各个地方说如今大敌当前,有志之士应当保家卫国,想当初大王不忍大家妻离子散,便又把大家从兵营中遣返回家,如今,兵源不足,还希望大家能够同仇敌忾,一起来共同杀敌。大致如此,然后由于之前的安抚,如今他们都前来当兵,一共募来三万余人,再加上之前的两万,一共五万。”
赵云点了点头,思考片刻,又说:“这便是您所说的仁,果然是一把利剑,可是步度根六万士兵,难道就一战破之吗?”
李勤寿哈哈大笑,说道:“这时候就是你的功劳了,我派你去那可见到什么。”
“一个兵营,后来调查发现是蹋顿的营地,然而营地没多少人守卫,所以就攻破它了,还抓了蹋顿的家人。”
“没错,就是这个,因为你这个举动,让蹋顿就急忙撤兵了。”也难过,要是老家都没了,还打个屁仗。
赵云还是继续问着:“那个步度根的六万士兵是怎么破之的?”
“呵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想想这个道理吧。”
“相公,相公,等等我。”轲霁月追了过来。
李勤寿看到这一幕,暗暗的笑了笑,退到了一边。
“你怎么来了?”赵云看到轲霁月来了尴尬不已。
“我决定跟着你了,父王也同意了,还要我把你训练的这些兵带来了。”
赵云看到轲霁月身后的士兵,“可是你们部落?”
“嗯,反正已经没事了,而且现在部落的凝聚力很强了,估计没有谁能够打败他们了。这还要多谢子晟。”
李勤寿过来拍拍赵云的肩,小声说道:“要像个男人。”说完又哈哈大笑的往前面走去。
赵云和轲霁月都羞怯不已。
“你说什么,子晟,为什么我们不回北平呀?”
“这个嘛,我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做。”李勤寿神秘兮兮的说着。
赵云一听,瞬间软了下去,才帮了鲜卑一个大忙,现在又有忙要帮,跟着勤寿真是命苦呀。
第二十八回奇袭
好了,又要从回黄巾时代了。
下一回众观天下(一)——张仁耀
如果我说这才是刚开始,不知道有读者会不会来打我一番,可是,张仁耀穿越到的时代比沐鱼和勤寿更早,早到黄巾还没起义。
而且从现在起,也没有了历史的问题,因为历史完全混乱。
之前的谜题也会解开,让我们看看张仁耀怎么在三国中生存吧。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好人一生幸福平安。
最后还是要说说,我有一本新书,叫做《六界道法》,希望大家能多多提点意见。意见才是我们改进的起点。当然也要多给我这本书提意见啦。
第二十九回 纵观天下(一)——张仁耀
仁耀是一个属于流浪的人,即使在学校安定了一阵子后,命运中注定着他要继续流浪,张仁耀望着前面汹涌的河流,那悲壮的场面不得不让他想起了曹操的观沧海,正所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当然他不知道前面这个河流是不是曹操所观的沧海,只是觉得气氛倒蛮相似的。没有城市的熏陶,只含有野性的风景。
仁耀手中还有他那个陪伴自己多年的手提箱,里面可是他的宝贝,基本上是仁耀近十八年来生活的全部,几本书,生活用具等等。
因为以前生活的环境,在这里出现的仁耀并没有所应有的惊讶,经过询问,仁耀知道他穿越到了东汉末年,而且还身处于诸葛亮所在的地区——荆州。
张仁耀走在襄阳的街上,看着那些穿着古装的人们,又看看自己的身着,知道如果还这样的话估计要被官府抓去当异人了。只是如今手边并没有钱,仁耀坐在了街边,该如何去融入这里呢?
仁耀盘算着,无疑就缺了三样东西:钱,理想,目的。
仁耀知道他肯定不能马上就回去,至于为什么这么肯定,他也不知道,就如他连如何回去也不知道,更谈何哪时候能回去呢?所以生存无疑要钱,只是想到钱的时候仁耀无奈的笑了笑,想当初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为钱而考虑,如今亦是。
至于理想,仁耀应该在这个时代需要干些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活着吗?为了活着仁耀大可以去某个山里当野人,只是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如今仁耀觉得他最大的理想便是找到兄弟,并保护他们。
最后就是目标了,目标当然是和弟兄们一起回去。只是为了这个目标,仁耀所需调查的要更多了,此暂且不论。
张仁耀又起身往前面走去,走了几十米,看到前面有人聚在了一起,一个拿着扇子,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人嚷道:“大伙们,水镜山庄收学生了,每年只收一名,只有通过考试才录取。”
仁耀默默念道:“水镜山庄,好熟的名字。”他继续往前走去,仁耀知道现在需要的可是钱。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一个清脆的朗读声传进仁耀的耳里。只是仁耀奇怪这个声音怎么没有再继续下去了,张仁耀当然知道这是《诗经》里面的一首《静女》,这个三贱客还恶搞演过此诗,记忆尤深,仁耀马上接了上去,“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兄弟,小兄弟,有没有兴趣上来聊一聊。”仁耀抬头一看,一个大叔正在窗前对他说话。
仁耀用手指指自己,不敢确信,这里他可没熟人。
“小兄弟,就是你,刚才你把‘静女’这段接了上来吧,我女儿想见见你。”
张仁耀奇怪不过就是接着朗诵了一首诗,怎么就要他上去呢?
可是别人都请我上去了,我也不好推辞,于是我进屋走了上去。
“你好,小兄弟,请问你尊姓大名。”那个大叔对我鞠了个躬。
我有点手足无措的回了一个,说:“我叫张仁耀。”
“仁耀兄,在下姓黄,只是一介匹夫,刚小女正背诵静女一诗,中间停住忘记了,后听小兄弟把它接了上去,小女一直想寻找怎么又快又牢的记忆方法,可惜老夫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小女想问问你。”一大通话后,仁耀感觉他貌似被抬得太高了,望向黄大叔,只看见其身后出现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大大的眼睛甚是可爱,皮肤也白白嫩嫩的。张仁耀第六感告诉他十年后,此女子必然漂亮可人。
“叔叔,你能告诉我叔叔你怎么记诗词的吗?”被别人喊叔叔,仁耀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张仁耀奇怪自己怎么看也没那么老吧。仁耀心里在深深的纠结着。
“小妹妹,喊哥哥,记住哦,只有喊哥哥我才告诉你记忆的方法。”仁耀蹲下身子摸着小女孩的头说,黄大叔笑着看着仁耀。
仁耀看那小女孩仿佛在为叫不叫他哥哥而苦恼着,其实她这种苦恼可是在深深伤仁耀的心呀,(难道我真有那么老吗?)“哥哥。”她艰难的喊了出来。
“小妹妹,记住,东西不能死记硬背,你把这首诗想成一个画面,那样就会容易多了。”仁耀把老师交他们记忆的方法全套搬出,告诉给前面这个不讨人爱的小丫头。
“咦,老夫怎么没想到。”黄大叔猛拍了一下大腿,马上起身在一个本子上写了些东西。
写完之后,黄大叔看了看仁耀,又对他女儿说道:“英儿,我有事跟这小兄弟商量,你先去里屋把这个背完吧。”那小女孩点了点头便进了里屋。仁耀发现这小丫头虽然不讨人爱却还是蛮乖的。
“仁耀兄,刚才你告诉小女的方法可是非常的好,不知仁耀兄师出何处?”
我师出何处,我总不至于把陈导的名字给说出来吧,谁又会认识俺班主任嘞。仁耀如是想,“黄大叔,我没有师父,只是经验而谈。”
“哦。”黄大叔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继续对仁耀说:“你有没有听过水镜山庄?”
“刚在街边听到它仿佛在招学生吧。”仁耀也如实的回答。
“那不知道阁下有没有这个意思?”那黄大叔仿佛抱着什么大的希望对着仁耀说。
“这个,我如今身上没有一分钱,又如何去学习。”张仁耀又不好意思又尴尬的说着。
“哈哈,这个好说,水镜山庄招学生可是免费的,而且有吃有住。通过考试,每年只收一名学生。”
“每年只收一名,这个难度貌似太大了吧。”想当初公务员考试也没这么困难吧。
“小兄弟只管一试,在下认为以小兄弟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成为水镜山庄的一份子。”
一些莫名其妙的对话过后,张仁耀离开了黄大叔的屋子,并且在离开前,黄大叔还给了他一些盘缠。
仁耀又坐到了街边,去水镜山庄当学生,还可以包吃包住,既然是免费的,不如去试试。
第二十九回纵观天下(一)
又是考试,除了考试,能不能来点别的。
下一回纵观天下(二)——张仁耀。
真是的,除了考试就是考试。。
期末考呀,难于上青天。
第三十回 纵观天下(二)——张仁耀
张仁耀先用了黄大叔给他的一点钱住进了一间小客栈里,坐在屋子里的仁耀想着如何应付这招徒的考试,东汉末年,可是如今连一个黄巾贼都没出现,这段时期对仁耀而言算是个空白,他打开手提箱,拿出一本《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没错,这也是张仁耀的家当的一部分。
仁耀把两本书翻过来又翻过去,这算什么呀,现在这个时期什么都不知道。
近晚饭的时间,仁耀到楼下点了些馒头,毕竟黄大叔给他的钱也不多,仁耀也只能如此之节俭。
听见隔壁桌的对话,“哥,我相信你的那个考试一定能过,到时候可就是光宗耀祖了。”
“弟,你也知道哥的实力,荆州人才辈出,唉,不可太过自信。”那男子无奈的说着。
“此话就不对了,志不在高,而在有志,有志即可往前,前进必会有所得,兄弟,你一定会有大成就的。”仁耀莫名其妙的插了句话进去。
“咦,这位兄弟,说得实在是有理,敢问阁下尊姓大名。”那个兄弟抱拳对着仁耀。张仁耀就不明白了,在这里咋动不动就问名字嘞,还要搞这么多繁杂的礼节。
“在下姓张,名仁耀。”仁耀也类似的做着抱拳状。
“请问兄弟有否表字。”那人继续问仁耀。
这个仁耀倒知道,表字在这个时期算是很正规的东西,一定要成年后,由一些有名气的人表字,当然父母有名气的话那也算捷径。
“兄弟我一介白衣,又怎么荣幸有字呢?”
“彼此彼此,我姓郑,名乾,这是我的弟弟,郑坤。”
仁耀默默的念着:“乾坤,看来你们父母可是对着你们有很大的抱负呀。”
“我们父母已经仙逝。”说完那郑乾的弟弟眼睛里明显有了泪珠。
“对不起了。”真是天下孤儿一样多,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是个孤儿。”
经过一番的交流,仁耀发现郑乾也是要去水镜山庄考试的。于是约了郑乾明早一同前往山庄。
第二天一大早,仁耀就听到窗外有剑挥舞的声音,实在是不想起来的仁耀被乒乒乓乓的声音吵得不得安宁,最后还是自我安慰起来去看看这个时代的武术。于是仁耀就无奈的爬起来打开窗户,只看见郑乾和郑坤两人在后院练剑。
两人的剑耍的那甚是好看,以前听过别人说耍的好看的剑都是花把式,可是如今一看,他们的剑舞的确是好看,但无疑这不是什么花把式,郑乾处处攻击郑坤的致命处,而郑坤则可以很轻松的防过去,好一对兄弟,一攻一守,若是在战场,这也是很好的配合。
“好剑法,兄弟,我武艺不精,不知兄弟能否交我这剑法。”仁耀兴起的站在窗前喊道。
“兄弟,我们两武艺也是不行,本来这剑法是我父母留给我们的,可是我们也没能参透太多,如果兄弟想学倒是可以。”
仁耀兴冲冲的跑下去,来这个时代学剑法,谁都不会想到的。
郑乾突然上前对仁耀的脖子和肩膀上抓了抓,思考了片刻,说:“兄弟虽然是个练武的材料,可是以前没怎么锻炼,身子骨太虚了。”
“那这怎么办。”谁叫二十一世纪最多就是做几套广播体操,每天都是埋在书堆里嘞,想锻炼都没时间。还有个什么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哪个学生能挤出一小时来锻炼咯。
“这倒也好办,去水镜山庄也要三天的路途,这三天我就好好来锻炼下你,让你的身子强壮点,再练剑不迟。”
“那我们快上路吧。”仁耀依旧兴冲冲的跑上客房,把行李拿了下来。
张仁耀知道不用过多久,黄巾那一伙人就会起义,倒时候乱世到来,仁耀必需学点武艺来自己武装自己。
水镜山庄在襄阳到新野的途中。
途中都是山川连绵。仁耀哪爬过什么山,仁耀可没有季沐鱼那样的猛劲,也没有他一口气冲上山的傻劲。
张仁耀刚爬过一个山头就气喘吁吁的,只看见那郑坤在笑着他,怎么能被一个小辈笑嘞,仁耀又鼓足气坚持走了上去。
时到正午,郑乾总算开口说:“中午了,我们先在这里休息下,吃点干粮。”总算是休息了,仁耀瞬间的软了下去。
“张兄弟,你不能休息,你要去爬那棵树,爬上来又爬下来,二十次为止。”仁耀看他指了一颗高达二十多米的树。
“张兄弟,我也是为你好,一路上也没多加给你什么重量,其实身体强壮是很好练成的,就是超越你的身体极限,超越的越多,等你补回来,那身肌肉也会练成的。”郑乾苦口婆心的对仁耀说。
“郑兄弟,怎么没看到你的肌肉嘞?”仁耀倒很是奇怪的问。
“呵呵。”郑乾很尴尬的笑着说:“我没那种毅力。”
张仁耀彻底晕倒,没毅力的人来教导他要有毅力。
即使如此仁耀还是决定要锻炼出来,因为仁耀知道以后会是怎么的乱世,如今的幸苦只是为了以后的生存。
一路上甚是幸苦,不仅是爬树,还有蛙跳,匍匐,跑圈。仁耀真不知道郑乾算不算是现代军队里的教官,锻炼人倒有的是方法。
三天后,仁耀筋疲力尽的爬到了水镜山庄的山脚下。一到山脚的客栈房间便倒头大睡。
梦中仿佛看到一名女子,对仁耀说道:“公子,你好有才,我超喜欢你呀。”如此美的女子仁耀倒是第一次见,她樱桃小口,身材窈窕有姿,丰腴的胸反衬着那柳条般的细腰,如白玉般的皮肤让人不忍去碰触。如此美女说我有才,仁耀那口水呀,哗啦啦的流。不禁说出:“飞流之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仁耀心里那个美呀,心里那个乐呀。总之是溢于言表。
第三十回纵观天下(二)
考试来临,剑术锻炼。张仁耀哭诉到:“累死我了。”
第三十一回纵观天下(三)——张仁耀
马上又快是元旦了,节日真是多呀。
可惜还是那鬼考试,搞的我心神不宁。
张仁耀说:“我也是,那什么考试,我都不知道要考什么,烦死了。”我说:“彼此彼此,同病相怜呀。”
两人抱头痛哭。。。。。。久久不停。
第三十一回 纵观天下(三)——张仁耀
第二天一大早,仁耀便饿的肚子咕咕叫,郑坤也很识趣的为仁耀准备了很多可口的饭菜,狼吞虎咽一番后,起身发现自己身体比以前轻盈多了。
郑乾走了进来,面带微笑的对仁耀说:“通过这三天张兄弟的努力,总算初步把身体变强壮了,这两天先休息下,准备下大后天的考试,考试完后张兄弟就可以学剑法了。”
仁耀自己摸摸身上的肉,的确比以前硬了很多,只是这三天他的肌肉每天都在酸痛,这种滋味真是生不如死呀。
郑乾刚准备出去,在他看来,恐怕仁耀的吃相真的是大煞风景,想必一个文士又如何看得惯这种不雅的行为。但是此时,仁耀突然停住了动作,喊道:“郑兄,我有事请教与你。”仁耀边说边用袖子擦去了他嘴上的油渍。
郑乾回过头来好奇的问:“张兄问我何事,我必然知无不答。”
“关于水镜山庄考试的问题。”郑乾听到这件事后,表情也转为了严肃正经的样子,毕竟他们这一路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的。
仁耀继续问道:“这个考试大概是什么模式的。”
“张兄不知道吗?”郑乾有点惊讶的望着张仁耀,“这个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笔试,大致每次都是出一道题,然后考官重中选出满意的答案,在进行面试,主考官一对一的让你解释这道题。我一直还以为张兄是胸有成竹才来参加的。”
仁耀想了一番,不愧是大场面,招徒弟跟招聘一个样,是不是还要拿个简历才能初选。当然这样的抱怨仁耀也只能是想想。
“那郑兄,敢问这两天一般又要准备些什么?”正所谓不耻下问,老师经常跟他们说有问题就问到底,弄个半懂和没弄懂是一回事。
“这个嘛,大致是一些天下或者是朝廷以后的发展观。”
“那个郑兄,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里怎么这么多小孩子呀。”仁耀环视客栈,周围很多的小孩,在其中自己算是个老的了。而附近就只有一个水镜山庄,难道这些小孩也来参加考试?
“张兄,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些孩子,他们都是书香门第,有些小孩比大人们都有才,像去年,就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成为了水镜山庄最年轻的学生。”
六岁,仁耀感到非常的惊讶,六岁时候的自己估计还掉着一个鼻涕龙,到处玩嘞。
这要仁耀想起了几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两天内,客栈里异常的平静,这种气氛使得仁耀非常的不爽,仿佛心中有口闷气,只想爆发一下。虽然仁耀比不上季沐鱼那么好动,但三贱客里又有哪个不是爱玩的主。可惜郑氏兄弟两也埋在了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学习着,而此时的仁耀是无所事事。
无聊透顶的仁耀在客栈附近游荡,水镜客栈座落于山脚下,而这座山很高,半山腰就有云雾缭绕,据说水镜山庄就在山上,这座山也被当地人称为灵山,传说有仙灵之气直通山顶。
仁耀想继续往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