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是101师的师长和参谋长一起出来迎接的。104炮兵师的师长本来也要来,可是为了战备炮兵师,所以只能呆在师部了。张学良车一停,师长陈思杰就快步上前帮他开了车门。张学良微笑着下了车。陈思杰举手敬了一礼,然后弯腰伸出了两只手。张学良伸出一只手跟他握了握,然后也还了一礼。
陈思杰道“总座,咱们还是快进师部吧,老呆在这边不安全的。”张学良摇了摇头道“没事,我们先去前线看一看,好吧?”陈思杰眉头皱了一下道“总座,前线不够安全,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是先去师部吧?”
张学良还没说话,旁边的陈叙道“总座做什么?要你教吗?”陈思杰忙道“不敢,不敢。那我就安排一下前线吧。”张学良摆了摆手,道“还是随便看看吧。陈师长,你不是有些东西不敢让我看吧?”陈思杰道“没有,没有。那咱们现在就走?”说着弯腰坐了一个请的姿势。张学良走在前面,陈叙和赵博文两个人紧跟在后面。再后面就是陈思杰和101师的参谋长王通了。而跟在最后面的就是张学良随身带着的20个警卫了。这20个人成半圆形将张学良等人围了起来。
驻扎地距前线并不远,所以张学良一行人就打算徒步走过去了。看着营地里面精神抖擞的士兵。张学良还是很欣慰的。张学良的部队比其他军阀的军队不仅好在装备上。更重要的是张学良本人和他的嫡系都不贪墨军饷,上行下效。而且监督甚是得力,所以东北军的军饷不仅比其他的军队的高,最重要的就是从不拖欠。而在平常的伙食上,张学良更是大量提高水准。
前世看资料的时候,每当看到自己国家的军队,条件艰苦到吃不饱还要和敌军拼命,去保家卫国。反观地方军队。无论是二战时期的日本,还是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后勤补给都远比我们的军队好。所以,张学良就发誓。要让这一次的中队在战场上和敌人拼命时,起码要吃得饱肚子。如果有条件,当然要吃的好一点。
张学良走到哪里,不停的有士兵围过来高声欢呼,显然张学良的到来让他们很开心。让他们觉得东北军的最高领导人这样走到他们身边来,他们很自豪。张学良也是不停的挥手向他们示意。可是大家也看得出,张学良的心情并不好。毕竟老爷子才去世。他心情实在好不到哪去。
突然有一个校官大声喊道“总座,节哀啊。”士兵们也跟着大喊道“总座,节哀啊。”张学良的眼眶就湿润了起来,举起两只手抱拳向大家致意,不住的道“谢谢,谢谢。“走到前线的时候,张学良的身边已经跟了好多人了。士兵们有的静静的跟着,有的大声的和身边同伴说着什么。
张学良看前线的战壕修建的还不错。什么铁丝网,防炮洞一样不少。虽然对面的北京政府的军队没有多少重炮。甚至火炮都是稀缺物,进行饱和炮击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但是张学良对部下的要求就是,无论什么环境,都要做好遇到最大袭击的准备。军纪要一丝不苟的去执行。战斗条例也要一丝不苟的去执行。绝不能有丝毫马虎。有时候,一点点的马虎可能就会葬送整个军队。骄兵必败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看着前线的情况,张学良点了点头对陈思杰说道“这里做得不错,不过战斗条例里,战壕的修建不止是这么浅吧?”陈思杰脸色就急了起来,道“是,是,是。是我们的疏忽,您看您在前线都视察了。咱们还是去师部吧。我召集所有团以上军官聆听总座的教导。”
张学良点了点头,道“那好吧。”陈叙默默靠了过来,低声对张学良说了句“赵先生说,让总座小心些,陈思杰的态度有点怪。”张学良又点了点头,低声道“没事,我知道。”
张学良一行人又走进了师部,快要进师部大门的时候,门口一个哨兵。突然大喊了一句“总座,别进去。”陈思杰脸色一变,就准备大喊,陈叙已经掏出了枪顶在他的脑门上。王通正准备上前挟持张学良,赵博文身体一挡,张学良也掏出了枪。后面的几个警卫立马围了上来。
这时候,里面已经有人冲了出来。有30多人。每个人都拿着步枪,喊道“放开我们师座。”这边则是大喊道“放下枪。”陈叙更是大喊道“你们疯了,都把枪给我放下。敢把枪指着总座,你们想死吗?”
这时候,自然有警卫过来,控制住了王通。张学良发现很多士兵都围了过来,不过这些人显然还有些犹豫。让他们跟着陈思杰造反,自然是不愿意。可是站在张学良这边,他们也很犹豫。
张学良微微一笑,不过跟着张学良有些时日的陈叙却是心下一寒。他从来没见过张学良这样笑过。张学良缓缓的抬起了手上的枪。指到了王通的脑门上,对陈思杰道“命令你的兵,放下枪。”陈思杰还在犹豫,张学良已经开枪了。近距离射击。虽然是手枪,但是如此近距离的射击让王通的脑袋像一个西瓜被击爆了一般。王通嘴里的那句求饶仿佛还在嘴里念叨,枪就已经响了。
在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谁都没想到张学良说开枪就开枪。甚至连陈叙都没有猜到张学良为什么突然就开枪了。但是,陈叙知道,张学良从此不一样了。过去的张学良固然在很多事上都已经表现出了自己超凡的眼光。但在很多人严重,他都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甚至是个心太软的人。但是,张学良现在的举动,明显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张学良虽然开枪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如此近距离的爆头,产生的效果还是让张学良心里颤抖。毕竟在此之前,他从来没见过枪杀,更何谈自己是自己亲手杀人。血和白色的脑浆甚至攒到了张学良的脸上。张学良胃里就是一阵翻腾。脸色更是变得苍白起来。
赵博文迅速跨前一步,挡住了张学良低声道“稳住,千万别吐。”张学良点了点头,强压住自己胃里的感觉。
赵博文对呆住了的陈思杰道“命令你的部下放下枪,要不然王通的下场你也看到了。”陈思杰点了点头,对对面的士兵喊道“你们都放下枪。”里面的士兵听到之后,枪口都慢慢的向下落去。突然有一个士兵喊道“我们可以放,至少你们要先答应我们,不杀我们。”
张学良对赵博文使了个眼色。
赵博文大喊道“好,你们放下枪,我们不杀人。”
里面的士兵才慢慢的放下了枪。赵博文又道“你们自己出来,把身上的武器全部放下。”陈叙一个眼神,10来个警卫立即在门口等着他们出来。等这些人全部走出来的时候。张学良又笑了笑,举起了枪。
陈思杰大喊道“张学良,你刚答应了不杀人的。”
张学良脸上透出冷峻的神色,一字一字的道“首先,不是我答应的。是你理解错了。第二,从今天开始,任何拿枪指着我的人都该死。”说着扣动了扳机。“啪,”的一声,陈思杰双手捂着冒着血的胸口缓缓倒了下去。陈叙也同时开枪,那几个跟着陈思杰打算造反的人都被一众警卫乱枪打死。周围的士兵都是鸦雀无声。
张学良转过身来,对这些人喊道“101师的弟兄们,你们师长造反与你们无关。放心吧,你们刚才的态度我都看在心里。不会怪你们的。”剩下的士兵才欢呼起来。张学良又看着那个最开始出声提醒自己的哨兵。道“为什么要提醒我呢?”
那个哨兵道“第一他赢不了,第二总座一死,东北立刻就乱了。所以,我不会跟着他造反的。”张学良笑道“不错,那你愿意来给我当警卫吗?”哨兵道“我倒是想跟着总座,可是我拳脚功夫不怎么样,枪法也生疏的很。”
张学良摆了摆手道“这些都可以练得嘛。”那个哨兵又低声道“总座,我知道陈思杰是受谁的指示的。”张学良奇道“谁?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那个哨兵指了指南边,道“北洋政府,他们排人来过,一口的京片子我听得出来。而且几个人第二次来的时候都行色匆匆。陈思杰最近更是有些形色不安。所以,我猜得出来。”张学良不由不对这个小哨兵刮目相看了,好家伙,这还是个侦查的高手啊。
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哨兵道“戴笠。”
张学良霍然一惊,好家伙。戴笠?他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在浙军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第四十六章 变化
戴笠其人绝对称得上是中国近代特工史上的传奇人物。别的不说,抗战时期的许多情报,和暗杀日军以及伪军高官就是出自此人手笔。在国内战争中,也正是他的暗杀和收买,让蒋介石最终获得了中华民国名义上的统一。
而现在这个人居然在东北军里,张学良实在是兴奋莫名。戴笠就像是一柄利剑,也许放在蒋介石手里他被人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但在张学良手里他就有可能做为国为民的好事。不过张学良还是多问了一句“有字吗?”
戴笠道“哦,有的。报告总座,我名戴笠,字雨农。”
张学良一听淡然一笑,看来确实是一个人了。张学良点了点头,道“你以后就跟着我吧,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戴笠听了立正敬礼道“是。”
张学良对身边的侍卫说“去,组织他们的团级以上干部来开会,进师部之前给我把枪全部下来,凡是借口不来的,就地枪毙。”几个侍卫应了一声,跑步找人去了。陈叙眼神又是一凝,今天张学良给他的感觉变化太大了。也许这件事情放在以前,张学良是不会这么处理的。可是今天,张学良行事出出透着一股子霸气和血腥的味道。
张学良已经想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拯救这个民族。而为了这个目的,任何挡着他的人都要死。这一刻,他才具有了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心狠手辣。张学良又对戴笠道“你有信得过的兄弟,叫几个过来。”戴笠大声应是,然后安排去了。
张学良带陈叙几个人走进师部,直接进到机要室。陈叙先进去把里面所有人员的枪都下了。一共是12个年轻漂亮的女机要和一个作战参谋。张学良笑了笑道“你们谁负责一会儿向北京发报?”
那个作战参谋神色一变,张学良眼睛一眯,抬起握着枪的右手就是一枪正中胸口。那个参谋扶着枪慢慢的倒了下去。张学良又转过头来,神色不变的道“给你们两个选择,一,告诉我谁是,我让她好好死。二,拖出去当军妓。”话虽然是狠话,可是语气平淡的说出来,更显得阴森的多,仿佛这个人来自地狱,他不把一切人的生命或者尊严放在眼里。
几个女机要吓得“啊,”的一声尖叫,张学良默默的看着她们。平心而论,他是个很懂得怜香惜玉的男人。但是,叛徒,必须要肃清。因为这是东北军第一次出现有人准备反叛,而且还是师级高官。张学良必须杀一儆百。就有一个女机要,哭的梨花带雨的脸庞,显得分外的苍白。颤颤巍巍的道“总座,是我。”张学良笑了一声,轻声说了一句“好。”然后抬手又是一枪。这个时候,张学良才警觉这杀人有点上瘾啊。可不能变成杀人狂魔了。
随即把手里的枪收了起来。张学良对陈叙道“其余的这些机要,发送路费,就地解散。”陈叙道“是。”处理完了这事,101师3个旅长,11个团长都来了。张学良吩咐他们坐下,道“刚才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一个旅长面色平静的站起来道“报告总座,知道了。”张学良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接着道“那你怎么看?”
还是那个旅长站起来道“报告总座,卑职没什么看法。叛徒自然是要处决的。这个没什么说的。”张学良笑了笑道“好吧,算你说的对。我只想知道我的101师还是我的军队吗?还是你们已经打算好了,今天陈思杰杀了我。你们就投靠北京了?”
14个人整齐的豁的站了起来,道“报告总座,卑职不敢。”张学良道“我不信陈思杰一个师长,手下没有官兵的支持,就靠那么30来个人他敢谋害东北军总司令?”(老爷子一死,张学良自然是继任了东北军总司令一职。)说着“啪,”的拍了一声桌子,底下的几个人都是身体一颤。张学良接着道“你们要么自己招了,我给你个好死法,要么我把你们14个全部活埋了。”
底下的几个人全部心底一颤,好家伙。总座看着斯斯文文的,下手够黑的啊。活埋?
张学良又接了一句,“哦,对了,有句老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呐。所以,如果活埋你们,还是把你们家属都带上吧。这一来嘛,我也省事儿。二来,你们路上也有个伴不是?”说完台下的人又是心底一颤。张学良看了看道“怎么?还没人说吗?”
底下,警卫团的团长就站了出来。道“报告总座,这些事我知道。”张学良看了看他“能告诉我为什么吗?”那个团长有些微胖,想来也许是紧张了。一张胖脸上满是汗珠子。颤抖着道“北京政府送了我200两黄金。”张学良“啪,”的扇了他一个耳光。手劲甚大,扇得这个胖子都倒了下去。张学良的手更是都有点肿了。
对陈叙道“把这个死胖子给我押下去,什么东西?”说着扫了在场的诸位军官,道“诸位,我张某待你们不薄吧?”几位军官都赶忙摇头。张学良又吼道“妈勒个把子,你们知道你们的任务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能不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整天就盯着那么几个毛毛钱。有的钱,你惦记的上吗?有命赚没命花有意思吗?”
整个师部鸦雀无声,陈叙更是第一次见张学良发脾气。张学良又指着刚才几次说话那个旅长道“你现在给我暂代101师的师长。把你们旅部的机要给我调过来。”然后又对剩下的几个人道“现在,我命令。”剩下的13个人都是一个立正。张学良接着道“给你们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发布最新作战命令。部队暂时都由你们的副职领着。你们今天都在师部陪我,没意见吧?”
这几个人自然不敢说有意见。张学良又步入机要室,拿起电话,对着旁边的从旅部调来女机要道“给我接104师。”电话通了之后,张学良道“104师吗?我是张学良,给我接你们师长。”
那边应了一声,然后张学良等了一会儿。那边道“报告总座,我是104师师长李瑞平。”张学良道“现在,我命令你把你的警卫团先给我调到101师来。速度要快。另外一个小时以后,开始向对面发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不要给我剩炮弹。明白吗?”
李瑞平道“明白,我马上去办。请总座放心。另外,咱们的150的重炮用不用?对面的阵地肯本用不上这个炮就能犁平了。”
张学良道“给我用上,我们此次不是要消灭他们多少人。而是要告诉他们,不是我们打不过,是我们不想打,不愿意打。叫他们有自知之明一点。不要搞小动作。”
李瑞平大声道“是,总座,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去准备。请总座放心。”
张学良刚放下电话,戴笠已经跑步进来了。对张学良道“报告总座,戴笠前来报道。”
张学良笑着道“你拉了几个人来?”戴笠道“都是我信得过的兄弟,或者是他们也信得过的。一共135人。”张学良点了点头道“这样,交给你一个任务。去给我把陈思杰和王通的家给我抄了。不留活口,明白吗?”戴笠大声道“是。”赵博文插口道“总座,这是不是有点狠了?”
张学良摆了摆手道“这是东北军内部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自然是要杀鸡给猴看。让他们知道我张某也不是不会杀人,只是不想罢了。”赵博文听了叹了口气,也没有再说什么了。而戴笠看张学良没什么吩咐,就领命而去了。
陈思杰和王通的家都在山海关的关城里。而两人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做这些事,也实在不敢告诉家里人。更不敢提前转移家属,就怕暴露了。戴笠此去自然是一抓一个着。两家人总共30多口人全部落网。其中既有十岁的妙龄少女,更有二十来岁的多情少妇。看得这些平时穷当兵的自然是直流口水。其中一个就凑到戴笠身旁道“雨农,反正总座说了,不留活口。不如让弟兄们解解馋,你看?”
戴笠皱了皱眉头道“放屁,这是咱们第一次替总座办差。自然是要办的妥妥当当。少节外生枝了。办好了差,以后女人还不多得是?这点道理你们都不明白?”
戴笠这句话一出口,其余的人都明白了。是啊,以后只要攀上了总座。飞黄腾达是肯定的。又何必第一次就乱来,给总座留下个坏印象。以后可就再没机会了。毕竟自己就是小卒一个,和总座可能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打交道的机会,失去了可就永远都没戏了。想到这,这些人都把花花肠子收了起来。戴笠一翻抄家,最后在王通家的院子里。把这些人全部处决了。而其中还包括几个七八岁的孩子。
听到戴笠回来报告的时候,张学良心里的感觉很复杂。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个时候,他突然好想杨颖,好想爬在她怀里大哭一场。告诉她,自己其实一个人都不想杀。
第四十七章 回家
下午4点整的时候,东北军阵地的所有火炮都在一个时刻开始了怒吼。霎时间,对面的北洋军阵地就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张学良在前沿指挥部透过望远镜看着前方。旁边的101师代师长万勤陪在旁边。张学良对他道“以后作战的时候,不要想着去节约弹药。士兵们也都是爹生娘养的,谁不是一条命?”万勤点了点头应道“是。”张学良回头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一战打完,你说我该把你们这些军官怎么办呢?”
万勤道“总座,这个卑职不知。”说着看了张学良一眼,显然没有把握到张学良的意思。张学良扫了他一眼,道“我要你来说。”万勤沉吟了一会儿道“全部发到别的部队去吧?这样省事些。新兵带着也起不了多大的乱子。”张学良笑着道“那我要是让你们就带着你们部队呢?让你们就留在101师呢?”
万勤又道“那就安排个信得过的师长吧,卑职保证一定全力配合。”张学良回身又拿着望远镜看了一眼前线,一边看着前面的炮击效果,一边轻声说了句“那你就来给我当这个师长吧,把101师给我带好。”
“是,”万勤赶紧立正敬礼的答道。虽然心下很是兴奋,但是万勤的表现还算沉稳。张学良又看了一会儿前线的情形,对万勤道“我还有事要先回奉天了,前线的事就交给你了。给我狠狠教训教训他们。把他们打疼才能让他们知道安分守己。”万勤点头敬礼,道“请总座放心,卑职一定打好这一仗。”
张学良又道“给你的界限是辽西走廊,别打过了头。北京政府要是迁都了可就麻烦了,明白吗?”万勤又立正道“是,请总座放心,卑职明白。”
张学良就点了点头,往外走。万勤就想送送他。张学良摆了摆手,道“迎来送往的都是形式,仗打好了比什么都强,明白吗?”万勤就不再往外送了,立正敬礼道“卑职恭送总座,请总座节哀。”张学良点了点头就走了出去。赵博文和陈叙已经等在外面了,当然,旁边还站了一个人,自然是张学良身边的新红人,戴笠了。
张学良对戴笠点了点头,道“你坐我的车。”戴笠故作沉稳的点了点头,但是微红的脸颊还是暴漏了他激动的心情。昨天还是一个普通士兵,今天却有幸坐在了东北军总司令的车上。人生际遇之奇真是难以预料。
两个人上了车,张学良对身边的戴笠说,“昨天的事都办妥了吗?”戴笠欠了欠身子,道“办妥了,两家人一共37个人。全部落网,而且都处决了。”张学良点了点头道“老人,孩子呢?”戴笠沉吟了一会儿没有开口。张学良道“你觉得我做错了吗?”
戴笠摇了摇头,道“总座,这些事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我只知道总座吩咐的事,我做就是了。”张学良点了点头,道“回了奉天,我给你个差事。搜集情报,怎么样?”戴笠迟疑道“就是日本的特高科吗?”张学良点了点头。戴笠兴奋的点了点头。张学良笑了笑也没再说话了。
等回了奉天,张学良就给了戴笠一笔钱,并且把老爷子留下的那些情报组织都给了戴笠。张学良的要求是,现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和日本两条线。但是对其他国家有精力和财力的情况下也要照顾到。戴笠没有给张学良什么保证,也没大声的拍胸脯表决心。只是淡淡的答应了下来。但是张学良知道,他一定可以。历史上的戴笠可是很厉害的。只是没用对地方罢了。
张学良回到奉天的时候,老爷子的丧事都已经办完了。帅府上下还是一片白色。整个奉天城也是一片白色。张学良并没有命令任何人去祭奠老爷子。但是,老百姓都用他们的行动表达了对这位结束了东北战乱的老人的一种尊敬。而张学良不知道的是,老百姓之所以自发的祭奠老爷子很大一方面是给与这位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年轻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过几十年的屈辱之后,他们万分的期待有一个英雄可以告诉他们,这个民族不比任何民族差。他们急需一个英雄回复这个中央帝国昔日的荣光。而张学良的两场胜利无疑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
张学良的车当天下午进城的时候,一路过去。很多人都放下了自己手里的活计。静静的看着张学良的座驾驶过。张学良看着窗外的人群,心情复杂。人民确实是最好相处的了。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的事情,他们就念念不忘。
赵博文看着窗外的情景,也默默的点了点头。戴笠坐在张学良身边也默默的看着窗外的情形没有说话。陈叙则是神色有点紧张的看着外面,毕竟人越多越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
张学良的车到了帅府,张老夫人,杨颖带着一群人都在门口等他。张学良赶忙下了车,叫道“母亲。”张老夫人眼睛含泪的应了一声。学铭,学思也是眼眶有些红的叫了句“大哥。”杨颖虽然红了眼,但没有说话。一双乌泱泱的大眼睛只是默默的看着他。
张学良的眼眶也红了起来,揽住了学铭和学思。声音颤抖的应了句。杨颖就走上来拉了拉张学良道“咱们回家说吧。”张学良应道“是,回家说。”一家人进了厅里,自然是张老夫人坐在堂上。杨颖和张学良打横相陪,学铭,学思坐在下首。
张学良先开口道“母亲,父亲的事都办妥当了吗?”老夫人含泪点了点头。张学良也默然了。一时间心中感觉复杂,实在不知从何说起。看着坐在下首的两个弟弟。张学良问道“学铭,学思。你们恨大哥吗?”两个人都摇了摇头。学铭道“大哥,母亲都跟我说了。我都知道了,其实不怪你,也不怪父亲。要怪也只能怪谁让咱们生在张家呢?”张学良点了点头,要说他现在最怕的应该就是和家里人的不睦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去做一个别人眼里的恶人。可是他还远没有那样的铁石心肠。所以,他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一家人虽然又聚在了一起,可是老爷子却是已经不在了。气氛有点沉闷的吃了饭,张学良向张老夫人告了罪,便准备和杨颖回西园了。不过学铭和学思却跟了出来。学铭已经17岁了,长得都跟张学良差不多高了。弟兄两个一母同胞,所以长得也很像。学思虽然和两个哥哥不是一个母亲生的。可是从小就与大哥,二哥相熟。又是一个母亲带大的。所以兄弟三人感情一直很好。
学思今年还不到10岁,正是小正太的年纪。长得也是十分可爱。梳着个大背头,很有点小大人的可爱样子。一出门,学思就道“大哥,你上次说带我去看大炮的,什么时候去啊?”
学铭虽然已经17岁了,可老爷子对他的要求显然和对张学良的不太一样。一直没有让他接触过军队。男孩子嘛,就算是再懦弱的男孩子,骨子里还是好斗的,还是喜欢武器这些东西的。
张学良就道“大炮没什么好看的,要不哥哥带你们去看看大炮是怎么造的吧?这个比较有意思。”学思拍着手叫好。学铭却皱着眉头,道“大哥,这些都是军事机密吧。我们要是看了是不是不大好?”
张学良摆摆手,道“自家兄弟,没事的。再说了,这也算不上什么保密的技术。北京和广东政府也未必是不会造。只是他们没那么富裕罢了。”学铭这才高兴了起来。能亲眼见见那些重型火炮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开心的。
说走便走,张学良就叫陈叙安排了车。张学良本来没打算带杨颖去的,没想到。大概是两人分别的有些久了,杨颖却是一刻都不想离开他。所以也跟着来了。所以车上就变成了学铭坐前面,而学思和杨颖则坐在了张学良的两边。学思一路上不停的问张学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东西,张学良这个现代人自然认识。可是等学思看见路旁的庄稼问起来的时候,张学良就卡壳了。他这个文科生出身的总司令,你让他说麦子一般亩产多少,他肯定是知道的。要是每种作物长什么样,他还真不大清楚。
倒是杨颖大学读的生物方面的专业,给学思不厌其烦的解释那些庄稼都叫做什么?哪些是可以直接吃,哪些还要大大的加工一番。车上顿时其乐融融。
等到了车间,鞍山重工的总工程师,赵博文自然是要陪他们看看的。说起来,这两个人倒是重名重姓了,不过幸好字还不一样。要不然张学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区分这两个人了。
赵工一边跟几个人介绍这这些东西。最后的时候,才对张学良道“总座,我们最近造出来一辆坦克。本来是要给您说的,没想到您今天自己先来了,要不咱们现在去看看?”
张学良眼睛一亮,“好啊,那去看看。”学铭自然是听说过坦克的,可学思还不知道。顿时满脸好奇的问学铭“二哥,坦克是什么啊?”学铭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个该怎么用语言描述,只好道“哎呀,就是可以自己走的大炮,你一会儿自己看吧,我也说不清楚。”学思只好点了点头,心里可是更加好奇了,实在不知道这个坦克是什么样子?二哥都形容不出来。
赵工所说的坦克,张学良第一眼看上去,就明白了。这东西根本就是拖拉机改出来的嘛。上面只有两个重机枪,而且射手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张学良皱着眉头,道“老赵,这样的坦克怎么打仗呢?”赵工,道“这玩意部主要是运兵的吗?再说,我们这个装甲绝对够厚。75以下的炮伤不了,75以上的只要不是直接命中,也打不透。这个突破对方防线很好用啊。”
张学良自然知道,现阶段的坦克更多的是被用作配合步兵作战的辅助兵种。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坦克即将成为陆战之王。张学良想到这,就笑了。你们都不知道,可是我知道啊。
张学良对赵博文道“老赵,这样。你们按照我说的要求重新开始,尽快造一辆样车出来。一,坦克上要有一门主炮,口径在120左右。二,坦克的时速要给我达到至少35公里一小时。最后一个装甲问题,还是那个标准。”
第四十八章 算计
张学良是心里不急,但是最近的这段时间却是很忙。蒋介石是心里急的直上火,可是这段时间确实很闲。他此来奉天的使命就是和张学良讨论一下广东政府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北伐而东北政府不会横加阻拦,更不会站到北京那边去。而给张母贺寿就是个幌子。可是在奉天一呆就是快一个月过去了。
先是张老爷子发动兵变,后来老爷子又自杀了。再后来张学良急着安抚东北军各部去了。蒋介石在宾馆里等的真是望眼欲穿,好不容易张学良回来了。结果又带着两个弟弟去了鞍山。蒋介石实在是坐不住了。只好驱车前往鞍山,可是此时的鞍山作为东北的军工基地,岂是他能进得去的。不过即使被哨兵拦住。蒋介石还是看到了鞍山工业区的一角。看着那林立的烟囱和正在滚滚上升的黑烟,蒋介石真的是被震撼了一把。要知道这样的景象蒋介石只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见过。而但从烟囱的高度来看,这里还要强过日本。
待张学良出来迎他的时候,蒋介石才把一脸复杂的表情收了起来。张学良倒是不记得自己以前见没见过这位仁兄,不过一句“介石兄,”应该是不差的。蒋介石也是以“汉卿。”称之,好像两个人关系多么要好一样。此时的蒋介石不过是广东政府的要员。还没有成为广东政府的二号人物,而张学良已经是整个关外3000万人民的统治者了。一句“介石兄。”即表明了两人身份地位的差距,又不失尊长之意。甚是合体。
蒋介石道“汉卿啊,你不带我参观,参观吗?”张学良笑着点了点头,“远来是客,既然介石兄想看看,那我就带你参观参观嘛。”说着两人上了车。张学良自然是要赵工也上了这辆车,有的事他也不懂,还要这个总工程师来介绍一翻嘛。
蒋介石问得很详细,什么钢铁的年产量是多少啊,能造多少口径的火炮啊,都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