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心些。”舐犊之情跃然于表。

    昨天就已经约好了,张学良今天要邀请汤玉麟和张宗昌去看看军演。借口张学良都想好了,送你们的武器让你们验验货,别到时候说我给的是残次品。驱车来到城外。话说这两个人也真够小心的,平常无事绝不入城,各自呆在自己部队的驻地里。而且两个人的驻地都紧挨着。就是怕张学良突然发难。

    张学良的车来到军营门口,门口的哨兵才从地上爬了起来,枪都没拿到手里。看着这样的兵,王鹏举低声对张学良说了一句“少帅,咱们何必这么麻烦?这样的兵,咱们新一军打他们跟捏蚂蚁一样。”张学良一边下车,一边摇了摇头,低声回答“都是中国人,少死几个总不是什么坏事。”

    汤玉麟和张宗昌都没有出来迎接。张学良倒是没什么。王鹏举看着两个人慢悠悠的上了车,带着卫队准备去看货。早就气炸了肺,狠声道“这两个老不死的,我看他们能嚣张到几时?”张学良闻言摆摆手,“都是随我父亲打江山的老功臣了,不妨的。”

    一行数人来到位于奉天南郊的军火库。张学良早就吩咐新一军的炮兵师把火炮全部放在这里。汤玉麟和张宗昌一看那一门门黑洞洞的,比碗口还粗的炮。再看看那些黄橙橙的炮弹。顿时眼睛都直了。要知道,奉系军阀的装备一向是北洋军阀中比较好的。但是如此大规模,大口径的火炮。他们还真是谁都没有,别说没有了。见都没见过。

    看着两个人呆在那儿,王鹏举一撇嘴,心里骂了句,“土豹子。”要知道随着鞍山钢厂等一系列重工厂的上马。再加上张学良不惜代价的拆了好几门重炮。估计到10月份,新生产的火炮就足够再武装两个重炮师了。想想那时新一军的威风。王鹏举也不由得痴了。

    张学良突然觉得身边怎么这么安静,一回头看着三个人的表情。他也纳闷,汤玉麟和张宗昌没见过也就罢了。你王鹏举在这呆个什么劲?不过还是要说话啊,要不然接下来的任务,怎么进行?张学良随即开口道“两位叔叔,要不我让人给你们试试炮?”

    张宗昌和汤玉麟赶忙点头。150口径的重炮,他们确实没见过。张学良就朝王鹏举点了点头。王鹏举跑步下去。吩咐炮兵,准备发射150火炮。汤玉麟和张昌宗看着下面行动迅速,动作整齐的士兵。虽然听不到那些人在喊些什么,但是那种正规军的气势一下子就透了出来。两人相视一眼。都知道,自己的军队肯定不是这些人的对手。就这些炮兵的素质,估计没有炮,人家也是一流的步兵啊。再想想自己手下那些兵。一股寒气油然而生。

    台下准备完毕,王鹏举向张学良一敬礼。张学良点头回了个礼。转头对两人说道“两位叔叔还请捂上耳朵,这个动静有点大。”话音才落。台下就是一阵巨响。张学良捂着耳朵都震的有点晕。遑论两个人没捂耳朵,更是被震得七荤八素。炮都打完了一会儿了,两个人的耳朵里面还是嗡嗡响。张学良说了句“咱们去看看弹着点吧?”两人没有反应,想来也是听不到。张学良只好又大声说了一遍“咱们去看看弹着点吧。”这一次汤玉麟听见了。忙点了点头,拉着还是没听见的张宗昌上了车。

    150口径火炮,射程公里。张学良让他们看到的就是这型火炮的极限值。所以弹着点有些远。几个人自然是要坐车过去了。

    车行几分钟,张宗昌和汤玉麟又呆住了。看着那弹坑的直径,已经周围被震起来的覆土。两人都知道自己手里是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危险射程这样远的火炮,同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挡这种火炮的进攻。两个人顿时心下忐忑起来。张学良会好端端的把这样的大杀器给他们吗?如果真的给了,傻子都知道张学良肯定有更厉害的武器。

    几个人正站在一个弹坑前低声说着什么,就见远处一辆车疾驰而来。车还没停稳。张作相就从车里冲了出来,差点一个跟头栽在地上。张学良本来有些戏谑的准备看自己的叔父表演,这一下也被吓住了。表情顿时严肃下来。

    张作相一边跑,一边喊“快,小六子,大帅不行了。”

    张学良和王鹏举是故作惊讶,汤玉麟和张宗昌却是真的吓了一跳。张学良忙开口问“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今天怎么了?”说着眼泪都快下来了。王鹏举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又腹议了一翻,这少帅演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啊!

    张作相急的直跳脚,“哎呀,还说什么?先上车吧,快。”王鹏举又是一阵感叹,这辅帅也挺能演啊,四五十的人了,跳的可真不低啊。想是想,但王鹏举还是一脸着急的跟着张学良上了车。汤玉麟和张宗昌互望一眼,得,去看看吧。虽然两人心中疑点重重。可去帅府总比呆在大炮眼皮子底下安全得多。

    张学良这边,两个人上了车。张学良对王鹏举说“你看看,他们跟上来没有?”王鹏举扭头一看。“两人的车都跟上来了。”张学良笑笑“也罢,既然他们过来了,就好好谈谈吧。我实在不爱杀人。”王鹏举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车子快到奉天城的时候,后面跟着的车却突然掉头了。张学良脸色一黑,对王鹏举说了句“开始吧。”看来不杀人是不行了。靠在椅子上,张学良微微闭上了眼。也许在别人眼里,自己也是心狠手辣之辈吧。逼父退位,刚一上位就开始诛杀父亲的部下。可是谁又知道。这位少帅,其实并不想杀任何人。只是有些事,事关民族利益,他不能让步。而对方呢?事关自身利益,想来也是不愿意退步了。

    王鹏举从脚下拿出一直信号枪,伸出窗外。三声脆响,三颗信号弹冉冉升起。随即就听城南一阵炮声隆隆。早已得到命令埋伏在南城门的士兵。一拥而上就拿下了汤玉麟和张宗昌。

    看着后面又赶上来的车,王鹏举对张学良道“少帅,你怎么知道这两个人一定在这里跑。”张学良微微一笑“这儿刚出了我们火炮的射程。”王鹏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这两位老军人就是老军人。目测一翻,就知道该在哪儿跑。不会挨炮轰了。

    至于刚才那一阵炮声自然是奔着张宗昌和汤玉麟带来的那两个团去的。张学良要用这两个团的惨重伤亡。来警告张宗昌和汤玉麟以及他们所有的手下。

    车到帅府,自然有士兵押着张宗昌和汤玉麟进来。看着两人身上不但没有伤,连衣服都没脏。想来额、也是没怎么抵抗。估计这些士兵一露面儿。两人就束手就擒了。两人看着张学良的眼神都没什么仇恨,想来那样规模的炮击也彻底打碎了两个人抵抗的决心。张学良就挥挥手,示意士兵们放开两人。对两人说道“咱们谈谈?”

    汤玉麟和张宗昌互望一眼,都点了点头。事已至此,不谈又能如何?等着被杀吗?一行几人来到东园,老爷子在厅上等候多时了。见张学良进来就问“怎么样了?”

    张学良无奈的答道“唉,还是杀了两个团的人啊。”老爷子点点头没说话。

    几个人坐下。汤玉麟先开口“大帅,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老爷子虎目一瞪。汤玉麟就不说话了。连准备说话的张宗昌都不敢再说了。老爷子缓缓开口道“今天,我给你们两条路,要么让部下接受改编,你们在奉天养老。要么,我先宰了你们,再收拾你们手下那帮小兔崽子。”

    张学良见两人不表态,接着老爷子的话说道“两位叔叔,我想学赵匡胤,不想学朱元璋。还希望你们成全。”汤玉麟自然知道张学良的意思,他还是想杯酒释兵权的好,但自己不肯认输。就不要怪人家学朱元璋大开杀戒了。

    张宗昌自然不知道这两位有什么区别。汤玉麟就伸过头去,对他耳语了一番。张宗昌才恍然大悟,低声问汤玉麟“老哥,你说咱们要是不投降呢?”汤玉麟也低声说“不降就是咱俩先死,底下的兄弟后死罢了。今天那炮你也看了。咱能打过?”

    张宗昌闻言神情一惨,半生的基业就这样拱手让人了。真是不甘心呐。但是不甘心又有什么办法?

    还是汤玉麟开口“也罢,我们同意接受改编。但是,我们有个要求。”

    张学良道“你说。”

    “你不能清洗我们的部队。”汤玉麟道。他自然知道提什么让自己回去带兵的要求就是找死。既然自己保不住了、保几个弟兄总是好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张学良正色道“合格的我会留下,不合格的发路费让他们回家。这个怎么样?”

    汤玉麟道“好,希望少帅信守承诺。”张学良点点头“这个自然。”

    第二十七章 改编东北军

    谈完了这些事儿,放下功名利禄。其实这些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也都是看着张学良长大的叔叔们。汤玉麟也许还有些转不过弯来。张宗昌却早就想明白了。表面上糊涂的人,其实往往是过得最快乐的人。张宗昌就笑着对老爷子说“大帅,您这儿子了不得啊,把他的叔叔们全部放倒了。”说完哈哈一乐。

    老爷子也是呵呵一笑“叔叔算什么?这小子还不是一样把我这个亲爹也放倒了?”张学良却开不起这个玩笑,忙解释道“要不是父亲故意放水。我哪有机会?”老爷子闻言摆了摆手,正色道“小六子,以你新一军的装备,训练。再挟大胜之威,回师奉天。我那些部下肯定挡不住。不过是我不愿意生灵涂炭罢了。”张学良闻言一笑,也不再说什么了。其实老爷子考虑百姓是很小的一方面。想来主要还是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一笔写不出两个张来,让了也就让了。毕竟是一代枭雄。心慈手软可不像他。

    最后张学良歉然的对汤玉麟和张宗昌说道“两位叔叔,可惜了那两个团的人马了。”汤玉麟这会儿也想明白了,人家不愿意大动干戈不是打不过。只是不想打。和自己手下5万人比起来,这一个团实在微不足道。忙说道“少帅,是我们两个老东西不识时务。不怪你。”

    张学良正欲再说。老爷子却先说道“小六子,以后东三省都是你的了。官面上,我们都听你的。可你要是敢胡作非为。可别怪我这个老爹不给你脸面。一样大嘴巴子抽你。你这些叔叔也一样。我们把半生的基业都给你了。你可要给我们干出个名堂来。”

    张学良点了点头。他知道,自这一刻起。他就是东北王了。老爷子现在是真把什么都交给他了。

    第二天一早,高志航和吴克仁各带本部各自前往黑龙江和吉林。开始改编当地部队。张学良打算把东北军全部改编为3个炮兵师和9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下辖3个旅,及一些师级直属单位。大概变成3万人。而这样的师很明显是战役级单位。至于另外两个炮兵师的装备,最迟10月份就可以到位。张学良给高志航和吴克仁的任务也是10月底之前完成整编和集训。届时东北军将有35万装备绝不逊于日军的军队。甚至在火力方面还要比日军略强一筹。毕竟守着鞍山铁矿。张学良可是不吝啬。

    陆军有了眉目,可空军还是没影呢。张学良虽然已经让3000多名经过初步身体检查的理工科学生去了苏联。听反馈,这些学生都学的相当刻苦。甚至只用了3个月,就已经有人飞过一两次了。苏联人都不由得赞叹中国人的飞行天赋。可是飞机制造技术还是没有眉目啊。如果空有飞行员而没有制造技术。那么东北军就会像后世的印度一样。空有那么多的先进飞机,可是呢?摔一架少一架。这样的仗自然没法打。

    杨颖端了杯茶水进来,看见张学良靠在椅子上。眼神没有焦点的望着外面。身上透出一股很少见的懒洋洋的气质。忙问道“汉卿,怎么了?你是不是病了?”

    张学良摇了摇头“没有,想些事情罢了。”

    杨颖道“你们这些男人,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不刚统一了东北吗?又有什么事情了?再说,做事情要一个个来啊。你总该歇歇吧。”

    张学良闻言却是笑了。是啊,自己确实太心急了。自己今年才刚刚22岁。已经走好了第一步。想来对日一战,不敢言胜。总不会让他们兵不血刃的侵略东北,从而获得那么多的战略资源。对着杨颖邪邪一笑“娘子,要不咱们歇会儿?”

    杨颖没听懂张学良说什么,忙开心的道“好啊,你是该歇歇了。看你整天忙的。”

    张学良嘿嘿一笑,起身一把抱起杨颖就往里间走。杨颖这下当然知道他想干嘛了。忙挣扎着不依。可是张学良的力气虽然不足以上阵破敌,摆平她一个小女人当然没问题。一会儿就听房里,杨颖大声喊道“你疯啦?大白天的。”

    又听张学良说“嘘,你知道大白天,你还喊这么大声,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杨颖就不再大声喊了,可是又哪肯依了她。不过,过了一会儿。房间里就开始传出了让人脸红的声音。更听着一个娇媚的声音道“你轻点~~~”

    6月31号,东北军改编命令下达各部。奉系军阀正式脱离北洋军阀体系。由张学良建议命名为东北军。自编番号。但同时这个东北军的名称也是对北京政府和广东政府的一种示好。毕竟这一听就是个地方部队的番号。

    张作霖任东北军总司令,下设三个副总司令。分别是张作相,汤玉麟和张宗昌。而张学良人总参谋长。奉天附近军队,主要是尚未归建完毕的新一军和原27师就地改编为东北军第一军。由王鹏举任军长。山海关一线部队就地改编为东北军第二军。由张学良亲任第二军军长。黑龙江和吉林的军队改编为东北军第三军,由张作相任军长。本来这样的职务,张学良实在不想麻烦叔叔。可是,高志航和吴克仁两个无论职务,资历,战功都差不多。这个职务给了一个人,另一个铁定心里不舒服。张学良索性就麻烦叔叔了。不过高志航和吴克仁。一个任第二军参谋长,一个任第三军参谋长。显然都是实际上的军长了。毕竟张作相和张学良都不可能经常呆在部队里。

    每个军都下辖3个步兵师和1个炮兵师。总兵力都有12万人上下。而张学良给每支军队的装备都是以原新一军为模版的。轻重武器之配置比国内军阀好得多。就是比起日本人也要略胜一筹。而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订单。不用想,也会让鞍山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转眼就到了7月15号。而这一天,正是第二次全国党代表大会的时候。与一次大会相比。这一次的会议,显然多了许多人。几乎每个省都有了自己的党代表。而来自苏联的小组代表和法国的小组代表。这两个人的名字,张学良都是如雷贯耳。王明和周恩来。

    开会之前,张学良就去周恩来下榻的地方拜访了他。对于这位伟人,张学良不仅是尊敬。更是爱戴,是敬仰。有人说周恩来亲手托起了共和国两代领袖。而偏偏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人,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尚品德。

    张学良一进门,看着还很年轻的周恩来。眼中竟然有了泪水。周恩来倒是吓了一跳。不知道这位中央副书记怎么了。张学良忙安稳了一下心神。不停的在心里提醒自己此时的身份。两个人坐下之后,张学良涩涩的开口道“恩来同志。”叫出这一声,实在有些困难啊。周恩来倒是很惊讶张学良的反应。忙问道“汉卿有什么事吗?”

    张学良才想起来自己此行的目的,道“飞机的事有什么眉目了吗?”

    周恩来此次回来,这个是最重大的任务。忙介绍了一下法国的情况“我们联系了几个在法国读这方面学科的研究生,他们有很多人愿意毕业之后来东北。”

    张学良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需要多久?”

    周恩来皱了皱眉,道“最快的一批也要到明年7月份毕业。”

    张学良沉吟了一会儿,说“你看,能不能请这些学生早些回来。当然,如果影响学业的话就算了。”

    周恩来想了一会儿,道“这个我还不大清楚,这样,我跟他们联系联系。看有没有愿意。”

    张学良点点头“好。”

    周恩来又问起了别的事“汉卿,我听守常说了你的一些看法。我觉得我们是否可以争取和苏联处好关系。毕竟大家都是大家庭的一员。”

    张学良正愁没办法把话题牵过去呢。道“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必须要跟苏联闹僵。我只是提个醒。我们是人,但我们是中国。我们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我们国家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恩来,你不反对吧?”

    周恩来点点头,“这个自然,我们中国人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强我中华。”

    张学良道“这就是了,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个大前提。别的一些事情,比如意识形态,比如阶级之争。都是可以谈的。我的意思,现阶段。我们就要争取与广东政府合作。争取早日统一全国。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谈得上抵御外敌。”

    周恩来闻言想了一会儿,才笑着道“汉卿说的是,毕竟和北洋政府比起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还是先进得多。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完成我们的任务。”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别的。周恩来又道“汉卿,陈独秀同志此次回来,有个事情要上大会讨论,你知道吗?”张学良自然早就听李大钊提过了。“是关于东北执政权的问题吗?”

    周恩来看了张学良一眼,道“是,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学良笑着道“我听说,他说我要是不交权就是打算当军阀?”

    周恩来也笑了起来,“我看不可能。陈独秀同志有些危言耸听了。”

    张学良正色道“恩来,我想的是,在初步的准备之后。在东北实验一次全民选举。由人民去选出那些可以代表他们意志的人。而由这些人选出他们想要的政府。”

    周恩来闻言皱了皱眉头“东北的教育普及还不够好吧。有很多人还不识字啊。”

    张学良道“可是不识字不代表他们是傻子,对吗?想参选的人,可以通过语言,宣传画这些东西向选民们传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让这些人选他们。难道不举行选举。我们就直接自行组建政府吗?我认为,不是人民选出来的政府,又有什么资格代表人民行驶本属于他们的权力?”

    周恩来闻言眼神一亮。也许这第一次的选举会有许多困难。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这是一个国家民主的一次宝贵的尝试啊。

    第二十八章 二次会议(上)

    第二天,全国党代表大会在奉天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3位代表代表着此时全国的40多万党员。而其中仅东三省的代表就有32位。因为60多万党员中,就有20多万是东三省的。

    会议开始,由各省代表向大会汇报过去一年各自所取得的成果和工作中的不足。最后由总书记陈独秀汇报了党在过去一年中的整体成就。然后会议选举出了9位中央局委员。

    其中包括总书记陈独秀,副书记李大钊和张学良,北方局书记张国焘和华南局书记董必武,组织部部长李达,法国小组代表周恩来,以及湖南省代表毛润之,广东省代表陈公博。

    这其中除了周恩来都是一大时期的老党员。有张学良的鼎立支持,再加上国外小组代表的理由,让周恩来入了中央局。有些敏感的问题,自然是要小范围讨论的。毕竟矛盾公开,就会让很多矛盾激化。能内部解决就内部解决。

    和党代会完全不同,中央局的会议一开始就是硝烟弥漫。陈独秀有着共产国际的支持,会议一开始。就提出要组建东北政府。

    在陈独秀的提案里,他不仅提出要组建东北政府。甚至连政府构架都想好了。不过原搬的苏联那一套罢了。张学良听完他的发言,把手里的烟慢慢点燃吸了一口,缓缓的说道“我不同意。”

    陈独秀就拍着桌子喊道“张学良,你要学袁世凯吗?”

    张学良看了他一眼,道“照你的提法,我们此时在座的诸位马上就要成为东北新一代的政府核心,成为东北1500万人民的统治者了吗?”

    陈独秀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们是最高领导层,自然是。”

    张学良闻言,“啪”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大声道“放屁,我们是全国40万党员的最高领导层,谁给你的权力让你领导1500万东北人民了?这样没有经过正常的选举就组建政府,我们和军事独裁政府有什么区别?”

    李大钊闻言皱了皱眉头“汉卿,有话好好说嘛。这是开会,怎么能骂人呢?”

    张学良朝身边的李大钊点了点头,又开口道“作为一个人,我肯定不会反对由来组建东北政府。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手续,要有一个正规的选举。如果我们关起门来,自己选自己当领导人。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代表东北1500万人民?有什么资格去行使本属于他们的权力?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和袁世凯之流有多大的区别?”

    毛润之也是吸了口烟,才缓缓道“我同意汉卿的看法,我们是要领导人民去富国强民。但是我们总该问问人民愿不愿意被我们领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李大钊接口道“润之说的是,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的选择。”

    周恩来也接口道“不错,我们人是要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怎么能不去问问我们要代表的人,就自己去替人家做决定呢?这不合道理嘛。”

    随即董必武等人都表示赞同张学良的看法。陈独秀看会场大势已定,但还是不死心的说了句,“这可是共产国际的指示。”说完又有些得意的看着张学良。

    张学良看着他那副嘴脸,恨不得吐他一脸口水。还是压了压自己心头的火气,道“关于党的问题,我们自然要听取共产国际的意见。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东北政府的问题。这和共产国际没多大关系。”

    陈独秀又一口火气上来了“张学良,你去找苏共帮忙的时候,怎么不说这没多大关系?”

    张学良道“这不能混为一谈,苏共帮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组建一个的政府。而我们要组建的也是一个政府,不过,我们需要一个合法的手续。否则我们的政府在道理上,在法理上都是有问题的。”

    陈独秀还待再说,李大钊却先开口道“汉卿说的是,我们是要组建一个东北政府。但必须是人民把权力赋予我们,我们才能组建政府。否则我们就是独裁。”

    总书记开口,几位委员自然是没有底气去和他辩论的。但是李大钊和张学良这两位副书记却有这个资格和底气。

    李大钊这样打断陈独秀的讲话,自然是很不礼貌的。尤其是打断一把手的讲话,更有些藐视权威的意思。可李大钊却是一心为他好。张学良早就提出了中国首先是中国的这个言论。而且李大钊更知道在座的人,大多数都是赞成这个看法的。如果陈独秀一味的用苏共来进行立论。估计他这个总书记都要当到头了。

    可陈独秀并不领情,一个副书记跟自己唱反调,另外一个不但不阻止对方。反而阻止自己。陈独秀怒从心头起。站起来就往门外走。“这会你们开。”

    李大钊赶忙说道“仲甫,你干什么?”

    陈独秀却理都不理,只顾着向外走。在场的委员们都面面相觑。这样的总书记未免太掉价了吧。自己控制不了会议,转身就走。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陈独秀还算一介书生,出了门只是闭上了。并没有摔门。张学良环视了其他七个人之后。缓缓的说了句“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吧,不过,我还要说一句。请大家记住,党和国家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们的组织,而另外一个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没有权力去替别人做决定。遑论人家还不知情。”

    “嗯,散会吧。”李大钊却是赶忙打断张学良的话。毕竟总书记都走了,你这个时候说得越多越表示了你对总书记的态度。

    晚上,张学良还是一个人来到了陈独秀在奉天住的地方。虽然离李大钊的家很近,但张学良并没有教上李大钊。张学良自己去,这叫谈心。他要是再拉上一个副书记。这就叫施压了。

    陈独秀开门的时候,还是一脸严肃。不过张学良从他眼中还是看出了一丝惊讶。想来也是没想到张学良会深夜到访。毕竟两个人白天吵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陈独秀让着张学良坐下,并沏了杯茶给他。张学良喝了口茶,看着依然一脸严肃的陈独秀,笑道“仲甫,我们这不过是思路不一样,又不是阶级敌人。你不用这么严肃吧。”

    陈独秀闻言也不好再板着脸了,不过还是不好说什么。只好低头不语。张学良接着道“仲甫,我想说,咱们最开始去接触马克思主义,为了什么?”陈独秀豁然抬头,迅速的答道“自然是为了救中国。”张学良就点点头,慢悠悠的道“是啊,救中国。可是你现在的路线是在救中国吗?我们不通过选举,不通过合法的程序。自己指定自己为领导人。这样是否合适呢?老百姓能否接受呢?这样一个不通过人民选举出现的政府,人民会把他看成自己的政府吗?会拥戴他吗?”

    陈独秀低头想了一会儿,才抬头道“汉卿,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苏联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也是先成立的政府嘛。”

    张学良摇了摇头,“怎么能一样呢?苏联是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而我们呢?我们是通过和平的手段取得了政权,现在是我们把政权还给人民,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权力。我相信,人民会把这份权力赋予我们的。但,这个程序绝不能少。”

    陈独秀接口道“那要是他们不选我们呢?”

    张学良平时着他的眼睛,道“仲甫同志,我要提醒你。这是一个人该说的话吗?我们的纲领里面写的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不是为了自身。”

    陈独秀闻言呆了半响,才涩涩的道“是啊,看来是我错了。我们应该把选择权力给人民。让他们选出他们想要的政府。如果他们不选我们,只能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好。”

    张学良笑道“正是如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有些东西是要因地制宜的。苏联人适用的,我们不一定适用。毕竟国情不同。同时皇权时代,苏联人用的政治体制和我们的都不一样。更别说现在已经不是皇权时代了。”

    陈独秀也笑了起来,“是啊,是啊。是我钻牛角尖了。那汉卿,你有没有想过举行选举的话。东北的政体怎么设计?”

    张学良道“嗯,这个我想过了。如果我们竞选成功,成为东北的执政党的话。东北政府主席由各地选举出的代表产生,主席之下设政务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这三个人选,由主席向代表们提名。其中主席实行差额选举。政府院,法院,检察院院长实行等额选举。至于代表的选举。我初步的设想是,按行政区域选一种,然后按人口数量选另外一种。至于地方政府,就是省,市,县,三级吧。每一级政府首脑由当地选举出的代表和上级政府共同提名,但是决定权我们给当地的代表。当然这个实行差额选举。”

    陈独秀低头想了一会儿,开口道“那监督的问题?”

    张学良继续说道“各级选举出的人民代表都有监督的权力,当然还有我们各级的党组织,自然也是有这个权力的。不过还有一点,所有人民代表自身不能是政府官员。检察院和法院的独立性也要保持。这个我想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司法系统。他们的司法独立还是不错的。”

    陈独秀又想了一会儿,才道“那好吧,明天咱们上中央局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再集思广益一下。”

    ------------------万能的分割线--------------------------------------------------------

    朋友的书《九天破魔》,略有慢热,不过还不错哈!!

    第二十九章 二次会议(下)

    第二天的会议,张学良先向中央局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想法。其中提到了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张学良主要强调的是两点。即,第一中国是中国的,我们有必要去学习苏联的经验,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但更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而不是盲目的效仿。

    在这一点上,其余的8位中央局成员都表示赞同。但是张学良说得另外一点,即在东北举行选举。却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其中李大钊详细的阐述了他的观点。举行选举是必然要实施的。但,绝不是现在。因为东北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占到百分之85左右。甚至还要更高。在这样的条件下举行选举,是对人民,对东北的不负责。

    其余的几位大多数也都同意这个看法。认为应当把选举的事情缓一缓。张学良闻言想了想,才缓缓的道“是,是我有些心急了。我们确实需要缓一缓。在文盲率如此高的地区,贸贸然实施全民选举。确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那我们就缓缓吧?”说着看了陈独秀一眼。陈独秀朝他点了点头,开口道“汉卿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如果要组建政府,确实需要东北1500万人民的同意。但是现阶段,全民选举还有些不现实。但是,我觉得我们是否可以在监督机制上下些功夫。昨天汉卿和我谈了谈司法独立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提法就很好。保持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遏制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大。”

    几个委员都表示同意。李大钊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的点了两下,才说道“同志们,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