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也被他问住了,沉吟了一会,才说“那汉卿的意思呢?”
张学良起身道“先生,自清帝逊位以来,各地军阀混战,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数以百计。眼看欧美各国都迅速发展,连日本和我们同属亚洲,以前更是我们的学生,现在也比我们的工业化早了许多。中国必须尽快统一,只有统一才能让国家富强。以我们东北军的实力,一旦入关,北洋政府随即覆灭。可是那样以来,我父亲怕是就要当第二个袁世凯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自己的国家早日实现先生说的那样,自由,平等,博爱。身为人子,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父亲走上袁世凯那样的路。所以,只有我们两家划江而治,实力均衡,才有可能在最后一步实现和平统一。”
第十章 大风起
在广东盘留了几日,和孙中山又谈了几次。让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的意思竟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他是甘愿放弃自己家族的利益的。这让孙中山庆幸之余也不由得对这位小友心生敬佩。回到奉天的时候已经是3月了。不过东北还是比较冷,没来过北方的许灵韵更是每天都呆在帅府里怎么都不出去。
这一日吃过午饭,张学良正打算去驱车去已经建好的机械厂去看看。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了。能生产机械才是一切工业的基础。老爷子就让赵大虎叫他过去。张学良来到老爷子住的西园,看到他和张作相坐在堂里,两个人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张学良就心里嘀咕,莫不是带了个小姑娘回来,老爷子要发飙?忙紧赶了两步,走过去给两位敬了一礼。问道“父亲,有什么事吗?”
张作霖把一封电报递给他。张学良先看落款,居然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的。张学良眉头一紧。迅速看完之后,心里却是一阵迷茫。电报上说,日本关东军特高课课长土贤原肥二以及4名队员在2月7日于小兴安岭山中与东北剿匪总队相遇。中队缺乏克制,率先开枪。当场击毙5名日本军人。希望张作霖所部能交出凶手,以示中日友好。
张学良看完之后久久无语。土贤原肥二这个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刽子手,大间谍,中国通就这么挂了。实际上,张学良是知道土贤原肥二一直在东北的土匪的圈子里十分活跃。他也想过此次剿匪会不会遇到他,没想到倒是让大哥给毙了。正在心里发感慨。
老爷子却是误会了他的沉默,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声“怎么?怕了?”张学良苦笑道“父亲误会了,我哪里怕了,只是不知道父亲的意思是这人咱们交还是不交?”
老爷子“通”的一声拍的桌子震天响,“妈嘞个把子,他们的人不在铁路上和他们那个关东州呆着。跑到我们的小兴安岭里面是作死去了?东西,还不是想收拢那些土匪。一群什么东西?”张作相倒是在旁边连忙安抚老爷子“大哥息怒,大哥息怒。这些东洋狗就是这样。”
张学良拍了拍老爷子的手“照我看,此次咱们不用怕他们。”
“哦?”两个老头子同时出声有互相望了一眼,均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希望和怀疑。张学良倒是镇定的继续说“小日本一直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闹三分的东西。要是平时,他们会发电报来向我们要人?早就自己去拿人了。”
老爷子沉吟了一会“嗯,小六子说的不错。看来鬼子这一次也有什么难处不好大打出手。”
张学良就笑了笑继续说“小鬼子这一次在小兴安岭活动,既违反了我们和他们的约定,也违反了他们和苏联人以前的合约。而且小日本现在正溜须美国和英国,要裁军。此时是肯定不愿意和咱们发生什么摩擦的。”
张作相听了连连点头,“是的,是的。看来这一次咱们是可以和他们谈判解决了。”又对老爷子说“大帅,这一次就让我陪小六子去跟日本人交涉吧?”
老爷子笑着答应下来,又叮嘱张学良一定要多多听张作相的建议。张学良自然是都答应了下来。临出去的时候又对老爷子说“父亲,日本鬼子自己是不愿意动手,不过他们不一定就会善罢甘休,还是要提防他们借别人的手。”老爷子若有所悟的应了一声。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旅顺。
立花小一郎中将正在用一块洁白的丝绸擦拭他的佩刀。凛冽的刀光照在他的脸上,让这位本来长得像个日本农民的老鬼子看起来分外狰狞。
“报告,”门口的参谋走了进来,立正道。
“是张他们有什么回复了吗?”立花小一郎并没有停止他的动作。
“哈伊,他们回复说此次事件造成的皇军损失他们表示非常抱歉。”
立花小一郎等了一会,见参谋没有继续往下说。奇道“井上君,完了?”
“哈伊,将军阁下,这就是他们的回复。”
“哦?”立花小一郎放下了他的刀,眉头一皱“支那人很了不起啊,从我们一封电报中就猜得出我们并不想扩大事端。不过他们太小看大日本帝国的军人了。去,把参谋长叫来。”
参谋应是而去。立花小一郎用手指弹了弹他的佩刀,自言自语“天皇阁下让我们保持克制,希望帝国近期不要发生战争,可是简短的战斗怎么样呢?如果又打进了奉天又怎么样呢?想来是不会怪罪的吧。”说到这,有轻“哼”了一声。“支那人,你们太天真了。”
奉天郊外,新一军军部。
张作相本来是打算直接就联系日本关东军准备开始谈判的,孰料张学良不但发了一封措辞强硬的电报,还拉着他先来了新一军。
张学良将全军团以上军官全部叫道军部开会。当然俄国人的炮兵师师长已经卸任了,毕竟是外国人,让张学良把自己手里的大杀器放在别人手里实在是不放心啊。张学良让张作相坐在上首,自己打横相陪又示意诸位军官坐下。才开口,道“剿匪总队的事,都知道了?”
高志航坐的最近,就开口答道“是,少帅,都知道了。”
张学良就微笑着问“你们说,我们是把自己兄弟交出去呢?还是跟小鬼子死磕到底?”
一句话,让整个房子都炸了窝。
高志航更是大声叫道“少帅,本来就是小鬼子不对,怎么能交出咱们的兄弟。再说了,以前怕他们是咱们手里的家伙不如人。现在别的军不敢说,把我们新一军拉上去,保管打得他们找不着北。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啊!”
顿时一众军官深以为然,都大喊“就是,就是,谁怕谁?让小鬼子来,看老子揍不死他们!”更有个炮兵的团长还摇头晃脑的来了一句“然也,然也。”想来是军校毕业,自与这帮大老粗不同了。
张学良伸出一只手压了压,才让这帮处于半癫狂状况的军官安静了些。继续说道“军人就要这样,不怕打仗。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对的。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小日本的装备虽然是跟你们的差不多。可能在火炮上还没有咱们有优势。但是,他们有航空兵。而且这些日本军人有不少经历过日俄战争,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不如他们的。”
参谋长王鹏举起立,先是对张作相和张学良一人敬了一礼才说道“少帅,你放心。从各地剿匪回来,弟兄们的训练我看过了,虽然比不过那些老兵,可也差不了太多。至于航空兵,弟兄们这两个月剿匪倒有多半是和土匪在晚上打得。打夜战,他们的航空兵自然就发挥不出作用。所以,我们有信心和日本关东军一战。请少帅下令吧。”
张学良用手示意王鹏举坐下,才说“也不是非要打,如果日本人愿意跟我们谈,那我们就谈。但是你们要拿出敢于死战的胆气来,这样我才有底气去和日本人谈判。”
王鹏举又立正道“少帅放心,咱们新一军全军上下都有死战的决心。”
张学良点点头,对他说“好。”又朝屋内众人作了个四方揖。“此次事情成败与否,关系甚大,东北兴衰也许就此注定,张某拜托各位了。”
全体军官起立,向张学良敬了一礼。
张学良也立正,正色道“命令,新一军全体官兵即可进入鞍山,辽阳及本溪一下布防。修筑作战工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后撤一步!”
“是!”20多人一起立正,靠脚声十分响亮。
张学良又大声道“复述一遍最后一句。”
“是,没有少帅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后撤一步!”
张学良又冷笑了一声,“若是有人后撤呢?”
“军法从事,请少帅放心,就是新一军拼完了,也绝不会有一个逃兵的。”王鹏举大声回答。
“好,你们是我统帅的第一支部队,希望你们给我挣些脸面,我张某人拭目以待了。”
交代完这些,张学良才陪着张作相又进了奉天城去找住在酒店的日本代表。两个人坐在车上,张作相笑着说“小六子,你这招示之矣威倒是不错。可是万一惹毛了日本人怎么办?真打吗?”
张学良摇摇头,“叔父,你有所不知。日本关东军素来和大本营关系微妙。日本政府虽严令约束让这些军人不敢大举进攻,可是他们未必就不敢以精锐部队突袭奉天。等到奉天失陷,木已成舟。日本政府非但不会怪罪立花小一郎。可能还要扩遍他的关东军,让他直接控制整个东北。毕竟对于贫瘠的日本来说,资源丰富的东北实在是诱惑太大了。”
张作相眉心一紧,“那要真打起来呢?”
张学良冷笑道“立花小一郎肯定猜得到我们是趁着欧美与日本和谈,裁撤军备。看准了他不敢出手,才态度如此强硬。他绝对想不到,我等的就是他的精锐部队来给我的新一军好好上一课。一支军队总要经历一次硬仗才称得上是善战之师啊。”
张作相很是钦佩这个侄子的眼光,又问道“那你估计日军会出动多少军队来突袭奉天?”
张学良想了想,才说“最多是一个联队加一个铁道守备队。再多的话,立花小一郎可担不起这份风险。”
第十一章 战前准备
日方此次派来的代表正是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浜面又助少将。作为关东军的二号人物由他来与张学良进行此次谈判也算是很郑重了。
张作相与浜面又助算是老相识了。两个人在关东军正式组建时就见过面,后来奉系与关东军的交往也大多有这两个人进行沟通。更何况还有烟草生意这一层。双方虽然各怀鬼胎,但也很是寒暄了几句。
张作相和张学良自然是不急的,他们需要时间让新一军进入指定位置并且构建工事。浜面又助就更不急了,他此行的目的也并不是解决双方的问题而是拖延时间,为关东军突袭奉天制造机会。双方扯了几天皮都没打成什么建议。第五天,还是浜面又助首先沉不住气了。
双方废话了半天,浜面又助才说道“这次的事件怎么处理,我们后面再商量,你们可否把玉碎的5位帝人的遗体转交给我们?”
张作相沉吟了一阵,又望向张学良。示意他拿主意。
张学良笑笑,用日语说“滨面将军,我想在事情完满解决之前,遗体交给你们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毕竟,滨面君虽然是我们的老朋友,但日本国内有不少人还是对我们有很深的误解,有些事还是不要平添麻烦的好。”
浜面又助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才缓缓的说道“那不知阁下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是什么意见?”
张学良故意做出一副好奇的表情,问道“滨面君,在表达我的意见之前。我对几个问题十分困惑,还请滨面君不惜赐教。”
浜面又助手向上一杨,“阁下请说。”
张学良继续道“首先,我非常好奇,土贤君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国小兴安岭中?”
浜面又助毫不犹豫的答道“土贤君非常喜欢贵国的文化,在休假之余,去贵国旅游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吗?”
张学良毫不客气的说“可是,我部在遇到土贤原肥二等人的时候,他们正在和我国武装犯罪分子接触,并且他们身上也佩戴有武器。不知阁下对此作何解释?”
浜面又助不慌不忙的答道“张君,东北治安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土贤君身携武器也可以理解,不是吗?”
张学良反驳道“不是这样说的。正如浜面君所说,土贤君喜爱我国文化。我不明白,他放着北京,奉天等地方不去。跑到深山老林里做什么?而且,请滨面君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土贤原肥二和我国武装犯罪分子接触,意欲何为?”
浜面又助闻言把目光投向张作相“不知,张少帅的意思是否是你们的意思?”
张作相回答道“此次的事情我们大帅交给少帅全权主持。”言下之意自然是肯定了张学良的意思。
浜面又助闻言冷笑数声,才缓缓的开口道“两位张先生,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自己今天的决定而后悔。”说完转身就走。
早在两天前,张学良就收到前线电报。新一军以全部进入阻击阵地,并且发现日军。日军大约在3000人左右。消息传来,张作相又是在老爷子面前把张学良一阵好夸。日军果然之出动了一个联队。
不过张学良却是有些心忧。按理说日军虽然狂妄,而且素来不把中队放在眼里。但在发现对方的阻击阵地后,并没有增援,也没有迂回的情报传来。让张学良心中忐忑不已。只怕日军还有后招啊。
正在张学良一筹莫展的时候,已经完成剿匪的张海天部传来消息。发现日军第3铁道守备队,在长白山一带迂回。
张学良赶忙在地图上看了半响,才对王鹏举说道“日本人果然有后招,看准了我们一旦奉天失陷,东北局势势必不可收拾。这是要迂回突击奉天啊!”
王鹏举点点头,又忧虑的说“这个情报是很及时,可问题是我们也没有军队可掉了。”
王鹏举的说法是对的。虽然东北军除了新一军之外还有30万人,分别编为11个师。但这其中,装备最好的4个师在山海关。其余的部队且不问来不来得及调到前线和挡不挡得住日军。光是他们会不会反水就难说。
张学良沉吟了一会,问他“剿匪总队在哪?”
王鹏举在地图上一指,正在抚顺与铁岭之间。然后好奇道“少帅莫非想让他们狙击日军?”张学良问他“你认为他们扛不住还是信不过?”
王鹏举想了想才缓缓的说“凭少帅对他张海天的恩情,而且次日素有讲义气的名声。想来不会反水。可,虽然剿匪总队现在也有6000多号人,武器装备也和新一军一样,重炮,轻重机枪也都不少。可是这些人大多数不久前还是土匪,这些人打顺风仗还行。这阵地仗怕是不行吧?”
张学良晒然一笑“谁说让他们打阵地战了?传令下去,剿匪总队放弃所有重炮,即刻向长白山中挺进,在山里消耗,牵制敌人。直至寻机全歼!“
旁边的一位中校参谋立正领命而去。
东北剿匪总队司令部。张海天这一个月一直是提心吊胆。倒不是他怕死,就是怕给自己兄弟添麻烦。毕竟日本人不好惹啊!张海天又在司令部正自怨自艾。就有一个参谋进来,“报告,军部命令。”张海天忙道“念。”
“命令,剿匪总队即刻放弃全部重武器,向长白山中挺进,务必找到日军,寻机全歼敌军。接到命令起即刻执行。新一军军长张学良,民国11年4月2日。”
张海天让参谋回复军部,“立刻执行。”就叫来个分队队长发布命令。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也都是忠勇的汉子。现在自己身为正规军,打日本人自然是满脸的兴奋。
张海天才吩咐完各部执行命令,那个参谋又回来了。张海天皱着眉头说“还有什么事吗?”参谋从文件夹中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少帅私人给您的电报。”
张海天忙接了过来,上面写着。“海天吾兄,弟自广州归来,俗务缠身一直无缘与兄再聚。兄至于小兴安岭一事,弟万分敬佩。虽我部与日寇相比实力远不能及。但我中华儿女岂有向日寇屈膝之理?今日寇来犯,弟在鞍山,辽阳一线阻敌。然此战之重实落于兄长之处。望兄长早歼敌寇,扬我国威!!
另;敌虽寡,我虽众。亦不可力敌,当于山里之中袭扰敌人。待日寇疲惫不堪之际,一举歼之!弟于前线静候兄长佳音。弟,汉卿敬上。民国11年4月2日。”
张海天看完信,眼眶通红。旁边李笑也是偷看了信的,羡慕的说“大哥,少帅对您可真是没话说啊!”
张海天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对参谋说“你回电少帅,就说我剿匪总队保证完成任务,请少帅放心。”
参谋领命而去,张海天又对李笑说“师爷,哦,不对,不对。”张海天反应过来这可不是在山上了,忙又说道“参谋长,少帅把任务给咱们分配下来了,这仗你看怎么个打法?少帅知遇之恩重如山,咱们可不能辜负了他。”
李笑点头应是,又轻笑道“大哥,其实也好打,以前官兵来剿,咱们不也是这么打的吗?先把兄弟们分成若干小队,跟日本人在山里兜圈子,等他们疲了,火了,乏了。咱们再狠狠揍一家伙!”
“好,那你去布置。”
安辽前线指挥部,张学良已亲赴前线。他决定这一次要自己指挥。自从回来之后,他就不停的看各种军事教材,本来的记忆也都涌上心头。更何况论对对面军队的了解。这里没有人能比的上他。
张学良对高志航他们修筑的工事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炮兵阵地,重工业初有所成的东北此时是不缺钢材的。炮兵师直接给整了个钢筋混凝土的工事。
视察完阵地,张学良把高志航和吴克仁叫来。吩咐他们“克仁,志航。此次作战全部交给一师,二师全部给我呆在工事里休整。”一句话说出来,高志航自然是满脸兴奋。可一贯沉稳的吴克仁却像被谁踢了一脚似得一蹦三尺高。大叫“少帅,这不公平。我知道你跟一师打过仗,对他们好,我也没话说。可你不能这样啊。让一师吃肉,您也得给我们二师留口汤啊。要不你让我回去怎么跟弟兄们交代?”
张学良一瞪眼,“哪那么多废话,执行命令!”
“是。”吴克仁一挺胸还是不服气,堂堂七尺男儿竟然是红着眼眶走的。高志航这小子也不厚道,居然还假装安慰的说了句“哎呀,老吴呀,打仗有什么好,这种苦差事还是我们一师来吧,你们二师呆在后面领响就挺好。哎呀,真让人羡慕啊!”吴克仁要不是看在军部门口,估计拔枪蹦了他的心思都有了。
看两人出去,王鹏举也是颇有不解。按说少帅不是这样的人啊。就小声问道“少帅,你让二师光看着怕是不大好吧。”
张学良朝他翻了翻白眼,“你还真以为我偏心眼儿啊?剿匪总队的战果没出来之前,日军肯定要在这边做足了样子,增援也是和可能的。”
“哦~。”王鹏举恍然大悟“还是少帅想的长远。”
王鹏举却不知道,张学良还有一句话没说。我傻了吗/?就整天让他压着我打?让二师全部憋着,抽冷子打小鬼子一个反击才是正理。
第十二章 骄兵必败
东北事态一触即发,双方前沿阵地相距不足4公里。可令人奇怪的是,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关东军或者是北洋政府,东北政府。都没有媒体宣传。双方出奇的沉默也让前线的气氛很是诡异。
张学良严令各部不许率先开枪,毕竟打是可以打的,但要是自己开了第一枪,想来不仅关东军,就是日本大本营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时间到了4月6日,张学良正在指挥部看着地图。王鹏举急匆匆的走进来,“少帅,日军电报。”
张学良有些好奇的接过来,“都这个时候了,发电报做什么?”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
“敬告中队,我关东军将于4月7日在鞍山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请注意安全切勿进入演习区。”
张学良看完冷笑道“小日本花花肠子还不少,军事演习也亏他们想的出来,立刻回电,我部也定于4月7日在鞍山演习,枪炮无眼,大家各安天命吧!”“是,”王鹏举应声而去。
对面的日军阵地,日本第8师团师团长小野寺重太郎中将听完参谋念的电报后,抬头对参谋说“呦西,看来支那人是准备在此与皇军一战了?”参谋猛一低头,“哈伊,将军,恐怕是如此了。”
小野寺重太郎满脸自信,“看来他们是没有见识过我大日本皇军甲种师团的厉害了,命令部队,明天一早向支那阵地发起冲锋,让他们见识一下皇军的战术素养。”
参谋长迟疑道“将军,不火炮准备吗?”
小野寺重太郎摇摇头“不,不,不。田中君,你不懂得支那这个民族。如果我们不以绝对压倒的方式胜利,他们是不会放弃对皇军的抵抗的。”
参谋长奇道“难道火炮不能更好的打击他们的战斗意志吗?”
小野寺重太郎很是惊奇的看了他的参谋长一眼,很是理解不了这位参谋长的想法“田中君,让他们见到皇军的单兵作战素养和纪律比用火炮更能让这些支那人认识到他们与皇军的差距不是靠武器就能弥补的。这样才能彻底打击他们的信心。”
参谋长肃然起立,猛一低头“哈伊,将军,请恕我愚昧。”
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准备进攻了。奉张学良命令的各部自然也不会先开炮,双方谁都没有进行炮火准备。战士们看着日军悠闲的走到500米左右的距离。然后慢慢的展开攻击队形。
500米
400米
300米。王鹏举有些顶不住这样的沉默,对正举着望远镜看前沿阵地的张学良急道,“少帅,再不打,日本人可就冲上来了。”
张学良只是看着前面,缓缓道“不急,距离还不够。”王鹏举此时要是仔细看张学良举着望远镜的手就会发现,张学良其实整个手心都湿了。毕竟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第一次见识真正的战争,更何况还是自己指挥。能不紧张吗?
突然,“嗵”的一声自101团3营阵地前200多米传出出一声爆炸声。紧随着就是日军的首先一声枪响,“啪”的一声。整个战争静默了大约秒之后,爆豆一般的枪声就响了起来。触发战斗的那一枚地雷正是张学良让人埋下的,并吩咐在日本快到时拉响,但绝对不准把日本人炸死了。用如此鬼马的方式打响战斗,估计也就只有他这个未来人想得出了。
3营阵地上。
虽然有团长事先的提醒,但新兵与老兵的差距还是在战斗一开始就体现了出来。日本军人一听见爆炸响,第一个动作就是迅速俯下身子,冲在最前面的几个甚至以及匍匐在了地上。而阵地上的东北军居然有些还在愣神。只第一波枪响,就让鬼子放倒了17个。还好经过剿匪的锻炼之后,他们见血之后倒不慌乱。3营轻重机枪同时开火顿时就压的日本人抬不起头来。
3营2连机枪班班长马前正用一挺重机枪点射,扫射的不亦乐乎。突然,“砰”一声,小山一样的身子就斜了下去,副班长见了赶忙上去顶上他的位置,继续压制日军。又是“砰”的一声。不过七八分钟的功夫,已经有4个机枪手阵亡了。而这只是其中一个营的阵地。
不过由于新一军的轻火器装备实在霸道,日军也没讨到什么便宜。显然日军也没有拿出拼命的架势打,新一军各部虽都有伤亡,但还没有一处阵地失守。激战一天,日军伤亡600余人,而新一军则付出了300多人阵亡,400多重伤,500多轻伤的代价。战损1比2,让张学良还是比较欣慰的,毕竟日军中有大量经历过日俄战争的老兵。而新一军除了张学良开始问老爷子要来的那一个营外,都只参加过剿匪行动。土匪毕竟跟正规军有差距啊。
战场的第一晚显得分外宁静,双方谁都没有发动夜袭。张学良是要等到明早小日本准备进攻的时候才打对攻的,而小野寺重太郎自然是觉得发动夜袭不是帝人应有的作为。
第二天一早,日军依然没有炮火准备。各部吃过早饭后,正在工事中整装待发的日本第八师团一个联队长就在指挥部里听见“咻~咻~”的破空声不止。经历过日俄战争的他立即就判断出这是大口径火炮发射出的炮弹才能发出的声音。而且他感觉对方的火炮口径可能还要在皇军列装的105口径的山炮之上。
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可他还是凭感觉躲进了指挥部。只听“嗵~嗵”的爆炸声在阵地上响个不停。在这个时候,日军正准备进攻是没有多少人还躲在放炮洞里的。想到自己的部下伤亡可能非常惨重。联队长的掌心都被自己抓出血了。
第八师团指挥部。小野寺重太郎中将正悠闲的和自己的参谋长下着中国的围棋。突然,前方就传来了一阵爆炸声,小野寺重太郎脸色一变但还上算平和。只是随着爆炸声的持续,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手里的棋子也一直没有落下去。
一个参谋进来,立正道“将军,12分钟前池田联队失去联系。”可是爆炸声还在继续,想来池田联队可能凶多吉少。
小野寺重太郎把手里棋子落下,缓缓的叹了一口气“唉,没有想到支那人竟有如此犀利的重炮。”
田中信急道“将军,我们不增援的话可能池田联队就要全军覆灭了。”
小野寺重太郎摇摇头,“田中君,池田联队恐怕已经全军覆灭了。只要对面的支那指挥官不是傻子,在如此搞强度的炮火准备后,肯定会选择进攻的。我低估了支那人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意志啊。”
田中信也沉重的点点头,毕竟在支那人手中遭受如此重创,实在是丢人丢大发了。
小野寺重太郎转过头来对那位来报告的参谋说“立即命令师团全体人员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并电令山中联队暂缓出击,做好防御准备。”
说完命令,小野寺重太郎又对田中信说“田中君,此次皇军遭受重创,我自会向司令部请罪。但请允许我一雪前耻。”
田中信猛一低头“哈伊,将军不必愧疚。支那人的炮兵不足为患。我们可以用航空兵来解决他们。”
新一军指挥部。在30分钟炮火准备之后。张学良命令昨天呆在第二道防线的102团迅速出击,抢占日军阵地。即使是30分钟的炮击,而且还打了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102团还是付出了伤亡100多人的代价。炮击持续到20分钟的时候,张学良就命令炮兵师分批进入防空洞中。钢筋混凝土的工事,在这个时代日本飞机携带的航弹还是炸不穿的。
其实各队于1战期间对于飞机作用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以侦查敌情为主上。所以飞机上携带的航弹非常原始,有些甚至用的就是迫击炮的炮弹。威力可想而知
果然,在炮击结束了10分钟左右。日机就飞抵战场上空,在投了几弹之后,飞行员发现支那军队的工事居然只是被炸黑了,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损伤。
小野寺重太郎刚尝过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失败,而这个失败是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明白了的道理。骄兵必败啊。小野寺重太郎想想那近4000名皇军的勇士,心里就堵得慌。他们并不是死在强悍的对手手里,而是因为自己的骄傲自大。导致了他们如此不体面的死去。小野寺重太郎以及决定在完成此次作战任务之后就去向陆军部请罪。
田中信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田中君,是航空兵有什么消息吗?”
田中信点点头“哈伊,将军,支那人在他们的阵地上修建了大量的工事,而且异常坚固。皇军的航空兵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小野寺重太郎在检讨多自己的错误之后,已经迅速回复了他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冷静。“没关系,田中君。现在由我们防御,让他们进攻。只要他们的炮兵敢再次开炮。暴露位置之后,以皇军的炮兵水准完全有能力解决他们。昨天,是因为我的大意,如果我们早点动用炮兵,想来这会可能都已经到奉天城下了。唉~~”
第十三章 激战(一)
民国11年的东北注定是平静不下来的,在鞍山前线的新一军首战正酣的时候。张海天的东北剿匪总队已经进入长白山山区,开始与日军的铁道守备队兜圈子了。这两支在番号上听着都不像正规军的军队。实际上拥有并不属于正规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就是这样两支听起来不专业的部队身上同时肩负着此次战争的鹿死谁手。甚至是日本近几年来对华政策的重要影响。毫无疑问,如果张学良赢了,那么私自开战的关东军司令和第8师团师团长两人势必要受到日本大本营的惩罚。而他的下一任估计就不会这么激进或者说就不会这样冒然的向中国开战了。而收到和谈限制的日本政府更是不会希望在近期与中队发生摩擦的。
长白山山区腹地。
4月初的东北已经渐渐暖和起来,剿匪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李一虎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少校军装。正爬在林子里,看着山下行军的日军。李一虎一部在此已经埋伏了5个小时了。这里原本就是他们的地盘,要搞到情报还是不难的,再说了,自清末之后,这尚属中队首次对外作战,老百姓也都相当的配合。
李一虎拿出手里的镜面匣子,这种手枪,东北军工厂已经可以自产了。所以军官几乎是人手一个,李一虎就有两个。双枪连发,而且200米内几乎是弹无虚发。李一虎对自己的弟兄们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些人大都见过血,虽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但也绝不是那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