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兴泰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他有一套车辆牛犋,原来那家内包佃户把地种瞎了,每亩地总是比别人少收百八十斤,所以想把这套车辆牛犋收回来,让李子盘用。
这样,李子盘就成了上面所说的第三种佃户,成了大主家谷兴泰的4家佃户之一。
李子盘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种地的天才,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他佃了主家60亩龙窝地,也不觅伙计,一个人干,又喂牛又下田。干活也不分个白天黑夜,反正人们晚上睡觉前看见他在干活,早上睁开眼就又看见他在干活。都说这小金匠是个铁人。
第二年的秋天,李子盘在紧靠升龙崖的一块地里刨红薯。他起的很早,他算着后半夜月亮升起来了,能看见地里的红薯码子了,就下地了。正刨着,他看见前边地上刺溜一道金光,四五尺长、一拃高的一道火苗子蹿了起来。他吓了一跳。但立刻心头就狂喜起来。他在金铺学相公时,听师傅们讲了许多关于金子的传说,说金子夜里会放光。他扔下钯子就跑过去。跑到跟前时,什么也没有了。他赶快撕开裤腰,掏出家伙就尿,围着金子放光的地方浇了一个圆圈。师傅们说,金子入地为仙,叫地仙,会在地底下到处跑。用热尿一浇,就把它给禁住了,然后一挖就挖出来了。
夜深人静,如果李子盘这时把金子挖出来,神不知鬼不觉就发了大财。可是李子盘没有挖。这块地里的红薯还没收完。按照佃地的规矩,地里的庄稼没收完,地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主家的。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把夜里看见金子放光的事报告给了谷兴泰;并且说他已把金子禁住了,让主家去挖。
谷兴泰就去挖。但刨了半亩地恁大一片,除了几个石头蛋以外,什么也没发现。
“你眼看花了;吧娃儿?”谷兴泰说,并没有埋怨之意。可李子盘却非常难为情,好像是自己说瞎话捉弄人家似的。
一个月后,所有的秋庄稼都收完了,开始犁地,准备种麦。红薯地里的红薯,不管你怎么细心,刨时总要遗留一些。这样,在犁红薯地时,一边犁,一边要有一个人㧟个筐在犁子后边跟着,眼睛盯着犁铧头,看见翻出了红薯,就赶紧捡起来,一晌可捡上百斤不等,称犁地红薯。
这天下午,李子盘去犁那块红薯地。跟在犁子后边拾红薯的是他的妹妹。他妹妹看见犁子翻出了一个红薯,弯腰去拾,竟一下子没能拾起来,让她跌了一个坐墩子。那个红薯并不大,却特别沉,几根指头掂不动它,它一下子又钻进土里去了。这丫头赶紧将五指插进土里,将它抠了出来。拿到手里后,她又想扔,觉得它不是红薯,红薯哪有这么沉呢?哪有这么硬呢?她就生气地把它“啪嗒”一声撂到了田埂上。哥哥就问:“咋?不是个红薯?”
“是块潦礓!”
“看着明明是个红薯嘛!”
“那拾回家蒸蒸叫你吃了!”妹妹给他开玩笑说。
李子盘扎下犁子,就去把那个疑似红薯捡了起来。
这确实不是一根红薯。但也不是一块潦礓。李子盘把上面的泥土抠去,看见了明灿灿的光芒。金子!这是一块金子!李子盘听师傅们说过,叫狗头金。
这也许就是刨红薯时放光的那块金子,当时撒的尿没能把它禁住,叫它又跑了。奶奶的,可逮住你了!李子盘惊喜异常,觉得终于可以脸不红耳不热地面对主家了。
他立时就跑到村上,把狗头金交给主家。
谷兴泰不懂得金子。但他也听说过狗头金的传说,同时也听说过金子是世界上最重的东西。他把狗头金掂到手里,嗯,真是沉,比石头沉,也比铁和铜沉。看来这真是一块金子。“刚拾的?”他问。
李子盘回答:“刚刚拾的。”
“犁红薯地时拾的?”
“犁红薯地时拾的。我还以为是根红薯哩,嘻嘻嘻……”
谷兴泰就把狗头金塞给了李子盘,“真是块金子哩!拿回家放好娃儿,别让人知道,露财招祸,千万要小心!”
李子盘愣了一下,说:“大叔,我是拿来给你的!”
谷兴泰说:“你拾的,给我干啥?”
李子盘说:“在你地里拾的呀?”
谷兴泰说:“我的地不是佃给你了么?”
“这……”
“娃儿,红薯已经刨完月把了,就是犁出个金娃娃也是你的。要是红薯没刨以前么……”
“大叔,红薯没刨以前,我不是看见那地里金子放光了么?肯定就是这块狗头金放的光。当时我没禁住,叫它跑了。现在逮住了,还应该给你。”李子盘脸都急红了。
谷兴泰说:“不是这话,娃儿。金子放光时,我去了,它就跑了。现在我不挖它,它就又出来了。再说,这块地不知种了多少代了,别人怎么都没发现呢?偏偏你刚种了一年,就叫你拣住了?这地仙钻在地里,不知钻了几万年,就等着一个叫李子盘的人哩!金子是地仙,不敢胡要。你要硬给我,不是给大叔福,是给大叔祸哩嘛。是不是娃儿?”
李子盘嘴张了几张,无话可说。大叔说那是祸,他怎么能把祸给大叔呢?他迟疑着把狗头金接到了自己手里。
不久,谷兴泰就得了一种怪病——也不能说是病,叫什么呢?谷兴泰自己说是叫造孽病。水北山里冬天很冷,家家堂屋里都笼着一堆大火。反正山里有的是柴烧。可是这年冬天,谷兴泰却不敢烤火,看见火就害怕。咋?他越烤越冷,黄腾腾的火苗子和红彤彤的炭疙瘩在他看来,就是刺骨的冰块子,一看见身上就冷得发抖。可是不烤火也冷。这可怎么办?有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北风吹来透心凉,何不烧了雕花床?第二天他就命令儿子道:“去把床给我拆了,笼着当火烤!”
谷兴泰的雕花顶子床很主贵,是祖上传下来的,紫红色,说是檀木。上边雕着白猿献寿、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什么的,像个玲珑的小宫殿。老子一说,儿子不敢不尊,就“咔吧”一声,把一块八仙过海的牙子掰下来了。火笼着,八个神仙烧得呲牙咧嘴的,不知是哭还是笑,一会儿就升天了。不知为什么,这雕花床升起的火却是热的。谷兴泰搬个草墩坐下来,张开怀抱,拥抱着热腾腾的火焰。这是他今年烤的第一场火,热火。他不明白为什么同是火,竟有热火和冷火之分呢?
从此,他就天天烤他的雕花顶子床,烤得五里三村都是紫檀的香味。不几天,就把一张半间房子大的顶子床给烤完了。后来他又烤儿子的雕花床。把3个儿子的雕花床烤完后,春天才磨磨磳磳地走过来。
一开春,谷兴泰就请来了5个木匠。干什么?做床,做雕花顶子床。当然,水北山里没有檀木,但有香樟,有核桃,有山楸,有纹柏,这些都是雕花的好材料。
做床干什么?
烤火呀!准备明年的烤火柴呀!不然明年冬天咋过呢?
烤火柴非要做成床,而且是雕花顶子床。你说造孽不造孽?这事儿现在没人会相信。
这年谷兴泰一共做了11张雕花顶子床,而且用桐油油过,用柴漆漆过,起明发亮。冬天的时候,3天烤一张,四九没过就烤完了。所以,第二年就又增加了一个木匠。
这样,谷兴泰家就有6个木匠常年住在家里,日夜不停地给他做烤火柴。
多大的家业,经得住这样的折腾啊!
4年不到,三顷半的家业,就给折腾光了。
谷兴泰这三顷半地都弄哪里去了?都卖给李子盘了。李子盘的狗头金拿到他学相公的金货铺里,也不知换了多少钢洋。他不仅买了谷兴泰的三顷半地,而且还买了谷兴泰的房子,连家也搬过去了,成了谷屯最大的主家。直到1951年土改清理地主浮财时,还从他家的后厕园里挖出一罐银元,一共八百多块,说是用狗头金换的。
在谷兴泰卖最后那50亩地时,李子盘说:“大叔,这50亩地你就别卖了吧,今年这一年的木匠工钱我给你出,地还是你的,算侄儿孝顺你的养老地,行吧?”
谷兴泰说:“娃儿,你咋说这话?我又不是没孝子,仨娃儿俩闺女哩,咋叫你来孝顺我?看不起你叔还是咋哩?”
李子盘便不敢说什么了,数了2500块钢洋,换了地契。
奇怪的是,地一卖完,第二年冬天,谷兴泰的病就好了,堂屋的火堆上,堆着栗木疙瘩,黄篓柴,敞着怀在火堆上抓虱子,烤疙痨(疥疮),一头汗津津的,也不嫌冷了。
这年是1947年。第二年,1948年9月,水北地区就解放了。两年以后的1950年10月,水北开始土改,谷兴泰被划为下中农成分。
而李子盘被划为了地主。谷屯4家地主,斗死1人,判刑1人。李子盘平时待人好,借给穷人斗八升玉米、谷子,从来没张口让人还过。所以虽然也挨了斗,却没受过皮肉之苦。但文化大革命时,年轻人虽没受过旧社会的阶级苦,阶级觉悟却特别高,阶级立场特别坚定,斗起地主来特别狠,斗折了李子盘一条腿,又斗瞎了一只眼睛。他们只知道他是一个残酷剥削贫下中农的地主,却不知道他曾是一个优秀的农民,曾是一个苦拼苦熬的长工。每次斗争大会开始前,会场里都要唱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李子盘一听见唱歌就尿裤子。有一次散了会,李子盘瘸着腿往家走,遇见了谷兴泰。李子盘看看四下无人,就哭凄凄地说:“大叔,你可把我坑苦了!”谷兴泰说:“娃儿,叔也是好心啊。都是那地仙惹的祸。要知这样,叔当初就把地仙要了,你当贫下中农,叔当地主。要不,这样娃儿,明天再斗你,叔替你一场。”
这谷兴泰也幼稚得出奇,当天晚上就给儿子说了要替李子盘挨斗的事。小儿子劈头盖脸把老子训了一通:“老糊涂了你!一点儿阶级觉悟也没有!旧社会咱家的地都叫他剥削完了,你现在还同情他?想挨斗,明天你跟他一起站到台上去!”
谷兴泰的小儿子就是后来的大队支书谷保堂(见《黑白二士》),是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头头。
1997年搞地质普查,谷屯的老龙窝里发现一小型金矿。现在有五六家矿主在开采,把肥沃的老龙窝翻成乱石窝了。谷屯河沟里的水也绿堂堂的,像染布房里流出来的染布水,树木和庄稼沾着就烧焦了。村上的人净得癌症,年轻轻的就死了。可是谷兴泰却依然身板硬朗,精神健旺。他已102岁,都说他能活过怪屯的李二槐(见《树怪人妖》)。
李子盘也活得很好,八十多岁了,红光满面的。他3个儿子都在水北县城做生意,5个孙子有4个是大学生。他见人就说:“现在的共产党好!现在的共产党是怕人不富,从前的共产党是恨人不穷!”每天吃了饭谷兴泰都到家里来找他,说:“娃儿!咱俩下两盘!”两人就在二楼阳台上的葡萄架下下象棋。李子盘光输,逗谷兴泰高兴。
第十九章 鬼市
怪屯解放前单身汉多,全村不到300口人,老少单身汉二十多个。根本原因是怪屯的婚姻半径内人太穷,养女是负担,溺婴成风,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乃至小康之家打单身汉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李子套,家有薄地5亩,哇唔河边还有7分水田。可是,他竟打了光棍。父母眼看儿子过了40岁了,香火无继,含恨双双谢世,丢下李子套独杆一条,守着5亩7分地过日子。
李子套人是老实一些,但并不笨。虽是独身一人,日子倒过得挺认真,该走的亲戚要走,该行的礼数要行;逢年过节,该放炮的时候,一定要放,该点香的地方,一定要点。有他在,这门人就在,而且在得很尊严,村上没人因为这是一个即将绝户的人家而轻看这门人。而其他一些单身汉不行,他们绝望,自暴自弃,没有责任感,甚至对人世有一种嫉妒和仇恨,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散乱而堕落。实际上,他们没死,他们代表的家族就已经死亡了,因为守卫这个家族最神圣、最悲壮的卫兵精神已经崩溃了,放弃了为家族站完最后一班岗的庄严使命。
李子套的地也种得非常认真。全村的地数他的5亩7分地里最干净,草一露头就被拔了。他没有喂牛,缺粪肥,每年都要雇车到水北县城拉两车大粪饼。因此,方圆几个村子就数他的庄稼长得好。粮食吃不完,他就隔三岔五的背一布袋到安铺镇上去卖。安铺是山区镇,山区土地稀缺,粮食主贵,所以有许多平原地方的人也来这里卖粮食。而要卖柴禾呢,大都挑到水北县城里去卖,能卖得比安铺镇高一倍的好价钱。
李子套每次卖粮食也不多卖,就是多半布袋,五六十斤,布袋口一扎,双手抱着往肩膀头上一撂,一撅一撅地就走了。走了一二里,觉得这个肩膀头酸了,就站下来,两只手扳着布袋的两头,以脖儿梗为支点,一耸,一磨,就把布袋磨到了另一个肩膀头上。然后继续一撅一撅地往前走。
李子套卖粮食很有规律。每次都是鸡子不叫就起来,天擦亮在早市上出手后,到街北头郭胡辣汤那里,喝碗胡辣汤,吃俩火烧馍,嘴一抹拉就往家里赶。赶到家时,村上人还没丢碗。他也不进家,就直接下到地里务弄庄稼去了。因此,李子套卖粮食的事知道的人不多,许多人都奇怪他一年打那么多粮食都弄哪儿去了?
还有一件更悄密的事恐怕没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李子套在安铺街上有一个相好。
有一年冬天,怪屯来了两个要饭的,一男一女。男的一条腿,胳肢窝架根拐杖,女人在另一边用肩头顶着他的另一个胳肢窝,当作他的另一只拐杖。就这样,那男的走路仍然很艰难,且不住地呻吟。显然,剩下那条腿也出了毛病。他们后边还跟着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穿的棉裤裤裆叉到脚脖起,脚上是单鞋,五个脚趾头露出来四个。那天下着大雪,李子套到门外搬一个树疙瘩笼火烤。他就看见了这3个冻僵的虫似的雪人。他们连敲了几家的大门,但大雪天,人们都把门上着;有些人根本就没起床,在被窝里偎着,省饭也省柴禾。李子套看那小孩可怜,就抱着树疙瘩在门口停住了,并且朝这3个雪人“哎”了一声。
3个雪人就望着他走过来了。
李子套就笼火让他们烤。又拿来几个花卷馍,切开,放火盆边炕。女人解下包着头的手巾,抽打3个人身上的雪。李子套这才看清,这女人不过三十来岁,虽然瘦,但皮肤细白,眉如春山,眼似秋水;长型脸,方下巴,厚嘴唇;唇线很长,闭着的时候,像卧着两只红色的老长的蚕。宽肩阔臀,骨条洒脱舒展,不胜娇小玲珑、像一朵怕寒的花一样总是矜持着不敢开放。
见李子套给他们烤模,女人说:“大哥,俺们今儿可遇到好人了!我给您磕个头吧!”说着就往地上趴。李子套后退着,退到里间去了。那男人坐在大圈椅上,说:“大哥,要不是你把我们喊进屋,再转一会儿,我们一家3口就冻死了。我这腿蹲不下去,就让俺娃他妈给你磕个头吧!”
李子套躲在屋里说:“我就是怕你们冻死,才喊你们进屋的。你们一进屋,我心里就安然了。你们要是给我磕头,我心里就又不安然了。”
那男人说:“要不,让孩子给你磕吧。”女人就去拉孩子,把孩子拉到二房门口,按跪下了。
李子套问:“你们是哪里人啊?这么冷的天出来要饭。”
男人说:“俺们是安铺镇的,几天都没揭锅了,只好冒雪出来。”
李子套说:“在镇上要几口算了,为啥跑这么远?”
男人叹口气:“唉!镇上熟脸热面的,张不开嘴啊。”
馍已经烤好了,烤得黄爽爽的,满屋子焦香味。李子套拿到手里,又是吹又是拍,把自己的眼给迷住了。
女人说:“大哥,我来吧,你看你,脸上吹一脸灰。”她把抽雪的手巾递过去,“大哥你擦擦,我夜儿个才洗的。”
李子套接过家织的粉蓝布手巾。他闻见了上面的皂角气;还有一种味儿他没闻过,是女人头上的油香味。
女人说:“大哥,肚里没水分,身上冷。我借你锅烧点儿水喝行不行?”
李子套赶紧站起,说:“我来烧,我来烧!”
女人就抢到了他头里,进了灶屋,揭锅,添水。而李子套就坐到了灶台前,打火镰,燃纸煤。女人添了水就拉他,说:“大哥,起,让我烧。”
李子套说:“我烧我烧!你们是客哩,坐屋歇着去吧。”
女人说:“大哥,你说的,我们哪是客,是要饭的!”
李子套说:“站在门外是要饭的,进屋就是客。”
女人眼泪就出来了,说:“我没见过像你这么好的人……”
女人又来到堂屋。主人不在,她就探头朝二房门里看了看。内室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她也看出来,这是一个单身汉的卧室。这个家,就这一个人,一个男人。
一会儿,李子套就端着碗进来了。不过端来的不是茶,不是白开水,而是面疙瘩,而且除了饭以外,还端来了一碟毛豆豉。
吃着饭,就有了更深的交谈。李子套知道了男人叫郑山,女人叫段四妞;男人的左腿是三年前叫土匪砍掉的,而右腿一直就疼,疼十来年了,今年疼得更加厉害,几乎走不成路了。
李子套说:“吃了饭,我领你们找个先生看看吧。”
女人说:“远不远?”
李子套说:“不远,就在村西头,是我六伯的。”
男人说:“算了吧,看啥看,疼十来年都忍过来了。”
李子套说:“我六伯可不是一般的先生,都说他是华佗转世哩,一定能给你看好。”
李子套就把这家要饭的领到了李六先李病吾家里。
李病吾那时已六十多岁,白胡子已蓄得很长,有点儿神仙气儿了;小拇指甲也留得很长,那是他的量具,有时取粉剂的时候,就用小拇指甲铲。
李病吾在男人的腿上摸了摸,说:“你这病至少得身上10年了。咋不早治?”男人说没钱。老头就瞪眼,说:“现在有钱了?”男人说:“现在更没钱了。实话跟大伯说,我们是要饭的。”老头说:“能要来饭,也能要来药嘛!若是五年前来,你这腿,我打一百个包票能治好。可是现在,晚啦。我只能开几副药,把你的疼止住。”
女人说:“大伯,你说,这腿保不住了?”
李病吾叹了一口气:“唉!不是腿保不住,是命保不住了。你来摸摸,肉里边疙疙瘩瘩的,都是骨头上长的瘤子,这叫贴骨瘤(现在叫骨癌),已经开花了(扩散了),神仙也没法了。我实话说给你们,你们听了也别伤心:还有3年寿限。”
女人就哭了。男人说:“哭啥哭?我巴不得现在就死哩!”
李病吾开了3副药。李子套就从怀里掏出几张中央票递给他。老头说:“你是他亲戚?”
李子套说不是。
“那你是他朋友?”
李子套又说不是。
老头就把眼瞪起来了:“那兴你打发一顿饭,就不兴我打发两副药?”
李子套嗫嗫嚅嚅地说:“六伯,你,你看……是我把病人领来了……”
老头说:“你鳖娃儿!谁叫你给我领来哩?领来我就得看不是?先生就是看病的,见病不看,折3年阳寿;看病先看钱,下辈子华佗爷剜他一只眼睛。”
一年后,李子套又到安铺镇上去卖粮食。他从粮市上走出来,肩上搭着空布袋,正要到郭胡辣汤那里吃饭,忽听有人喊他:“大哥!大哥!”他扭扭脸,就看见一个女人气喘吁吁地追来了,穿着红缎子布衫,绿湖绉裤子,盘着贵妃髻;眉如春山,眼似秋水,厚嘴唇,唇线很长,像卧着两条红色的老长的蚕……
“大哥,我远远看着像你,我就……”两片红云飞到了脸上,像霞光照着似的。可是那天是个阴天。
正是那个要饭的女人。李子套也经常惦念他们,不觉一喜,问:“你们当家的咋样?”
女人头一低,说:“瘫了。”
“瘫了?”
“不过真的不疼了。你六伯的药还真灵。多亏了大哥。大哥,到我家吃饭去吧。”
李子套也真想到她家去看看;再者,她男人瘫了,就更应该去看看。他就买了一篓咸菜,又买了一把薄荷糖,去了。不过他没打算在那儿吃饭。他看看她男人,看看她的家,还是要去街北头喝胡辣汤的。
他们的家在西街后,紧靠着寨墙根儿。独家小院,房子还不错,可见原是富户。可是,有天夜里,土匪们从寨墙上缒绳而下,落在她家的院里,抢光了所有的东西,男人反抗时,被砍掉了一只大腿。一个殷实之家,眨眼间就给毁了,毁成了无产阶级。
李子套见到了卧床不起的男人。他掏出那把薄荷糖,寻找那小孩,却遍寻不见。“孩子呢?”他问。
“养不活,卖啦。”男人说。
女人擦了一下眼睛,说:“大哥,你坐,我去做饭。”
李子套赶紧从里屋走出来,说:“不不不,你别做,我还要走的,二亩谷子,得抓紧再锄一遍哩。”
女人眼睛闪闪地望着他,说:“大哥,你喝我一口茶行不行?你坐那儿,我给你烧一碗茶。”
李子套就坐下了,等着女人给他烧茶。
女人出门转了一会儿,手里攥了几个鸡蛋回来。她回身刚要关大门,一只腿跷了进来。李子套从堂屋望出去,见一身蓝布长衫,顶了一个瓜皮帽壳,长衫的双手本来背着的,腿跷进门后,一只手也跷出来了,从女人拿鸡蛋的那只手的胳肢窝里跷过来,跷到了女人的胸脯上。
女人的身子就急剧地扭了一下,轻声说:“别!我来客了。”
长衫嬉笑道:“我知道你来客了;我不也是客么?”
女人说:“你晚上来吧。”
长衫说:“我一会儿就到界首去哩。”
女人说:“那你稍等一会儿,我把客送走再说。”
长衫就在女人胸脯上捏了一把走了。
女人就关了大门,进灶屋去烧茶。不一会儿,一碗荷包蛋就给李子套端来了。李子套刚接到手里,大门就又“吱咛”被推开了。女人连忙迎出去,一个穿得脏了吧唧的五十来岁的男人已经进了院子,憨声憨气地问道:“五毛钱,中不中?”女人就往外推他,说:“不中不中!你快走吧,我有客!”
憨男人就说:“那行,我再攒点儿再来。”
李子套心里就明白了,这女人已沦为暗娼。他如芒在背,很后悔喝这碗茶了。
临走的时候,李子套将那天卖粮的钱全部掏了出来。女人不要,说大哥,我现在有钱了。李子套扔下钱就走。女人拦住他,眼睛闪闪地望着他,闪着闪着,就闪出泪花了。她怯怯地说:“大哥,让我伺候伺候你吧。”
李子套摇摇头,走了。他知道“伺候伺候”是什么意思,他也经常渴望让一个女人“伺候”一次。可是,他摇摇头走了。
从此以后,李子套每次卖了粮食,都要到西街后女人的家里看看。但不在那里吃饭了,也不在那里喝茶了。而是把卖粮食的钱留下一半,起身就走。
第二年秋天,有一天李子套又去卖粮食。这次他除了给女人家留下钱以外,又给那男人带了几个甜瓜,是他芝麻地里套种的。那男人已经虚弱得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了,腿又开始疼,腿一疼,浑身百骨百节都跟着疼。李子套出门的时候,女人追出来问他:“大哥,你六伯说的话准不准?”
李子套问:“什么话?”
女人说:“他不是说,俺娃儿他爹至多能再活3年吗?”
李子套说:“准!我六伯是神医,说话没有不准的。”
女人扑闪扑闪眼睛,把头低下了。“剩仨月了,再有仨月,就3年了。”
是啊,再有仨月就又腊月了。腊月里飘大雪,两年前就是在一个飘着大雪的日子里,女人搀着丈夫,领着儿子,去怪屯要饭的。李子套想起来了。
“快3年了。”李子套说,“到那一天,需要帮忙了,你给我捎个信儿。哦,这一次,我把钱全部给你留下吧,该准备的东西你提前准备准备。”他说着就把钱掏出来了。女人坚决不要,但他拐回屋,扔在床上就走。女人又撵到院里,拦住他,扑闪着眼睛,扑闪着扑闪着,眼泪就又扑闪出来了,羞怯了好久,才说:“大哥,你……嫌弃俺不嫌弃?”
李子套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是觉得他们可怜,想帮帮他们而已。
他摇摇头。
“你要不嫌弃……大哥,等他走了,你就……”女人又把头低下了,“就娶了俺吧。”
李子套同样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是觉得他们可怜,想帮帮他们而已。
当然,他很想有个女人。
他点了头。
女人再望他时,目光就不一样了,那份羞就变成温柔了,那份怯就变成娇媚了。她望着李子套说:“大哥,从今儿起,我就是你一个人的了。”
李子套又点了点头。突然就有了强烈的留恋,望向女人的目光粘稠粘稠的,两只脚也变得非常沉重。
女人极轻极轻地说:“大哥,要不,我先伺候你一次吧。”
李子套已经43岁了,渴望了几十年,真的很想让女人伺候一下。但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说:“等到那一天吧。”他狠狠心,使劲儿一拔,就把双脚拔起来了。
他走了。
后来卖粮食,李子套都把钱全部留下了。从前到家里,总会时不时地碰上一些或正亢奋、或已疲惫的男客。但从那次以后,李子套一个也没再碰见。女人也不再到街上招摇,也不再穿红挂绿,也不再梳妖娆的贵妃髻。她总是坐在家里做针线。有一次给他做了一双白棉布袜子,袜子底垫了五层,针脚纳得密密的,脚后跟儿还扎了一朵牡丹。又有一次给他做了一双棉靴,靴帮靴底都用桐油油得梆梆响。又有一次给他做了一件粉蓝袍子,说这一件别穿,先放那儿,等来接我那一天再穿。李子套的心里暖融融的,真的盼着那一天快点到来。
那一天也真是快到了。那男人已经时昏时迷,后来几次去,连人也认不出来了。算算日子,也就11月底了,离神医六伯说的3年,也就剩了十来天时间。那男人一死,女人就是他的了,他的单身汉日子就熬到头了。女人也就三十四五岁,长的好,贤惠,骨架又壮,再生两个娃娃没问题。
又等了十来天,还没有女人的消息。那男人不知死没有。原来说过,男人死时,女人会告诉他的,让他过去帮忙。是不是还没死啊?
李子套放心不下,这天早上,就又背了一布袋豌豆去卖。一是卖豌豆,给女人再送点钱;二是打探消息,看男人病情如何,是不是死了,需要自己做点儿什么。
这年冬天天干,冬至时候飘几个雪花,进了腊月,一直都是晴天。李子套扛了多半布袋豌豆往街上走。天很蓝,星星很稠,像撒了一天冰豆子。后半夜的流星也特别多,刺溜一下,刺溜一下,好像星星冻得受不住了,就掉下来了。李子套把布袋横在脖儿梗上,两只手捉住布袋的两头,这样重量就放在了全身,而不是放在一个肩膀头上,坚持时间长一些。他两条腿蹽得很快,一会儿就蹽了一身汗,把怀里的扣子都解了,头上的四喜棉帽子也取下来掖到了后腰的战带上,像滴溜了一只老母鸡,在屁股上一跳一跳的,叨他的屁股。
前边星光底下,黑魆魆的一片,并隐约传来敲梆卖饺子的声音,还有高亢嘹亮的呼叫:“油煎包子热哩——”“刚出锅哩胡辣汤!”还有卖粮食的唱斗声:“二——啊!三——呐!”是安铺镇快到了。李子套把布袋放下,撂倒,坐到布袋上,从后腰里拔出烟袋,打着火镰,吸烟。吸完一袋烟,重新扛起布袋。这就要一气扛到街上了。
他进了寨门。
安铺镇的早市远近闻名。大街上熙熙攘攘,挑挑儿的,担担儿的,箍漏锅的卖菜儿的……当然,除了卖家还有买家,买家总比卖家多。这就招来了许多梆饺担子、油膜摊、牛肉汤锅、火烧炉子……整个镇子闹嚷嚷的。
由于早市繁华,安铺镇上就有了另一个独特的现象:做皮肉生意的,有拉早客的习惯。
李子套扛着布袋往前走,布袋角不时撞在人身上。好在人们都能够理解,虽然撞得趔趄一下,但也只是惊叫一声而已,仍然各走各的路。
李子套这天早上粮食卖得很不顺。他来到粮市上。粮市上摆着许多笸箩。卖粮食的都把粮食倒在笸箩里,以便验看质量。验了质,论了价,谁买就过给谁,但要交一定的过手费。如果没人买,粮行老板就自己收了。所以,粮行老板也是粮食交易的经纪人。在过粮食时,是不用秤的,那时也没有磅,都用斗或升来量,买粮食你只说买多少斗或升,而不说买多少斤。量时,要高声报数,叫唱斗。唱斗时,忌讳喊一,因为“一”与“依”同音,刚量了一斗(或一升)你就依了?买回家的粮食就会折秤(重量减少)。所以在唱斗时,第一斗不报,第二斗才开始报。“嚓!哗——二——啊!”“嚓!哗——三——呐!”唱斗的声音高亢悠长,透出交易成功的喜悦。那时,安铺镇粮行几十家,而交易的品种十几个,有的买麦,有的买米,有的买绿豆,有的买黑豆。因此,唱斗的声音此起彼伏,而给唱斗声伴奏的,就是挖粮食和倒粮食的声音:“嚓!哗——”“嚓!哗——”
李子套把豌豆“哗——”地一声倒进了一个空笸箩里。粮行老板说:“老主顾!又来啦?今儿扛的啥?”李子套说:“碗豆搅(豌豆里混和有大麦)。”老板就显得很高兴,说:“好,好!屋里有没有了?明天一下扛来,这几天好价钱!”
正说着,李子套一个熟人来了,要买碗豆搅喂牛。可是老板却不卖。李子套说这是我的碗豆,你不卖我卖。老板说你的豌豆倒我笸箩里了,我当家……三个人说着说着就起了高腔。这时从屋里走出两个当兵的,按着腰里的盒子炮说:“吵什么吵什么!今天全粮食市上的豌豆黑豆我们都收下了!朱老板,过斗吧!”原来是国民党68军在这里收马料。李子套就说:“我不卖了,我不卖了。”两个当兵的拔出盒子炮就窜了上来。朱老板连忙拦住,说:“别别别,老总,这是我的老主顾,好商量,好商量。”老板又给李子套递个眼色,然后就过斗。“嚓!哗——一——呀!”
一圈人都惊讶地望着朱老板,因为唱斗是不喊一的呀!
李子套仍有不平气,这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嘛!啥他妈68军,去年在安铺镇北边跟八路军打了一仗,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了好多人。就会欺负老百姓!
“老主顾,你在家量是几升?”朱老板悄声问。
“14升。”
朱老板大声唱道:“十五——哇!”又悄声对李子套说:“我给你量15升。老主顾,不吃亏吧?”
李子套接了粮食钱就往西街后走。刚走出粮市,就有一个女人追上来,扯着他的衣袖,说:“哎哟!大哥好风采呀!走吧,让妹子伺候伺候吧!”
李子套知道是碰上拉早客的了,望那女人一眼,心里说:“我让你伺候呀?我女人比你漂亮几百倍哩!”就往外挣。那女人拉着不丢,反将身子靠了上来,用高高的乳蹭他,说:“哥,去吧,我家暖和的很,屋里笼一大盆炭火,脱光肚肚子也没事的……”
李子套“呸呸”两口,猛地一挣,袖子就从胳肢窝里扯烂了。
李子套胳肢窝里夹着空布袋,一会儿就跑到了西后街。他看见了,他的女人靠在门框上,远远地望着他。看清是他了,就缱绻地迎上来。
“哥,你咋了?看你跑得呼呼哧哧的,一头汗。”女人心疼地说。
李子套就伸手去怀里掏钱。
女人说:“看你,每次来都恁急!今儿就歇一会儿吧。”
李子套把钱塞给女人,朝里屋望了一眼。女人知道他什么意思,就摇了摇头。
李子套心里倒没什么。总不能盼着叫人家死吧?可是,他看见女人的脸上却十分的忧伤。她睁着大眼望着他,一扑闪一扑闪,两行泪就“哗”地涌出来了。“大哥,”她声音很轻很轻,但非常非常粘,“我想伺候伺候你。”
李子套刚才被街上那个女人撩拨了一阵儿,已经心旌摇曳了。他的眼里,也就流出欲望的火来,第一次深情地去迎视女人的眸子。女人就大胆了,一下子搂住他,嘴里喃喃着:“哥,哥,我的好人,我的好人啊……”
他们相拥着走进了女人的卧室。她抻开了崭新的花格被子,先把自己的衣服脱了,象一条浓白浓白的蛹,一咕龙一咕龙钻进被筒里,然后伸出两只触角,去解李子套腰里的战带,撕他的裤腰。李子套就也变成了一条黄莹莹的蛹,钻进了被筒里。
当李子套一泄如注的时候,就猛一下醒了。他诧异地四下望望,哪里有女人?哪里有床?哪里有房子?哪里有安铺镇?四周荒草萧索,坟丘粼粼。原来他是躺在一片乱坟岗子里。他忽闪站了起来,怀中抱着的一捆哀杖“呼啦”一声掉在了地上。原来他是躺在一座新坟的坟头上。这里的风俗,人死以后,要做许多哀杖,亲友人手一支,拿不完就带到墓地,等坟头拢好后,将所有的哀杖收集在一起,竖在坟前。李子套梦中抱着的,就是这捆哀杖。
李子套惊恐万分。他分明是进了安铺镇嘛,怎么走进坟园里了?他知道这个乱坟园,就在安铺镇北门外,距镇上半里之遥,在通往怪屯的大路西边,距大路也就三二十步。他寻找他的粮食。布袋是空的,卷成一卷,枕在头下。可粮食呢?他的碗豆搅呢?他在乱坟岗子里到处寻找。终于,在西南角的一个坟边找到了:那14升碗豆搅倒在一座坟前的化纸池里。
太阳已经出来了,把每个坟头都照得红艳艳的,尤其是那座新坟,白幡在霞光和清风里轻轻地晃动,像一个白衣白裙的女人向他踟蹰走来。李子套不敢再看,赶紧蹲下,用双手捧他的碗豆,捧了很久,才把他的14升碗豆搅捧到了布袋里。
李子套把豌豆扛到安铺镇,早市已经快散了。他随便将粮食出了手,就赶忙往西街后跑。跑到西街后,他才知道,女人两天前已经死了,得的急病。她就埋在北寨门外的乱坟岗子里。那里只有一个新坟。于是,李子套知道,他夜里是睡在女人的坟上;他怀里抱着的,也许不是哀杖,而真的是女人,是他的女人。
李子套回家时买了许多纸,坐在坟前慢慢地烧,一直烧到天黑,纸灰把化纸池都盛满了。
男人没有死。他又活了近1个月。在这1个月里,是李子套来照顾的他。男人总是哭,一边哭一边数叨:“老天爷呀!该死的你不叫死啊!该活的你不叫活啊!老天爷呀,你是咋当的老天爷呀……”
第二十章 鹤妞
鹤妞变鹤的事,前几年传得沸沸扬扬。
鹤妞是李长范的妻子,娘家是山北人。至于山北什么村子,连雷大妮儿也说不清楚。雷大妮儿跟鹤妞好,鹤妞有心事好跟她说,因此,对鹤妞的根秧知道一些。她至今想起鹤妞,想起鹤妞离开怪屯的情景,心里既沉重又惊异。
那年,是雷大妮儿丈夫因宝石的事跟喜娃儿打官司的第二年吧。
8月里,天格外高,格外蓝。放眼往北望去,那卧龙山的山尖儿上,总有几片白云在那儿飘。有时会有一两只白鹤飞过那山尖,越飞越远,越飞越淡,慢慢地就看不见了——不知是被山尖儿挡住了,还是飞进了云朵朵儿里。鹤妞站在刚收割的稻田里,怀里抱着一捆稻子,定定地望着那山尖。当初,她就是从那里翻过卧龙山,落到这不川不山的怪屯来了。从此就没再回去过,回到那白鹤飞去的地方。
苏三双手攥法绳,
泪珠滚滚滴湿胸。
仰望长天无限恨,
声声哭的王金龙。
自从三哥你走后,
一去三年无踪影……
鹤妞低声地唱。她想起了她的哥——他真正的丈夫。她唱的是《苏三爬堂》,是哥教给她的第一个段子,声音洪亮中带着沉郁的鼻音,行腔走调有点儿像坠子名角马香身。她又听到了哇唔河淙淙的流水声了,她一听到哇唔河的流水声就想起了她哥,想起她哥一面拉着坠子给她伴奏、一面教她学唱坠子书的情景。
“跟上弦子!跟上弦子!跑弦啦!”哥大声地喊叫她,脚梆踩得特别响。“重来!”他嘴角一咧,没有眼珠的两只眼一挤,拔下一根头发,“重来!”
“后音!后音!呶,舌头顶着上颏子,用鼻子哼,嗯——”哥停了弓,给她示范。接着就又把瞎眼一挤,拔下一根头发:“重来!”
面前的头发已经放得跟弓子上的马尾那么粗的一绺了。她八岁学唱,哥对她要求很严格,不许她有一点懈怠和过错。但哥从没动过她一指头,也没向她发过脾气,而总是在他自己身上实行惩罚:他们讲定,她唱错一次,哥就拔掉一根头发。她看着那一绺头发,心疼哥,气自己笨,眼里慢慢溢出了泪水。哥若看见她的眼泪,也许会心软的。但他是瞎子,看不见,只是更起劲地晃动着身子,运着弓,把坠子拉得更加呜咽动听。“苏三双手攥法绳……”他领她唱。哥的嗓子有几分喑哑,但喉咙粗,后韵沉厚,是坠子书的正腔……
啊!哥,你死的好苦啊!鹤妞把目光从山尖上收回来,落在山的前怀里。那里有一道崖,叫升龙崖;崖下有一条沟,叫狼洞沟;沟下有一座坟,是哥的坟。
“呕——鹤妞,是你在唱啊!我当是收音机响哩!”突然,从河底下冒上来一颗披着散发的人头,像个恶鬼。鹤妞吓了一跳,马上认出是雷大妮儿。
雷大妮儿知道鹤妞又在想她哥。她哥是在升龙崖摔死的,不过不是在怪屯,而是在谷屯。当时她也跑去看,是个瞎子,躺在谷屯西边的崖下,嘴里吐了一摊血,一只破三弦挂拉在崖半腰里。
“嫂子,你在河里洗头哩?水可凉啊。”鹤妞说。
雷大妮儿没有回答她,她有别的事急着向她说哩。她走上来把鹤妞往河边拉了拉,向着河下游一指。鹤妞看见河下游渡口处的河滩上,停着一辆蓝色的东风牌汽车,一个穿着嫩黄色线衣、戴着太阳镜的女郎,正跟一个中年男人对着头蹲在河的两边,撩着那清凉凉的水一边洗,一边互相逗着玩。
雷大妮儿趴在鹤妞的耳朵上,幸灾乐祸地说:“刚才,我两条腿一叉把,骑拉到河上尿了一泡。娘那脚,叫这俩骚货尝尝老娘的花露水儿香不香!”
鹤妞的脸立时红了。那男人是她的丈夫李长范,那女的是谷屯一个姑娘,鹤妞曾好几次看见她坐在丈夫的驾驶室里。对此,她并无多少醋意——她已经跟好几个男人睡过了,自己既没有为丈夫守节的义务,当然也就没有要求丈夫为自己全忠的权利。在她的一生中,只为哥守过贞操,是用生命守的。但哥死了,她自己也死过一回……
“拉住她!拉住她!不行,快把大门关上!”
大门“哐当”一声被关上了。
鹤妞一看逃不出去,就加大了冲力,一头向门上撞去。脑袋一懵,眼前炸开一团火光,世界上的一切便立时没有了。
“噢,醒过来了,醒过来了!”朦胧中,她听见有人喊。想睁开眼看一看,但睁不开,只觉得有一群毛茸茸的人影在晃动。她忘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竭力地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了:她跟哥在村里唱《苏三爬堂》,突然来了一群民兵,砸了他们的鼓板和弦子,把她跟哥抓了起来。哥不知被押到哪里。她游了一晌乡,就被一个好心的老头收留了。那老头慈眉善目,瘪瘪的嘴巴上不长胡子,像个老婆。她在那里住了一夜,第二天老头就劝他跟自己的儿子成亲。那儿子人高马大,愣哩愣怔。她不从。她是哥的人了。
“哈哈哈!你哥?那个瞎子?妹子跟哥成亲?”老头和善地笑道。
“那不是俺的亲哥,是俺拾的哥。”
“哈哈哈,算了吧,妞,跟个瞎子东飘西荡,唱一辈子戏?啥胜跟俺老海成亲?到时候我给你们盖3间大瓦房!”
她不答应。但老头全家都认真地准备起来了。原来老头的弟弟是大队革委会主任,他竟施展神通,拿回了两张结婚登记证。她哭,她要走,她要翻过那山梁,从那云朵朵里钻过去,去找哥。
“唉!妞,你哥,你那可怜的哥,他,他一个人摸着回家,跌下山崖,摔死了。我可怜你才……”老头难过地说。
她不信,要去看。老头把她领到山沟里,山沟里果然有一座埋得很仓促的新坟。她大哭,疯一般扑上去。
“妞,安心地跟俺老海过吧。老海实诚,跟你蛮般配,嗯?”
她不,她想哥,想跟哥一起死,想给哥留一个干干净净的身子。但是,就在这天晚上,16岁的她被强迫成了亲……
鹤妞又向山梁上望去。有两只白鹤哀哀地叫着飞过了头顶,肯定也是向山那边飞去的。她心中有点茫然,又望一眼河下游,见丈夫正和那女郎依依地分手,女郎不知往他嘴里塞个什么东西,然后捧着脸“咯咯”笑着跑走了。
“我说鹤妞,上去撕她去!搧她脸,扒她皮!”雷大妮儿愤然地鼓动。
鹤妞声色不动,把稻谷捆起来,插上钎担。
“别担啦!叫他来担!鸡巴干活的,伺候他美了,他好去打野鸡去!”
鹤妞蹲下身子,钻到钎担底下,憋着一口气,把腰一硬,站起来了,扁担闪了几闪。
“哎哟!鳖孙!真贱!”雷大妮儿骂她。
鹤妞扭头笑了笑,说:“回吧,嫂子,晌午了。”
雷大妮儿把嘴撇了撇,走向一边。可又觉着气不过,说风凉话道:“俺让野风儿吹吹!家里有人给俺做饭。”
鹤妞担起稻子,“吱吱呀呀”地走了。
鹤妞把稻谷担到场上。抽下扁担,整整齐齐地垛起来。已经垛好一大垛了,都是她一把一把割下来,一捆一捆担回来的。丈夫跑汽车,婆婆高血压引起偏瘫,卧床不起,6口人的地,只靠她一人又种又收。
一阵嗡嗡声响。抬头一看,一辆大东风已经开到跟前了。鹤妞透过玻璃看见了丈夫。李长范当然也看见她了,但他的眼连斜也不斜,好像不认识她,径直把汽车从妻子身边开了过去。鹤妞抹了一把汗,瘫坐在稻垛上,汽车带起的灰尘,一下子就把她淹没了。
他从前不是这样的。他比她小5岁,嘻嘻哈哈,在她面前像个调皮的娃娃,当着许多人的面,竟敢抱住她摔跟头,叫她又急,又气,又羞;然而更深长的却是一种品不尽的甜味。“死兔娃子,疯啦!”她骂他。一圈子人都笑他俩。他常常把笑得最响的雷大妮儿抱过来摁到她身上,说:“叫您们两只母鸡也压压蛋儿!”
每次开车回来,不等到家,他就一个劲地按响喇叭。她知道那是他急不可耐地要看到她,要跟她闹着玩儿,就赶快跑出来……
可现在走到跟前也不按喇叭了,连伸头露个笑脸也不。
“娃娃”长大了。
汽车也长大了。起初是小手扶,后来换成小四轮,再后来换成小嘎斯,再后来换成绿解放,终于长成了大东风……
卧龙山的怀抱里,飘着一只白鹤。那就是她了,鹤妞,穿了一件白涤良布衫。她养了15头猪,没东西喂,就每天赶到这山坡上放。那天她把猪赶到狼洞沟里,无意间看见了一个长满茅草的土堆。她突然想起这就是哥的坟。她感到惊奇,往年每年总要来给哥点张纸的,可是这两年竟忘了。也许是新的生活,新的憧憬,新的奋斗,抖落了郁积在心中的这点哀伤和思念。她默默地站在坟前,是哀悼,也是告慰:哥,妹这两年过得好了。
突然,她听到猪的惨叫。她奔过去,看见一只青灰色的大狗已经撕破了一只小猪的脖子。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同那狗厮打起来。那狗丢下小猪,张开大嘴,直立起来,就来卡她的脖子。她伸手抱住了狗的嘴巴。后来喜海哥放羊过来,扯了一个响鞭,那狗才逃跑了。
“哎哟鹤妞!你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吗?”
“不是个狗吗?”
“嗨!是条狼,老苍狼!二百多斤重的猪都能背走哩!”
妈哟!我说嘴叉子那么大,獠牙那么长!鹤妞腿一软,瘫到了地上。
秋后,那15头猪卖了两千多块钱,换回了一台小手扶……
鹤妞垛完了稻垛,匆匆地回家。到做饭的时候了,做了大锅饭,还得给婆婆做小锅饭,做了小锅饭还得给婆婆煎药。大东风骄傲地停在门外。丈夫更骄傲地躺在大门底下的竹躺椅上,椅旁一个精致的茶几,茶几上一把雕花紫砂壶,茶壶里泡着一把毛尖。他仍不抬眼看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双眼不知幽幽地望着哪里。他就这样地躺着,等着,啥时做好饭了端到他面前,一吃,一擦,然后去摆弄他的大东风。鹤妞从他身边走过,还没进堂屋,就发现堂屋后墙正中明朗朗的一片。哦,又是一个大穿衣镜!而且挂在了不照也得照的地方!鹤妞低了头,她不愿看镜中即将出现的自己的容颜——原来她很丑,一脸的疤瘌,活活错配了一副苗条娉婷的身段。跟丈夫结婚的时候,丈夫给她买过一个镜子,可是两天后就烂了。丈夫问她怎么烂了,她说失手掉在了地上。丈夫知道她是避讳,故意打烂的,从此就不再给她买镜子。可是昨天,他突然带回一个穿衣镜,挂在界墙上……
“漂亮不漂亮?咹?”丈夫扮着酸溜溜的鬼脸问她。那是他们有钱后买回的第一件新家具——大立柜,为了照顾她的心理,丈夫把大立柜中间安穿衣镜的地方,换成了一块烙花小屏。哦,我的小丈夫!她心里激动地叫了一声。“漂亮,真漂亮。”她说,抱住他就滚到了床上。
“到时候把屋里的旧家具全部换成新的!”他高兴得疯了一样,没轻没重地摸她。
“嗯,啥样式漂亮,咱就换成啥样式……哎哟!轻点儿,疼。”她也摸他,但轻轻的,充满了柔情。
他盯住她的脸,又酸溜溜地笑起来,笑了一阵儿说:“旧家具能换成新家具,可是女人就换球不成……嘻嘻,嘻嘻,嘻嘻嘻……”
她心中无穷深的地方猛地疼了一下,抚摸着他的手滑了下来……
是的,现在屋里所有的旧家具都换完了,大立柜,小立柜,电视柜,床头柜,沙发,躺椅,电视机,录放机……城里商店里有的,几乎都有了,漂亮亮,明朗朗。可是,这一切配上一个丑女人多么不相称、不协调啊!她知道丈夫买穿衣镜的用意了: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样子吧!丈夫晚上出车回来,发现界墙上的穿衣镜烂得粉碎。他盯了她一眼,哼了一声。今天竟又买回来一块更大的,上边还有镶着金边的牡丹花,得几百块钱吧。他决心要气她,刺她的心,逼她摊牌。
李长范躺在竹椅上,歪过头来,偷偷地观察妻子。他估计她会按捺不住,再次愤怒地当面把那穿衣镜砸烂。那样就是她的不是了,他可以借此把她毒打一顿,闹一场,然后提出离婚。
但是,妻子在门口迟疑了一下,就拐进厨房做饭去了。这天中午她破例地没给他端饭。这叫他很恼火,忽地一下站起来,到厨房里自己动手盛了一碗。喝了一口,“呸”一声又吐了,骂道:“妈那个逼!操心找野男人去哩,连盐也忘了放!”
妻子没有递腔。他听见妻子在堂屋里间跟母亲说:“妈,今儿晌午做饭晚,怕你饿急了,就吃大锅饭吧。你不敢吃咸的,没有放盐。”
“行啊,鹤,先放那儿凉凉。看你忙的,你快吃你的去吧。”
“妈,我喂你吧,你这手越来越抖的厉害了。”
李长范不免有些感动,有些不忍。妻子在婆婆面前,一向比闺女还亲。
这天下午,他无心再出车,犹豫来犹豫去,终于下了决心。当妻子往家担第三担稻子的时候,他到场里喊住了她。
“别担了,我跟你说个事。”
鹤妞知道他要说啥了,低下头,等着。
“我……我嫌弃你!”他说。
“我知道,你嫌我长得丑。”
“我嫌你比我岁数大。”
“还嫌我过了5个男人。”
他不反驳,都承认了,鼓起勇气说:“我,我要跟你离婚。”
她垂着头。
“你同意不同意?你说!”他逼问。
她什么也不说,把头垂得更低。
“你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