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云和邓世昌随后走进了贤良寺,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第二卷 第十六章 宫中巨变(二)
(更新时间:2006-9-17 11:57:00本章字数:5712)
丁汝昌一见邓世昌和宁云来了自是喜出望外,忙问道:“你们是怎么进城的?现在全城封索,连苍蝇也飞不进来 一只。”
邓世昌笑道:“我们自有办法进来,提督大人,你先跟我们说说现在宫里的情况吧。”丁汝昌行把两人让进了里屋,然后把门窗全部关好后,小声的对两人说:“现在大致的情形是这样,太后早在你们把日本人打败前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当时就密密把光绪帝给软禁在了颐和园,除了李中堂见过皇上一面,其他人是休想再见皇上一面了!”
这时宁云和邓世昌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来情况是十分不容乐观。这时丁汝昌又道:“中堂大人今天早上奉太后懿旨进宫,到现在也没有回来,不知有没有出什么事情。”
就在这时,只听前院一阵热闹,然后只见一个卫兵进来对三人叫道:“中堂大人回府了,马上就要过来!”丁汝昌等闻言忙站起身来,李鸿章这时也一阵风似的可以说是冲了进来。
只听他一进门就叫道:“太后疯了,太后疯了!”见宁云和邓世昌也在,先是一愣,然后马上问道:“婷儿呢?婷儿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宁云马上回答道:“现在北京城全城戒严,仪婷……小姐她进不来,现在正在城外等着中堂大人去接他呢。”
李鸿章奇怪的望了宁云一眼,可能是奇怪他为什么会叫自己的女儿这么亲热,也可能是奇怪,既然全城戒严了,他和邓世昌又是怎么进来的,但并没有问他们什么,手一摆,马上有个人就下去,看来是去城外接李仪婷了。
只见李鸿章看了宁云和邓世昌两眼,然后再望着丁汝昌,好像是在问他,这个两个人可不可靠,丁汝随即道:“中堂大人,这两人您都认识,绝对是自己人。”从丁汝昌口中说出“自己人”这几个字,那是足以保证宁云和邓世昌两人了的。
但李鸿章仍是小心的对宁云和邓世昌道:“既然是自己人,我也不避什么闲了,不过我所说的任何话,你们可不要跟任何人说起,知道吗?”
宁云和邓世昌忙点点头道:“知道了,中堂大人。”
李鸿章这才道:“太后下令,竟然要我密密把皇帝给……了。”说着用手比划了一个“喀嚓”的手势,李鸿章此话一说出来,众人无不大惊失色!这慈禧太后也太狠了吧,竟要把自己一手扶起来的皇帝给杀了!
这时李鸿章又道:“现在日本正在于我国谈判,我以这个理由一直在拖,但今天太后一早就把我召进宫里,逼我一定要跟他表个态了!”
宁云一听忙紧张的问道:“那中堂大人有没有那个呢?”李鸿章叹了口气道:“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些事情还是看的很清楚的,如果这次我真的把皇上给处理了,朝中必会掀起一次滔天大浪!”
这个道理谁人不知?丁汝昌这时又道:“太后这次重用前线逃将袁世凯,此人打仗不行,但是做起狗腿子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一边的邓世昌急道:“中堂大人,提督大人,照此说来,我们该如何做呢?”丁汝昌遇到棘手事时一般都会习惯性的摸摸嘴上的两撇小胡子,这时又摸了起来。突然道:“中堂大人,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周旋于太后于皇上之间了,我们要有一个立场才行!”
李鸿章这时闭上了跟睛,似是在思考什么问题,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猛的一睁眼睛,毅然道:“老夫虽然年岁老矣,但是心却还没老,还看的出来,太后这样做就是要把我中华推入火坑之中,为了国家,汝昌,宁云,邓世昌,你们听好了,明天我们发动政变!”
这一番话出口,不仅是丁汝昌,宁云和邓世昌也大吃一惊,看来李鸿章是下定了主意要站在保皇派这边了。其实李鸿章也有一丝自己打算,如果任凭太后废皇,不管是另立还是干脆自立,定会重用袁世凯,那时自己的地位就汲汲可危了。
众人正欲共商明日大计,就在这时只听外面大街上锣声大起,喧闹顿生,但见李仪婷风尘仆仆的跑了进来,一进来就叫道:“皇宫着火了!皇宫着火了!我回来的时候看见紫禁城突然像是有什么爆炸似的,突然冒出一片大火来!”
包括李鸿章在内,众人闻言地无不大惊失色,皇宫起火,这还了得?李鸿章当即二话不说,拔腿便向外跑去,宁云,邓世昌和李仪婷也跟着跑了出去。
一到外面只见刚才都还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此时却是人声鼎沸,这时一队队的官兵出动来赶百姓们回屋里,更多的官兵则往皇宫方向跑去。
李鸿章等人在数百名核枪实弹的淮军保卫下向皇宫冲去,一路上,只见紫禁城里的火越烧越大,简直就映红了半边天!
虽然现在皇宫里是烧成一片,但是紫禁城的各个城门口却围了至少上百的官兵,除了进去灭火的,其余任何人都不许放进!
虽然看见是李鸿章来了,最前面一个哨兵仍是拦住了他们,不放他们进去,丁汝昌看了看李鸿章,只见李鸿点点头,丁汝昌当即拔出手枪,对着那卫兵就是一枪,然后叫道:“有倭人j细混进皇宫放火,此人被倭人收买了,不许我们进去护驾,现在我以将他就地正法,中堂大人说了,跟着一起进去护驾有功,事后大大有赏!”
这些守着门口的士兵有大部分不明情况,只道真是有倭人j细在捣鬼,而一些高层的将领见此情况,一大半都偷偷的跑了。
李鸿章带着近千淮军和这守城门的上百名官兵冲进了紫禁城,将到乾清宫时,前面突然出现一队人马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只见这群人带头的赫然是一个面目精瘦,脸露j诈的中年男人,只听丁汝昌小声说道:“此人就是袁世凯,看来是来拦劫我们的。”
只听这袁世凯对着李鸿章笑着拱拱手道:“敢问中堂大人,深夜入宫可有什么要事啊?”一看袁世凯这家伙的笑容知是属于皮笑肉不笑的那种。
李鸿章也笑道:“袁大人,你好呀!敢问你深夜在此又有何意呢?”这袁世凯虽然是河南人,但是却是个准淮军出身,早年弃文从武,参加淮军,这官越做越大,李鸿章的功劳可是不小,此时听这 可以说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李鸿章称呼自己做“袁大人”,必竟有点不自然。便道:“中堂大人对在下就如再生父母,您这样称呼我简直就是折煞我了!”
李鸿章鼻子里哼一声,道:“你还知道有我这个人在吗?还不快让路?”袁世凯虽说心中对李鸿章稍有惧意,但是在自己的前途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只听袁世凯沉声道:“中堂大人,在下感激您的知遇之恩,这才叫你一声中堂大人,如果您还是如此一意孤行的话,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李鸿章闻言,心中顿时生了一股无名业火来,你什么东西?如果没有我,现在有你的今天吗?当下不再多说,手一挥,后面的淮军整齐划一的把枪口对准了袁世凯这边。
袁世凯也不打话,手也一摆,后面的士兵纷纷把枪口对准李鸿章这边,一场内乱在所难免。李鸿章等人和袁世凯都退到了后方,当即只听枪声大作,两队人马在中间毫无阻隔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射!
虽然李鸿章手下的淮军手中的都是新式的西洋火枪,但是袁也凯这边在人数上却占了优势,至少是淮军的两倍。时间一长,淮军必败,情况非常危急!
这时宁云突然对李鸿章,丁汝昌道:“两位大人,在下有一策,可定此时之局势!”丁汝昌早在黄海海战时就知宁云胸中计策颇多,此时听宁云说有一计,忙急道:“你既有计策就快说啊!”
宁云马上道:“你们看袁世凯只是死守乾清宫,可见在乾清宫里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或是正要发生,说不定皇上和太后都在里面,我想乘此时混战,溜进乾清宫里,如果太后和皇上真的都在里面,那只要制服太后,一切就好办了!”
李鸿章闻言,脸色一动,但是却道:“如果真如你说,太后和皇上都在乾清宫里,那这一招的确是妙着,但是现在乾清宫外全是他们的人,你又怎么进的去呢?”
宁云想了想道:“我自有办法!”这时一边的邓世昌突道:“那我跟你一起去吧?两个人也好照应一些。”
宁云却道:“不了,邓大哥,这种事情太过危险,而且也不宜这么多人去,一个人就够了,人多目标自然也也变大,容易被发现。”
丁汝昌也道:“嗯,宁云说的对,这种事情人多了反而坏事,中堂大人,你认为宁云这个计策怎么样?”
李鸿章想了想,仰天长叹一声,然后对宁云道:“我中华的气数该不该尽就看你的呢!”宁云当即拱手叫道:“放心吧,中堂大人,在下一定不负您所望!”
这时只见李仪婷突然上前来,抽出她随身佩带的两把手枪交给宁云,眼神复杂的对宁云道:“你一定要活着回来,我等着你!”宁云闻言心中一软,当即就想把他心中的那股想法告诉她,但是嘴唇只是动了动,还是忍住了,只要了她的一把枪,然后道:“等着我成功回来吧!”
众人目送着宁云的背影消失在各自的视线里,而李仪婷的眼中似乎还有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随着风漂洒出来,是眼泪吗?
宁云小心翼翼的绕过混战的地方,来到乾清宫后面,只见这里仍有数处岗哨来回走动着,前面的大战似乎不能对这些哨兵产生任何影响。
宁云心中一紧,这种情形,怎么混进去呢?就在这时,宁云发现不远处的一个台阶下,似乎有人躲着,宁云抽出李仪婷在临走前给他的一枝手枪,枪膛早以上了,悄悄的走近那里,果真有个人躲在那里,只见一个黑影正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宁云见只有一个人,立马跳上前去,一枪指着那人的头,轻声喝道:“什么人,鬼鬼祟祟
的躲这里干什么?”
只听那人口中只叫:“别开枪,别开枪,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听声音,阴阳怪气的,好像是个太监,只见此人发着抖,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穿着一身太监装,果然是个太监。
宁云又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岂是你乱闯的?”那太监见面前是个穿着北洋水师军服的陌生人,心中突然一动,问道:“你是从外面进来的吗?”
宁云心中奇怪,忙道:“怎么?关你什么事?”仔细打量了打量眼前这个太监,只见他长的到眉清目秀,可能是身理上的原因,使他看起来到有几分女人味。
那太监突然看了看四周,此处虽在乾清宫后面,但却是在一个拐角处,再加上是夜晚,并没人发现他们。
见四周没人那太监又道:“你们是不是来救皇上的?”宁云一听更是吃惊,心想这个太监定不简单,忙又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那太监突然不作声了,用手使劲捶了捶头,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似的地一会儿,猛的一抬头对宁云道:“好吧,我老实告诉你吧,我是皇上的贴身太监,今天太后突然把皇上带到了乾清宫,皇上心中一猜便知道是要逼他下退位诏书,便命我偷跑了出来报信,但我又哪里知道跟谁报这个信啊,因此心里一横,便偷了一包炸药,把无人看守的御马棚给炸了,又找了几处地方放了几把火,你们是不是就是看到宫里着了火才赶来的?”
宁云这时才明白原来今晚这宫里的一把火竟是眼前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小太监放的,真想 不通他在戒备森严的宫中是怎么做到的!
听这小太监一说,看来皇上和太后真的都在乾清宫中,当下宁云眼珠一转,便对这小太监说:“你想救皇上吗?”那太监猛点头道:“要不然我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险在宫里放火了!”
宁云点点头问道:“那你把你所知道的情况全部跟我说一遍。”小太监似乎看出宁云不是太后那边的人,于是便把他知道的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只听他道:“现在太后以经把皇上囚禁在乾清宫里有小半天了,看来皇上一直还没写退位诏书,但是也不能再拖多久了,如果太后心里一狠,指不定就会发生什么事情来。”
宁云此时心中以有计议,便道:“你把衣服脱下来。”那小太监一听要他脱衣服竟是吓了一跳,忙紧张道:“脱衣服干什么?”
宁云不想跟他废话,不耐烦道:“要你脱 ,你就脱,当真婆婆妈妈的,不想救你的皇上了?”那太监忙道:“这个,这个…我脱了衣服,你就能救皇上吗?”
宁云叫道:“只能说有可能救的了,不一定百分百的救的出来!快,时间不多了,快脱呀!”
那小太监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咬一咬牙道:“好吧,你背转过身去!”
宁云心中一笑,这小太监还么讲究,用的着这样吗?但还是听话的背转过身去了。只听身后一阵脱衣之声,好一会儿,才听小太监道:“你许不转身啊。”这才把衣服从宁云背后递了过去。
看见从背后伸过来的一双手,宁云顿觉奇怪,就是太监也不应该有这么漂亮的手啊,只见这双手白里透红,如象牙般光滑,简直就像是一双少女之手,但此时以容不得宁云多想了,脱下北洋水师的军服,便把这套太监服穿了上去。
背后的太监这时突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宁云愣了一愣,不禁脱口而出道:“在下北洋水师参领宁云。”说完心中也不自觉笑了笑,怎么对这个小太监这么推心置腹啊,他说的话,自己好像都不能拒绝般。
心里稍定,便向乾清宫走去。这时前面的交火声更甚了,看来正是双方火拼到白热化时。乾清宫一旁的侧门处,卫兵见来了个太监,忙拦住喝道:“这里是你来的地方吗?快滚回去!”
这个太监正是宁云,只听他忙道:“是袁大人叫奴才来跟太后老佛爷传话来的。”卫兵心里一阵奇怪,袁世凯派人来传信怎么会派个太监来呢?
但是现在是非常时刻,如果这小太监真是袁世凯派来的,那可得罪不起,忙派了一个人进去通报。宁云这下心里一急,如果跟太后一通报,自己岂不是就露馅了?
心下一横,以迅不及掩耳之势抽出一把匕首向这个卫兵脖子上一抹,然后就地一滚,拔出手枪,对着另外三个卫兵一阵射击!幸亏在部队里磨练的一手好枪法,在这里发挥了出来,三枪过后,三个卫兵应声倒地。
宁云马上起身向宫殿里冲去。这时宫殿里面似乎有人听到外面的枪声,立即跑出两人来,但手里只是拿着一把大刀,宁云轻蔑的一笑,对着这两人一人一枪,随着两人的应声倒地,宁云以经冲进了乾清宫。
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要在太后的卫兵赶来前先把太后给制住,不然自己难逃一死,而外面的一干人等也会随之命丧!
略一打量殿里情况,可能是慈禧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他在乾清宫里逼皇帝退位之事,此时宫里除了刚才以经被宁云解决掉的两个卫兵,就只有她和皇帝两人。
乘外面的卫兵还没冲进来,宁云一个健步冲了上去!
第二卷 第十七章 宫中巨变(三)
(更新时间:2006-9-18 9:58:00本章字数:3222)
宁云猛的冲了上去,大殿上的皇帝和太后都还没有明白过来,就只见宁云如老鹰抓小鸡般一下子就把慈禧太后抓住,然后一手勒住慈禧的脖子,另一手抽出匕首抵在慈禧太后的喉咙!
这时刚好冲进来的一队卫兵见状马上用手中的枪对准了宁云,却是没一人敢开火。宁云这时大叫道:“谁敢上前来?”
这时慈禧太后才如梦初醒,但她仍是极力保持她做为太后的尊严,对宁云小声道:“你想干什么?我可是太后,你这样以下犯上,可是要砍头的!”
宁云却笑道:“哼,我既然敢这样做,就没想过怕被砍头!马上叫这些人退到殿外去!”慈禧太后本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只得对冲进来的卫兵叫道:“听到不,都退出去。”
这时光绪皇帝突然醒悟,马上把手上以经写了一半的什么东西用力撕成粉碎,然后对宁云道:“很好,你护驾有功,朕会重重嘉赏的,现在快护朕出去。”
宁云并没回光绪的话,只是挟持着慈禧往门外慢慢走去,而光绪皇帝则跟在宁云后面。外面的激斗还在继续,除了门口的一队卫兵,大部分人并没注意到此时乾清宫大门口的特殊情况。
但是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是看到的了!只见宁云举起手中的枪,对着天就是一枪,叫道:“都给我住手!”这时所有的人才注意到乾清宫大门口现在所发生的一幕!
当下场中所有人俱皆大惊,顿时悄然无声!这时宁云又向慈禧太后道:“要袁世凯停手,并且全部放下武器!”
慈禧太后这下倒是犹豫了一阵,如果自己向袁世凯下了这个命令,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彻底失败,宁云见慈禧太后不说话,便把匕首稍微向她的脖子挤了挤,慈禧太后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么一用力?顿时痛的叫了起来,忙道:“好好,我答应你,我答应你!”宁云手上这才放松。
只听慈禧太后以极不情愿的语气,声音也不大的对袁世凯道:“袁卿家,停手吧!”虽然声音并不大,场中人数也不少,但是这一句话却清淅的传进了袁世凯的耳中。
这时一边的光绪皇帝突然对袁世凯这边的兵士叫道:“叛贼袁世凯阴谋威胁太后发动政变,尔等只是受他蒙骗,朕现在承诺,只要你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不再做无畏的抵抗,就决不会追究你们任何过错!”
这一番话立刻把袁世凯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他士兵一听皇上说不治他们的罪,大部分以经把手中的武器丢在了地上。
慈禧太后也不愧是政治舞台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当即叫道:“这次哗变全因袁世凯威胁哀家所造成的,大家听皇上的话,放下武器,一并不予治罪!”
皇上说完,太后也这样一说,袁世凯手下士兵哪里还有心思继续打下去,全部丢下武器,跪下一起叫道:“奴才该死,听信馋言,请皇上,太后恕罪!”
袁世凯此时心中以然大白,知道自己彻底完了,而且所有的罪过都给推到了他的身上,一下悲从心生,竟仰天大笑三声,口吐鲜血,栽倒在地上。
宁云见大局以定,便放开了慈禧,退了下去。光绪皇帝手一招马上来两人把慈禧太后带走了。只听光绪又道“李鸿章上前听旨!”
李鸿章等一众人等忙上前跪下道:“臣等听旨!”光绪望了他们一眼道:“今日护驾,尔等众臣大功一件,明日早朝,朕要大大封赏一番!”
李鸿章等一众大臣忙高呼道:“谢主隆恩!”这时光绪又对着宁云道:“刚才勇救太后的那位卿家明日也随同一起来上早朝,好了,现在不早了,李卿家,你留下,其他卿家早些回府吧。”说罢便在一众兵勇的保护下同李鸿章往御书房去了。
此时宫中的大火早以扑灭,除了乾清宫这一快,数百士兵正在收捨残局略显嘈杂外,整个皇宫看似又恢复了往日平静。
再说此时在皇宫的御书房里,李鸿章正垂首在一边聆听光绪皇帝的话,只听光绪道:“李卿家,你说我们这次该如何对处置太后呢?”
李鸿章头上冒汗,这种事情,他可不敢枉加言论,只是道:“一切都由皇上做主。”光绪一听不高兴了,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卿家,现在朕的身边只有你最可以信任了,从这次你舍命来护驾一事就可以看出对朕的忠心。朕问你什么,你照直说就行了。”
李鸿章想了想,便道:“太后此次虽然做的不对,但是她必竟是母仪天下的太后,我看就让太后到她的颐和园怡养天年去吧。”
光绪点了点头,道:“嗯,李卿家,你说的有道理,好吧,那明天朕就送太后去颐和园吧。”顿了顿,又问道:“对了,今天只身闯进乾清宫救朕的那人是什么身份啊?”
李鸿章听皇上问他宁云的事情,当即得意道:“此人名叫宁云,是我北洋水师的参领,皇上上次,不就是因为前线将士对宁云赞赏有加然后强烈推荐,您才才下了圣旨让让其去前线支援的吗?”
皇帝经李鸿章这么一提醒才猛拍一下脑袋叫道:“啊呀,对对,我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上次并不是朕的意思,朕怎么会让一介水师将领而且不给任何兵士就去支援前线?全因太后一力主张,朕只是过了一下目而矣。”
李鸿章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道:“原来如此,不过这宁云也真是不简单,他就凭着我们北洋水师的一千多官兵而且不靠军舰,硬是扭转了战局,最终是把倭人给彻底打败了!”
光绪“哦”了一声,道:“原来就是他啊,宁云其人我早就 听说了,前线每次送捷报来,基本上都看的见这个人的名字,我一直想见见这个宁云是什么样的人,想不到第一次跟他见面竟是以这种方式的。”
李鸿章却道:“禀皇上,其实您今天并不是第一次跟他见面,早在上次黄海海战后,皇上亲自召见我们北洋水师一众将领时,其中就有他,只不过当时皇上专于朝政,并有注意到此人罢了。”
光绪又是“哦”一声,口上只道:“原来如此,那朕明天早朝时倒要好好的嘉奖嘉奖他。”但是这个皇上心中却又是一个想法:此宁云以前没听说过,想不到刚一出现就成了这么一个风云人物,正所谓功高震主,倒是要小心这个人。
李鸿章哪想到这么多,还以为皇上真的会重重的嘉奖宁云一番,并对他委以重任,那时自己做为理所当然的伯乐,自然也会风光满面的。
这时外面进来一个侍卫道:“袁世凯醒了。”光绪一听到还没有什么,但是这个李鸿却是心中一惊,皇上然道还不想要袁世凯的命?”
只听光绪道:“李卿家,这袁世凯朕留着他还有用,就留他一条命吧。”李鸿章虽是不愿意,但是光绪既然以经开口了,只得道:“皇上既然这样说,那定是有道理。”
光绪转过头又对他侍卫道:“跟袁世凯安排一个舒适的房间住下,但不许他出去,知道吗?”那侍卫道一声“喳”便退了下去。
这时光绪想知道的都知道了,便对李鸿章道:“今晚就麻烦李卿家帮朕清理清理残局吧,凡是原太后那边的侍卫,太监,宫女,全部换掉。”说完便由一太监扶着往后宫去了。
李鸿章愣在当场半天,心里一直感到不安,皇上留着袁世凯况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威慑。摇了摇头,便去安排光绪让他做的事去了。
宫中的这一场巨变,就这样以保皇派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事情远没有所有人想那么简单,这个光绪皇帝真的是一个愿意让别人给摆布皇帝吗?现在大权到了他的手中,接下的事情还什么都不知道 呢。
李鸿章安排完所有事情后,天早以微亮,自从当了这个北洋大臣以来,这样的作息时间他自是早以习惯了的。看了看天色,自言自语道:“该早朝了,不知汝昌他们有没有准时来。”
其实丁汝昌,宁云,邓世昌,李仪婷他们也都一夜没睡,这时早就在宫门口等着了,随着纷纷来上朝的大臣们,丁汝昌和宁云告别了邓世昌和李仪婷,一起进了宫,但是照理来说他们并不是该来上朝的的,所以到了乾清宫外面,就不再进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太监过来,领着他们进了乾清宫。
李鸿章早等急了,这时见丁汝昌和宁云进来了,脸上才一松,赶快要他们站在了自己的身后。时朝也正好开始了,只听司礼太监一声大叫:“皇上驾到!”众大臣们都跪了下去,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卷 第十八章 另谋出路
(更新时间:2006-9-18 16:14:00本章字数:3644)
光绪皇帝坐上龙椅后,望了望满殿的文武百官,然后两手一摆道:“众爱卿平身吧。”殿下众臣这才谢恩起身。
只听光绪又道:“昨晚皇宫起火,想必各位爱卿都是知道了吧?”众大臣一齐叫道:“臣等失职,请皇上恕罪!”
光绪笑了笑道:“众位爱卿当时都正在梦里,何罪之有?”其实不管这些大臣当时在干什么,皇宫失火后,自是都知道的,只不过每个人心中都明白明哲保身这个道理,没有这个实力如李鸿章般的大臣,谁敢自找没趣的去皇宫?
这时光绪又道:“昨晚皇宫失火,幸好李爱卿及时来救,才没造成大的损失,此等忠君之心令朕实乃欣慰。”
李鸿章闻言忙上前跪下道:“此等小事,是我们做臣子理应该做的,皇上不必太过褒奖。”但心中却是得意非常 。
昨晚宫中的一场政变,殿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清楚了,以前站在太后那 一边的大臣们现在个个都是胆战心惊,生怕皇上跟自己秋后算账。
但是此时的光绪心中却另有一番打算,现在虽然朝中大权基本归他掌握,但是太后余党的实力仍不容小看,如果现在冒然就对这些太后余党下手,正所谓狗急跳墙,恐怕对自己也会不利,便又道:“不过昨晚的一场大火却让太后受惊过度,竟然病倒了,朕以经安排太后到颐和园养病去了,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尔等大臣们就不要再去打扰她老人家了,知道吗?”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现在以经正式掌权了,而太后党那边的人也听出皇上暂时还不会对自己下手,心里自是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官是再不能做久了。识趣一点的估计过几天就会把请凑告老还乡的折子递上去了。
这时李鸿章,丁汝昌,宁云心中都开始奇怪起来了,这皇上说了这么半天怎么还没说到正点子上?特别是宁云,心里一直在想,皇上亲自开口要自己今天来上朝,怎么会这么冷淡他呢?要知道昨天不是他的话,今天他可是不能再站在这里说这些话了的。
又过了好半天,光绪皇帝说了一大堆的废话后,终于是向宁云这边看了几眼,就在他眼光扫过宁云时,不经意间从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捉摸不透的狡黠。
只听光绪突道:“啊,对了,李鸿章,你有个手下叫宁云吧?朕昨天曾要他今天上殿来上早朝,不知他有没有来啊?”此话一出众人大惊,宁云在大殿上都站了半天,然道皇上就没看见他吗?
还是李鸿章反应快,一把拉拉宁云道:“皇上问你呢?”宁云马上上前跪下道:“臣宁云参加皇上。”
皇上眯着一双眼睛看着宁云道:“哦,你就是宁云啊,朕多次听说你的大名了,前线发来的捷报中,每次朕都见得到你的名字,你可是一个大功臣啊!”
此番话一说出口,所有人都听得出皇上的语气似乎并不是在夸奖宁云,言不由衷,宁云心中一惊,只的道:“皇上过奖了,下臣只是幸气好才侥幸打了几场胜仗而矣。”
皇上“哦”一声,道:“是吗?不过朕还是得赏你,就赏黄金五百两,白银三千两,上等丝绸两百匹,怎么样?宁将军,还满意吗?哦,对了,上次派你去前线,曾封了你个抚远大将军,那你就仍是冠以这个头衔吧。”
包括李鸿章,丁汝昌,三人闻言,俱皆大惊,皇帝不但没有对宁云委以重任,除了一些物质上的奖赏,连那个抚远大将军,皇帝也是亲口说只是个头衔而矣,众人如何能不惊?
皇帝闭着眼睛又想了想,突道:“日本国向我天朝正式投降了,李卿家,你跟他们谈的怎么样了?”
李鸿章听皇上突然问他这个,先是一呆,然后道:“一切顺利,只不过有些条件,他们还在考虑之中。”
皇帝看了看宁云,便道:“这样吧,宁将军是此战的功臣,理应参加,下一轮再跟日人谈判时你就跟宁将军一起去吧。”
李鸿章并不明白皇上此举用意,但既然皇上以经开口了,自己也不敢多问,只道:“臣领旨。”
光绪这时又扫了一遍殿上大臣,然后道:“好了,今日早朝就到这里吧,众爱卿退朝吧。”说罢先自起了身,由一个太监扶着往殿后走了。众大臣忙跪下恭送。
等光绪走后,众大臣这才站起身来,李鸿章,丁汝昌和宁云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大跟瞪小眼,都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三人默默走出皇宫,这时在皇宫门口守候多时的邓世昌和李仪婷见他们出来了,忙迎上前去,李仪婷当先急问道:“怎么样?宁云?皇上封了个什么官给你作?”
哪知宁云却无奈的摇摇头,一句话也不说的从她身边走过。李仪婷奇怪的看着宁云,一时竟愣在当场,李鸿章随即道:“婷儿,回去再说。”
回到贤良寺,一进前厅,李鸿章一言不发的就坐在了他的那把大椅子上,长叹一声气。其余诸人也在下位坐定,一时竟无一人说话。
还是宁云先开了口,只听他道:“早该知道所有皇帝都怕功高震主这几个字了!”丁汝昌也是长叹一声道:“然道我们好不容易推翻了太后的专政,却仍是无法改变当前国家腐朽的现状吗?”
宁云接口道:“我们不是旗人,自然会受到皇上猜疑啦。”此话一出,李仪婷和邓世昌都明白了过来,看来皇帝并没有重有功臣宁云,反而还对他有所猜疑。
只听李仪婷恨恨的道:“早知这样,当初何必帮他呢!”李鸿章这时开口了,只听他道:“婷儿,小心隔墙有耳,不可这样说,宁云,皇上的意思以经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不信任我们汉臣,特别是你这样年轻有为,且屡立大功的汉臣!”
听得出来,李鸿章也对这次光绪皇帝的作为非常不满,李仪婷突道:“爹,不如我们干脆取而代之算了!”
此话一出,屋中众人神情均是一变,李鸿章更是大惊,说这话的是自己女儿,如何能不惊,忙看了看四周,又命邓世昌和宁云把门窗关好后,这才道:“婷儿,这种说是说得的吗?幸亏现在这里的全是自己人,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去,搞不好我们大伙的脑袋都得搬家!”
李仪婷却道:“爹,我说的是实话,不怕告诉你,其实早在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