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一天,哀悼舟曲遇难者
停更一天,哀悼舟曲遇难者
上架感言
《龙战四野》上架了,要说这上架来得也够突然的,按我的预想,大约要到三十万字,积累到一定的点击数,才有上架的可能,没想到编辑先生太可爱了,突然就来了上架通知,哈哈,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龙战四野》的,最先叫《猎猎龙骑》,后改成《龙骑》,都觉得都不好,最终改成了《龙战四野》,后来一百度,我靠,原来这名字还是跟人家的一本玄幻小说的书名重了。上架了,这名字就不能再改了。好在两书内容完全不搭界,倒也不存在版权问题,纯属巧合,这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些麻烦,不过,请大家认准了作者名就行,在下“绝望书虫”,这名字好记。
书上架了,压力就来了。对于这本书而言,我只能把上架看成是编辑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距离成功,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单就这本书的人气而言,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感谢编辑萧瑟清风对这本书的指导,关注这本书的朋友可能看得出来,此书曾经大修,开头近十万字完全是推倒重来的,这就是编辑先生的指点。今后的写作中,还望各位朋友不吝赐教,本人在今后的章节,会充分考虑朋友们的意见建议。
为答谢各位朋友的厚爱,本人将以每天5ooo-6ooo字的度暴上传。郑重声明,本着对读者负责人的态度,不管此书成绩如何,绝对不会太监。
第001章 太一殿
室火星球,星历255o年,秋夜、和所有孕育生命的星球一样,室火星是一颗蔚蓝色的行星,在浩渺的星空中,孤独地旋转。
室火星的人类起源是一个迷,传说,他们来自银河系内另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但是,室火星上的科学家们没有现支持这个传说的任何证据。
此时,室火星上的人们已经无暇顾及人类起源这类高深莫测的东西,这个世界正处于动荡不安中,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国家间的争端日益加剧。
室火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成了一团被包裹着的火。
夜色朦胧,黑蓝色的天空中,悬挂着两个月亮。
室火星行星体系里有两个卫星,龙族的人们俗称它们为麝月和狼月。麝月表面光洁圆润,如同一只银盘,温润典雅。而狼月则布满了流星撞击后留下的环形山,如同一张被岁月侵蚀的脸,狰狞可怕。
一年四季里,夏日的当空是麝月,而冬季的当空是狼月。秋季和春季,麝月和狼月同时出现在夜空中。只是春季的时候,麝月在正当空,狼月在西空;秋季的时候,狼月在正当空,麝月在西。
此时,中央帝国的国都上都城,就笼罩在双月的银光下。狼月在正当空,麝月在西,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
中央帝国是室火星球上最为古老的国家之一,龙族是中央帝国的主体。皇帝作为国家元,既是中央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神的代言人。一千多年来,中央帝国有过胜利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惨烈,但这种君权神授的政体已经根深蒂固在龙族的潜意识里。
所以,当室火星球已经迈入工业化社会,在中央帝国仍然延续着魏氏皇室的皇统。
位于上都的皇宫,是中央帝国的心脏,戒备森严。在这里,皇帝作为中央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和精神领袖,向全国出一道道旨意,这些旨意,被解释成神的意志。
皇宫中最为核心的部位是太一殿。
太一是龙族的图腾,传说他是掌管天地的大神,而龙族是他的嫡传子民。
中央帝国建国起,就将皇帝居住的宫殿命名为太一殿,这就喻示着,皇帝是太一的儿子,天神的代言人。天人合一是龙族千百年来的哲学精髓,而皇帝的权威是这种哲学的世俗体现。皇帝是天的儿子,理应是世界的主宰,而不仅仅是龙族的王。因此,皇帝的旨意不可质疑,他的形象不可亵渎,他的身躯不容丝毫的侵犯。
从皇宫宫门到太一殿,至少有十道固定的警卫线。而游动暗哨更是数不胜数。
负责皇宫警卫的是帝国近卫团。帝国近卫团是帝国最为精锐的也最为忠诚的部队。每一个近卫团士兵,都是千里挑一的杀人机器。近卫团的前任团长是邓熙龙中将,他是当今皇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近卫团的官兵们有理由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心腹亲信。
但是,在近卫团与皇帝之间,还隔着一层。
近卫团的警戒到了距离太一殿一百米就结束了。他们奉命不得进入这一区域。
以太一殿为圆心的一百米范围内,好像是一块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里面没有卫兵、没有警戒线,甚至,没有武器。
按照帝国法律,凡是携带武器接近太一殿的,以弑君反叛罪论处。
今夜,和所有室火星的秋夜一样,太一殿的周围,月光如水,凉风习习,一片祥和。
然而,天风却神不知鬼不觉越过了近卫团的所有警戒线,到达了太一殿前。匍匐在太一殿外的假山后的花草丛中,冷眼盯着太一殿的殿门。
他的手里,握着一只手枪!
太一殿之上的天空中,硕大的狼月带着斑驳的面容,向着寂静的宫殿洒下冷酷的银光。月光下,天风面色白净,圆圆的脸上带着孩童般的稚气。
天风只有十六岁,然而,他是中央帝国立国以来,第一个携带武器到达太一殿的人。
手枪出墨绿色的寒光。
这是一支老式9毫米口径手枪,枪身不到2o厘米长,比起常见的手枪,握把较短,枪管显得有些粗。这种手枪是三十年前苏克帝国的产品,射程不到五十米,瞄准器精度很差,枪身也是轻飘飘的,就像是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很难定位目标,所以中央帝**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独眼龙”。近五年来,中央帝国兵工厂早已研制出威力更大的进攻型手枪,配备到各级部队当中,只是在地方保安部队中,还有少量使用。
远处,近卫团的游动哨在缓缓移动。他们严格遵循规定,没有踏入禁区半步。
天风攥了攥独眼龙,扫视着四周。
他不敢大意。
躲过了近卫团,并不意味着危险的消失。实际上,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负责太一殿警卫的,是传说中的武户。
这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组织。没有人见过武户,它是一个影子,从来就没有真正出现过,但是,它似乎又是无处不在。
武户直接隶属于皇帝本人,他效忠的不是帝国,而是皇帝本人。
太一殿是被无影无形的武户守卫着的。就连近卫团的人,也没有见过武户的踪影。
守卫太一殿的武户,不携带任何武器,这是皇宫规定,更是武户的自信。
武户都是绝世高手,他们总是在你预想不到的地方、以预想不到的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徒手击毙任何一个入侵者,哪怕你端着火力强大的猎犬冲锋枪。
任何能够到达太一殿的闲杂人等,都将被武户就地格杀。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遭到这样的厄运。因为,还没有人能够越过近卫团的警戒线。
所以,在近卫团的官兵们看来,那些以高手自居的武户们,是托了他们的福。近卫团把皇宫守卫得如铁桶一般,连一只蚊子也飞不进来,哪里还有人能到达太一殿。可是皇帝给颁武户的赏赐,总是在近卫团之上。近卫团官兵们口不敢言,心头很是不服。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平静的夜晚,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孩子,已经穿越了皇宫的层层壁垒,到达了太一殿,他的手里是一支老式独眼龙,但是,再老的手枪,到了会用它的人的手里,都能将皇帝一枪毙命。
天风就是一个会用独眼龙的人。
那支枪已经被他的手磨得精光亮。
从藏身地到殿门,距离刚好五十米,是独眼龙的有效射程。
在五十米的距离使用手枪射击,哪怕是最先进的卡斯进攻手枪,要想一枪命中目标,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对于天风而言,这个距离刚好。
他唯一需要做的,是在目标出现之前,躲过那如鬼魅一般来去无踪的武户。
至于目标出现之后,他只需要射出一粒子弹,一切就结束了。
他的目标是中央帝国现任皇帝——武皇帝魏祺沣!
他知道,枪响之后,他不能抵挡武户的进攻。
但是,到那个时候,他的生命都将失去意义!
十六岁的生命将就此终结!但是,天风觉得很值!
那带着稚气的脸上,带着与他的年龄不相符的决绝的坚毅。
太一殿里,灯火通明,殿门紧闭。目标还没有出现。
天风死死盯着殿门。
他的思绪,回到了三个月前……
第002章 抉择(1)
摩崖山脉绵延一百公里,沟谷纵横,山高林密。
在中央帝国官方的大比例尺地图上,摩崖山脉的方位在北纬23度3o分,东经17度11分。地图下方有一行小小的注解:摩崖山脉,无人区。
整个摩崖山脉遍布着原始森林、高崖峡谷,其间瘴气弥漫,神秘莫测。传说,很久以前,一条孽龙被大神太一压在摩崖山下,孽龙怨气冲天,形成了终日盘绕在摩崖山上的云雾。一旦有人进入了它的领地,便会被它吞噬,连骨头也剩不下。
事实上,的确生过山民失踪,而最近二十年来,生的次数更为频繁。据说,一旦进入摩崖山腹地,就像进了迷宫,被黑压压的森林和浓烈的瘴气搞得晕头转向,方位全无,最终在漫无目的的奔逃中力竭而死。帝国地质部门曾经想派遣一支科考队深入摩崖山区进行考察,这个计划随即被中央帝国政府以安全原因叫停。从此之后,人们对摩崖山谈虎色变,再也无人敢踏入山区半步。
然而,天风就在这个神秘的北纬23度3o分,东经17度11分上,生活了十六年。
他不是闯入的迷路者,他是摩崖山脉的主人之一。
三个月前,也是一个月夜,天风坐在他的领地里。
所不同的,是夏天的月夜,天空中,只有一轮麝月。
天风看不见天上的麝月,因为,他是坐在一座近两百平方的地下室里。地下室在地面之下一百米,里面灯火通明,灰白的墙壁,把顶灯投射下的灯光反射回去,让人目眩。
因为这个地下室的存在,使得摩崖山有了另一个名字。在中央帝国统帅部最高机密军用地图上,赫然用红笔标注:“岐山”。
地图下方也有一行注解:“岐山,一级行政区。”
中央帝国有六个一级行政区。它们分别是都上都城,东部的横海区,北部的朔方区,西区的敕勒区,南部的安远区,以及中部的义武区,每个一级行政区下辖一百到二百万平方公里不等。
而岐山这个一级行政区,从来就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或者民间的文件中的。
它只存在于少数几个人的脑海中。
天风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边,还有二十六个年青人,他们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一些人脸上还带着稚气,不过,他们个个身着笔挺的军服,军衔最小的是少尉,最高的竟然是中校。
天风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他的军衔最低,只是个少尉。
天风的身边,坐着一位少女,明眸皓齿,长披肩,猎猎军服也掩饰不了少女的秀美。少女肩上两杠两星,却是一位中校,是这些青年军官中军衔最高的。她叫流云,只有十八岁。
二十七个年青人围坐在一张暗红色的长方形指挥台边,神情严肃,二十七双眼睛齐刷刷看着侧前方。那里的墙壁上,覆盖着一面红色的大旗,大旗的正中央,绣着一颗金黄铯的龙头,龙头双目圆睁,张开大嘴,似是在怒吼。旗帜上方挂着金黄铯的飘穗,旗面上却是破旧不堪,带着斑斑黑色的污渍,像是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回来的。
这面旗帜,叫做龙旗。
一百年前,龙旗曾经飘扬在室火星的天空、海洋和陆地,但是现在,中央帝国的臣民们很少有人知道她。知道她的人,也只是把她当成一个传说。
地下室里静悄悄的,甚至听不到呼吸的声音。
空气很是压抑,天风低下了头,桌子下面,他的手里,捏着一颗大白兔奶糖。
流云轻轻踢了踢他的脚尖,天风抬起了头,流云对他眨了眨眼睛。天风坐端正了,目光回到了侧前方那殷红的龙旗下。
龙旗下,坐着三个人。
居中一人两鬓斑白,眉头紧锁,眼睛眯缝着,显得很是疲惫。军服上两杠一星,却是一个老少校。
他的左边,坐着一位体格魁梧的军人,年纪三十多岁,身着中将军服,神情威严。他正是现任皇宫近卫团团长邓熙龙中将。
他的右边,却是一位少*妇,面容端庄,乌黑的头挽成高高的髻,一袭雪白的长裙,衬托出婀娜而成熟的身躯。少*妇年纪才二十左右,而她的脸上,却呈现出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沉稳。
邓熙龙中将和少*妇的身体微微侧向居中的老少校,似是对这位老少校很是敬重。
这位老少校名叫柳正藩,年龄四十九岁。他的公开身份是国防部参谋二处机要参谋。这个年纪的老少校,在国防部,也是绝无仅有了。
少校柳正藩,是岐山这个一级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中将看看柳正藩,神情恭敬,小声问道:“可以开始了吗?”
柳正藩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一下,侧身看了看右边的少*妇。
少*妇淡淡一笑,点了点头。灯光下,她的脸色愈苍白,那一丝微笑,显得十分勉强。
柳正藩轻轻吐了一口气,向着面前的二十七个年青军官缓缓说道:“我先把话说清楚,表决结束之后,只要你们没有离开岐山,就还是生死之交的伙伴。出了岐山,你们爱怎么斗就怎么斗,我管不着,但是,只要你们回到岐山,回到北纬23度3o分,东经17度11分这个点上,就请放下你们手里的武器。这不是命令,这是我的请求!”
大厅里静悄悄的,二十七个年青人的目光齐集在柳正藩的身上。
“开始吧!”柳正藩的眼角淌出一滴混浊的泪水。
最前面的一位少校站了起来,少校脸色红润,腰身挺拔,走到中将面前,举手敬礼:“将军,红雪愿为帝国效劳!”
红雪行礼毕,站在了邓熙龙的身后。
年青军官们纷纷起立,来到邓熙龙面前。
“天青愿为帝国效劳!”
“雪狼愿为帝国效劳!”
“瑶华愿为帝国效劳!”
“小寒愿为帝国效劳!”
“余狐愿为帝国效劳!”
……
不一会,邓熙龙的身后,已经站立了二十四名军官,二十一名男性,三名女性。
没有人选择站在少*妇的身后。
长桌旁,还剩下三名军官,两男一女。天风和流云,以及他们对面的一位名叫长松的少校。
柳正藩闭上了眼睛,像是睡着了。
少*妇的脸上,依旧平静如水。
流云从桌旁站了起来,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天风。
天风低下了头,看着手里的大白兔奶糖。
流云张了张嘴,又摇了摇头,转身向中将走去。
“流云愿为帝国效劳!”流云的声音中带着颤音,与那二十四名军官站在了一起。军官们出轻微的赞叹声。
柳正藩睁开了眼睛,看了看流云,又闭上了眼睛。
长桌旁,只剩下天风和长松。
长松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脸色黝黑。他叫长松,现年二十二岁,是青年军官中年龄最大的。天风和他比起来,还是个娃娃。
“校长,一定要做选择吗?”长松看着柳正藩,粗声粗气地问道。
柳正藩叹了口气,说道:“长松,你应该知道,岐山不养闲云野鹤之人!”
长松腾地站了起来,叫道:“校长!难道我们非要自相残杀吗!”
柳正藩没有回答。
“难道你没有信仰吗?”邓熙龙沉声说道:“这不是仇杀,是责任!”
“我没有责任!要有,也是你们强加给我的!”长松昂说道。
“你……。”邓熙龙怒道:“你不配做帝国的精英!你这个懦夫!”
长松一把扯掉了肩章,叭地按在了长桌上:“校长,岐山对我有教导之恩,对不起了。今生今世我无法报答您了。从今往后,长松与岐山无关!”
长松迈开大步,向大门走去。
“长松,你去哪里?”流云问道。
“去当一个闲云野鹤之人,各位保重了,从此之后,长松与各位形同陌路,不管你们杀得如何天昏地暗,也和我没有任何关系!”长松说着,高大的身影,消失在了大厅的出口。
大厅里依旧回荡着长松沉闷的声音。
长桌旁,只剩下天风一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这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只有柳正藩依旧闭着眼睛。
天风瘦小的肩膀感觉到了两道目光,压得他肩膀酸。
一道来自流云,另一道,来自那个少*妇。
第003章 抉择(2)
岐山不是山,而是中央帝国的一所绝密的精英学校。
帝国把学校选在了无人区摩崖山,这是因为摩崖山复杂的地形和种种神秘传说,为岐山的保密提供了先天条件。进入摩崖山的山民,不是被孽龙吞吃了,而是成了岐山的校工。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待遇,但他们终身不能踏出岐山半步。
岐山只有二十七名学生,而教师人数却是学生的十倍,有三百多名。
二十七名学生来自帝国的各个行政区,家庭出身五花八门,他们没有经过任何入学考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入学年龄是三岁。
二十七个孩子,情同手足。
从三岁起,他们就开始接受严酷的学习训练。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
他们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普通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课程。然后,他们接受物理、化学、哲学、文学、经济学、武术、音乐、航空、等一系列本科教育,内容包罗万象,甚至连跳舞唱歌都是必修课。这个过程有五年。前后总共十年。
经过十年的学习之后,每一名学员掌握的知识总量,可以达到至少十个专业的本科水平。然而,这只是基础教育。
从第十一年开始,开始军事训练,每一名学生,必须掌握从基本的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作战的全部战略战术,掌握所有兵种武器,这些武器小到手枪匕,大到飞机坦克。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通晓人类战争史的所有谋略。
这种学习,持续了五年。
十五年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有十名专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个体训练。
他们将是杀人于无形的战士,也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更是纵横捭阖的谋略家。
天风是个孤儿。
十六岁的天风从来没有离开过岐山,方圆八百里的绵延山脉,是他的故乡。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地方的,好像从记事时起,他的眼前就只有青山流水老松翠柏。
他没有父母。每到假期,其他人都会回家,坐着直升机,离开那荒无人烟的大山,去遥远的城市乡村,带回各种各样稀罕的东西,玩具,糖果,五颜六色的卡片。
天风什么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岐山的野果子和蚱蜢。
只有流云,每次从外面回来,总要带给天风几颗大白兔奶糖,流云告诉天风,大白兔奶糖可以吃,也可以当玩具,那糖纸,还是做好看的卡片。
天风不喜欢大白兔,太甜,可是,每一次,其他人放假回家,天风一个人守着空空的教室,总是盼着假期快快结束,盼着大白兔。
年复一年,女孩流云变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男孩天风也成了少年,流云的大白兔总是会在天风的盼望中出现,从来没有落空过。假期结束开学的那一天,是天风最快乐的日子。
天风不知道什么是美女,从来没有离开过岐山的他,根本不会欣赏美女,他只知道,流云是他的姐姐,好看的姐姐。
而那些老师们对于流云的美丽,却是达到了瞠目结舌的程度。天风曾经听到过老师们的闲聊,他们说,流云总有一天,会母仪天下。
天风觉得很奇怪,他不知道这些老师干吗总要对流云的容貌喋喋不休。
天风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所有的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好像就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职业。没有人问为什么,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们被授予了军衔。
军衔是按成绩的好坏来确定的。流云成绩最好,被授予了唯一的中校军衔。而天风最差,成了唯一的少尉。
在授衔仪式上,校长柳正藩告诉这些他们,未来十年,中央帝国与苏克帝国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而他们这些帝国精英,将担负起领导这个国家抗击苏克帝国重任。
中央帝国是室火星球上最为古老的国家之一,龙族是中央帝国的主体。
中央帝国曾经是室火星最为强盛的国家,帝国的龙旗曾经席卷全球各个角落。然而,一百年前,随着北方苏克帝国的兴起,中央帝国衰落了。经过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央帝国战败,崛起的苏克帝国取代中央帝国,成为世界的主宰。
中央帝国完全被强大苏克帝国的光环所覆盖,几乎成了苏克帝国的附庸,甚至是无足轻重的附庸。
一百年间,中央帝国与苏克帝国再也没有生战争。战争一般不会在力量悬殊的两个国家间展开。只有当两个国家力量趋于均等的时候,双方才有拼死一战的渴望。
中央帝国的历代君主并没有忘记重振雄风的使命。从战败后第一位皇帝开始,连续四代君主,采取韬光养晦的基本国策,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卧薪尝胆。
在长达八十年的时间内,中央帝国的国力并没有突破性进展。
然而,自从二十年前,雄才大略的魏祺焘继皇帝位,称文皇帝,中央帝国的国力生了突飞猛进地展。
二十年前,中央帝国的综合国力只相当于苏克帝国的百分之十五。而现在,中央帝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到达了苏克帝国的百分之八十。
中央帝国有了与苏克帝国相抗衡的底气。
中央帝国周边诸国,被纳入了苏克帝国的战略缔约国,他们与北方强大的苏克帝国一起,构成了对中央帝国的环形包围圈。
然而,这个环形包围圈也被文皇帝魏祺焘远交近攻的策略所瓦解。
中央帝国与苏克帝国之间,建立在强弱悬殊基础上的战略平衡被打破了。
没有平衡,就没有和平。
苏克帝国从来没有忘记过中央帝国无比强大的过去,他知道,这个号称世界中心的帝国,一旦重新崛起,将是苏克帝国的灾难。
苏克帝国与中央帝国的摩擦不断,这些摩擦,还主要表现在两国对于周边小国的干预上。尚没有展到正面冲突。
但是,双方都清楚,如果中央帝国继续保持这样的展度,正面冲突不可避免。
魏祺焘从登基之日起,便预见到了这一天。所以,这二十年间,中央帝国在迅猛展经济同时,也在加紧备战。
岐山就是备战计划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绝密计划,知道这个计划的,只有皇帝和最高统帅部的聊聊数人。
岐山的校长就是柳正藩。为此,他在国防部二十年没有得道晋升。
大厅中二十七名青年军官,就是帝国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培养出的二十七名帝国精英。
庞大的帝国不可能铲除官僚**,而在岐山,却不存在丝毫官僚**。
二十七个孩子,是严格按照筛选标准,从全国十三亿人口中遴选出来的,他们的意志力、领悟力、情商、智商、敏锐、甚至遗传基因,都是极为优秀的。
帝国投入在他们身上的金钱以百亿计。
二十七个帝国精英,将在这个国家要害部门中担任关键职位,他们不一定是领导或者将领,但他们所掌握的东西,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亡。
然而,中央帝国与苏克帝国之间战争还没有来临,内部却生了分裂。
就在三天前,带领帝国走向强盛的魏祺焘突然暴病身亡,享年仅仅四十二岁。
魏祺焘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刚满十四岁,被封为景宁公主。是文皇帝第一任夫人潇妃所生,潇妃死于难产。
文皇帝的最后一任夫人羿妃,年龄刚满二十,坚持要立景宁公主为帝国女皇。
事实上,在帝国的历史上,女人执掌皇权是有先例的。
然而,最终被推上皇位的,是文皇帝的弟弟,三十八岁的肃王魏祺沣,称武皇帝。
魏祺沣继位,得到了百分之九十皇室元老的拥护,而支持拥立景宁公主的,只有羿妃等聊聊数人。
但是,羿妃并没有向武皇帝俯称臣,作为文皇帝的遗孀,羿妃选择了与武皇帝分庭抗礼。
她成了帝国的反叛者。
帝国王室的分裂,使得岐山的帝国精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效忠武皇帝,要么效忠羿妃。
也就是说,他们要么做帝国的忠臣,要么做帝国的敌人。
大厅里,灯光愈惨白,寂静如瘟疫一般,感染了每一个人的心脏,让人窒息。
对于帝国皇室的分裂,作为岐山校长的柳正藩,严格保持着中立。
岐山是一所学校,它的任务是为帝国供应人才,至于这些人才效忠于帝国的哪一个人,不是他愿意左右的。
所以,当羿妃和代表武皇帝的近卫武官邓熙龙中将到来的时候,柳正藩让他们坐在自己的两侧,让青年军官自己选择。
天风孤伶伶坐在长桌边,就像每一个假期,他孤伶伶地坐在教室里,等待大白兔奶糖。
流云和另外二十四名军官站在邓熙龙中将的身后,邓熙龙代表着帝国。
对于帝国而言,天风的选择,其实已经毫无意义。
二十五名精英,足以支撑起帝国大厦。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况且,天风是精英中最差的。
然而,天风还是要做出选择。为自己,也为别人。
天风站了起来,在众人的注目中,走向了校长柳正藩的右侧。面向文皇帝的遗孀羿妃,立正敬礼:“天风愿为羿妃效劳!”
二十七名帝国精英,二十五名效忠当今皇帝,一名效忠羿妃,一名不知所终。
天风感觉的到,流云的目光深深钉在他的后背上,扎得他生痛。
从此之后,他再也不会得到大白兔奶糖了!
第004章 娃娃团长
一个星期后,天风跟随羿妃,来到帝国义武区府兴义城,竖起了反叛的旗帜。
帝国内战暴了。
羿妃从上都带来三千名追随者,这其中,包括年仅十四岁的景宁公主。
兴义城坐落在沙河河畔南岸,帝国都上都,在它的北方五百二十公里。
沙河是一条源于龙冥山的大河,绵延五千公里,横贯中央帝国。
作为义武区的府,兴义城是帝国的战略重镇,从地理位置上,它是帝国中部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从城市规模上,兴义城是帝国第二大城市。从历史意义上看,兴义城是龙族的中兴之城。三千年前,龙族的祖先离开龙冥山山高原,沿着沙河向南挺进,他们最终在兴义城落脚并以此为中心,开启了龙族三千年文明的先肇。
因此,兴义城的意义非同寻常。羿妃之所以选择兴义城为据点,与帝国当局抗衡,就是因为,兴义城特殊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
盘踞在兴义城的反叛者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在那里,他们征募到了一万多名后备役士兵。后备役是帝国国防体系的强大支撑。一百年来,中央帝国受到苏克帝国的压制,它的常备军被迫压缩到五个集团军不到三十万人。但是,帝国拥有一百万的后备役,他们的训练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常备军。
后备役官兵平时是平民百姓,但是他们和常备军一样,接受了三年的军事训练,熟悉各种武器的。
义武城的后备役军人,将对以故皇帝文皇帝的崇敬之情,转到了文皇帝的遗孤景宁公主身上。于是,他们拿起了武器,站到了反叛者一边。
兴义城不缺乏武器弹药,作为帝国的战略重镇,这里设有帝国的军火库和粮仓。一万三千名反叛者被编成了五个团,别驻守在兴义城内外的战术支撑点上。他们的装备,丝毫不弱于帝**队。
帝国派遣了两个集团军十万人,也就是帝国武装力量的五分之二,以邓熙龙中将为总指挥,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兴义城,而兴义城的北方,是波涛汹涌的沙河。
反叛者无疑是处于劣势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士气。因为,他们相信羿妃和景宁公主的号召力。作为文皇帝的遗孀和遗孤,二十岁的羿妃和十四岁的景宁公主,被民众看成是文皇帝的继承者。而文皇帝,是帝国一百年来最为伟大的君主。帝国臣民对他的膜拜,是自内心的。
反叛者相信,只要坚持一个月,朔方、敕勒、横海、安远区就会有新的反叛者响应兴义城。上都的武皇帝就会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帝**队在兴义城南集结,他们的主攻方向,是磨盘山。那里距离兴义城六十公里,是反叛者构筑的第一道防线。
天风被任命为第五团的团长。他的军衔,仍然是少尉。这个任命,受到了以景宁公主为的大部分反叛者脑的反对。
把兴义城五分之一的武装力量,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的确是让人揪心。景宁公主魏琦,是最坚决的反对者,尽管,她自己也只有十四岁。
但是,在羿妃的坚持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