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骡马,打开大营的东门直接往东逃跑,一万多骑飞快的出营就走,将身后的几万士兵抛弃了。

    安庆绪的士兵顿时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当安西骑兵冲入营中开始大砍大杀之时,整个大营已经没有了抵抗的力量了,到处都是直接举高武器跪地上乞降的士兵,骑兵一路往大营中杀去,凡是站着的,手中有武器的士兵都会被冷酷的杀死,铁骑面前就算是有悍勇的抵抗者也都是徒劳,白白的枉送性命而已。

    随着骑兵全部攻进大营,抵抗的力量基本消失了,排列骑兵身后的步兵还没有来得及进攻,战斗就接近尾声了,随后就是有条不紊的进入大营,接收俘虏封存库房,李佐国甚至都没有出现。

    安庆绪的十五万大军趾高气扬的来了,然后安庆绪只带回去了一万多部队,安西军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强悍战力,随着大营中的安庆绪的帅旗被砍倒,这次战斗没有了悬念。

    城上的尉迟长龚的脸色已经是青里透黑,尉迟长龚一言不发,转身就下了城墙,上马直接往安庆宫而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长安守不住了,马上要准备突围,要保护太子离开长安,安西军的表现可以说对这个世代将门的大唐将军来说已经是不可战胜的了,他再也没有一丝能够守住长安的侥幸。

    李佐国坐椅中,一碗烧的喷香的肉汤正摆面前,李佐国端起这碗肉汤往嘴边送去,突然想起什么停了下来:“士兵们都吃了饭了?羊肉可都送到各营去了?”

    李麒正吃得满嘴流油,闻言一擦嘴说道:“都送去了,我们这仗可真是打得轻松,伤亡不到两百,俘虏了四万多,军械粮草缴获无数,战士们打的大仗就数这次好打了。”

    李佐国露出微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安禄山的军队打不了下风仗和硬仗,不过主要的是我们已经太强了,吃完了饭就命各营回营,再休息下。”

    李麒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攻长安?现儿郎们士气正高。”

    “我们也给李亨两天的时间准备逃跑啊,这样一攻李亨万一被抓住了怎么办?我们的军力已经展现给唐军看了,要是聪明的话领军的将领会带着李亨离开的。”李佐国笑道,随后脸色严肃了起来:“要是李亨不走,那么我也不介意俘虏一个大唐的太子。”

    安庆宫已经乱了,内侍和宫女们都收拾东西,宫里的规矩这时候已经没人理会了,安西军就要打进来了,能够跟随太子走的宦官和宫女毕竟是少数,六千人的内侍和宫女留下来的只有各自保命了,谁知道安西军进城之后是个什么章程?

    李亨愤怒的将手中的一本书砸向跪面前的尉迟长龚:“废物,就这样放弃了吗?打都不打就要我逃跑,长安丢了我怎么向父皇交代?”

    尉迟长龚抬起头坚定的说道:“太子,长安已经不可能守住,只有突围南下,收拾兵力再与安西叛兵决战,您呆长安就只有落安西军手中了。”

    李亨气呼呼的说道:“不是还有十万兵?怎么安庆绪来了能够守住,李佐国一来你就直接劝我逃跑?”

    尉迟长龚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痛苦之色,作为将军尉迟长龚不愿意逃跑,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走就走不了了,双方士兵的战力不一个档次上面,何况尉迟长龚深知长安的一些大户世家是个什么德性,现外面的两家分出了胜负,估计会有不少人想着要将长安献出去谋求富贵,长安已经是死地。

    “太子,臣愿死守长安为太子断后,大唐国运系于太子一身,臣无能,就让臣和长安共存亡吧,太子您一定要走,不然大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长安的守军安庆绪手中损失巨大,现要守住那么长的城墙完全是不可能的,请太子速做决断啊。”尉迟长龚连连磕头,声音惶急。

    李亨这时已经从愤怒中清醒了过来,苦笑道:“长安就这么丢了?我怎么面对天下人?那个当年的一个小小武官,现已经那么强了。”

    尉迟长龚说道:“太子则大唐还,请太子立刻动身,安西军击破安庆绪部没有消耗实力,随时可能对长安发动攻城战。”

    李亨长叹一声:“走吧,尉迟将军你也不必死守长安,保护吾出城吧,其他的人我不相信,我怕到时候直接将我送到李佐国面前去了。”

    尉迟长龚一愣,确实是这个道理,就点头道:“那好臣一定保护太子殿下安全南下,现请太子速速准备启程。”

    李亨还想说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化作一声叹息,转身往殿后走去,站身后的李辅国连忙跟上。

    李亨脚步急急回廊之下行走,身后跟了十几名侍卫和宦官,这时整个安庆宫都是乱串的内侍和宫女,李亨先是大怒,随后浑身无力,自己没有办法保住这份基业,当然也保不住这些宫内人,一名宦官身后背了一个包裹从回廊一侧冲出,差点撞上了李亨一行人。

    李辅国上前一把推开这个宦官,大吼:“张朝臣,你这j徒,干什么去?”

    那宦官张朝臣是李隆基的淑妃的管事太监,李隆基出逃连淑妃都没带,张朝臣当然也就留了宫中,这时听说了太子要走,连自己伺候的淑妃都顾不得了,收拾了东西就想出宫去,没有想到会碰见太子。

    张朝臣一看太子就面前,吓得脸如土色跪倒地:“奴婢该死,奴婢的家人都长安,奴婢想回家去,就算死也和家人一起,太子饶命啊。”

    前面说得凄凉,后直接暴露了怕死的样子,李辅国骂道:“现想跑?太子面前如此,洒家杀了你。”就要命身后的侍卫斩杀张朝臣。

    李亨摇摇手,有气无力的说道:“算了,是我无能,不能护住长安,让他去吧。”说着就往前走,看都没有再跪着的张朝臣一眼,李辅国狠狠的瞪了张朝臣一眼,跟上李亨扶住了李亨的胳膊,一行人走进了深宫。

    张朝臣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够捡回一条性命,擦擦额头的冷汗,站起身就走,但是腿吓软了,起身就摔了个马趴,他急急起身,头也不回的就小跑着离开了。

    廊下的一丛花树边,一双眼睛看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花树一动,一个身穿小黄门服侍的宦官走了出来,眼中含着恨意盯了李亨离去的方向一眼,这人正是潜入长安的郑春云。

    郑春云对大明宫和安庆宫都非常熟悉,安庆绪攻城大明宫的太监宫女都集中到了安庆宫,人多了之后郑春云混进去也就比较容易了,忍住了一巴掌拍死李亨的冲动,郑春云记得李佐国安排的任务,走到了离自己刚才藏身处不远的一个假山边上,假山上面掏掏摸摸一阵,假山下面传来一阵声响,假山上一块石头向内缩回去,露出了一个一人多高的洞来。

    郑春云身形一闪进入了洞中,随后又是一阵声响,那个洞消失了,外面一阵寂静,仿佛根本没有人来过一般。

    当晚郑春云就见到了李佐国,李佐国十分惬意的躺一多条毛皮铺成的床上,郑春云换过了服饰进了李佐国的营帐,一进门郑春云就跪倒地向李佐国行礼。

    “起来吧,都检查好了,密道都能够用吧?”李佐国问道。

    “常奴将大明宫到安庆宫的三条密道都走了一遍,只有一个入口靠近城墙的地方被堵住了,其余的两条密道都。”郑春云恭恭敬敬的回话。

    李佐国挥挥手说道:“不要那么一本正经的,起来坐下说话,我们算是师兄弟,不要像是见了皇帝一样。”

    郑春云脸上露出笑容:“镇守以后就是皇帝,常奴怎么能不恭敬些,大唐的天该换了。”

    李佐国摇摇头:“现说这些还早,长安都还没有拿下。”

    郑春云说道:“长安唾手可得,横扫天下也是指日可待,为了大都护常奴愿意等着看李隆基的下场。”

    李佐国听见郑春云说道李嗣业,撑起身体正坐:“长安打下来就是我们的极限了,需要消化占领的地方了,李建勤那边送来的情报我才看了,我们攻得太快,很多地方不稳,不少的官员还心向李唐,几个县还居然又反了,还有一些人组织起来专门刺杀我派去的官员,毕竟大唐百年江山,人心不可能一下就靠向我们。”

    郑春云说道:“常奴知道,安西军中不少战士都是胡人,很多人都看不惯安西军的组成,认为我们是和胡人没有两样,不过这种想法官员中居多,底下的百姓倒是不抵触我们,至于这些官员,敢闹事的杀了就是了。”

    郑春云话中杀气森然,李佐国歪头看看郑春云,看着郑春云十几岁的模样,脸上还显得稚嫩却杀气腾腾的说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你这小子杀气见长啊,不可能把这些人全部杀完,现我们是需要他们的,只不过起来明火执仗反对我们的就要杀,特别是那些降了又反的,我会吩咐李建勤去做,不过是打下了长安之后。”

    李佐国伸个懒腰说道:“此间事了你就会安西去,现摊子铺得太大,我家里需要一个高手守着,不然我不放心,毕竟就算是安西也有人对我反唐不满,你和师傅我家坐镇我就安心了。”

    郑春云站起身帮李佐国脱去外衣,然后端起地上的一个铜盆,里面是一盆清水,郑春云熟练的将毛巾搓好递给李佐国净面,说道:“常奴明日就出发回龟兹,镇守请放心,府中的安全常奴回照顾好。”

    郑春云说着脸上一片黯然,李佐国知道他又想起没有保护好李嗣业的事情了,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事不怪你,不要老记心中,回去照顾好我的妻儿,你可是我儿子的师叔。”

    郑春云擦擦眼角,服侍李佐国睡下,然后轻轻吹灭了帐中的灯,转身出了帐篷,那一夜郑春云李佐国的帐外站了一夜。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五十三章 虎踞长安

    长安乱了,还能够出城的百姓和世家大户都准备出城,但是不知道城外的安西军到底是什么态度,结果大唐守军悄悄的打开了南门放出了一千多百姓出城,结果安西军并未阻拦的情况下,能够走的百姓和大户们就准备出逃了。

    南门打开了一道副门,大约三万多人一涌而出,其中还有不少马车,那是拉着细软财物,这是夹杂百姓中的长安富户的马车,这次安西军却没有视而不见,这群人走出长安城不到一里,安西的骑兵出现了。

    这些人大惊之下纷纷回头想逃往长安,但是城上的唐军又怎么敢这个时候开门?而能够逃回南门的人都是出门晚出城并不远的人,安西骑兵非常有经验的城上唐军射程之外轻轻的一个小弧线的内切,就将大约两万人给圈了起来,跑向南门的人安西骑兵并没有去管,反正跑不远。

    骑兵只有三千人左右,但是面对两万多手无寸铁的百姓却是大的威慑了,安西骑兵没有大开杀戒,只是勒令被围的人蹲地上,所有携带的财物和粮食全部上缴,然后将这些人又重赶回长安城门。

    骑兵就不远处监视,南门上的唐军也不敢开门,就这样僵持了下来,不多会安西的辎重兵到了,将地上的财物粮食全部装车,至于那些马车,也全部成为运送东西的工具了,随后辎重兵退走,安西骑兵只留下了三百骑南门外监视。

    城上的唐军门外的百姓的哭喊中试着开了一半的副门,让城外的百姓进城,结果安西骑兵并没有趁势夺城,这一幕就是要表明安西军的态度,长安城的人口不准走,李佐国现就是需要人口,长安城常住人口居然能够超过百万,虽说因为战事逃走了一部分,但是此时城内的人口还是达到了六十万。

    此次放百姓出城也是尉迟长龚的一次试探,就安西军的反应,结果发现先前逃走的一千多百姓并没有被赶回来,说明安西军已经放任他们离开了,而且安西军也没有展开屠杀的行动,这对尉迟长龚来说就是能够突围的好的反应了。

    李佐国并没有闲着,安庆绪留给李佐国的四万多俘虏可是上好的兵源和劳力,李佐国和手下的众将正忙着整编俘虏,俘虏是不会直接编入军中的,一是影响战斗力,二是俘虏的忠诚没法保证,所以李佐国安排俘虏是先编成一个大营,然后安插进安西军的军官进行管带。

    主要就是进行筛选和甄别,将能够用的士兵挑选出来,进行安西军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让他们快的成为能够使用的兵力,而挑选剩下的士兵则往安西送去,成为修路大军中的一员,就算是去修路也不是拿他们当奴隶一般的使用,不但饭食管饱,每月还有银子,只不过干满三年之前是不能拿银子的,当干满三年之后就成为了自由人,那么要到那里去安家就由得他们自己挑选。

    这样将俘虏分流有不少好处,显而易见的就是不需要用大量的兵力来看守俘虏,但凡有条活路俘虏是不会再造反的,不然战场上就不会投降了。

    李佐国只用了一天大致巡视了一遍俘虏的整编,就回到了大帐,后面的事情自然有专门的军将管理,一些比较优秀强壮的士兵被李佐国手下的将领第一时间挑走,这些人是少数,就算到了这些将军的手下也翻不起大浪,当然如果这样还要想着生事,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长安百姓的出逃李佐国已经知道了,不过根本没有放心上,李佐国还有些高兴,要是长安有死守的架势就不会放百姓出城试探,这也深合李佐国的意,李佐国回到营中叫亲兵打来清水准备洗漱一下,郑春云一大早就告别李佐国,带了二十几名侍卫就回转龟兹去了,有郑春云保护家小李佐国放心得多。

    因为安西龟兹城银营有消息传来,说是街面上有留言,说是李佐国反唐倒行逆施,必将失败,等等不足而一,龟兹虽然是李嗣业获得大都护之位才开始经营,但是这几年随着安西军的不断胜利,龟兹实际的掌控也是不错的,现出现这样的留言李佐国没有掉以轻心,因为李佐国想到能够自己的腹心之地传播留言的必然是李佐国手下的官员有问题。

    对于军队中有人闹鬼李佐国是不信的,军队的掌控一直是李佐国的重中之重,只有可能是安西的文官一系出的问题,李佐国已经严令李逸彻查。

    冰凉的清水浇脸上,让李佐国的精神一振,李佐国想着安西的留言,嘴角露出了冷笑,看来自己待人还是太过宽厚,就有人不自量力跳了出来,真是天真得很,难道几个流言就能够让自己后方不稳?笑话,老百姓才不管上面的统治者是谁,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的衣食住行。

    军队通过那么几年的努力,已经牢牢的绑了李佐国身上,单凭说几句坏话讲点忠义,安西就会造反?李佐国双瞳中的杀意浓重了几分。

    一名亲兵进账禀报:“将军,外面有从长安来的数人求见将军,说是有要事禀告。”

    李佐国点点头,心想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了,就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亲兵转身去了,李佐国走到自己的椅子中坐下,不一会亲兵就带进来,来人一进门就跪伏地上向李佐国磕头,李佐国并不答话,等待了片刻才问道:“你们是从长安出来的?”

    为首的一人说道:“回大将军,草民几人正是从长安出来的,有紧要的事情禀告将军。”

    李佐国说道:“哦!什么事情如此紧要?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答道:“我是长平侯刘忠珏府上二管事刘久喜,我身后这几人都是长平侯至交府上的管事,前来将军这里就是禀报太子李亨想要出逃的消息,再有就是长平侯愿意帮助将军攻下长安,以表对将军的一片忠心。”

    这人也不兜圈子,直接就说出了归附之心,长平侯刘忠珏是当年李世民打天下的忠武将军刘成功之孙,刘成功虽没有上凌烟阁,但也是封侯的待遇,到了刘忠珏这一辈已经没有实职,只不过是长安的大户之家,因为姻亲和不少官员有关系,算是长安豪强之一,这种人希望能够恢复祖上的荣光,但是现实又是没有实职,所以第一个来到李佐国这里表示归附之心,也算是第一批长安的内应。

    李佐国说道:“好,你们侯爷有归降之心就好,长安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我要攻下长安易如反掌,你们能够再回长安吗?”

    那二管事刘久喜说道:“我们能够再回长安。”

    李佐国说道:“那就回报你们的主家,李佐国先多谢他们的看重了,我不需要他们帮忙攻打长安,但是安西军进长安的时候就需要他们组织人手帮忙维持长安的稳定,这才是我需要他们做的事情,至于李亨想要逃跑,我这边已经知道了,这事他们不要管,我自有安排,你们这就带话回去吧。”

    刘久喜磕头应了,退出帐去,李佐国点点头比较满意,虽说长平侯不算什么长安的重要人物,毕竟是开了个好头,这时帐门一开,李麒和郭北两人走了进来,两人和李佐国关系不一般,因此门口的亲兵没有通传,李佐国也不以为意。

    两人一进门就对李佐国行了个军礼,郭北问道:“刚才出去的几人是什么人?看上去獐头鼠目的。”

    李佐国说道:“是长安长平侯府中的管事,前来表示归附的。”

    李麒说道:“长平侯!没听说过啊,估计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李佐国笑道:“这只不过是长安真正的权贵投石问路的先锋罢了,他们回到了长安必然会有多的来归附的人,不然你认为一个闲职县侯能够让自己的管事轻松的出长安?这是试探我的态度,我没有表示升赏之意,只是表示感谢,鼓励了几句,透露长安我能够轻易攻下,你们看着吧,不出三天,长安城内的各级权贵就会纷纷派人前来,这样李亨恐怕会早出逃,我们拿下长安就轻松了。”

    郭北笑道:“这些长安的贵族世家看来没有什么气节,一看我们强势,马上就靠了过来,这为人可真没有忠心。”

    李佐国正容道:“可不要小看这些世家的处事之道,正是这种依附强者的行为能够让这些世家能够血脉延续,而且不管朝代迭都能够屹立不倒,我们看来他们没有气节,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必要的生存之道,王朝的存时间都不能使这些世家中断,不要小看他们。”

    郭北和李麒都躬身受教,李麒兴奋的说道:“少镇守,什么时候进长安?我可是等不及了,这可是大唐的国都啊。”

    李佐国说道:“多等两天,至少要等长安城内想来我们这边的人都来表个态,然后就攻攻城,给李亨已给突围的机会。”

    郭北和李麒都笑了起来。

    这时尉迟长龚正对太子李亨说话:“太子殿下,出城突围只能是骑兵,长安城内的马匹只有两万多,这已经是量不惊动那些大臣的情况下能够收集的马匹了,为确保突围成功,战马的数量要保证多出三分之一,所以这次的突围人数只能是一万五千人左右,我们收集马匹的行动以末将只见恐怕是被有心人知道了,就等安西军开始攻城就要突围,不然怕城内走不掉的勋贵们出现问题。”

    李亨这几日都有点魂不守舍,闻言问道:“那我的太子妃和侧妃不能一起走?”

    尉迟长龚说道:“皇太孙和其余太子的四个儿子能够和我们一起出发,别的皇孙年纪太小,就不能走了,太子妃她们要跟我们一起骑马突围恐怕也是不行,只能留下。”说道这里尉迟长龚跪倒地,以首顿地说道:“太子,末将实无能,但是只有这样还有突围的希望,不然的话恐怕都要跟长安玉石俱焚,请太子决断。”

    尉迟长龚说这话也是无奈,要是不点明的话,李亨要求带上所有的女人一起走,那就不叫突围叫郊游了,李佐国正好一网打。

    李亨面色难看,后长叹一声说道:“尉迟将军去准备吧,我去和太子妃告别。”说道这里李亨脸上露出厉色:“李佐国,我堂堂大唐太子居然被你逼到了这个地步,吾与你不共戴天。”

    李佐国此后的两天见了长安的几波来人,其中份量重的就是安国公裴圭的二子,这裴圭虽说也是年老家修养,但是其大儿子裴子轩却是长安城中神策军校尉,长安勋贵的家丁亲兵组成的一万多士兵正是由裴子轩统领,这是实的兵权,李佐国都比较重视。

    裴圭的二子名为裴子达,对李佐国说明裴子轩已经接到尉迟长龚的命令,令裴子轩领麾下士兵上城顶替神策军防守,到时候李佐国攻城裴子轩则会开城迎接安西军入城。

    送走了这些人之后李佐国有些意兴阑珊,大唐的安稳日子太久了,特别是长安,已经没有了李唐建国时候的勇烈,长安这座都城就要被这种方式攻下,李佐国对于这样的反差有点不适应。

    李佐国当晚就命令安西军准备攻城,各营开始备战,然后将领各归本营进行进入长安的准备,无非就是不准扰民等等,违令者只有一个字“斩”。

    第二天一大早,安西军长安城东门列阵,攻城器械全部拿出了营地,李佐国并不乎长安城中是不是想要归降,不降也不怕,照打就是了,于是李佐国的命令就是按照真正的攻城准备。

    三通鼓过后,安西军开始向长安城扑击,一列列一队队安西士兵开始冲锋,长安城上的唐军安西军进入弩箭的射程时并没有放箭,当安西军到了护城河边上时,长安东门的三道大门同时大开,安西军士兵毫不客气一拥而入,李佐国的安西军经过半年多的战斗,战靴终于踏进了长安,这个大唐的国都和心脏。

    当安西军攻进长安时,长安南门打开,李亨被一万多神策军保护着冲出了长安,李麒的骑兵没有动弹,连象征性的追击都没有做,目送李亨往南而去。

    至此,李佐国向东的战略完成了大半,不但击败了北方有实力的唐军将领郭子仪和李光弼联军,将朔方收入囊中,又趁势攻下了长安,击败了安禄山的精锐部队,已经显示出了安西军强悍无敌的战力。

    李佐国没有住进皇宫,只是将安庆宫和大明宫派兵守住,里面留下的嫔妃李佐国没有去动她们,还按时送进食品用具,李佐国回到了当年入长安时买下的府邸,这府邸李嗣业身死之后被杨国忠侵占,此时杨国忠已经成为了一缕孤魂,李佐国住进这座府邸当然也没有人能够阻止。

    安西军进入长安之后严守军纪,将长安的十二个官库和内外库房全部封存,同时对长安城内进行宵禁,长安百姓虽然都战战兢兢,但是安西军却是根本没有闯民宅的行为,还将安西军进城之后趁机进行抢劫的长安泼皮们很是斩杀了一批,所有大臣官员的府邸安西军也都没有去马蚤扰,只是派兵守住门口。

    然后开始长安的大街小巷贴出安民告示,安西军士兵敲开了长安百姓的房门,让百姓出门到贴有安民告示的地方聚集,安西军中的军官每一个安民告示下面对怀着忐忑之心的百姓不停的宣读告示上的内容,无非就是几点,安西军对百姓家宅不得入内,不得抢劫民财坏人性命,安西军士兵会长安城中巡逻,只要有安西军士兵违反告示上的军令,百姓可向巡逻士兵投告,违反军令的安西士兵只有一个斩字。

    同样的,长安的唐军要第一时间到各个安西军营报到,有七天时间,要是七天之内不交出武器到这些地点报到,那么视同反抗,一律格杀,窝藏唐军的人无论是谁家产抄没,同时为首者斩首,所有的长安百姓一个月内到安西军设立的六十几个登记点登记户籍,确定人口,一个月之后进行核对,凡是有没有登记的人口一律发配安西做苦工四年。

    当这个告示贴出并使长安的百姓基本知晓了后,一些躲入民宅的唐军士兵开始到安西军营报到投降,当然也有不少家就长安的士兵就脱去军装成为了长安的百姓,李佐国此举不过是要消除长安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李佐国随后的举措让长安百姓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为李佐国运来了将近一百万石粮食,开始投放市场平抑因为长安战事上涨的粮价,这才是长安底层百姓关心的问题,长安民心基本稳定了。

    这时李佐国开始对留长安的文武官员发出了召集,让他们三天之后的中午前到自己的府邸,对于不来者,李佐国只给了四个字“过时不候”,这四个字让长安的官员勋贵们伤透了脑筋,这是什么意思?既没有说不来就杀,也没有说来了如何?

    但是不少人还是决定去看看这个长安的主人是个什么意思,当然也有死硬不来的,李佐国这时自是不去理会,一片猜测中,李佐国的李府迎来了长安各级官员勋贵的集合。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五十四章 西归安西书生反

    “今日请各位来府中一聚,就是为了今后这关中的管理之事,各位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唐重臣,想必对我这个边荒来的无名之辈还是瞧不起的吧?但是现李某人并不需要各位高看一眼,只不过你们学的圣贤知道是要为天下百姓出力的吧?李佐国并不需要你们为我效力,只需要你们能够为这长安、关中的百姓出分力就可以了。”李佐国站厅中对来到李府的长安的各级官员侃侃而谈。

    长平侯刘忠珏和安国公裴圭站前列,裴圭的两个儿子站稍微靠后的地方,因为开城有功,裴子轩已经被李佐国封为都尉一职,这都尉只是临时封的将军职位,只等长安局面稳定之后就会再封裴子轩官位,安国公一家现已经是长安城中获利大的家族了,李佐国还提拔裴圭的儿子裴子达为长安府尹,负责稳定长安民心,裴圭现心满意足。

    李佐国扫了底下各怀心思的众人一眼,这些人实际上是属于长安城的边缘贵族,真正是李隆基的心腹已经随同李隆基出逃了,而李亨的心腹也基本随李亨出逃了,只是不少李亨属臣的家眷还留长安,李佐国也没有为难他们,只不过是监视他们的家宅罢了。

    这些中层的官员长安并不是非常得意,所以李佐国发出召唤他们都一个个的上门来,也就是为了看看能不能这个占领了长安的军事强人的手中得到自己原来不能得到的权力,这种心思李佐国了如指掌,要是真对大唐忠心耿耿那里会跑到自己府上来?

    至于不来的,也有,李佐国暂时不会理会,要是现就处置这些人怕会造成丨人心浮动,李佐国准备以后处理这些看不清现实的人。

    现面前站着的这些人也就是准备投向李佐国怀抱的,李佐国当然要给他们点好处,裴子轩、裴子达和刘忠珏就是例子,刘忠珏现是长安内卫总管,这也是一个临时职位,统领三千从俘虏中挑选出来的士兵,专门负责长安的日常治安。

    “关中州县上百,人口几百万,我这边需要人才来帮我掌管这片土地和百姓,你们都是大唐的精英,家中子弟也是从小培养,今天我就不兜圈子了,就请你们各自拟定一个推荐的名单出来,我需要大约两百个俊杰,推荐的家族要写明这些人的特长和本事,要是推荐有误,并没有你们写出来的本事,那么不但马上去官回家,推荐的家族也要受牵连。”李佐国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但是没有明说推荐失误会受什么牵连。

    不过这些世代为官的家伙那里不知道李佐国的背后意思,无非就是以后就没有举荐的权力了,现李佐国囊中缺人,不得不寻求世家培养的人才,大唐的选材分为两种,一种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李佐国肯定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另一种则是举荐,由大唐皇帝根据大臣的举荐征辟人才,李佐国用的就是后一种,让这些靠向自己的长安世家从中得到一些好处,从而能够真正的和自己捆绑一起。

    而李佐国并不是对这些人没有防备,李佐国已经打朔方之时就让安西坐镇的段天和带领疏勒学院的一百名毕业的学子来长安,当时李佐国就非常有信心能够攻下长安,段天和长安多年,论长安权贵的熟悉程度比自己强得多,有他前来李佐国是比较放心的,而且段天和安西的几年也证明了能力和忠心,李佐国就准备让段天和来作为关中的总管。

    不错,李佐国是准备安排好长安的事物之后回安西一次,安西是李佐国的后方,强悍兵力的兵源地,安西出现的一些流言李佐国已经知道了,回去稳定安西军心民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主要的原因就是阿丽儿的产期是年底,李佐国要去陪伴自己的妻子生产第二个孩子,这对李佐国来说才是超过一切的大事。

    李佐国吩咐完之后就令长平侯刘忠珏、安国公裴圭和他的两个儿子留下,其余的都下去准备举荐之事,一百多官员来了李府,然后几句话的功夫就被打发了出去,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种被耍弄的心情。

    几个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的长安中层官员恨恨的上车离去,而多的官员则是仔细的消化李佐国所说的话,自己家族中的优秀子弟如果能够通过举荐成为官员,不管是长安为官还是外放为官,这可是振兴家族的一条捷径,李佐国缺乏人才的前期必然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但是风险也有,要是李佐国的安西军被击败,大唐重掌握关中,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死罪,想到李佐国的部队摧枯拉朽的强悍实力,这些官员眼中的神色坚定了起来,能不能这次旧王朝迭中占据好的位置,就要看这次自己推荐的人才是否出色了。

    门口站岗的李佐国亲兵看到这些本来不急不慢的长安权贵们,急急忙忙的骑马的骑马,上车的上车,一下就走光了,都不由奇怪,镇守说了什么?让这些人火烧屁股一般的跑了。

    这些人是要赶快回去商量要将家族中优秀的子弟送到李佐国这里来,两百个名额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说不定一犹豫就没有了,可得赶快安排。

    李佐国留下刘忠珏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