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禹眸色骤变,像是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我妈告诉你的?她去找过你?她跟你说了些什么?”

    陶然摇头,“她什么都没说,不关她的事。在她找我之前,我就把孩子打掉了。可她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不兴奋,也不觉得遗憾了。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们之间的问题就是那一场婚礼吧?你补给我一个婚礼,我就应该感激涕零,带着孩子回到你的身边过日子吗?”

    “我没有这个意思……”

    “不管是什么意思,反正你是这样做了。或许你觉得这是为了我好,也是为了宝宝好,可你从来没问过我够不够信心继续跟你走下去,也没想过我们是不是真的合适。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他不作答,她就继续,“你工作太忙,顾不了家里,也兼顾不了我的情绪,我有时很敏感,需要人哄,宝宝也是……其实我一直在迁就你,所以很累,我不想永远这么累的过一辈子。”

    “你不用说了,我不信,一个字也不信。”他们有过快乐的时光,在他们的小窝里专心致至熬一锅靓汤,他买甜品给她,一口一口喂她吃下去,那些相视而笑的默契,相拥而眠的温暖不可能是假的。如果不是突发的意外,他们都想过就这样过一辈子。

    他是做错事,可孩子是无辜的,她也不能就此否定过去的一切。

    “要说的话我已经说完了,你不信……我也没有办法。姜禹,可能我们真的没有缘分,以前是我们太强求了。”不怪她迷信,孩子的事真的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颗稻草。

    就这样了吧,注定的,她和姜禹相识一场,也算爱过,走不到最后,也是注定的。

    “陶然,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是我想要重新开始的唯一理由?你要怎么才肯相信我对你的感情是真的?就算现在孩子没有了,我也不打算放弃!”

    “你要怎么才能明白?”陶然几欲崩溃,“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知道你够执着够深情,最初喜欢你也是因为看到你可以等苏苡整整四年!可你再好也不是我的,我们不合适,不合适!一开始就是强求,勉强不会有幸福的,到了现在这一步你还不懂吗?”

    她转身就走,姜禹把她拉回来,看到她拼命压抑着眼里盈满的眼泪,就像被针戳到一样痛。

    活着就是强求,没人能够幸免,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在他面前不会笑,连哭都要苦苦压抑?

    柳博延看到陶然跌跌撞撞地跑回来,把自己锁在屋里,料想她是去跟姜禹摊牌。不知他们是怎么说的,陶然看起来那么脆弱伤感,但一昼夜过去,好像又恢复了正常模样。

    他把一份文件放到她跟前,“看看这个,没有异议的话就在右下角签名,即时生效。”

    “是什么?”

    “我代表光谷传媒签发给你的工作offer,你总不能一直这么赋闲在家。”她如果愿意,就算养她一辈子也无所谓,但他明白她现在需要一点寄托,先前是有记者工作,辞工之后有孩子,现在孩子没有了,他只有用这种方式再重新给她安全感。

    陶然拿起来逐行逐字地看完,笑道,“条件太优渥了。”

    “不是白给,光谷的工资没那么好拿。”

    陶然歪了歪头,“有没有办公室?”

    “都腾出来了,在我办公室旁边。”

    “坐在40楼的都是管理层,我这样算是平步青云?”

    “你反正早无所谓别人说你是光谷的太子女,现在不如坐实这称谓,爸爸也不会有意见。”他顿了顿,“如果你不喜欢作管理,还有前线记者的职位可以给你。”

    就是太辛苦了,他曾亲眼见她奔波,实在太多不舍。

    陶然没再说话,倾身上前抱住他。

    柳博延僵硬得手不知该放哪里,好半晌才搭在她肩上,指尖是她近来长长许多的发丝。

    “我妈妈刚嫁进来的时候,我觉得你是这世上最可怕的人,从来都不笑,乖戾,难讨好,嘴巴坏……”陶然鼻音嗡嗡的,“可现在没有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都记在心里,可是却没法回报,对不起,大哥,对不起……”

    柳博延胸口沉沉像压住大石,却不屑似的哼了一声,“你以为我稀罕你的回报?”

    喜欢一个人十余年,如果一心惦念回报,不知要痛苦成什么样子。就算有朝一日能成眷属,倾尽余生她所给你的也仍欠奉先前那十余年的深情,计较起来没完没了,再好的感情也经受不起。爱情里的先来后到,孰多孰寡,都不重要,她现在相信命中注定,他姑且也随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陶然又哭又笑地摇头,眼角的泪都蹭他衣领上,“嗯,柳博延不稀罕,柳博延最潇洒。”

    静静相拥的时刻短暂而美好,陶然终于抬起头来正色道,“大哥,我愿意到光谷帮你,但现在不行,我资历太浅,阅历不够,又从没做过管理,担不起你给的offer。我想出去走走,再回学校学点东西。”

    “你要去哪里?”

    “英国,我已经在做申请材料,希望会有好的结果。”

    如果不是肩上挑着那样大的责任,柳博延差点就脱口而出陪她一起去。“出去散散心也好,可是我怕你乐不思蜀,再也不回来了。”

    “怎么会?我舍不得你和柳叔叔,还有刘嫂做的菜。”

    柳博延重新抱住她,“我给你写最好的推荐信,要读就读最好的学校。”

    她快乐就好。

    *******

    姜禹独自回到公寓,他无数次幻想过,在楼下仰头能看到家里亮着灯,推门的时候看到那个窈窕身影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尝一口刚做好的饭菜,然后摇头晃脑地说好吃,跑到面前搂着他的脖子邀功。

    只可惜奇迹一次都没实现过。

    他刚从省城回来,有案子抽调各级得力骨干组成专案组,省内和邻省各个地州市的跑,忙碌让他分不清昼夜。案子破了,召开媒体发布会的时候,他在现场来来回回的找,那个举着相机和笔记本一脸无畏漂亮女记者再也没有出现。

    有多想她就有多少落寞,子殇的疼痛还没有过去,又从小燕那里得知陶然即将前往英伦留学,打击接二连三,好像是必然的,他都已经感觉不到痛。

    开放式的衣架上有一缕白纱,是上回误送到陶然那里惹她伤心难过的罪魁祸首。不,罪魁祸首应该是他,白纱倒像是陶然的影子,在安静的角落默默陪着他。

    她穿婚纱的样子那么好看,腼腆羞怯,他却只在婚纱店里见过她试穿的那一次。据说每一个女孩穿婚纱都是最美的,在婚礼上光彩照人,他无缘得见。

    陶然打电话来,语气淡淡的,“姜禹,不用再送东西到家里来,我要走了。”

    他关心她身体,流产之后的休养就像坐小月子,她虽然年轻,但也要格外注意,所以每周他都从她喜欢的私家汤馆订鸡汤送过去。

    “你要去哪里?”

    “英国,已经找好了学校,下月初就走。”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她亲口说出来,姜禹还是窒闷得喘不过气,“要去多久?”

    “两年,或许更久,还不确定,要看我的适应情况。我挺喜欢欧洲,也许待的时间会长一些。”

    电话两端都是长久的沉默,陶然几乎以为他已经没在电话旁边,“我就是跟你说一声,没有其他事,听说你刚从专案组回来,辛苦了,早点休息吧!”

    “陶子……留下来,不要走。”他轻声叫她的名,他向来很少这样叫她,太亲昵无间,他更喜欢当初她跟他解释自己的名字时所说的“共君一醉一陶然”的意境和特别。可是如今唇齿之间咂摸着这个昵称,让他觉得自己也是她生命中最亲密无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待她像个孩子、像个小女人,没有偏见,没有误会,只有单纯的疼她爱她的感情。

    “我已经决定了,姜禹,我想出去看看。”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如释重负,像是在跟一个普通朋友聊天,“你以前不是总说我业务不精爱耍小聪明么?这趟出去游学,应该会有很多收获,下回再见,也许我就是真正的大记者了。”

    姜禹把脸埋在掌心,他们是否从开始就存在许多谬误,导致今日的无法谅解?

    “那你哪天的航班,我来送送你。”

    陶然似乎犹豫了一下,“下个月3号,下午五点,飞伦敦希斯罗。”

    月初一直下雨,姜禹买了一束玫瑰赶往机场。他真是个差劲的男朋友,过去那些相恋的时光,竟然没有认真送过陶然一次花。

    花束包扎得简洁绚烂,中间藏着一张小小的卡片,只有三个字,正是苏苡曾经忠告的那样:告诉你爱她,不管多晚,不管用什么方式。

    他也是只是一介俗人,他追求心爱女孩的方式乏善可陈,但都没有关系。

    我爱你三个字的涵义,亘古不变。

    机场人来人往,候机楼一年365天时刻都上演走与留的感情戏码,高大英武的姜警官就算抱着花束也并不显得突兀特别。

    可他却没有见到陶然,只有韩漱和燕华秋在大厅里等。

    “怎么回事,陶然呢?怎么没看到她?”

    小燕不忍心开口,韩漱无奈又伤感,“对不起大禹,陶子改了1点的那班航班,她有意避开你,不让我们给你电话。”

    姜禹一把拎起他的衣襟,“不可能,她明明告诉我是五点整的航班!”

    小燕拉住他,哽咽道,“姜队,是真的。陶然或许只是怕见到你就又动摇走不了,她一向都不喜欢送别。”要不是她强烈抗议,说不定她和韩漱也没法来送机。他们倒希望姜禹能撼动她的决心和勇气,但似乎已经没可能了。

    花束垂下来,落在地上,姜禹颓然地靠在玻璃幕墙上。她果真不肯原谅他,连最后送行的机会都不肯给他。

    他们的相遇,难道只是为了最后这场离别?

    第70章 再续

    从图书馆走出来,陶然在桥底漫步,不是旅游旺季,没有那么多蜂拥而至的游客,但桥下各个角度仍不断有人摆拍留影。

    头顶的风景是英伦明信片中最常看到的一角,仿自1914年威尼斯建成的名桥,有沉沉文化积淀。她从这里可以走到新学院,晚间6点礼拜堂内有晚课,她每周来听一次,唱诗班声音太美太纯净,再多喧嚣到这里也划归平静。

    刚来的时候,她发现书本中的记载多有偏颇,天气明明风和日丽居多,于是她更乐意走的远一点,比如到温莎镇去看天鹅,波光粼粼的水面,看起来优雅闲适的天鹅近距离看来都是圆润可爱的,有的成双成对,有的茕茕孑立,只是从你眼前游过,却能让人不自觉弯起唇角。

    据闻某大牌艺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长途跋涉坐飞机到广场喂鸽子,喂完就一身轻松的离开,以前她还不能理解,现在却好像有些明白了。

    伦敦有历史有回忆,无数人在泰晤士河畔看透人世悲喜,不用离开现实,却可以学会不再逃避现实。陶然没有那样大彻大悟的心,但在这里停留那么多时光,她多少也参透一些东西。

    万金难买内心平静,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

    柳博延来看过她一次,他的身体不适合作长途旅行,也不喜欢炸鱼和土豆条的单一,见她适应得不错,悬着的心也放回原处。

    她没有开始新的感情,也许这里人人都受绅士文化的影响,跟人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很难更进一步。也有莫德林学院狂放潇洒的艺术生追求过她,无奈完全跟不上艺术家的思维模式,一起喝过两次咖啡,也就作罢。

    偶尔她也想起过去,想起那个人,尤其路过唐宁街,英姿威武的士兵表情严肃,每个人都像极了不苟言笑的他。

    姜禹……

    陶然穿过方庭,脚步微微一滞,回眸去看刚刚人群中擦肩而过的身影。各个学院和街道常常可见东方面孔,并不稀奇,她也从不曾错认过什么人。世界太大,想见的人可能永远都无法再偶遇,世界又太小,刻意回避的人即使山长水阔也能在异乡遇见。刚才那一瞥,怎么就恰好与她心中掠过的影子重合?

    在咖啡店买了一杯拿铁,身后就是一对中国情侣,男孩子高大俊朗,穿深色风衣,揽着爱人说一口顺溜的京片子。陶然释然地一笑,当初还是那人教她的,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

    “密斯,你的零钱。”她稍稍晃神,没接稳服务生递来的零钞,硬币落在地上,清脆作响。

    她刚一弯身,绕在脖上的围巾又松散开来,等她整理好再蹲下去,手指正好与另一人的指尖相触。

    “谢谢。”又是深色风衣,亚洲人的肤色,她以为是身后那对情侣,感激地抬眸,看清了眼前的面孔时,整个人都僵在那里。

    “那边还有一个。”姜禹捡起最后一个便士递到她手里,才轻轻说了一句,“好久不见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到底要经历多少,两个人才由洞房花烛夜变成他乡遇故知?

    陶然跟他并排走在南部的教堂草场,旁边是查维尔河,入眼处皆是苍翠青绿。

    “你来旅游?”陶然问的很平静,她不会自作多情地认为他是特意来看她,他的公职身份本身出国就十分不易。

    “不是,在北欧四国受训,今晚赶希斯罗快线先回伦敦。”只有一天的时间,就想过来看看她。

    “受训?难道是……?”

    姜禹笑着点点头,在北欧受训的纪律部队很容易猜得出来。

    陶然都有些难以置,心底不是不震撼的,“可是怎么会……太危险了。”

    “也不尽然,很多维和部队成员从始至终没有用过一颗子弹。”

    陶然深深看他,“任务在什么时候?”

    “还不知道,现在只是通过选拔之后的特训,结束之后仍然回之前的岗位,等待派遣。”

    “你家里人知道吗?”

    姜禹笑笑,“我都过了而立之年,自己的人生自己可以做主。你呢,过的好不好?”

    “还好,你看我都胖了这么多。”

    “是你以前太瘦了,现在也不胖,不过脸色好很多。也许这里环境水土更好,雾都雾都,倒比咱们有雾霾的城市强。”

    陶然终于露出笑,姜禹不由多看她几眼。

    他们穿过维多利亚式的门廊,走到15世纪修建的塔楼面前,迎面有学生成群结伴走过来,其中有一头褐色鬈发的白人男孩径直走到陶然跟前,热情地贴面打招呼,一通神侃。

    陶然出于礼貌介绍姜禹与他认识,姜禹用流利英文问候他,客套地握手。

    “是你的仰慕者?”鬈发男孩走远之后他才问陶然。

    “你又知道?”

    “他看你的眼神一点也不加收敛。”

    “那为什么不能是男朋友?”

    “你看他的眼神绝对不是男女之情。”

    他还是那么犀利,她看心爱的人是什么样子,他比谁都清楚。

    查维尔河畔潮湿的风扬起她的发,“你时间有限,很多风景还看不到,镇上还有很多不错的餐馆和酒吧。”

    “没关系,刚才那杯咖啡就值回票价。”其实如果没有她,这个久负盛名的历史名镇他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领略半分。

    礼拜堂的晚课开始,他跟她坐在一起,中间堪堪隔着一个身位的距离,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和避忌,就像只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人。

    唱诗班颂乐荣美,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计算人的恶,凡事包容,凡事相信,爱是永不止息。

    晚课结束的时候,她从属灵中醒转,心绪宁静安乐,身旁却已不见姜禹的影子。

    她不知他什么时候走的,就像她甚至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真的来过。

    时光如果可以倒退,泰晤士河与查维尔河环绕中的这趟相遇就是初见,该有多好。

    ********

    知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柳陶然悄悄抠出记忆卡,把昂贵的照相机交给面前全副武装的乌干达人,三支黑洞洞步枪离她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她又从身上拿出半包香烟扔给他们,质量上乘的烤烟也是他们喜欢的东西,这还是同行的老刘交给她的,关键时候可以博得些许好感,也许就留下一命。

    洗劫和屠戮过后,原本建在国家森林公园边上的临时新闻中心被夷平,来自5个国家的12名记者被迫分成两批转移,当地有志愿者组成队伍分别护送他们,走到中途时也因负伤等原因被冲散。

    老刘跟她一样来自中国,是到过伊拉克和海地的自由撰稿人,经验极为丰富,这并不是他遇到过最艰险的旅程,但他在先前的冲突中腿部受伤,转移中走到一半已经体力透支,只能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陶然和另外几位年轻记者身上。闯过这个关卡,就到了边境,运气好的话可以遇见“蓝贝雷”,保障他们安全的同时,再回头寻回失散的记者和志愿者。

    陶然身上的汗水浸透衣衫,脸上是泥垢和汗水,头发原本盘的很紧,颠沛太久也松散开来,背上行囊几十斤重,超过专业徒步爱好者。在这阵地,早已模糊了性别,面对危险,她甚至要刻意掩饰自己女性的身份。

    交出值钱的装备,这帮人仍然不允许其中两个欧洲记者通过,借口他们没有通行证。双方僵持不下,争执起来,部分语言不通,乌干达人对天鸣枪,滚烫的弹壳像下雨似的啪啪掉落在陶然他们周围,死亡第一次离的这样近。

    陶然他们谁都不肯扔下同伴独善其身,唯一的办法只有绕开关卡,再绕行几十里到达边境。

    长途跋涉,缺少水和食物,加上赤道气候异常炎热,每个人都逼近生理极限。

    同行只有陶然一个女性,大家想偏顾她,但此时都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路上又遇到其他的组织力量,敌友不明,却比关卡处的那帮人更蛮横,查看了他们的护照之后竟然要将他们所有人扣下作人质。

    他们当初一定要结伴转移,就是怕落单失踪或死亡之后没人理会,多个国籍的记者一起,出事也能引起多方重视。可此时此刻陶然还是不由感到绝望,这片土地太广袤,太动荡,他们也许就此成为尸骨,也未必就真能讨回什么公道。

    她背靠着巨石喘气,忽然有流泪的冲动。她还记得那时在英国跟姜禹坐在礼拜堂里,礼赞悦耳,谁都想不到战争这样近。她还问他知不知危险,没想到现在倒有可能死在他前面。

    第71章 曲终

    陶然和其他几名记者被押解着继续往前走,前路到底有什么样的厄运等着他们,其实都是可以想见的。

    沿途路过小的部落,小孩子三三两两地站在路边看他们。虽然饱受战乱贫困之苦,孩子的眼睛却仍是最纯净的,黑白分明。陶然看到自己的狼狈倒影在他们的瞳仁里,苦涩地笑了笑。

    大概是亚洲人种不常见,有小孩子盯着她看了许久,才往相反的方向跑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身后居然听到车子的引擎声靠近,所有人都停下来回头看,有三辆皮卡车从远处颠簸着开过来,车上竟然全是蓝贝雷!

    刚才盯着陶然看了许久的小孩也坐在车箱后面,能坐一回汽车他很开心,一笑就露出与肤色对比鲜明的雪白牙齿。

    陶然身后拿枪的人已经上了膛,凶悍地指着车上下来的维和人员,嘴里唧唧哇哇地喊着她听不懂的警告。

    好在随车前来的还有穿红衣,拿长矛的当地部族,充当他们的翻译。维和部队的原则是任何时候都不主动发起攻击,因此即使像现在这样剑拔弩张,也以对话劝服为主。

    身后揪住陶然的手骤然松开的时候,她重心不稳地摔在地上,不知道这算是脱险还是会在背后紧接着被喂一颗子弹。她连害怕的感觉都没有了,身下都是泥土和青草,抬眼还看得到先前路过的湖泊,远处是绵延山脉,心想就算这样死在这里似乎也不丢人,就当是听从了原野的召唤。

    整齐划一的作战靴一步步走近,有人扶她起来,体力完全透支的状况下靠着毅力和逼迫或许还能强撑,但眼下解除了威胁突然放松下来,她反而连站起来的力气都不够。

    “背上的东西先放下,我背你上车。”

    熟悉的中文,熟悉的声音,熟悉的体温和气味,陶然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整个人像过电似的一震,抬起头看着扶起她的维和警察。

    姜禹单膝蹲跪在她面前,还是那样不苟言笑的严肃模样,深邃的黑眸中却满是关切。他比以前黑了一些,精壮了一些,迷彩服和蓝色贝雷帽让他更多几分不同于以往的英武冷静。

    她像不认识他似的打量他,肩上的负重已经被他取下来递给旁边其他人。他正要转身将她背到身上,耳边就听到了枪声。

    “先上车!”姜禹护住她,托着她的腰将她拉到车边。子弹不长眼,有车子作掩护,她至少不会被流弹击中。

    他们都早已适应了这种砰砰的闷响,空气中都是硝烟味道,夹杂着听得懂和听不懂的语言,还有靠得极近的两人急促呼吸的声音。

    “不是说到任务结束也用不上一颗子弹?”陶然用他们在英伦相遇时他所说的话调侃他。

    “凡事都有意外。”很好,这时候还不忘埋汰他,的确比以前勇敢不少。

    子弹擦过车子的铁皮,biu的一声,火花就在眼前溅开。姜禹手中的枪托已经抵住肩膀,瞄准不远处交火方的脚边开枪,旨在逼退他们。对方都是松散的组织,其实最多也就是到手的大鱼被人截胡不甘心,放了几枪之后见火力不在一个层次,也就没有拖延坚持,拖着步枪逃窜。

    姜禹靠回陶然身边,这才发觉她的手不知什么时候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角。

    “别紧张,没事了。”

    他扶她上车,坐在皮卡空空荡荡的后车厢,刚才的部落和纷乱像油画布上的一个点,越来越远。

    瘦弱却像浑身洒满阳光的孩子也坐在身边,依旧睁着大眼,露出白牙看着陶然笑。

    “他说什么?我没听懂。”陶然问姜禹。

    “他说他叫爱德华,问你叫什么名字?”

    陶然很有礼貌地伸手,“hello,我叫tao。”

    他们都一样,为了充分的理解沟通,拥有一个方便外邦人士记忆的名字。

    “旁边那辆车上拿长矛的翻译是他的表哥,他们住同一个部落,离我们驻地不远。爱德华看到你的外貌,觉得跟我们相似,才跑来通知我们救人。”姜禹向陶然解释,然后也向她伸出手,“还没自我介绍,姜禹,生姜的姜,大禹治水的禹。中国维和部队。”

    爱德华笑起来,灿烂如天空骄阳,陶然也跟着笑,握住姜禹磨出枪茧的大手,“你好。”

    他们在潮湿颠宕的风中教爱德华说最简单的中文:你好,再见。

    他们刚刚重新认识不久,最好永远不要说再见。这片古老大陆是人类的起点,她跨过千山万水到这里来,寻找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她已经找到了。

    ***********

    “后来呢?”姜小野一边啃匹萨,一边听故事,管不住好奇心,夏威夷匹萨上的凤梨丁和芝士噼里啪啦往下掉。

    “哪里还有后来,后来就有了你这个小祖宗!”韩漱一脸嫌弃地把落在他裤子上的油星擦掉,又换上哀怨的表情,“吃也吃了,故事也讲了,睡觉了好不好?”

    老婆不在家,自己哄三个娃睡觉,平时觉得自家两闺女娇气难缠到不行,在姜小野这小祖宗面前简直不值一提。好友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宝贝疙瘩呢?上蹿下跳没一分钟踏实,晚上睡觉一定要听故事,谁知越听越精神,又喊肚子饿要吃夜宵,硬是逼着韩漱把晚饭没吃完的匹萨又热给他吃下肚。

    就这样还不肯罢休,嘴里塞满满,“那、那韩叔叔,我的名字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小野?”

    大人们总拿他名字打趣,尤其是面前这韩漱大叔,总拿他调侃爸爸妈妈,好像当年发生了什么趣事。

    “唔,这个,你得去问你老爸啊!”韩漱把最后一块匹萨塞进嘴里,这小东西再吃下去怕是要撑破肚皮。他答应出出远门的姜禹贤伉俪好好照顾这孩子,弄成肠胃炎了他可担待不起。

    姜小野眼珠子转啊转,哼,要他去问家人,博延舅舅一脸寒霜不肯多说,还在英国读书的阿峻舅舅只会暧昧地偷笑,老爸的嘴是铜墙铁壁,老妈只会转移话题打太极,哎,看他生在一个神马样的家庭啊!

    午夜电视台在放动物世界,据说小野小朋友最喜欢动物,可是此刻看到小斑马躲在妈妈肚皮下面撒娇,他忽然却瘪着嘴泪水涟涟,“……你们不说我也知道,肯定因为我是捡来的,是没有人要的野孩子,所以才叫小野……”

    韩漱吓了一跳,“谁告诉你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小年纪胡思乱想些什么!你是你妈亲生的,比真金还真!”

    姜小野擦擦眼泪看着他。

    “哎,怕了你了,把故事讲完好了。”韩漱郁闷地扒了扒头发,继续讲东非的奇遇,“他们后来就回到维和人员的营地,你妈妈很累很辛苦,还发烧生病。在非洲生病是很危险的事,可能感染了稀奇古怪的病毒,也可能只是普通感冒但缺医少药。你爸爸在身边不眠不休地照顾她,直到她醒过来。”

    “妈妈是不是很感动?”

    “嗯,没错。你爸带她去看望附近部落里受他们帮助的人,他们把身上带的圆珠笔和压缩饼干分给那些孩子,还到村长家里去看好多年前捕到的狮子和花豹的皮毛,然后跟那些孩子一起到湖边去钓鱼。”

    小野一脸向往,“非洲还有鱼?好吃吗?”

    “有啊,非洲河鲈,有的比你还大。味道嘛……我没吃过,不过据你爸妈说是很好吃的,肉质肥嫩。你爸找了木柴来架着烤,香味飘得整个部落村子都闻的到。”

    刚吃饱的姜小野又不由舔了舔唇,“好可惜,为什么那时候还没有我?”

    “咳~”韩漱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你爸除了会拿枪还烤得一手好鱼,收服了你妈妈的胃之后就进一步收复了她的心。他把烤好的鱼分给部落里的小孩子,请他们扎了花环送给你妈妈。”

    “花环?戴上漂亮吗?”

    漂亮?韩漱咂摸着下巴仔细想了想,他看过姜禹他们后来带回的照片,金黄暮色下两人皮肤都晒出蜜釉的颜色,不修边幅,实在算不上很好看,不过自有一股精气神在。陶然头顶和脖子上都有花环,笑容发自真心。

    “爸爸现在也送花给妈妈的,不过总是玫瑰,好没创意。”

    韩漱忍不住笑,“他的创意都用在非洲了。那些孩子围着他们跳舞唱歌,后来把大人们都吸引过来了,还给你妈妈手上脚上画画,她当时不懂,后来你爸才告诉她那是当地部落婚礼仪式的部分,她已经相当于嫁给他了。”

    姜小野瞪大眼睛,“老爸太狡猾了!然后呢?”

    “然后……有直升机来接几位记者到内罗毕转机回国,你舅舅等在那里。你爸依依不舍,在直升机的轰鸣声中把上了飞机的你妈妈又扯下来,抱进怀里好好亲了一顿才让走。嗯,这个照片也被拍下来了,还上了香港的报纸。后来维和任务结束,有队员负伤,你妈以为是你爸,哭得泪人似的,火急火燎去机场接机,又上演深情相拥的戏码。”靠,他已经删减了好多,怎么感觉还是有许多儿童不宜的场面。

    姜小野五官都皱到一起,“怪不得后来爸爸到香港作教官,好多人都认得他。可是,可是这故事里还是没我啊,我在哪里?”

    韩漱扶额,新郎亲吻了他的新娘,然后抱进树林里像饿狼似的拆吞下腹,把分别多年攒下的积蓄一股脑都给了她,于是种下了姜小野……他总不能这么教坏小朋友,只好说,“总之就是在非洲大陆有了你,为了纪念他们的重逢,给你取名小野,是原野召唤的意思,爱在原野被召唤,懂不懂?”

    寓意是很好啦,只不过在他们这群损友看来,这个纪念劲爆了一点。

    姜小野又低头,“妈妈爱爸爸吗?”

    韩漱一个头八个大,“怎么又怀疑这个?!”

    “如果爱爸爸,他们为什么一直不结婚?舅舅说妈妈不肯答应爸爸求婚,可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结婚了。”

    韩漱一怔,为孩子的敏感纤细心疼,他揽住身旁瘦小的肩膀道,“谁说他们没结婚?我刚才不是说了,他们在东非的时候就结婚了,有很多人都看见了,不信的话,你长大了可以去问他们。”

    小野终于心满意足地去睡了。贤伉俪的航班深夜降落,下机第一件事就来接宝贝儿子。

    姜禹拍拍老友肩膀,“麻烦你了,照顾他这么多天。这小子有没有乖乖听你话?”

    韩漱哈欠连天,只想赶紧把这两位有时差的大仙送走,“嗯嗯,乖,乖的很。”

    陶然变魔术似的抖出鲜艳夺目的尼泊尔纱丽和唐卡画,“小燕上回说想要毛料的纱丽,一般店里难买到合意的成品,我就亲自给她挑了布料请本地工匠做,有剩的边角料给你做了围巾,这下你们可以情侣装了。唐卡是你最喜欢的传统款,八大佛塔,大哥都说我眼光不错,希望你喜欢。”

    自家儿子有多调皮他们都是知道的,要不是这回目的地交通不便,她是想把小野也带上的,正好开阔眼界也发泄多余的精力。

    姜禹进屋抱了熟睡的儿子出去,忍不住在小圆脸蛋上亲了亲。韩漱叫住落后一步的陶然,“陶子……”

    “嗯?”

    “……没什么,就是小野今天问起,你怎么还不肯跟姜禹结婚。”是不是这么多年过去,伤痛仍旧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