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陨石?”肖扬喃喃地念道,“难道窃贼是被这块石头击死的?”馆长笑了笑说,“我也是这么想,这石头一见到光就会发出神奇的光芒,窃贼一定是给石头电死的。”肖扬回头道,“电死的?你是说这石头一遇光就会生电?”馆长说,“应该是的。”
肖扬向馆长说了声谢谢,便离开了博物馆,开车直接往市公安局跑。一路上他脑子里一直萦绕着几个问题: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会见光生电?当年各界专家一定研究过石头的成份,最后却无果而终,这说明那石头可能真的不是地球之物,而用天外陨石来解释似乎是最合理的。姑且把它当作是天外陨石吧,它怎么会见光发电?它是哪个星球的产物?这样一块天外陨石又怎么会跑到秦始皇的墓里去了?
大约一小时后,肖扬到了市公安局,只见大门外围了一圈来自各媒体的记者。肖扬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挤了进去。会议室内各分局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到了,其间还有考古界和科学院的专家,满满地坐了一会议室。肖扬双目一瞥间,看到严正也在场,向他点头示意后,找了个位置坐下。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这时正在讲话,他说,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窃贼全身无一处伤痕,确实是被电击死的。如果说那块石头真能见光发电的话,窃贼是在昨晚进入现场的,当时并无阳光,除非它见到月光也能发电。早在挖掘秦皇陵的当年,考古界也曾对那块石头作过分析,但到底是什么成份导致其能发出电光,却没研究出结果来。
公安局长作了一番分析后,又说,“外面的媒体在等着我们的解释,我想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如果它真是天外陨石,那么是如何进入秦皇陵的?”
会议室内静了一会儿后,其中一位考古界的权威专家说,“关于那块石头的来历,已经猜测了几十年,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说,当年秦始皇曾接见过外星人,这石头是外星人留下的。显然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如果说秦始皇接见过外星人,为什么五千多年来我们没发现过外星人?我想关于那块石头的来历,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严正调整了一下坐姿说,“我们没发现过外星人,但并不能否认他的存在。我曾在‘寻找第二个地球’的报告中指出过,真正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不轻意否定未经科学证实、但反映到了我们这个客观世界中的现象。我想在座的考古学家一定不会忘记《拾遗记》里的一段描写:‘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瞭如亲睹。’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以秦朝的科技,怎么会有‘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的工具?而且《拾遗记》著于晋,凭当时古人的想像力,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像到潜水艇上去的,很显然这段文字并非完全杜撰。”
“严教授的意思是说,秦始皇当年真的接见过外星人了?”那位考古学家不屑地笑了笑,“这也太荒唐了,这个消息如果告诉媒体,全世界都会笑话我们的。”严正也笑了笑,然后看着那位考古学家说,“其实这并不可笑,就像世界各地经常报道发现ufo一样,我们不会把它当作笑话。这起案件对我的研究很重要,现在我关于‘闲置dna’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我想在不久后,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圆满的答案。”公安局长好奇地问,“严教授认为那块石头与您研究的‘闲置dna’有关吗?”
“有关。”严正肯定地说,“如果确认‘闲置dna’是外星人留给我们的加密信息的话,那么里面的信息很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兴衰史,或者是人类的起源史!”
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用“人类文明源自外星”、“故宫惊现外星高科技产物”等醒目的标题刊出了严正的话,一时间全国上下众说纷纭,纷纷猜测外星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而媒体和百姓的猜测无形中给严正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修订版(十一)
自从那次会议后,公安局心安理得地退出了故宫的案件当中,把问题交给了科学院。严正虽然感到了压力的加重,但并未对此感到不满。他觉得那颗石粒给了他灵感,或许破译“闲置dna”可以就此入手。正如杜小平所说的,外星人应该并无为难人类的意思,只是在里面用了一个我们最常见的简单的图形,而这个图形很可能就藏在我国历史当中。
杜小平认为,如果人类文明真是起源于外星的话,那么外星人在秦朝时来走走亲戚再也正常不过了。关键在于当时外星人真是来走走亲戚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的。外星人一定是想暗示秦始皇什么,只是当时的秦始皇听不懂罢了。
杜小平说完他的想法后,严正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现,他想起了《拾遗记》里的另一段话:“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这段话说的可能就是故宫里收藏的那块石粒的由来,其中什么“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云云可以当作是古人杜撰,但里面提到的两点,却引起了严正的注意:
一是“及夜,燃石以继日光。”很显然这种石头在月光下也会产生电光的,那么故宫窃贼之死也就合情合理了;二是“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要知道炎黄二帝被认作是人类的祖先,如果真如书中记载,炎帝煮食生火用的就是这种石头,那么外星人在炎帝时期或者更早就介入了人类的生活。由此推理下去,人类最早的胚胎是外星人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那么外星人为什么会那么关心人类的生存,让人类吃熟食尽早进化?很显然,外星人是想让人类尽早地破译出他们留在人类体内的信息,而那加密信息内藏着惊人的秘密便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这一想法的形成,让严正兴奋不己,他能感觉到自己离成功又进了一步。之后,他又细细考究了《拾遗记》第四卷《秦始皇》的那部份,果然又有新的发现,其中“外星人”说的那段话引起了严正的注意,书里这样写道:“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这段话明显是在暗示秦始皇,他是坐高科技的飞行工具来的,要不然怎么能“日游万里”?另外,他也明确地告诉了秦始皇,他是从外星来的。“咸池日没之所,”是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淮南子》曰:“日出扶桑,入于咸池。”这就是很明显的凭证,就是说他住在离太阳落山处九万里外。“以万岁为一日,”是说以在地球上的时日计算,他们那里的一天就是地球上的一万年,这不是外星是什么?也许是秦始皇当时曲解了外星人的话,以为他们有长生不老之法,所以后来才让徐福去日本找长生不老药。(作者注:扶桑指东海,也是指现在的日本。据传后来徐福找不到长生不老药,无颜回来见秦始皇,就在日本岛安居下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早在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就说过,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也就是说,日本的祖先是中国人。关于这个问题与本书内容无关,只作简单介绍,不予深究。)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外星人既然造出了人类,为什么偏偏会在秦朝出现,并去会见了秦始皇?此举用意何在?
也许是当时外星发生了什么巨变,外星人见人类进化太慢,要破译“闲置dna”的话需要在几千年后了,所以才找了秦始皇,透露信息给他,没想到弄巧成拙,在秦王朝上演了一段求长生不老药的闹剧。
严正想通了这些关节,只觉眼前豁然开朗,就像是被关在黑暗中数十年的囚犯,终于看到了一丝阳光一样,他只觉破译那串密码的符号已经触手可及。
也许是冥冥中早有定数,也许是人类自身的愚蠢,或者说是人类亲手促成了这场灾难,就在严正即将破译加密信息时,一场全球性的毁灭性灾难来临了!
修订版(十二)
严晓月掉入冰床时,几乎是绝望了的,她甚至默默地与她亲爱的肖扬作了最后的道别。可就在这时,她的同事抓住了她的一只手,使劲一拉,把她整个身子带了出来。尽管严晓月被这么一带,由于用力过猛,手关节脱了臼,但身子却完全脱离了水面,并随着这一带之力,在冰地上滑出了几米之远。当她回过头去看时,她的同事因拉她时脚下用力过大,踏碎了冰床,他把晓月救来后,自己却掉了下去。
晓月失声大喊,挣扎着起身,还想回头去救,却被从岸边跑过来的人硬架了出去……
晓月脱身了,那两位同事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她。对此,她感到非常地自责,认为如果不是为了救自己,他们是不会死的。
又入夜了,北极的天空上乌云滚滚,没多久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冰晶,并且越下越大,整个世界都被冰晶落地的声音覆盖了。如果换在白天的话,漫天飞舞的冰晶会在阳光下闪烁出五颜六色的光彩,使人感到如处在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里,这就是北极著名的“冰晶尘”。但在此时的晓月眼里看来,这漫天的乌云,怒吼的风声和冰晶落地的声响,像是苍天的的悲呼,在凭吊她死去的同事。
这次的事件对晓月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尽管在来时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准备,但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同事罹难时,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极地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一连数天,晓月都萎靡不振。但不管怎样,工作还是得进行,在这里多呆一天,危险系数就会大一分,所以其他专家忍着失去战友的伤痛,继续着科研工作。
据以往的资料显示,北冰洋海冰平均厚约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为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这些数据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冰洋冰层的厚度还不足2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比率才45%。至于北极的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它们的厚度一减少,在自身的重量下,塌陷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格陵兰岛上的冰雪也在融化。如果说北冰洋的冰川大面积融化不会给人类造成直接威胁的话,那么格陵兰岛冰雪的融化却是致命的。科研人员意识到,人类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
这两天黎艳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她已经有两天没有向台里传送北极的最新动态了,台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问她到底是怎么了。她觉得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最新的真实的资料公布给百姓。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想,如果真把这一消息公布于众,怕是要引起非常大的动荡,甚至全球都可能处在一种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下。
黎艳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哪怕是丢了这份工作,也要把这个消息暂时保密起来。研究人员只是把这个消息转达给了中央,要中央做好应急准备,并通知联合国。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保住一条秘密简直太困难了,从世界各国的应急措施中,百姓还是从各种渠道得到了风声,全球顿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在这个时候,作为政府部门,除了安抚民心外,也全面启动了应急预案,让百姓迁徙,尽量往高处躲避。
肖扬在第一时间感觉到了那种草木皆兵的气氛,他在街上看到大批的百姓携老带幼地往高地避难。这种情景让肖扬想到了战争年代,为了射避敌人的攻击,百姓不也是这样避难的吗?他不禁叹了口气,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追求全球和平的时期,没想到还会有类似的情景出现!这时,他切身体会到,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人类本身,而是大自然。自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那天起,我们就在无意识地破坏它,它忍了数千年,今天它终于忍无可忍了,它要以它的实力来证明,它并不是可以任意凌辱的!
肖扬抬头望向天空,天空依然蔚蓝,这是暴风来临前的宁静吗?
他不禁又想到了晓月,如果说灾难即将来临,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应该就是北极,晓月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她现在怎么样了,她还好吗?前两天他打了晓月的手机,却一直接不通,难道是北极收不到讯号?他只觉心里的一股不详的预兆越来越强烈,于是掏出手机打给了严正,他想严正是科学院研究人员,他应该知道北极那边的情况。
“我也很担心。”严正叹了口气,“北极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你应该从最近的气氛中也感觉到了吧?所以晓月他们在这时候更应该留在那边继续观察。”肖扬很理解严正的话,在这种时候研究组应该站在灾难的最前沿,就像他们警察一样,在发生动乱时与敌人对阵的就是他们。但他心里还是有点莫明其妙的恐惧,万一灾难突然发生了怎么办?
严正感觉到了他的忧心,“肖扬,你也不用过于担心,他们会平安无事的,直升机随时在北极待命。”
其实严正也很担心晓月的安危,在挂了肖扬的电话后,他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沉思。他刚刚接到消息,已经有两名科研人员牺牲了,北极现在已经成了一只愤怒的野兽,它随时都有可能吞噬生命。
在国家气象研究中心内,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地监视着从外太空传来的卫星云图,在这非常时刻,没有人敢有丝毫大意。
突然,工作人员发现一股极大的暴风雨云团在地球的北部积聚,而且速度非常之快。那个工作人员吃惊地看了会儿,猛地回过神来大喊,“不好,有危险!”这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卫星云图上,只见那股云团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形成,按这个速度和规模,它足以覆盖整个北极!
气象研究中心的主任瞪得眼睛都直了,心头“砰砰”狂跳,他的经验告诉他,这场暴风雨可以直接酿造一场灾难,如果北极的冰盖和格陵兰岛上的冰雪全部在这场风暴中崩塌、消失的话,那么北半球所有的国家都可能会被摧毁!
几乎在同一时间,其他国家也监测了到这股云团,北半球各国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百姓开始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逃亡!
中国领导人在接到这一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在北极的科研人员,要他们在一个时辰内迅速撤离!
修订版(十三)
今天,北极的白天漆黑如夜,十米外难辨景物。其实北极从入秋后到来年的春天,大部份时候都是处在黑夜当中,几乎很难见到太阳。所以这种天气对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来说,太正常不过了。但他们却想不到,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已经到了!
黎艳望着黑色的天,心里有些发悸,好像天空要塌下来似的,一种极度的压抑笼罩了她。后来索性躲进帐篷,一步也不走出去了。
晓月虽还没完全从同事牺牲的阴影中走出来,但见到黎艳的表情,忍不住钻进帐篷跟她搭话,“怎么了黎大记者?你不会被这天空吓坏了吧?”黎艳可怜兮兮地看了晓月一眼,“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这种鬼天气,像一口铁锅似的罩在头上,随时都会砸下来。”晓月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没事的,这种天在北极很正常。”
劝了会儿黎艳,晓月转身出来,只见天上风起云涌,海面上波浪滔天,一阵阵风的尖啸和浪滔的翻滚声在黑暗中听来,犹如鬼哭狼嚎。晓月毕竟也没经历过这种场面,这时站在无边的极地黑色中,心里不免也害怕起来。她捏紧了拳头,告诉自己一定要振作,要知道人类的生死存亡都肩负在我们身上了啊!
她对着黑夜吸了口气,不禁想起了肖扬,脸上慢慢地露出一丝微笑来。肖扬,我答应过你,要安然无恙地回到你身边,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不久后,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到那时,我们就去领结婚证,我要一辈子厮守在你身边。经过了这场生死考验,我终于知道了两个在一起是多么的重要!
正在她神游物外时,突见担任这次科研队队长的熊天奇大步跑了过来。熊天奇已经四十多岁了,以镇定著名,不管发生什么,你都看不出他脸上有任何的变化。可是这时,晓月看见他脸上明显地挂着焦急。
晓月感到不妙,忙迎上去问,“怎么了?”熊天奇喘了口气,“北极上空有一股非常强大的云团正在形成,据气象部门说,它的面积可以覆盖整个北极,其威力是毁灭性的。中央来命令了,要我们在一小时内撤离。”晓月浑身一震,转身和熊天奇一起往前跑去,“通知直升机了吗?”熊天奇说,“已经通知了,直升机会在十分钟后到达。”
晓月跑到自己的帐篷里,一把将黎艳从里面拉了出来,“快收拾东西,马上撤离!”黎艳见晓月的脸色不对,暗吃了一惊,“怎么了?”晓月望了望天空,“灾难爆发了,马上就会袭击北极!”黎艳一听,脸色一下子就白了。
十分钟后,科研队已收拾完毕,四架直升机也正好到了。熊天奇作为队长,指挥大家上机后才跳上去,转身朝飞行员说,“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这里!”晓月一眼瞟过去,正好看到了熊天奇铁青的脸,她可以从这张如岩山般的脸上看出,这次他真的是紧张了。
晓月转首望向窗外,这时直升机已飞到了三千米的高空,只见窗外到处都是层层的铅云,飞机像是被浓烟包围了一般,看不清前面的天空。飞行员咬紧了牙关,控制着被强大气流冲击得不断晃动的飞机。
突然,一阵“劈劈啪啪”的声音响起,熊天奇身子微微一震,转过头去,只见外面下起了冰晶,颗颗都有儿拳般大小。尽管飞机的玻璃窗是特制的,但万一被砸出丝缝隙来的话,那么机上的人都完了!
“我们必须放慢速度,不然很危险!”飞机员的额头沁出了冷汗,焦急地等着熊天奇的指示。
熊天奇的浓眉蹙了起来,双目紧紧地盯着外面的天空,只见外面的云团活动越来越快,显然风在加大,巨大的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如果飞机缓下速度,很可能被卷入这场巨大的灾难中;但如果不放缓速度的话,飞机也随时都可能出事。
晓月望着像石头一样的冰晶一块块砸在机身上,“劈劈啪啪”的声音越来越响,像是死神在拍打着拳头,只觉惊心动魄。突然,一只冰凉的手搭在了她的手背上,她回过头去,看到了黎艳苍白的脸,禁不住心里一酸,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没事的。”晓月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说出这三个字的。其实她很想和黎艳抱头痛哭,她前几天刚刚从死神那边跑出来,这种感觉对她来说简直太可怕了。“我们能撑过去的。”这话看似在安慰黎艳,其实也是在安慰她自己,但她看到了黎艳眼里的泪水。黎艳虽然对气象知识不怎么了解,却好歹也是个高材生,她明白这个时候的危险系数有多大。
晓月忍不住转过头去,她发觉自己经控制不住泪水了。她对着漆黑如墨的天空深吸了口气,脑海里不禁跃上了严正和肖扬的影子,我最亲爱的人啊,此时此刻,我是那么地想念你们,但我可能要永远地见不到你们了,请你们相信,我没让你们丢脸,我会坚持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
“冲过去!”这是熊天奇再三思考后说出的三个字,三个像铁一般坚硬的字!
是的,冲过去!晓月振作起了精神,这里已成了死亡地区,与其留在这里等死,倒不如作最后一番拼搏!飞机在强气流中加快了速度,冰晶撞在机身上的声音越发的响亮了。
这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呼救声,“我是洞幺,我是洞幺,我被一股强大气流卷进来了!”飞行员打开强光灯,灯光穿透层层铅云,只见大约在两千米外有一团白色的气雾,一架飞机像纸鸢般地在那团气雾中飘摇。
“我们撞上飓风了……”还没等飞行员说完,突见前面那架飞机的螺旋架被飓风撕裂,飞机打了个飞旋,疾速地朝下面坠去。
晓月和黎艳“啊”的一声惊呼出来,惊恐万分。熊天奇突然道,“命令其他两架飞机降低高度,低速飞行,无论如何也要冲出这片死亡地区。我们去下面看看,能救一个是一个。”飞行员往下看了看,“熊队长,下面是北冰洋中心,现在巨浪滔天,怕很难接近海面。”
“下去!”熊天奇双目暴突,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眼里的红丝,他几乎是吼出这两个字的。
飞机一声呜鸣,急转而下。晓月这时突然不怕了,熊天奇的镇定和无畏深深地震憾了她。作为一个队长,他是天下最称职的领导,有这样一位领导在身边指挥,她还有什么可怕的?
已经可以看见掀天的巨浪了,一望无垠的北冰洋,此时已经成了一只巨大的熔炉,刚才那架掉下去的飞机早就已经无影无踪。晓月只觉热血沸腾,她的同事就在下面,她已经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个时候,机舱里的每个人都忘记了死亡,黎艳紧紧地攥着拳头,眼神里不再是害怕,而是担忧,她在为坠海的同事们担忧。人就是这样,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才会忘了死亡的恐惧。
洋面上浪滔掀天,飓风把水雾带到了数百米的高空,从飞机上往下望,只能看见一片白茫茫的雾气。飓风像魔鬼一样晃动着飞机,飞行员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
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搜索到坠机人员的踪影,风速越来越强烈,几乎可以把飞机吹走。正在这时,突听得一声巨响,洋面上的冰床像纸一样被飓风撕裂开来,一块犹如圆桌大小的冰块被飓风带上半空,向机身撞来。飞行员大吃一惊,想要躲开去却已经来不及了,只听“砰”的一声响,机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整架飞机向左猛地一偏,朝海平面坠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飞行员临危不乱,仓促间一动操作器,飞机几乎贴着海水而过,又升了起来。
这个时候,一阵阵巨响不断地传来,雪山全面崩塌,那些在陆地上矗立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冰晶和积雪像巨人一样壮烈地坠入海里,在海里激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后,永远地消失在地球上!
海水在短短几分钟内,疾速涨高。这时,晓月看到熊天奇突然闭上了双目,她能感觉得到他此时心里面那撕裂般的痛。
“走吧!”在听到熊天奇那无力的沉重的命令时,晓月和黎艳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她们的同事将永远地埋葬在海底了!
飞机低啸一声,在半空中划过一道弧形,艰难地向前飞去。然而,等在他们前面的是,更加严峻的生死考验!
修订版(十四)
在国家气象研究中心的大厅内,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各界专家都来了,偌大的气象大厅被挤得满满当当。他们的眼睛都盯着墙上的大屏幕,此时,整个云团已经将北极的上空遮住!
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清楚,那是一道无坚不摧的气墙,在这次的暴风雨过后,整个地球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变化到何种程度,人类文明会不会就此灭亡,谁也不敢妄加评论。
这时,国家主席发话了,“科研队离开了北极没有?”接收信息的人员报道,“已经有两架飞机离开北冰洋洋面,一架坠海失踪,另一架还在洋面上,很可能还处在飓风中心。”主席沉思了会儿,“派一艘潜水艇出去,随时准备接应处在飓风中心的飞机!”
严正听了这个消息后,默默地从大厅内走了出来,灾难比他们预想地早来了一步,在一个月内半北球的大部份国家将永远消失,在一年内,洪水将漫延全球。
严正走到外面,朝天空叹了口气,在5200年前,人类曾经历过一场冰河时代,整个地球都处在严寒之中。现在,地球的气候负载系统已经超出了它的极限,第二个冰河时代即将来临,人类即使不在这场洪水中毁灭,也难逃不远的将来那场酷寒。历史曾严厉地告诉过我们,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公社文明就消失在那次的冰河时代。如今,历史的轮盘又转回来了。
突然,背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老严啊,相信你的女儿,她一定能回来的。”严正转过身,“老李,我担心我的女儿,但更担心人类存亡。国家养了我们快一辈子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将来到了地下,此心也难安。”
李元浩理解地点点头,“谈谈你的研究吧,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严正皱起了眉头,只觉心事像山一样压上来。李元浩见他不说话,以为是研究上碰上了什么难题,“怎么了?”
“一年。”严正抬起头来,沉重地看着他的老朋友,“一年内就算我能破译出基因密码,我们能保证在一年内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第二个地球吗?就算找到了第二个地球,我们能保证可以把全球的人都运送过去吗?”
“在这件事情上,我得跟你谈谈。”李元浩说,“自从你的‘寻找第二个地球’报告通过后,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你的进展。联合国甚至已经着手开始筹备,让各国宇航局都做好准备,寻找第二个球。并且已经制定了一项措施,在以后人类迁徙过程中,发达国家在满足本国需要的前提下,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的国家。”严正精神微微一振,“哦,是吗?”李元浩点点头,“是的。”严正叹了一声,“但愿人类能逃过这一劫。”李元浩握住严正的手说,“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人类是坚强的,打不倒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经历了多少苦难,发展到现在不是越来越强大了吗?老朋友,有时候战争和灾难对人类来说,并不是件坏事。每经历一场战争或灾难,人类文明总会向前推进一步,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灾难中磨砺,才会坚强和进步。”
严正看了他的老朋友一会儿,微微一笑,这一笑充满了自信。李元浩也会心地一笑,他知道他的这位老朋友不会让他失望的。
回到大厅内,只听各种信息纷涌而来,首先是邻国不断发来求救信息,印度、柬埔寨、越南、日本等国告急,大量难民正朝我国边境涌来。虽然我国东海、黄海等沿海地区也遭受着极大危险,但在全球性灾难面前,国家领导人还是下了命令,尽一切力量收容邻国难民。联合国秘书长亲自打来电话,询问“闲置dna”破译进程。
严正走到电话机前,向联合国秘书长作了保证,在半个月内破译dna密码。
听到严正的话,李元浩很震惊,他不是怀疑严正的水平,只是这半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他为严正担心。
严正没解释什么,他只是回过头走了出去。李元浩望着他的背影,暗暗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他想背水一战了。
回到工作室后,严正坐在椅子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动,他在向联合国作出保证时,几乎没有想过后果,那个保证可以说是脱口而出的。其实以现在的局势来看,也不容他再想什么后果了,个人的荣誉在全人类的生死存亡面前,简直是太渺小了。
杜小平在打开电视的时候,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只见电视画面上是大片的难民像蚂蚁一样涌向我国边境,那场面跟战争年代百姓携家带口逃难一点区别也没有。要是不看电视,杜小平还没有意识到全球形势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他张着嘴巴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第一个念头就是——跑。
就在他想着往哪里跑时,麻文英突然发话了,“小平,看来我们也得做下准备了。”杜小平回头道,“什么准备?”
麻文英是个典型的传统女人,她怕伤了杜小平的自尊,眨了眨眼小心地说,“不知道大水什么时候会淹到北京,我是说我们也得做一下准备了。”
其实就算麻文英不说,杜小平早就在打算了,但被她这么一说,反而激起了他的大男人脾气,心想我杜小平是什么人?现在好歹也是中科院的一员了,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问题,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跟着女人跑呢,那不是惹人笑话吗?于是横了横心,“要走你走,我不走。”麻文英微微一怔,“为什么?”
“严教授那么信任我,把我留在了中科院,我现在少说也是名国家干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逃命去?”杜小平越说越激动,觉得自己已经成英雄了。“现在,我应该站到战争的一线上去,贡献我的青春和生命!”
麻文英怔怔地看着杜小平,她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来。他以前狂得要命,只会到处拈花惹草,她一直以为他是不会干什么正事的人,听到这番话,她对他的印象彻底地改变了。如果说之前她只是被杜小平的表面吸引,那么此时此刻她是被他的人格魅力震憾了。刹时间,所有之前关于他的种种不是在心里冰释,一股自豪和骄傲感却在心里升起。
“小平。这辈子我跟定你了。”麻文英泪水汪汪地说,“你到哪里,我也跟着你到哪里,不管苦也罢累也罢,生也罢死也罢,我都不会离开你。”杜小平吃惊地看着她,“洪水就要来了,你不怕?”麻文英说,“我怕。但只要在你身边,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
杜小平愣了会儿,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娇滴滴的女人,会对他是如此的坚贞不渝。人都说在物质社会,感情比鸡蛋还脆弱,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也许麻文英真是个例外,她居然选择留下来陪他同生共死。
杜小平愣了良久没有说话,说心里话,他现在后悔了,后悔刚才不应该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有这样一个忠贞的女人陪着,安安稳稳地去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