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明白了。”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
“声音太小,全体扣除一百个铜钱!再回答一次!”
“听明白了!”声音震天,原来这就要扣钱啊,原来教官的权利这么大!今后一定要小心一点,一个铜钱也不能再少!乐非心道。
“现在我宣布训练计划,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五公里越野,七点半早饭,八点列队训练,中午十二点午饭,下午战术训练,六点晚饭,晚上文化学习,九点睡觉!”
我的乖乖,一分钟也闲不下来,而且一天三顿饭,这位吕梁队长还真有钱,自己从小到大一天就吃两顿,有时候只有一顿稀的。还要学文化!天啊,老天对我不薄,终于可以学文化了,同村里就一个文化人,那岂不是自己也厚也是文化人了!在这里真是不错!
乐非对这里的好感只持续了一天,就感受到了一天三顿饭和学文化的代价——呈一字队列站齐!“砰”的一脚踢在乐非腿上,你知不知道什么事一字队列?乐非还真不知道,但不敢还嘴啊,怕扣钱!向左转!“砰”又是一脚!被子要叠的整整齐齐,平四方、侧八角,苍蝇上去劈叉、蚊子上去打滑!“什么是劈叉?”“砰”提问首先说“报告教官!”“是,报告教官,什么叫劈叉?”“砰”乐非被踢了一个一字马,“看见没,这就是劈叉!”
我的天啊,教官太狠了,乐非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跑步越野什么的还好说,就是数不清的规矩要人命。好在吃得好才让自己坚持下去,吃的真是好,米饭管够,一天还有一顿肉,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首长,棉纱厂传来消息,第一匹棉布马上就要出来了。”
“快走,去看看!”
棉纱厂经过近一个月的建设应经初步完成,工人们经过培训后进入岗位,在基因人的指导下开始生产。吕梁还没有到厂房,就听见里面传来巨大的欢呼声,进去后发现吴石敏捧着一匹棉布激动的热泪盈眶。
别人不能体会到吴石敏的感受,自己在与外国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吃了多少亏,损失了多少钱!都是因为掌握不了生产环节,只能被动接受洋人的价格,现如今终于有自己生产的棉布了!
“吕梁,你快看,是真的棉布,不是手工纺织出来的棉布,也不是洋人的棉布,是我们用机器织出来的棉布啊!”吕梁将吴石敏请到办公室,倒上茶叶,吴石敏喝了一口后才恢复过来,笑着说道:“让吕先生见笑了,老朽刚才失礼了。”
“老爷子,高兴地时候还在后面,咱们的棉纱厂初步建立,工人们不熟练,机器也没有磨合好,技术工人太少,再加上机器偏少,能生产的棉布产量不是很多。现在安装的纺织机才五百台,只用一台蒸汽机就足以保证运行,纱锭才三万五千枚。据我所知几年前成立的湖北织布局规模就比我们大几倍。等我买来足够的机器,再给工人们建立工人夜校进行培训,那时我们的产量就会达到很高的程度。到时我们再增添机器,扩大生产,将整个广东的棉布销售都掌握在手里。”
吴石敏知道那个情况很难实现,但还是被吕梁说的激动不已,现在他才算是彻底相信了吕梁,整个工厂自己一分钱没投,就出了地皮,这让他有些不安。
“五五分成是否不合适?老朽只出了地皮,占一半的股份有些不妥。”
“说好了就不会更改,老爷子就等着数钱吧!对了,老爷子,我们的工厂需要个名字了,还请吴老爷命名。”
吴石敏赶忙摆手,最后老爷子推脱不过,沉吟一下道:“何不叫自强棉纺织厂?”
第六章 销售狂潮
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开展较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运动举办的轻工业时期,纺织业开始兴起,在引进外国机器后先是缫丝厂、轧花厂的开办,之后是小型的纺织机器制造厂,最后才是呢绒纺织和棉纺织业的兴起。1889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建,有纱锭35000枚,布机530台,是中国设立机制棉纺织厂之始。此后,中国自办的棉纺织厂在沿海各地相继出现,到1911年已有纱锭83万枚,布机2000余台,初步形成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
开办一家上规模的棉纺织厂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且需要的时间很长,但这些都不是制约自强棉纺织厂的因素。生产所用的机器、厂房需要的建筑材料、开工需要的原材料都由钢铁基地提供,只需要一些人工即可,成本低的可怜。而机器的安装调试、工人的培训都由基地提供的专业基因人负责,边生产边熟悉流程。自强棉纺织厂甚至可以二十四小时开工,绝对不会出现原材料缺乏的问题。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自强棉纺织厂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竞争力。
海丰县城主大街上,一大早吴老爷家的棉布店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引来无数围观者。
“郝掌柜,你们店这是搞什么名堂啊,一大清早,这么大阵势!”一位与棉布店郝掌柜相熟的人问道。
“董掌柜,你且稍安勿躁,一会咱们家吴老爷亲自过来主持发言。”郝掌柜对董掌柜拱拱手说道,其实两家算是竞争关系,都是开的棉布店,但董家根子在惠州,人家也是大乡绅,不比吴家差,因此两家的棉布店得以共存,谁也不敢吞并谁。
吴石敏站到棉布店门前的石阶上,对着围观的众人大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吴某的棉布店今天新上棉布五千匹,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欢迎各位赏光,前一百位购买的顾客享受本店五折优惠!”
董掌柜大声叫道:“吴老爷,这怎么行,不能随便降价啊!”吴老爷拱拱手说了声抱歉,然后转身回到里间,这个董老三还真当自己是个人物吗,他董家把手伸到咱的地盘来还这么嚣张,这回看我挤兑死他!
还真是这样,吴家的棉布店表销售的棉布洁白光滑,绝对是上乘棉布,一匹布的价格竟然比洋布低三分之一,这不是白送吗?吴老爷开恩不赚钱啦?围观的人群首先享受到了优惠,看到棉布的质量和价格后立刻疯狂购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不管是不是吴老爷开善心,先抢了再说!谁都没有把这件事和吴老爷开厂子的事情联系起来,时间太短了,那厂子是一个月就能办好的?
消息很快传遍县城,甚至向周边的乡村扩散,棉布店一整天都在忙碌之中,五千匹棉布被一抢而空,吴石敏从厂里紧急调配一批棉布,保证店里没有缺货。晚上吴老爷拿着郝掌柜递过来的账本喜笑颜开,一天的净盈利超过了三百两,绝对的暴利啊,自己家族投入的资源少得可怜,回报可以说百分之五百的。这吕先生的大腿一定要抱牢,人家有后台、有资本、有技术,还有能力,以后肯定还有好处!
第二批三千台织布机、二十万枚纱锭,这样的规模在广东地区也算是大型企业,能够与自强媲美的棉纺织厂得说是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上海官商合办的华新织布新局等大厂。但其成本不能与自强相比,比如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始于1878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终于在1889年12月试车,因此自强的能力是超越时代的。
要不怎么说吴老爷英明呢,这会自强棉纺织厂正在基因人的指挥下扩建,有了之前的经验厂房建好后机器很快被运进来、调试好后即可开工。这回工人招收吴老爷下了大力气,自己的佃户多得很,刨地能挣几个钱?赶紧来厂里做工!好在广东接触西方早,商业意识浓厚,对打工经商并不排斥。
自强棉纺织厂火热建设,吕梁这边也没有停下,除了训练护卫队之外,第二个打算已经做好——他要把惠州所有的乡绅、大商人、官方全部拉进自己的工业圈子,打造一个牢固的基础,因此他决定拿出染色技术设备、钟表技术设备等轻工业技术设备,相信通过自强厂的表现和吴老爷的现身说法能够打动他们。自强厂崛起的时间太短,地方也算偏僻,还没有引起这个时代的大鳄的注意,吕梁要尽快的夯实基础,到时候拥有和那种大鳄对抗的本钱。
惠州的乡绅、商人和官员其实是一体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整个国家都是这样。吴老爷的事情其实都关注到了,派人查看一下,棉布果然来自他的工厂,不到三个月吴石敏是怎么做到的?这棉布已经铺满了惠州府,正在向其余地方扩张,到处都是自强棉布的身影,而且质量非常不错,价格比洋布都低,他吴石敏怎么建成的工厂?
正在疑惑时一个帖子分别送到了那些人的府上,约某某某几月几日到惠州大酒楼一叙,共商发财大计,吴石敏。
收到帖子的众乡绅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董家的宅邸,这惠州除了吴家就是董家最有势力,而且都是以经营棉布生意为主。几个大老板先碰了碰头,“昨天收到吴老爷的帖子,说是去大酒楼聚一聚。”
“我也收到了,”“是吗,我也是”众人都点头示意收到了帖子,“吴老爷的棉布店最近可是日进斗金、羡煞旁人啊!”
“我知道,他吴石敏在老家开了一个什么自强棉纺织厂,好家伙,我派去的伙计回来说那厂子比广州那边的都大,隔着老远就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说是蒸汽机,真是气派,你说吴老爷拿来的银子和门路搞那么大的厂子?咱们能不能参上一股?”最后这句话才是众人聚会的原因,都眼馋了。
董家家主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翁,从去年冬天开始卧病在床,不能理事,接待众人的是他的大儿子董惠昌。“董老爷,吴家这么嚣张,董家难道一点都不着急吗?”。看董惠昌端坐一旁,只是看着别人议论并不说话,有人憋不住了。
“各位,吴家广下请帖,是个什么意思并不知道。那个棉纱厂是个下单的母鸡,咱们想参上一股还得看吴家同不同意啊。要我说参股的事情不一定能成,吴家势大,底气足。”董惠昌说道。
“咱们一起提出来,他吴石敏能得罪惠州所有的乡绅不成?”众人都摇头,吴家还真不怕得罪,但这么大的买卖摆在眼前实在诱人。
聚会临终还是达成了协议,大酒楼聚会时向吴老爷共同提出参股的要求,这么大的买卖他吴石敏没有记得家乡街坊,反而偷偷的自己赚钱,不地道!
第七章 股份换土地
商谈的地点被吕梁放在了惠州吴家的一处宅邸,收到帖子的乡绅全部到齐,吴石敏先在前厅迎接众人。看人都到齐,吕梁从外面走进来,坐到了吴石敏旁边。二十多个人围着椭圆形的桌子坐了一圈,这是吕梁的恶趣味,仿造后世会议室布置的,桌子是新打造的。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众人吕梁很想和马龙白兰度一样慢斯条理的举起手,用沙哑的声音说着先生们,感谢吴先生提供的会谈机会,话说黑手党老大还真是气势!
“各位,这位就是吕梁吕先生,自强棉纱厂是本人和吕先生合办。吕先生,这位是董老爷,这位是宋老爷,这位是张老板……。”吴石敏给相互介绍了一遍,众乡绅老板早就在打量吕梁,原来不是吴石敏自己办的厂子,我说他哪来的机器、资金呢!
吕梁站起来笑着和众人见礼,供了一圈手之后吕梁从身后的基因人秘书吕五那里接过一份文件,笑着说道:“各位论年龄都是吕某的长辈,在下从海外归来,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担待。我手里的是前一段时间自强棉纱厂的生产、销售情况,还有下一段时间的计划。”
吕梁说完众人睁大了眼睛,赶忙把手中的茶杯放下。这个后生真是爽快啊,这么快就进入正题,咱们的心思还没转过来呢!吕梁把手中的文件摊开,大声说道:“自强棉纱厂建厂两个月,拥有蒸汽机五台,纺织机三千五百台,纱锭二十三万枚,工人六千多人,截至目前共生产棉布三万匹。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扩张,预计到年底会有两万多名工人在厂里做工,争取将产品卖到广东各地,把洋布都赶出去!”
这一番话让众人呼吸急促,一名年纪大的乡绅因为心跳过快被送到后院紧急抢救。根本顾不得那位心脏病突发的老头了,原本很沉稳的董惠昌“噌”的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是真的吗?”。
吴石敏微笑着刮着杯子里的茶叶,开口说道:“是真的,各位有所不知,自强棉纱厂能有今天,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吕梁先生,他的后台是美利坚安布雷拉公司,有技术、有机器、还有懂技术的工人(基因人),刚开始的时候吕先生只是让我提供工人和场地,就占到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么一说,众人发绿的眼睛转移到了吕梁身上,这个吴石敏怎么这么好运气,碰到财神爷啦!
“吕先生,如果能让董家参上一股,董家愿意拿出工人、土地兑换,所需要的数目随便吕先生开价!”董惠昌当机立断,这年头土地里赚不到大钱,棉布不一样,要是做成了就是一个摇钱树!广州那边董家有一个面粉厂,虽然规模很小,但收益确实不错,现在已经是董家第一财源了,更别说规模庞大的自强棉纱厂。
“老董看上去老实憨厚,没想到反应比谁都快!”众人立刻跟着表示参股,有个带头的就不用不好意思了,这是个赚大钱的机会。
事先吕梁和吴石敏商量好,两家各自拿出十股分给众人,作为补偿,吕梁拿出还在计划书中的印染厂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给吴家。吕梁还有一个计划没有和吴石敏说,看到众人的反应后自己知道是时候说出来了:“各位,本人旗下的公司不仅有棉纱厂一个,不久的将来会相继开办面粉厂、印染厂、钟表厂、成衣厂、水泥厂等等,都是可以参股的大厂,当然,现在已经盈利的棉纱厂我和吴老爷各自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分给各位,这二十股的分配用土地兑换,每一万亩土地换一股,各位觉得如何?”
到这里的乡绅商人家底吴石敏都说过,都是拥有几万亩土地的大地主,董家等几家甚至拥有几千公顷,吕梁要用工厂的股份把土地都换到自己的名下,不是当他们那样的大地主,而是通过基地提供的技术、高产种子和化肥厂的化肥解决粮食问题。自己的基业里少不了农业这一块,粮食问题稳定了,自己的基业才能稳固。而且也可以通过商业上的成功吸引更多的有产者将财产投入到自己这边,释放扎根在土地上的农民,为工厂提供劳动力。
屋子里寂静无声,土地换股份的事情众人来之前都有准备,但一万亩才换一股,这对众人来说有些麻烦,几千年来传承的、深入到骨髓的对土地的眷恋让众人拿不定主意,都知道一股棉纱厂股份比一万亩土地赚钱的多,但那是土地啊,没了土地那还是地主吗?赚了钱不就是为了买地传家嘛!
吕梁也不着急,让吕五将文件发到众人手中,他相信等仔细看过棉纱厂的数据和自己制定的轻工业发展计划书后众人一定会同意置换协议。而怎么分配就交给吴石敏好了,他是地头蛇,知道怎么选择最佳的盟友。
会议结束后吕梁就回到了钢铁基地外新建的院子,后院就是基地的大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隐藏基地的秘密。吴石敏在惠州的宅院等着,果然,三天后众人陆续回到这里,相信是回去召开了家族会议,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家主就能拍板决定的。二十三个家族,最终有十七个家族同意置换协议,这已经出乎吕梁的预料了,看来南方人的商业意识就是强,这个时代能有这个魄力的很少,要是放在北方,估计有些难度。
轻工业计划书是吕梁结合基地基因人的建议制定的,以海丰为中心,建设一大批上规模的轻工企业,由吕梁和众乡绅共同参股。只有一家棉纱厂还是显得太单薄,吕梁相信那些敏感的商人已经注意到了自强棉纱厂,这个时代可不是公平竞争的时代,卖不出去就打这种强盗逻辑才是主流。西方上百年的东方贸易损失了大量金银,但就是卖不出去自己的产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一切都挡在了外边,最后用**才打开了局面,用舰炮打开了贸易通道。所以说如果觉得吕梁的工厂是一个威胁,那些人绝对会不择手段的阻止这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些单薄,但整个惠州的力量就不容小觑了,他们代表着遍布广东全省的商人、官员和同乡等关系,对抗风险的力量绝对强大。
而轻工业发展起来后吕梁的重心将放在重工业上,那才是激动人心的东西,现在产出的钢铁还是钢铁基地生产的,等自己的钢铁厂建立起来时自己才算真正的扎出腾飞的翅膀。
第八章 护卫队训练
军事训练场上,上百人正在以排为单位进行训练。护卫队员在经过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后进入正规训练阶段,他们在基因人教官的皮鞭下,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军人的样子。充足的食物供应和丰富的营养让他们看上去体格强壮,能够应对每天大量的训练。
毛瑟步枪已经下发给队员,并不是吕梁不能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钢铁基地不但能生产毛瑟步枪,半自动武器、自动步枪、甚至更先进科幻的武器都能提供,基地存储着人类直到2200年的科技成果,也能够进行生产。吕梁就命令基地生产出一支ak47步枪自己拿着过瘾,但先进武器不能普及。
吕一介绍,钢铁基地产量有限,当吕梁的军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只靠基地的供应是不可能的,因为基地不可能只生产一种武器,现代战争需要的物资是海量的,种类太多。以自动武器为例,基地如果完全生产ak47步枪,一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十万支,弹药能达到一亿发,但军队不可能只需要一种武器,机枪要不要?大炮要不要?车辆要不要?现在还好说,护卫队只有一百人,但以后呢?难道整个国家都靠一个基地供应吗,没有自己的钢铁厂、军工厂,民族就不是真正的崛起。而且以目前士兵的素质,给他一辆t34他也无法开动。
枪械下发后队员们进入了射击训练和战术训练阶段,与这个时代大不相同的是吕梁提供了足够挥霍的弹药。军营南边靠山的地方有一个射击训练场,低矮起伏的山丘和丛林遮掩了开枪的声音,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开火的声音连续不断,不用顾忌子弹的消耗、枪械的磨损。其实按照人数来看吕梁这一百人的护卫队在地方上根本算不上什么,广东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民风彪悍,经常会发生宗族之间的械斗。据吴石敏透漏,他的家族有三百多名持枪青壮,如果有事,可以在短时间内召集起三千青壮,当然,没有那么多枪罢了,买枪一直是一件麻烦事,而且太贵了。
整个惠州地区官面上不说,光是地方地主武装就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力量。现阶段吕梁的重心是发展,在根基还不牢靠的时候不会贸然行事,如果要发动,一定要拥有足够的力量,以泰山压顶般的攻势席卷过去。到时候一定不会容忍境内存在那些不安分因素,但现在还不是解决他们的好时机。
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第二批护卫队员已经被征召,正在进行基础训练,还是一百人,直接从农村中召集,防止军队中存在地主乡绅的力量。在这个阶段拥有两百人的力量只能算是自保,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但如果按照火力计算的话整个惠州的总和也比不上这两百人,更何况还有一百人的基因人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1895年袁世凯搜罗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党羽在天津小站正式练兵,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损失的都是李鸿章的淮军,宋庆、聂士诚、董福祥等的军队被打垮,袁世凯的新军反而得到扩充。后来1903年清廷改革军制,淘汰绿营编练新军,此时的广东军队主要由绿营、巡捕营、水师和满汉八旗组成,战斗力不堪一击。吕梁采取的模式在前期注定没有太多的敌人,地方势力都将被笼络进来,军事力量以护卫的形式隐藏,可以尽可能的争取发展时间,夯实基础。钢铁基地的存在使其不用依靠外部的力量,偷偷摸摸的尽情发展,采矿车从海底采集资源,从矿产到能源,大海就是一个宝库,二十二世纪的技术保证了基地对海底的利用,而基地本身可以生产所有需要的工业机械,只要领先时代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不用太多,太强大的技术容易引起外界的觊觎,在弱小的时候还是不要太张扬。
工厂、军队的架子搭起来,下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教育。轻工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还低一点,大部分技术工作被基因人负责,但这只能应付一时,当规模扩大和重工业开始发展时就必须有真正的人才支撑。在自强棉纱厂附近工人学校正在建设,按照规定,拥有技术的工人将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而且强迫所有的工人都必须进行文化学习,达不到标准的将扣除薪资。多种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手段使自强棉纱厂学习气氛蔚然成风。同时进来的工人,还是同村,没有技术的工人拿到的工资比学习了技术的少一半,丢不丢人?
工人学校采用的是基地提供的基础教材,先解决识字的问题,然后再说其他。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太低,吕梁需要的是能够撑起钢铁大厦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苦力。
按照置换协议,吴家有近一半的土地划归到吕梁名下,换到的是大量还在计划书上的轻工企业股份。看到如摇钱树般的自强棉纱产后吴石敏毫不犹豫的拿出土地,吕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规划。第二个和第三个工厂正在建设,分别是面粉厂和印染厂,面粉厂需要的小麦从北方输入,印染厂需要的化学制剂暂时从基地中获取。五千名新招募的工人大都来自新划归吕梁名下的佃户,还有一部分也是附近的农民,人多地少,愿意来做工的太多。等厂房建设完毕和工人培训结束后就可以安装调试机器,建设速度惊人!
对于吕梁来说资金不缺、机器不缺、土地不缺,所有制约工厂建设的因素都不存在,可以说钢铁基地就是一个极大的外挂,感谢那些作出决策的后世人和科学家们!而从自强棉纱厂的销售来看,因为成本极低,产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与同类产品竞争,因此销售情况非常乐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产品只是在广东个别地方铺开,还有大片空白的市场等待占领。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企业。
吴石敏带着一摞协议书回来,通过置换,吕梁将这些大地主牢牢的绑在了一起,整个惠州有五分之一的耕地进入吕梁的名下。那些乡绅将会在大量工厂中获益丰厚,但不会意识到吕梁是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造,大量土地进入自己的名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革,最终构成社会下层的事业基础。
第九章 招募工人
第三批招工规模巨大,不仅是自强棉纱厂的扩大还有面粉厂、印染厂的需要,还有之后准备建设的钟表厂、火柴厂、打火机厂、洗化厂等等,这些都是与惠州乡绅签订的置换协议中今年必须建设的。在仅有一些小规模企业的广东,自强棉纱厂将成为最大的企业,而惠州也将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轻工业中心。因此这些工厂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巨大,初步估计需要二十万人,仅靠惠州地区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人的。
招工队伍不仅散布在整个惠州,整个广东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现阶段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圈地运动才能得到足够的工人,这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口基数大,土地兼并等因素,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等待工作,而招工队伍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说到工厂里做工已经打动一些人,再说出工资并签订协议后更多的人愿意来,等到原先的工人现身说法、动用乡绅的关系,愿意做工的人已经变得拥挤。招收的工人以青壮男性为主,这个时代礼法将女孩紧紧的束缚住,工厂里只有一些当地的女孩做工,这也是急不得的事情,等控制一定地方的政权之后才能启动社会改革。
广州郊外的一个名叫辛店的农村,一辆马车和八名招工人员走进这里,在村口暂停休息,中间一个中年人率先走进去。
“请通报一声,惠州刘家拜望辛家族长。”这时候的广东农村宗族势力强大,而且民风彪悍,一个外人如果想闹事很可能遭到整个村庄的攻击,甚至有些富裕的村庄会有火枪等武器,地方官府都不敢招惹。要想招工顺利进行,就必须得到宗族上层的同意,招呼必须打的,刘家与辛店村有些交情,因此派出刘姓管事与这边交涉。
“刘管事,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快请进,上茶!”辛家族长亲自将刘管事迎进来,辛家只是地方宗族,刘家可是大势力得罪不得,况且在以前的生意中刘管事多有照顾,一定好好招待。
“辛族长,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您可听说过惠州吴家的自强棉纱厂?”
“多有耳闻,您看,我这一身衣服还是买的自强的棉布做的,听说短短时间就做得很大,就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了不起啊!怎么,刘家对此事有什么打算吗?”。
“并非如此,辛族长,自强棉纱厂做大之后吴家联合惠州大部分豪强乡绅办厂,什么棉纱厂、面粉厂、印染厂等等,还有几个我都没听说过,不过应该是很不错的买卖。您是没见,棉纱厂蒸汽机轰隆隆的作响,大烟筒冒着黑烟,几千台纺织机连轴转,一匹一匹的棉布就那么抽出来。连绵十几里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建设厂房的工人,到时候好几家一起开工,那场面,在咱广东地面上是没见过的。”辛姓族长听的目瞪口呆,连声感叹,说道:“老朽真想不到竟然有那种大场面,不怕坏了风水吗?”。
“不怕,都是选好的地,没牵扯到风水,咱广东人最重风水,还能坏了吗!此次到贵地,就是想招收工人,还请辛族长同意,咱们带着不少棉布,算是给咱们辛店的礼物吧。”随着一起来的马车里装了不少棉布,作为打开突破口的礼物,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辛族长已经被说动了,村里不少年轻人无所事事,在村子里闲逛还怕惹出事端,不如送到厂子里赚钱,还能学份手艺。
招工人员得到消息后随着辛族长派来的后生,在村子里敲着大锣高声喊道:“惠州工厂招工,年轻男女都要,每人每月一块银元,学会技术待遇更高,管吃管住,愿意报名的到宗族祠堂啊!”吆喝了一下午,派来的厂子里的工人在辛店有亲戚的现身说法,再加上宗族都同意了,不一会祠堂前边就围满了人,大都是来咨询的,晚上还要回去和家人商议,报名签字的寥寥。第二天上午事就办完了,一个辛店村招收到了三十多名男女青年,发放证明后一个招工人员带着他们先去惠州,剩下的继续在各个村里招工。
上百支招工队伍由基因人、惠州乡绅手下、工厂工人组成,散布到了广东各地,不仅短时间就完成了五万名工人的招收工作,还把惠州工厂的事情传遍了广东。广东开化早,商业意识浓厚,有钱人都预料到了惠州工厂是个下金蛋的母鸡,招工队伍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相信不久之后就有许多人前来商谈入股事宜,那时吕梁的土地置换股份行动就会扩展到整个广东省。当然,也会有不怀好意的,比如说官面上、军队里、恶霸豪绅之类,那些麻烦吕梁都扔给了吴石敏代表的惠州乡绅,想从他们手里白捞钱不是容易的事。
工人到达后先是发放工作服、安排在简易棚屋里住宿,然后就是充当建筑工人,厂房、宿舍、食堂、仓库等建筑在充足的人手、建筑材料下拔地而起,工人的管理按照半军事化进行,几百名基因人忙前忙后,分发工厂规则手册,并在各处大声朗读,还要组织工人干活,既建设了工厂,又锻炼了工人的组织性。
五万多名新工人,加上之前的上万名纺织工,每天需要的粮食不少,光靠买不是长久之计,海底采矿车能提供足够的金银,但这些在以后还有大用处。钢铁基地正在全力生产,工厂所需要的机器、建筑材料、基因人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出来。生产车间采集海水,提取蛋白质等物质,生产的合成食品除了味道一般外,营养绝对丰富,而且不限量供应,再加上采购的大米、牲畜,让所有的工人感觉到了幸福的滋味,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的体格明显提高。
基因人每天拿出三个小时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上的培训,还有基本的队列训练。站立、行走、坐姿等等都要按照标准进行,还有思想意识的灌输,吕梁要让这些工人不仅有技术、有文化,还要昂首挺胸、精神昂扬,忠诚于自己,以集体为荣,并且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可以说吕梁在工人中率先进行了改革尝试,将来这些工人就是种子,将会涌现无数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军队预备役。
第十章 刺探
广州城中,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这里是英国怡和洋行在中国的总部。怡和洋行由英国人威廉创立在广州创办,从事**、茶叶贸易,后来放弃**贸易,经营方向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内地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