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们所投宿的大川饭店,以便于保护;这4个人不听忠告,以 致第二天在大川旅馆,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冲突的过程是:包围、冲入、捣毁、殴斗。治安当局出 动一连的兵力,及若干宪兵支援警察;但群情激愤,群众已 变成了狂潮。结果,4个日本人,一半负伤,一半下落不明。 到下一天,两名日本记者的尸体在大川旅馆的正府街发现。再 下一天,8月25日,在大川旅馆再度出现包围的情况;这一 次,治安当局知道是左派分子有组织的行动,以强硬手段镇 压,频有死伤;同时捕获了两名首谋分子,立即处决,以期 收拾事态。

    这就是引起严重外交问题的”成都事件”的真相;左派 分子激平民众的爱国情绪,却为政府制造了问题。

    正当黄秋岳叹惜痛恨!黯然不欢之际;他的那位徐娘风 韵的姨太太,笑盈盈地捧来一个大盒子,一面打开盒盖,一 面说道:”你看看这件大衣怎么样?”

    说着,拎起大衣领子往上一提,是一件毛汽油光闪亮的 “灰背”;等她往身上一比,黄秋岳觉得这模样很面熟,倒像 在何处见过似地。

    “这件灰背大衣,跟胡蝶的那件,一模一样。”

    这一说,黄秋岳想起来了。报上登过一张照片,中苏复 交后,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赴任;在同一条邮船上有梅兰芳 与胡蝶,新闻记者邀一貌堂堂的颜大使与梅胡合影,真能尽 华夏人物之美,是一张极有名的新闻照片。照其中的胡蝶,穿 的就是这样一件灰背大衣。

    “不错!”黄秋岳说:”可惜,价钱太贵了。”

    “买得起就不贵;才4000块钱。”

    “4000块钱还不贵。我一个月的收入才多少?丽人一袭 衣,下官半年粮。”

    “你又要哭穷了!银行里几万块钱摆在那里。哼!”

    听得这话,黄秋岳始而一楞;继而一惊,顾不得姨太太 的唠叨,赶到银行里查帐;果然有一笔5万元的存款,而且 是支票,经过交换,收起入帐,算日子正是与须磨会见第二 天的事。

    这跟”栽赃”没有什么两样。黄秋岳首先想到的是,应 该报告长官;但兹事体大,必须谋定后动。于是找了个清静 的咖啡馆,一个人坐下来细想。

    结果是,越想问题越多;对他最不利的是时间问题,可 想而知的,须磨出此一着,当然另有布置,早已占了防御上 的优势。如果须磨约会之后,立即反映;或者支票存入的当 天,便将实情和盘托出,都可以邀得谅解,甚至还会获得奖 励。如今时机已经错过,据实上陈,所换得的必是一句诘问: 你为什么不早说?从而就会产生诛心之论:是内心在动摇,考 虑接受须磨的条件。那时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或者可以这样说:我早已决定拒绝须磨的要求,所以当 时不即据实报告者,是觉得不必多事;哪知须磨居然”栽 赃”,这就绝不能保持沉默了。

    这样说法,似乎没有毛病;问题何以迟至这时候才来报 告?是因为一直不知道须磨有一张支票存入他的帐户之故。

    哪知一回到家,才知道自己的说法不能成立。首先是姨 太太迎着他问:”你怎么一声不响,往外就跑;到哪里去了。”

    “我到银行里去看帐。”黄秋岳答说:”那笔钱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是谁的?”

    “你不知道。”

    “唯岂不知道才问你,人家的钱为什么存入你的户头?”

    黄秋岳不愿多说;”以攻击作为防御”,故意反问一句: “你怎么知道我户头里有5万块钱?”

    “那天银行打电话来的。”

    “什么?”黄秋岳大惊:”银行打电话来的。怎么说?”

    原来须磨派人去存钱时,只知道名字,不知道帐号;银 行职员看面额很大,而存钱的人不是黄秋岳往日所派的工友, 怕发生错误,所以曾打电话到黄家去求证。   ”银行的人问我,是不是派人来存5万元?我怎么好说不 是?当然说不错。”   ”那!”黄秋岳气急败坏地问道:”你当时为什么不跟我 说?”   ”我为什么要跟你说,应该你自己跟我说才是。”

    她的解释是,黄秋岳曾经说过,只要他有钱,一定尽量 给她用。现在有这么一笔说大不大,说小真不小的款子在银 行里;她倒要看看,他以前说的话是出于真心,还是随口敷 衍?倘出真心,自然会主动告诉她,此刻我有钱了;有多少, 你要花就花吧!   ”不错,我说过这话。问题是这笔钱不是我的。”

    又回到原来的疑问上来了:”不是你的钱,怎么会存到你 的户头里?”   ”是别人寄存的。”   ”谁?”   ”你不知道。”   ”我当然不知道!”她脸色铁青,”谁也不知道,你安着什 么心?甚至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牛头不对马嘴。”

    想想自己的话,漏洞确实很大;既是别人寄存,安有支 票存入银行时,不先通知他的道理?而况寄存之说,根本不 通;那人为什么自己不开个存款户头,直接”寄存”在银行 里?

    要解释这个误会,只有将前后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她; 但妇人不可共机密,就算她谅解了,同意不动这笔款子,也 会惹出许多麻烦来,而况她绝不会同意!

    “你怎么样?如果你心疼钱,以后就别说那种慷慨的话。 我是实心眼儿,信以为真,结果搞得下不了台!”

    “好了!”精神濒临崩溃边缘的黄秋岳,一颗心突然一松; 自觉”得救”了,”你把我的支票本拿来!”

    替爱姬买了灰背大衣的第二天,便是约定给须磨答复的 日子;他踌躇了一天,不知怎么办?到得下一天,接到须磨 的信,问其他的儿子所主管的一个外交上的问题——无关机 密;但如作了答复,便是接受须磨要求表示。黄秋岳考虑了 一夜,终于跟他儿子通了电话,给了须磨满意的答复。

    以后的一段日子,倒也并没有多大的麻烦;黄秋岳方在 庆幸,并未出卖了国家的机密,不料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 “西安事变”,须磨的要求便多了,每天都要有情报。因此,政 府对因应此一巨变的全部过程,日本了如指掌。

    到得二十六年1月,须磨以此功劳,连升三级,内调为 外务省情报部长;这是个大使级的职位,而须磨不过是比公 使犹低一等的总领事。

    须磨离职,黄秋岳并不能脱离日本的掌握;由须磨的继 任者,接收了黄秋岳的关系。半年之后,爆发了七七事变。

    正在庐山的蒋委员长,接到来自宋哲元、秦德纯的详细 报告后,判断这是日本军的挑战,不应视之为偶发性的”地 方事件”。立即作了他生气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应战。

    蒋委员长看得很清楚,日本从1934年初斋藤内阁的陆相 荒木贞夫不安于位;到1935年秋天,岗田内阁的教育总监真 崎甚三郎被逐,皇道派完全失势,侵华的步骤即逐渐加紧。及 至1936年发生”二二六事变”,军部所支持的官僚广田弘毅 组阁,竟接受了统制派的要求,恢复陆相现役制;陆军想并 吞华北五省的狂妄野心,更为明显。最彰明较著的一个事实 是,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武藤章,建议扩大华北驻屯军的 编制,司令由旅团长少将级,改为师团长中将级;驻华武官 矶谷廉介则越过他们的大使,直接向陆军省要求增兵华北,于 是这年——1936,亦即民国25年的5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 宣布华北驻屯军司令改为”亲补职”,由昭和亲自任命第一师 团长田代皖一廊中将为扩大编制后的第一任华北驻屯军司 令;半个月以后,陆军省”行最小限度的增兵”,是一个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在北平成立了司令部。凡此都是对中 国将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所以武装冲突的性质,即令 是局部的亦会很快地发展为全面的。蒋委员长看得最透彻的 一点是,日本军阀的野心永无止境,即令忍辱受侮,答应全 部要求,甚至承认”满洲国”;但遇到国际矛盾冲突,时机有 利日本时,他们仍旧会越黄河而南,继续侵略。

    因此,与其坐而待亡,不如起而应战;特别可珍视的是, 民气可用,把握这多年以来所培养的宝贵的时机,一定能为 国家民族,死中求生,打开一条出路。就算败了,国格未失, 精神不死;倘或再不抗战,国民精神日趋消沉;民族生机,毁 灭无余,那就真的要沦为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了。

    这个决心是在”七七”的第二天作成的;随即下令在四 川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赶回南京,着手动员;3天之内就拟定 了具体的全面抗战的军事计划纲要,在7月底以前秘密组成 大本营及各级司令部,准备以180个师——第一线100个;预 备军80个,与日本军阀周旋到底。

    但是,在华北苦心撑持的宋哲元,尚未了解在庐山的蒋 委员长,已下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动员的决心,所以仍 旧忍辱负重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到得事变发生的一周以 后,蒋委员长接到各方面的报告,证实日本政府已受军部牵 制;而陆军首脑部中,”扩大派”压倒了”不扩大派”,决定 由日本本土派遗3个师团——包括驻广岛的板垣的第五师团 在内;朝鲜派一个师团;关东军派两个旅团,投入华北战场 时,认为让全国民众了解国家民族的存亡生死,已到了”最 后关头”;唯有”凭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的时机已 经到了,因而在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会”中,发表了以 《对于日本的一贯方针与立场》的演说;第三天,演说全文见 报,全国民众热烈响应,人人都了解:这回,中国跟日本要 拼个你死我活了。

    下一天,蒋委员长下山回南京;随即派遗二十九军出身 的参谋次长熊斌,秘密北上,向宋哲元说明中央的决策及全 面抗战的步骤。这位”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专阃所 寄的大将,立即改变了态度,下令正在撤退中的三十七师,停 止后撤。

    这时的政治重心,已由庐山回归南京;行政院院会的重 要性亦就恢复了。于是黄秋岳受到日本总领事馆的压力,亦 就愈重。到了7月29日,二十九军奋勇抗敌,在副军长佟麟 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成仁;官兵伤亡5000人,但也 予敌重创以后,平津相继弃守,战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平时日本海军亦已有了行动。以上海及长江方面作为 “警备区域”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决定在 上海制造藉口,发动战争,但第三舰队的主力在长江流域,汉 口驻有陆战队2000人,需要集中到上海;同时长江上游的日 侨撤退,亦须一段时间,因此,虽有行动,并不积极。

    这些情况在蒋委员长的参谋部门,看得很清楚,秘密拟 定了一个瓮中捉鳖的作战计划;调集轮船,在江阴要塞附近 的江面凿沉,一方面阻止敌舰由海入江;一方面隔断在江阴 以西水域中的20多条日本军舰及2000海军陆战队,可以一 鼓成擒。

    这个计划的拟订不难,付诸实施的技术问题却很复杂;尤 其是为了保守秘密,只能在暗中调遗部署,更费时日。但正 当海军部会同交通部著著进行,将次成功时,日本在汉口的 2000海军陆战队,突然撤退;在长江的20多条日本兵舰,亦 鼓棹东下,由8月7日至9日,前后3天之中,都通过了江 阴要塞,集中在上海;陆战队而且强行登陆,并要求中国撤 退在上海的保安队。浙沪的情势,立刻就很紧张了。

    隔了两天,中国交通部下令各轮船公司,尽速将航行中 的海轮,驶入长江;接着海军破坏了江阴下游的各种航行标 志,并开始阻塞江阴要塞江南的水道。日本海军固然无法再 施故技,在下关江面炮轰南京;但参谋本部的拟订的瓮中捉 鳖的计划,却也完全落空。

    这件事很奇怪!日本长江舰队的行动,发生得非常突兀。 情报部门疑心消息已经走漏;但却无从设想,走漏的过程如 何?及至”八一三”战争终于爆发;当天军方征用招商局轮 船7艘;民营轮船16艘;海运舰艇及趸船28艘,在江阴下 游的长山港江面,一律凿沉,成为长江的第一道封锁线。下 行轮船只到镇江为止。属于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的两条长江轮 被封锁在南京江面,自然被接收了交给招商局运用。

    下一天发生了有名的”八一四”空战。这天上午中国空 军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以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为中心 目标,展开空中攻击;下午,日本木更津联队轰炸机18架, 从台湾新竹起飞,空袭笕桥机场。平时中国空军全部9个大 队及4个直属中队,正全部转移至东南地区,决定部署于杭 州、南京、南昌、广德各机场,担负支援上海作战及保卫首 都的任务;当日机到达笕桥上空时,恰好担负驱逐任务的第 四大队刚由周家口调防降落,得到警报,紧急升空,迎头痛 击,打下6架之多,而四大队一无损失。中国空军有史以来 第一次对敌作战,即创零比六的辉煌纪录;第四大队大队长 高志航,一战成名,成为中外交誉的英雄。

    就在这天,外交部接到驻日武官的急电,日本已决定调 派第三、第十一两个师团,编成”上海派遣军”,起用预备役 的松井石根为司令官。淞沪战事,必将扩大,恰正符合蒋委 员长的算计。

    原来关于对日的战略,军事首脑部作过多次的秘密研讨。 蒋委员长曾经说道:“日本要亡中国,不出蚕食鲸吞两个办法。 中国不怕它鲸吞;却须留心它蚕食。”从九一八到七七,便是 蚕食的态势,先割东北、次及华北;如果光是集中力量跟日 军在华北周旋,倘或不胜,日军能够站住脚,下一步必是渡 河而南,蚕食东南膏腴之地。这是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 下策;上策是要争取主动,牵着日军的鼻子,让他们在我们 要打的地方打。

    因此,当芦沟桥事变爆发,蒋委员长决定应战,而日本 海军为了争功,想对中国东南沿海有所行动时,陈诚就极力 主张,在淞沪坚决抵抗,将日军吸引到东南来,鉴于日本外 交官反复要求外交部长王宠惠,承认廿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张 自忠与日军代表所签订的三次停火协定,越见得日本想将芦 沟桥事变,作为地方事件,以便于蚕食;就越足以证明全面 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之正确。但不明军事原理,不知其中的 奥妙;东南为中国的精华地带,战火蔓延,可能有许多人认 为可惜。

    蒋委员长为了说明这些道理,并促使大家在心理上有所 准备;决定第二天——8月15日上午8时,在灵谷寺附近的 一个特定地点,召集中央各部门首长会议。

    在事先,日本长江舰队先期逃出江阴封锁线这一点,疑 云越来越重。有人谈到一段史实,南宋建炎年间,韩世忠屯 京口,诱金兵深入,相持于黄天荡;他泊战舰于金山之下,又 打造了许多巨型铁链,上系大钩;金兀术的船来一条、钩一 条,硬生生把它拉沉,金兵大为所困。此见于正史;但据野 史上说:有个姓王的福建人,夜谒金兀术献计,说黄天荡有 条通海口的河道,名为老鹳河;湮淤已久。如果能打通这条 河道,不愁不能脱困。金兀术大喜厚酬此人,照计而行,竟 得北归。

    以古方今,可能也有样一个汉奸,出卖了国家的利益,先 普通知日本,江阴水道即将封锁。既然如此,就要防备这个 汉奸泄漏重要会议的时间、地点,勾引敌机来轰炸。因此,建 议蒋委员长更改会议的时间、地点。于是蒋委员长决定会议 时间提前到7点钟,并在1小时以内开完。

    第二天7点钟开会;散会未到8点,空袭警报大作,日 本飞机准8点钟飞临南京上空,轰炸目标之一,就是那个特 定的开会地点。

    这会是偶然的巧合吗?即使一个脑筋迟钝的人也都不会 相信。于是戴雨农下令全面彻查,凡是知道这天上午8点钟 在特定地点,有一个军政委员毕集,由蒋委员长亲自主持的 重要会议的人,不管他是任何身分,都被监视或跟踪,毫无 例外。

    当然,这不是说部长级以上的大员,对国家的忠贞有问 题;而是中国的要人,只有忌讳的观念,并无保防的警觉。 “这句话不能说,说了会得罪人”,于是守口如瓶;”啊!啊! 抱歉,我不能来。明天上午8点钟有个会,是委员长亲自主 持,非到不可。这样,9点钟左右,等我从灵谷寺进城,顺路 来看你好了。”这平淡无奇的几句话,说是会闯下天大的巨祸, 是谁也会嗤之以鼻的事;因此,要人左右若有间谍埋伏,随 时都能获得敌人所意想不到的珍贵情报。戴雨农所防的,就 是这些人。

    由于黄秋岳兼管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工 作,当然亦为被监视的对象;每天有两个人分班看住,尤其 是他的活动范围,更为注意的焦点。但经过一星期的跟踪,毫 无可疑,每天上班、下班,除了家就是行政院;中午到国际 联谊社吃饭,亦是独来独往,从未见他与任何形迹可疑的人 接触。

    国际联谊社在新街口附近的香铺营,是跟中央党部、外 交部、励志社有关的一个特种勤务单位;顾名思义,可知是 为南京的外籍人士,提供一个便利休闲活动,促进中外友谊 的公共场所;在朝野一致励行”新生活运动”之际,这里是 唯一可开舞会的地方。不过,黄秋岳从没有来跳过舞;他只 是中午来吃饭,因为国联谊社餐厅的价格公道,菜也还不坏。

    跟踪的人当然不能进餐厅,而须守候在外进门的大厅,一 面设有舒适的沙发,等人或等座位,都在这里休息;另一面 餐厅入口之处的壁上,设有一排挂钩,以便悬挂雨衣、帽子 之类。跟踪黄秋岳的老张、小侯2人,每次都坐在挂钩对面 的沙发上。

    这天负责跟踪的是小候,坐在挂钩对面的沙发上枯守,实 在是很乏味的工作;闲得无聊,任何一个不寻常的现象,都 能引其他的极大的兴趣。偶然一瞥之间,发现挂钩上两顶呢 帽,式样、颜色、质料完全相同;而且有一种感觉;仿佛呢 帽在跟他招呼:”喂!你认识我吧?”

    于是他走近了去看,走到一半便想起来了,”这不是黄秘 书的帽子吗?”他这样在心中自语,接着便搜索记忆,十几天 以来,他想不起黄秋岳戴过另一顶帽子;也没有不戴帽子的 时候。

    这就显得有些不寻常了!他又想,夏天常见的帽子,分 为两类,一类是草帽,又分软边、硬边两种,软边草帽叫 “巴拿马草帽”,由于宋子文常戴的缘故,正在风行;一种是 由军盔演变而来的”拿破仑帽”,有白、黄、灰各色,蒋委员 长夏天如果着中山装,就常视服装的色调,戴不同颜色的 “拿破仑帽”。至于呢帽,虽然跟法兰绒西服一样,夏天亦可 穿戴,而毕竟不常见,何以黄秋岳每天必戴?只怕其中另有 道理。

    转念到此,心头狂跳;立即作了一个决定,要看这同样 的一顶呢帽的主人是谁?因此,等黄秋岳出了餐厅,拿了他 的帽子往外走时;小侯一反亦步亦趋的惯例,坐在那里安然 不动,视线不离那顶呢帽。也不知等了多少时候,终于看到 有个人伸手去取那顶呢帽。此人个子不高,穿一身灰色西服; 等他转身过来时,小侯判明了他的国籍,是日本人——日本 西服的式样,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尤其是束腰的皮带,系在 肚起以下,更是日本西服的怪模样。

    这个收获太大了。但是,小侯很冷静,世上无巧不成书 的事很多;还需要继续求证,因此,他声色不动,只用冷眼 观察。

    第二天中午,黄秋岳仍旧戴着那顶呢帽到国际联谊社,进 门脱帽,随手往钩上一挂。小侯自左而右看过来,并无相同 的帽子,于是只注意门口了。

    过不多久,昨天所见的那个日本人也来了,一看他头上, 果然不错,不过,这一回他的帽子挂在别处,并不似昨天那 样,并排相悬。   ”到底是不是?”他在心里琢磨,”帽子不在一处,也许人 在一处呢?”

    这样转着念头,便慢慢起身;去到餐厅入口之处,有意 无意地往里面一看,不由得大失所望,黄秋岳一个人坐一桌, 日本人坐在另一桌,而且有朋友在一起,谈笑正欢。   ”这是怎么回事?”他茫然地在想,偶而抬头一望,大吃 一惊,黄秋岳的帽子不见了!

    这当然是人已经走了;他直觉地追出门去,左右张望,哪 里有黄秋岳的影子?内心懊丧无比,”钉梢”会把人钉丢了, 这说出去岂不是笑话?

    一步懒似一步地走着,满心烦躁,汗出如浆;小侯整天 不快,心里只思念着这件事。

    哪知道”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到得夜深如水的半夜里, 方寸之间,突然灵光闪现;恨不得马上天亮,太阳一升,随 即高挂中天,好让他跟踪黄秋岳,证实自己的想法。

    想法证实了!黄秋岳帽子不在,人在;那个日本人先离 餐厅,戴去了黄秋岳的帽子,然后黄秋岳离去时,戴去了日 本人的帽子。前一天就是如此;在不知不觉中,交换了帽子, 也就是交换了情报。

    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先取得证据;这个证据且须坚强 有力。最须顾虑的是,有没有证据还成疑问,倘或根本没有 证据,或者证据不足,而黄秋岳却已经知道有人在打他的主 意,那一来不但打草惊蛇,前功尽弃;而且必然引起一场风 波。因此,搜集证据的行动,亦必须隐密妥当,以不使授受 双方——黄秋岳与那个日本人,都毫无知觉为最理想。

    基于这些要求,小侯的工作同志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过 程;实现此一过程的主要关键,在一样”道具”:照式照样的 一顶呢帽。

    这顶呢帽不仅质料,式样、颜色须绝对相同;而且要同 样的牌子,同样的尺码。这还不算,还要同样新旧。

    通过国际联谊社管理员的关系,取得了这样”道具”的 全部资料;南京还没有这个牌子的呢帽,须到上海采办。买 到以后,再要加工”做旧”;经过仔细检点,毫无破绽,可以 开始行动了。

    行动非常简单容易,只要将呢帽”掉包”,真可说是举手 之劳;但下手之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确定日本 人会来;因为跟踪期间,曾发现有一次只有黄秋岳一个人,日 本人未到。倘或如此,黄秋岳戴回去的,应该是他原来的帽 子;帽中无物,倒也罢了;如果夹着什么东西,一看已不翼 而飞,自然知道出了问题,可能立即开溜。

    其次是必须在黄秋岳先到,而日本人未到之前下手。因 为日本人先来,黄秋岳后到,再加上行动人员,挂钩上就会 出现三顶同样的呢帽,目标过于显著,引人注目,亦是件很 不妥的事。

    好在那个日本人,也早在监视之下,知道了他的住处;并 掌握了其他必要的资料,总在中午11点半至12点之间出发, 坐一辆黑色别克汽车。所以行动之前,沿路派出”观察员”, 用电话传通消息,确实控制了日本人的行动。

    第一次没有成功,因为黄秋岳一到,日本人接踵而至,没 有时间来掉包。第二次差点出问题,帽子已经掉到手了,而 日本人中途改变行程,不到国际联谊社;幸亏行动人员还在, 赶紧将黄秋岳的帽子又掉了回去。

    第三次成功了。这天中午黄秋岳先到;行动人员在那日 本人的汽车驶近国际联谊社减速将停时,才根据守在门外的 同僚的暗号,以极敏捷的手法,换走了黄秋岳的帽子。

    帽中果然有花样在,帽檐内侧作衬底的一道皮圈中,夹 着一张纸,蝇头细字写着好几条中央最新的决定,一条是国 民党中常会虽决议授权蒋委员长组织大本营,行使海陆空军 的最高统帅权,并统一指挥党政;但蒋委员长为了尊重林主 席的地位,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再一条是 政府决定向国际联盟提出报告,陈述日军在”七七”、”八一 三”开衅的经过,指出日本政府负全责;并要求国际联盟对 日本的侵略行动,加以干涉。此外还有军政人员预备调动的 情况之类。

    黄秋岳的笔迹是早就搜集了样本,细加核对;完全相符。 黄秋岳的罪行,是确凿无疑的了,但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却 大有研究的余地。

    当然,若说要依法逮捕,手到擒来,毫不费事;但如果 他们授受双方都不知道帽子已在暗中掉了包;那就不妨再来 一次,进一层了解黄秋岳到底知道了多少机密;出卖了多少 机密?甚至,下一次不妨调日本人的帽子,看看对方对黄秋 岳是何指示;想要些什么情报?

    但讨论到最后,还是认为以及早逮捕黄秋岳为妥。因为 日本人拿回那顶帽子,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很可能会立即跟 黄秋岳联络,然后再进一步仔细检查那顶帽子——虽说已经 “做旧”,毕竟有许多特征是瞒不过所有人的耳目的。等发觉 呢帽已非原物,可以推想到,是怎么回事?于是,黄秋岳畏 罪自杀;那一来,有多少情报已落入敌人手中,以及日本方 面是用什么方法能够打入中央政府最机密的部门,便都成谜 了。

    于是呈准最高当局,然后通知行政院,逮捕了黄秋岳;由 他的供词中,知道他的儿子亦脱不得干系,一并逮捕。对于 封锁江阴水道的消息,他承认泄漏给敌人,自道宁作民族千 古罪人;以救长江两岸生灵。意思是20几条日本兵舰及两千 海军陆战队,被封锁在长江中下游,必不肯束手待擒,而作 困兽之斗,那时长江两岸的百姓,就会大遭其殃。

    这话当然不会有人相信,事实上在当时知道他说这话的 人,也没有几个。因为整个过程都是极高的秘密;而保持秘 密的最大原因,是怕影响民心士气,同时会引起外交上的麻 烦——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仍在南京;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 本已提出辞呈;七七事变爆发,为了共赴国难,已打消辞意, 赶回任所。中日两国外交关系未断,黄秋岳事件如果一公开, 等于替日本制造找麻烦的口实,自属不智。

    由于罪证确凿,军法审判的程序,很快地结束;父子双 双伏法。熟悉黄秋岳的人,无不叹惜:”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他的诗、他的笔记,文彩义理,都是第一流的。

    话虽如此,却没有一个人说政府不该判处黄秋岳死刑,唯 一的例外是梁鸿志——他做过段祺瑞”执政”时期的秘书长; “九一八”以后,蒋委员长派吴鼎昌迎段南下,借住陈调元在 上海的住宅;也就是后来的极斯非而路76号为公馆。政府每 月致送生活费3万元;段祺瑞用来分享旧部;梁鸿志亦有一 份,月得千元。段祺瑞一死,梁鸿志每月的津贴亦就失去了; 因而怨及政府,借少年故交黄秋岳之死,做了一首诗寄托牢 骚;这首五言诗:”青山我独往,白首君同归;乐天哀天涯, 相提并论?大多莫人妙。有人指出,要从”甘露之变”中去 参详,”甘露之变”是宰相王涯、我亦衔此悲。王涯位宰相, 名盛祸亦随;秘书非达官,何事而诛夷?”

    何以将黄秋岳与唐文宗的宰相王涯,相提并论?大多莫 名片妙。有人指出,要从”甘露之变”中去参详,”甘露之 变”是宰相王涯、李训谋诛宦官;诈言在金吾厅后面的石榴 树上发现甘露。天降甘露是瑞征,史册记载:天下升起则甘 露降。因此,当权的宦官仇士良,引领皇帝,亲临观赏。王 涯、李训本埋伏了甲士在那里,打算尽杀宦官;不料事机不 密;为仇士良所发觉,半途引驾回宫;说王涯、李训谋反大 逆,急召禁兵入宫,王涯、李训皆被杀,并夷家族。梁鸿志 的意思是,日本飞机在8月15轰炸南京,目标在蒋委员长, 决非黄秋岳的本意;犹如王涯本无弑帝之意一样。至于”诛 夷”的”夷”字,是指黄秋岳的儿子而言;梁鸿志可能不知 道,黄秋岳的儿子的一条命,是送在他父亲手里。

    但须磨知道,黄秋岳父子是由他送入鬼门关的,自不免 内疚于心;所以这一次在中国纵贯南北的旅行,到处打听黄 家还有什么人?最后是在北平找到了黄秋岳的弟弟。

    他对胞兄胞侄的不名誉之死,痛心异常,因此也恨极了 日本人;对于须磨的登门造访,拒而不纳。须磨无奈,托人 以资助印行黄秋岳的遗作为名,致赠了一笔巨款;亦被原封 不动地退了回来,须磨想了却耿耿于怀的这桩心愿,是彻底 失败了。

    但在公务方面,须磨倒颇有收获,找到了一些旧关系,为 外务省建立了几条情报路线,其中之一就是缪斌。

    当1945年2月初,日皇召见重臣,听取了近卫的率直陈 奏,认为战事必败,愈早求和愈有利;否则陆军内部的左倾 思想抬头,将形成可怕的威胁。近卫并且提出了一张”预备 役”将官的名单,认为是收拾残局的理想人选。

    这张名单的第一名是宇垣一成。当近卫第一次内阁,在 1938年夏天,为了想结束在中国的战事而改组,接受多田骏 与石原莞尔的意见,自台儿庄前线召回板垣征四郎,代替杉 山元出任陆相时,宇垣一成亦代广田弘毅而为外相。宇垣的 复起,是出于三井财阀”大番头”,近卫内阁的藏相池田成彬 所推荐。统制派之得与财政界的结合,即肇因于池田成彬对 垣宇一成的看重;这一次池田推荐宇垣出任外相,是打算着 用宇垣的军部关系与他在财经方面的影响力,由外交途径来 解决中国的战事。如果能够成功,则近卫内阁之后,将是宇 垣、池田的联合内阁。

    因此,宇垣谋和的交涉对象是,中国的财政巨头孔祥熙; 实际上是由池田来的关系,结果为军部所破坏,宇垣一气之 下,也不跟池田商量,自己亲笔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