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德,你来看,这里,是不是有缝隙?”
“好像是的,华,似乎不止一条缝,旁边也有一条,哦,不,是一圈缝隙围成这么大的一块,哇,这么细的缝,如果不是趴在门上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
“是了,这就对了,这块地方和门不是一体的,这一定是一块嵌入的面板,这是哪个变态的家伙设计的,妈的,刷个不同颜色的漆很难么?可是这块面板可怎么打开呢?”
“嗯,按不下去,和门一样坚固,这么细的缝,连头发都塞不进去,也休想撬开它。这一定有其它的机关。”
三个人鼻子贴在门上把门四周100平方米的范围舔了遍,除了那一圈缝隙,什么都没有。水位已经降的几乎和门框的底部一样高了,仅仅刚没过脚面而已。为了这道破门,我们三个人已经趟着水走了至少5公里的路,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了。
放弃,完全放弃,这个门的设计简简单单,实在是没有什么其它主意可想。
我失去了耐心,最后一招,暴力破解。我从背包里拿出镭射切割机,打开了电源,橙黄铯的光线射了出来,击在门上,发出啪啪的响声,火花从光线射入的地方飞溅开,那里的金属瞬间变红,再变暗,然后熔化,最后出现一个小洞。我专心致志的缓缓横移切割机,金属门上一条宽1毫米半的割痕迅速延长着……
突然,头顶上发出了嘀嘀嘀三声警报,红色的小灯变成了绿色。我吓了一跳,差点把切割机都扔掉了。我关掉切割机,疑惑的检查四周,可是除了小灯变成了绿色和门上留下一条10厘米长的割痕,其它依然如故。
“见鬼了?红灯变绿灯,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莫新德一边在门上四处敲敲打打一边说。突然,莫新德停止了动作,傻傻的愣住了,他一只手按在门上,瞪大眼镜望着我。我仔细一看,他按在门上的地方正好是那块面板,现在整个横向a4纸大小的面板竟然被他按的陷进入门里5毫米深。莫新德的表情就好像踩住了地雷,一动也不敢动。我和科比也傻眼了,看起来刚才这块面板按不动是因为之前是红灯的原因,现在变成了绿灯,可能达到了某个开门的条件,面板变得可以触动了。在我和科比热情的鼓励目光下,莫新德忐忑的缓缓移开手,那块面板也跟着莫新德的手往外移动,直到凸出门1厘米才停下来。莫新德一下子收回手,哇的叫了一声,往后跳了几步。那块面板吱的一声翻了下来,背面露出一个数字键盘来。
我兴奋的输入了密码,数字键盘面板又吱的一声收了回去,接着一阵唧唧吱吱的机械声,门,终于开了。
门里面就是最底层的环形通道,正当我们准备进去的时候,天上传来一声凄厉的哀号,一个黑点拖着长长的尾巴飞速的从天上掉下来,嗙的一声巨响,远处溅起一片水花。那声短暂而凄厉的哀号依然在空荡荡的发射道里回荡,格外的悚人。我们赶忙跑进门,大门自动闭合了。
接下来的路线已经在电脑中看了许多遍了,我们轻车熟路的找到了f区最里面的仓库,这次没有什么变态的设计,扭转圆形半圈,轻松拉开了大门。进门,找到开关打开灯,一个巨大的空间呈现在眼前。
仓库面积不比一个足球场小,顶上的灯至少有二三十米高,乱糟糟的停着许多卡车,而最显眼的就是仓库中间两辆东风重卡拖着两部盾构机。像楼房一样巨大的盾构机静静的躺在那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黄铯的平板车是那种只有在船坞才能见到的大家伙,原本大到恐怖的东风重卡拖头,在平板车前面显得柔弱的可笑。10米宽的平板车并没能完全承载着盾构机,两部盾构机都宽出了平板车不少。走近前去,才发现两部盾构机并不相同,一部是挖隧道常用的日本三菱牌切削式一体化隧道盾构机,这是一部二手货,外壳上沾满了像沥青一样乌黑发亮的熔岩结晶。而另一部是北方重工掘进式盾构机,只能掘进不能同时建筑隧道,是全新的,外壳上绿色的油漆都是崭新的。这两部盾构都是核动力,都是全金属外壳,能防熔流的,不是挖地铁的那种便宜货。不同的是,三菱盾构机直径18米,长30米,可以自动烧砖贴片,而北方盾构直径只有15米,长度也只有18米。有了这两部造价上百亿的盾构机,这辈子的生存也就不成问题了。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食物。
除了这两部盾构机,父亲还为我们准备了极其丰富的礼物,周围横七竖八的堆放着几十个货柜,我猜这里面一定都是好东西。我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拆礼物,货柜一个接一个的被打开,惊喜弥上心头,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12部已经装配好的崭新的万能机器人,几十吨食品(除了粮食、干制蔬菜、冷鲜肉以外,还有一整柜的罐头、零食和饮料),盾构机的各种配件,各种工具,各种金属锭,大量的木料……,似乎飞船上的各种资源每一样都留下了一点,这些资源足够我们三个人生活几百年了。亲爱的老爹真是舍得啊,不说别的,单只是这一柜子的机器人就价值上亿元了。面对这么一大笔财富,我们三个好像刚进城的乡巴佬,乐的都不直到该干什么好了。
我们把12部机器人全部启动,让机器人开始往盾构机里搬资源。但是接着,我们却为今后的路犯起了愁。
首先是两台盾构机怎么分配的问题,谁也不愿意独自驾驶一台盾构机,谁也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忍受几个月的孤独。如果是四个人就好办了,每台两个人,可现在只有三个人,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还真够麻烦的。莫新德甚至提议上去再抓一个人下来,我和科比坚决反对。
其次是两部盾构机行进的问题,三菱盾构机掘进的同时会把土和岩石熔化铸成转,从盾构机尾部贴片在掘好的隧道周围,形成坚固的隧洞,而北方盾构机只掘进,把岩石和土再直接从尾部吐出来,填平已经掘进的隧洞。北方盾构机的时速是1500米,而三菱盾构机时速只有850米,如果同时行进,两部机器会不同步。
当然,也可以三个人都上一部盾构机,但是要抛弃一台价值上百亿的盾构机,谁也舍不得。直到机器人搬完了所有的东西,我们依然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结果。于是乎不管了,吃饭、洗澡、睡觉,万事明天再说。
进入盾构机,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三小职业之说(所谓三小职业,是指坦克兵、潜艇兵和盾构机驾驶员,这三个职业只招聘身高低于170厘米、体重不超过70公斤的男性),外面看起来硕大无比的盾构机,里面却是这么的拥挤,高个子或者胖子在这种工作环境下,还真不方便。许多通道和门,我都必须低头才能通过。在经历了多次碰头后,我在盾构机里行走,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过盾构机里各种功能的设计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三菱盾构机,里面有一个宽阔的驾驶室,两个卫生间,两间卧室,工作室、厨房、书房、医疗仓和冷藏室各一间,六间储藏室,甚至还有一间会议室。房间的许多设计都非常人性化,功能齐全而方便,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在人性化设计方面还是有一套的。而北方盾构机虽然小,但是由于没有熔岩铸砖功能,里面的空间却更大一些,虽然没有医疗仓和会议室,但是多了六间储藏室和一间健身房,甚至水库也比三菱盾构机大了一倍有余。而且北方盾构机这边每个房间和通道都比三菱盾构机高一点,虽然过门和通道还是要低头,但至少低的没那么大幅度。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方重工盾构机。
老爹留下的资源虽然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但似乎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所有资源都刚好搬进了两部盾构机里,却没有浪费任何空间,甚至会议室和健身房里也堆积了不少木材和金属锭。那一打机器人全都挤到三菱盾构的尾仓去了。
我舒舒服服的洗了澡,然后亲自下厨,给自己做了一碗面条,美美的饱食了一餐。莫新德选择了吃罐头,而科比则让机器人做了牛扒。晚餐后,我们各自选了一个房间,睡觉。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我想到了爷爷,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妻子,还奇怪的想到了唐菱。不知道爷爷如果知道我没有离开地球会不会伤心,不知道父亲怎样去安慰母亲,不知道妻子如何向儿子描述永远也见不到的爸爸,不知道唐菱还会不会发脾气……
第二天,我起床很早。命令机器人给我煎两个荷包蛋做早餐,机器人拒绝执行,原因是原材料不足。仔细一问才知道,食品清单中没有鸡蛋,看来我以后再也吃不到鸡蛋了。于是我改为三明治,机器人无条件的执行去了。我低头进了洗手间,从镜柜中找到牙刷,刷起牙来。突然,一丝灵感在我脑海中闪过,我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却又没有抓住,我顾不上满嘴的泡沫,研究起牙刷来。这是一个宝洁公司生产的牙刷,和市面上普通的牙刷没什么两样,牙刷合起来的时候就像一个拉长了的药丸,使用的时候拔开,像笔帽一样的盖子会自动加温刷头到35摄氏度,并同时润湿刷头和在刷头上挤好牙膏,然后把盖子插到刷头那半截的尾端,就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刷柄,这样就可以开始刷牙了。把盖子这半截插到另外半截的尾端……,哈哈,我想到了,我突然有了一个计划,一个绝妙的计划……
我牙也顾不上刷了,带着满嘴的泡沫冲了出去,兴奋的去找科比和莫新德,好向他们介绍我绝妙的计划……
“砰”,哎哟~~我又撞了头~~
第五十二章 改造工程
从驾驶室找到科比,又把莫新德从床上拖起来,我开始向他们讲述我的计划。首先两台盾构机的尾部都有一个门,而且北方盾构机的前面也有一个门,只要把两部盾构机尾部对尾部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部两头都有刀盘的盾构机,而且人还可以从北方盾构机的前门出入(汗,辛好北方盾构机有两个门)。
科比和莫新德举双手双脚赞成,并高度赞扬了我的diy精神。接下来我们三个人在北方盾构机的工作间里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但是随着设计的深入,我们发现了实现这个工程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两部盾构机尾部的门虽然都是一米八高,但是三菱盾构机的门是倒角长方形,宽度是一米二,是向内推的,而北方盾构机的门是圆形的,是向外拉的。也就是说,要连接两部盾构机,我们必须建造一个内部直径和长度都至少1米八的通道。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科比,莫新德,你们看这里,三菱盾构机尾部的这些机械臂,机械臂工作的时候肘部会下降到这个位置,距离门的正中心只有两米五,所以我们的通道外径不能超过五米,否则会阻碍到机械臂的工作。”
“这些机械臂是做什么的?”
“这些机械臂负责将尾仓熔铸好的砖贴片到挖好的洞壁,形成隧道。”
“我们只要在地下穿行而已,不用修这么漂亮的隧道吧?”
“它是一体化的,挖开的泥土和岩石经过内部的流水线,从尾部出来就已经是砖了,不贴成隧道怎么办?难道你要一块块的把这些砖搬出去?刚熔铸的砖可是很烫的哦!”
“呃~那我们就造一条直径不超过五米的通道好了,造直径四米九行不?”
“这才是问题的重点,通道从外向内依次需要有铪合金耐溶外壳、弹性缓冲层、耐火砖和散热片层、冷却管层、隔热层、缓冲层、屏蔽层、坚固结构层、爆破层、防护层、管线层和内壁装饰层,所以通道壁的厚度是一米七,而且这个厚度是压缩不了的了……”
“那没有问题啊,一米七就是三米四,四米九减三米四,中间还有一米五,足够通行了啊。”
“不要打断我好不好?你听我说完,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方盾构机的门高宽都是一米八,门是向外拉开的,所以通道的内径至少要一米九,总还得留点缝隙开门吧?”
“哦,华的意思是这样算下来,外径就变成了五米三,会阻碍机械臂。”
“是啊,正是这样。不过我们可以这样做,三菱盾构机的门是向内开的,我们的通道可以造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样子,这边内径一米五,那边内径一米九,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那多难看啊,一头大一头小,像棺材一样……”
“好不好看还是其次,华,北方盾构机尾部不是也有些机械臂么?那些机械臂不受阻碍么?”
“那些是用来夯土的,被挖掘的土会从旁边这些螺旋推出来,这些机械臂会把土夯实,否则后面的填土的体积会比千万挖掘之前的大,只有保持盾构机前后岩土的体积相同,盾构机才有足够的空间穿行。虽然这些机械臂也会被通道阻碍,不过我的计划是北方盾构机用作逃生仓,平时用三菱盾构机前进,北方盾构机只是备用。当需要用到北方盾构机逃生的时候,通道会被爆破掉,到那时候就不会有阻碍了。”
“哦,也就是说那边的机械臂平时不用工作,所以通道必须大于五米三才能保证里面的门打开,而这边的通道必须小于四米九,才能保证不会阻碍机械臂,对么?”
“没错,我是这个意思。”
“但是一头大一头小的通道的确是不美观,我们不能把那边的门也改成向内开的么?或者是把那个门改小一点。”
“这个工程量太大了吧?要想把它改成向内打开的,需要把盾构机尾部的壳体拆开,太麻烦啦。改小更麻烦,不但要改造壳体,还得再重新做一个门。”
“反正是机器人干活,又不用你动手,改一改没所谓吧?”
“什么没所谓,你以为这个门容易改啊?你看看,这个是楔形的油压门啊,没办法反过来安装的,外面这整块外壳都要先拆下来,要拆外壳还得先把螺旋拆掉,呃,应该是要先拆掉所有机械臂,否则螺旋拆不下来。外壳拆掉要重新设计门轴,门套这里要填充,最麻烦的这个门,整个需要重新量尺寸重新做,还不知道门里面的电器设备,要全拆开来研究,全都要重新设计。这得多少天啊?麻烦死啦~要做你做,我不做。”
“其实,其实这些不用拆啊,你只要在这个门上挖个洞,在洞上面做一个向内开的门不就行了?”
“呃?嗯~~啊~~这个~~啧,好像可行,呃~这个……,让我想想啊……”
要不怎么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一翻讨论,改造方案很快就确定下来,并且开始实施了。十二个机器人同时开工,日夜不停。事实上门的改造比我想象中容易的多,门虽然比较厚,但是经过超声波探测,内部结构简单的要命,没什么电器设备,只有两条油压管、一套冷却系统和若干探头电线,我很轻松的拆开了门的内外壳,中间掏了两个洞,把冷凝管、油压管和一些电线移了个位置,再把掏出来的东西加个边和门框,就搞定了。第四天,当我把改装的门安装好时,12个机器人还没做好通道的外壳。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按照机器人现在的进度,起码还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盾构机的改造工程。于是乎,我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用来恶补盾构机和地质学了。
人类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向外,已经探索到了银河系公转的中心,已经具备建造飞船大批量星际移民的能力,已经拥有时速7个天文单位的探测器飞行速度,但是,人类至今仍对生活了五千年的地球知之甚少,尤其是地下。如果不是地热能源利用的迅速崛起掀起了地下探索热潮,人类对地下的了解,甚至还要停留在地壳、地幔、地核的猜测中。也正是近二十年来人类的地下探索热潮,才刺激了深层盾构机的飞速发展。
盾构机,本来全名是盾构隧道掘进机,是由英国工程师布伦诺尔在1818年发明的。在其后的近200年里,盾构机的发展极其缓慢,一直被用于地下排水系统的挖掘。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程大建设时期的到来,盾构机才有了爆发式的进步。在功能上集成了开挖切削岩土、输送掘碴、拼装和衬砌隧道、测量纠偏等,用途也扩大到地铁、桥梁、隧道等很多建设领域。2035年,石油战争(又叫新能源革命)结束后,地热能源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带动了人类对地球的地下的探索热潮,从此,盾构机的发展开始分支成两条路线。
一条路线,延续了盾构机本身的功能,主要用于隧道的挖掘。例如这台三菱盾构机就是这条路线的代表作。它采用核动力,能连续工作75年。盾构机前方有镭射激光和金属刀组成的刀盘,用于切削岩石和土层,切削的土渣被粉碎后,在盾构机的尾仓被烧融,铸成砖盾构机坚固的外壳形成护盾,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文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地下水、熔岩的压力,将地下水和熔岩挡在外面。同时,尾仓熔铸的砖经过冷却后,再拼装和衬砌到挖掘好的隧道壁上,代替盾构机外壳,不但对隧洞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将地下水和熔岩挡在隧洞外面。盾构机就好像一座在地下行进着的工厂,从挖掘到形成坚固耐热防水的隧道,使隧道一次成型。
而盾构机发展的另一条路线,则主要是为地下的探索而服务的,就好像那台北方重工制造的北方盾构机。它被设计成有更高的挖掘效率,但是它并不会形成隧洞,它把挖掘出的土渣再从尾部将挖掘出的空间填充结实,它的目的就是在地下行进。它更像是一艘潜艇,一艘穿行在地下的泥土和岩石中的潜艇。它异常坚固的外壳和良好的冷却设计,使得这种盾构机无惧地狱般的熔岩层。2088年,著名的海瑞克公司曾设计出一种很牛叉的盾构机,创造了深入地下两千七百公里的记录,几乎到达了外核液体圈。十几年来,许多牛叉的公司虽然不断的竞相设计制造更牛叉的盾构机,但始终没有再出现一种深入地下能超过这个记录的盾构机,包括这台北方盾构机。这台北方盾构机设计最高深入也仅有两千三百公里(顺便说一句,三菱盾构机设计最高深入只有500公里)。
而现在,太阳这个大火炉即将被填一把柴,就像微波炉烤奶酪一样,把地球面烤的像熔化的巧克力一样,世界万物都将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盾构机无疑变成了地狱熔岩中的保险库。但是盾构机毕竟只是一台机器,只能够生存,不适合繁衍(废话,三个大男人怎么繁衍),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地下城市,才能够开始真正的生活。
5月28日,所有的改造工作全部完成,两部盾构机完美的连接在了一起。通道是活动的,必要的时候北方盾构机可以作为逃生仓,从三菱盾构机上脱离开。
我们三人决定三天后启程,前往神秘的西藏寻找我们的希望。这三天,我们将把这间仓库中能拆的东西都拆掉,把所有能拆的下来的金属都熔成锭,把能用的材料都整理好,把可利用的资源全部打包,统统带走。
虽然逃难的感觉早已麻木,但是看着万能机器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拆除和搬运的工作,我依然觉得心里堵得慌。硕大的仓库中,没有了拖车和货柜(被拆散融成了金属锭),显得空荡荡的,就像我的心一样,空荡荡的。
“hi,华,你在干什么?怎么?舍不得走吗?”
“哦,科比,不是。我只不过出来散散步。”
“哈哈,我没见过绕着直径只有十米的圆圈散步的人,你转不晕么?哈哈。对了,华,你有见到莫新德么?”
“没有,从中午吃晚饭开始我就没见过他了。”
“奇怪,他去了哪里呢?我到处都找不到他。”
“真是的,快出发了还到处跑,他就不怕我们丢下他?”
“你真的会丢下他么?”
我认真的思考了一阵,说:“不会。”
科比善意的笑笑,转身去命令万能机器人,“喂,1号,命令全体机器人停止拆卸和熔铸的工作,全部开始搬运”
“是的,主人。除了6号机器人以外,其它机器人将开始搬运工作”
“呃?为什么?6号在做什么?”
“报告主人,6号机器人正在处理莫新德主人的最高优先级工作。”
“那6号现在在哪里?”
“报告主人,6号机器人目前正在东北度方向,距离258米,正在以每秒米的速度朝这里行进。”
我和科比转头朝东北方向的仓库门望去,而仓库门距离我们大约200米。突然,砰的一声,仓库门被很大力的撞开,一个万能机器人朝我们飞奔而来。
第五十三章 损失惨重
万能机器人六号撞开仓库门,朝我们的方向狂奔而来。突然听到莫新德大声的喊叫:“快进盾构机,快走!快走!快!快!快!”
我和科比莫名其妙的,搞不懂莫新德是什么意思。就在我和科比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哐啷一声,仓库门突然化作无数碎片,一个巨大的黄铯迷彩物体出现在仓库门本来所在的地方,接着就向万能机器人狂追而来。我和科比定睛一看,不由惊呼起来,那是一台战斗机器人。战斗机器人可是个大家伙,基本上可以算是一辆人形的坦克,不但有厚厚的装甲,而且有强大的火力。这种家伙只有战场上才会出现。我毫不怀疑它的恐怖,在我看来,它的出现基本上就宣布了我的死亡,只要它一抬手,每秒600发12毫米的机炮瞬间就会把我打成肉渣。
科比显然比我清醒,立刻命令两台万能机器人阻挡战斗机器人,其它机器人立刻回盾构机,同时扯着我向北方盾构的入口跑去。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家伙似乎只是一味的追着越来越近的万能机器人,而没有开火。我显然对只有战斗机器人小腿高的万能机器人信心不足,忙又命令多两台万能机器人去增援,跟着一把抱起科比飞速的朝盾构机入口跑去。当我跑到盾构机舷梯旁边时,两米高的六号也刚好跑到我旁边,我这才发现,莫新德坐在六号的背上,而六号不但抗着六号,还抗着几个捆在一起打包好的纸箱子。莫新德好像猴子一样灵活的从六号背上跳下来,出溜出溜的爬上舷梯,钻进盾构机里面去了。一只只的万能机器人也排着队,动作敏捷的爬上舷梯。
咚的一声,地面跟着震颤了几下。我朝后面望去,战斗机器人距离我们只有最多50米远了,它摔倒了。它被四台万能机器人死死的抱住了手脚,正在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它智商不低,看起来它企图要快速的摆脱纠缠,朝我们朴来。要是被它成功的堵住盾构机的门,我们就只能任它鱼肉了。我毫不犹豫的再命令两台万能机器人增援,然后飞速的爬上舷梯,钻进了盾构机。等最后一台万能机器人进来后,我马上拆开舷梯的挂钩,一脚踢开舷梯,砰的关好门,加压上锁,这才怀着怦怦直跳的心,小心翼翼的趴在门上小小的玻璃窗朝外望去。
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战斗机器人已经结束了纠缠,6台万能机器人不是变成了扁平的金属垃圾就是变成了散落的零件,至少五千万元在短短几秒之内化作乌有。战斗机器人显然不死心,一把拉过舷梯,三步两步就爬了上来,砰,一个巨大的铁拳砸在了透明的窗口上,我吓得哇一声大叫着向后跳去,心脏紧一阵抽搐。铁拳的力道着实不小,隔着一米多厚的门我依然能感觉到震颤,还好盾构机上这块透明的玻璃(我猜说不定是透明金属)也真够结实的,丝毫没有损伤的迹象。虽然这块玻璃完好无损,而且战斗机器人脚下的舷梯也被这一拳的反作用力滑了开去,可是我却被吓得不轻,生怕再被这家伙砸几下砸烂了可不得了,于是我赶忙朝科比大喊:“快,快去开刀盘,开镭射,快~~~”
窗外,战斗机器人显然有些抓狂,它从舷梯上跳下来,把舷梯扳倒,不让舷梯的轮子接触地面,以增加摩擦力。这个家伙几下子就把舷梯推到了盾构机跟前,然后站上去,企图再次敲门上的玻璃。还好,别看这家伙足有七八米高,可横放的舷梯矮了不少,它站在上面依然够不着门,这让我安心不少。战斗机器人气急败坏的跳在地上,到处跑来跑去,寻找着能当凳子用的东西。哈哈,辛好这两天我们把能拆的东西都拆的差不多了,要是早两天来,到处堆着拖车和货柜,那可方便了这家伙了。通道内传来了盾构机启动的声音,接着是电脑提醒隔离门有阻碍的声音,我赶忙往后退一步,唰的一声一面大玻璃幕从地板下升上来,隔开了门。接着玻璃幕外那扇圆形的门开始缓缓的旋转,越转越快,直到我看不清门闩和门边上的控制器。隔着玻璃幕,门中间的玻璃窗依然能清晰的看到外面的情景,那台战斗机器人已经处于了暴走和泄愤的状态,不断的抓起金属锭朝盾构机的方向扔过来,但已经不能对我们造成丝毫的伤害了。
(画外情景——贝雷帽愤怒的坐在战斗机器人的驾驶室里,用力的拍打着操作面板上的按钮,用印度脏话破口大骂:“妈的,该死的中国人,造的什么破机器人,到处都是汉字,到底哪个该死的按钮是开火???”)
科比走了过来,忧心的对我说:“我们美国的战斗机器人是配备有镭射武器的,说不定你们中国的也应该会有镭射武器,我想我们应该快点离开这里。”
一句话提醒了我,我和科比立刻穿越通道,朝三菱盾构机的驾驶室跑去。
途中路过了莫新德的房间,这家伙盘腿坐在床上,看着屋子里大大小小的一堆纸箱子发呆。我朝这些箱子仔细一看,西格玛35、微软350机械臂、宏基旋风腿八代、黑金刚三代……我的脑袋立刻像火一样燃烧了起来,怒火使我失去了理智,我走到莫新德的床边,狠狠的一拳砸到了他的鼻子上。啊的一声惨叫,莫新德被我一拳砸的几乎飞了起来,他的脑袋重重的撞到后面的墙壁上,发出嘭的一声空荡荡的响声。我惊呆的看了看我的拳头,从没想过一拳能打出这种效果,对于平时连袋大米都抗的费力的我来说,这一拳简直如同化身超人一般。如果说我穿着机械战甲的话,打出这种效果那是小菜一碟,就算一拳砸烂莫新德的脑袋也不出奇,可是我现在没穿机械战甲,这一拳的效果就变得极其惊人了。对于身体强壮的人来说,比如文坚表哥打这一拳,砸晕莫新德都是轻的,可是我,我这种瘦弱的小胳膊,竟然也有这么大的力道,怎能不让我吃惊。
莫新德挣扎的坐起来,两行红色从他的鼻孔延伸出来。不知道是我被我这一拳的力道惊呆了,还是看到莫新德扭曲的面孔心中不忍,总之,我的怒火似乎瞬间消失了。不过我仍然为莫新德的行为感到生气,我不想就这样只打他一拳就软弱下来,我勉强提高音量,装作仍然怒不可遏般朝他大吼:“你这个愚蠢的家伙,就为了这么几个组装不起来的价值一百万的破家用机器人,差点害死我们全部人,你愚蠢的行为害的我们损失了六台价值一千万的工业机器人,你这个愚蠢的白痴~”
莫新德显然也暴怒了,立刻朝我大喊:“那种六条腿的家伙也能称作机器人吗?难道我想有这样的结果吗?”接着他突然软弱了起来,“我也不想啊,我只是……我只是……一台漂亮的机器人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我只是忍不住想拥有它而已……呜……”
莫新德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我不知所措,我没法继续发火,我突然想起外面那个危险的家伙,那台元素巨人般恐怖的战斗机器人,可能随时使用镭射武器切开我们的盾构机,我心中猛的一惊。还是正事要紧,我急忙向驾驶舱跑去……
科比已经启动了三菱盾构机,机器正在预热,根据屏幕上的倒计时,两分钟后我们就可以行进了。我打开监视景象,切换到北方盾构的刀盘,从景象中看到那台战斗机器人依然不知疲倦的拿堆积的金属锭当石头扔弃来砸着盾构机。看到战斗机器人拿起一锭铱锭丢了过来,心里一阵心疼,看来我们这次的损失远不止那六台价值五千万的机器人,光这些没来得及搬运上来的金属锭,都价值不菲。好不容易才熔了这几锭铱、几锭钌,哪个都比黄金贵,心疼啊,尤其是那两锭锇,那可是以后修理刀盘必备的金属资源,真是心疼啊。我又重新勾起了对莫新德的愤怒。
预热完毕,三菱盾构机的三组正在低速旋转的刀盘开始加速,盾构机外壳上的五组螺旋也开始缓缓的旋转,推动着整台盾构机慢慢的向前移去。不一会,盾构机已经移动到了仓库的墙边,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我知道,这是刀盘已经和岩石接触了,寻找地下城市之旅正式开始了。
两分钟后,监视景象中已经能看到修好了的隧道了,隧道四壁光滑黝黑的墙壁,切砌的整整齐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那台战斗机器人不知是傻了还是累了,或许是被这硕大的隧道震惊了,它一动不动的站在隧道口,呆呆的望着我们远去。
盾构机这个名字最重要的字眼就是这个“盾”字,只要不是镭射,盾构机几乎不怕任何热兵器和冷兵器,就好像一面坚强的护盾,为内部提供着坚强的防御。
我看着监视器上那台战斗机器人缓缓缩小的身影,心里暗自好笑,我在这比坦克的防御还强百倍的盾构机里,看你能怎么办,就算有导弹来袭击都不怕。
突然,远处那个傻呆呆的身影亮了一下,一个红点瞬间朴向了屏幕,接着整个盾构机好像地震一样剧烈的摇晃了一阵,屏幕上火光一片,最后满满散去。tmd,这个祖坟欠诅咒的家伙,竟然真的用导弹袭击我们。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盾构机快速的进行了一遍自检,没有任何损坏,我提起的心才放下。盾构机果然是盾构机,果然没让我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好像蚯蚓一样在地下缓缓的蠕动,身后留下长长的一条坚固的隧道,战斗机器人时不时发几颗导弹来马蚤扰一下。除此之外,其它方面都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