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王都不会允许有威胁他自己的宗教存在。琐罗亚斯德教影响力太大了。”

    阎行也不在多问,这里面牵扯地事情太多了,那里如黄忠说的这么轻易。不过只要谍报司那些家伙有信心控制住阿米拉这个人就可以了。阿米拉是秦军的细作,说出去谁信啊?这样之下,安息人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只是黄将军,这样还是太冒险,即便有阿米拉此人提供消息,可他调不动安息人地兵马啊。还是一样的冒险。”

    “怎么?彦明看不起老将的身手了?”

    “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说有更好的办法不是嘛。我们的损失大,安息人的损失更大。我们能耗的起。安息人耗不起啊。”

    黄忠捻了捻花白的胡须:“现在可说不好啊,安息军队得到了罗马人地援助,可就不好说了。经过这么天的强攻,安息人地士气已经快磨光了,在这样下去不久,他们就会改成围困战术了。我们在这里是孤军,是得不到补给的。”

    这个,阎行也没话说了。//当初已经是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的,也算计到了安息人很有可能得到罗马人的援助的,囤积的大量物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只要他们坚持住。让安息国内的秦军行进更顺利。

    “老将军。我知道我说服不了你。可就算您能击杀了阿尔班达,自己怕是也回不来了。而且。安息人也不会是阿尔班达一死就立即投降的,所以。阿尔班达死不死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呵呵,我区区一个将军,即便是帝国的高官,可比的上一国皇帝地尊贵吗?养兵千日用在一朝,陛下厚待于我,现在就是报效地时候了。你也不必多说了,其实阿尔班达死不死对于大局影响不大,即便阿尔班达死了,安息贵族还是会推举出来一个新的万王之王,只是这样需要时间,而我们也需要时间。”

    看着阎行欲言又止地样子,黄忠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现在是军令,阎行,执行军令。”

    这下阎行想劝也没有办法了,军令下达岂容更改,也只好改口到:“将军,既然如此,让末将去吧,阿尔班达既然要死,便让末将去取了他地狗头吧。”

    “呵呵,你也别和我争了。你还年青,还有很多时间,我不一样了,这次怕是我的最后机会了,你去准备吧,明日的守城战就看你的了。”

    阎行也想明白了,既然拦不住,干脆就提供最好的条件吧。能击杀阿尔班达自然也是有用处的,现在的阿尔班达是安息人的象征,他一死,这安息王朝势必混乱,松散的政治联合体也是有弊端的,等这些安息贵族们重新选一位安息王的时候,或许已经没有国家了。

    只是他担心的是,阿米拉这个家伙是否可靠。虽然世事无绝对,可阎行有一种直觉,他信不过阿米拉,看黄忠的意思,也是有所保留的。这事情绝对不会那么简单,不过杀掉阿尔班达,也没有什么坏处。

    阿尔班达死了,面前的安息军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土崩瓦解,还有一种是同仇敌忾,发动攻击。不过似乎也没有区别了,现在安息军的进攻不是一样的拼命吗?

    第二日,果然如黄忠所料,安息人还是不计代价的疯狂进攻。一日大战,秦军依然挺立在要塞之上。一直到安息人收兵。作战一日,他们也是死伤不小,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要塞中一阵震天的鼓角声,要塞数门大开,从中滚滚而出无数骑兵,领头的正是黄忠。

    这个时候的黄忠。没有一丝老态,浑身充满了战斗地气息,大声喊杀。简直如一个白须厉鬼一般。

    看到城中杀出黄忠的骑兵,阿尔班达哈哈一笑:“愚蠢的秦军,以为我全军都进攻,没有力量防御了吗?给我杀了他们。”阿尔班达自然有专门守备敌人突袭的军队没有参与攻城,只是在城下站立了一日,就算不进攻也是力气活。

    况且黄忠的冲击简直就是势不可挡,鲜血在他的大刀之前飞舞,无数血花飞溅到他的身上脸上。染红了他地战袍与面庞,花白的胡子上都沾染着点点猩红。这位大呼酣战的老将。似乎有用不完地精力一般,在敌军之中左冲右杀,似乎漫无目的。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安息王旗。

    阿尔班达在阵中看着黄忠冲杀,勇不可当。也是惊讶:“秦国也有这般勇士,谁去取下他的头颅,这般勇士的头颅可以制成酒杯。”

    对于敌人的赞美可是刺激了不少安息人的将领,这么一个老头子,还能得到夸奖,难道他们就泥捏的?不少人都存了较量之心。/请命杀了上去。

    阎行在城头之上。看见黄忠已经被安息人团团围住,心中不禁紧张。可也没有办法。他地任务是紧守要塞,不能给敌人可乘之机。他在军中。威望其实不亚于黄忠,只是黄忠一直是主帅,他是副帅而已。官大一级压死人啊,黄忠的军令他还得听着。

    不知道杀穿了多少阵,黄忠身边地人已经不多了。六千骑兵,冲击十几万人的阵线,实在是九死一生,可黄忠带领的士兵们没有别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就是手中的刀剑与满腔的热血。

    已经很接近安息王旗所在了,黄忠大喝一声:“杀死阿尔班达者,赏万金。”

    万两黄金,那是什么概念?这些大头兵算不出来,可也知道很多很多。他们也知道这次是必死的任务,就算击杀了阿尔班达怕也没命去领这赏赐了,不过他们无畏,大叫着随着黄忠发动了冲锋。

    阿尔班达听到身边人说黄忠目标是自己的时候,直觉好笑,自己面前是密密麻麻的安息军队,就凭黄忠现在地那点骑兵?能做什么?还想杀我,简直是做梦。

    不过接下来地事情让他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只见黄忠一把抓下自己地头盔,高喝一声:“不死无还。”

    看着这位张牙舞爪的老将军,士兵们也红了眼睛,老帅都拼命了,何况他们这些小卒子呢。也纷纷高叫着不死无还地口号发动了死命的攻击。

    这些人如尖刀一般,轻松的切入了阿尔班达前面的军队。阿尔班达看着势不可挡的黄忠,直接愣住了,这还是自己那无敌的近卫吗?这么容易就要被穿透了。/看着那黄忠,端的是须发飞舞,有如索命恶鬼,手中大刀不断的收割着生命。

    眼看就要冲到自己的中军大旗了,阿尔班达慌了,没有人能挡得住这老将。当下命令自己的车驾立即退后,调别人将这些秦军困死。却没有看见旁边阿米拉眼中的那一丝精光。黄忠自然看到阿尔班达准备逃跑了,手中大刀挥舞的更是急促,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可抵抗也是越来越激烈了。

    黄忠急了,费了多少功夫才有现在这样的机会,前面的敌人都是阿米拉的帮助,才会让自己冲到前面来,阿米拉为了这个机会也是煞费苦心。可他也没有想到,阿尔班达居然会他跑,这不像是阿尔班达的风格啊。

    正在他想办法的时候,只听阿尔班达一声惨叫,一头掉下车驾。他的身边,是一名死亡的亲卫。却是黄忠见阿尔班达要逃跑,心中发急,完全不顾周围的敌人,拿起弓箭,奋尽全力,一个三连射。两百步的距离在他这里完全不是问题。三支长箭好似穿梭时空一般,瞬间就飞到了。绕是阿尔班达身边的近卫反应奇快,可也来不及了,只以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一箭,令两箭都射中了阿尔班达。

    一见阿尔班达中箭,所有地秦军都在高呼,他们对主帅的箭术有绝对的信心。这阿尔班达死定了,没有人能在黄忠的弓箭下逃生,将军虽然老了。但是他的弓箭一如以往的犀利。

    果不其然,慌忙查看的安息众将只感觉浑身发凉,地下地阿尔班达已经死定了,一支长箭穿透了他的咽喉,一支长箭扎在他胸口,吐着血沫,这位万王之王只有出气没进气了。

    没有了统帅,安息军自然会乱。这就是他们的机会了。黄忠刚刚转了这个念头,可随即听到地。却是敌人中军那安息人特有的战鼓之声,安息人却没有混乱,四面八方的铺了上来。

    面对这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安息人,黄忠仰天长笑:“儿郎们,我们击杀了安息的皇帝,现在就要战死在这里了,有安息皇帝在黄泉路上陪伴我们,也算值得了,儿郎们,随我杀。”

    其实黄忠也不知道阿尔班达的死活。毕竟只看到阿尔班达中箭。不过这个时候,自然是说阿尔班达死了。就是没死,也说他死了。反正他是死定了。也没人会找他虚报战功的麻烦了…………

    存了死战之心的秦军们被安息军队淹没了,黄忠地战马已经失去,他步战之下依然是悍勇难当,最后身上中了无数箭的黄忠看了看方向,向着东方一头栽落,失去了生息。

    在城头之上,虽然看不清远处如何,但是细作们送来地消息让阎行是又喜又悲。黄忠成功的击杀了阿尔班达,可阿米拉这家伙趁着这机会却如迅雷一般控制了军队,剿杀了黄忠,完成了给阿尔班达的报仇行动。

    早就知道这个王八蛋不可靠,阎行心中恨的不得了,看黄忠出战前那意思,也是知道阿米拉不可靠,只是没有想到这家伙野心这么大,居然是借刀杀人,他自己控制了这支军队。

    阿米拉,老子与你不共戴天。抚摸着黄忠留下来的佩剑,阎行心中一阵悲痛。老将军,您走好,您的遗志,我一定为您完成。有我在,要塞就在。老将军,您走好啊,您成功的击杀了安息的皇帝,可是也陪上了您自己的生命。

    沉默了好一阵子的阎行开始下令:“通令全军,黄老将军击杀安息皇帝,死得其所,全军戴孝以示纪念。告诉所有人,我们都是黄老将军地兵,不要丢了黄老将军地脸,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不容安息人踏进老将军用生命捍卫的要塞半步。”

    战士们默默地戴孝哀悼着老将军,很多人也是无语,这安息人这么难缠,主帅都被干掉了,居然没有垮掉,看他们收兵的样子还是有模有样地。他们那里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就连阎行这样的副帅都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他们这些人了。

    阿尔班达一死,安息军虽然没有垮,可也掀开了一场夺权热潮。连续数日没有进攻。阎行也在期盼,自己的鹞鹰传书早已发出,只等待张颌的出现了。只要能在要塞之前干掉这安息最后的主力军,那么安息就是大秦的囊中之物了。

    接到消息的张颌也是大为惊讶,诸葛亮却在一旁微笑,张颌不禁好奇:“孔明,你们谍报司的人是怎么收买阿米拉的?连这样的高层也…………”

    诸葛亮却打断了他:“将军,谍报司没有完全收买成阿米拉,只是他自己有野心,为我们提供了一点便利而已。他以为自己是聪明人,可惜啊,阿尔班达一死,这支安息军队必然四分五裂,就算他能获取最后的胜利,也是实力大损,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与安息北部贵族萨珊之间的关系。”

    “他们有什么可以可虑的?”

    “萨珊是现在安息国内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而他就是阿米拉的叔叔,这事情在安息国内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一旦让阿米拉控制了这支军队,与萨珊会合,是我们的麻烦。”

    “不错,来人,传令,向弗洛吉奥斯要塞前进,收拾掉安息人。”

    风起云涌 四百七十三章 空前之局

    更新时间:2009…8…16 22:24:02 本章字数:4117

    阿尔班达的死,对于秦军来说是有利有弊。面前的安息大军并没有土崩瓦解,虽然意见不统一,散去了一部分,可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留住了。阿米拉成功的实施了他的阴谋,他早就想对阿尔班达下手了,只是阿尔班达的防护是何等的严密,他根本没有机会。

    直到这看似最安全的大军之中,他才有机会做手脚。阿尔班达的近卫军本来是强悍的,可在他的人运作之下,却被黄忠一击而破。更重要的是,阿尔班达是否是替身,这是最重要的情报,若是误中副车,那才是最无谓的牺牲了。

    阿尔班达一死,他立即使用自己的职权去控制军队,只是他是祭祀,不是将军。而将军之中,有些人和他他的祭祀派矛盾不小,这才造成了一部分军队的自行散去。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令阿米拉满意的,他控制了大部分军队,足足有二十五万。

    可现在这个局面也很麻烦,他实在想不到,居然是黄忠本人来突袭,击杀了阿尔班达,为这位万王之王报仇,不过是他控制军队的一个手段而已。却也想不到出来的居然是秦军主帅,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的猛将。

    黄忠的死让他与秦军的谈判非常的不顺利,本来的约定也改变了。当初谍报司的人和他的交易就是他帮助秦军击杀阿尔班达,而秦军放他收服的军队回去国内,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阿米拉其实也清楚,他出手的时候就知道。秦军很有可能出尔反尔,现在秦军以主帅之死为借口,也是在他意料之内的。他也不多做纠缠,在谈判不果之后,安息军队退走了。他们直接向北而去,由北部亚美尼亚边境回国,罗马人将对他们视而不见。

    阎行在要塞之内是咬牙切齿,他想追击,可在前面地战争中,伤亡很大。尤其是最后一战,黄忠更是带去了要塞内的所有骑兵,他已经无力追击了。幸好张颌来的很快,张颌一到。阎行立刻开始了诉苦。

    “将军,请让末将去追击。”

    张颌的浓眉拧在了一起,追击是必然的,可这其中也有相当的风险。安息军骑兵众多。就算阿尔班达已经死了,士气会低落些,可也不是好啃的。尤其是。罗马人现在态度晦暗,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刁难,现在还不是和罗马人起冲突的时候。

    看着张颌有所犹豫,阎行急了:“将军,黄老将军的尸骨不全。安息那些畜生,为了激我们出战,公然在阵前毁坏黄老将军的尸身。为了大计,我一直隐忍,若在不让我追击,为老将军报仇。我这一辈子都难得心安。将军。”

    阎行是推金山倒玉柱,居然开始了磕头。这也让张颌大惊。这阎行报仇之心居然如此之重。也是无奈,只好说到:“起来吧。你便与本将一同追击。你现在头脑发热,如何独挡一面?帝国已经失去一位将军,可不能在失去了。”

    阎行才不管那么多,只要让他参与追击就好,当下张颌开始了追击,大军在水军地接应下,直接在底格里斯河登船,因为现在从陆地追击的话,很难追的上了,只有在水军的帮助下,才有可能追击地上。

    长安之中,嬴啸的到战报。又喜又悲,安息之王死了,可帝国也失去了一员上将啊。早在派黄忠出发的时候,嬴啸就有预感,不想成真了,可惜了一员上将,不过黄忠也是死得其所了。

    安息境内的战争进展很顺利,没有了足够抵抗能力地安息现在是秦军横行,被秦军席卷了大半个安息,已经接近了安息首都斯彬城。安息人的反抗在没有当年那么坚决,他们已经习惯了秦人,排斥心并没有那么强烈了。而投靠秦国的安息贵族也替嬴啸在安定着安息。

    “元皓,十个月了。朕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须发斑白地田丰,看着嬴啸那欣慰的表情,心中也是高兴,对安息的战争一直让嬴啸绷紧了弦,现在阿尔班达已经死了,安息最大的威胁没有了,捷报如雪片一样传来。//

    只是这个时候,他还需要给嬴啸泼些冷水才行:“陛下,这安息虽然不足为虑,可也不能掉以轻心。更为麻烦的是,两河之地,离帝国本土比较遥远,罗马对两河之地是虎视眈眈,更不能掉以轻心啊。”

    “是啊,这仗就没有打完的时候啊。安息那边的补给没有问题吧?”

    “陛下可以放心,陈登陈元龙亲自负责,不会有问题的。”

    “好,这一仗打的太累了。安息之战的收获和投入是不成比例地,帝国也需要修养一段时间了。只等吞下安息之后,在做打算了。”

    嬴啸嘴上说停止脚步,可心中地火焰是呼呼直冒。罗马,塞鲁维,我们之间势必有一场对决。朕的帝国疆域比你广阔地多,朕的子民也远远超过你了,世界,最终只可能是朕地。

    对于现在这个局面,田丰也是提醒:“陛下,安息的民心可以说已经被帝国初步掌握,可还是需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两河流域的防备,那里是安息最丰饶的地方,只要开打得当,养活百万大军不是问题,也是罗马人觊觎的地方,所以,陛下应该在两河流域多多盘算一些。/”嬴啸也沉吟了一下,是啊,两河流域土地富饶,可受到的战争创伤也是最大的,即便恢复了和平,也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元气。而当务之急,就是派个文武兼备的人去统管两河,一边恢复生产,一边防备罗马人可能的态度。虽然现在名义上还和罗马人是盟友。可对于罗马人却必须小心防备。

    便让刘晔去做吧,才能忠诚皆足够,况且他现在就在魏延军中,只要扫平了安息,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了。两河流域,将成为最紧要的地方,也是最有困难地地方,刘晔刘子扬,就看你的才能了,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没有多久。又一封捷报传来。张颌大军追上了阿米拉带领的安息军,大战之下,张颌大败安息军,若不是萨珊的接应。差点连阿米拉本人都被抓了,二十五万安息大军土崩瓦解,只有不到三万人被萨珊给接收过去。

    张颌在奏折之上,对萨沙的孙子阿尔达西尔给予高度的评价。阿尔达希尔也确实是有能耐的。原本的历史上就是由他灭亡了阿尔班达的安息王朝,建立了新的萨珊王朝。嬴啸也下达圣旨,对于这家伙进行招降。///送来长安,若是不降,杀无赦。

    现在萨珊是安息北部最大实力者,就算阿米拉没有将安息大军带来与之会和,他还是安息国内最有实力地人。这样的祸患嬴啸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存在的,安息之内,投降的贵族都是交出了自己地私人武装,安心的当个地方官就是了,军权绝不能在自己掌控之外,对于这一点。嬴啸掌握的非常之严格。

    击溃了阿米拉的军队之后。张颌并没有率军杀入安息,只是作出一个姿态。而后回马一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两河流域地大片土地。随着阿尔班达的死,这里本就没有多少抵抗力量了,在张颌面前更是冰消瓦解,不过四个月的时间,秦军就拿下了半个两河平原。

    连泰西封这样地军事重镇也不过坚持了两个月后陷落。张颌当即进驻泰西封城,一边经略两河其他地方,一边防备罗马人可能的动作。

    而罗马人却意外的保持着沉默,现在也不到和秦国翻脸的时候。在他们眼中,这些塞里斯人是狡诈的,也是勇敢的,他们虽然用诡计打败了帕提亚人,可没有实力的话,阴谋诡计也是没有用处的。

    现在最头痛的是塞鲁维,本以为塞里斯人能在背后拖住安息人,而后自己拿下两河流域呢。却想不到塞里斯人这么疯狂,直接来了个大包抄,吞下了整个安息,自己只能干看着。也没有办法,谁让在前期的战争中,自己损失惨重呢,这些不争气地家伙。

    现在他也察觉出有塞里斯搞鬼地影子了,可这不足为借口。塞里斯人已经拿下了大半两河流域的土地,不久之后,他们将全面地吞并帕提亚人。那么自己呢?会不会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塞鲁维地想法自然有他的道理,在了解到秦国这个庞然大物之后,他非但没有畏惧,却是隐隐有了期待。现在他还在组建新的军团,不遗余力的发展武备,为的就是和秦国一决高低。

    他相信,最终屹立的必然是骄傲的罗马人,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而已。塞里斯人在两河地区驻扎了十五万大军,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可塞鲁维知道,这绝对不是塞里斯人的极限,随着两河流域的和平已经不断的移民开发,这里的军队将不断的增加。

    为什么?因为遥远,现在张颌带领十五万军队在两河流域,大半的补给是要从后方拉过来的。天竺三郡是现在最大的后勤基地,即便有海航,可暂时,两河这里也不会增兵了。

    本来这是自己出兵的一个好时候,可惜现在不但是秦国是虚弱的时候,他现在也是虚弱的时候。他的军团在两河吃了大亏,现在元气也没有恢复,他更不可能贸然就和塞里斯人开战。

    既然不能明着开战,那就暗中使劲吧。他不断的派人去帮助安息中的反抗势力,希望能将秦国拖在安息这个泥潭之中。秦国的消耗越大,以后他的优势就会越明显。

    只是秦军的进展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炎黄441年3月,张绣大军在历时四个月的围困之后,拿下了安息首都斯彬城,安息名义上灭亡。

    好笑的是,在张绣攻陷斯彬的时候,安息还是没有出现一位新的王,松散的政治体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那些各自为战或私下联合反抗的安息贵族又怎么可能是秦军的对手?

    安息灭亡了,可嬴啸依然要面对相当的考验,如何统治安息就摆在了台面之上。安息之地,有他自己的特色,这要统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现在,嬴啸却在研究送来的骆驼,张绣和魏延都上了奏折,这骆驼非常之有用,在安息腹地的沙漠之中,一支骆驼骑兵的价值远远大于普通骑兵,组建骆驼骑兵也是势在必行的。

    安息安定了,萨珊死了,阿尔达西尔逃的不见了踪影,各地的安息贵族不臣服就会被消灭,历时九年的安息战争暂时的划上了一个句号。暗中的反抗虽然也不少,可暂时都成不了气候。可嬴啸依然在安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平稳安息,他需要一个平稳的安息。

    风起云涌 四百七十四章 值与不值

    更新时间:2009…8…17 22:50:36 本章字数:3918

    安息平定了,虽然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可目前嬴啸在做更重要的事情,凌霄阁再添新成员。

    陈宫,多年执掌廷尉,执法严明,劳苦功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此人虽然不招人喜欢(没人喜欢吃官司…………),可谁也不能否定他对国家的贡献。

    杨松,国库的管理者,国家的钱袋子在他的手中,算的上掌管有方。各地的民生物价也受到他的管理,在民间平抑物价,对帝国的发展也是贡献重大。

    马均,匠造坊的管理者,帝国发明之父,其名声在民间因为马均车的流传更是广为流传。他的许多发明在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当然最多的还是在军械方面。

    张颌,自降服之后,屡见功勋,镇守一州,更在两河之地大展神威,指挥了这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完成的很好。

    张绣,这位赫赫有名的灭国将军是嬴啸最早的部属,功勋卓著,在西域,在安息的战役之中也是建功无算,名声显赫,现在也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魏延,这位酷爱剑走偏锋的大将屡有战功,对外作战,屡有出征,战功赫赫,现在也总算遂了他的意愿了。

    黄忠,老将军镇守一方,声名不小看却无法与其余凌霄之士比肩,却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成就了一切辉煌,格杀安息之王使他地功勋上了天。

    一次七人进入凌霄阁也是空前之盛事。让人们惊叹。

    陈宫,封稳仪大贤士,入凌霄阁。

    杨松,封均仪大贤士,入凌霄阁。

    马均。封灵仪大贤士。入凌霄阁。

    张颌。封建信上将军。入凌霄阁。

    魏延。封震威上将军。入凌霄阁。

    张绣。封奋武上将军。入凌霄阁。

    黄忠。封镇远上将军。入凌霄阁。

    如此一场盛事。自然是在帝国之中又是一番狂热之潮。伴随着凌霄阁中地新人进入。下面地封赏自然也不会少。这是常识问题。

    安息之战,已然结束,这一次更是让所有人欢欣鼓舞。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依然在自己国家手中土崩瓦解,这是何等的荣誉,这是何等的自豪。更过分的是,嬴啸当初为何征伐安息?用地借口是大秦之民在安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仅仅是个不公正待遇就灭了人家的国?谁信啊?不过大家都自动忽略了这个事实,集体犯傻。帝国为了子民的利益,不惜与强大的安息开兵见仗。历时九年,就是为了争这一口气。大家都明白,安息那多沙漠的地方能有什么利益?可帝国依然平灭了安息。捍卫了属于他们的尊严。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这荣誉之中。不论走到那里,他们将无惧无畏。因为没有人敢于不公正的对待他们,因为他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在捍卫他们。时刻守护着他们。嬴啸没有虚言,多年前他就公告天下。不论任何时候,帝国都会捍卫自己地子民,哪怕在遥远,哪怕对手在强大,帝国都会毫不犹豫的出面,因为帝国的基石是子民,走到海外,你依然是炎黄子孙,帝国依然是你最强大的守护与依靠。

    嬴啸的一番言语也在操作之下广为人知,其大意如下:“帝国不是一家一姓的帝国,是所有人的归属。对于安息的战争,不但是捍卫帝国的尊严,更是捍卫炎黄子孙的尊严。我们地人,不管走到那里,都是帝国的子民,都应该受到帝国的保护。在帝国需要地时候,百姓们献出了他们地一切,财产与辛劳、热血与生命,他们为帝国付出的一切,帝国不会忘记,朝廷不会忘记,在子民需要帝国,需要朝廷地时候,帝国将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代价的捍卫自己地子民,捍卫自己的尊严。”

    这么一段话,看起来很平常,更凝聚起了所有人地心,让大家都对帝国的归属感更进一步。

    嬴啸此举,虽然有着相当的引导成分在里面,可胜利却是不争的事实。最初之时,没有人能预知胜利,这一场战争在嬴啸看来,或许在物质财富上有所亏损,但是在精神之上,却是绝对的胜利,一场战争,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彻底的被激发了起来。他很有信心,一旦发生浩大的战争,大部分的民众将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捍卫国家的大潮中去,不惜牺牲一切。

    在嬴啸的意识中,一旦民众失去了向心力,全部在家苟且偷生,看着其他的同胞受苦受难,那才是国将不国呢。十万将士的的尸骨,千万金钱的花费,看起来是惨重的代价,可是唤起了民族之心,值得,很值得。嬴啸知道自己这么想是很偏激,可他并不犹豫,别说与安息的战争是出于政治需要,就是没有这些,为了自己的子民,他也不惜与安息一战。

    安息平地之后,麻烦却在统合之上。还好安息是奴隶制的,嬴啸并没有去改变这一点,原本的安息贵族是奴隶主,可现在要么死、要么交出土地奴隶以求的生存。他们虽然没有了以往的特权,但他们也算不错,还是有不错的待遇的。

    刘晔来到泰西封,他也开始经营两河流域了。两河流域是古代巴比伦的发源地,巴比伦虽然消失了,可足以说明这里是多么的肥沃的土地。可现在的两河却是一片疮痍,战争在这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是荒芜的。

    这里的人也很复杂,安息人与希腊人都不少。就是没有多少秦人。国内现在正在加快向这里移民,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地事情,没有个三、五年的那是想也别想。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开发两河,一边增加这里的兵力。

    罗马人现在还没有什么动作,可嬴啸知道,塞鲁维就好像是隐藏起来的猛兽。就等发动致命一击了。秦国的强大并不足吓退塞鲁维这个家伙,他必然要与自己一战。可希望这个事情尽量的晚一些,让他有更充分地时间准备。

    现在秦国在试图控制罗马的经济命脉,可罗马与安息不同。罗马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也是农耕文明,想控制他们的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罗马现在经济系统是一团糟,可也不可能控制他们的经济。现在只能凭借奢侈品的贸易来控制一些罗马的小贵族。

    谍报司和罗马人之间的交锋也是黑暗中最激烈的,对于秦国谍报司,不但是知情者觉得可怕,就连不知情地人,也知道这些人的恐怖。放在国内,这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家伙似乎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可战场上一打滚,就知道这谍报司有多么的重要了。

    连阿米拉这位安息帝国的二号人物都可以搭上线去收买,当然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可也也足以说明谍报司有多么厉害了。而嬴啸也命令诸葛亮继续在两河地区。带领谍报司的人员开始对罗马人展开一系列的行动了。

    现在整个看起来风平浪静,可指不定那天罗马和秦国就打起来了。现在虽然是秦国占据了大半的两河平原,可一旦打起来。绝对是秦军吃亏。因为这里离后方补给太远了,整个安息现在还在恢复。暂时是没有能力补给他们的,他们地补给只能从天竺三郡拉过来。

    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可大军的消耗何等的惊人。就算有海船不断地运输,也是相当费力地。而等两河流域开发起来之后就好了,这里自身就能供养百万大军的消耗了。

    长安之中,嬴啸接到刘晔地一封奏折,请求给予两河地区输送大量奴隶,安息原先的奴隶与天竺三郡中地奴隶。其原因很简单,这些安息奴隶原先就是奴隶,他们不过是换个主人而已,并不会有多少反抗,而且秦人来了以后,给予他们的生活比以往牛马都不如地日子好过多了,毕竟秦人还将他们当来看。安息的贵族平民都接受了秦人,更不要说这些奴隶了。而天竺的奴隶有个很好的特性,就是温顺,他们很少闹事,而且在耕种上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大量的奴隶到来,大量荒芜的田地得以开发,一年之后,两河流域就能恢复。而后方运来的粮食物资也在刺激着本地的发展,两河流域这里本来就是安息的农业与手工业中心,虽然屡经战争,已经是非常破败了,可却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而安息的奴隶在两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时可以让他们转换为预备军队,来抵抗罗马人。虽然秦军之中仆从军是大把大把的,而仆从军的任务往往是打劫,可在正规军不足的时候,这些仆从军也是战斗的一支力量。仆从军的选拔没有正规军那么严格,难免良莠不齐,可在严厉的军法之下,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异动。

    作战任务是由正规军来完成的,仆从军不过是候补。而在两河以安息人组成的仆从军是个很好的策略,安息人和罗马人打了上百年,那仇恨是相当大。虽然秦国消灭了他们的国家也算深仇大恨了,可他们一样恨罗马人,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对于刘晔的请求,嬴啸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刘晔的担子是相当重的,他自然会给予刘晔足够的条件来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

    “父皇,这样好吗?”

    “你说说你的看法。”看着一旁的嬴治,这位太子这些年一直是兢兢业业的帮助嬴啸处理朝政,表现的也是相当不错。最让嬴啸欣慰的是,这位太子的耐心非常只好,没有任何异动,并不急着坐上皇帝这个宝座。

    “安息之地,毕竟离的非常遥远,一切全看刘晔自己的,可他现在要求这么多,我们是不是……?虽然儿臣也相信他,可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还有就是张颌将军那里,是不是在派一名副将过去,分散一下他的军权?”

    看着嬴啸看他的眼神,嬴治也在心中也是扑腾,这似笑非笑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年,嬴啸已经让他处理相当的政务,可他也清楚,现在嬴啸要收拾自己,不过是张张嘴巴的事情。

    风起云涌 四百七十五章 千年后的运河

    更新时间:2009…8…19 10:36:02 本章字数:4591

    嬴啸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什么。但是对于安息这边的工作还是做的很足的。刘晔和张颌的忠诚不是问题。况且他们想造反的话。现在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相信他们会配合好去统管安息之的。

    安息现在是一个大泥潭。他的关键就在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兴旺则安息兴旺。两河流域凋零则安息之的凋零。为了稳固安息之的。嬴啸也花费了不少的力气。对罗马的贸易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几乎是一色的奢侈品贸易。

    奢侈品相对需求量小。价格高。可以腾出大量的船只来拉粮食。从海上运到安息各港口。在由陆路向腹的输送。现在的安息经历了战争。很多的方缺乏粮食。本来这里就不盛产粮食。战争破坏之后。更显的缺乏无比。

    还好秦国的商业脉络已经在整个安息发展了起来。民生粮食这个问题。商人们就解决了。不用这些的方官来操心了。只要均输司来人管理就是了。对于商业。大秦是一边鼓励一边打压的。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鼓励商业。这是国策。很早以前嬴啸就在执行这一点。而鼓励商业的结果就是帝国商业兴旺。税务也多。让国家的收入的到了相当大的增长。而打压。不是打压商业。只是打压商人的身份。商人重利。追逐利益固然没有错。但是绝不能让整个社会气息变成追逐利益的风气。现在好不容易引导的人们有礼节。知荣誉。凝聚了民族向心力。绝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前功尽弃。

    或许说追逐利益之风会让嬴啸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是不一定的事情。可是防患于未然。不能出一点问题。

    现在情况还是比较麻烦的。安息刚刚被占领。反抗没有断绝过。两河流域那边也不是很稳当。罗马人虎视眈眈的。明着没有做什么。可是暗的中的行动却是不断。在两河。大秦谍报司的人和罗马人的间谍也是不断的交锋。总的来说。还是秦国占据优势。

    因为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便利。大量的物资从中原已经天竺三郡拉了过来。用以恢复两河的区的元气。因为随着那无尽的帆船来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人。在两河富饶的土的上。不断的新的村庄兴建。也不断的有村庄被烧毁。

    在两河流域。盗匪众多。这些人大多是当初的溃兵。在这个战火丛生的的方。当盗匪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下也让张颌头痛不已。这些人都是来无影去无踪。自己派遣军队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连影子都不见了。

    这些人就是这样。对方人少了就一口吃掉。对方人多了。根本不打。直接就失踪了。张颌现在相当的头大。有这些盗匪的存在。两河的恢复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奴隶迁徙没有丝毫停滞。可普通人都不愿意来了。谁都不愿意去这个朝不保夕的的方。

    剿匪。被张颌放到了与防备罗马人同样的高度上。可这些盗匪比他们还了解的形。又根本不和军队正面作战。让张颌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将部队分散开。像梳子一样梳理一遍。可惜这些盗匪就好像野草。梳理一遍没有了。转头又出现了。把个张颌弄的是没有办法。

    最后还是刘晔的办法起了效果。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招降。刘晔凭借他天才的言辞与能力。说服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盗匪头目。这些人转身一变。愿意当兵的编入本的的预备军。不愿意当兵的给予土的。让他们成为自由民。

    有了这些人的关系眼线做内应。两河之的的盗匪才慢慢的被抑制住。匪患。这是到处都有的。只要不超过的太过了。军队是不会管的。的方官府自然会处理这些事情。

    长安之中。嬴啸却已经在谋划下一步了。现在他和郭嘉就在一起商量对策。

    “奉孝。这个办法能否奏效?朕很担心。八成是不行的。”

    郭嘉思考了一下:“陛下。这个计划确实是不成的。罗马不同与其他国家。他们也是以农业为主的。想在经济上拖垮他们是不可能的。最多是给予他们一定的动乱。但是却无法触动他们的根本。”

    嬴啸叹气。这也确实如此。他已经让糜竺下令停止了和罗马人的一些贸易了。以往的粮食贸易是为了让罗马人和安息人打的更激烈一点。中原和罗马有多么遥远?粮食贸易根本就是赔钱。可是为了国策嬴啸前面在执行这些。可是损失了不少。

    “那可有什么变通的办法?毒蛇那边来了消息。罗马人的凯撒和不少贵族是相当的不和。这其中是不是有可以利用的的方?”

    “怕是也很难。罗马的凯撒塞鲁维虽然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可是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却是非常之强。没有军队的支持。这些贵族能做什么?他们成不了什么事情。”

    “这个不要紧。只要能让塞鲁维难受的事情。咱们就努力去做一做。现在罗马人对两河是虎视眈眈。一时间他也许不敢与我们开战。可是这一战却是迟早的事情。”

    看着嬴啸发射着寒光的眼睛。郭嘉心中也是一阵阵翻腾。陛下虽然有些年级。可这雄心依然不减当年啊。:“陛下。既然这样。司马懿也可以多做一些事情。现在他和那些日耳曼人有了一定接触。现在正是加紧准备的时候。”

    嬴啸点点头。这个事情他早就让司马懿去办了。可是和那些人打交道可不容易。山高路远。语言不同。的理风俗不熟悉。这让司马懿的工作也是举步维艰。

    日耳曼人。现在一说起来似乎就是指德国人。其实这是不对的。“日耳曼”这个名字是凯尔特语。意思大约是“邻居”的意思。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包含了很多种群。辛布里人、条顿人、阿姆布昂人、朱特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等等。他们合起来称呼为日耳曼人。

    这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我们姑且这样称呼他们吧——此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和畜牧为辅。在社会组织方面。他们依然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庄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议会。负责商讨内政外交事务。并推举他们中最勇敢善战的人当国王。日耳曼人用敌人的尸体和鲜血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对雷电、的震等自然现象极其敬畏。

    而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息过。这些在罗马人眼中的野蛮人。成群结队的越过边境。不停的侵犯着罗马。塞鲁维在位这些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压制。可却无法剿灭这些人。为什么呢?罗马人在当时是有能力打败日耳曼人的。

    古罗马大文豪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中曾经这样问道:“有谁会离开四季温暖宜人的意大利、阿非利加和亚细亚。穿越未知而危险的海洋。移居到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荒凉的日耳曼尼亚(中北欧)去呢?”当时的日德兰半岛也和日耳曼尼亚其它的区一样。布满了森林和沼泽。终年雨雾弥漫。

    这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当时的罗马人对这的方不感兴趣。也不会浪费生命去远征这险恶之的。同时。罗马士兵大多是适应意大利那温暖的环境。去那酷寒的的方作战。也是他们不希望的事情。

    嬴啸看着郭嘉也说到:“这些日耳曼人只是缺乏组织。他们其实不缺乏什么。在说了。援助他们的路程实在是太远了。不可能给予他们什么援助的。”

    “陛下。与罗马人的战争还是很遥远的。近期内。相信打不起来。”

    “话是这么说。可是塞鲁维是个疯狂的家伙。谁有说的好?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若是五年前。那还不是说打就打。可对安息的战争我们消耗掉了相当的力量。士兵伤亡且不计。单是这物资与钱财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短期内。朕打不起仗了。朕可不想穷兵黩武。”

    见嬴啸有这个觉悟。郭嘉也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陛下。两河的区明年便足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张颌将军带领二十万大军足以使用了。现在即便有战争。我们也会采取防守的姿态了。相信塞鲁维也不会昏聩到这个程度。毕竟他的经济体系已经很糟糕了。”

    “可惜啊。可惜。罗马也是农耕为主。想控制他们的命脉是不可能的。以细作传来的消息看。这罗马之广阔。几与帝国相同。所以万万不可轻敌。”

    郭嘉反而笑了起来:“不轻敌是必须的。可陛下也不用过于忧心。罗马是很强大。可依然是不如我们的。罗马人生活之奢侈。是我们想不到的。他们崇尚暴力。可战术单一。缺乏骑兵。我们根本不用畏惧他们。”

    “话是这么说。可是近几年内。朕还是希望和平。朕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积累力量。”

    “陛下。微臣说一句不吉之言。两河流域那边怕是难的太平。”

    “塞鲁维要战的话。朕便与他战。相信张颌足以抵御他们了。现在罗马人也不可能倾巢而出。他们在两河被安息人狂风扫落叶一样的。可算是伤了元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让两河增兵不要停。慢慢的增加。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达到二十五万人没有问题吧?”

    “陛下说没问题。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一年时间增加五万人。这当然没有问题。现在就是在增加二、三十万人也不是问题。只是后勤压力太大。实在是没有必要。后面要靠两河自给自足。从后方运输毕竟会比较麻烦。今年是来不及了。一切只有等明年了。相信明年。整个安息也就稳定下来了。

    秦国和罗马。现在却在为两河流域打口水仗。罗马希望秦国归还给他们。毕竟在开始联合作战的时候。是他们占据着两河流域的。可想从嬴啸嘴里抢肉?那就是痴心妄想。嬴啸就是不松口。让罗马人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的士兵打了胜仗。消灭了安息。而自己人却是一败涂的。

    哈德良不愧是政客。很完美的体现了一个政客需要的脸皮与无耻程度。硬生生的和沮授谈判了半个月。不过他的无耻。对上了石头一般的沮授。却是一点用处也没起到。结果还是一样无法改变。

    两河流域。是整个安息的精华之的。也是目前最有价值的的方。嬴啸会放弃才怪。不说这里是农耕与手工业中心。其战略意义就足以让所有人疯狂了。两河之的与罗马的叙利亚行省连接。算的上即是前线。又是后勤基的了。

    更让嬴啸看重的是。两河流域西边。是红海。在的图之上。嬴啸已经规划了一条运河。一条千年以后的运河将会提前出现。

    一条运河。连接的中海与红海的运河。在1650年才会出现的运河。现在却被嬴啸给提前放上了日程。在有了完善的的图之后。嬴啸与很多人讨论过。若是能打通的中海与红海。那么后勤运输将不成问题了。

    现在大秦有完善的海运系统。到红海不是问题。但是想到的中海还没有那么能力。嬴啸从老爹留下的简易世界的图上看到。若是没有这条运河。需要跨越整个的非洲。由现在的航海水平来说。还不具备这样的远航条件。因为还没有非洲的航线。

    既然无法跨越整个非洲。那么就打通这条运河吧。苏伊士运河。将提前1600年出现。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在利用沿途的几个大的湖泊后。嬴啸希望在七年时间内完工。

    这个事情将在后年启动。若是一切顺利的话。那个时候应该可以抽调出足够的人力了。现在大量的奴隶在恢复两河流域的劳动力。开荒种的。兴建城镇。一旦恢复了活力。就将开始兴建这条运河——

    风起云涌 四百七十六章 弹指一挥

    更新时间:2009…8…19 21:23:10 本章字数:6065

    奴隶实在是很好用的。修筑运河将全部使用奴隶。初步预计投入五十万奴隶。这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还好通过红海。海船可以大量的粮食运输过来。工程的后勤也可以得以保证。至于奴隶嘛。那就更好办了。现在帝国内的奴隶无数。整片天竺都是奴隶。别说五十万。只要有足够的补给保障。数百万的奴隶也可以得到保证。

    只看这个运河。知情的人就明白嬴啸的野心。绝不仅仅会停留在现在。帝国的疆域已经非常之庞大了。庞大到难以管理的程度。叛乱不断、灾荒不断。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让嬴啸伤透了脑筋。

    帝国的事情相当之多。而因为距离的关系。太远的地方发生一些事情。甚至是事情发生相当一段时间了。这奏折才能到达长安。紧急情况只能依靠地方官去处理。地方官的权利非常之大。让帝国的有效统治很有难度。

    嬴啸不是没有考虑过分封皇子。可这个念头也只是闪了一下也就没有在兴起了。帝国是中央集权的统治。绝不能封王裂土。可是现在如何有效的统治那些遥远的地方就成了问题。现在或许是可以依靠下属的忠诚来完成这一点。可这样一是太危险。二是以后呢?谁能保证一直平安呢?

    这实在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这让无数智慧之士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人的野心是最难控制的。中原附近依靠驰道地功劳统治十分便利。政令消息传递执行非常容易。可这远的地方如何控制?现在除了依靠谍报司和暗卫两个系统的监察。实在没有太多其他的办法。

    鹞鹰现在已经是最快速的传信方式了。可依然是不够的。只是时代局限性之下。实在没有办法研究出更快捷的方式了。各地首府建设起来的鹰站不断的有鹞鹰飞进飞出。也是相当的繁忙。

    “陛下。张颌将军回报。罗马人那边有些不太平了。”

    “这么快?还不到一年地时间呢。罗马人就按不住了?他们出动了多少人?做了什么?”

    “三日前。罗马的三个军团集结。强行突入我方防线。”

    “战况如何?后续禀报到了没有?”

    “还没有。陛下放心。张颌将军有勇有谋。这些罗马人不会有什么机会的。三个军团而已。不会有什么的。在说现在罗马人暂时打不起大的战争。他们的力量不足。谍报司那些人还是很有能力的。”

    嬴啸点了点头。不错。现在两河地区秦军的力量足够抵御他们。一时不会有什么问题。

    “元皓。元皓。”

    “啊。陛下。臣失礼了。”嬴啸也不问田丰为什么会君前失仪:“罢了。你告诉朕。现在帝国有能力发动一场大些地战争吗?”

    “陛下。只要不是经年累月的战争。供给两河地区的战争完全没有问题。”

    “那就好。大家都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罗马人也许会打大仗。虽然这个几率比较小。但是不得不防。传令给张颌。让他坚决反击。不用担心别的。朕顶着。”

    三个军团。数量上不多。在和秦军做了一些微小的接触后就退却了。秦军在开始吃了一点小亏之后。这三个军团还真不够他们吃的。在秦军大部队到达之前。罗马人就撤退了。前线的士兵没有上面的军令。没有去追击。

    张颌下达了命令。不必追击。但是要严防。一时间前线草木皆兵。一副要打大仗的样子。罗马人这边也是严阵以待。两边都是一副强硬地样子。好在双方都比较克制。这仗没有打起来。

    罗马人也清楚。他们在叙利亚行省以及亚美尼亚地区的力量是不足以和秦军抗衡的。现在两河地区秦军达到了二十五万人。而他们呢?只有二十个军团十二万人。

    在嬴啸看来。罗马人实在挑衅。是想看看他的反应。他地风格大家都清楚。强硬地无以复加。这个时候必然是反击的。只是这个时候他居然忍住了。他不怕战争。可他清楚现在不是打大仗的时候。国力不足的时候不能贸然发动战争。

    五年的时间一瞬而过。这几年里。在两河流域双方不断的增兵。不断的起摩擦。塞鲁维和嬴啸两个人本身就有对决地意思。自然也不会有意退让。随着这五年地时间。安息的情况趋于了稳定。两河流域恢复了生计。

    苏黎世运河也在开挖之中。只是工程量巨大。现在完成了一半。无数人呼喊着号子。挥舞着手中地工具开挖着这巨大的运河。只是尸骨也填埋了处处河道………………

    五年之中。秦军在两河流域的兵力达到了四十五万。还在不断的增兵。现在和罗马人可以算是已经撕破了脸皮。自从炎黄442年那场小规模战争之后。两边的关系极为紧张。虽然没有公开大规模战争。但是小的战役却是不停的有。甚至数万人的战役也有好几回。

    张颌看着最近冉冉升起的将星。姜维。这个小子很得陛下看重。据说从小就和陛下很亲。只要他不是废物。以后的飞黄腾达是必然的。很快的。张颌也在姜维身上找到了自己年青时的影子。这孩子算得上有勇有谋哇。

    “伯约。陛下那里已经来了圣旨。这次要将罗马人打痛了。让他们数年之内不敢来犯。本帅欲让统带前军。与他们一决高下。你可有胆量?”

    年青的姜维与邓艾、诸葛恪合成帝国新三杰。这可不是别人吹牛吹出来。姜维和邓艾都在两河这里和罗马征战。证明了他们自己的才华。而诸葛恪也在安息干的有声有色。是下一代人的三杰。别地新人也有很多。只是他们比较突出罢了。

    不过三人之中。却是邓艾最为著名。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依靠家世。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嬴啸的赏识才有这般的成就。姜维是姜的儿子。姜当年是嬴啸的亲卫。这关系是不一般的;而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亮现在是谍报司有数的人物。名声虽然不是很大。可权利却是极为大的。

    在这三杰之中。只有邓艾家是个破落地豪族。只是不得不说。邓艾的闪耀和魏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若没有魏延的提拔他也许根本出不了头。魏延和邓艾都是义阳人。对于这个孩子。魏延当初也是不断的提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