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人得到许可,手一路直下,畅通无阻。一瞬间乱了呼吸,带着情,欲的呻》吟从苏杳然嘴边溢出……
窗外寒风正吹得欢快,不知道北方的雪多厚了?房内却是一片火热。至于那北上之事,恐怕早被那正沉浸在另一件事上,忙的不亦乐乎的王爷抛到九霄云外了吧!
也是,良辰美景,洞房花烛,谁还能记得那战争之事呢……
章节目录 第42章 好戏开局
后堂中,卫书志陪着那来宣旨的小公公。
“卫大人,这都第六盏茶了,再等下去今天就走不了了”
小公公放下茶盏,瞪起眼睛看着卫书志。
“在下省得,烦请小公公再稍待一会,我家王爷毕竟是有家室的人,如今去北关不知几时能回来,同王妃有许多话要说也是人之常情不是?”
卫书志看起来心情似乎不错,边说边冲那小公公眨眨眼睛,意思是公公你懂得。
“哼,王爷这倒是好兴致,若是因为儿女私情耽搁了军情,这罪名可不是你我所能担待的起的。”
小公公瞪了卫书志一眼。
看看那小公公,卫书志不再多言,拱拱手出门而去。
出得房门,卫书志却不是去寻赵幽,反而向厨房方向走去。恐怕自家王爷现在正忙呢,还是先吩咐厨房将饭菜备上吧,免得那小公公说楚王府怠慢客人。
六日的急行军,当赵幽带着狼烟等人赶到燕地时,北征的大军也刚刚推进到燕地附近。
掀开帅帐的帘子,只见一身形挺拔的青年人背对他而立,目光停留在那帅帐中悬挂的行军图上。何尚兵是第一次见到赵幽,之前在京都时,赵幽是不用上早朝的,所以,对于这位王爷,他还真不熟悉。
“末将见过将军。”
“何副将,本将等了你好久了,你过来看看这处地方……”
何尚兵没想到赵幽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让他看行军图,商量军事。不过惊讶归惊讶,但事关军情,他只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惊讶之情专注于赵幽所言。
京都。
“听说了没有,其实当今皇上不是先皇的子嗣。”
短衫打扮的汉子一开口,小小的茶铺瞬间便聚过来好多凑热闹听八卦的人,毕竟皇家的八卦不是天天都有的。
“这个大哥,你倒是别说话说一半啊!”
那短衫汉子说了一句后就不再开口了,反倒悠哉悠哉的喝着自己面前的茶水。他这说了一半就不说,一边的人就急了,出声催到。
“小兄弟,一看你就是性子急的,你等我喝了这口水润润嗓慢慢给你说。”
放下茶碗,那汉子抬头冲众人一笑,接着开口。
“其实啊,四皇子也就是当今皇上,是当年的正国大将军现在的鲁国公同玉妃娘娘的子嗣。”
“不可能,不可能,鲁国公是当年抗击北方蛮夷的英雄,且老国公一身为人正直,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那汉子话音刚落就立即有人跳出来反驳。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我家兄弟在宫里当差听他说那次在朝上,皇上宁可派楚王去北关也不愿让鲁国公去冒险,这不是典型的护着鲁国公吗?”
说这话的不是那汉子,是来凑热闹中的一位。
“不信,就是不信,当今圣上英明神武,绝对是先皇的子嗣无疑。”
“英明神武?依我看不见得吧,我一路从宿州到京都,遇见的流民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了,若是皇帝真的如你所说英明神武还会有这样的情况?”
“你……你胡说。”
……
接下来的话题也从单纯的八卦,演变成了政治的论谈,在小茶铺中分成了三拨人,一拨坚持认为皇帝有错,一波认为皇帝神武,还有一拨则是看戏的。
谁也没看到,就在众人吵得不可开交时,那原本挑起话题的汉子不知何时已经付了帐离开了小茶铺。
三日后,京都已经留言纷纷,无外乎就围绕着皇帝到底是不是先皇的子嗣。
又是三日后,百姓们谈及的话题已经不仅仅是皇帝,还有鲁国公和仙逝了玉妃娘娘。
留言漫天飞,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但出乎众人意料的,皇帝却没有阻止,反而放任发展。于是摸不准皇帝心思的大臣们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是明哲保身,装糊涂形的,近来都深居简出,秉承着知道的越少危险就越少的理论,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触了当今的霉头。
这其中还有一类居然信了这些流言,听说这鲁国公喜欢各种好兵刃,于是大张旗鼓的开始搜罗着巴巴往国公府上送去,想要巴结国公,以期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
最后一类则是以丞相为首的一群文官,三天两头向皇帝上书要求皇帝严惩传出谣言之人,可是送上去的折子就如石沉大海,一去无影。
总而言之,朝堂上也如北关一般不太平了。
“将军,这应该是最后一役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这些蛮夷之人。”
北关城墙上,何尚兵站在赵幽身后,语气颇为担心。在边关待了将近一月,这位在京中养尊处优的侍郎瘦了不少,看上去也比之前稳重了几分。
“无妨,本将明日就启程回京了,这议和的事情恐怕得何副将多担待了,相信朝廷很快就会来人吧!”
听闻何尚兵的话,赵幽深吸一口气,半晌后方才幽幽回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将军,你这是……”
“何副将,回去好好休息吧,本将所说的,明日你就知道了。”
赵幽一笑,拍了拍何尚兵的肩膀,自顾自下楼去。
北方的雪很美,但自抵达北关以来,赵幽却无心去欣赏这南方难得一见的雪景,一股脑的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战事中。
当赵幽在这次攻打本朝的蛮夷部落首领身边见到启明和十四时心中大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二人应该是取得那首领的信任了,既然这样,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看着一面前四份从京都传来的大同小异的信件,赵幽觉得好笑。
第一份是皇帝遣暗卫送来的,大概意思是京中留言纷纷,问赵幽怎么看这事,还有就是让赵幽练得兵情况如何了,并且在信中言明若是北方军不够的话就调动那些兵丁。
第二份是卫书瑜传来的,说是留言已经放出了,只待赵幽返京之时便是起事之日,并且让赵幽有意的拉拢北关军,看能否借助北关军的战斗力来攻破京都。
第三份则是江卿诺的亲笔书信,信中说赵幽让找的人已经找到了,现在正在某处安全的地方休养,并且详细的说明了关于留言一事的起因,同时还附上了一张现下赵幽可以信任的在北关军中的将领名单。
看着长长的一份名单,赵幽不禁咋舌,原本以为母后只是在朝中留了暗手,没想到原来母后在这北边居然还有准备。
默默记下名单上的名字,赵幽嘴角勾起一抹笑:
母后,不知道您还为孩儿留下了多少东西?
拿起最后的一份书信,赵幽有些晃神。
好熟悉的字迹,记得当初在楚王府中,自己作画,提在那画上的,也是这样秀丽的字迹。
杳然,你现在在做些什么呢?
指尖摩擦着那信笺,赵幽逐字逐句的看起来。
信中内容大抵就是她已经见到了自己父亲,现在正同自己父亲一起打理赵幽军队的日常开支,同时也提了几件自己和苏家那群老顽固的叔伯们斗智斗勇的事,其中还夹着关于瑶儿近来的状况。
小家伙最近一直都赖在‘醉春居’缠着蝶衣,而且还附上了几张瑶儿近来学的字。
信末是寥寥一句:近来却是无心梳妆了。
短短一句话,但赵幽却看得醉了,恨不得自己长了翅膀立马飞回到佳人身边。
将信笺贴在心口上,赵幽内心莫名的平静:
明天,明天我就回来了……
次日,大战的号角还未吹响,千里加急的圣旨便到了北关。
送圣旨的是上次楚王府宣旨的小公公,此时一身厚厚的宦官服紧紧贴在身上。赵幽进帐时,小公公早已冻得手上通红,但圣旨却任是紧紧的攥在手中。
不知变通。
对于这个场景,赵幽心底给出一个评价。
“公公这次来到北关又是何事?莫不是公公专程来这苦寒之地探望本王吧!”
赵幽微微一笑,语气亲和。
“王爷说笑了,这次小的还是来传旨的。”
眼见赵幽一行绝尘而去,何尚兵站在北关城上,不知作何感想。
“将军,他们来了。”
直到背后传来身边一名小校的声音,何尚兵方才回过神来。
“走吧,去看看他们给的条件如何!”
深深看了那远去的身影一眼,何尚兵方才依依不舍的转身下城去。楚王赵幽,似乎并不是那传闻中的闲散王爷,或许不久的将来,自己就得称呼那人为新皇了……
“这次上京可是有一出好戏等着本王呢!你说是不是?”
马上,赵幽冲身边的卫书志笑了笑。
“无妨,戏已经准备好了,看看不妨事的。”
卫书志顺着赵幽的话接下去。
章节目录 第43章 封秦王
北方蛮夷居然提出议和了,在与本朝开战两个月后!
这是从来未有过的事啊!
随着楚王归京带来的消息,整个朝廷乱了,朝臣们纷纷议论起来。
自本朝建国以来,北关的战事就没听过,每过一段时间,北方蛮夷便要来本朝边界乱一次,虽然每每都以议和来结束战争,但是根据以往的战例来看,不打上一年半载,北方蛮夷是绝对不会退兵的,可是,这次仅仅两个月楚王便带来消息说是他们要议和了。
如此反常,朝臣们如何不觉惊异。
“皇上,在臣弟来京时粟粟部落就已经派人到北关要求休战了,相信不日那议和的使臣便会抵达京都。”
朝堂上,赵幽挺直了腰板,一身甲胄映衬得赵幽越发英挺,周身散发着冷冽的气息,这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人才会有的,整个人的气势一点也不输于龙椅上俯视群臣的皇帝。
“是吗?九弟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你说,朕怎么赏你好呢?”
皇帝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站在他身边的小公公却看得清楚,皇帝的眼睛是冷的,没有一丝笑意。
“臣弟不求皇上的赏赐,保国为民是臣弟的职责所在。”
随着赵幽的话,皇帝双眼渐渐眯起来,似乎想要看透自己这个弟弟。
“启奏吾皇,臣以为,楚王殿下立此大功,不若就封其为一字并肩王。”
出班的是卫丞相,声音不大,却使原本还有些窃窃私语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毫无意外的,所有目光的集中在了卫丞相身上。
“启奏吾皇,臣以为,丞相所言可行。”
皇帝尚未开口,有一人出班奏道。
皇帝抬头望去,却是换了名字,改了外貌的现任户部侍郎卫书瑜,刹时间睁开双眼,表情谁也说不清是喜是怒,只是一股上位者的气息突然迸发。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一转眼,偌大的大殿上已经跪倒了大半人,这些人中有文官,有武官。
赵幽依旧站的笔挺,目不斜视的看着那正大光明的金匾,对于身后跪倒的一片身影头也没回一下,对于那请封的声音恍若未闻。
看着赵幽,皇帝突然笑了,听见皇帝的笑声,那请封的声音渐渐小了。
大殿上静的有些渗人,只有皇帝的笑声在大殿上回荡。
微不可觉的,赵幽皱了下眉头,但很快便舒展开来。
不知多久,大殿上真的静下来,满满的寂静充斥在众人心间,此刻便是谁的呼吸重了些,那便是整殿的人都能够听清的。
“爱卿提议甚好,这提议,朕准了,来人拟旨,楚王赵幽,北关抗蛮夷有功,封一字……”
“臣弟不受!”
皇帝话未完,赵幽便率先拜倒在地,出言打断了皇帝的册封。
“哦~皇弟为何不受,莫不是嫌朕这封赏轻了?”
声音中带着薄怒,语调也提了好几声。
“臣弟不敢,恰恰相反,臣弟觉得这样的赏赐过于高了,这场仗事完全是吾皇调度有序,臣弟只是执行皇命,故这功劳,臣弟不敢冒领,烦请吾皇收回成命。”
一番回话铿锵有力,句句皆已皇帝为主。赵幽心中汗颜,这番说辞是昨夜同江、苏二人讨论了很久才得出的,练了很久方才有这样一番铿锵的气势。
“哈哈哈哈,若是皇弟不说,朕还不知自己竟有如此大功呢!”
又是一轮沉默与寂静后,皇帝终于开口。
对于赵幽的回话,皇帝似乎很满意,语气带了几分先前没有的轻快。
“这样吧,重新拟旨,改封赵幽为秦王,楚地封地不变,至于其他的封赏,就由礼部来拟定吧!”
皇帝看了看殿下跪着的一干人,缓缓吐出这么一句来。
“臣弟谢皇上圣恩。”
赵幽当即一个叩首。
“吾皇圣明。”
紧接着便是以卫丞相为首的一众官员的山呼。
“今日早朝就这样吧,礼部准备一下接待粟粟部落使臣的事宜,其他事都写成本呈上来。退朝。”
言罢,皇帝站起身向后宫而去。
那日早朝之后,楚王府就正式更名秦王府了,顾名思义,楚王的封地在楚,秦王的封地自然是在秦了,秦地,天子治下,又名京都,按照本朝惯例来看,太子一般都是先封秦王,之后才加封成太子的。
如今皇帝将楚王改封为秦王这其中的说法也就多了去了,一时间大臣们猜不透皇帝的意思,不过这几日皇帝似乎日日召秦王进宫议事,指不定皇帝真想让秦王做了这皇太弟。
可是似乎又说不通,皇帝虽然至今无子,但华妃娘娘已经为其育下一女,就在秦王尚未入京时宫中便传出消息说华妃又有龙种了,只是不知是皇子还是公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事情未定,皇帝又没有理由将秦王封为皇太弟。
而这几日,‘醉春楼’的老鸨却是笑得合不拢嘴了,为什么?
这还用问!原来的楚王现在改封为秦王了,可以说身价是不同往日,之前虽说也是王爷,可是不一样啊,现在的秦王管的是京都,自己这‘醉春居’不正是归这秦王爷管吗?
按照秦王爷对卿诺那疼惜劲,这闹事的谁还敢来,而自己这‘醉春居’隐隐有了京都第一大楼的趋势。这不,这几天那些官员为了巴结秦王,没少往‘醉春居’跑,送来的那些东西,卿诺房中都快放不下了,还得自己再腾出一间屋子来。
“卿诺,杳然,我回来了。”
未见其人便先闻其声,还没跨进院子,园中的两人就听到那人的声音。
“秦王爷回来了,今天不去瑶儿那,反倒跑到我们这来了?”
揶揄的语气让某王爷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只见说话之人一袭青衣,低头看着桌上的东西,说话间头也不抬一下。
“我可不想做这捞子的秦王。”
露出一个自以为灿烂的笑,某王爷踱到苏杳然身后,双手放在这个专注于面前的画卷人的身上。
“听说王爷今日在‘醉春居’过得甚是快活。”
这次说话却是那细细品画之人了。
“好什么,若不是为了瞒住那两人,我用的着这样吗?”
“那今天怎的来了?”
“事情近了,丞相那边沉不住气了,这两天到‘醉春居’找我的人都是来探我的,有四哥的,也有卫政的。”
绕着石桌转了半圈,某王爷自顾坐下来为自己添了杯茶。
“唉,我还以为都是去找我的呢,看来我这花魁的名还得靠着王爷你提拔才能保住呢!”
江卿诺将手边的东西推到赵幽面前,歪着头叹了口气,那幽怨的语气惹得赵、苏两人笑出来。
“这是什么东西?”
赵幽指着面前的小盒子疑惑的看着笑语盈盈的两女。
“你觉得你现在最需什么?”
说话的是苏杳然。
“时机?”
这个回答,两女同时摇了摇头。
“钱?不对。”
话刚出口,赵幽自己就否决了,这么小的盒子即使里面是满满的银票充其量也不过百万两。
“这个是。”
“先皇的私印。”
第一句是江卿诺说的,后一句是苏杳然补上的。
赵幽看着两女,不过是两个月不见,什么时候她二人关系这么好了?但这个问题很快就被疯狂上涌的喜悦之情代替了:
这个小盒子里装的居然是父王的私印!
“这是哪来的?四哥找了它这么些年都没有找到,短短两个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的?”
赵幽的声音有些颤抖,不难看出她现在的激动之情。
“这印在我父亲手里。”
对上那人急切的眼眸,苏杳然有些小小的感慨,自从那日在王府一别,两个月,自己都没好好看过这个人了,虽然这人回京了,可是太多的事情要两人去忙碌。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父王的私印,怎么会落到岳父手中?”
赵幽眉间微蹙,似乎想不透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
接下来随着苏杳然柔柔的声音,往事慢慢在赵幽面前呈现开来……
章节目录 第44章 帝王事
七年前,大行皇帝大寿前一天。
“苏伯涛见过皇上。”
男子跪在殿下,身上的是上好的苏锦,背影有几分消瘦,看起来很是干练。
“起来吧!”
随着声音的响起,苏伯涛抬起头,眉目间流转着几丝书卷气息,任谁也没想到这名震四海的天下第一富商居然会是一副儒生的打扮。
龙椅上的人似是刚睡醒的样子,摇摇晃晃的从龙椅上站自来,在晃晃悠悠的走到苏伯涛身边来。
看着这人的样子苏伯涛愣了一下,一年前还生龙活虎的人怎么就这样了?
“皇上无事吧?”
眼见那人要倒下来的样子,苏伯涛飞快的上前两步扶住那人。
“无妨,朕的身体自己清楚,倒是一年未见,伯涛你是越来越精神了。”
皇帝勉强稳住了身形,语气中包含了无奈,喜悦,感慨,疲惫等多种情绪,一瞬间苏伯涛不知道如何接话。
“伯涛记得去年见皇上,皇上还精神奕奕的同伯涛聊了很久,只一年皇上怎么就这样了?”
憋了很久,终于还是问出来了。
皇帝没有回话,倚着苏伯涛缓了很久之后方才站直了身子,精气神比起之前好了许多,只是眼角偶尔流露出的疲惫还是出卖了他。
“伯涛你跟朕来,不要多问,一会你就知道了。”
说话间,皇帝径自向御案的一边走去。
没有片刻思索,苏伯涛便跟上了皇帝的脚步。
跟在皇帝身后走了不知多少阶梯了,苏伯涛脑子转的飞快,一边揣测着皇帝的用意,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一边回想着皇帝刚刚的病态,那样子不想是装的,病能装,但眼中的疲惫是装不出来的。
“伯涛在想什么呢?到了。”
皇帝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苏伯涛猛然回神,原来已经到了。
任苏伯涛细细的打量身处的暗格,皇帝没有说话。
密室不大,只有寻常人家书房的一半大小,布局也很简单,就一张小案几,几卷不知是什么的竹简随意的放在案几的一角。夜明珠在左边墙壁上随意的镶嵌着,似乎是谁随手就镶进去的一样,似乎是个不知名的图形,发着淡淡的光芒将整个密室照亮。
“这是太祖皇帝开国时建的。”
皇帝的声音适时地在苏伯涛耳边响起。
“伯涛愚钝,不知皇上带伯涛来此有何意?”
苏伯涛是聪明人,皇帝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带他来此,既然自己想不透,那就直接问出来好了。
“你是个聪明人,朕没看错你。”
皇帝含着笑,声音总算多了一丝放松,只是接下来的话却让苏伯涛心中一紧。
“只可惜,朕时日不多了。”
“皇上正直龙虎之年何来此一说!”
“朕的身子朕了解,你别说话,你听朕把话说完。”
皇帝摆了摆手手,慢慢挪到那案几旁边席地坐下。知道皇帝有话要说,苏伯涛不语,躬身立在皇帝身边,静待下文。
“朕一生育有六子,太子不用说,若不是长子朕是决计不会立为太子的,其余五子,幽儿是嫡出,亦是最得朕心,只是皇后拦着朕,不然朕早将太子废了改立幽儿。”
话到这皇帝抬头看了苏伯涛一眼,见后者只是听着并无要发表意见的意思,方才继续说道。
“近来,朕发现自己身子大不如前,召来太医,却说朕无病,朕不信,所以私下曾出宫寻其他大夫诊治过,才觉朕已经中毒,只是不知何日是毒发之时。回宫后朕细细的查问过这件事,不料结果却让人心寒,给朕下毒的竟是朕的好太子。”
皇帝冷笑一声。
“朕知道,太子虽然知朕想过废了他,但他也知道,朕不会废他,朕百年后这位子还是他的,于是朕顺着太子查下去,可结果却叫朕意外了,令太子下毒的人是玉妃。”
话到这皇帝不说了,苏伯涛后背已经汗湿了。
“伯涛可知朕叫你来是何意?”
话锋一转,皇帝看向苏伯涛。
“伯涛不知,莫不是皇上要伯涛去查玉妃?”
苏伯涛小心翼翼的试探着。
“不,玉妃朕自有安排,朕要你做的是,为朕保管一件东西。”
皇帝淡淡摇了摇头,语气有些飘渺,让人琢磨不透。
“何物?”
“朕的私印。”
……
杯中的茶已经凉了,但喝茶的人丝毫没有察觉,依旧小口的吞咽着。
“后来先帝身边的一个小公公就来了,说是太子求见。先皇只说了句‘以后幽儿要用的’之后将私印交给我父亲便带着父亲匆匆回御书房去了。”
随着苏杳然话音落下,赵幽一口将杯中的茶水饮尽。
“可是父皇怎么知道我要用这个私印的?”
赵幽指着盒子,带着疑惑的看向苏杳然。
“这个我不知道,不过父亲好像还对我瞒了什么,只说等你回来再说,不过现在他应该带着那人该是到楚地了。”
“你还没看那私印呢。”
看着赵幽越皱越紧的眉头,江卿诺出声提醒道。
“也是。”
勉强挤出一个笑来,赵幽将小盒拿到手中,准备打开来。
先皇私印是由上等的岫(xiu)岩玉制成的,倒是和赵幽时常把玩的那块蟠龙玉同一质地。
这一指宽的印通体碧绿,印身镌刻着九条龙相互交错盘桓着,龙头皆向上昂着,口张开,对着一颗珠子,雕工甚为精细。
印上刻着先皇的名讳,从各方面来看确是先皇私印无疑。
“既然如此,便等岳父回来我再问问他吧!”
将那私印攥在手里紧了紧,赵幽缓缓道。
“今日你不在‘醉春居’里应酬,跑这来干嘛?”
花魁娘子看着某王爷有些疑惑。
“十四他们这两日就快到了,四皇兄忙着议事暂时放过我,而丞相那边则是因为事情近了,所以对我也松懈了些,若不然,就是十个赵幽也出不了那‘醉春居’的门。”
某王爷脸上挂满了无奈。
“你回来,那瑶儿呢?”
听得赵幽的说法,苏杳然点了点头以示同意,随即想到了瑶儿的问题。
提到瑶儿,某王爷脸上瞬间就变换了好几种表情,有自豪,有骄傲,有无奈,有……总之变化多样。
“瑶儿最近老粘着蝶衣,连我这父王都不要了。”
边说边摇头,活脱脱一被女儿抛弃了的怨父。
“活该,是谁一走两个月,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哪有,我是有事走的。”
某王爷表示很冤枉,纠结了好几天的瑶儿不理自己,原来答案会是这个。
“这个,我有事和你们商量。”
见两女一脸的笑意,某王爷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为了不被二女笑得太惨,某王爷板起脸,假装很严肃的看着二女。
赵幽正经起来,两女渐渐收住了笑,两双美目齐齐望向他,静待下文。
“我去接瑶儿,先走了。”
憋了半天,某王爷却丢下这么一句,起身就走。
两女回过神来时,某王爷已经走出很远了,看着某王爷的背影两女相视一笑。
章节目录 第45章 启明
北方来的使臣到京已经三日了,这期间就只有礼部的人来过一次,别说面见天,朝皇帝了,现在就是见到一个处驿馆以外的□□官员北方使臣们都觉得是草原之神庇佑了。
几个月的关外生活,启明瘦了不少,虽是冬季,衣裳都是厚实的,但总是能看出几分单薄来。
“外边在闹什么?”启明听到屋外的吵闹声,从案几的书堆里抬起头,看向正在房梁上小憩的十四。
“不知道,我去看看。”
本就在偷偷观察自家弟弟的人,听见问话,飞快的答道,之后就是翻身下梁的声音。
十四刚刚落地,还没跨出半步,启明的房门就被人撞开了。
来人头戴尖顶大耳羊皮帽,身着大襟右衽长袍,高领长袖,领口、袖口边缘镶这色彩鲜艳的花边,系着彩色绸布腰带,靴子尖稍向上翘起。一看便不是本朝的民族的打扮。
“启公子,咱们王汗听你的话来这议和,可是,这都好几天了,我们连天朝皇帝的面都没见着,你说说这算什么事?”
来人满脸的怒容,原本就粗犷的相貌再配上这样(Ω)的表情,显得无比狰狞。
“甲涂图使者,我记得北叻王汗除了叫你前来议和以外还叫你万事听我的吧。”
启明看了来人一眼对外边嘈杂的声音便了然了。
“你……那这令毛当鸡箭。”
那名叫甲涂图的北方来使也怒极,本来相用一句汉语来质问启明,不过似乎是学艺不精,于是原本好好的一句俗语从他嘴里出来便变得不伦不类了。
启明绷着脸,忍着笑,而一旁的十四就没那么好的定力了,甲涂图话刚出口,十四就笑得捂着肚子不能自己了。
“拿令毛当鸡箭,诶,我说王汗怎么会让你来的。”
十四用剑鞘戳了戳甲涂图,笑容满面,收都收不住。
在甲涂图吹胡子瞪眼的时候,启明终于笑出声来了,不过不是因为甲涂图,而是因为十四。
只见十四将剑横在甲涂图与自己的中间,自己则横跨一步挡在启明身前,两人之间隔了一个不是很高的案几。这样护短的十四,似乎很久没见了,启明唇角勾起一抹笑来。
“哥,将剑放下,我和甲涂图使者好好说。”
听见启明的声音,甲涂图瞪了十四一眼,后者回敬了一个凌厉的眼神,听从自家弟弟的话退到启明身侧。
“甲涂图使者,稍安勿躁,天朝的皇帝架子向来大,咱们这次是来议和的,若启明猜的不错的话,使者刚怕是将守驿站的兵甲打了吧!王汗来时可是吩咐过不可惹事的。你说你这么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的,天#朝皇帝肯见咱们吗?”
启明心情大好,难得的说了这么多话。
“可是……若是再不议和,草原上怕是熬不住……”
甲涂图有些动摇,但是想到草原上还未稳定的战事,自己的族人,还是将话说出来了。
“两天,再要两天,天朝皇帝一定会找我们的。”
启明转过头的目光越过一旁的十四看向窗外。
“我先信你,若是两天后还见不到天朝皇帝,哼……”
将话撂下,甲涂图转身就走,出门时还不忘回头瞪十四一眼。
甲涂图走后,启明两人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十四依旧懒洋洋的坐在房梁上,双腿一荡一荡的,看着自家弟弟,启明则看着案几出神,不是提笔写些什么,看着启明,十四的思绪飘回北关……
刚到北关时,按照赵幽的吩咐,启明同自己装作是北关的居民,在某次蛮夷南下时,‘不幸’的被掳到了蛮夷的大帐中。
“我能帮王汗解决内乱。”
这是启明第一次见到那蛮夷首领时说的话。记得当时自己还在心中嘲笑自家弟弟,毕竟人好歹是一大族之首,怎么可能听信你的一句话,何况自己和启明的身份还是被俘虏的汉人。
“本汗如何信你。”
“王汗请借步说话。”
让自己没想到的是,那王汗居然肯听启明的话,而且最让自己惊讶的是,那王汗标准的天朝官话。
不过自己还没开口说什么,就被那王汗手下的几个还带着未名腥味的粗鲁的汉子赶到帐外去了,帐中只留下了启明和那王汗,若不是临出帐时启明那让他放心的眼神,估计自己得杀进帐去。
之后,自己随着启明到各小部落游说,每次都是自己用剑为启明开道,待到小部落首领帐中时,自己就被启明安排在帐外,启明则单独同那些首领谈。
不出意外的,半个月内,凡是启明游说过的小部落都毫无意外的依附了北叻王庭。
在之后,那北叻王汗解除了对自己和启明的自由限制,自己随启明回了一转北关,令自己意外的是,启明带自己去见的人居然是那被皇帝下旨关在牢中的前御林军统领,北关的常胜将军陈进。
难怪临走时王爷吩咐过自己二人到北关多注意陈进。可是还是没有想通陈进为什么会在北关。再次回到北叻王庭后自己也问过启明,但启明只是笑而不语,说这是王爷吩咐的。
“哥。”
十四的思绪是被启明的一声‘哥’打断的,低下头看着自家弟弟,眼神中充满了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