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第一卷:苦恋第一章

    序言

    这是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生活、伦理、性爱、爱情的长篇。

    本揭示了家庭婚姻的本质意义,又对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作了批判。

    偷情、婚外恋,在正统人士和道德家的眼里,它是邪恶,是不道德的,应该全盘否定。但本作品却揭示了它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伦理倒错,乱伦,是人所不齿的,但本作品却没有予以一味的谴责,而是揭示了其形成的根源,并对其从人性的根本上给予了新的诠释。

    性爱,男女生殖器的具体描述,在一些假道学家的眼里是可耻下流的,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本作品却赋予了他美学的意义和神圣。

    本作品有大量性爱细节的描述,但不是为了宣泄情欲和低俗,而是出于人物塑造,刻画人物性格,揭露病态人生之需要并还原生活的本质,揭开假道学的虚伪面纱并显示他们的荒谬绝伦,。

    本作品的基调是高尚的,理性的,积极向上的,并且是反传统和现实的,他追崇和倡导是一种永恒的崇高。

    本作品是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集趣味性,娱乐性,思想性、哲理性、审美性,为一体,既有生命激情,又有理性的阳光,文学的笔触大胆空前。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真实的。

    相信,这部作品会给给你带来全新的感受和灵魂的震撼。

    相信,本作品的生命力是久远的,也许她暂时的不到认可,但这不是作者的失败。

    相信,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会记得这部作品。

    人类的情爱是神圣而崇高的,但并非所有的爱都是如此。失去理性阳光照耀的情爱,只是动物的原始本能——作者题记

    修改说明

    《性爱如花》与《情河欲海:恋母情结》是两部姊妹篇的长篇。创作起源于对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学术成果的尊重。

    文学是人学,是对人性、人的七情六欲的探究的学问。弗洛伊德和叔本华认为:性是人性的聚焦点,是人七情六欲的决策者。上述两本书将弗氏的性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引入创作,这在中外文坛是个首例。作品在网上试发不足一月,引起轰动,有贬有褒,其中夹杂泥塘里的噪声,什么‘色文’,‘恶俗’‘坚决要求删除’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个自称警察的流氓对我进行了威胁恐吓。值得欣慰的是理解者居多。再次深表感谢!当然对泥潭里的声音和流氓的恐吓我也能理解,泥潭的眼界和智商,你指望他能发出什么声音?流氓,你不让他威胁恐吓,你还让他干什么?

    但是,为了青年的身心健康,我尊重网站编辑的建议,删除了一些所谓的情色描写,并将书名分别更改为《爱如花朵,罂粟有毒》及《情河欲海,爱的花儿绽放时》。此外,效仿医嘱:性亢奋、性过敏、道德家及由试管、克隆出世者勿读!

    靠偷窃发了财的暴发户,忌讳别人议论财源来路的。

    第一章

    北方的冬天,下午6点刚过,便暮色四合。北风

    张旺根把车停在出租车允许停靠的地方接听电话。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接听电话的时候,不管车上有客人还是没客人,总要把车停靠在路边,然后接听电话,而不像其他司机顺手取出来电话就接听。用他的话讲,这叫小心使得万年船。如客人有急事嫌耽误工夫,对此提出抗议,他便陪着笑脸解释:安全第一,什么都赶不上安全重要,为了你的安全,担待,担待。可如遇到不大通情理的客人说,“你不能不接电话吗?我们这有急事,你这不是在耽误我们的事吗?”

    这时张旺根也不生气,依然是满面笑容,不紧不慢地说:“哪能不接呢,都是客户用车才打来的电话,我就靠这个吃饭哩,不接岂不得罪人?客户是上帝,就像你一样,我哪敢得罪?”

    弄得客人没了脾气。

    来电话的是旺根唯一的宝贝儿子,叫小铭,十九岁,读大学一年级,在家里度寒假,刚回家没几天。

    “铭子,什么事呀?”在电话里,旺根柔声问。

    他在对儿子讲话时,向来是柔声柔气,从不粗声大气,全然不像个做父亲的。这也是疼儿子的结果,没办法,旺根这一辈,姐弟三人,却就旺根生的是个男孩,在往上一辈攀,旺根的父亲就生旺根这一个儿子,起名旺根,意在希望旺根的后辈根苗兴旺,可希望归希望,实际归实际,旺根的根苗并不旺盛,妻子在生了小铭之后,无论旺根怎样在其身上辛苦耕耘,再不结果,因此小铭成了单苗独根,三代人的指望。也因此,旺根对他的这根独苗,亲不够,爱不够,不知如何宝贝才好,儿子长这么大,旺根从不打骂,连犯了错误需要斥责的时后,都是轻声慢气。当然,这也和张旺根的性格有关,他属于那种慢条斯里的,即使是大火烧到了屋檐,仍然不急不慢,按部就班的人。

    儿子在电话中告诉他,高中时的几个同学,要在一起聚会,很可能会很晚,市里到镇里的交通在夜里又不大方便,所以提前打招呼,如果太晚的话,就住在市里同学家,不回去了。

    根旺就在电话中反复叮嘱儿子多吃菜少喝酒,直到儿子不耐烦挂了电话。

    旺根在市里跑出租,家却住在里市区有二十多公里的一个镇上,他年龄四十出头,精力旺盛。开出租车有十多年了,先是给一个叫王奎的老板开车,属于打工族。

    旺根做事勤快,加上谨慎小心,给人老实本分的印象,很得王奎信任,所以每日出车的收入任由旺根自报,交多少,算多少,从不盘查过问。这样,旺根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外,还有了一些不显山不露水的灰色收入,这几年下来,竟攒成一笔不小数目,虽不够买一辆新的出租车,也差不了多少。对这笔灰色收入,旺根并不觉的亏心,这些年,他给王奎开车尽心尽力,没出大的差错、事故,王奎在出租车上没少得利,赚回的钱足足够买2辆新车,要雇了别人开,不会赚这么多。这一点连王奎也承认。还有一层更主要的原因,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旺根的妻子邹美英,无论是年青时候,还是现在,都能算得上镇上的大美人。美英,曾在王奎的家当过保姆,负责照料王奎瘫痪在床的妻子,却与王奎同屋之下,日久生情,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当时美英只有十七岁。而王奎当时是县供销社主任,年龄比美英大十多岁,有妻儿家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旺根在没和美英结婚前,认为是自己有愧于王奎,而一旦婚后美英实实在在成为旺根的妻子之后,他又感觉王奎欠自己点什么,因而有责任补偿些什么。当然这也只是旺根灵魂深处隐约的潜意识,是属于那种不敢也不能暴露的想法。因为,美英做王奎的情人在前,做旺根的妻子在后,而旺根又明知美英是王奎的最爱,用现代人流行的语言叫做‘蜜’的那种女孩,却又横刀夺爱的缘故。

    第二章第二章

    旺根对美英和王奎的情恋关系知道得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旺根曾是王奎在供销社当主任时的小车司机,供销社解体,王奎又把旺根带出来,给王奎开出租。

    旺根是在供销社当司机时和美英好在一起的,两人年龄仿佛,又因王奎这层关系的牵扯,经常接触,一来二去有了感情。及私情被王奎发现,本以为会被受到惩罚,至少饭碗难保,却没想到王奎反而撮合两人成婚。

    当时的旺根对王奎感恩戴德,但越到后来,想到妻子曾经和王奎的那层关系,再想一想妻子和老板的藕断丝连,心里就不舒服,甚至有些恨得咬牙,想离王奎远一些。而且,他和妻子婚后,才感觉到,她的漂亮的妻子,虽然每天和他同床共眠许多年,但在心里并不爱他,并且有些蔑视他,妻子爱得还是他的老情人,那情,剪不断,理还乱。一想到这个,他就恨得直咬牙根。所以,从给王奎开车不久后,就想着自立门户,因为他感觉跑出租还是很能赚钱的。

    当旺根私下里将准备购车的款,积攒得差不多快够了的时候,便试探性地向王奎提出想自立门户,原不过是想让王奎有个思想准备,提前物色接替他的司机,没想到王奎竟提出把旺根现在开的出租车折价转给旺根,并且可以分批分期付清车款,这让旺根大喜过望,立即答应下来。车价折得很低,旺根一次就付清了全部车款,旺根又得了个大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