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变化,得益越多的是投靠了傅戈的前九江王英布和前衡山王吴芮,之所以要在称呼他们之前加个前字,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去除了王的称号,成为了众多侯爷中的一个。
削王除藩,自古以来对于皇帝来说什么事情最难,这件事情最难,好在,傅戈脑子里还有现成的法子可以借用。
杯酒释兵权。
赵匡卿的这套又打又拉的策略虽然听起来足够的卑劣,但效果不得不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对于象英布、吴芮这样的异姓王爷来说,拥兵自重的滋味其实并不怎么好受,而当他发现交出兵权之后能够换来一大片的土地、还有数不清的珍宝之后,答允也是顺里成章了,当然,其中还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不过,已经无关大局了。
大肆的享受,大把的赚钱并花钱,这三年来,英布的日子过得实在滋润之极,不过,相比较之前为刑徒时的一身膘悍,英布的体形变化更加的惊人。
六县。
九江侯英布府邸。
这位曾经左右了秦楚争霸走向的显赫人物此时正气喘嘘嘘的来回的厅堂内踱步,同时,他的脸上横肉颤动,神情惶急。
“你们这群废物,还没有打探到傅相的行踪,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英布艰难的抬起一脚,将趴在地上连连以头撞地的下属踹翻在地。
“侯爷饶命,侯爷饶命,属下这就再派人手去打探。”倒霉的下属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头也不敢再回,象英布这样的瘟神,离得越远越是安全。
其实,倒也怪不得这位下属不卖力,关健是英布给他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短到只有区区的半个时辰。
在诺大的一个江淮地带,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要想短时间内找寻出一拔人并不容易,即便这群人里面有傅戈这样地动山摇的大人物也一样。
让英布这么急的想见到傅戈的原因很是令人意外,只是因为一个死而复生的人的出现。
这个人默默无名,他不过是当年随着方士徐福出海的男童中的一个。
始皇帝晚年,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听信方士徐福的一派胡言,造大船让徐福带着五千童男童女赴海求药,结果徐福一去不回,秦国的官员百姓们都以为徐福一行人必定已经丧身于大海了。
现在,突然间冒出一个回归者,这如何不令人惊异,而更让英布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回来的人还说,他们已经在一个更东方的大岛上定居了下来。
东方的大岛,神秘的国度,如果不是之前傅戈曾经秘密颁下搜寻海归人士的命令的话,英布对于这么一个人也不会多加注意,但现在一切不同了。
既然傅相如此重视,那么一定有重要的原因,已经充分见识到傅戈雷霆手段的英布还想着好好享受下半辈子,他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小人物而得罪地位已经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傅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秦水军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秦水军
傅戈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个答案或许只有掌握着大秦国最详细的暗间网络的司马亮才知道,反正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有数次当发生急需要傅戈定夺的大事时,朝中众臣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司马亮这位大秦国的卫尉。提供
其中最紧急的一次,西北方的月氏国的国王哈昆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听信不知哪个小人的谗言,试图联合西域的各部落小国一同与秦国对抗,得知这一消息,定远侯张桓急得立即派遣亲信甘父赶回咸阳送信。
得知西北有变的秦国一众大臣立即集中朝议,然而,在治理内政方面头头是道的官员们在应付这种关乎国家安危的国事上,却是表现得异常的低能,吵吵嚷嚷了一个上午,大臣们竟然还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傅相在哪里
傅帅在什么地方
已经很久了,大臣们从开始时苦口婆心的劝诫,到渐渐的失望伤心,再到今日倏然的醒起,这一过程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的发生着,甚至于有些年轻的新提拔官员都已经对傅戈这个大秦国挂名但却不做实事的丞相有怨言了。
但真正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关健时候,人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将傅戈忘记,他已经深藏在他们的心底,无法磨灭。
“命令李烈率骑军向西移动,震慑丁零等部落,同时,令钟离昧、郦疥各率一部精兵严守玉门关,锁住月氏国东进的要冲,另外,凡进出大秦国境的月氏商人,一律遣送出境”
一道道简短有力的命令迅速的发出,它们都来自于一个人,是他将秦国由灭亡的边缘带回了强盛的正途,而当有潜在的对手试图一捋秦国的虎须时,他们得到的结果就只有一个,自食恶果。
哈昆很快就收回了他的狼爪。
西域各小国对于哈昆的提议完全没有兴趣,与秦国的交往让他们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对于他们这些只有一、二个城池的小国来说,若是没有了来往的商队,他们国家的税收将会枯竭,繁荣的景象也会由此一去不返。
当然,为了坚定各个小国依附和投靠秦国的决心,定远侯张桓辛苦自不待言,以他为首的秦国使者团来往于精绝、楼兰、于阗等诸国之间,一时纵横之术交错,他们的风光程度甚至于比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张仪还要光亮几分。
除了得不到同盟者之外,月氏国内对于哈昆的一时心血来潮也是反对声络绎不绝,那些得到秦国好处的月氏贵族们对于哈昆的这个命令集体表示反对,而其中尤以那些被驱逐出秦国的商人闹腾得最为厉害,有大把大把的发财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却没有参与的份,这一股怒火不冲着哈昆发,难道还向傅戈去发
西方的威胁消弥于无形,对于还处于恢复期的秦国来说,大规模吞并战事的时机还未到来,因此,在轻飘飘的解决掉哈昆给自己造成的小麻烦之后,傅戈依旧不思悔改的进行着他“微服私访”的光荣任务。
微服私访,在后世那些三流清宫肥皂剧里,皇帝出访相当的容易,甚至于还可以带着和尚太监开店做老板,一做更是能长达几个月。
扮猪吃老虎,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多多,比如那些恶行累累的狡猾奸诈之徒,若你表明了身份去查,多半查不到什么真凭实据,而若是你只不过是一个瞧不上眼的小角色,那么恭喜你,你接下来可能会有大的收获。
这三载的时光一晃即过,仔细想来傅戈这个大秦国已经成为名义上的丞相似乎极不称职,但对于执掌朝堂的司马亮、冯正等人来说,但凡重大的决策,又有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经过傅戈准允之后才开始推行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夸耀一下傅戈在进驻关中之前搞的那一套邮件寄送制度,随着地盘的逐步扩大,遍布全国的各处驿站又重新建立了起来,秦国各地的紧急军报通过一个个设立在各郡、县的站点及时的汇总到中心咸阳,然后又如蜘蛛织网一样的发散到急需的地方。
尤其在取得了对匈作战的伟大胜利之后,制约驿站发展的驿马问题得到了相当的改善,相比关东这些不适合养马的农耕地带,由广阔的大草原牧场上训练出来的良种马匹无疑更适合这一项工作。
闲言少叙,这段时间傅戈倒还真断了几起大案,人心各异,大秦之前以酷法对待贪赃枉法的官员,而今酷法大部分被取消,一些不法之徒的恶手便耐不住了。
在英布急急寻找傅戈一行去向的时候,实际上他正在风光如画秀美的江南一带游历。
吴郡。
在秦重新一统全国之后,原本隶属于会稽郡的吴地被单独分立起来,恢复了它本来的身份,吴越争霸,虽说最后的胜利者是勾践的越国,但在傅戈的心里,对于夫差这位风流亡国的君王倒也不是那么的令人憎恶。
毕竟,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在面对西施这么一位举世难寻、美若天仙的人间绝色,若是还能保持悠雅的风度,那结论就太恐怖了。
阳萎的滋味如何相信患有此疾的男子当会有深刻的体会。
吴王墓,洗剑池,一片荒芜景象。
二千余年前的这里并没有那么多的名文碑刻,甚至于连座落一旁后来成为这座城市标志的虎丘斜塔也还没有建成。
“好端端的,非要跑到这个地方看什么风景,真是疯了”被傅戈强行拉来的嬴真一脸的不高兴,她气喘嘘嘘的红着脸,跺着脚道。
即便有了傅璃这个一个七岁的女儿,嬴真的身段保养得还相当的不错,毕竟大秦国第一公主的名头不是凭空虚得来的。
当然,若要说其中别的原因的话,估计嬴真再是性情大胆,也会禁不住羞红了脸颊,夫妻床弟之间的快乐本来就是人生中最美的音符。
疯了
嬴真这一回倒是没有说错。
在思想上还沉浸在过去那段历史中的傅戈这一回确实是真真切切的失算了,原因无它,只因为他小时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过。
童年时的记忆残留在已然两世为人的傅戈心头,纵算只剩下的那么一丁半点,他也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毕竟那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最珍贵的秘密。
“傅相,九江侯差人送信,说是有紧急事情要禀报”山脚下,陈参全身戎装,手握着战刀疾步上来。
“九江侯,英布有什么事他的人在哪里”听到这一消息,傅戈心念一动,没有要紧的事情,象英布这样的地方侯爷是不会这么急要找自己商量事情的,莫非是先前嘱咐的那件事有着落了。
在罢了领兵作战的兵权之后,英布和吴芮这对翁婿并没有守着一方土地做他们的土财主,而是大肆的修造船只,做起了一方江河海上霸主的老本行,江海航行,要的除了纯熟的技术之外,还需要有足够亡命的勇气。
在这一点上,已经家大业大、妻妾美眷并拥有大量的田亩财富的英布虽然比以前要顾虑更多,但在秦国遍数的将领之中,也只有他能负担得起督造大秦新式远征水军的任务了。
实际上水军早就存在,在始皇帝统一之前,秦国的水军主要存在于巴蜀一带,而在统一后则广建于故楚各地,规模十分宏大。
秦国水军的战船主要分为大型的楼船和轻捷的艨艟、斗舰等两类,以便在江河作战时大、小部队及轻、重战舰之间互相配合。
秦国水军的武器装备也是相当齐全,除水战特用的钩拒等武器外,凡陆地上作战使用的弓弯、长短兵器、火攻用具等无不皆备。
水上战斗时远则以矢弩交射;近则以钩拒、五兵进行攻守格斗,实施猛烈的冲角战和船舷战;一旦有机可乘,便施以火攻。
同时,秦国水军也不仅仅担负水上作战的任务,它实际上是江南水泽地域的综合性兵种,除水上战斗外,登岸野战、攻城守险等无所不能,战于水上则相当于车、骑,战于陆上则相当于步兵。
当初,始皇帝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出动的相当一部分军队就是楼船士,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天下时,也曾一度在水军的护卫下,长途航行于海上,并亲手以连弯射杀巨色。这些都说明了秦时的水军已经具有海上作战的能力,并有效地控制着东部沿海的海防。
不过,在大动荡战乱之中,秦国强盛的水军一样没有逃脱被支解衰落的结果,在缺少了中央政府有力的财政支持之后,主要由楚、齐、吴、越等地将士组成的秦国水军也消弥于连番的烽火烟尘之中。
当国家重新归于一统之时,为了重现昔日大秦的荣耀与辉煌,也为了保卫和震慑秦国的海疆,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正是众望所归。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剑指东方
第三百一十四章剑指东方
吴郡,夫椒山。提供
太湖上最大的一座岛屿。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战船云集,喊杀声震天的练兵场,大秦新组建的水军部队已经全部在这里了。
傅戈一行刚刚下船抵达岛上,就见英布浑身冒汗颤着一身的肥肉,一脸兴奋的跑了过来:“傅帅,你可算是到了,我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人你一定想见一见。”
英布现在已经不再用青巾蒙面了,相反,额上那个刺刑大字已经成为了他炫耀的招牌,一个刑徒的奋斗人生,从刑徒到王候,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经历更能刺激老百姓的兴趣和增添英布身上的神秘光环了。
虽然说大秦国最风光的人是傅戈,但英布相信自己也一样不差,至少,在南方的楚地,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还对项羽抱着忠诚思想的人会对英布的叛变而耿耿于怀,对此,英布毫不在意。
老子现在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有女人玩,有上好的房子住,又是贵为侯爷,我还要什么,做皇帝吗
呸,皇帝有什么好,没见到傅相都没把它当回事吗
官员做烦了,可以辞官不做,皇帝做烦了,可不可以不做。
当然不行,只要你一天登基,那么就只能干到老死,永远没有退休的时候,然后,就算即将咽气,也会被一旁忠心耿耿痛哭流涕的大臣们千万百计的弄醒,传遗诏吧。
至于为人君者,统御天下万物的那份权势,英布倒不是心里不想,而是不敢去想,这些年来活生生的例子已经充分表明一个趋势,那就是但凡想要谋夺皇位或者自立与傅戈对抗的,没有一个有好的下场。
英布自问:比起项羽、刘邦这些个狠角色来,他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鞍前马后的打手,要是真举兵反叛的话,估计用不了二、三个月,秦国的征剿大军就会将他逼入长江之中,到时纵算能侥幸为盗活得性命,又有什么意思可言
想通了这些过节之后,英布的日子过得滋润之极,放心之极,因为他从傅戈对待臧荼等一众降将的态度上看出,这位英名天纵的秦国丞相当真飞鸟尽、良弓藏的疑心,当然,若是真的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起兵作战的话,傅戈的手段也会毫不留情。
“什么人物如此重要,让侯爷这么急的从六县赶到这里”傅戈哑然失笑问道,几年不见,英布的样子委实和在陈县初次碰到时有了极大的不同。
那个青巾蒙面眸中闪动着仇恨怒火的膘悍男子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腹便便行动迟缓的中年男人,就连他额上那个曾经让无数对手感到胆寒的刑字也似乎成了一种摆设,一种沟通的绝妙桥梁。
那个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的杀人王英布已经不存在了。
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依旧缅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历史的人来说,英布的变化或许会让他们无法忍受,甚至于他们更希望见到一个骁勇不驯战死于沙场的悲情豪杰,而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普通平凡扎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
“傅相,你还记得徐福这个人吗他曾经带着五百个童男童女远航出海,说是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你猜他们现在到了哪里”
瞧见傅戈身后虞姬、嬴真二个如娇百媚的大美人,后面还有奴儿、臧儿这两个陪侍的美少女,英布的眼神渐渐不对了。
不过,有色心归有色心,打傅戈身边女人的主意,英布可不敢有这个心思。
反正天底下漂亮的女人多的是,这一个上不了,还有另一个,事实上,若不是家中还有吴姬这个斑澜母虎,英布的日子必将风流快活得多。
“徐福,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中间有人回来了,快快领我前去”傅戈喜形于色,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就如同大夏天吃了一根冰激凌一般,里里外外的一个爽。
“哼,不就是回来一个人吗有必要这么重视吗”瞧见傅戈喜滋滋的态度,还在为受了冷落而生气的一众女眷不禁心中暗自嘀咕。
幸好,这一回英布做事还算地道,知晓傅戈出游带着家眷的他在临来之时,还带来了家中那位喊一声侯爷府要震天动地的夫人吴姬。
有虞姬和吴姬这层旧识关系,气氛顿时一下子好转了不少,傅戈在英布的带路下,来到了岛上的议事正厅,只见厅堂内有一个穿着奇怪圆顶布条,头上系着一个难看的盘髻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忐忑不安的等在那里。
“嗯,这位是我大秦国至高无上的丞相大人,有什么事情你就开口说吧。”英布轻咳了一声,对着那男子说道。
“丞相,你就是大秦国的丞相,不,我要见李斯李大人。”那男子迟疑的说着,一脸的惶然,显然不相信面前这个年轻而脸色黝黑得象个农夫的人会是堂堂大秦国的丞相,不会的,这一定是英布随便从什么地方弄来一个假货骗自己上当。
如果不是他们临离开时,始皇帝的身体已经不怎么样了,他才没有冒然开口说要见始皇帝的话来。
“哈,李斯大人,你若想见他的话,恐怕只有等到死了之后了。”傅戈微微一笑,淡然平静的回复道。
面前的这个人当真是个外来货色,要不然怎么不知道秦国已经大变了模样,不仅始皇帝已经作古于宏伟的陵墓之中,就是那位能干的丞相李斯也已被他的同僚赵高给砍了脑袋。
“李大人不在了,那我回来找谁去讨要救兵师傅,不是弟子无能,实在是弟子没有了办法呀”
男子听闻李斯已死的消息,呆了一呆,然后竟是放声大哭起来。
“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事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光哭有个屁用”看到眼前的这个家伙未讲三句话就抹了眼泪,英布不禁心头火起怒喝起来。
当年在军中,他也算是性情火爆的一个,有哪个士兵作战畏缩或者哭泣不战的话,早就被他喝令拖出去一刀剁了。
“回禀两位大人,我师傅自奉始皇帝诏令之后,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余工匠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一路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了一座东方的大岛,这座大岛上的居民当时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于是我们就在岛上向土著民族传播我大秦先进的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因此当地的人尊我师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
牛皮,大概凡是搞迷信的人都是吹牛皮的高手,要不然怎么可能迷惑得住秦始皇,要知道徐福第一次出海可是什么也没得到,而他还能获得第二次出海的机会,这其中三寸不烂之舌显然起到了关健的作用。
这一点真传徐福跟前的这个得意弟子学得还真是不赖,林林总总的讲了半天,傅戈才基本听清楚了徐福出海之后的去向,同时,也知晓了他之后的一些情况。
徐福率领着一帮弟子在九洲登陆,随后经过十余年的传经布道,终于算是初步统一了九洲岛,不过,这个时候,位于九洲之北本州岛上另一个叫根子彦的国家也开始强大起来,两强相遇,彼此都有扩张消灭对方的意图,于是一场战事爆发。
结果很不幸,徐福这帮人耍耍嘴皮子功夫还是不错,但要论起打仗,则完完全全是外行,手中空有比对方先进许多的兵器,竟然还连吃败仗,迫不得已,徐福只得喊来亲信弟子,让他们速速回故土秦国去搬救兵,至于始皇帝需求的长生不老之药,徐福此时也顾不得了,反正只要能搬来秦国的援兵打跑了本州岛上的敌人,到时保全了性命再去想办法应付始皇帝也不迟。
为了救援,徐福派出了好几批弟子,不过最终顺利回到秦国的,只有眼前这个叫徐羽的弟子,其它人估计不是葬身鱼腹,就是流落到不知哪个岛屿上去过荒岛生活去了。
要想增援徐福,就必须跨海远征,对于尚处于重建期和习惯了内河作战的秦国水军来说,实在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任务。
海中风浪颠颇,一个不慎,就会船覆人亡,徐福能够顺利的漂流到九洲,其中已经不知得到了多少老天的眷顾,而一旦秦国的水军出海,他们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吗
就傅戈知道的事实,当年蒙古人的大军曾经组建船队去征讨日本,结果大军在海上遭遇风浪袭击而覆没,如此血淋淋的例子摆放在眼前,况且秦时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如元代,冒险远航去日本,除非疯了恐怕没有人会这么去做。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五章权力颠峰
第三百一十五章权力颠峰
疯子。
只有疯子才会同意出兵。
什么狗屁东方的大岛,一块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有什么吸引力,瞧瞧眼前这个叫徐羽的家伙,穿的是什么破东西,简直就是一个叫化子,什么是服饰,什么是品味,什么是赏心悦目,算了,跟这种野人打交道有什么劲道,那样穷山恶壤的地方我大秦军队又去做什么
英布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他的判断。
他相信,傅戈这位有着精明战略头脑的丞相大人也会和他有一样的想法。
然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