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上前搀扶住颤颤巍巍走出来的戊真。

    “为师睡不着,想跟你说说话。”

    戊真这么说,夏子凌只有搀着他进入房中,端坐在床头陪他聊天。师父今天兴致很好,从两人相见说起,又聊了些从前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的趣事,师徒二人心下俱是有些感慨。来到大明朝已经快十五年了,人生有几个十五年可活?夏子凌忽然觉得现世的生活离他越来越遥远,仿佛只是一个梦一般。究竟现世是梦,还是如今是梦,竟然有些让人无法辨别。

    “为师就要去了,伯嘉,今后的路你可得步步小心啊。”戊真忽然转了话锋,夏子凌知道,接下来的话才是戊真今日的重

    “师父莫要这么说,马上就过年了,怎么也得吃顿年夜饭再走吧。”戊真与其他修道之人炼丹求长生不老不同,他从来不避讳死亡,是以夏子凌说话也很随意。

    “为师是修道之人,看破红尘,哪像你这样贪恋口|欲,吃与不吃,于我而言没什么区别。”

    “那你就不能陪我吃完年夜饭再走吗?你要是就这么走了,我这年也别过了。”

    “你这小混蛋,”戊真笑骂了一句,“生死之事,哪由得个人,为师只能尽量。不过,有件事情,我还是先和你交代了的好。”

    “什么事?”戊真神情谨慎,夏子凌也赶忙正襟硒,聆听他接下来的话。

    “你不是属于这里的人,我也知道你心心念念想着回去,为师曾经跟你说过想要回去,必须辅佐蜀王登基,但这其中的真假,为师也不能确定,”戊真顿了顿,说得有些犹豫,“如果你想探明真相,那么一切……”

    戊真说到这里,突然喉咙里跟卡了一物一般,再也说不出半个字,他只来得及艰难地抬手,指了指西南方,而后便阖眼垂下了手。

    “师父……师父!”夏子凌嘶声吼到。这是什么意思?是泄露天机的惩罚?还是有什么不可控力?师父明明刚才还好好的,怎的就突然不行了?

    然而夏子凌的嘶吼和悲伤无力回天,刚才还讨论着太子快要不行了,没想到这厢戊真却是先他一步而去了。

    意外之祸

    东宫的噩耗来得很快,大年初八夜里,太子朱标便薨了。(2)然而夏子凌没有闲暇时间去管太子薨不薨的,光是料理师父的后事就让他一个头两个大了。

    虽然戊真生前曾说过,道家之人一死皆空,但他也不可能把师父的尸身投到河里喂鱼就算了。操办后事,其实是活着的人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这一刻,他与洪武帝两人,虽然一人是黑人送白人、一人是白人送黑人,却同是品尝着失去至亲的悲痛。

    幸好,老人辞世,自古便是白喜一桩,除了师父逝世前的行径有些蹊跷,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夏子凌倒也不算特别悲痛。况且,沐晟也一同回京了,在他和彭齐的帮忙下,师父的丧事到了大年初十便料理得差不多了。

    只是生了这样的事情,与朱椿约定的初十回到中都自然不可能了。不过……想来蜀王也不甚在意吧。

    远在三百多公里外的中都凤阳——

    朱椿不在意才怪!说好初十回来,到了那天并未见到夏子凌的身影,朱椿没放在心上。毕竟车马劳顿的,路上因为什么小事耽搁了也极有可能。但是到了正月十四那天,还没有见到夏子凌的身影,朱椿开始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了。

    有什么事情也不能耽搁了四天这么久吧?

    十四那天晚上,朱椿做了一个不详的梦——

    正月十五,中都虽然不似南京那么繁华,却也是张灯结彩,一派喜庆之气迎接元宵佳节。

    朱椿与三位王弟相携在城中赏灯。灯火阑珊之处,忽然见一个身着青衣直缀的背影。

    朱椿略带怒意地冲过去,质问道:“夏子凌,你回来了怎的不来拜见本王!”

    “王公子,你认错人了,我是岚清。”回过头来的人赫然是那日有一面之缘的岚清。

    刚刚明明看着是夏子凌,怎么一过去就变了人?朱椿瞬间愣住了。

    然而,岚清显然还不准备放过朱椿,他接下来的话更加让人惊悚,“夏子凌不是死了吗?”

    “你胡说!他好好的,怎么可能……”朱椿惊恐地嘶吼出声,却难以脱口说出“死”这个字眼。

    “本来就死了呀,”岚清笑着指了指朱椿身后,“看,他不是在你后面吗?”

    朱椿猛一回头,果然见夏子凌头披散,满脸是血地站在自己身后。这还不说,他身边还站着一脸血的父皇、母后,还有大哥 ...

    (朱标等人。

    “啊!”朱椿大叫一声,冷汗涔涔地从床上坐起身来。

    窗外还是一片漆黑之色,应当还是午夜时分,然而这么一个恶梦之后,朱椿却没了一丝睡意,在床上一直呆坐到天明。

    这个梦境预示着什么?不详而真实感十足的梦境,一定是与他亲近的某个人出事了。会是夏子凌吗?不不不,不会是他,他年富力强还满肚子坏水,谁能奈何得了他!

    然而,想起夏子凌曾在自己面前许下的那些效忠的言论——“誓死追随”、“鞠躬精粹,死而后已”、“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没有一句不和“死”扯上关系。朱椿此刻对古人明的那些誓死效忠的言论讨厌透了,为什么忠于一个人,就非“死”不可呢?

    无论如何,这个梦境之后,朱椿始终心里七上八下的。第二日一早,他便找来了张守和朱桂。

    “收拾下东西,我要返京一趟。”

    “王爷,不可!”

    “哥,你疯了!”张守和朱桂同时开口说到。

    “朱桂,我们有多久没收到母妃的来信了?”

    朱椿这么一问,大大咧咧的朱桂才凝神回忆起来,“好像……挺久了。”

    “差不多有一个月了。之前每半个月,母妃必定托人捎信,这一次,恰逢元旦这样的节日,她也不来一封书信,你觉得正常吗?”

    他哥的脑子一向很好用,朱椿这么一说,朱桂有些急了,道:“难道母妃出事了?那我和你一起回去。”

    “那也可能性不大,也许她是碍于别的事情,才不方便给我们来信。但我昨日做了一个预兆非常不好的梦,我始终放心不下,还是回的好。”

    如果是宫中生什么大事,他在南京的眼线应该会送消息过来,现下没有消息,夏子凌迟迟不归,他又做了那样的梦,他才担心出事情的是夏子凌。

    然而朱椿没想到,他的人确实已经在路上了,“太子薨了”这个消息,他要是多等两天,便能传到中都。可惜他现在一分钟也不能等了,这便应了“关心则乱”这句话。

    “王爷,皇上未下诏,您私自回京,恐怕不妥吧。”张守可不像朱桂一样挂念惠妃,他担心的只是蜀王本身而已。

    “是有些不妥,但是也无大碍。你我着便服出行,进京看一眼情况便回来,朱桂在中都帮忙掩饰一下,不一定会被人现。”

    就算现了,思念父母偷溜回去,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这种事情,晋王、燕王当年阅武的时候就干过,父皇随便说了两句也就算了,连罚俸都没罚。

    “是,臣这就去准备行李和马匹。”既然朱椿这么说,张守也就没什么疑义了。

    朱椿只带了两个贴身护卫,轻骑便服、日夜兼程,只用了四日,也就是正月十八就到了南京。进京之后,他片刻不停,直奔夏子凌家里。

    而后,便是如下这一幕——

    夏子凌正在院子里晾晒屋内被褥等物,忽见三个高大男子闯了进来,为的那人,赫然是蜀王朱椿。

    “……王爷。”夏子凌反复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不是因为相思过度而产生的幻觉。

    “你……”夏子凌迟迟未归,朱椿本想训斥他几句,早已想好的话到了嘴边却咽了进去,尤其是看到他这一身孝服,更是无法说出任何责备的言语。

    “这是怎么了?”他没事便好,朱椿现自己这几日悬着的一颗心,在看到夏子凌毫无损的样子时,竟然放下了一大半。

    “我师父过世了。”其实他也不是不想给朱椿递个信,不过想着忙完这几天就回去了,大过年的找个人跑腿也不地道,再加上他在蜀王心里也不算个啥,是以便想着等回去再和朱椿解释算了。

    “那……那个,”朱椿憋了半天,道:“节哀顺变。”

    “……好。”师父都过世二十多天了,他该“哀”的也“哀”完了,不过,蜀王能给这么四个字的安慰,也算是不错了。

    “有人来了?”沐晟的声音从屋内传来,旋即,朱椿看到了同样身着孝服的沐晟从里面走了出来。

    “……”朱椿看到沐晟的装扮,瞬间黑了脸。夏子凌的师父过世,沐晟为什么身着孝服???莫非……他二人果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朱椿却是不知,沐晟这孝服乃是为太子所穿。

    朱椿正要作,沐晟一把将他拉到屋檐下,低声道:“这个时候,你怎么偷溜回京?”

    沐晟这么一说,夏子凌也从乍见到朱椿的惊喜,呃……震惊中回过神来,赶忙跟过来补充到:“王爷恐怕还不知道,太子殿下初八那天薨了。”

    “……”大哥过世了?!不好,他未曾想到事情会这么不凑巧。看来那个梦预示的便是这事了,入梦那天是大哥死后的头七回煞之日,看来是大哥托梦来了。

    沐晟神色凝重地道:“你进京之后,可曾回过王府?”

    “不曾,我三人直接就到这里来了。”

    沐晟点了点头,“那还好,你们微服而来,皇上还不一定得到消息,现下快快返回中都,别弄出岔子才好。”

    “好,”既然生了这等大事,京城确实不宜久留,朱椿转而看向夏子凌,“你……”

    按照明朝至亲离世守孝三年的传统,夏子凌的师父亦师亦父,他若想要为他守孝,自己貌似也不能阻止。但是……三年?

    “我即刻收拾细软,与王爷一同返回中都。”夏子凌的干脆,倒是让朱椿心头的难题迎刃而解。

    夏子凌刚要返回屋内,一阵嘈杂之声却在门口响了起来——

    “锦衣卫办事,闲杂人等让开!蜀王私自返京,藏匿于此,我等奉皇命捉拿归案。王爷,您听到的话还请主动就绑吧,莫要为难我等办事之人。”

    夏子凌转身与朱椿面面相觑,这蜀王刚踏进他家院落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锦衣卫就来捉人了。分明是早有预谋,估计朱椿离开中都的时候便已经被人尾随了吧?或许密报昨前日就已经送到了圣前。

    如此敏感的时候,朱椿说他不是为了太子之死回来的,谁会相信?说实话,连夏子凌自己都难以理解蜀王何以突然返京。

    不知是何人布下的这个大阴谋,此次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访永昌侯

    朱椿没有被带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而是直接被锦衣卫押入了诏狱,可见此次事情的严重性。然而夏子凌却觉得关在诏狱反而比去宗人府要好,宗人府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等官员,均是由藩王兼任,虽然不知道这事的幕后指使,朱椿却心下觉得定然是某位藩王。

    因此,与其在宗人府被人陷害,不如关在直接受命于洪武帝的锦衣卫手中要好些。

    但朱椿这一去七日,却无任何消息传出。虽然藩王身份高贵,锦衣卫想来也不敢大胆到对他用刑,但是就沐晟和夏子凌等人百般刺探打探到的消息,这么些天下来,朱椿就是被关着而 ...

    (已,洪武帝根本没有见过他。

    这样下去便是大大的不妙。时间长了,就算洪武帝心软把朱椿放了出来,父子二人心生嫌隙,对蜀王的印象大打折扣,蜀王想要入主东宫就难了。

    “怎么办?”夏子凌在沐府中急得团团转,这几日下来,他觉得他都快忧虑得早生华了,却仍是没想出什么破解之道。

    “你都无解,我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估计……还是只有等皇上自己想通了吧。”现下包括他在内与蜀王交好的王公子弟也都不敢上书求情,大家都知道,洪武帝这性子,越是求情,反而越是火上浇油。

    况且太子前脚刚走了,洪武帝悲伤得还没缓过劲来呢,朱椿私自返京这事,可以说是正好触到了皇上的霉头上。

    “不能等呀!”夏子凌觉得他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这么焦急过,“你说……蜀王到底为什么要私自返京?”

    这个问题他还没来得及问朱椿,就算要找人上书求情,也得先想通了这个问题不是?

    “这……”莫非是夏子凌久久不归,朱椿放心不下才寻过来的?沐晟觉得自己的推断太过匪夷所思,然而他却有一种直觉,或许这便是真相☆近以来,每每他和夏子凌呆在一起,貌似朱椿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可是,他却不想把这个猜测说出口来。

    “为了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蜀王进京是有正当理由的,”沐晟顿了顿,继续说到:“或许蜀王本人也没有好的理由,否则他应该会找机会说明的。”

    所以沐晟的意思是……这是个死局吗?

    夏子凌心下晦暗不已,沉默了片刻,咬了咬牙道:“不然,我们请惠妃出面求情吧?”

    沐晟皱了皱眉,“这可不是个好办法。”

    “可却是我现在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蜀王和沐晟纵然在朝中有些交好的大臣,太子过世的当头,却是不宜出面,否则难免落得个勾结藩王,图谋不轨的罪名。至于其他的藩王,除了朱椿那两个胞弟,其他的估计巴不得少个竞争东宫之位的对手,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完全不能寄望。

    唯有惠妃,不提其他,只从一个母亲心疼儿子的角度求求情,或许还有一些用处。

    沐晟叹了口气,“恐怕用处也不大,为了避嫌,惠妃也不见得会出言相劝吧。”

    “无论如何,景茂,还请你进宫一试。”

    夏子凌恳切的眼神让沐晟不忍拒绝,虽然从心底里他不觉得夏子凌这次出的是个好主意,但犹豫再三,他还是答应了。

    虽然用朱元璋的话来说,“沐晟这孩子是自家人”,却也不代表他能够随意进出皇宫。直到三日后,他才借着进宫向皇上禀明中都城墙坍塌之事的机会,伺机绕道去了长阳宫一趟。

    “你不该来找我的。”惠妃见到沐晟,开口便是这么一句。

    “蜀王已经被羁十日,娘娘可想出什么破解之法?”

    惠妃笑了笑,“我能有什么破解之法。沐晟,你与椿儿交好,又负责皇子中都阅武之事,你倒是说说,他此次为何要私自返京?”

    椿儿一直是她寄予厚望的皇儿,他从小聪明伶俐、沉稳隐忍,具备一个优秀皇子,乃至储君的潜质,在自己的记忆中,与任意妄为的桂儿不同,椿儿甚至连爬树、偷吃这样小孩子无伤大雅的调皮事都没做过。可是这一次居然犯傻致厮!

    “这……王爷毕竟年纪尚轻,偶尔做点糊涂事也可以理解。”担心夏子凌这样的理由,沐晟自己都不敢确定,更不可能说给惠妃知晓。

    “哼,”惠妃轻哼一声,似是失望极了,“十七岁了还小吗?那既然他小孩心性,也该吃点苦头,才好长大。行了,就这样吧,你在我这里不宜久留,赶紧出宫去吧。”

    惠妃下了逐客令,沐晟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出宫去了。

    惠妃这边不肯出手,大臣们却开始坐不住了。近日来,6续有大臣上书启奏皇上,蜀王品行不端,趁太子过世之机,企图回京谋取东宫之位,上对皇上不孝,下对兄长不义,实乃大奸大恶之行,应当交由刑部会审,从重处罚。

    夏子凌听说这些奏折内容的时候,简直快气岔了,蜀王在朝中素有美名,不久前洪武帝还亲自说过藩王们当向蜀王学习,多想想有益百姓之事的话,没几天就变成“品行不端”了。而且,这么个敏感时期,别的藩王都乖乖躲在家免遭病诟,他这么急匆匆赶过来到底能图谋个啥?

    那一日,洪武帝摆驾长阳宫,小坐片刻之后,惠妃道:“皇上,椿儿……”

    “你若要为他求情,就不必说了。”

    “臣妾不为椿儿求情,只不过皇上把他这么关着不闻不问,拖久了并无益处。不如快快审理结了,要杀要剐、抑或要贬为庶人都好。”

    惠妃言辞冷然,看起来又并无玩笑之意,倒让洪武帝皱了皱眉。

    “椿儿是你的心头肉,朕不信你心中当真如此想。”

    惠妃一笑,“反正臣妾也不止椿儿一个儿子,就好比皇上您有二十余子,就算曾经疼爱椿儿,少他一个也没甚大不了的。”

    “……”洪武帝被惠妃这句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然而,洪武帝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太子之死刺激过度了,此次铁了心不肯放蜀王一码,居然不久后准了那班大臣的奏请,命刑部和锦衣卫联合审理蜀王私自返京一案。

    事情展到要过刑部,就有些麻烦了,说明洪武帝不想法外开恩,那么除非有过硬的理由,否则光是一条“违逆圣旨”,按照大明律,也能让蜀王废为庶人了。

    “怎么办?”夏子凌没想到,之前在中都做了那么多事情,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这个档口上却横生了枝节,眼见蜀王连藩王之位都要不保了,他却一筹莫展。

    “急也无用,这说到底还是皇上和蜀王的家事,考验的是他两的父子之情,我们再搀和也没用。”沐晟看着夏子凌浓重的黑眼圈,心里有些不舍。这半个月来,夏子凌可谓夜不能寐,偏偏他就算再能谋善断,这件事情朱椿可算是撞在了刀口上,想要平安无事,除非已死的太子朱标活过来求情,兴许才能有些作用。

    “你说永昌侯会不会有办法?”

    沐晟失笑道:“你怎么会想到他那里去?”

    “永昌侯不是蜀王未来的岳丈吗?不能这么眼睁睁看着蜀王遭殃了吧。”

    “朝中大臣多是趋利避害之人,之前蜀王得宠,永昌侯巴不得早些把女儿嫁入蜀王府。现下蜀王落了难,他估计正庆幸当初蜀王推迟婚约之事呢。如果蜀王被废,女儿反正没有嫁过去,改嫁别人也不是不可。”

    “……”真的是这样吗?可是想到那日惠妃出事,蜀王写信给蓝玉之事,夏子凌虽然猜不透个中原因,却觉得蓝玉与朱椿的关系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况且……联系到那本野史中蓝玉逼宫的情节,夏子凌直觉蓝玉这个人,在朱椿的生命中应该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

    (。

    思及此,夏子凌坚定地望着沐晟,道:“景茂,我觉得永昌侯那里还是去一趟的好。”

    “……好吧。”沐晟觉得自己真是拿夏子凌没有丝毫办法,他一拿这种恳求的目光看着自己,自己就不得不无条件投降了。

    于是,片刻后,两人便坐在了永昌侯府的花厅之上。此时已临近晚膳时分,下人们正在6续上菜,看到十几个玉盘盛着色泽漂亮的佳肴列于桌上,夏子凌不禁感叹史书上说蓝玉是个颇懂享受的人,诚不欺我也。

    蓝玉显然不甚在乎多了两张嘴吃饭,笑眯眯地说到:“这位公子,看起来有些眼熟啊。”

    “侯爷,这位是曾在蜀王府中担任教授,后得蜀王引荐,在后军任职的夏子凌,夏伯嘉,云南之战时跟随在我身边。”

    蓝玉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似是想起来在云南那一面之缘。

    “永昌侯有礼了,”既然沐晟提到了自己是蜀王之人,索性他今日也无心享用永昌侯府的美食,不如直接表明来意,“其实我们今日来……”

    “今日正好我府上新来一枚厨子,这做的菜好则好看,却不知味道如何,你二人到此,正好与我一同品尝品尝。”

    “……”夏子凌的后话被强行压了下去。蓝玉不让自己说完,显然是想将蜀王之事避而不谈。难道他真如沐晟所言,决定对蜀王不闻不问?

    夏子凌心中有些淡淡的失望,却也不得不按耐住性子,与蓝玉和沐晟一道,享用起永昌侯府的美食来。

    第47章 夜探诏狱

    (一顿饭吃了大半个时辰,席间,每每夏子凌和沐晟要提起蜀王之事,都被蓝玉打断了。

    席末的时候,蓝玉从怀中掏出一方锦帕,递与沐晟,道:“蜀王此方受难,小女心中牵挂,你们若是改日见到蜀王,便将小女这封亲笔书信交予他吧。”

    “……好。”沐晟有些摸不着头脑地将那方叠得整整齐齐的锦帕收入了怀中。

    出了永昌侯府,行至夏子凌家路口,沐晟将方才那锦帕掏出来,塞给夏子凌,道:“好了,今日此行,就得了一封情书,你可满意了?”

    “……好歹吃了永昌侯一顿,我两也不亏啊。”

    沐晟轻笑了笑,“这事你也别过于担心了,蜀王毕竟是皇子,皇上虽然治国甚严,对于皇子公主却是一贯仁慈的。”

    “嗯,知道了。”

    夏子凌别了沐晟,回到房中,才在灯下摊开了那方锦帕——

    “绿园幽草小径深,

    独坐芳园凭栏眺,

    君在何处妾不见,

    几时共赏鸳鸯戏?”

    字迹娟秀,像是出自大家闺秀之手,锦帕右下角绣了一朵芍药。芍药在古代惯于用来表达爱意,看来这蓝嫣还是个多情女子啊!

    不过……这诗句,夏子凌琢磨了半天,果然只是一寻常的情诗吧?他实在品不出永昌侯借此暗喻什么。或许……端倪在于锦帕本身,夏子凌摸了摸锦帕的厚度,忽然有些会意了。

    事不宜迟,当夜夏子凌就托彭齐带自己去了诏狱。锦衣卫虽然纪律严明,却也是寻常人,是人就总有突破的方法。而此刻彭齐这等酒肉和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入朝这两年来,他得空便寻人喝酒,虽然结识不了大权大贵的官员,小兵小卒却是结交了不少。而今日锦衣卫当值的一名副千户,就是彭齐的至交酒友。

    夏子凌托彭齐给此人以及手下一帮兄弟,递了不少好处,终于说动了那人,带夏子凌来到牢内。

    见面之后,张副千户抱歉地说到:“夏兄,彭齐虽然与我是至交,但是诏狱之中关押之人,本是不允许探视的,我这给你通融片刻,已是冒了死罪,切不能再出任何差错,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张副千户刚才已经说明,夏子凌须得全身脱光,仔细搜了身,才能入内探视蜀王。

    “张兄能冒死助我,夏某已是感激不尽,谈何冒犯,尽管按规矩办就是了。”夏子凌边说边慷慨地解了衣物。

    张副千户和手下一干人等,扫视了一遍夏子凌身上各处,确认没有动什么手脚,又细细检视了一遍褪下的衣物。不一会,手下递上一物——

    “副千户,这里有一方锦帕。”

    张副千户是识字的,读了一遍锦帕上的诗句,面带笑意地看着夏子凌,道:“这是何物?”

    “这是王爷爱妾所托之物,还请张兄通融一二。”

    “拿水来。”虽然是男女*之物,张副千户也不敢大意,立刻着人去打了一盆水。

    张副千户将那锦帕置入水中,片刻之后拿起来摩挲了几下,又对着光看了看,确认没有暗藏什么玄机,才交还给了夏子凌。

    “得罪了,快进去吧,你只有一炷香的功夫。”

    “好,谢了。”

    当值带夏子凌径直到了羁押蜀王的牢房门口。房间甚是宽敞,没有一般牢房的阴暗、潮湿,点了烛台,并在床榻上铺了棉被。然而,一向高高在上的蜀王被关在这样简陋的囚室内,仍是让夏子凌看了心里闷闷的。

    幸好,蜀王看起来一切安好,连鬓都并未显得凌乱,应当还是有人伺候的吧。

    “王爷。”夏子凌轻声开口,其实他走过来的时候,朱椿已经听到响动,走到门口来了。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朱椿的语气让夏子凌有些捉摸不透,似乎有些愉悦,又似乎带点薄怒。

    “王爷,这是蓝嫣姑娘托臣带给您的锦帕。”为免一会生变,还是一来就把这东西呈上算了。

    “……”朱椿接过夏子凌递过来还湿漉漉的锦帕,不知该作何表示。他这么费尽辛苦来一趟,就是为了为她人传情来的?

    “王爷快收好吧。”

    看夏子凌急切的样子,这东西估计是藏有玄机的。但是这么湿漉漉的,明显是刚才锦衣卫已经检查过一遍了,有什么机关竟然能瞒得住精明的锦衣卫吗?

    然而无论如何,朱椿还是将锦帕揣入了怀中。

    “你……”

    “王爷……”

    两人同时开口,却又同时顿住,该说什么?要说什么?百般心绪,忽然就不知该怎么表达了。

    几秒之后,朱椿道:“你先说。”

    “王爷,您受苦了。”

    “……”宝贵的时间竟然用来说这等客套话,朱椿简直无语,“不苦,他们不敢为难本王。倒是你,怎的看起来像是没睡好的样子?”

    夏子凌下眼睑浓浓的青黑色让朱椿有些心疼。

    “臣……”因为担心你而夜不能寐?夏子凌忽然觉得,这样的话说出来貌似有些肉麻。

    然而朱椿却已经心领神会了。他薄唇微扬,露出一个漂亮的笑容,夏子凌忽然觉得昏暗的诏狱都被那个笑容染得如沐日月了。

    “夏子凌,如果我就这么被废为庶人,你……还会跟着我吗?”

    朱椿问完这句,漆黑如夜星的眸子紧紧盯着夏子凌不放,夏子凌忽然觉得胸口有些紧。

    片刻之后,他郑重答道:“会的,王爷。”

    朱椿闻言笑了,笑容开怀而不带一丝心机,就好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十七岁少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王爷一般。不管夏子凌这话是真是假,都让他非常开心,这就够了。

    “夏子凌,你那表字伯嘉太难听,以后本王便唤你‘子凌’吧。”朱椿又恢复了他那一贯张扬而傲气的语气。

    “……”会很难听吗?他明明觉得还好呀。王爷爱叫什么自然他干涉不了,不过‘子凌’这种亲昵的称呼,总让他觉得心底泛起些淡淡的怪异感。

    “子凌,相信我,我不会被扳倒的,”朱椿缓缓说完,顿了顿,道:“回去吧,好好睡觉。”

    “是,王爷。”

    这么辛辛苦苦苦进来,不惜人权尽失让锦衣卫搜身,就讲了这么不到十句话。可是夏子凌却觉得多日来的忧郁一扫而空,见这一面,便很好了。

    至于蜀王会不会被扳倒,能不能成为帝王这样的问题,他最近真的没有去考虑。

    两日后,刑部与锦衣卫会审蜀王私自返京一案。开庭当日,洪武帝事先没有预兆,却忽然莅临了刑部大堂。这让刚上任的刑部尚书郭礼颇为胆颤心惊。

    他是今天的主审官,他的前任尹性,因为上书举荐惠妃为后一事已经被洪武帝一刀咔嚓了。他这刚上任没多久,又摊上了审理儿子蜀王一案。这案件明明是洪武帝的家事,偏偏要拿到 ...

    (刑部大堂来审,一个没审好,他脑袋也是要搬家的。

    可是他这能审好吗?按照《大明律》来审,洪武帝下旨让蜀王在中都阅武,他私自返京,可以算作是“十恶”中的“不道”,依律应当判死,可是他敢吗?其实这些个藩王中,蜀王这点小错根本不算什么,其他藩王日常所为,随便拖出一个来按律都可以判死了。偏偏蜀王运气不好,撞在太子刚死,圣心不定的时候,老爹要跟儿子计较,拿他来当枪使,着实倒霉啊。

    所以说,刑部最近估计是风水不好,连着两任尚书摊上这母子两的事情,前一个已经死了,郭礼觉得自己项上这颗人头长得也不是那么牢固了。

    然而,皇上坐在身边看着,他不审还不行。于是,郭礼颤颤巍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道:“带……犯人上来。”

    蜀王上得堂来,一袭白衣、不染铅尘,眉眼俊逸,哪里像个犯人,倒像是神仙下凡一般。

    蜀王带上来了,郭礼又开始纠结要不要给蜀王看个座,怎么说他现在也还是藩王,并不是真正的犯人。按照本朝规矩,百官见了藩王是要行跪拜之礼的,他这么坐在上面已经如坐针毡了,可是万万不敢让蜀王下跪的。

    “来人……看座。”郭礼怯生生地说了一句。

    洪武帝闻言咳了一声。

    郭礼赶忙改了口,“算了,就这么站着吧。”

    “那个……蜀王殿下,皇上下了圣旨让诸王在中都阅武,你却私自返京,可知罪?”郭礼问得有些底气不足,按说称呼犯人应当直呼名字,他却也不敢。

    “郭尚书,”朱椿答得不卑不亢,“罪臣自知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逆不道之罪,甘领死罪,然则这私自回京之事,实乃是应大哥所求。”

    “……”蜀王的大哥自然是已经过世的太子朱标。朱标已经死了,怎么能让蜀王回京呢?莫非蜀王要编造个太子托梦的谎话?他若说出这等可笑的言语,洪武帝定然是不信的,反而觉得他强词狡辩,估计还会从重处罚。

    第48章 化险为夷

    (想归想,郭礼还是很快问到:“蜀王所言大哥可是先太子殿下?”

    “自然,罪臣只有一位大哥。”

    “太子何以令你……令王爷返京,王爷可有证据?空口无凭,可是无法取信于人的。”

    “证据自然是有的。”

    郭礼道:“来人,呈上来。”

    堂上衙役刚走过去,朱椿眉峰一挑,道:“慢着。此物甚是珍贵,罪臣恐有心之人中途破坏,是以之前一直未曾出示,为免生意外,还是请郭大人亲自来取吧。”

    “……”这从堂下到堂上不过几步路,还能出什么意外?不过蜀王这么说,大概是暗示此番是遭奸人陷害,故有脱罪之物也未在锦衣卫诏狱中出示,不知道皇上听懂他的弦外之音没有?

    其实,今天审案之前,也有几拨人出于不同目的与他联系过,只不过郭礼尚未思定怎么站位。今天洪武帝突然莅临,他才觉得自己没站位是对的,想要在皇上面前玩花招,简直是活腻了,再者……或许蜀王在洪武帝心里,还是颇有些分量的。

    堂堂刑部尚书审案时,亲自到堂下取证物,完全是有失颜面之事。但是横竖他今天是不能威武霸气了,洪武帝没吭声,应当是默认蜀王的要求了,郭礼觉得宁可让洪武帝觉得自己孬种,也还是暂时不要得罪蜀王的好。

    于是,郭礼乖乖地走下堂来,从蜀王手上接过了一张薄薄的信纸,亲自捧着回到座上,看了一眼,然后恭敬地呈到了洪武帝面前。

    洪武帝将那信纸拿在手上,握惯了兵刀、玉玺的手,竟然有一丝不堪这薄薄信纸重量的颤抖——

    “十一弟,一别半年,殊深驰系。愚兄寝疾之际,汤药罔顾,昨日入梦,重见潜溪先生(宋濂)指点文史,你我宫*读之景。中都阅武,乃父皇之命,兄自知或与弟不得重聚,望弟日后勤勉自持,为父皇分忧解愁,兄纵魂归碧落之地,抑当含笑。

    丁卯年正月初一”

    纸上的字迹,虽然轻重不一,间或有些歪曲,仍能看出是朱标亲笔所书。正月初一,本当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标儿那时候却是卧榻不起。这一封信……他应当写得很艰难吧?然而,思及他素来与椿儿交好,会写这么一封信,也是在情理之中。

    洪武帝看着纸上熟悉的字迹,忍不住眼眶有些泛红。然而,众目睽睽之下,身为九五至尊却是不能失态。洪武帝敛了敛心神,道:“这信既然是太子正月初一所写,送到中都也无须几日,何以你正月十五才从中都出?”

    “这其中缘故孩儿不知,孩儿是正月十四才收到此信的,”朱椿说罢微微垂,道:“况且,父皇有命,孩儿不敢私自返京。若不是头晚上梦到一个不详梦境,孩儿心系大哥,也不会不顾其他,私自动身了。”

    洪武帝沉默着,算算时间,朱椿离开中都的头晚上,倒是标儿去了的头七,莫非真是标儿托梦与他?

    “父皇,儿臣自知犯下过错,然一切皆源于情难自禁。敢问父皇一句,儿臣虽私自回京,既未带一兵一卒,也未图谋任何祸国之事?就当真不能容了吗?”朱椿此刻言辞恳切,抬头仰视洪武帝的双眸目光灼灼。

    洪武帝刚才看到太子书信,已经是心下动容,此刻再看着堂下这个玉树临风、素来乖巧的儿子,是啊,他究竟犯了什么不能原谅的大过?

    片刻后,朱椿恭敬地低头,道:“儿臣还有一言要上禀,请父皇赎罪。”

    “说。”

    “儿臣前脚刚踏进京城,后脚便有人到父皇圣前禀告,父皇可曾想过,这个中缘由?”

    个中缘由?洪武帝冷笑了笑,他怎会不知道,无非是东宫一死,儿子们就开始暗中斗法了。他素来讨厌皇子们为了皇位,做出罔顾亲情之事,甚至在让老师们讲解历史的时候,特意跳过诸如玄武门事件这样的兄弟残杀之事,然而这些东西,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他朱元璋再强势,也不能杜绝了这皇家历来争权夺位的事情。

    没想到标儿尸骨未寒,就有人开始行动了,椿儿不过是刚好撞到了刀刃上而已。这些事情,他清楚得很,只是之前因为标儿过世,伤心过度,椿儿正好不听话,他便想小惩一番,自然也没有要他的命,或是将其贬为庶人的意思。

    “今日主审官是郭尚书,朕不过是旁听而已,”洪武帝说罢将那一纸信笺递给了郭礼,“郭尚书,该怎么办,还是你决定吧。”

    “……”郭礼觉得自己额头上冷汗直冒,您老人家坐在这,我怎么敢判啊?

    不过……看洪武帝松动的表情,还有刚才看到太子书信动容的样子,郭礼心下已经有了七八分主意。多年前晋王、燕王阅武之时偷溜回京,已有先例,这又不是多不能饶恕的事情,皇上一向对儿子心慈,此案只可轻判不可重判。

    “这……皇上,蜀王此番过错,《大明律》中并无判法,臣觉得,蜀王虽有不当之处,却念其兄弟情深,实乃大孝大义之举,是以……臣觉得,不如罚俸一年如何?”蜀王尚未娶妃纳侧,那么多俸禄也吃不完,应当不会在乎少一年的俸禄吧?

    洪武帝在心中暗笑了笑,面上却是不显。蜀王明明违抗皇命,到了郭礼这里,却是成了“大孝大义之举”了,看来此人也是个擅长察言观色之人。

    “爱卿自行决定就好。”

    郭礼心下一喜,洪武帝这么称呼,应当是很满意这个判法了。当下一拍惊堂木,道:“蜀王私自返京,行为不妥,罚俸一年,以儆后效。”

    朱椿眉毛微微抖了一抖,罚俸一年啊,一万石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个郭礼,就不会罚俸半年吗?

    不知道蓝玉是怎么得到这封书信的,不过此番他能化险为夷,还真亏了大哥。这么想着,朱椿心里对大哥朱标生出了浓浓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如若大哥能够继承大典,仁德慈爱,必然是一代明君,他自然会心甘情愿做他的左膀右臂,承担拱卫朝廷一责,其他的兄弟,大抵也会如此吧。

    但是……上天终究不肯让大明朝的江山这么平平静静完成传承,而大哥……也终究是好人不在世啊!朱椿在心里道:“大哥,虽然弟弟此番回来,却是心中另有所系,但你一贯疼爱于我,定然不会介意救我一次吧?”

    那日夏子凌送来的锦帕,其中自然是有玄机的,但是藏得极为隐秘,朱椿也是琢磨了一整日,才解开了谜题。那封书信,本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