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心头乱跳,情难自己,“明明就是龙儿啊,怎么变成日本人的打扮,说话的声音也变了,看她的样子又不认识我了,难道又像绝情谷那次一样,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看她走路的样子没有一丝武功在身,莫非遇到了什么危难,龙儿又怎么也来到了700年后了呢,难道她找不到我,也跳了断肠崖嘛……”,一时心乱如麻。
那光子见杨过木呆呆只是盯着他看,脸上一红,拉着几人上楼去了,掌柜的忙不迭的上前引路,光子走在楼梯上回头看了一眼杨过,见他还是目视自己目不稍瞬,微微一笑,转头去了,子直勾勾者的诗人雷劈中一般,但啷一声手中酒杯吊在桌上,嘴里只是。
~奇~那掌柜的不一时下了楼来到杨过身边低声道:“年轻人,你怎么这样不小心,那日本女人你也敢盯着看,这是碰上个和气的,要是碰上厉害的,你小命还要不要了,赶紧走吧”
~书~杨过回过神了:“老板,真是抱歉,刚才那人却似我的一个故人,故此震惊失态,放心吧,我不会惹事的,再略坐片刻我就走”掌柜的叹了口气,嘱咐杨过不要惹事,自去应付日本人不提。
此时杨过放开内息,凝神听那楼上几人交谈。
一行人坐下要了酒菜,光子说道:“父亲,刚才那个中国人真的是认错人了吗,难道真有一个人长的和我一样吗,倒是有趣”
“光子,这怎么能相信呢,光子小姐貌若天仙,怎么可能有人长的和你一样呢,刚才那个支那猪是看你生的好看,被惊呆了”,年轻的日本人插话道。
“武田,不许再说什么支那猪了,中国人勤劳勇敢,你怎么总是看不起中国人呢?”
那年轻人对光子似很畏惧,嘟囔了几声没再出声。
杨过听了半晌,原来那光子确实是个日本人,一家人久在上海经商,做的却是布匹生意,光子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长大,20年来只回去日本几次而已,qiζuu自幼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对于中国的感情都好似日本,这日却是抽空出来游览南湖风光,听那言语之间,其家人并未与军方有何勾连,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甚是不以为然。
楼上众人用过饭走下楼来,那武田横了杨过一眼,当先走了出去。杨过心想,就算这人不是龙儿,也必有牵连,否则怎么会和龙儿长的一模一样,我倒要跟上去探个究竟,叫过掌柜的会了帐,暗暗跟在后面不提。
光子一行人一下午只在南湖周围流连,谈谈说说,游兴甚浓,看看天色将黑众人上车返程,杨过展开轻功跟在后面,好在道路不是很好,汽车开得不快,但是杨过既要避人耳目又要跟上汽车却是费了不少气力。差不多开了三个小时车子进了上海,那车拐来拐去停在了一栋二层小楼下,这里确是上海虹桥的一片日本人聚集区,光子父女下车上楼去了,杨过留心暗暗记下位置。
第二十二章 中日和亲
杨过觑得周遭无人,身形一跃,已经到了哪栋小楼的楼顶,坐下来暗暗思量,此女到底是不是龙儿我去要当面对质一番,看那楼上有一处烟囱,附耳过去隐隐能听到楼内说话声音,当即全力运转内息倾听,不肯漏过一字。
这小楼一层却是商社办公之处,二楼是光子一家的起居室,烟道正在客厅一角,杨过内功深厚故能听到厅内谈话,听那男子声音问道:“光子,今天玩得尽兴吗”
“我很开心,南湖的景色真是太好了,谢谢父亲”
“嗯……嗯……有一件事我早就应该跟你说了,你已经长大了,要不是这兵荒马乱的,早就应该嫁人了,上次父亲带你参加中日商界年度酒会,国民政府立法院陈院长的公子陈士中见到你后,很是钦慕,陈院长托了酒井中将来向父亲提亲,父亲已经同意了……”
“什么,父亲,那陈士中是个花花公子,口碑狼籍,父亲怎么能够同意呢?”
“光子啊,这件事中日双方都很重视,当做是中日亲善的一个典型,父亲怎么敢说个不字啊,那陈院长也是国民政府要员,和他结亲也不辱没你啊”
“我不嫁,我不嫁”,光子听了听了父亲的话,知道难以挽回,心里不愿,哭了起来。
“哎,光子啊,父亲何尝不想让你自己找个如意郎君啊,只是人在矮檐下,却也由不得我们啊,父母年纪也大了,你要是不答应,咱们一家人可就是破坏中日亲善,眼看就得家破人亡啊”,言罢也是唏嘘不已。
“春奈,你劝劝光子,我去休息了”,摇头自去了。
不一时听得光子的母亲劝慰光子,说着说着,母女都哭了起来。闹了半晌,夜已深了,各自去睡房休息。杨过悄悄从二楼窗户进了客厅,在楼顶时听到几人的脚步声,大致确定了各自的卧室方位,先去光子父母的房间,点了二人的岤道,自是妙手无差,轻轻推开光子的房门,却见床头一盏台灯闪着柔和的光晕,光子正倚在床上发呆,却是尚未休息,杨过伸指轻弹一缕指风封住了光子的岤道,光子讶然抬头只见床前站着一个独臂人,可不就是酒店里遇到的那个怪人嘛。
杨过轻轻说道:“你不要叫喊,我解开你的岤道,有事询问,可好吗?”
光子微微的点点头,杨过弹指过处为光子解开岤道。光子见此人手法惊人,心想莫非是魔术不成?赶忙搬过一把椅子,怯声声的说道“您请坐”,自己垂首站在一旁,不敢坐下。
“你也坐吧”
光子听话的坐在床边。
杨过见她战战兢兢的心下不忍,温言道:”你不要害怕,我是绝对不会伤害你的”,光子脸上一红,没来由的对此人的话自然信服,点了点头问道:“先生有什么事请问吧”
“呃……你真的是日本人吗,还是别有其它原因?”
“我确实是日本人,从小在中国长大的,难道先生认识的人真的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吗?”
杨过黯然点了点头,忽然想到小龙女臂上曾受重伤,后来经过调理却有一处小小的暗痕无法消去,小龙女为此经常不喜,急忙问道:“姑娘,我可否看一下你的左臂?在下深知此举冒昧,但是此事对我关系匪浅,还请姑娘见谅!”
光子见杨过盯着她的左臂不放,料来推脱不得,脸上一红,轻轻挽起衣袖,杨过仔细打量,只见上面光洁如玉,哪有一点瑕疵。杨过一见之下心里黯然,果然不是龙儿,我痴心妄想龙儿也来到此世,哪有这般事情。心里不由得涌起过往种种,古墓学艺、血战重阳宫、定情绝情谷,舍身断肠崖,心内百感交集,只觉得丹田内内息纷乱,竟欲离体而去,胸口一热,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抬头泪眼模糊间见眼前少女亭亭玉立,雪肌华肤,芳华绝代,不是小龙女又是何人,心神恍惚间一把揽过娇躯,嘴里只是喃喃道:“龙儿龙儿,我想你想得好苦……”
“先生先生”光子挣扎着,杨过觉得臂上一痛,松开手来“不是龙儿不是龙儿”,颓然坐下。
光子见杨过举止似狂,心里害怕之下在杨过臂上掐了一下,眼见杨过用情如此之深,竟至于悲伤呕血,心里生起怜惜之意,不由得竟羡慕起那叫龙儿的女人,取过一块洁白的手帕帮杨过擦拭血迹,杨过心神恍惚,想起小时在古墓学艺时,淘气在树上翻跟头,龙儿不是就这样用手帕帮我擦汗嘛,只是呆呆的注视光子。
光子此时却也如梦如幻,眼中只见这个男人丰神俊朗,痴情入骨,暗想自己却要嫁给那个陈家的花花公子,怎能及得眼前男人的万一,如果有个人能这样对我,我也不枉此生了。心思变幻,脸上阵红阵白,思绪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杨过一声长叹说道:“姑娘,我刚才激愤之下,内息走岔,要借你地方调息一下,大概需要一小时的时间,之后我就离开,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自去屋角闭目盘膝坐下,双手捏了一个法诀,调整纷乱的内息。
光子抬起头来细细的打量这个神秘的男人,见他年纪约有30上下,脸上棱角分明,犹如刀削,两道剑眉斜飞入鬓,鬓边倒有几根白发,说是美男子绝不过分,身上一领青衫,只是一只袖子空荡荡的垂在腰侧,心下没来由的一痛,不知这人怎么失去了一只手,真是可惜。又想起杨过不知道使用的什么神奇之术,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到屋来,只是用手指指了指,自己就不能动了,莫非是传说中的点岤吗?!如果自己也能有这样一身本事,倒是天下尽可去得,倒不必违心嫁人了,心里乱纷纷的,自去想那女孩家的心事。
杨过运功良久,内息循着一条条经脉如百川汇海般汇入丹田,之后又运转内息一周天,检查之下体内再无异状,睁开眼来,目光正对上光子的双目,见那目光一片温柔,很是关切。
微微一笑,站起身来。
“你……你好了?”
“是的,已经好了”
杨过本欲告辞,只是眼前姑娘分明龙儿一般,心里不舍,倒存了几分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意思,希望能多呆上一时方好。逡巡之间忽然想到,光子父亲答应了她的婚事,光子甚是不愿,开口道“光子姑娘,我来时听到你父亲做主把你嫁给什么陈院长的儿子,如你确实不愿,我倒可帮你一个忙”
光子惊喜道:“真的吗?这可太好了”,脸上笑容绽开真如芙蓉乍放,明艳不可方物。
杨过看的一呆,光子已是娇羞的低下头去,心里却有一丝甜滋滋的感觉涌了上来。
“姑娘,我就此告辞了,你父母被我点了岤道,天亮自然就醒了,这几天如果上海发生什么事故,你也不要在意,只当没有发生一样才好”
“你这就要走了吗?我能请问你的名字吗?”光子急道。
“我叫杨过”语音未落,杨过身形一闪消失在窗外,光子追到窗前,见一个人影眨眼间消失不见,心中更是纳罕,这人动作怎么这般快法,这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安枕,心里只是想着这个怪人,哪里还能睡得着。
杨过离开了虹口,见夜已深沉,无处投店,寻了一处僻静所在,暂时休息。
第二十三章 上海青帮
一抹晨曦逐去了黑暗,‘咣朗朗’电车不停驶过,城市渐渐的喧嚣起来。杨过从入定中醒来,打量这座城市,真是好大的一座城市,只见高楼林立望不到边际,杨过来到当世所见城市却以上海最为繁华。慢慢行来找了一处经营早餐的小摊子,坐下来要了点油条豆浆,和店主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家常,言辞间打探陈院长公馆所在。
那店主却是个北方人,38年日本人进攻开封,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挡日本人的进攻,悄悄炸开了黄河大堤,日本人被大水阻挡导致武汉战役被推迟了三个月,但是这份举措对老百姓造成的影响更大,大约四五千个村庄和11个大城镇尽成泽国,据说有200万百姓无家可归,这老板一家人正在那黄泛区内,辗转逃难来到上海,凑了点小本钱经营早餐勉强过活。老板老实巴交的不太敢多说话,杨过问了半天不得要领,倒是老板娘甚是爽利,但是也不知道这些豪门大院的所在,这时过来几个地痞流氓打扮的人物,把一旁桌上的客人赶走坐了下来,老板娘赶紧迎了上去:“哎呀,王大哥,这么早啊,当家的赶紧把热乎的油条、豆浆端过来来”
那为首的一个大汉笑嘻嘻的伸手要去拍老板娘的屁股,老板娘腰一扭,已是躲开了。
那大汉手下一个瘪三起哄说道:“我说老板娘你就跟了我们老大吧,保你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每天这样风吹雨淋的”一群地痞一起起哄,老板娘脸上微红:“各位大哥说笑了,王大哥家的嫂子我可是见过的,那模样那人品,真是百里挑一,王大哥怎么能看上我呀”,说完赶紧闪身去忙活吃食了。
那老板心里生闷气也不敢言声,弄得一条擀面杖叮当作响,婆娘见了暗暗在他腰上捏了一把。
杨过眼见这批地痞流氓欺负百姓,本欲惩戒一番,忽然心中一动,心想我要打听那陈公子的所在,这些人整天在街头厮混,倒是消息灵通,他们多半会知道,不如去问问他们。
当下来到几人桌前,微笑道:“这位就是王大哥吗,幸会幸会啊”说话间坐在那大汉身边,伸手去握住了大汉的右手,显得很是亲热,好似好友相逢一般。
那大汉只觉得手腕上好似被一块钢铁扣住,就想发力甩脱,谁知双膀一振之下竟是全身麻木,满身气力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地痞久在江湖中厮混,那双眼睛却是很毒,眼见杨过这般手段心知遇上了硬手,强笑道:“小弟王海山,不知道这位大哥贵姓高名,恕兄弟眼拙,不记得何时见过大哥”
“在下名叫宋世仁,你我今日却是初见,小弟近日才到上海,听闻王大哥为人仗义,经常照顾邻里,很是钦佩,故此不揣冒昧,向王大哥打听一些事情”,杨过得陈司令提醒,思量自己在东北杀了无数日本人,名字已被人所知,故此随口杜撰了一个名字,心里不由暗笑,我本就是大宋子民,叫个宋时人却也不是骗你。(杨过如果知道北方正有一个名叫黄世仁的恶霸地主欺负杨白劳一家,逼得白毛女躲入深山,估计就不会起这名字了,哈。)
“哦,是这样啊,应该的,应该的,这些人小本生意也是可怜”那大汉心里嘀咕,我什么时候帮过邻里了,不知道这位把谁的帐记到我的头上了,含糊答应下来也不脸红,继续道“宋大哥,相请不如巧遇,既然有缘相见,兄弟今天就做个东道咱们找个地方喝上几杯,如何?”大汉见杨过小露手段,分明不是力气使然,竟似身具某种武功,料来绝非常人,遂起心结交一番。
杨过也不推辞,随手给那老板丢了一块银元,随几人去了,那老板夫妇几时见过这么阔绰的出手,一时竟然愣在那里。
杨过跟随几人身后,不一时来到一处酒楼,看去倒也档次不低,王海山当先进去,吆喝道:“老板,准备几样好酒好菜,今天我有贵客”
老板却与其相识,陪着笑说道:“王大哥请客小店怎敢怠慢,伙计们用心点啊”,带着几人去了雅座。
几人落座,那王海山定要推杨过坐了上首,杨过假意推辞不过,没奈何方才落座。
“宋大哥不知从何处来,到上海作何生意?兄弟我别的不敢说,这上海却是厮混已久,道路熟悉不说,还略识得几个朋友,如有需要,倒可帮衬一二的”
“在下是从北方来的,听闻上海十里洋场遍地黄金,看看能不能碰到什么机缘,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了”
“普通人来了上海寸步难行,宋大哥身怀绝技,这上海滩正该是大哥发迹之地”
说话间酒菜齐备,甚是丰盛,王海山举杯敬酒:“宋大哥,这杯酒就当兄弟为你接风洗尘了,请”,杨过不免答谢一翻,酒过三巡,那王海山暗自思量,这宋世仁有些本事,我倒看看能不能拉入帮中。谈笑间对杨过甚热情,说道,“宋大哥既然到上海找财路,兄弟我这倒有一条,不知宋大哥是否有意?”
“不知王大哥是何门路?”
“实不相瞒,兄弟我是青帮中人,我帮在上海开着不少夜总会、舞厅、茶楼,宋大哥如果有意我倒可引荐一下”。
杨过不解青帮为何物,心道大约类似于丐帮什么的帮会组织吧,只是这些人看去可不像好人,问道:“兄弟初来上海,不知这青帮却是何种组织?”。
王海山诧异的看了杨过一眼,“青帮吗,这倒是说起来话长了”
书中暗表,这王海山还真是青帮中的恒社一员,解放前中国势力最大的黑社会历来被称为青洪帮,据说青帮是从洪帮中分离出来,洪帮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故称洪帮,一说是明朝覆灭后,大明遗民立志反清秘密结社,致力于恢复大明统治,还有一说却是金庸先生小说中提到的天地会,由台湾郑成功部属陈近南创建,致力于反清复明,为了组织发展需要曾经改过许多名字,后转变而为洪帮。
清朝雍正初年,朝廷收买了洪帮的翁雍、钱坚、潘清三人,脱离洪帮组建“安清帮”,长期在运河漕运中保持封建行帮地位,要求其成员“帮丧助婚,济困扶危”,从而赢得广大粮船水手和下层群众的拥护。后因漕粮改由海运,粮船水手大多失业,遂在上海、天津等地和长江下游其他通商口岸流为游民帮会,其成员也日益复杂,除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者和流氓之外,不少被裁革的兵勇也加入其中,也有少数地主士绅参加,在社会下层联系广泛,影响很大。
上海开埠以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华东重镇,繁荣、开放程度都在中国首屈一指,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沿阵地,和广大中国内地的日益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当然,这也就吸引着人们蜂涌而至,这种愿望也同时吸引着各地帮众,形成了青帮势力两次东迁浪潮,上海华洋杂处、三界五地的社会状况也为他们提供了政治庇护。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漕运废除,沙船和汽船的海运业相继兴起。因为不少帮众参加或协助过太平军,安清帮的组织形式——粮帮也被遣散。但是,这部分失业船民以及岸上各阶层无业游民仍然保持着帮会组织形式。上海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这批游民提供了出路,他们加入了移民队伍,混迹于上海,寻觅各种生计,其中一些人逐渐发迹,成了头面人物。这就使上海的青帮组织大为发展,而各地青帮游民来者更众。
第二次是民国初建时期,青帮头子徐宝山投靠袁世凯,并策划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宋教仁,在他死后其所控制的帮会势力“苏北帮”陆续流入上海。这批“苏北帮”进入上海后,给上海的帮会势力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据说上海青帮势力鼎盛时期,有帮众10万人,触角遍及各行各业,并能左右政局,蒋介石到上海市也要去青帮大老黄金荣处拜山门。
当年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号称上海滩三大亨,却都是青帮出身的的,江湖传言’张啸林能打、黄金荣贪财、杜月笙会做人’,三个大佬为人不同自也有不同的际遇,上海沦陷以后,张啸林公开投敌,筹建伪浙江省政府,并拟出任伪省长,后被国民党军统收买保镖林怀部刺杀,杜月笙拒绝同日本人合作,去了香港继续为国内抗战筹集海内捐款,为抗日事业作了很大贡献,黄金荣留在上海虽未出任公职,但其徒子徒孙很多在伪政府任职,他本人也与日伪勾勾搭搭,过从甚密,解放后在报上公开发表悔过书,倒是寿终正寝了。
那青帮在近代历史上却也做了不少有益于抗战之事,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人,就是王海山所在‘恒社’的建立者,近代中国传奇人物之一杜月笙。
第二十四章 杜月笙
伸出你的发财手,收藏推荐投一投,送人玫瑰花一朵,犹有余香手中留!
杨过听这王海山讲起上海滩青帮的历史,倒是很有趣味,听闻那青帮大佬杜月笙所作所为可算上个奇人,细加询问杜月笙其人。
这杜月笙,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子月笙,是20世纪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杜月笙四岁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初到上海,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经常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被人称作‘水果阿生’,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由此获得机缘进入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因杜为人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黄金荣的赏识,成为亲信,负责鸦片生意,并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杜月笙很快成为鸦片提运中最具势力的一个。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走私,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同年,杜月笙出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杜月笙自此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比起黄、张来,杜月笙手法更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如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会出面组织赈济等等。他一改传统流氓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
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时,政府要员、各界名流纷纷赠送匾额,略择一二便可知杜月笙影响力之一斑,
“孝思不匮”——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棋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京国民政府将军吴佩孚贺。
“源远流长”——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西藏活佛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甘格林贺。
……
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杜月笙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
37年日本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不到一个月筹集现金150万元,送到抗敌后援会。并同时成立救护队10队、急救队13队、临时救护医院24所,据统计,杜月笙所领导的救护输送医疗工作,共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四万多人。此后,杜月笙又筹划在松江、昆山、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地设立重伤医院。南京沦陷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工作人员大多撤退到汉口。杜月笙亲自乘飞机到汉口,与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商定救护方针,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设置医疗队37队,后因需要逐渐增加至178队,共有工作人员近3000人。据统计,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已达260万人。他还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上海抗战期间杜月笙还直接参与了部分军事行动。戴笠与杜月笙合谋,利用帮会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共同创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武装游击部队,别动队的5个支队中第一、二、三支队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门生,杜月笙自己出钱捐赠了5000支快慢机手枪,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动员了帮会成员、工人、学生、店员、失业青年入伍。别动队主要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j等工作。10月份,这支仓促成立才一个月的游击部队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配合正规军与日寇作战,尽管作战力差,但大多成员异常英勇顽强,为中华民族抗战事业作出了牺牲。据事后统计:别动队战死共1500人以上,受伤500余人。
上海沦陷后,蒋介石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大规模溯江西侵提出了封锁长江的计划。杜月笙顾全大局,率先指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江面凿沉。在杜月笙的带领下,其他轮船公司也纷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他曾不惜巨资买了不少中共党组织设法出版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烫上“杜月笙赠”的金字送给租界内的各大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抗日救亡的精神食粮。
后来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当时,海外侨胞对抗战捐助的物资及对难民的救济品,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同时杜月笙还负责与戴笠合作布置向沦陷区搜集情报及锄j策反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j、伪上海市长傅筷庵。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采取各种办法迫使上海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制止了黄金荣公开出任伪职,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了汪精卫汉j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据说,上海另一帮会头目张啸林投敌被暗杀,也与杜月笙有关。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重整旗鼓。这时,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国民党势力可以公开活动,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纵观杜月笙一生,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j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红道、,游刃于商界、政界,他是上海滩黑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传奇人生。
是忠是j是善是恶,读者自有定论!
第二十五章 夜总会
求推荐,兄弟们伸伸手啊!!
杨过听得王海山讲解杜月笙事迹,对此人倒是有些钦佩,倒不因为杜月笙是帮会出身而有所低看,在杨过心里所谓帮会还是类似丐帮的武林一脉,杜月笙既为帮会龙头,虽是根子不净,但是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关头之时却是大节不亏。
几人聊了多时,那酒也已喝了不少,王海山早已酒酣耳热,杨过想起正事,赶紧询问陈公子的事,王海山笑道:“宋…宋大哥,你怎么问起这个人了,这陈公子却是个风流人物,号称上海四公子之一,经常率领一班纨绔出入秦楼楚馆,前一阵迷上了怡红院的小凤仙,最近经常宿在那里,为这还和另一个公子打了一架,不过这陈公子也是个狠角色,据说在76号做三把手,很是阴狠毒辣呢。”
杨过暗想,为了帮助光子我本要除去此人,此人既然如此作恶,我除去他倒也无愧于心了。
旁边一个小弟酒喝了不少,接口道“什么东西?还不就是个汉j特务头子嘛,小鬼子咱也干过,还怕他个汉j啊”
“癞头三,你他娘的小点声,别喝了点酒就胡唚”
“大哥,那么多好兄弟都栽在他的手里的,有机会真想做了他……”那个叫癞头三的弟兄嘴里开始呜咽起来。
杨过心想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本以为几人无非就是市井无赖,谁曾想竟然还能有此胆气杀过日本人,倒也不能小视了。
“这样说来,我却要敬几位一杯酒,有胆量动日本人就是好男儿,王大哥,几位朋友请”王海山之前拉拢杨过一个劲的敬酒,杨过却是第一次主动敬酒,心里大喜,心说看来这人也是拥护抗日的。这王海山本是恒社成员,目前杜月笙去了重庆,恒社受命与国民党军统合作进行抗日锄j的活动,王海山却是外围成员,平时多是负责跑跑腿、观风放哨的边角活
用过酒饭,杨过就欲告辞暂时扎一处旅馆歇下,王海山听到此说道:“宋大哥,你初到上海,不知这上海寸土寸金,那些寻常的旅店虽然便宜却是脏污不堪,略好些的确是很贵,大哥目前还没有营生,倒是要节省一些才好,如不嫌弃就先到兄弟那里看看怎么样?”
杨过心里踌躇,陈司令赠送的银元自己一路花用,遇到那穷困之人自也慷慨相助,目前还真是囊中羞涩,虽说以自己身手想要钱财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毕竟不是大侠作为,又想这王海山等人虽是帮会中人,但是也是抗日的好汉子,说道:“王大哥所言极是,只是刚刚叨扰了王大哥一顿酒饭,再去打扰,甚是不安”
“哈哈,宋大哥这就不够爽快了,江湖人四海为家,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