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名与特点"连珠枪"一般是指手动供弹的弹仓式连发枪,但为什么单单莫辛.纳甘步枪就被称为"水连珠"呢?这是因为它早在1891年就已定型,属于第一代使用无烟药枪弹的步枪。而此前使用老式黑火药枪弹的步枪发射时枪声沉闷,硝烟经久不散,而相比之下"水连珠"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特别是供弹、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故得此名。
(二) 四四式骑枪日军由日俄战争的经验中,发现骑兵常常须下马作战,面对以白刃战一决胜负的情况,刺刀一般挂在马上,常有缓不济急的情形,因此要求将刺刀直接附在枪上,需要时直接可以伸出。1909年开始试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为「四四式骑铳」,一直生产到1940年间。
由1941年开始,开始生产三八式短步枪,以代替四四骑枪,同时因为其主要用途为装备骑兵,因此产量很小,小仓及爱知名古屋(nagoya)一共只生产了91,000把。
虽然生产数量不多,本文又写了这种枪的主要原因是:二次大战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漠北均有许多骑兵部队,**建政之后,部队中的四四骑枪数量可能不少,在韩战中仍有使用。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瞄准具:表尺照门,山字形准星口径:(与三八大盖相同子弹标号)
枪管长度:460mm枪重:相容性:三八短铳制造厂:东京小仓(kokura)兵工厂
(三) 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大盖相同的x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
口径:毫米弹药:x50毫米步枪弹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重量:公斤全长:1100毫米枪管长:485毫米初速:736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
(四)大正三年式重机枪这型重机枪是38式重机枪的后续发展型号,射击精度非常精确,高平射转换速度特别快,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部队最倚重的重机枪之一,战场上威力极大服役年代:1914-1945口径:枪管长:737mm全枪长:1198mm重量:装弹数:30发保弹板发射速度:450发/分子弹初速:740m/s尺标射程:2400m最大射程:4000m射程比较远,发射速度与子弹初速都比较快,小鬼子比较喜欢用这种枪打飞机,是打真的飞机,不要理解错误哦。
(五)马克沁重机枪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
马克沁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德军一线部队由于步坦协同的需要开发了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但mg08式马克沁机枪仍然在德军二线部队中服役。在中国,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六)辽13式步枪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口径:枪管长度:公分枪重:相容性:mauser1989制造厂:东三省兵工厂制造年代:约1926至1927年东三省兵工厂。在渖阳市大东边门外,是1920年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张作霖不惜血本,极力扩张,因此后来居上,产品齐全,产量也大。
1924年开始生产13式79步枪,据说主要仿自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但是也有说是从奥地利买来了图纸,13式和国内仿造的其他毛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几乎是毛瑟和日式三八步枪的混合。最大的差异是枪栓的构造,枪栓内的撞针部,采用内部弹簧的设计,拉柄头为橄榄状,枪栓上无导引助,因此与平常的毛瑟枪栓不能互换,枪匣上有两个减压孔。
兵工厂先是1923年韩麟春任总办,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据说他曾积极参与13式步枪的设计,因此该枪在国内有称之为「韩氏七九步枪」,或「韩麟春造」,另外亦有称之为辽造98步枪。
东三省兵工厂的步枪产量,起初月产400枝,后来曾达到每月4,000枝之巨。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占领兵工厂,成为日本军部的四大兵工厂之一-东京小仓(kokura)、爱知名古屋(nagoya)、韩国仁川(inch'on,日文称为jinsen)、满洲奉天(日文称为hoten,俄文为mukden)。
(七)三八式步|枪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毛瑟步枪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但是x50毫米枪弹杀伤威力不足,弹头飞行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高稳定特性,使得杀伤力反而不高。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少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在太平洋岛屿战斗时使用这步枪的日军狙击手对美军造成很大困扰,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
三八式步枪也曾大量装备中**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解放军手持的步枪就是三八式步枪。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枪的枪身较长,三八式马枪是三八式步枪中短枪管的型号。它也被称为三十八年式骑铳(卡宾枪)。它不仅用于骑兵,也同样用于工兵,后勤部队和其他非前线部队。三八式马枪是同时投入军队使用的,它的枪管缩短为487毫米,枪全长966毫米,重量公斤。
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杀伤威力不足的缺点,改用毫米口径枪弹,1939年定型,命名为九九式步枪。
从三八式步枪发展出的其他变种有四四式马枪(三十八年式骑枪的改进型),于1911年的九七式狙击步枪,tera伞兵步枪以及最终发展出五式步枪。
口径:毫米弹药:x50mm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全长:1,280毫米枪管长度:797毫米重量:公斤初速:765米/秒有效射程:460米
(八)mp18冲锋枪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政府建立的巩县兵工厂1926年开始仿制mp18冲锋枪,改用当时流行的毫米毛瑟手枪弹,俗称“花机关枪”。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直到抗
<te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