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雾,三天都不消散,有人还听到鬼哭的声音。果然不出李■的预料,唐宪宗从李■的侍婢手中得到他留下的帛书,内心颇为疑惑他的冤情,从皇宫里取出几件黄衣赐给已死的李■及其子弟,命京兆府收葬了李■。  李■叔父的儿子李鸽是宋州刺史,听到李■谋反的消息恸哭了一场,强令妻子奴婢,无论老幼,都根据脖颈的尺寸制成枷锁,自拘到观察使面前请求治罪。朝廷怜悯他们,所以从轻发落。  李■的宗属大都官居要职,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挑选的歌妓婢妾都是当时冠绝于时的美色。他到浙西吃了败仗之后,没收后配在掖庭的婢妾中,除了这个姓郑的,还有个姓杜的,都是姿色艳丽,一时无双。  姓杜的婢妾名叫杜秋,历史上也称做杜秋娘(娘是古代妇女的泛称,不属于名字的一部分)。杜秋娘是唐金陵人,入宫以后得到了唐宪宗的宠幸。说起杜秋娘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及一首非常有名的《金缕衣》应该都有印象,其诗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就是杜秋娘所作,写的是光荫易逝,青春难留,要在最年轻的时候恣意欢乐,不要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空自后悔哀叹。这首诗也是杜秋娘传奇一生的真实写照。  杜秋娘原是金陵的一个青楼歌妓,她天然丽质,即使不施朱粉也远远地超出了一般的女子。而且谈吐诙谐,能歌擅诗,成为纨绔公子声色场中追逐的对象。镇海节度使李■听说了她的艳名,便去与杜秋娘相会,一见之下十分倾心,于是要将她带入府中充为侍妾,杜秋娘也欣然相从。李■娶秋娘为妾时已六十七岁了,而秋娘芳龄只有十五岁。“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思是人不风流枉少年,但是风流也离不开权势财富作底子。李■看中了杜秋娘色艺双全,杜秋娘也看中他的权势。  李■的府中艳妾如云,都是一时之选,但是杜秋娘一首《金缕衣》就足以让她们失色。李■对杜秋娘极为宠爱。李琦掘铜山铸私钱,造盐填私囊,拥兵自重而图谋反叛。等到李■死后杜秋娘作为罪犯的家属被没入掖庭,她顾眄依依的窈袅身影深深地吸引了唐宪宗。宪宗心动之下便召幸了杜秋娘。因为她才貌过人,一度受到宪宗的宠爱,给她赐名为杜仲阳,做了宫中女官。  宪宗的皇后郭氏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父亲郭暧娶了升平公主,著名的《打金枝》就是郭暧与升平公主之间的轶事。因为郭子仪功烈卓著,所以朝廷对郭氏与别的宫妃不同。郭氏生下了穆宗李恒。元和元年进册为贵妃,元和八年群臣先后三次请宪宗立郭氏为皇后,当时宪宗后宫多嬖艳,怕郭氏得到尊位后钳掣他不能肆意,因此找借口推脱。  后宫里的美女虽然很多,但杜秋娘凭借她在青楼为歌女的阅历深深吸引着宪宗,始终在宪宗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宪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已经病入膏肓,不是人力可以挽救的。宪宗后期开始服用丹药追求长生,丹药多有毒性,他的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无故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弄得宦官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宦官陈弘志毒死了宪宗,穆宗李恒继位,秋娘这时已三十多岁,但风韵不减当年,她又被穆宗召幸。为了掩人耳目,穆宗命杜秋娘为皇子漳王的褓姆兼教师。穆宗也很短命,杜秋娘后来又经历了敬宗与文宗两朝。文宗太和年间,漳王受诬陷被废除,唐文宗诏赐杜秋娘归老还乡。  等她被朝廷弃置回家时衣食无着,过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名士听到她既老且穷的困境都十分同情哀伤,杜牧为此写下一首长诗,记叙她的身世经历。后世以杜秋娘泛指美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有时也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唐宪宗独爱青楼歌妓之谜(2)

    李■的另一个婢妾郑氏就是他临终前托付帛书的那个,也有人说当初在裙带里藏着李■帛书的是杜秋娘,但是宫闱事秘,世人对于真相不得而知。  穆宗即位后,尊郭氏为皇太后,凡朔望三朝都率百官到宫门为郭氏祝寿。郭氏在兴庆宫颐养了多年,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都得到皇帝的孝顺尊敬。唐宣宗与郭氏本来是名义上的嫡母子关系,但是宣宗却对郭氏十分冷淡。挑起皇帝对郭氏仇恨的是宪宗的生母郑氏。  郑氏当初是李■的婢妾,郑氏及笄的时候,有相士说她将来会生下一个天子,当时李■心有异志,便将她纳为侍妾。李■败亡郑氏没入宫掖后成为郭氏的侍女。那时候太皇太后郭氏是宪宗的贵妃,宪宗在贵妃宫里出入时看见郑氏姿容艳绝,便召幸了她。郑氏本是个有罪的人,忽然得到宪宗的宠幸使其它嫔妃都十分气愤,一腔郁闷发泄在郑氏身上。只要宪宗不在眼前,郑氏便会受到包括郭氏在内的后宫嫔妃的随意打骂,但她想到自己罪婢的身份只有眼泪往肚子里吞。  郑氏被宪宗纳入后宫,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怡,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因为母亲的关系,李怡幼年时寡言少笑,宫中都以为他是白痴。待他稍大了些被封为光王,更加韬光养晦,不让别人猜到自己的心事。  会昌六年六月,唐武宗病重,宫中的宦官谋立李怡,因为他们认为李怡是个白痴,当了皇帝好被他们控制。当时武宗有五个儿子,年纪都很皆幼弱。三十三岁的武宗死后,宦官便立李怡即了帝位,是为唐宣宗。等到宣宗即位以后,仿佛换了一个人,朝廷大臣才看清他以前隐藏起来的刚毅决断。宣宗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  现在儿子宣宗即位,郑氏也母以子贵成了太后,多年的委屈一齐涌了上来。宣宗从小看着母亲挨打受气,所以对郭氏暗中怀恨已经很久了。郑氏说宪宗的暴崩郭氏也参与了预谋,宣宗越想越悲恨,几乎视郭氏为仇人,只要有机会就当面讥刺嘲讽。此时的郭氏年力已衰,而且一向被人尊崇惯了,哪里经受得起宣宗在精神上的冷遇虐待,一时间也悲感交集,觉得人生无聊。一天从勤政楼上飞身要跳下,多亏身后的侍女将她抱住。估计她不是真的想死,不过是做给宣宗看,她若真的想跳楼侍女不可能拦住。宣宗听到这件事更加仇视郭氏,当天夜里郭氏忽然死去,宫中的谣言四起,都说是郭氏服毒自尽。  这件事让宣宗在舆论上极为被动,也使他更加愤怒,禁止郭氏酆葬宪宗陵。太常官王纻奏请宣宗应该将郭氏葬酆宪宗的陵墓,宣宗勃然大怒,贬王纻为句容令。一直到了唐懿宗咸通年间,才将郭氏与宪宗合葬在一起。≈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深宫怨妇红叶寄情之谜(1)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逃亡成都,黄巢起义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但此时朝廷孤弱,藩镇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荫。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凄美,但她没有韩氏那么走运。  而在《北梦琐言》里,却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进士李茵是襄阳人。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僖宗在藩镇之乱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宫女,她说自己是宫中的侍书,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哀叹说:“此妾所题也。”于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云芳子详细讲述了宫中的事。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了她,宦官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逼令她上马,强行带走,李茵十分难过,但又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她对李茵说:“妾以重金贿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佳人失而复得,李茵欣喜难以言表。于是两人相伴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得了病身体消瘦,有个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那年绵竹相遇。妾其实已死。感君之深意,故相从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君。”说毕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缘分多是三生注定,当事者也会惘然。然而有运气得以结缘民间的宫女毕竟极少,或者外人处于同情和想象而加以虚构,使传说经不起推敲。但许多宫女一生最好的光荫在寂寞的深宫中被埋葬,这种漫长的煎熬却非外人可以体会。除清朝以外,历代宫女多为终生在宫中服役,元稹的《行宫》即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句子。从十六岁的懵懂少女到六十岁衰痴老人,流年只在暗中偷换,不知这意味着什么。≈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深宫怨妇红叶寄情之谜(2)

    清代洪昇有戏曲《长生殿》,其中“窥员”一出写宫女偷看玄宗与杨玉环同浴,先假借宫女之口说:“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归殿;每逢小监在阶前,相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两名宫女看得正兴起时,一名太监上前调笑:“两位姐姐看得高兴呵!也等我们看看。”宫女说:“我们侍候娘娘洗浴,有什么高兴?”太监笑说:“只怕不是侍候娘娘,还在那里偷看万岁爷哩!”戏谑的背后其实更多是无尽的心酸。  帝王一时高兴,可能成全某一个宫女,但不可能成全后宫几万宫女。梁祝能在死后化蝶,孟姜女寻夫能把城墙哭倒,民间故事里的爱情,多数都有比较浪漫的结局。也许因为现实中这样完美的结局太少了,才在故事里加以弥补。≈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梁太祖的情爱之谜(1)

    后梁太祖(852~912年),即朱温。五代时梁王朝的建立者。早年曾参加黄巢起义,后叛变降唐,官至宣武节度使,封梁王。其势力渐大后,于天祐四年(907年)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其后期淫乱暴政,于乾化二年(912年)被其子友珪所杀。  五代时的梁太祖朱温残虐成性,但其妻张氏却聪敏贤惠,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后”,而且有生之年与朱温琴瑟和谐,个性差异如此分明的夫妻是如何堪称佳偶的?很是令人费解。  朱温是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人,排行第三,小名叫朱阿三,其父朱诚是个私塾先生。相传朱温出生的那天夜里,所居的屋:“自从宋郊相见,倾心已久,一晃数年,原以为此生天涯相隔,不料今日又复遇卿。我已私下立誓,娶妇不得如卿,情愿终身不娶,今日只待卿一语可矣。”≈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梁太祖的情爱之谜(2)

    张氏禁不住两颊羞红,俯首无言。朱温命婢仆将张氏安置别室,选择了一个吉日,正式成婚。到了婚期,张氏打扮得娇艳夺目,宛如天仙,朱温平生夙愿得偿,携张氏的柔荑拥入帐帷,洞房花烛曲尽绸缪,种种好处自不必说。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以图兴复唐室。朱温正与王重荣接邻,屡次被王重荣所败,遂请黄巢支援。表章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所扣下。这时朱温又听说黄巢的形势日蹙,将校离心,知道他不会长久,他思忖日久,于是投降了王重荣。僖宗诏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为朱全忠。  中和三年四月,朱温与诸节度使收复长安,当时他只有三十二岁。后黄巢被灭,黄巢手下名将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都匍匐于朱温马前,朱温将他们收为己用,并追逐黄巢残部东至于冤句。  朱温遣人去萧县刘崇家迎接其母王氏及刘崇的母亲。刘崇家在山野僻乡,几乎与世隔绝。自朱温兄弟离去后,转眼五年没有信息。王母时常惦记儿子,四处向人打听,有的说是做了强盗,有的说早死在岭南。使者到了门前,车马喧腾,吓得村民都弃家逃走,还以为强盗进村劫掠。使者进了家门,说奉节度使命来迎王母及刘母。王母心虚胆怯,还以为两个儿子做了强盗,官府来搜捕家属,吓得六魂无主,惶恐走避,藏在灶下发抖。刘母略有胆识,出去问明使者,才知朱温已做了节度使。王母依旧不信,对刘母说:“朱三落魄无行,做贼早死了,这是怎么回事?”使者便再述了朱温的情形,王母一时悲喜交集。  张氏贤明有礼,而且分析政事往往精辟,有独特见解,朱温遇事必先问张氏然后施行。一次朱温出兵行军在中途,张氏不以为然,遣一个下人往召朱温,朱温如期而至。  朱温为人凶残无比,动不动就处死将士,朱温用兵法令严峻,每次出战,一个分队主帅若出战而不回来的,其余士兵一体处斩,称作“跋队斩”。因此战无不胜。手下健儿不耐酷法,多窜匿州郡,朱温疲于追捕,下令全军纹面,健儿文面自此开了先河(据《五代史补》)。但朱温对张氏往往敬爱有加。每次军谋国计,必先听从张氏的意见。朱温时时暴怒杀戮,张氏加以救护,许多无辜的人因此得以保全。  郴王朱友裕攻徐州,在石佛山大破朱瑾,朱瑾逃走,而朱友裕舍弃不追,朱温因此大怒,夺了朱友裕的兵权。朱友裕惶恐之下逃亡山中。张氏悄悄派人教朱友裕回来,朱友裕入见朱温,拜伏在庭院,泣涕请死,朱温大怒,让左右推出斩首。张后来不及穿鞋,赤足走到庭中持着朱友裕的手流泪说:“你回来难道不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谋反么?”朱温也回味过来,便原谅了朱友裕。  朱瑾战败逃走,其妻子被朱温掠取。张氏在封丘迎接朱温,朱温将这件事告诉了她。张氏见到朱瑾妻,朱瑾妻下拜,张氏也还拜,并凄然说:“兖郓与司空本是同姓,兄弟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致使姐姐你落到这等地步,若不幸汴州失守,那妹妹我也会和你今天一样了!”说着泪流满面。朱温也很感动,自己也愧对朱瑾。当初若没有朱瑾的相助,他也没有力量大败秦宗权。这次不过借口指责朱瑾诱降自己的将士才出兵兼并,若再强占他的妻子有些说不过去,况且也怕张氏不高兴,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于是朱温将朱瑾妻送到寺庙里做了尼姑。张氏常让人给她去送衣食。  文德元年,僖宗任命朱温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诸镇之师,皆受朱温节制。黄巢虽灭,但唐室益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各地藩镇在镇压黄巢过程中,乘机扩大势力,争夺地盘,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文德元年三月,唐昭宗即位。朱温在连年争战中渐渐积蓄力量,此时已上挟朝廷,下制诸侯,废唐称帝朝夕之间的事。  天祐元年,张氏病重。当时唐室大权,尽归朱温,朱温正要迫昭宗禅位,得知张氏重病的消息,连夜兼程回汴探妻。张氏已是瘦骨如柴,昏迷不醒。朱温痛哭失声,张氏惊醒,勉强睁开眼睛,看见朱温立在榻前,便凄声说:“妾将与君长别了。”  朱温悲咽难言,握住爱妻的手,恻然说:“自从同州得遇夫人,已二十余年,今已大功告成,转眼间将登帝位,满以为与卿同享尊荣,再做几十年夫妻,不料卿一病至此,可如何是好?”  张氏流泪说:“人生自有生死,况妾身列王妃,所得已过多,还奢想什么意外富贵,只是君受唐室厚恩,不可骤然废夺。试想从古到今,太平天子能有几个?”  朱温随口说:“时势逼人,不得不这样。”张氏叹息说:“君既有鸿鹄之志,非妾所宜知,但妾有一言……”张氏喘息半晌,接着说:“君人中英杰,妾无他虑,惟‘戒杀远色’四字,请君留意。”说着不禁气涌痰喘,深夜后撒手离世。朱温失声大恸。汴军也人人垂泪,因为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只有张氏能以柔克刚,时加婉言规劝,从而挽救了无数将士的性命,军士赖她得以存活的不知有多少。可惜张氏死得早,从此朱温渐渐荒淫,无人可制。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举兵逼京畿,朱温请昭宗迁都洛阳。唐宰相崔胤,始知朱温有异图,便召募六军十二卫,密为防御,又与京兆尹郑元规等,缮治兵甲,日夜不息。朱温深知其意,荫使其麾下应崔胤之募兵,崔胤却一点都不知道。朱温的侄子朱友伦,在京中典禁军,因击坠马而死。朱温借此遣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都,胁昭宗迁都洛阳,并捕杀崔胤、郑元规。≈ap;nbsp≈ap;nbsp≈ap;nbsp≈ap;nbsp电子书分享平台

    (。。)免费小说下载

    梁太祖的情爱之谜(3)

    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居全部拆光,把木料沿河运到洛阳,逼迫长安的所有吏民迁到洛阳。昭宗已同傀儡,到了洛阳,何后哭着对朱温说:“此后大家夫妇,委身全忠了。”据《五代史阙文》,以前朱温迎昭宗于凤翔,昭宗假装鞋带脱落,对朱温说:“全忠为吾系鞋。”朱温不得已,跪下系结,汗流浃背。当时昭宗身边还有卫兵,昭宗的意思是让左右擒朱温而杀之,但左右没有敢动手的。此时朱温将昭宗禁卫全部除去。当时崔胤所募的六军兵士都亡散并尽,从昭宗东迁的,只有诸王、十几个小黄门以及打毬代奉内园小儿共二百余人,朱温也将他们全部坑杀。谋士李振,绰号“猫头鹰”,因考进士不成,十分痛恨朝臣。他对朱温说:“这些人平时自命清高,自称‘清流’,不如扔到浊流里去。”朱温便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多名朝臣扔到了黄河里。朝中王公缙绅为之一空。  天祐元年八月朱温令养子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唐昭宗于椒殿。改立昭宗第九子辉王李祚为帝。然后诿罪朱友恭、氏叔琮,将他们斩首塞责。李祚年仅十三岁,是为宣帝。天祐四年四月,宣帝禅位于朱温,从此唐朝彻底灭亡。朱温改国号为梁,追册已故的张氏为贤妃,不久又追册为元贞皇后。  北方沙陀人李克用与朱温势力相当,形成对峙。朱温晚年更加凶残好色,甚至连儿媳也不放过。因宠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欲立朱友文为帝。他的儿子朱友珪的妻子也曾被朱温宠幸,朱友珪之妻得知朱温要立朱友文为帝的消息后,急忙转告了朱友珪。  朱友珪易服悄悄进入左龙虎军,见到统军韩珪,将朱温欲立朱友文的事告诉韩珪。韩珪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错被诛,自恐不保,遂与朱友珪合谋。韩以牙兵五百人与控鹤士卒若干埋伏于禁中。夜里斩门而入,到了寝殿,内侍宫女皆惊骇散走。朱温惊起问:“反者是谁?”朱友珪冷笑:“不是别人。”朱温怒骂:“我本来就怀疑你,恨不早杀。你悖逆如此,天地岂能容你!”朱友珪也对骂:“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应碎尸万段了!”朱友珪的仆夫冯廷谔持刀刺进朱温腹部,刀刃从后背出来,肠胃全流出来,血流满床。朱友即帝位,不久梁朝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灭。  朱温遇张氏的故事在话本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及新旧《五代史》里均有记叙。旧《五代史》引《北梦琐言》云:“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及温在同州,得张于兵间,因以妇礼纳之。”《五代会要》:“太祖皇后张氏早崩,开平二年,追封贤妃,至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追册曰元贞皇后。”关于对张氏的评价,《北梦琐言》云:“张既卒,继宠者非人,及僭号后,大纵朋淫,骨肉聚耰,帷薄荒秽,以致友珪之祸,起于妇人。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张氏者,不亦贤乎!”朱温一生杀人如草芥,决非开创基业的明君,人称刘邦、朱元璋也是一副流氓脾气,但刘邦、朱元璋做皇帝前多能折节事人,这一点朱温远远不及。朱温治军多用酷法,这样的人绝不会长久。朱温之所以一段时间内在北方纵横无敌,张氏对他残暴性格的克制未尝不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包括天时地利在内的一点点运气。≈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闽王命丧九龙帐中之谜(1)

    王延钧(?~935年)五代时闽国国君。公元926~935年在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审知次子。天成元年(926年)与审知养子延禀起兵杀兄延翰,自称威武留。三年,受后唐封为闽王。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国号闽,建元龙启。后被子昶及皇城使李仿所杀。  陈金凤生于唐末,是福清万安人氏。她的父亲侯伦,少年时仪表丰绰,是个标准的美男子。福建观察使陈岩有断袖癖,就将侯伦做了男妾,起居与共。因此侯伦得以出入陈家的闺房内室。陈岩的小妾陆氏因被丈夫冷落,便与侯伦私通。不久陈岩死,他的妻弟范晖自称留后,陆氏便又托身范晖,不久生下一女。生女的那天夜里,她梦见飞凤入怀,因此取名金凤,冒姓陈。陈金凤实为侯伦与陆氏所生,由范晖收养。  王审知入闽攻杀范晖,陈金凤母女流落民间。陈岩的族人陈匡胜收留了她们。梁开平三年,王审知封闽王,选良家女充后宫。当时陈金凤年方十八,妙曼窈窕,善歌舞,通音律。王审知听说后,便召为才人。陈金凤一入宫就被王审知宠幸。  后唐同光三年,王审知死,其子王延翰之继立。王延翰妻崔氏,样貌丑陋而性情凶残,并妒嫉心极强。凡宫女长得美的,皆被崔氏幽禁别室,手脚系上罪犯戴的木械。又刻木头为人手,用木手击打那些美人的面颊,又以铁锥刺她们的手臂。一年中为此而死的有八十四人。当时陈金凤审时度势,早已乞身为尼,因此得以幸免。  第二年,王延翰被周彦琛所杀,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立。王延钧初娶汉主女清远公主,清远公主有美色,但不幸早逝。继娶的金氏、刘氏,皆贤惠而得不到宠爱。后宫美女多被崔氏折磨而死,活下来的大多是姿色平庸的。看到王延钧的不悦后,内侍李仿极口称誉陈金凤姿色超绝。王延钧便在紫宸门宣见陈金凤,当夜命陈金凤侍寝。这一夜陈金凤娇喘吟吟,曲意奉迎。王延钧已娶过两妻,却从没有尝过这般滋味。王延钧大悦,第二天便封陈金凤为淑妃。  长兴三年,王延钧僭称皇帝,国号闽,改元龙启,进封陈金凤为皇后。追封其名义上的父亲陈岩为威武军节度使,其母陆氏为长乐郡夫人,族人陈匡胜为殿使。王延钧筑长春宫让陈金凤居住。王延钧与陈金凤常在长春宫里做彻夜之欢。每此宴会时燃起金龙烛数百枝,光明如白昼。命宫女数十人各擎一杯以次递进,杯子都是金玉、玛瑙、琥珀、玻璃做成。酒酣耳热之际,张开长枕大床,拥陈金凤与诸宫女裸卧在内,随意幸弄。王延钧遣使造水晶屏风,周长四丈二尺,王延钧与陈金凤淫狎于内,令宫女隔屏风观看。  王延钧亦好男色,有位小吏叫归守明,年方弱冠,美皙如玉,肤似凝酥,被王延钧看中并嬖幸,称他为“归郎”。王延钧有疯瘫症,归郎每日白天侍奉禁中,夜里就与陈金凤同床共枕做了并头莲。后来王延钧病得有时神志不清,于是陈金凤与归郎俨然一对夫妻。  百工院使李可殷,少时与归郎交情莫逆,归郎满足不了陈金凤的欲求,便引荐李可殷也与陈金凤私通。李可殷聪敏且有智思,为归郎在长春宫造缕金五彩九龙帐,极其华靡。遮蔽了里面王延钧的大床。陈金凤与归郎日夜在九龙帐留宿不出。国人皆知宫内情形,曾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只有王延钧不知其情。  起初陈金凤是因内侍李仿推荐给王延钧的,李仿自矜其功,又听说九龙帐中发生的不堪之事,遂横行不忌,并以此事要挟金凤,以为陈金凤不敢得罪他。陈金凤不能忍受,令李可殷找机会构陷李仿。李仿听说后,怨陈金凤辜负自己,于是将其妹李春燕打扮好进献王延钧。  李春燕婉媚绝代。入宫时年方十五。顾盼举止,都合王延钧的心意,于是被宠幸册为贤妃,并封李仿为皇城使。王延钧为李春燕造东华宫,以珊瑚为棁榆,琉璃为棂瓦,檀楠为梁栋,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穷工极丽。宫中供应匠超过了万人,用度捉襟见肘。李仿后来举荐薛文杰充任国计使。薛文杰巧佞,善聚敛,多刺探民间的私事,给富人罗织罪名,以铜斗熨被榜棰者的胸背,借此侵夺他们的资产。薛文杰又举荐妖巫徐彦说:“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王延钧便派徐彦每天在宫中捉鬼。建州土豪吴光入朝,薛文杰贪其财物,企图将吴光治罪。吴光大怒叛奔吴国,引吴兵攻建州。王延钧慌忙之中,急遣大将救建州,士兵在半路却不肯前进,要求得到薛文杰才走。因为以前内枢密使吴英,被薛文杰所谮处死。吴英颇得军士心,军士因此嗟怨怀恨。王延钧不得已,只得送薛文杰至军中。薛文杰一到,立被士兵乱刀砍死。  陈金凤听说此事后,借机嘱使右省常侍李询上书诋毁李春燕:“薛文杰导九重淫靡,竭万户膏脂。天怒人怨,祸乱旦夕,皆由李妃与李仿为首。今文杰就诛,妃、仿不宜在陛下左右。”王延钧很犹豫,因宠爱李春燕,始终不肯听从。  王延钧因病力不从心,李仿知道自己得罪了陈金凤,心中很是不安,私下与李春燕筹划全身之策。王延钧若死,太子继鹏必然为帝,托身继鹏是最好的办法。恰好继鹏入宫问病,李春燕妖冶善媚,惹得继鹏欲火难耐,当下在前庑成就一番云雨。且私下订约,愿做长久夫妻。≈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闽王命丧九龙帐中之谜(2)

    李可殷骤遭惨毙,陈金凤心疼不已,慌忙转告王延钧,不料王延钧昏卧床上,早神志不清。陈金凤只好守在床边等待,到了次日早晨,王延钧略有清醒,陈金凤哭着将此事告诉了王延钧。王延钧大怒,与次子继韬议杀继鹏。继鹏大惧,与李仿商量。正好御医陈究从宫中出来说王延钧病将不起。李仿便令壮士先杀了李可殷,第二天,陈金凤告知王延钧。王延钧挣扎着起来视朝,诘问李可殷的死状。李仿十分惊惶,只是含含糊糊地应付了几句,说等他查明后再奏告。出去后就与继鹏率皇城卫士攻入内宫。王延钧听到鼓噪声,藏在九龙帐中。乱兵在帐外用槊乱刺,把王延钧捅了几个血窟窿。但他没有死,躺在那里呻吟,血流一床。有宫女见他忍不住苦楚,就合力把他刺断喉管而死。次子继韬、陈金凤、归郎都死于乱兵刃下。  继鹏即帝位,立李春燕为皇后。继鹏嬖爱春燕,欲废正妻李氏。内宣徽使叶翘上书极力劝谏。继鹏在叶翘的奏折空白处写:“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秋。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接着放叶翘归老还乡。继鹏与春燕徙居陈金凤当年住的长春宫。一天夜里忽听有悲泣声渐近,影影绰绰见死去的陈金凤悲泣至前,归郎、李可殷、陈匡胜自宫外领红衣执戈者数百人闯进,继鹏大惊,走趋躲避。不一会儿,宫中火起,紫薇、东华诸宫都烧成灰烬。继鹏怀疑控鹤都将连重遇纵火,想杀了他。连重遇因害怕而谋反,夜半以兵围长春宫。继鹏与李春燕出奔至梧桐岭,后被追兵执归。李春燕触墙而死,葬在莲花山侧。陈金凤与王延钧也葬在这里。传说后来南唐乱军挖掘坟墓,陈金凤、李春燕容色如生,鲜血流淌不息,整座山变成了红色,后人称其山为“胭脂山”。≈ap;nbsp≈ap;nbsp≈ap;nbsp≈a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唐庄宗怂恿皇后乱政妄为之谜(1)

    李存勖(885~926年),即后唐庄宗,五代唐王朝的建立者。初嗣位为晋王,据太原。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称帝,建都洛阳,同年灭了后梁。其性格残暴,嗜杀无度,贪财如命,于同光三年(926年)在兵变中被杀。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承先父李克用的遗志,灭伪燕,扫后梁,走契丹,三矢报恨,建国号大唐,成为傲视天下的一代英雄。灭了后梁,庄宗以为已经“于十指上得天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于是开始耽于逸乐。  庄宗的第三位夫人刘氏是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其父刘黄需靠给人看病和算命生活,自号刘山人。当初李克用攻魏时,裨将袁建丰掠取刘氏。当时她年纪只有六七岁,生得聪明伶俐,娇小风流。李克用爱她秀慧,将她带入晋阳侍奉太夫人曹氏。  太夫人教刘氏吹笙,她一学就会,所有歌舞诸技,无不心领神会,曲尽微妙。转瞬间已将及笄,更长的花容月貌,天生一个尤物。庄宗经常去问候母亲,一次在酒宴上庄宗自起歌舞,太夫人命刘氏吹笙助兴。旋律悠扬宛转,姿态楚楚动人,不疾不徐,正与歌舞节拍相合。庄宗深通音律,又见她千娇百媚,娇羞缠绵,不知觉呆呆地注视了半天。太夫人便在酒宴后把刘氏赐与庄宗为妾。庄宗喜不自胜,当下将刘氏载入后宫,当夜在龙床上,刘氏极尽媚态,惹得庄宗欲罢不能。  当时庄宗的正室,依次为卫国夫人韩氏、燕国夫人伊氏。刘氏得幸后,作为三房,封为魏国夫人。不久刘氏生子李继岌,相貌与庄宗很像,很得庄宗欢心,刘氏因此越加专宠。  刘山人听说女儿已贵显,于是喜滋滋地入谒宫廷,自称是刘氏的父亲。庄宗令袁建丰审视,袁建丰说当初得刘氏时,曾见过这个黄须老人挈着刘氏。然而刘氏正与嫡夫人争宠,双方都以门族自夸,刘氏耻为寒家,这时当然死活不肯承认这个蓬头老儿是自己的父亲,并且大怒说:“妾离乡时,多少已经能够记事,妾父已死于乱兵中,妾曾恸哭告别,哪里来的这田舍翁,竟敢冒充妾父!”于是将刘山人鞭笞了近百下。刘山人老迈龙钟,哪里挺得住,昏晕了一天才慢慢苏醒,原指望从此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却如此下场,怀着一肚委屈大哭而去。  庄宗整日不是出外游畋,就是深居宴乐。刘氏善歌舞,庄宗为了取悦刘氏,曾自傅粉墨,与优人一同在庭中演戏。优人呼庄宗为“李天下”。庄宗也以“李天下”自称。刘氏苦于自己出自寒门,特别忌讳有人提起她父亲。庄宗有一次竟扮成刘山人,穿褴褛的衣服,背着皮囊药箱,让儿子继岌提破帽子随在身后。去刘氏的寝宫,口里不停地念:“刘山人看女儿来了。”刘氏正在睡觉,见此气得发抖,就鞭笞儿子出气,连李存勖也给轰了出去。一时被宫里传为笑料。  刘氏爱看戏,动辄召伶人入宫演戏。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摚稹h撼级粤嫒硕疾嗄慷樱┛值米铩s械拇蟪冀枰栏搅嫒艘匀∶纳罟k姆椒蛘呕呗噶婀佟诒忝谑探哄腿ヂ逖簦丈砦帷! ∷沃萁诙仁乖笙热氤瞄翟亓耸蛘浔Γ人土醴蛉耍幼挪鸥冢谑堑玫搅斯3朴诮兔钌馨惨允境栊摇4撕蠹樨步跃合喾滦В抵兄鼗吡跏弦郧蟾呶幌跃簟! x跏媳鞠胱龌屎螅皇巧厦婊褂泻14亮轿环蛉耍皇辈荒茉酱尾崃1a跏媳阒鍪沽嫒嘶鹿僭谕庠硕蟪肌4蟪级既衔跏铣錾砗液眯死鄄疲豢梢晕煜履浮9玷何患娼啵烁罩保匠<凳恿嫒嘶鹿佟s腥硕怨玷核担骸拔苹蝗缜肓17跏衔蟆a跏献u瑁魃显缬幸獠崃3┛止豢舷啻印=窆芟刃谐虑耄辖嶂骰叮诘煤笾溆星o俨魅耍参薮雍彻恕!惫玷阂灿兴亩谑巧鲜榍肓17跏衔屎蟆! ∽谑中牢浚12床崃跏衔屎螅饣首永罴提和酢4哟嘶鹿僖朗蚜鹾螅辔畹兰嗑嫒顺驴 45略匆驳绷舜淌贰w庥垢笔箍浊嫒窝翁烁笔梗渤7獾母乘埃哉站烧魇铡r院蠓彩浅5内睿傩找晕侵凰挡蛔觯疾辉傧嘈拧0蠢笆沼k杖牍猓鹾笤蚪笆找环治话虢胱约旱男〗鹂狻a鹾笤椒1浔炯永鞯鼐鄄屏参铮扇嗽谑兴林蟹仿粜绞吖悖蚬舐粢源?利。  契丹入侵,庄宗命李嗣源出镇成德军。李嗣源因家属在太原,请求庄宗授他的儿子李从珂为北京内牙指挥使,以好照顾家属。庄宗恨他为家忘国,竟遣出李从珂,令他率数百人戍石门镇。李嗣源听到了李从珂被黜,不免疑上加疑。庄宗曾与李嗣源有富贵与共的约定,李嗣源本来并无异志,这件事发生后却无端激起了他的疑心。  契丹被击退后,庄宗又肆意畋游,耽于声色,他经常与刘后私幸大臣家里,连夜酣饮取乐。他最常去的是张全义家。张全义原是后梁的降臣,他的妻子、女儿、媳妇以为梁主朱温侍寝而为人诟病。张全义献给刘后无数金银珠宝,刘后十分感动,自想母家微贱,不免被其他妃妾暗中轻视,不如拜张全义为养父,也可以给自己脸上抹光。于是对庄宗说自己幼失双亲,愿父事张全义。庄宗慨然允诺。刘后就乘夜宴时,请张全义上坐,行父女礼。张全义哪敢受皇后的行礼,急忙闪避。刘后令随从宦官强按张全义入座,然后亭亭下拜,张全义只好受了礼。但这礼不是白受的,随后取搬出许多稀世珍宝赠献刘后。刘氏为贪图财物认人做父,可以说亘古未有。≈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后唐庄宗怂恿皇后乱政妄为之谜(2)

    有宦官诈称宫中空屋太多,夜里有鬼怪游荡。庄宗便命诸宦官遍择民间美貌女子三千多人充入后宫。同光三年,他从魏州回到洛阳,抢掠魏州妇女千余人,“载以牛车,累累盈路”。其中有一个女子生得天姿国色,被庄宗爱幸,并生下一个儿子。刘后妒意难忍。正好元行钦妻子去世,庄宗召他入宫,赐宴为他解闷。席间,庄宗对元行钦说:“卿当复娶,朕愿助卿聘一美妇。”刘后立即召来庄宗的美姬,对庄宗说:“陛下怜爱行钦,何不将此女为赐?”庄宗一时说不出话,但又不敢惹刘后,只好假装答应。不料刘后催促元行钦拜谢,一边即嘱令宦官以一肩乘舆,将那美姬抬入元行钦私第去了。庄宗因此愀然不乐,好几天称疾不吃饭。  刘后信佛,也劝庄宗信奉佛教。有个五台山的僧人叫诚惠,说自己能降伏天龙,呼风使雨,以前经过镇州时,王镕对他没有礼遇,诚惠忿然说:“我有毒龙五百,若现在遣一龙揭起片石,恐州民皆成鱼鳖了!”第二年镇州发大水,漂坏了城墙,于是时人称他为神僧。庄宗请他进宫,自率后妃下拜,诚惠端然坐在高处。庄宗将他留居别馆,诚惠乘闲暇出游,百官在道旁相遇,都不敢不拜。只有郭崇韬相见不过拱手,诚惠也傲不还礼。适逢洛阳大旱,连续几天不下雨。郭崇韬借机请庄宗让诚惠祈雨。诚惠筑坛斋醮,每天登坛诵咒,念念有词。只是龙神不听令,不但没求得一滴雨,反而艳阳高照,更加炙热了。郭崇韬指摘他祷雨无验,打算在坛下积薪将他焚死。有人报知诚惠,吓得诚惠神色仓皇,乘夜色遁去。庄宗及刘后,还不住地自责信佛不诚,不能留住高僧,深为悔恨。  李嗣源带兵在外,被将士拥立反叛。起初李嗣源不愿反叛,屡次上表申诉,都被元行钦扣留。当时两河南北屡发洪水,人民流徙失所,京师的财赋减收,军粮不足,庄宗还整日与后妃田猎,卫士万骑的饮食,都让百姓供给。可怜那些百姓已卖妻鬻子,啼饥号寒,哪里还有一点钱财。因此辇驾所经过时,百姓万室一空。卫士饥饿无食,以毁庐拆舍泄恨。地方官员也害怕得逃窜山谷。租庸使孔谦,变本加厉地克扣军粮,庄宗反而下诏预征明年夏秋租税。  后唐连年征战,国库渐渐空虚,但后宫却有堆积如山的财物。同光三年,天下大旱,饥民多流亡,老幼弱残饿死者数不过来;租赋收得少,洛阳的仓廪已空竭;甚至连兵士也典妻卖子以求一线生机。朝臣怕激起兵变,请庄宗发内帑犒军,庄宗意欲准奏。刘后气愤地对庄宗说:“我夫妇君临天下,虽借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不足畏了!”  《资治通鉴》后唐纪中有这样的小注:“纣责命于天,纣所以亡,未闻妲己有是言也。”意思是就算妲己也没说过刘后这样无耻的话。  于是庄宗停诏不下。宰相诸臣又亲自去对庄宗劝谏。刘后在屏风后窃听,听到大臣都坚执前议,她便令宫人取出妆奁、银盆三件及皇幼子三人,送至庄宗前,竖起两道柳眉,带嗔带笑说:“地方贡物赏赐已尽,宫中只有此些,请宰相把这些都卖了当军饷吧!”庄宗听后不禁脸上色变,宰相诸臣都瞠目结舌,惶惧而退,再也不敢提国饷之事了。  李嗣源反叛的警报传来,庄宗这才派指挥使白从晖守洛阳桥,又取出内府的金帛赏赐诸军,军士诟骂说:“我们的妻子儿女,都已饿死,还要这金帛何用?”  庄宗听说,后悔已来不及。庄宗亲征李嗣源,一路上士兵陆续逃亡。  庄宗神色沮丧说:“吾事不济了!”于是遂下令退兵回朝。待到了汜水,卫军已逃去多半。路过罂子谷,庄宗对随从好言慰抚:“魏王即将入京,载回西川金银五十万,当全部赐给你们!”  从官直言说:“陛下今日的慷慨已太迟了,就算拿到了也不会有人感激的!”庄宗又恨又悔,不禁流涕颐下。他命内库使张容哥,取袍带以赐从臣。张容哥才说出“颁给已尽”四字,卫士们一拥而上抽刀逐张容哥,大声叱骂:“国家败坏,都出在这群阉竖手中,还敢多说么!”庄宗流泪劝止,才救了容哥性命。容哥私下悲愤地对同党说:“皇后吝惜财物,现在归咎我等,事若不测,我等必被碎尸,我不忍等着遭此惨祸!”不久,张容哥投河自尽。  同光四年四月,李嗣源攻城在即,一度被宠幸的伶人郭从谦聚众反叛,近臣宿将多半逃匿,庄宗冒险与乱兵格斗,一箭飞来,正中庄宗面颊,庄宗痛不可忍,鹰坊人善友扶庄宗躺倒在绛霄殿廊下,拔去箭镞,流血染红了衣服。庄宗想喝一杯水,刘后却命宦官送了一点酪浆,自己并不去探视。原来,凡是被弓箭或兵刃所伤之人,都会感到又渴又闷,喝水或许还可以救活,喝酪浆则会死得很快。庄宗孤伶伶地躺在殿厅的地上,不久便流血而死。伶人善友敛乐器盖住死尸,放火将乐器及庄宗遗骸烧为灰烬。  刘后听到庄宗已死,也不去看一眼,她与庄宗的四弟申王存渥,及行营招讨使李绍荣收拾金银细软,装入马鞍后的行囊,匆匆焚烧了嘉庆殿,引七百骑逃出西门。路上李绍荣撇去刘后自逃性命。随从也陆续不见踪影,只剩下王存渥与刘后两个,一路上昼行夜宿,历尽了艰辛。刘后怕王存渥也离她而去,索性献身于存渥。王存渥见刘氏虽已三十余龄,风韵不减当年,于是按下心与刘氏结成露水姻缘。逃至晋阳,王存渥被杀。刘后无处存身,只好削发为尼。不久李嗣源遣人至晋阳杀死了刘后。≈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后唐庄宗怂恿皇后乱政妄为之谜(3)

    庄宗初即位时年仅二十四岁,当时与强敌朱温对峙。庄宗“下令国中,禁盗贼,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严格训练军队,规定骑兵不见敌人不得乘马,队伍排好以后不得乱走,行军期限确定后不得误期,为晋灭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治通鉴》认为他和后来的后周世宗是五代十国最好的两个皇帝。庄宗以沙陀部落精兵于马上取天下,但是不懂治天下。灭梁后庄宗称帝才三年,就死于叛乱,年仅四十二岁。欧阳修叹惜李存勖“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复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亡,为天下笑”。所谓“进墨者黑”,有刘后那样的妻子,不灭亡都不行了。  旧《五代史》评价刘后说:“昔三代之兴亡,虽由于帝王,亦系于妃后。故夏之兴也以涂山,及其亡也以妹喜;商之兴也以简狄,及其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文母,及其亡也以褒姒。观夫贞简之为人也,虽未偕于前代,亦无亏于懿范。而刘后以牝鸡司晨,皇业斯坠,则与夫三代之兴亡同矣。”《北梦琐言》亦云:“(刘后)与夫褒姒、妲己无异也。”其实刘后人格之卑污远不及褒姒妲己。≈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后晋少帝石重贵亡国失妾之谜(1)

    后晋少帝(914~964年),即石重贵。五代后晋皇帝。公元942~946年在位。高祖石敬瑭从子。天福八年(936年)随敬瑭入洛阳,为北都留守,后封齐王。七年,即帝位。九年,改元开运。在位期间,河南河北关西诸州蝗虫为灾,草木皆尽,逃户激增,饿殍遍地。曾用景延广之谋,对契丹称孙不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