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他造的西苑方圆二百里,役使的民夫超过百万。苑内分十六院,聚集精美的石头堆成山。凿池做成五湖四海的规模。下诏令凡天下所有珍异的鸟兽草木,全部送至长安。西苑十六院的名称都是隋炀帝亲自所起,每院有二十位美女,选炀帝经常幸御的那个为首。院里的树叶冬天凋落后,就剪彩绢为花,点缀于枝条。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隋炀帝又凿了五湖,这每湖方圆都有四十里。湖中积土石为山,山上有雕刻精美的亭台楼阁,澄碧的湖水四周环绕。接着又凿了北海,方圆四十里。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山上都是台榭回廊。到了大业六年,后苑草木鸟兽逐渐繁息茂盛。炀帝的离宫遍天下,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各离宫都置备大量宫女。炀帝照《礼记·昏义》所说的,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人。其实《礼记·昏义》的说法,只是古人设想的一种制度,并未真正实行过,而炀帝却替古人实行了。  隋炀帝造迷楼,互相连属,回环四合,进入迷楼的无不迷路,连续几天都出不来。隋炀帝对左右说:“就是仙人游在其中,也会迷路。”他在迷楼上设了四副宝帐,分别称为:散春愁、醉忘归、夜酣香、延秋月。接着诏选后宫良家女子数千,住在迷楼中。隋炀帝好御童女,但童女往往因羞涩不能配合。大夫何稠便进了一辆专门御童女的车,这车只可容一人,其中有机关,小女孩躺在里面被机关锁住不能动弹,御女的时候车子会自己摇动。  隋炀帝大悦,问何稠:“此车叫什么名字?”  何稠说:“臣任意而做,未曾取名。”  隋炀帝说:“卿以巧意成车,朕任其意自乐,可叫‘任意车’。”又有观风行殿,殿开间为三间,可容纳数百人,饰以珍宝,光辉洞彻,房间可开可合,殿脚设轮轴,行走如飞。  隋炀帝令画工绘制男女交合图数十幅悬在阁中。大臣上官时铸了乌铜屏风数十面,铜屏风被磨成镜子,环绕在床榻边。隋炀帝在屏风内与女子交合的身影,纤毫不漏地映在屏风上。隋炀帝大喜:“绘画绘得像才好,这是真容,胜绘画万倍。”隋炀帝日夕沉荒于迷楼,与诸女周旋,身体慢慢地就有些吃不消了。他对近侍说:“朕还记得登极的时候,十分辛苦却不瞌睡,只有枕在妇人腿上,才能合目。如今却一睡下就醒不来,一近女色就疲倦,这是为什么?”他身边的弄臣侏儒王义说:“臣是一个废人,不如别人明白事理,但臣听说精气是人的根本。陛下当初处世勤俭,少近声色,精实于内,神清于外,如今陛下数年来日夜声色,以有限之体而投无尽之欲,怎么会不枯竭呢?”隋炀帝连连点头,第二天在后宫选了一间静室养身,宫女皆不得进入。才过了一天,隋炀帝忿然地出来说:“像这样活一千万岁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又进迷楼纵乐去了。  后廷宫女无数,一生都见不到隋炀帝的有很多。侯夫人有沉鱼落雁的美色,一天她以白绫自尽于梁柱下。身上的锦囊里有一篇《自伤》诗:“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春寒入骨清,独卧愁空房。飒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新爱惜,自待聊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良可伤。悬帛朱栋上,肝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若有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内容是在寂寞后宫里无限的幽怨。隋炀帝见此不禁伤感。他看着侯夫人的尸体说:“人虽死而颜色犹美如桃花。”于是急召中使许廷辅说:“朕要你择后宫女入迷楼,你为何独弃此人。”令许廷辅自尽。炀帝欲效汉成帝,可惜侯夫人不是王昭君。  大业八年,有炼丹的术士进媚药,隋炀帝服后淫思不可抑制,一夜御女数十人。入夏的时候隋炀帝烦躁不安,每天要引饮水数百杯,却仍旧口渴。御医找来冰盘,使隋炀帝望着以治烦躁。从此后,后宫美人都去买冰制成冰盘,希望得到炀帝的宠幸,京师的冰一时涨成了天价,凡藏冰的人家,都因卖冰成了富室。  大业九年,隋炀帝游江都。有个迷楼内的宫女静夜高歌:“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隋炀帝披衣起来侧耳倾听,他召那个宫女问:“谁教你的这首歌?”宫女说:“妾有个弟弟在民间,乡间道途儿童多会唱。”隋炀帝默然良久才说:“难道是天意么?”接着取酒自饮,内心不胜悲凉。≈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隋炀帝杀父淫庶母之谜(2)

    大业十二年,炀隋炀帝再幸江都,命越王杨侑留守。一路上炀帝每天在行走的车里御女,车窗挂着鲛绡网,缀着玉片鸣铃,车走时铃铛摇动发声以掩盖车中的呻吟浪语。长安进贡了一个叫袁宝儿的御车女。袁宝儿年仅十五,隋炀帝极为宠爱。当时洛阳进献了一种不知名的异花,花色殷紫,粉蕊红心,散发着醉人的芳菲,香气粘在襟袖上经月不散。隋炀帝令袁宝儿持花,号为“司花女”。炀帝对虞世南说:“昔传赵飞燕可以做掌上舞,朕曾以为是儒生的文字粉饰,现在得到袁宝儿,方才相信传说的不假。”  隋炀帝所乘龙舟上有舞台,台上垂着“蔽日帘”,是蒲泽国进贡的,以负山蚊的睫毛串小珍珠编成,日光不能透过。每条船上都有妙丽的女子千人,手持雕板镂金楫,号为殿脚女。一天隋炀帝见殿脚女吴绛仙滟滟独立,姿色不凡。吴绛仙善画长蛾眉,隋炀帝色不自禁,在她身边一步也不离开。从此殿脚女都效仿绛仙以螺子黛画长蛾眉。螺子黛出自波斯国,每颗值十金。隋炀帝对近臣说:“古人语秀色若可餐。像绛仙这样美色真可以疗饥了。”  日子就在温柔乡里倏忽而逝,一天,炀帝问萧后:“日月若白驹过隙,今年是哪一年?”  萧后说:“听说外边群盗蜂起,希望陛下稍以社稷为重。”  隋炀帝说:“国事一切已托杨素,人生能几何,想也无用,别说那些烦心事了。”炀帝每夜必召幸侍女来梦儿,来梦儿在床上上下迎合,极尽浪态。  萧后私下对来梦儿说:“帝身体不适,你怎么可以夜夜恣意取媚?”  来梦儿说:“妾见陛下常在如意车,车摇时女自摇,妾今侍寝帐下,效仿车中之姿态以使陛下不动身子就可愉悦。”  萧后无词可驳。炀帝在扬州日夜游乐,各地的反叛势力已是风起云涌,隋朝江山摇摇欲坠。炀帝是只图眼前的快活,根本不愿知道外面真实的情况。萧后忧心如焚。一位宫女听说外间情况,便告知了萧后,萧后把这个消息转述给炀帝。不料炀帝竟大怒,将该宫女斩首。自此,萧后不再寄任何希望,其实隋的灭亡已非人力可以挽回了。当有人要报告说宫廷宿卫们也想要谋反时,萧后冷静地说:“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药。不用上奏了,徒令皇上忧烦!”  一天黄昏,隋炀帝在北海泛舟,月色朦胧,晚风轻轻吹过,波浪汩汩地一层层推过去,恍惚间水上有一叶小舟,只容得下两人,起初隋炀帝以为是十六院中的某个美人。待舟到了跟前,才看见是已经被隋平灭的南朝陈后主,陈后主死去多年,但隋炀帝心意恍惚,竟忘了陈后主已死。隋炀帝起来迎接他。陈后主身边环绕舞女数十,其中一女尤其美艳,仿佛见过,又想不起来,后主说:“不认识了么?这是张丽华。”隋炀帝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张丽华起来舞了一曲。后主问炀帝:“萧妃比她怎么样?”隋炀帝说:“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啊。”陈后主又与炀帝说了一会儿话,临走时说:“我走了,我走了。一年后吴公台下相见。”说着便隐没于茫茫的水际。炀帝这才想起后主已死去多年。不由得十分惊悸。  明霞院的美人杨氏对炀帝说:“酸枣邑所进的玉李,一夜之间忽然成熟。”  炀帝沉默片刻问:“这是什么原因?”  杨氏说:“那天晚上,听见空中好像有千百个人一起喊:‘李木当茂!’第二天一看,那些李子竟然茂盛如此。”炀帝便将这些李树全部砍去。  又一夜,晨光院的周氏来奏:“院中的杨梅一夜忽然繁盛。”  炀帝大喜,问她:“杨梅的繁盛,比玉李如何?”  周氏说:“杨梅虽然繁茂,但终比不过玉李。”炀帝亲自去看,院妃献上杨梅和玉李。  炀帝问这两种果实哪一种好吃。院妃说:“杨梅虽好,但味涩清酸,比不上玉李的甘甜。苑中人多好吃玉李。”  炀帝叹息说:“恶杨好李,难道是人情天意么?”后来隋炀帝在扬州被弑前,院妃报知杨梅已全部枯死。不久炀帝便在扬州丢了江山和性命。  还有一次,打渔的在洛水获鲤鱼一尾,金色的鳞片,红色的鳍尾,十分好看。炀帝问打渔者的姓名。姓解,没有名字。炀帝用朱笔在鱼额写下“解生”二字以做标记,接着又放入北海中。后来炀帝在北海见到这条鲤鱼长已丈余,浮出水面见炀帝。炀帝当时正与萧后同看,鱼的额头红字犹存,只是“解”字没有了右边的一半,单剩一个左边的“角”字。萧后说:“鲤鱼有角,那不是龙么。”炀帝怒道:“朕为人主,岂不知此意?难道还要你说!”接着弯弓射鱼,鲤鱼沉于水中。所谓“玉李”、“鲤鱼”不过与李唐王室的“李”字谐音,当时民间流传李氏当得天下的谣言,隋炀帝对此十分反感,因此才有了砍李射鱼的举动。  大业十四年,少监宇文智与郎将司马德勘、直阁裴虔通等人,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煽动士兵,于傍晚时入室杀了隋炀帝。炀帝死后,萧后叫宫女拆去床做成棺材以装殓尸体,宇文化及将他葬于江都西的吴公台下。不久李渊灭宇文化及,取得天下,建立了唐朝。到了唐太宗贞观初年,除夕时大事装点宫掖,到处灯烛掩映,宫女穿着缀满珍珠宝石的衣服笑语喧哗,殿内诸房绮丽异常,殿阶下的火堆映得庭院明如白昼。在酒乐声中陶醉的唐太宗感到很得意,便请被俘的萧后同观此景。太宗一再问萧后:“朕这里比隋炀帝怎么样?”萧氏被追问无奈,便叙述了隋炀帝当年宫内的奢华情形,太宗听了黯然不语。≈ap;nbsp≈ap;nbsp≈ap;nbsp≈a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隋炀帝杀父淫庶母之谜(3)

    隋炀帝是个极其复杂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文才在天下文士之上,曾对侍臣说:“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但当发现一些文士的才华竟超过他便不能容忍。他杀薛道衡时,恨恨地问说:“看你还写不写‘空梁落燕泥’!”“空梁落燕泥”是薛道衡诗中的佳句,未想到引得炀帝如此衔恨。叛乱被俘的杨素之子杨玄感死前,隋炀帝说:“‘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做此语邪!”今天想来,其性格幼稚得可笑,他杀得了人但又怎能杀得了那些巧夺天工的诗句呢。≈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红拂女夜奔寻郎君之谜(1)

    红拂,姓长。原是隋大臣杨素的家妓。李靖参谒杨素,她识其英雄才略,私奔相从。途中见虬髯客言行不便,便结为兄弟,终于帮助李靖建功立业。  隋炀帝南幸江都,命司空杨素留守西京。杨素一贯骄贵,又因世事纷乱,天下之权重无出其右,对大臣往往倨傲无礼。每次有公卿入见,他都是坐在床上,令美人侍婢罗列周围,连皇帝都不如他的气势。杨素晚年更加过分,不知所负的扶危持颠的重任。  布衣李靖向来自负豪气,他进谒杨素,杨素仍旧坐在床上接见。李靖前揖说:“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是帝室重臣,应以交纳豪杰为上,不应在床上见宾客。”杨素敛容站起,向李靖道歉。李靖谈论时事,风采逼人。当时有一个美妓手执红拂,侍立在杨素的身边,频频注目李靖。  李靖告辞而出,红拂妓暗中托门吏打听李靖的住址,李靖据实以告,红拂妓默记而去。晚上李靖留宿在旅舍,半夜听见敲门声,他起床开门,一个少年手持行囊闯进来,催促李靖赶快闭门。然后少年解开紫色的衣衫,脱下皂色的帽子,竟变成一个十岁玉质冰清的绝世丽人。李靖大为惊异,那丽人问:“你还认识我么?”李靖审视了良久,说出“杨家”二字。丽人宛尔一笑说:“妾就是杨家的红拂妓。”说着便敛身下拜,李靖慌忙回礼,问她为何深夜来此。红拂女说:“妾侍奉杨素多年,见过的人不少,今日得见君,姿表绝伦,丝萝不能独生,愿托乔木,因此深夜来奔。”李靖一听,不由地变色说:“杨司空权重京师,若被他知道,岂不是惹祸?”红拂女说:“杨素已是尸居余气,有什么可怕的?现在他的侍女多半逃去,他也无心追逐,妾所以敢放胆前来,愿君勿惧!”李靖问她的姓氏,红拂女回答说姓张,排行居长。  李靖邀红拂女共坐,红拂女谈吐俊雅,眉黛风流,好似天上的仙人,李靖心生爱慕,于是与之结成了伉俪。他怕杨素追捕,便与红拂女同赴太原,夜里投宿在灵石旅邸。  第二天黎明起来,炉中烹的肉快熟了,李靖正在刷马,红拂女长发委地,在轩窗边梳妆,忽然有一个赤髯如虬的陌生人乘驴来到近前。他在旅邸前下驴,取了枕头躺在地上,看红拂女梳头。李靖不禁怒起,但一时又不知怎么做得体,所以仍是刷马。红拂女一手握发,一手摇手阻止李靖。她匆匆梳毕秀发,敛衽向前施礼,问虬髯客的姓名。虬髯客自称张姓,红拂女说:“妾也姓张。”虬髯客大喜:“今日幸遇一个小妹。”说完跃然而起。红拂女呼李靖过来相见,彼此行过了礼,三人环坐共饮。  虬髯客问:“煮的是什么肉?”李靖说:“羊肉,估计已经熟了。”  虬髯客说:“很饿。”李靖买来胡饼。虬髯客抽出腰间的匕首切肉。虬髯客说:“我看李郎你穷途潦倒,是怎么得到如此佳丽的?”  李靖说:“他人不方便说,不过兄长磊落光明,小弟不妨实告。”于是详述了事情的始末。  虬髯客问:“现在你们准备去什么地方?”李靖说去太原避祸。虬髯客略略点头,随手取出一个行囊,笑着对李靖说:“我也有下酒物,李郎能否一同吃?”李靖客气了几句,待打开才知道行囊里是一个人头,一副人肝。虬髯客用匕首切好薄片,大嚼而尽,对李靖说:“这是天下负心人,我已衔恨十年,今天才始被我杀死,真是解恨。”李靖只唯唯连声,不敢细问。  虬髯客又说:“看李郎的仪容器宇,不愧为大丈夫,小妹可谓得到佳偶,但不知太原一带,有没有独立特行的人物?”  李靖回答说:“有一个人与李靖同姓,年仅二十,龙表凤姿,非常人可及。”  虬髯客问:“此人现在做什么事?”李靖说是将门子弟。虬髯客点头说:“是了是了。李郎可否为我引见?”  李靖说:“小弟的友人刘文静,与他交情不错,可托文静做一介绍,但不知兄长何故定要一见?”  虬髯客说:“太原现有奇气,想当应在此人身上,我所以要一见。只是现在还有琐事未办,不便与你们一起走,不知李郎何日可到太原?”李靖计算了日期。虬髯客说:“等至太原再会,李郎可日出时在汾阳桥等我,请不要失约!”李靖一口答应下来。虬髯客乘驴远去,疾行如飞,转眼间便不知去向了。  李靖与红拂女也动身去太原,在汾阳桥等虬髯客。虬髯客如约而来,见到李靖十分高兴,立即同往刘文静家。虬髯客自称善于相面,愿见一见李公子。刘文静本来很赏识李世民,听到虬髯客善于相术,便遣人邀李世民一叙。  李世民不穿衣衫,也不穿鞋,神气扬扬,相貌与平常人不同。虬髯客不禁变色,默然退居末座,仿佛心如死灰,他连饮数杯后与李靖密语说:“这是真天子,我已料定十之,只是还有一位道兄,若让他见一面,能料到十成,百无一失了。”李靖将虬髯客的话转告刘文静,刘文静允诺可以再见一次,并约定日期。  到了那天,虬髯客引来一位道士,与李靖一同去刘文静家。刘文静正想下棋,便邀请道士入局对弈,又写信邀李世民前来观棋。不久李世民来了,长揖后就座,顾盼不群,满座生风。道士怅然若失,将棋放入匣中说:“此局已全输,不必再弈了。”说完告辞离去。≈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红拂女夜奔寻郎君之谜(2)

    出来后道士对虬髯客说:“此处已有人在,君不必强图,可别谋他处罢。”说着便飘然自去。虬髯客与李靖告别:“李郎与小妹还无处栖身,我可为你们筹一处住宅,今日便一起回长安怎么样?”李靖面有难色。虬髯客说:“你难道怕杨素么?他早已死了。况且有我同行,你还怕什么?”  于是李靖携红拂女与虬髯客返回长安,果然杨素已经早死,便放心入了城。  虬髯客又对李靖说:“今日暂别,明天你可与小妹同去某坊的小宅,我在那里等候。”  第二天早晨,李靖与红拂女如约而至,果然见一小板门,敲门一二声,有人出来相迎。里面豁然开朗,室宇异常宏丽,四十个婢女引李靖夫妇进入东厅,厅内陈设着珍奇异宝,巾箱、妆奁、冠镜、首饰的样式非人间所见。虬髯客出来,他戴纱帽穿紫衫,服饰与以前大不相同。后面跟着一个少妇,华服雍容,端庄秀丽。李靖猜测是虬髯客的妻室,便与红拂女上前相见。  虬髯客格外殷勤,引李靖夫妇步入中堂。四人对坐,有侍役搬入佳肴,并唤出女乐侑酒,在庭中奏曲。盘筵之盛,连王公家也比不上。喝至酒酣,虬髯客令白发仆人抬出二十具宝箱,陈列在左右。虬髯客指着宝箱对李靖说:“这是我历年积蓄,今天特意赠送你们夫妇。我本想在此建功立业,现在既然遇到李世民,不应再留下。太原李世民三五年内,必得天下。李郎有奇特之才,将来必位极人臣,小妹独具慧眼,得配君子,将来夫荣妻贵,亦可为儿女生色。非小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遇小妹,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原不是偶然的际遇。李郎应将我所赠,安心建功立业,努力前程,十年后,在东南数千里外,若传有异闻,就是我得意时候。小妹与李郎,可洒酒相贺。”说到这里,将文簿钥匙一并交给李靖。虬髯客挈妻入内,片刻后即戎装出来,与李靖红拂女拱手告别,出门乘上马,也不多带行囊,只有一个奴仆随着,扬鞭向东而去。  李靖夫妇送虬髯客出门,倏忽已不见踪迹,两人惘然返回,检点箱柜,里面的东西价值连城。内有兵书数箧。李靖乘闲暇阅览,不想颇有所得,因此后来能够料事如神。他住在虬髯客的宅院,成为豪室,资助李世民逐鹿中原,最后取得了天下。  唐太宗贞观年间,东南蛮奏称一个海外客,领千艘海船,十万甲兵,攻入扶余国,杀扶余国主自立。李靖知道虬髯客建成功业,便与红拂女在地上洒酒朝东南方向拜贺。世人称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为风尘三侠。贞观十五年红拂女薨亡,贞观二十三年,李靖也去世,陪葬在昭陵,时年七十九岁。  唐·杜光庭做《虬髯客传》。明·张凤翼有《红拂记》也记述此事,不过又加进了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事迹,显得芜杂。李靖曾撰《李卫公兵法》一书,传说是虬髯客所授。到后来的《封神演义》,李靖演化为托塔天王。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于唐武功第一,在当时便有传闻他精通异术。唐人传奇《李卫公别传》中写李靖代龙王施雨,《隋唐演义》中引用了这故事。  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悲题五美吟”咏红拂女云:“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多情公子人笑痴,非是红拂谁能识。相识原在相逢前,娇躯羁縻芳心炽。”红拂女的私奔可谓千古第一人,在她之前或之后即使有也大为逊色。因为惟有那样的夜晚与境遇,那样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风流绝决的美女子,顾盼炜如的少年英雄,慷慨悲凉的没落侠士,才配有那样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ap;nbsp≈ap;nbsp≈ap;nbsp≈ap;nbsp电子书分享平台

    南朝公主下嫁平民之谜

    乐昌公主,即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加美女。成年后,自己做主下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由于战事,二人分离,后又破镜重圆。  元宵节是华人的传统的情人节,但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要知道其中缘由,必须从“镜子”说起。  “破镜重圆”的故事出自唐人孟棨所著《本事诗·情感第一》:南朝最末的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是一位风流天子。他在南京虽然身为皇帝,却不太管理国家大事,整天醉生梦死地在宫中喝酒吟诗,过着荒唐的生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她生得幽妍清倩且文采过人,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兼美女,声名远播,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自己做主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  当时杨坚已建立隋朝,随时有可能南下灭陈。而陈国日益衰微,古时亡国之君及其亲族都被迁徙京城,以防死灰复燃。一天徐德言对妻子说:“一旦国破家亡,凭着你的才气容貌,一定会被掳入权贵豪门,夫妻恩爱一场,竟成永诀。倘若情缘未断,还望有相见之日,应该有信物为凭。”公主听罢,泪流满面,便从妆奁中拿出一面镜子,徐德言于是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妻子,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并与妻子约定,万一两人失散,就用破镜来互相寻找,镜子重圆日,就是夫妻团圆时。徐德言说:“你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卖这半面镜子,如果我还活着,我也在这天来找你。”  不久后,隋文帝派遣次子杨广和大将杨素率军灭了南陈。民众亲离四散,乐昌公主和徐德言果然在战乱中失散。乐昌公主被掠入了隋朝大臣越公杨素家里,成为他的宠姬。但乐昌公主郁郁寡欢,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徐德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乐昌公主便私下命老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块铜镜沿街叫卖,行人见那老仆只卖半面镜子都十分奇怪,便问要价几何,谁知老仆的开价高得没有边际,众人都以为她神志不清,从此再无人过问。  徐德言流离颠沛,生活困苦不堪,心情也极度失落,但揣着怀里的半面镜子,又一次次鼓起勇气去寻找不知流落到何处的妻子。光荫易过,爱妻无踪。几年后他慢慢地流浪到隋朝的京城长安。又逢正月十五这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价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将那人领到住处,不由地一番打听。徐德言拿出自己保存的半边镜子,两下一合,果然破镜重圆。一问之下,才知道妻子已沦为权倾朝野的越国公的爱妾,徐德言的心不禁冷了半截,但他还不死心,便在镜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老仆回去后诉说了事情经过,乐昌公主知是徐德言,待看到诗后,心中无限悲痛,泪水整天挂在脸上。杨素见状,觉得非常奇怪,便向乐昌公主询问缘故。乐昌公主将夫妻情事据实以告,杨素深为感动,他问乐昌公主,是不是要回到徐德言的身边,乐昌公主说:“原是一女不嫁二夫,但杨公对我不薄,不忍辜负,不过徐相公情意未改,而且依约寻来,妾也不忍离弃,还望杨公成全。”杨素就派人召见徐德言,在府上设宴款待,庆贺他们夫妻破镜重圆。此时的徐德言已是鬓生白发,憔悴落魄,恰似两世为人。夫妻重逢,恍如梦境,但乐昌公主已为他人妇,诸多言语不知从何说起,也不敢多说一句。席间,杨素也觉尴尬,便命乐昌公主做诗,公主悲喜交集,因即席赋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在座的人无不感叹嘘唏。杨素更是感动不已,索性好人做到底,第二天,便送乐昌公主回到丈夫身边,还赠送了一大笔钱财。后来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回到了江南,二人白头相守偕老。  乐昌公主若在杨素家里,一定比回到丈夫身边的日子过得好,因为南陈已亡,公主早已成庶人,徐德言流离在外,只是文人的他,谋生不易,不可能给乐昌公主比杨素那里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她却有情有义,不爱荣利,也成就了这则人间爱情不移的佳话。“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问世间情为何物,但只教生死相许。”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这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历代的才子佳人所讴歌、所赞颂。  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载,从前有夫妇相别,把一面镜子一分为二,各执一半。后来其一与人私奔,那半面镜子变为一只乌鹊,飞到丈夫面前。甲骨文和金文里没有“镜”字,最初称得真正意义上的镜子是青铜镜,至于用玻璃制造的镜子直到清代才出现。我国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双方家长同意后,就下聘礼,聘礼中就有铜镜和镜台。且有夫妻双镜成对使用的习俗,传说自汉以后,常用铜镜作为男女相爱的信物,生前相互赠送,作为纪念,死后随葬。考古中也有破镜重圆的发现。≈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唐高祖李渊误中“美人计”之谜(1)

    唐高祖(566~635年),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字叔德。赵郡昭庆(今河北隆尧东)人,一说出自塞北。袭唐国公爵。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守留守,乘隋朝在农民大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之时,起兵取长安,次年建立唐朝。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世民,称太上皇。  唐高祖李渊出生在南北朝末期的北周,七岁就袭封唐国公。他为人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而容众。隋文帝独孤皇后是他的叔母,因此在隋朝一直做高官。当时隋炀帝荒淫无道,李渊暗中结纳了许多豪杰。  李渊虽不是很好声色,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决定起兵反隋却是中了美人计。  当初隋炀帝在江都沉湎于声色,天下风烟四起,隋朝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了。李渊官任太原留守,儿子李世民心怀大志,他倾身下士,结识许多英雄密图举事。晋阳令刘文静与宫监裴寂和李世民经常往来。刘文静十分器重李世民,劝他趁天下大乱的时候乘虚入关以成就帝业。李世民早有此意,只是怕李渊不从,刘文静便与李世民商量了一条计策。  第二天李世民将密谋告诉宫监裴寂,与裴寂也策划了一番。又过了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隋高祖杨坚当初在长安城东建造了一座大兴城,隋炀帝后来营建东都洛阳,他在这两处都置了行宫。晋阳宫就是行宫之一,裴寂是管理行宫的官吏。  李渊到了行宫赴宴,美酒佳肴畅饮无数,已经醉得晕了头。忽然门外进来两个绝色的美女,她们一起向李渊敬酒,不一会儿李渊已酩酊大醉。两个美女扶李渊去睡,李渊稀里糊涂地与两个美女上了床。待醒来后闻见一阵异香,他十分惊奇,再一看原来是身边的两个美女在被子里陪着。李渊便问这两个美女的姓名和身份,美女自称是宫眷。李渊吓得魂飞天外,他哆嗦着穿衣服站起来,二美人忙劝慰他说:“主上失德,各处已乱离成这样,妾没有公的保护,免不得被人污戮,所以裴寂让妾托身于君,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李渊哪里还敢说话,他急忙跑出行宫,正遇见裴寂。李渊一把拉住裴寂责问:“你为什么害我?!”裴寂笑着将李世民将举兵的情形告诉李渊,他说:“现在盗遍天下,城门外就是战场,即使徇小节也免不了一死。假若举义师不但可以免祸,而且还可以得到江山。”李渊回到家里踌躇了几天,咬牙决定反隋。裴寂又进献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首相助。裴寂所进献的宫女五百可能是作为军妓。  隋朝灭亡后又经过几年的艰苦争战,李渊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基业,中国古代历史步入最辉煌的时代。  古人形容中国各个朝代时有一句谚语:汉经学,晋清谈,唐乌gui,宋鼻涕,清邋遢。所谓的“唐乌gui”是说唐朝宫廷里面红杏出墙的事情格外多,许多帝王不明不白地戴上了绿帽子。但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妻子窦皇后却恰恰相反,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  李渊的结发妻子窦氏是京兆始平人,她的父亲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一生下来头发就垂过颈项,三岁的时候一头瀑布似的乌发长得与身子一样齐。她喜欢读《女诫》、《列女》等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周武帝特别喜欢这个外甥女,让她在宫中生活。当时周武帝纳突厥女子为皇后,但是他很厌恶这个突厥女子。幼小的窦氏便悄悄地对周武帝说:“现在四边不静,突厥的力量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情抚慰突厥皇后,以苍生为念。只要得到突厥的帮助,江南、关东就不能为患了。”周武帝听了她的话十分吃惊,便采取了她的意见。  父亲窦毅听到了这件事,就对妻子长公主说:“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配凡俗人,应当为她求得一个贤夫。”于是在女儿长大出阁的时候,窦毅在门口的屏风上画了二只孔雀,给每一位求婚者两支箭让他们射孔雀,让窦氏藏在帏幕中偷偷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男子。  前后数十位求婚者都没能射中那只孔雀,这时李渊来了,他拉开弓两发皆中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十分高兴,藏在后面的窦氏也看上了风姿倜傥的李渊。于是二人结成了一段良缘。  周武帝死后窦氏追思不已,如同丧了亲生父亲那样。后来隋文帝逼迫北周末帝禅位,窦氏听到了消息后流泪不止,她自投于床上说:“恨我不是个男子,以救舅氏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急忙掩住她的口说:“你不要再妄言,这是灭族的话!”  窦氏侍奉元贞太后,以孝而闻名。元贞太后一向有羸疾不愈,时常达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后宫诸妃因为太后性情严厉,探望时远远看一眼就匆忙离开了。只有窦氏昼夜服侍,几乎不脱衣服鞋袜,动辄一个月。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炀帝大宴群臣,因为李渊的脸上有皱纹,隋炀帝便戏谑地称他为‘阿婆”。李渊回来后很不悦,窦氏劝慰他说:“这可是吉兆,你封于唐,唐就是‘堂’,阿婆就是堂主(唐主)。”李渊听了非常高兴。  窦氏还善于书法,她模仿李渊的笔记没有人可以分辨出真假,她的文章好存规戒。当时隋炀帝荒暴,民间流传许多谣言,比如“桃李子,有天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等等。隋炀帝也十分疑心,后来瓦冈起义的李密任左亲侍,他长得额锐角方,二目黑白分明,而且顾眄非常,隋炀帝就将他罢了职。还有郕公李浑因为姓李被夷族。隋大业年中,李渊做扶风太守,养了几匹骏马,他对这些骏马非常珍爱。窦氏常劝李渊说:“现在的皇帝疑心很重,他一向好鹰爱马你也知道,这些东西应该进御,不可留在家里,否则万一有人背后进谗言必受身累,希望你好好考虑。”李渊犹豫未决,不久便因为骏马的事情丢了官。≈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唐高祖李渊误中“美人计”之谜(2)

    过了不长的时间,窦氏死于涿郡,年纪四十五岁。李渊追思窦氏的话,才考虑了一条自安之计,找了些鹰犬以进献给隋炀帝,因此而擢拜为将军。他流泪对儿子们说:“我早听你们母亲的话,居此官已经很久了。”  窦氏前后生下了四男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因为她死得早,开始的时候葬在寿安陵,李渊死后葬献陵,尊为太穆皇后。≈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唐太宗杀弟夺妻之谜(1)

    唐太宗(599~649年),即李世民。李渊次子。隋末劝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即帝位。贞观四年击败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还曾发展西域交通。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吐蕃王松赞干布。  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是长安教坊的一个舞妓,她冰雪聪明,眼眸顾盼间摇人心旌。且知书识字,能吟诗做赋,后被李元吉收为妃子,十分受宠。杨氏生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在唐室王妃中最为美艳。杨妃的美貌,任何铁石心肠的人,见了她也要动心,纵是李世民也不例外。  唐高祖李渊的元配窦皇后生有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觊觎帝位,且在灭隋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实力。李元吉在这场钩心斗角的权力争夺中站在了李建成这一边。武德九年六月,年仅二十四岁的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射死。玄武门之变三天以后,唐高祖李渊宣布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处理国家一切政务。杨妃平时与秦王李世民妃长孙氏交情莫逆。李元吉身亡家破,杨妃正花样年华,只落得孤帷寂寞,举目无亲,长孙氏念及旧情,常邀她过来叙旧,好言劝慰。  一天,正当杨妃与长孙氏坐谈,忽然李世民进来,杨妃起座相迎,待李世民坐定,她屈膝下跪,对着李世民请求把她处死,反弄得李世民不知怎么办好。长孙氏慌忙劝解,杨妃娇啼宛转,楚楚可怜,其实这不过是杨氏献媚的手段。李世民那样一个绝世英雄,也不禁情肠凄楚。况且她淡妆浅抹,秀色可餐,那种哀艳态度,真是笔墨难述万一,令人魂销魄荡。李世民离开了座,连称请起。长孙氏忙来搀扶,好容易才把杨妃挽起,杨妃还是哭个不停。李世民说:“王妃不要过悲!齐王谋乱,与王妃没有关系。我在世一日,总会休戚与共,不要过虑!若嫌在齐王府寂寞,不如徙居我这里,好在你姊妹两人,一向没有嫌隙,彼此相安度日,我也免得担忧了。”  杨妃本是个随高逐低的人物,当然唯命是从,当天便迁居过来。李世民早已看上这娇娇滴滴、袅袅婷婷的弟媳,特地收拾了一间干净的内室,凡室中一切布置,都是李世民亲手安排布置,又让心腹侍女数人,作为杨妃室中的服役。遇到春秋佳节,李世民每赏赐妃嫔花粉珍宝,也照样赏赐杨妃一份。元宵那一天,日本国遣使朝贡,贡品里面有鲛绡宫帐两顶,是南海中鲛鱼吐的丝织成的,薄得和蛛网一般,拿在手中像空气,挂在床上,里外明彻。李世民收入后宫,一顶赐与长孙氏,一顶却赐与杨妃。从来宫中赏赐,没有人敢与长孙氏相同的。女人家最容易被这些打动,杨妃不禁暗自心喜。李世民平日无事,便往她室中叙谈,渐渐地开始不避嫌疑,最后到耳鬓厮磨,两情入彀。  李世民偶然有一天不来,杨妃心中便好似丢了什么似的,饮食无味,魂梦不安。一待到听得外边有脚步声,杨妃便不觉柳眉轻舒,桃腮凝笑。  一天深夜,夜漏将半,杨妃已经就寝入睡,忽然侍女进来说:“太子到了。”杨妃慌忙穿衣起床,略整衣裳,便出去相迎。  李世民进来,与杨妃行过了礼,杨妃问:“殿下为何深夜到此?”  李世民说:“父皇召我侍宴,多饮了几杯酒,说的上内禅的事,至此才得脱身,因此来得过迟了。”  杨妃立即跪下称贺,李世民趁着酒意,竟用手搀起杨妃的柔荑:“我还尚未受禅,怎好受贺?”  杨妃轻轻推开李世民的手,才半嗔半喜地站起来。这时正值仲秋,皓月当空,月光的清辉洒进来,室内银烛高烧,人影约约绰绰。李世民在灯月下定睛瞧着杨妃,见她云鬟半卷,星眼微饧,穿一套缟素罗裳,不妆不束,却更显出明媚如玉。杨妃见李世民注着双瞳,也不禁宛尔一笑。  李世民转顾明月道:“中秋将至,想嫦娥在广寒宫,应亦望团圆。”杨妃凄然说:“不料天上也有残缺。”李世民微笑:“我今夜踏月而来,王妃可否与我一起赏月?”  杨妃尚未来得及回答,侍女已在一边凑趣说:“厨下尚有酒肴,搬了出来,就可赏月了。”那时西轩早启,晚宴初陈,李世民邀杨妃入席,真所谓:“酒为色媒,色为酒媒。”杨妃入席时,还有三分腼腆,及至酒过数巡,渐把羞涩撇在脑后,抬头看着风流倜傥的储君,英姿洒落,眉宇清扬,再回忆那齐王元吉,与李世民生本同胞,偏长得一俊一丑,大不相同,想到这里,杨妃禁不住意马心猿,竟把平生的七情六欲,一齐堆集拢来。李世民几次温存,她也不见不闻,仿佛痴了一般,惹得席旁侍女,都吃吃地暗笑,杨妃方才回过神来,不由得两颊愈红。李世民说:“夜已很深了,再喝一杯便撤席罢。”于是各斟一满杯,彼此一饮而尽,以做两人的交杯酒。侍女撤去残肴,单剩两人在床帏里成就了好事。  隔了数日,唐高祖禅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册长孙氏为皇后。杨妃被纳为妃嫔,日加宠眷。太宗嬖宠杨妃,便也捎带着为死去的李元吉加封,追封为海陵郡王。后来长孙皇后去世,太宗欲把杨妃升入正宫,魏征再三争论,说陛下须为万世家法,万不可使失节妇人母仪天下,太宗只好死了这条心。新旧《唐书》后妃传里没有杨妃的位置,只在叙述她生的儿子曹王明列传里捎带提了一句。据《新唐书》:“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征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贞观二十一年,始王曹,累为都督、刺史。高宗诏出后巢王。永隆中,坐太子贤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谢佑逼杀之,帝闻,悼甚,黔官吏皆坐免。”又《旧唐书》:“诏令继巢剌王元吉后。”太宗将曹王明过继给已死的齐王元吉当儿子,而且最后被地方官杀死,可能那时杨妃已经失宠。≈ap;nbsp≈ap;nbsp≈ap;nbsp≈a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唐太宗杀弟夺妻之谜(2)

    至于杨妃最终的结局历史没有记载,大约不外是两种:老死窗牖间,或者像武媚一样出家为尼。≈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章怀太子被母后毒杀之谜(1)

    李贤(653~684年),字明允,唐高宗之子,武则天所生。永徽六年(655年)封王,上元二年(675年)立为皇太子,受令监国。后与母亲武则天生隙,于永隆元年(680年)被废为庶人,徙巴州。武则天临朝后,其被命自杀。陪葬乾陵,后册赠章怀太子。  唐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武则天所生,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武则天亲生了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长子李弘为皇太子,性情仁厚,高宗欲禅位给他,李弘每次见到专权擅政,就旁敲侧击地加以劝谏,渐渐引起武则天的反感。已被贬入冷宫的萧淑妃生有二女,一个是义阳公主,一个是宣城公主,此时也因母亲得罪武则天被幽禁于掖庭,年龄都三十多了,也嫁不出去。李弘对她们十分怜悯,要娶为妻子。武氏大为怫意,不久便以药酒毒死了李弘。  高宗又立二十二岁的次子李贤为皇太子。李贤也是武则天亲生。他自幼“容止端雅”,小小年纪就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过目不忘。曾受封为雍王,高宗对李贤也十分爱宠,因李弘已故,便令李贤继立。李贤聪明好学,处事果断,在士人中有一定声望。读过《后汉书》的人都知道有“章怀注”,注者正是李贤。李贤组织一批名儒注释《后汉书》,尽管得到父皇的褒奖,但也引起母后的猜疑,因为《后汉书》载有后汉大权落入皇后和外戚之手的史事,带有讥讽时政之嫌。  两年后,高宗下诏改元为调露,与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命李贤监国。原来武则天害死了皇后与萧淑妃,心下也觉得很不安,在夜里常见二人披发沥血,向她索命。于是武则天去洛阳,免得冤鬼纠缠。  李贤在长安监国,处事明审,然而明崇俨却密告武则天说:“太子福薄,不堪继体,惟英王貌类太宗,相王旦貌当大贵,两子中择立一人,方可无虞。”武则天十分信任明崇俨,只因李贤无过错可指摘,只得勉强容忍。她屡次下书训诫儿子,并让人撰写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二书供李贤研习忠孝之道,还“数作书以责让贤”。书中暗寓训斥的意思。李贤本是个聪明人物,窥出奥妙,也怀疑母后别有用心,于是母子间生出许多嫌隙。  第二年,武则天的宠臣明崇俨在路上被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由李贤主使,大索盗犯,数月没有结果。李贤对母后的做法心怀失望,于是有些自暴自弃。他开始狎昵女色,放浪恣行。武则天召李贤至洛阳,派遣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东宫搜查,三人竟在东宫查得皂甲数百具,又诱令赵道生讦告太子,硬把明崇俨被杀之案加在李贤身上。武则天遂提出大义灭亲四字,打算把李贤置诸死地。高宗代子求情,将废李贤为庶人,幽锢一室,不久又流徙距京师两千三百里的巴州。武则天又恐怕李贤谋变,因为李贤曾做《黄台瓜词》:“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这首诗与曹植的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则天越发怀疑他心怀怨望,于是让邱神绩驰赴巴州,逼令李贤自杀。然后佯贬邱神绩为叠州刺史,过了一段时间事情渐渐平息,又召邱神绩为金吾将军,宫廷里才慢慢得知武则天杀李贤的事。  李贤死时年方三十二岁。今人见到的乾陵章怀太子李贤陪葬墓,是中宗神龙年间迁回灵柩后重新安葬的。武则天为什么要一再逼迫以至于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一说李贤与母后争权被杀。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早在高宗朝后期,她就取得了与高宗“二圣临朝”的权力,把高宗当作傀儡而独揽朝政。然而,自从李贤继立为太子之后,多次受命监国,深受高宗与朝臣的赞赏。仅仅一二年的工夫,当朝宰相除了刘仁轨与武则天关系密切之外,其余的人几乎都倾向于听命太子。李贤地位的上升,严重妨碍了武则天篡权称帝,当然令她不安。武则天曾说过,制马有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鞭之不服则锤其首,锤之不服则断其喉。怎么对付李贤可想而知了。  一说李贤非武则天所生,难免被杀的厄运。孙楷第先生《沧州后集》卷四的《唐章怀太子贤所生母稽疑》推断李贤是武后姊韩国夫人所生(高宗的私生子)。在母以子贵的古代,武则天自然要千方百计地除掉他,另立自己的亲子为太子。据《旧唐书·高宗纪上》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生李贤于去昭陵的路上,是早产。由于武则天在上年年初生下了李弘,此后又生过一女,即被她亲手扼杀的长女,在两个年头里生三个孩子,况且李贤为不足月早产,又是数九寒天在路上,所以那个在拜谒昭陵路上所生的不足月孩子,可能并未活下来。《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记有当时宫人私下里的传说:“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新唐书》亦云:“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作为替身的李贤,原来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之子。韩国夫人早年守寡,因武则天而入宫,得幸于高宗。如果武则天的早产孩子死了,正巧这前后韩国夫人也临盆生子,那么悄悄地抱来私生子顶替,也是可能的。李贤降生仅一个月,父皇就给他封王,急急忙忙要确定小孩的身份地位,也似乎是有什么缘故。武则天起初不会反对这种安排,多一个儿子只会使她在后宫的地位更加优越。当李贤成年后,武则天越来越不放心这位非己所生的儿子,对立他为太子,就显得很勉强。当李贤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自然难免被废、被杀的结局。≈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章怀太子被母后毒杀之谜(2)

    第三为谋反说。本来李贤就是因为在宫中抄出数百套甲胄而被定为谋反罪的。在流放期间,他真的萌发了造反的念头,后因事泄反遭杀身之祸也不是不可能的。他死后仅半年,徐敬业等人在扬州举兵反叛,就曾找了一个面貌类似李贤的人四出招摇,以示自己是奉李贤之命起兵的,号召天下迅速响应。可见只要李贤仍然活着,随时都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朝野反武势力的领袖,而卷入到谋反之类的事件中去。  遭谗说也是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早在李贤仍是太子的时候,以能通鬼神而深受高宗、武则天宠信的明崇俨就散布过太子不能继承皇位,应该另选英王或相王取而代之等言论。1972年出土的《章怀太子李贤墓志铭》,文中多次以晋献公听骊姬之言杀申生、汉武帝听江充之言杀刘据、晋惠帝听贾后之言废愍怀太子司马yu之类的典故来暗喻李贤之死。  母杀子让人不可思议,但自古宫廷之中亲情相残之频繁如过江之鲚。≈ap;nbsp≈ap;nbsp≈ap;nbsp≈ap;nbsp

    武则天独掌大唐江山之谜(1)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时被唐太宗挑入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她临服改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六年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  唐太宗身体不适,太子李治入奉汤药,恰好武媚娘侍侧,李治见她长得美丽动人,不禁心神动荡,两人目光交错时,武媚面含羞色转过脸。李治苦于没有机会与她说句话。一天周围无人,媚娘奉金盆水跪进,李治手伸进水盆里,把水洒在武媚衣服上,且挑逗说:“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闻。”媚娘随即宛尔一笑道:“未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李治大悦,遂携她的手,交欢于宫内小轩僻处,极尽缱绻。事后,武媚执衣而泣:“妾虽微贱,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异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李治解下所佩九龙羊脂玉钩给她,曰:“即不讳,当册汝为后。”  武媚就是后来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她的父亲武士huo是山西的大木材商,寒门地主出身。他颇好交结,唐高祖在河东时,曾在他家住过。高祖为太原留守,引用他做行军司铠参军。武士huo曾力劝高祖起兵反隋。高祖起兵时,他帮助高祖克服了王威、高君雅的阻难,后来又随高祖入长安。武德年间,他做到工部尚书,封应国公,从此才成为贵族。武则天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42岁嫁武士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安慰母亲说:“母亲不要难过,女儿得以一近天颜,怎知不是福分呢?”  进宫一年多之后,终于被召入掖庭宫,受唐太宗初次宠幸。被太宗赐名叫武媚。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名“狮子骢”的烈马,性格暴躁,不好驾驭。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候在侧,她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此番言语凶狠残忍,全然不似出于一位柔弱女子之口,唐太宗也嫌她太过凶狠,颇为不悦。  不幸的是某一年空中出现太白金星,因为古书中也记截“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宫中武性女子只武媚一人。太宗尽管贪恋女色,为了社稷从此绝不接近武媚,将她贬为奴婢,视作妖惑。武媚粗茶淡饭,在屈辱、嫉妒中长大。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在孤寂的生活中,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李治悄悄将玉坠送与她做定情之物。太宗驾崩后,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宫中凡受宠幸的女子全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武媚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  高宗李治嗣位,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并私下令武则天蓄长发。最后武则天被李治带回宫中,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宫,并被册封为才人。她能够回宫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当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她能够“卑词曲体以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